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供暖設備配件技術(shù)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用于供熱機組的保溫材料。
背景技術(shù):
供熱機組如電鍋爐、電暖器、加熱器等,通過在內(nèi)部產(chǎn)生大量的熱能后經(jīng)供熱管道向用熱設備供熱。由于供熱管道在供熱的過程中需要連通各家各戶或各個房間,因此會有部分管道會暴露在空氣中,導熱介質(zhì)流過這部分管道時易從管壁散發(fā)出去,造成熱量的流失,且易產(chǎn)生安全隱患,因此需要用保溫材料包裹供熱管道以減少熱量的逸散;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如公開號為CN202647070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保溫材料,其技術(shù)方案要點是:包括保溫層和設于其外面的防護層,所述保溫層包括由外至內(nèi)依次設置的第三保溫層、第二保溫層和第一保溫層,所述防護層設于第三保溫層外面;所述第三保溫層由硅酸鋁制成,所述第二保溫層由巖棉制成,所述第一保溫層由陶瓷纖維制成。
這種保溫材料雖然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減少保溫設備的熱輻射,但是將由于需要設置保溫材料的供熱管道通常位于管道的中間的某一段,而這種保溫材料呈環(huán)形結(jié)構(gòu),無法方便的套接到供熱管道上。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供熱機組的保溫材料,具有方便安裝到供熱管道上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shù)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用于供熱機組的保溫材料,包括保溫基體,所述保溫基體的一側(cè)設有隔熱層且另一側(cè)設有耐熱層,所述保溫基體上沿長度方向的一側(cè)邊沿處滑移連接有至少兩個扣接塊,所述扣接塊包括滑移連接在所述保溫基體上的連接部和固定于所述連接部的扣接部,所述扣接塊上固定有延伸出所述保溫基體沿寬度方向的一側(cè)的拉繩;所述保溫基體上位于與所述扣接塊相對的一側(cè)開設有與所述扣接塊相配合的扣接槽,所述扣接槽包括開設在所述保溫基體內(nèi)的滑移槽、開設在與所述扣接塊相對的一側(cè)側(cè)面上且與所述扣接部相配合的嵌口、以及開設在所述嵌口的一側(cè)與所述嵌口相通且與所述連接部相配合的卡口,所述保溫基體沿長度方向的兩側(cè)側(cè)面相貼合時,所述扣接部可嵌入所述嵌口并位于所述滑移槽內(nèi),且所述扣接部能夠受所述拉繩的拉力以使所述連接部滑移至嵌入所述卡口內(nèi)。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保溫基體作為保溫材料的主體,其具有較高的保溫性能,對供熱管道內(nèi)的熱量形成較好的保溫效果;由于供熱管道內(nèi)的溫度較高,保溫基體直接接觸高溫空氣,易被軟化二發(fā)生變形,通過在保溫基體表面上設置耐熱層,耐熱層具有較高的耐熱性能,供熱管道內(nèi)的高溫空氣不會使耐熱層輕易的發(fā)生變形,從而耐熱層可以對保溫基體具有定型的作用,同時耐熱層可以隔絕一定的熱量,減少保溫基體的受熱,進一步的防止了保溫基體受熱形變;由于保溫基體受熱易升溫,這部分的熱量會逸散出供熱管道,造成熱量的浪費,同產(chǎn)生安全隱患,設置隔熱層,將保溫基體與外界隔絕,減少了保溫基體熱量的逸散;
在初始未安裝時, 保溫材料整體呈展平的狀態(tài),從而可以相互疊放在一起,方便運輸和儲藏;需要將保溫材料安裝到供熱管道上時,將保溫材料包裹在供熱管道外并使扣接部嵌入嵌口至扣接部位于滑移槽內(nèi),隨后拉動拉繩時連接部滑移至卡口內(nèi),此時連接部在卡口的限制下而無法脫離口扣接槽,從而使保溫基體的兩側(cè)固定在一起并保持環(huán)形的狀態(tài),即可使保溫材料固定在供熱管道上,其安裝過程更加快捷方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扣接塊沿所述保溫基體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所述扣接槽設置有多組,且各組所述扣接槽均相通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多組扣接塊和扣接槽的設置,在保溫材料安裝到供熱管道上后,多組扣接塊和扣接槽均相互扣合,一方面使保溫材料安裝固定的更加牢固,另一方面減少了保溫材料兩側(cè)面之間形成的空隙提高保溫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拉繩與各扣接塊均相固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通過拉動拉繩即可帶動所有的扣接塊同步滑移,使安裝過程更加快捷方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溫基體上沿長度方向的一側(cè)邊沿處設有密封片,所述保溫基體上位于與所述密封片相對的一側(cè)開設有與所述密封片相配合的密封槽,所述保溫基體沿長度方向的兩側(cè)側(cè)面相貼合時,所述密封片插入所述密封槽中。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保溫材料安裝到供熱管道上后,密封片即嵌入到密封槽中,從而將保溫基體的連接處密封,減少熱量由保溫基體的連接處溢出,進一步提高了保溫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溫基體上沿寬度方向的一側(cè)邊沿處設有連接片,所述保溫基體上位于與所述連接片相對的一側(cè)開設有與所述連接片相配合的連接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由于需要包裹保溫材料的供熱管道的長度不一,因此需要用多塊保溫材料相互拼接才能將供熱管道完全包裹,在安裝保溫材料時將相鄰的保溫基板貼緊在一起,同時將連接片插接在連接口中,從而減少了相鄰保溫基板之間間隙,減少了熱量從相鄰保溫基板之間的間隙溢出,進一步提高了保溫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耐熱層和所述保溫基體之間還設有反熱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由于供熱管道內(nèi)的高溫空氣可以透過耐熱層傳遞到保溫基體,使得保溫基體易受到較高的溫度,發(fā)生軟化或使熱量逸散,反熱層可以反射透過耐熱層的高溫熱量,減少了傳遞到保溫基體的熱量,從而減少了保溫基體的變形,同時熱量被較多的留在供熱管道內(nèi),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溫基體由納米保溫材料制成,且厚度為8-12m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納米保溫材料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和耐高溫性能,由納米保溫材料制成的保溫基體保溫性能和耐熱性能俱佳;8-12mm的厚度可以滿足供熱管道的保溫要求,且在安裝保溫材料時更加容易彎折包裹在供熱管道上,而小于8mm保溫效果不足而使大量的熱量向外逸散,大于12mm則使保溫材料在安裝時不易彎折,提高安裝難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耐熱層由云母帶制成,且厚度為0.5-1m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云母帶具有優(yōu)良的耐高溫性和耐燃性能,云母帶耐溫大于1000℃,采用云母帶作為耐熱層,耐熱性能好;0.5-1mm的厚度可以使耐熱層具備較高耐熱性能,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隔熱層由氣凝膠制成,厚度為2-3m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氣凝膠是目前熱導率最低的固態(tài)材料,其隔熱效果極佳,是一種理想的隔熱材料,隔熱層由氣凝膠制成可與有效的隔絕供熱設備內(nèi)和保溫基體的熱量;2-3mm厚度的隔熱層使隔熱層的隔熱效果極佳,小于2mm隔熱性能不足,會有小部分熱量的逸散,而大于3mm則會較大的增加保溫材料的安裝難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反熱層由鋁箔制成,厚度為0.2-0.5m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鋁箔具備較高的熱反射率特性,由鋁箔制成的反熱層,具有較好的熱反射效果,能夠較大程度的反射熱量;0.2-0.5mm的厚度使反熱層具備較好的熱反射性能,同時鋁箔也具有較好的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可以防止保溫基體發(fā)生變形。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過設置扣接塊、扣接槽和拉繩,在安裝時保溫材料時將扣接塊嵌入扣接槽內(nèi),并通過拉繩使扣接塊滑移使扣接部嵌入卡口將保溫基體固定即可完成安裝過程,安裝更加方便快捷;
其二,通過設置密封片和密封槽,減少熱量從保溫基體的縫隙中溢出,提高保溫效果;
其三,通過設置連接片和連接口,減少熱量從相鄰保溫基體之間的縫隙溢出,提高保溫效果;
其四,設置反熱層,減少了保溫基體的變形,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一,用于顯示扣接塊;
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二,用于顯示嵌口和卡口;
圖4為本實施例的橫向剖視圖;
圖5為本實施例的扣接塊扣入扣接槽后的橫向剖視圖;
圖6為圖5的B部放大圖。
圖中:1、保溫基體;2、耐熱層;3、隔熱層;4、反熱層;5、扣接塊;51、連接部;52、扣接部;61、滑移槽;62、嵌口;63、卡口;7、拉繩;8、密封片;9、密封槽;10、連接片;11、連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一種用于供熱機組的保溫材料,如圖1和圖2所示所示,保溫基體1由納米保溫材料制成,其厚度為8-12mm,保溫基體1的一側(cè)表面上設有由鋁箔制成的反熱層4,反熱層4的厚度為0.2-0.5mm;反熱層4的表面設有由云母帶制成的耐熱層2,耐熱層2的厚度為0.5-1mm;保溫基體1的另一側(cè)表面設有由氣凝膠制成的隔熱層3,隔熱層3的厚度為2-3mm;耐熱層2、反熱層4、保溫基體1和隔熱層3之件均通過耐高溫膠水相互粘合。
如圖1和圖2所示在保溫基體1的沿長度方向的一側(cè)邊沿處滑移連接有多個扣接塊5,多個扣接塊5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扣接塊5包括滑移連接在保溫基體1上的連接部51和與連接部51一體成型的固定部,在保溫基體1的側(cè)邊開有滑槽,在連接部51上一體成型有滑塊,滑塊嵌入滑槽內(nèi)實現(xiàn)了扣接塊5與保溫基體1的滑移連接;
各扣接塊5上固定有拉伸,拉繩7穿過各扣接塊5的連接部51,并通過膠粘的方式與各扣接塊5固定在一起,且拉伸的兩端均延伸處保溫基體1外,以方便拉動拉繩7。
如圖3和圖4所示,在保溫基體1上位于與扣接塊5相對的一側(cè)開設有多個與扣接塊5相配合的扣接槽,扣接槽包括開設在保溫基體1內(nèi)的滑移槽61、開設在保溫基體1上且與扣接部52相配合的嵌口62、以及開設在嵌槽的一側(cè)且與連接部51相配合的卡口63,滑移槽61、嵌口62和卡口63均相互連通,且嵌口62的長度和寬度均大于等于扣接部52的長度和寬度,以方便扣接部52嵌入嵌口62內(nèi),滑移槽61的寬度大于扣接部52的寬度、卡口63的寬度大于連接部51的厚度以方便扣接塊5在扣接槽內(nèi)滑移。
如圖1至圖4所示,在保溫基體1上沿長度方向的一側(cè)邊沿處設有密封片8,位于與密封片8相對的一側(cè)開設有與密封片8相配合的密封槽9,密封片8和密封槽9均由保溫基板的一側(cè)延伸至另一側(cè),從而在密封片8插入密封槽9時可以將整個保溫基板的連接處的縫隙封閉;
如圖1至圖4所示,在保溫基體1上沿寬度方向的一側(cè)邊沿處設有連接片10,位于與連接片10相對的一側(cè)開設有與連接片10相配合的連接口11,連接片10和連接口11均由保溫基板的一側(cè)延伸至另一側(cè),從而在連接片10插入連接口11時可以將相鄰保溫基板之間的縫隙封閉。
保溫基體1作為保溫材料的主體,其具有較高的保溫性能,對供熱管道內(nèi)的熱量形成較好的保溫效果;由于供熱管道內(nèi)的溫度較高,保溫基體1直接接觸高溫空氣,易被軟化二發(fā)生變形,通過在保溫基體1表面上設置耐熱層2,耐熱層2具有較高的耐熱性能,供熱管道內(nèi)的高溫空氣不會使耐熱層2輕易的發(fā)生變形,從而耐熱層2可以對保溫基體1具有定型的作用,同時耐熱層2可以隔絕一定的熱量,減少保溫基體1的受熱,進一步的防止了保溫基體1受熱形變;由于保溫基體1受熱易升溫,這部分的熱量會逸散出供熱管道,造成熱量的浪費,同產(chǎn)生安全隱患,設置隔熱層3,將保溫基體1與外界隔絕,減少了保溫基體1熱量的逸散;
如圖1至圖6所示,在初始未安裝時, 保溫材料整體呈展平的狀態(tài),從而可以相互疊放在一起,方便運輸和儲藏;需要將保溫材料安裝到供熱管道上時,將保溫材料包裹在供熱管道外并使扣接部52嵌入嵌口62至扣接部52位于滑移槽61內(nèi),同時將密封片8嵌入到密封槽9內(nèi);隨后拉動拉繩7時連接部51滑移至卡口63內(nèi),此時連接部51在卡口63的限制下而無法脫離口扣接槽,從而使保溫基體1的兩側(cè)固定在一起并保持環(huán)形的狀態(tài),即可使保溫材料固定在供熱管道上;安裝完成一塊保溫材料后,再安裝下一塊保溫材料,將相鄰保溫材料上的連接片10和連接口11相互插合,其安裝過程更加快捷方便。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shù)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shù)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