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同步帶輪結構,特別是一種帶嚙合套的雙層鋁合金同步帶輪結構。
背景技術:
同步帶輪傳動是由一根內周表面設有等間距齒的封閉環(huán)形膠帶和相應的帶輪所組成。運動時,帶齒與帶輪的齒槽相嚙合傳遞運動和動力,是一種嚙合傳動,因而具有齒輪傳動、鏈傳動和平帶傳動的各種特點。廣泛應用于汽車、紡織、印刷包裝設備、縫制設備、辦公設備、激光雕刻設備、煙草、金融機具、舞臺燈光、通訊食品機械、醫(yī)療機械、鋼鐵機械、石油化工、儀器儀表、各種自動化生產線等領域。同步帶輪的表面處理有本色氧化,發(fā)黑,鍍鋅,鍍彩鋅,高頻淬火等處理,精度等級依客戶要求而定。
在現(xiàn)有的同步帶輪技術中,常常出現(xiàn)噪音大、摩擦系數(shù)高、傳動效率低、并且受到外力作用時容易發(fā)生偏心,引起傳動系的不正常工作,同時使用時限過久常需更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嚙合套的雙層鋁合金同步帶輪結構,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同步帶輪在外力作用下出現(xiàn)偏心的問題,并降低摩擦系數(shù)、提高傳動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由通過鋁合金沖壓為一體的帶輪本體、傳動軸件與多個連接轂片構成;所述傳動軸件由依次同軸相連的第一連軸件、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二連軸件構成;所述多個連接轂片由多個第一連接轂片和多個第二連接轂片構成;
所述帶輪本體為圓環(huán)結構,所述傳動軸件同軸插入所述帶輪本體的圓環(huán)結構中,所述多個第一連接轂片分別與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帶輪本體相連,所述多個第二連接轂片分別與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帶輪本體相連;所述帶輪本體的外邊緣設有多個等間距分布的凹槽;所述第一連軸件的中心設有第一傳動軸接口,所述第二連軸件的中心設有第二傳動軸接口;
所述第一連軸件外設有嚙合套,所述嚙合套內的一端設有內嚙合齒紋,所述第一連軸件外設有外嚙合齒紋,所述第一連軸件與所述嚙合套通過齒紋嚙合相連。
所述嚙合套的另一端設有用于和同步設備相固定的連接孔。
每個所述第一連接轂片和每個所述第二連接轂片均為內窄外寬的垂直刀片形結構。
每個所述第一連接轂片和每個所述第二連接轂片均為內窄外寬的傾斜刀片形結構,且每個所述第一連接轂片和每個所述第二連接轂片的傾斜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連接轂片和所述第二連接轂片的個數(shù)相等。
每個所述凹槽為內窄外寬的倒梯形結構。
所述帶輪本體與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連接處設有第一膠著圈,所述帶輪本體與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連接處設有第二膠著圈。
所述第一膠著圈和第二膠著圈均為氯丁橡膠圈。
所述帶輪本體的側面設有帶輪轉動方向指示標簽。
所述帶輪轉動方向指示標簽由夜光材料制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將同步帶輪通過鋁合金沖壓為一體,提高同步帶輪的剛性與使用壽命,避免開裂。傳動軸件由依次同軸相連的第一連軸件、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二連軸件構成,并且多個連接轂片由多個第一連接轂片和多個第二連接轂片構成,雙層連接,減輕重量的同時保證整體強度。帶輪本體的外邊緣設有多個等間距分布的凹槽,便于皮帶嵌入連接,同時減小噪音與摩擦系數(shù)。在第一連軸件外設置嚙合套,防止同步帶輪在外力作用下出現(xiàn)偏心的問題。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安裝容易、可靠性好、傳動效率高的特點,適用于自動化生產線的機械傳動,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中:1.帶輪本體,2.凹槽,3.第一連軸件,4.第一傳動軸接口,5.第一連接轂片,6.帶輪轉動方向指示標簽,7.第一膠著圈,8.第二連軸件,9.嚙合套,10.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實施例1:
參見附圖1與附圖2,本實施例由通過鋁合金沖壓為一體的帶輪本體1、傳動軸件與12個連接轂片構成;傳動軸件由依次同軸相連的第一連軸件3、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二連軸件8構成;12個連接轂片由6個第一連接轂片和6個第二連接轂片構成;第一連軸
帶輪本體1為圓環(huán)結構,傳動軸件同軸插入帶輪本體1的圓環(huán)結構中,6個第一連接轂片5分別與第一固定件、帶輪本體1相連,6個第二連接轂片分別與第二固定件、帶輪本體1相連;帶輪本體1的外邊緣設有24個等間距分布的凹槽2。第一連軸件3的中心設有第一傳動軸接口4,第二連軸件的中心設有第二傳動軸接口。每個第一連接轂片5和每個第二連接轂片均為內窄外寬的傾斜刀片形結構,且每個第一連接轂片5和每個第二連接轂片的傾斜方向一致。每個凹槽2為內窄外寬的倒梯形結構,帶輪本體1與第一固定件的連接處設有第一膠著圈7,帶輪本體1與第二固定件的連接處設有第二膠著圈,第一膠著圈7和第二膠著圈均為氯丁橡膠圈。帶輪本體1的側面設有由夜光材料制成的帶輪轉動方向指示標簽6。
本實施例第一連軸件的中心設有第一傳動軸接口,第二連軸件的中心設有第二傳動軸接口,便于軸系機件的連接。
本實施例每個第一連接轂片和每個第二連接轂片均為內窄外寬的傾斜刀片形結構,第一連接轂片和第二連接轂片的個數(shù)相等,且每個第一連接轂片和每個第二連接轂片的傾斜方向一致,雙層設置,提高同步帶輪更為穩(wěn)定的結構。
本實施例每個凹槽為內窄外寬的倒梯形結構,使得皮帶和本同步帶輪無縫貼合。
本實施例設有第一膠著圈,和第二膠著圈,且均采用氯丁橡膠圈,穩(wěn)固結構,阻礙雜物吸入同步帶輪結構內。
本實施例設有由夜光材料制成的帶輪轉動方向指示標簽,便于安裝,且暗處容易判斷皮帶的傳送方向。
本實施例在嚙合套上設有連接孔,便于將同步帶輪固定在同步設備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由通過鋁合金沖壓為一體的帶輪本體1、傳動軸件與12個連接轂片構成;傳動軸件由依次同軸相連的第一連軸件3、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二連軸件8構成;12個連接轂片由8個第一連接轂片和8個第二連接轂片構成;第一連軸件3外設有嚙合套9,嚙合套9內的一端設有內嚙合齒紋,第一連軸件3外設有外嚙合齒紋,第一連軸件3與嚙合套9通過齒紋嚙合相連,嚙合套9的另一端設有連接孔10,將嚙合套9帶有連接孔10的一端插入同步設備,并通過連接孔10進行固定。
帶輪本體1為圓環(huán)結構,傳動軸件同軸插入帶輪本體1的圓環(huán)結構中,8個第一連接轂片5分別與第一固定件、帶輪本體1相連,8個第二連接轂片分別與第二固定件、帶輪本體1相連;帶輪本體1的外邊緣設有36個等間距分布的凹槽2。第一連軸件3的中心設有第一傳動軸接口4,第二連軸件的中心設有第二傳動軸接口。每個第一連接轂片5和每個第二連接轂片均為內窄外寬的垂直刀片形結構,每個凹槽2為內窄外寬的倒梯形結構,帶輪本體1與第一固定件的連接處設有第一膠著圈7,帶輪本體1與第二固定件的連接處設有第二膠著圈,第一膠著圈7和第二膠著圈均為氯丁橡膠圈。帶輪本體1的側面設有由夜光材料制成的帶輪轉動方向指示標簽6。
本實施例每個第一連接轂片和每個第二連接轂片均為內窄外寬的垂直刀片形結構,第一連接轂片和第二連接轂片的個數(shù)相等,雙層設置,提高同步帶輪更為穩(wěn)定的結構。
本發(fā)明將同步帶輪通過鋁合金沖壓為一體,提高同步帶輪的剛性與使用壽命,避免開裂。傳動軸件由依次同軸相連的第一連軸件、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二連軸件構成,并且多個連接轂片由多個第一連接轂片和多個第二連接轂片構成,雙層連接,減輕重量的同時保證整體強度。帶輪本體的外邊緣設有多個等間距分布的凹槽,便于皮帶嵌入連接,同時減小噪音與摩擦系數(shù)。在第一連軸件外設置嚙合套,防止同步帶輪在外力作用下出現(xiàn)偏心的問題。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安裝容易、可靠性好、傳動效率高的特點,適用于自動化生產線的機械傳動,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發(fā)明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