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卡扣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卡扣組件,用于實現兩個裝配零件之間的相互連接,其包括一安裝在其中一個所述裝配零件上的對手件、一安裝在另一個所述裝配零件上的卡扣基座、以及一安裝在所述卡扣基座上的卡扣,該卡扣包括一彎折而成的凹槽以及分別連接在該凹槽兩側并向外拱起的彈性折彎部,且該彈性折彎部包括一上彈性片和一下彈性片,所述對手件包括相交的一安裝面和一緊固面,所述安裝面上開設有一安裝槽,所述緊固面上開設有一與所述安裝槽連通的緊固槽;所述卡扣還包括自所述下彈性片的一側向外延伸的導向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卡接組件可以實現安裝方向與緊固方向不同的裝配零件的連接,因而增加了裝配零件的設計自由度,而且其結構簡單、可靠性強。
【專利說明】一種卡扣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緊固件,尤其涉及一種卡扣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汽車上的各種裝配零件往往需要用到卡扣組件等緊固件進行連接。如圖1和圖2所示,目前常見的卡扣組件包括用于安裝在其中一個裝配零件上的金屬卡扣基座I’、用于安裝在該卡扣基座I’上的金屬卡扣2’以及用于安裝在另一個裝配零件上的對手件3’,其中,卡扣基座I’包括設有卡口 13’的面板11’以及設置在該面板11’兩側的止位部12’,且該止位部12’包括一豎直止位部121’和一水平止位部122’;卡扣2’包括一彎折形成U型凹槽的頂部21’以及分別連接在該頂部21’兩側并向外拱起的兩彈性折彎部,該彈性折彎部分別包括一上彈性片22’、一下彈性片24’以及一連接在上彈性片22’與下彈性片24’之間的過渡部23’,且該上彈性片22’上設有用于卡入卡口 13’的倒刺結構25’ ;對手件3’為一平板,且該平板上設有一安裝孔31’。
[0003]如圖3和圖4所示,卡扣2’在自由狀態(tài)下的法向最大尺寸為LI,安裝孔31’的法向最小寬度為L2,卡扣2’在最大變形狀態(tài)下的法向最大尺寸為L3,其中,L3=L2 < LI。在安裝過程中,首先將卡扣2’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裝配至卡扣基座I’上,并利用卡扣2’上的倒刺結構25’將其緊固在卡扣基座I’上;然后,將卡扣2’連帶卡扣基座I’ 一起沿著垂直于對手件3’的安裝孔31’所在平面的方向由下至上安裝,當金屬卡扣2’的彈性折彎部接觸到對手件3’時,該彈性折彎部受到來自對手件3’的擠壓力而發(fā)生彈性形變,此時金屬卡扣2’的法向最大尺寸為L3 (如圖3所示);當彈性折彎部穿過安裝孔以后,來自對手件3’的擠壓應力消失,彈性折彎部恢復初始狀態(tài),卡扣2’的法向最大尺寸回復到LI (如圖4所示),直到卡扣基座I’的水平止位部122’接觸到對手件3’,安裝完成。
[0004]可見,現有的卡扣組件是通過卡扣2’與安裝孔31’之間的干涉量(L1-L2)來達到卡扣基座I’與對手件3’之間的緊固目的。然而,上述方案僅適用于緊固方向與安裝方向一致(兩者均垂直于對手件3’的安裝孔31’所在平面)的情況,對于一些受結構空間限制或者產品造型設計使得安裝方向與緊固方向必須不一致的裝配零件(例如門板扶手),則不適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進的卡接組件,以實現安裝方向與緊固方向不同的裝配零件的連接。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且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卡扣組件,用于實現兩個裝配零件之間的相互連接,其包括一安裝在其中一個所述裝配零件上的對手件、一安裝在另一個所述裝配零件上的卡扣基座、以及一安裝在所述卡扣基座上的卡扣,該卡扣包括一彎折形成凹槽的頂部以及分別連接在該頂部兩側并向外拱起的兩彈性折彎部,且該彈性折彎部分別包括相互連接的一上彈性片和一下彈性片,其中,
[0008]所述對手件包括相交的一安裝面和一緊固面,其中,所述安裝面上開設有一安裝槽,所述緊固面上開設有一與所述安裝槽連通的緊固槽;
[0009]所述卡扣還包括自所述下彈性片的一側向外延伸的導向結構。
[0010]進一步地,所述導向結構的頂部與所述下彈性片的頂部齊平。
[0011]進一步地,所述卡扣基座包括面板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面板兩側的止位部。
[0012]優(yōu)選地,所述面板上設有卡口,所述卡扣設有與所述卡口卡接的倒刺結構。
[0013]優(yōu)選地,所述面板的頂部兩端各設有一定位筋。
[0014]前述一種卡扣組件,所述彈性折彎部還包括一連接在所述上彈性片和所述下彈性片之間的過渡部。
[0015]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槽的法向寬度與所述緊固槽的法向寬度相同
[0016]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槽的法向寬度自所述安裝槽與所述緊固槽相連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大。
[0017]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面與所述緊固面一體成型。
[0018]優(yōu)選地,所述面板與所述止位部一體成型。
[001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將對手件設計成具有安裝面和緊固面,并且在卡扣的彈性折彎部處增設一導向結構,從而可以在裝配零件的安裝方向與緊固方向不一致的情況下,使卡扣基座連同卡扣首先沿安裝方向移動以穿過安裝面上的安裝槽,然后在導向結構的作用下繼續(xù)沿安裝方向移動以進入緊固面上的緊固槽,最后沿緊固方向移動以使卡扣的彈性折彎部卡入該緊固槽,從而實現與緊固面的緊固連接??梢?,本實用新型的卡接組件可以實現安裝方向與緊固方向不同的裝配零件的連接,因而增加了裝配零件的設計自由度,而且其結構簡單、可靠性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現有技術卡扣組件的組裝圖;
[0021]圖2為現有技術卡扣組件的分解圖;
[0022]圖3為現有技術卡扣組件在組裝過程中的剖視圖,此時,卡扣在最大變形狀態(tài);
[0023]圖4為現有技術卡扣組件在組裝完成時的剖視圖,此時,卡扣恢復自由狀態(tài);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組件的組裝圖;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組件的分解圖;
[0026]圖7為本實用新型卡扣基座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8為本實用新型對手件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9為本實用新型對手件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OA為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組件在初始狀態(tài)的主視圖,此時,卡扣未接觸到安裝面;
[0030]圖1OB為圖1OA中的卡扣組件的右視圖,;
[0031]圖1OC為圖1OA中的卡扣組件的仰視圖;
[0032]圖1lA為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組件在安裝過程中的主視圖,此時,卡扣剛接觸到安裝面與緊固面相交的位置;
[0033]圖1lB為圖1lA中的卡扣組件的右視圖;
[0034]圖1lC為圖1lA中的卡扣組件的仰視圖;
[0035]圖12A為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組件在安裝過程中的主視圖,此時,卡扣進入緊固面且導向結構達到最大彈性形變;
[0036]圖12B為圖12A中的卡扣組件的右視圖;
[0037]圖12C為圖12A中的卡扣組件的仰視圖;
[0038]圖13A為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組件在安裝完成時的主視圖;
[0039]圖13B為圖13A中的卡扣組件的右視圖;
[0040]圖13C為圖13A中的卡扣組件的仰視圖;
[0041]圖14示出了應用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組件的門板扶手的分解圖;
[0042]圖15示出了圖14中的門板扶手的組裝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3]下面結合附圖5-15給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予以詳細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功能、特點。
[0044]如圖5和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組件是在圖1和2所示的現有卡扣組件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其包括一卡扣基座1、一卡扣2以及一對手件3,其中,
[0045]卡扣基座I與現有卡扣基座I’的結構相同,具體來說,其包括一開設有卡口 13的面板11以及分別設置在該面板11兩側的止位部12,其中,止位部12包括垂直連接的一豎直止位部121和一水平止位部122,并且優(yōu)選地,如圖7所示,面板11的頂部兩端各設有一定位筋14,以便于在安裝卡扣2時使卡扣2定位,從而防止卡扣2在卡扣基座I上晃動;
[0046]與現有卡扣2’相比,本實施例的卡扣2同樣包括一彎折形成U型凹槽的頂部21以及分別連接在該頂部21兩側并向外拱起的兩彈性折彎部,其中,該彈性折彎部分別包括一上彈性片22、一下彈性片24以及一連接在上彈性片22與下彈性片24之間的過渡部23,且該上彈性片22上設有用于卡入卡口 13的倒刺結構25,不同的是,卡扣2還包括自下彈性片24的一側向外延伸的導向結構26,優(yōu)選地,該導向結構26的頂部與下彈性片24的頂部齊平。在圖10C、1 IC和12C的實施例中,該導向結構26從卡扣2的整個左側邊緣突伸出來,從而先于彈性折彎部與對手件接觸,起到導向的作用。
[0047]與現有的平面對手件3’相比,對手件3包括分別安裝面31和緊固面32,其中,安裝面31上開設有一安裝槽310,緊固面32上開設有一與安裝槽310連通的緊固槽320,在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安裝槽310與緊固槽320的法向寬度相等,在圖9所示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安裝槽310的法向寬度自安裝槽310與緊固槽320相連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大。其中,安裝槽310的延伸方向大體對應于卡扣基座I的面板11的延伸方向。在卡扣基座I和卡扣2沿著安裝方向移動時,卡扣基座I和卡扣2進入并容置于該安裝槽310內。緊固槽320的延伸方向對應于安裝方向。當卡扣基座I進入緊固槽320的預定位置后,利用緊固面32和卡扣2進行緊固方向上的安裝就位。
[0048]在一個優(yōu)選的方案中,卡扣基座I的面板11、止位部12和定位筋14 一體成型,對手件3的安裝面31與緊固面32 —體成型。
[0049]下面結合圖1OA至圖13C詳細描述本實施例的卡扣組件的裝配過程:
[0050]首先,將卡扣2安裝到卡扣基座I上,并將卡扣2連同卡扣基座I 一起沿安裝方向朝安裝槽310移動,在進入安裝槽310之前的狀態(tài)如圖10A-10C所示,卡扣2的彈性折彎部處于初始狀態(tài),其最大法向尺寸為Lai,此時,導向結構26未發(fā)生任何彈性形變,其中心高度處的法向尺寸為Lbi ;
[0051]繼續(xù)沿安裝方向移動卡扣2,在卡扣2剛接觸到安裝槽310與緊固槽320的相交位置時,如圖11A-11C所示,導向結構26開始彈性形變,并帶動與其相連的彈性折彎部彈性形變,以使其便于穿過安裝槽310向緊固槽320移動,此時,卡扣2的彈性折彎部的最大法向尺寸為La2,導向結構26的中心高度處的法向尺寸為Lb2,其中,LA2〈LA1,LB2〈LB1 ;
[0052]繼續(xù)沿安裝方向移動卡扣2,以使其穿過安裝槽310并進入緊固槽320,在卡扣2達到最大彈性形變狀態(tài)時,如圖12A-12C所示,卡扣2基本進入緊固槽320,彈性折彎部的最大法向尺寸為La3,導向結構26的中心高度處的法向尺寸為Lb3,其中,LA3〈LA2,LB3〈LB2 ;
[0053]繼續(xù)沿安裝方向移動卡扣2,以使其移動至緊固槽320內的預定緊固位置,此時,彈性折彎部恢復部分彈性形變;
[0054]最后,沿著緊固方向移動卡扣2,即向著緊固面32方向推動水平止位部121,從而使卡扣2的彈性折彎部越過緊固槽320,直至卡扣基座I的水平止位部121接觸到對手件3,則安裝過程完成,此時,彈性折彎部的最大法向尺寸為La4,導向結構26的中心高度處的法向尺寸為 Lb4,其中,LA1〉LA2〉LA4〉LA3,LB1〉LB2〉LB4〉LB3。
[0055]可見,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安裝過程可以實現安裝方向與緊固方向不同的裝配零件的緊固連接,例如,該裝配零件可以是圖14-15所示的門板扶手,由圖可知,門板扶手包括一與門板4 一體成型的扶手本體5以及一安裝在該扶手本體5上的扶手蓋6,根據設計要求,扶手蓋6需要在Z軸(豎直)方向與扶手本體5緊固連接,然而由于門板4的結構限制,扶手蓋6不能沿Z軸方向安裝至扶手本體5,而只能沿Y軸方向(垂直于門板4的方向)進行安裝,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組件顯然可應用于門板扶手的安裝過程中。
[0056]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組件應用于門板扶手的狀態(tài)如圖14所示,卡扣基座I設置在扶手蓋6的底面,卡扣2安裝在卡扣基座I上,對手件3安裝在扶手本體5中的對應于卡扣2的位置并且與門板4和扶手本體5 —體成型,只要按照前述安裝過程即可實現卡扣基座I與對手件3的緊固連接,從而將扶手蓋6固定安裝在扶手本體5上,裝配完成狀態(tài)如圖15所示。
[0057]以上所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例如電機驅動可以換成手輪驅動。即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申請的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等效變化與修飾,皆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卡扣組件,用于實現兩個裝配零件之間的相互連接,其包括一安裝在其中一個所述裝配零件上的對手件、一安裝在另一個所述裝配零件上的卡扣基座、以及一安裝在所述卡扣基座上的卡扣,其中,該卡扣包括一彎折形成凹槽的頂部以及分別連接在該頂部兩側并向外拱起的兩彈性折彎部,且該彈性折彎部分別包括相互連接的一上彈性片和一下彈性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對手件包括相交的一安裝面和一緊固面,其中,所述安裝面上開設有一安裝槽,所述緊固面上開設有一與所述安裝槽連通的緊固槽; 所述卡扣還包括自所述下彈性片的一側向外延伸的導向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結構的頂部與所述下彈性片的頂部齊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基座包括面板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面板兩側的止位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設有卡口,所述卡扣設有與所述卡口卡接的倒刺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頂部兩端各設有一定位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折彎部還包括一連接在所述上彈性片和所述下彈性片之間的過渡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的法向寬度與所述緊固槽的法向寬度相同。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的法向寬度自所述安裝槽與所述緊固槽相連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面與所述緊固面一體成型。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與所述止位部一體成型。
【文檔編號】F16B2/04GK203926248SQ201420188095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17日
【發(fā)明者】季屹, 周曦東, 陳豐豐 申請人: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