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抗側滾裝置零部件領域,特別的,涉及一種用于抗側滾裝置的分體式軸承座。
背景技術:
抗側滾裝置被廣泛應用于車輛轉向架上,用于增強車輛的抗側滾剛度,抗側滾裝置通過其扭桿提供的反扭矩來減小車輛的側滾角,參見圖1,現有抗側滾裝置的軸承座(c)為整體式,主要安裝在扭桿(d)兩個端部,軸承座的頂部與轉向架固連,安裝過程中,需要先將扭桿軸穿到軸承座上,再將軸承座與扭桿軸一起安裝到車輛轉向架上,這樣需要較大的安裝空間,針對空間狹小以及軸承座與扭桿軸必須分別安裝在車輛轉向架上的情況,現有的整體式軸承座無法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抗側滾裝置的分體式軸承座,以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抗側滾裝置的分體式軸承座,包括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前軸承座(1)設有接合面A(11),后軸承座(2)設有與接合面A(11)匹配的接合面B(21),軸承座(1)上設有半軸承腔A(12),后軸承座(2)上設有半軸承腔B(22),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通過接合面A(11)與接合面B(21)接合構成一個整體的軸承座,半軸承腔A(12)與半軸承腔B(22)通過接合面A(11)與接合面B(21)接合構成一個整體的軸承腔,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上均設有螺栓安裝孔(5),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接合后,兩者的螺栓安裝孔沿軸向對齊,接合面A(11)或接合面B(21)上凸設有凸邊(3),同時接合面B(21)或接合面A(11)上凹設有供凸邊(3)嵌入的凹槽(4),接合面A(11)與接合面B(21)接合的同時,凸邊(3)與凹槽(4)嵌合,一方面對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接合時起定位作用,防止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發(fā)生錯位,另一方面防止螺栓安裝孔(5)內穿設的螺栓受到剪切力。
進一步的,半軸承腔A(12)與半軸承腔B(22)的軸向兩端均設有用于沿軸向方向擋住軸承而防止軸承發(fā)生軸向位移的擋邊(6)。
優(yōu)選的,所述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接合的接合面A(11)和接合面B(21)均與設置在軸承腔內的軸承的軸向線平行。
進一步的,后軸承座(2)上設有通入半軸承腔B(22)內的軸承限位孔(23),軸承限位孔用于供軸承外圈凸設的限位臺階嵌入,防止軸承腔內的軸承發(fā)生轉動。
進一步的,前軸承座(1)上設有用于卡入轉向架安裝槽的外部安裝臺(13)。
進一步的,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上的螺栓安裝孔(5)設置在接合面A(11)及接合面B(21)位置處,且螺栓安裝孔(5)沿與接合面A(11)及接合面B(21)垂直的方向設置。
優(yōu)選的,半軸承腔A(12)與半軸承腔B(22)通過兩接合面接合構成的軸承腔內裝設的軸承為分體式橡膠軸承,且分體式橡膠軸承的配合面與軸承的軸向線平行。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分體式軸承座安裝、拆卸、維護方便,通過在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的接合面處設置相互嵌合的凸邊(3)與凹槽(4),能保護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之間的安裝螺栓不受剪切力。
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上的半軸承腔軸向兩端均設有擋邊(6),限制軸承的軸向位移。
后軸承座(2)上設有通入半軸承腔B(22)內的軸承限位孔,軸承限位孔用于供軸承外圈凸設的限位臺階嵌入,防止軸承腔內的軸承發(fā)生圓周方向轉動。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現有抗側滾裝置的整體結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前軸承座立體結構示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后軸承座立體結構示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前軸承座與后軸承座接合示意圖(側視剖面圖);
圖1中:c-軸承座,d-扭桿;圖2~圖4中:1-前軸承座,11-接合面A,12-半軸承腔A,13-外部安裝臺,2-后軸承座,21-接合面B,22-半軸承腔B,23-軸承限位孔,3-凸邊,4-凹槽,5-螺栓安裝孔,6-擋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參見圖2~圖4的一種用于抗側滾裝置的分體式軸承座,包括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前軸承座(1)設有接合面A(11),后軸承座(2)設有與接合面A(11)匹配的接合面B(21),軸承座(1)上設有半軸承腔A(12),后軸承座(2)上設有半軸承腔B(22),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通過接合面A(11)與接合面B(21)接合構成一個整體的軸承座,半軸承腔A(12)與半軸承腔B(22)通過接合面A(11)與接合面B(21)接合構成一個整體的軸承腔,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上均設有螺栓安裝孔(5),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接合后,兩者的螺栓安裝孔沿軸向對齊,本實施例中,接合面B(21)上凸設有凸邊(3),同時接合面A(11)上凹設有供凸邊(3)嵌入的凹槽(4),接合面A(11)與接合面B(21)接合的同時,凸邊(3)與凹槽(4)嵌合,本實施例中,凸邊(3)設置在接合面B(21)的邊緣,凹槽(4)設置在接合面A(11)的邊緣。
本實施例中,半軸承腔A(12)與半軸承腔B(22)的軸向兩端均設有用于沿軸向方向擋住軸承而防止軸承發(fā)生軸向位移的擋邊(6)。
本實施例中,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接合的接合面A(11)和接合面B(21)均與設置在軸承腔內的軸承的軸向線平行。
本實施例中,后軸承座(2)上設有通入半軸承腔B(22)內的軸承限位孔(23),
本實施例中,前軸承座(1)上設有用于卡入轉向架安裝槽的外部安裝臺(13)。
本實施例中,前軸承座(1)與后軸承座(2)上的螺栓安裝孔(5)為四個,四個螺栓安裝孔(5)對稱設置在接合面A(11)及接合面B(21)位置處,且螺栓安裝孔(5)沿與接合面A(11)及接合面B(21)垂直的方向設置。
本實施例中,軸承腔內裝設的軸承為分體式橡膠軸承。
安裝時,先將分體式橡膠軸承分別裝入前軸承座與后軸承座,然后將扭桿軸裝入軸承座,最后通過螺栓安裝在車輛轉向架安裝面即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