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機動車輛的雙離合器變速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雙離合器變速器,具有第一輸入軸和第二輸入軸、及相對應的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以及第一輸出軸和第二輸出軸。兩聯接松輪在軸向上彼此相鄰地設置在第一輸出軸上,并且能夠經由輪離合器以不能旋轉的方式彼此連接。此處,能夠建立至少一個附加的前進檔,作為絞繞檔位級、例如爬行檔。
【專利說明】用于機動車輛的雙離合器變速器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機動車輛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中,該雙離合器變速器包括第一輸入軸和第二輸入軸以及第一輸出軸和第二輸出軸。
【背景技術】
[0002]從DE 10 2008 024 633 Al中已知這種類型的雙離合器變速器。輸入軸設置成彼此同軸。多個固定輪和松輪(loose wheel)用于將由發(fā)動機施加至輸入軸的扭矩傳輸至輸出軸中的一個輸出軸。第一輸出軸以不能旋轉的方式聯接至第一小齒輪,而第二輸出軸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二小齒輪,小齒輪與齒圈嚙合。齒圈設置在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發(fā)動機側,即,設置在變速器的能夠將同軸的輸入軸經由離合器聯接至機動車輛的發(fā)動機的一側。下文中發(fā)動機側也可以被稱作起動側。在這種情況下,雙離合器變速器具有多個前進檔,通過接合的齒輪將扭矩從輸入軸經由與所述齒輪相關聯的由松輪和固定輪構成的齒輪副傳輸至輸出軸中一個輸出軸,所述一個輸出軸經由齒圈將扭矩傳遞至動力輸出裝置,例如以加速機動車輛或將機動車輛保持在恒定速度。
[0003]除了前進檔以外,DE 10 2008 024 633 Al的雙離合器變速器還具有倒檔。如果該倒檔被接合,則扭矩傳輸路徑經由松輪組合傳遞,該松輪組合包括第一聯接松輪、設置成與第一聯接松輪同軸的第二聯接松輪、以及第一聯接松輪和第二聯接松輪可以通過其以不能旋轉的方式彼此連接的可變位的松輪離合器。在倒檔被接合的情況下,兩個聯接松輪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但能夠相對于在其上設置所述兩個松輪的輸出軸自由地旋轉。在這種情況下,扭矩流經由輸入軸中的一個輸入軸從發(fā)動機傳遞至以不能旋轉的方式相互連接的聯接松輪、從聯接松輪傳遞至中間齒輪、傳遞至設置在另一輸出軸上的被接合的倒檔松輪,并最終傳遞至動力輸出裝置,因而松輪離合器和與松輪倒檔相關聯的換檔離合器均被接合或啟用。
[0004]DE 10 2008 024 633 Al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具有相對較短的軸向總體長度,并因此能夠橫向于行進方向地較好地容置在具有前輪驅動裝置的機動車輛中。在具有橫向安裝的發(fā)動機和變速器的機動車輛中,安裝空間特別在軸向方向上受到嚴格的限制并因此在封裝方面提出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考慮驅動的舒適和效率,在機動車輛上提出的要求持續(xù)增加,使得變速器具有相對較大數目的齒輪并因此總體上具有用于變速器的更大的空間需求。在設計變速器中,還必須要注意的是,為了驅動舒適的目的,各個檔的傳動比必須彼此協(xié)調,這影響了齒輪的直徑和軸線之間的距離。變速器的結構還應當盡可能簡單以保證生產成本較低。因此,變速器以及特別是其齒輪組的這種設計因表現出非常多變并且在某些情況下與要求相反的特征而成為復雜的任務。
[0005]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特別是用于具有橫向前輪驅動裝置的機動車輛——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其盡可能以最佳方式滿足各種以上所述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
[0006]通過結合根據權利要求1的特征來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優(yōu)選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從從屬權利要求中較明顯。
[0007]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輸入軸和第二輸入軸彼此同軸地設置。第一離合器設置成將扭矩傳輸至第一輸入軸,并且第二離合器設置成將扭矩傳輸至第二輸入軸,離合器設置在雙離合器變速器的起動側。設置第一輸出軸和第二輸出軸。第一輸入軸的多個端部側前進檔設置在雙離合器變速器的遠離起動側定向的端部側,并且第二輸入軸的多個起動側前進檔設置在雙離合器變速器的起動側,在前進檔被接合的情況下,扭矩能夠從輸入軸在不與另一輸入軸進行居間接合的情況下傳輸至輸出軸中的一個輸出軸,所述一個輸出軸將扭矩傳輸至動力輸出裝置。設置具有兩個聯接松輪的至少一個附加的前進檔,扭矩可以通過至少一個附加的前進檔從第二輸入軸傳輸至第一輸入軸。兩個聯接松輪彼此相鄰地軸向地設置在第一輸出軸上,并且能夠經由可變位的松輪離合器以不能旋轉的方式彼此連接。作為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的聯接松輪與第二輸入軸的第四固定輪嚙合。并且作為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松輪的另外的聯接松輪與第一輸入軸的第二固定輪嚙合。
[0008]如果附加的前進檔被接合,則需要兩個輸入軸以將扭矩從發(fā)動機傳輸至動力輸出裝置。與之相比,如果主前進檔被接合,則扭矩僅經由一個輸入軸從發(fā)動機在不與另一輸入軸進行居間接合的情況下傳輸至動力輸出裝置。在下文中,主前進檔也被稱作前進檔。
[0009]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輸入軸呈內軸的形式并且第二輸入軸呈中空軸的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兩個輸入軸均能夠經由第一離合器并經由第二離合器在同一端部處連接至發(fā)動機。第一主前進檔的固定輪可以設置在第一輸入軸的遠離起動側定向的端部上。變速器的遠離變速器的起動側定向的這一側在下文中也被稱作變速器的端部側。第一主前進檔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第一端部側前進檔設置在距變速器的端部側的最短距離處。第一主前進檔的固定輪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一端部前進檔的第一固定輪。這使得能夠將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固定輪設置成與用于輸入軸的第一主支承件直接鄰近,使得經由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固定輪傳輸的較大的力在沒有高杠桿作用的情況下能夠通過第一主支承件來吸收。
[0010]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聯接松輪與第四主前進檔的松輪對應,并且第二聯接松輪與第五主前進檔的松輪對應。第四主前進檔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第二起動側前進檔設置在距變速器的起動側的第二最短距離處。第四主前進檔的松輪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并且第五主前進檔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第二端部側前進檔設置在距變速器的端部側的第二最短距離處。第五主前進檔的松輪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松輪。此處,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以及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松輪優(yōu)選地設置在第一輸出軸上并且均能夠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一輸出軸。如果在第一輸出軸與例如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之間存在這種不能旋轉的連接,則在兩個松輪之間提供不能旋轉的連接的松輪離合器可能不會接合。
[0011]附加的前進檔可以構造成越野檔或爬行檔。第四主前進檔的固定輪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固定輪。并且第五主前進檔的固定輪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固定輪。在優(yōu)選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扭矩通過雙離合器變速器以如下方式傳遞:第二輸入軸由發(fā)動機驅動。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固定輪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二輸入軸。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固定輪與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嚙合。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與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松輪軸向靠近地設置在第一輸出軸上。在松輪離合器被接合或被啟用的情況下,第二起動側前進檔和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相鄰設置的松輪彼此連接。扭矩通過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松輪傳遞至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以不能旋轉的方式設置在第一輸入軸上的第四固定輪。在選擇附加檔的情況下,不僅松輪離合器被接合,而且第一主前進檔的松輪也被接合。第一主前進檔的松輪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松輪。因此,扭矩流經由第二輸入軸以及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由第一松輪和第一固定輪構成的齒輪副傳遞至在其上設置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松輪的輸出軸。
[0012]在這種情況下,越野檔或爬行檔的傳動比與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傳動比乘以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傳動比與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傳動比的比率相對應。因此,如果扭矩流首先經由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固定輪、并隨后經由松輪組合到達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固定輪,則能夠借助于第一端部側前進檔來實現具有相對于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較低比率的附加檔。
[0013]傳動比理解成意味著從動軸與驅動軸的轉速比。因此,如果兩個傳動比相互比較并且傳動比中的一個傳動比更小且另一傳動比更大,這意味著從動軸在更小的傳動比的情況下比在更大的傳動比的情況下旋轉得更快。
[0014]另一方面,如果第一輸入軸由發(fā)動機驅動,在松輪離合器被接合的情況下,能夠實現相比另一前進檔具有更大的傳動比的附加檔,在選擇附加檔時,必須接合該附加檔的松輪。
[0015]第二主前進檔的固定輪可以設置在變速器的與第二主支承件鄰近的起動側。第二主前進檔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一起動側前進檔。第一起動側前進檔設置在距變速器的起動側的最短距離處。第二主前進檔的固定輪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一起動側前進檔的第五固定輪。同樣地,此處,在沒有較長的杠桿長度的情況下,第一起動側前進檔的第五固定輪上的相對較大的力能夠由第二主支承件吸收。因此,在齒輪組中,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固定輪和第一起動側前進檔的第五固定輪為設置在輸入軸上的最外部的固定輪。
[0016]第三主前進檔的與第三主前進檔的固定輪嚙合的松輪可以設置在第二輸出軸上。第三主前進檔在下文中也可以稱作第三端部側前進檔。第三端部側前進檔設置在距變速器的端部側的第三最短距離處。第三主前進檔的松輪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三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三松輪。并且第三主前進檔的固定輪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三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三固定輪。在優(yōu)選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三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三固定輪沿軸向方向設置在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固定輪與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固定輪之間。然而,也能夠以如下方式設置第三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三固定輪:在該方式中,當從變速器的起動側觀察時,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固定輪、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固定輪以及隨后第三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三固定輪級聯地設置在一起。
[0017]第一雙作用換檔離合器或第一換檔離合器可以設置在第一輸出軸上,該換檔離合器在第一換檔位置中將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一輸出軸,并且在第二換檔位置中將第一起動側前進檔的第五松輪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一輸出軸。在第一換檔位置與第二換檔位置之間,如果換檔離合器包括滑動的套筒,則第一換檔離合器或該滑動的套筒能夠采取中性位置,在該中性位置中,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和第一起動側前進檔的第五松輪均不會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一輸出軸。
[0018]此外,可以設置第二雙作用換檔離合器或第二換檔離合器,該第二雙作用換檔離合器或第二換檔離合器設置在第一輸出軸上,并且其在第一換檔位置中將主倒檔的松輪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一輸出軸,而在第二換檔位置中將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松輪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一輸出軸。主倒檔在下文中也被稱作倒檔。因此,將公開一種雙離合器變速器,在第一輸出軸上,當從變速器的起動側觀察時,該離合器變速器的以下齒輪依次設置:第一起動側前進檔的第五松輪、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松輪以及倒檔的松輪。在這種情況下,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和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松輪可以為聯接松輪,使得除了第一換檔離合器和第二換檔離合器以外,在第一輸出軸上還設置有松輪離合器。
[0019]在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設置了第三雙作用換檔離合器或第三換檔離合器,該第三雙作用換檔離合器或第三換檔離合器設置在第二輸出軸上,并且其在第一換檔位置中將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松輪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二輸出軸,而在第二換檔位置中將第三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三松輪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二輸出軸。因此,借助于三個換檔離合器能夠實現具有五個前進檔和一個倒檔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借助于具有松輪離合器的松輪組合,能夠提供至少一個附加的輔助檔,所述至少一個附加的輔助檔可以為前進檔或倒檔。第二換檔離合器和第三換檔離合器均可以具有能夠軸向移位的滑動套筒。
[0020]在替代性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松輪設置在第一輸出軸上,而倒檔的松輪設置在第二輸出軸上。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松輪能夠通過第二換檔離合器在第一換檔位置中連接至第一輸出軸,而設置在第二輸出軸上的第三換檔離合器實現了倒檔的松輪的至第二輸出軸的不能旋轉的連接。
[0021]在倒檔被接合的情況下,扭矩流能夠經由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固定輪并經由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松輪傳遞至倒檔的松輪。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松輪可以構造為階式齒輪,這種階式齒輪的一部分齒輪與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固定輪接合,而第二部分齒輪與倒檔的松輪嚙合。
[0022]第一聯接松輪和第二聯接松輪可以設置在第二輸出軸上。因此,兩個聯接松輪可以為不依賴于第二起動側前進檔和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松輪的附加的部件。
[0023]也可以設置第六主前進檔,該第六主前進檔的固定輪可以設置在第二輸入軸上。第六主前進檔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三起動側前進檔。第三起動側前進檔設置在距變速器的起動側的第三最近的距離處。第六主前進檔的固定輪在下文中也被稱作第三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固定輪。第三起動側前進檔可以用作(另外的)附加檔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發(fā)動機驅動第三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三固定輪在其上安裝的第一輸入軸。松輪組合隨后引起第二輸入軸比第一輸入軸更快地旋轉,使得在第三起動側前進檔被接合的情況下,產生了更高檔的附加齒輪。第三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固定輪與第三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三固定輪相對應也能夠存在。優(yōu)選地設置在構造為內軸的第一輸入軸上的第四固定輪將隨后在同一時間與第三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松輪嚙合并與第三起動側前進檔的松輪嚙合。為了節(jié)省軸向總體長度,第三端部側前進檔和第三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固定輪和松輪位于與輸入軸垂直地延伸的軸向平面上。
[0024]如果聯接松輪為附加的部件,S卩,如果聯接松輪并非同時為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松輪和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松輪,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聯接松輪僅可以用于產生附加檔。另一種可能性是兩個聯接松輪中的至少一個聯接松輪構造為另外的前進檔的能夠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二輸出軸的松輪。該另外的前進檔例如可以為所述第三起動側前進檔。
[0025]第一輸出軸和第二輸出軸上的小齒輪的直徑可以為相等或不相等的尺寸。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二小齒輪的直徑大于第一小齒輪的直徑。第一輸入軸的軸線與第一輸出軸的軸線之間的距離也可以大于第一輸入軸的軸線與第二輸出軸的軸線之間的距離。
[0026]應當指出的是,雙離合器變速器不僅可以具有一個松輪組合,而且此外可以具有第二松輪組合。因此,一個松輪組合的聯接松輪可以為第二起動側前進檔和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設置在第一輸出軸上的松輪,而第二松輪組合的松輪設置在第二輸出軸上。第二輸出軸上的聯接松輪可以如已經在之前陳述的僅實現另外的附加檔,或者也可以構成另外的前進檔的至少一個松輪。如果設置兩個松輪組合,有利的是將第一小齒輪的直徑和第二小齒輪的直徑選擇為具有不同的尺寸,并且/或者將輸入軸的軸線與輸出軸的軸線之間的距離選擇為不同的長度,以獲得具有不同傳動比的多個附加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參照在附圖中圖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對發(fā)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在附圖中:
[0028]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
[0029]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
[0030]圖3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以及
[0031]圖4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0032]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雙離合器變速器的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雙離合器變速器整體用I標不。雙離合器變速器包括第一輸入軸10、第二輸入軸30以及第一輸出軸50和第二輸出軸70。軸10、30、50和70圍繞其旋轉的相應的軸線標示為11、31、51和71。輸入軸10構造為內軸,而第二輸入軸30為中空軸。兩個輸入軸10、30彼此同軸地設置。
[0033]在第一輸入軸10上設置有三個固定輪12、13和14。為了清楚起見,這些齒輪在圖中從左到右編號,即,從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端部側到起動側編號。第一輸入軸10的第一固定輪12與設置在第一輸出軸50上的第一松輪55卩齒合,其中第一固定輪12設置在第一輸入軸10的靠近位于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端部側的第一主支承件15的端部處。第一固定輪12和第一松輪55形成第一齒輪副12、55,該第一齒輪副12、55分配給第一端部側前進檔。標示第一端部側表示:該前進檔設置在距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端部側最短距離處。
[0034]以完全類似的方式,由第一輸入軸10的第二固定輪13以及位于第一輸出軸50上的第二松輪54構成的齒輪副13、54使得能夠實現第二端部側前進檔。標示第二端部側表示:該前進檔設置在距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端部側第二最短距離處。[0035]第一輸入軸10的第三固定輪14與設置在第二輸出軸70上的第三松輪72嚙合。第三固定輪14和第三松輪72形成第三齒輪副14、72,該第三齒輪副14、72分配給第三端部側前進檔。標示第三端部側表示:該前進檔設置在距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端部側第三最短距離處。
[0036]在第二輸入軸30上設置有兩個固定輪32、33。第二輸入軸30的第五固定輪33與設置在第一輸出軸50上的第五松輪53卩齒合,其中第五固定輪33設置在第二輸入軸30的靠近位于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起動側的第二主支承件35的起動部處。第五固定輪33和第五松輪53形成第五齒輪副33、53,該第五齒輪副33、53分配給第一起動側前進檔。標示第一起動側表示:該前進檔設置在距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起動側最短距離處。
[0037]設置在第二輸入軸30的端部處的第四固定輪32與位于第一輸出軸50上的第四松輪52嚙合。第四固定輪32和第四松輪52形成第四齒輪副32、52,該第四齒輪副32、52分配給第二起動側前進檔。標示第二起動側表示:該前進檔設置在距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起動側第二最短距離處。
[0038]具有本發(fā)明的知識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在兩個輸入軸上設置另外的固定輪并在兩個輸出軸上設置另外的松輪,并且通過相應的結果實現多于五個前進檔和多于一個倒檔的其他齒輪副。
[0039]松輪能夠借助于各種換檔離合器56、59、74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支承該松輪的相應的輸出軸50、70。因此,第一換檔離合器56設置在第一輸出軸50上,并且在第一換檔位置中,第一換檔離合器56將第四松輪52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一輸出軸50。該第一換檔位置對應于第一換檔離合器56的標示為57的換檔套筒遠離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起動側向左移動的位置。如果第一換檔離合器56位于第一換檔位置中,則第二起動側前進檔被接合。通過發(fā)動機M (在此未進一步圖示)經由第二離合器2施加至第二輸入軸30的扭矩經由第四齒輪副32、52傳輸至第一輸出軸50。位于第一輸出軸50上的第一小齒輪58與齒圈90嚙合,其中,齒圈90與動力輸出裝置91接合。位于第二輸出軸70上的第二小齒輪72也與齒圈90嚙合接合。第一離合器3用來將發(fā)動機M連接至第一輸入軸10。
[0040]如果第一換檔離合器56位于第二換檔位置中,即,換檔套筒57朝向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起動側移動至圖1的圖示中的右側,則在第一輸出軸50與第五松輪53之間存在不能夠旋轉的連接,由此第一起動側前進檔被接合。
[0041]第一輸出軸50承載第二換檔離合器59,類似于第一換檔離合器56,該第二換檔離合器59能夠采用第一換檔位置和第二換檔位置。第二換檔離合器59的換檔套筒位于朝向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端部側向左移動的第一換檔位置中,因此,第一端部側前進檔能夠被接合,并且在第二換檔離合器59的換檔套筒的第二換檔位置中,在遠離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端部側向右移動的位置中,第二端部側前進檔能夠被接合。
[0042]第三換檔離合器74安裝在第二輸出軸70上。第三換檔離合器74也具有兩個換檔位置。在第三換檔離合器74的換檔套筒朝向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端部側向左移動的第一換檔位置中,倒檔能夠被接合;在第三換檔離合器74的換檔套筒遠離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端部側向右移動的第二換檔位置中,第三端部側前進檔能夠被接合。在倒檔被接合的情況下,扭矩流經由第一固定輪12和構造為階式齒輪的第一松輪55、該階式齒輪的較小的齒輪55a傳遞,齒輪55a與位于第二輸出軸70上的第六松輪75嚙合。[0043]在第四松輪52與第二松輪54之間設置有松輪離合器60,以將這兩個松輪52、54以不能旋轉的方式彼此連接。如果這種固定旋轉連接存在,則附加的前進檔能夠借助于第一端部側前進檔形成并且將具有比第一端部側前進檔更小的傳動比。在這種情況下,發(fā)動機M驅動第二輸入軸30并且因此驅動第四固定輪32。第三固定輪14上的扭矩經由松輪52、54到達第一輸入軸10。由于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傳動比小于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傳動t匕,因此第一輸入軸10比第二輸入軸30旋轉得更慢。第一端部側前進檔被接合以及松輪離合器60被接合或啟用,因此,產生了具有特別小的傳動比的附加檔。如果通過關閉松輪離合器60來選擇倒檔,則將導致附加的倒檔。
[0044]圖2和圖3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外的示例性實施方式。與圖1的部件類似或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這還類似地應用于圖4。在關于圖2至圖4的描述中,基本上僅對與圖1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相比的變化進行討論。因此,對于類似的或相同的部件和情形,應當參照關于圖1的描述。
[0045]與圖1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相比較,并非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松輪52以及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松輪54與松輪離合器60形成松輪組合52、54、60,而是如圖2和圖3中示出的可以設置在第二輸出軸70上的附加的松輪76、77與松輪離合器78形成松輪組合76、77、78。松輪76、77能夠與松輪離合器78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彼此。
[0046]應當指出的是,在圖2和圖3中的圖示中,松輪離合器78以兩種不同的構型示出。在根據圖2的第一構型中,松輪離合器78呈單作用離合器的形式,該單作用離合器除中性位置外僅具有一個換檔位置。在松輪離合器78的換檔套筒朝向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起動側向右移動的該換檔位置中,實現了松輪76、77的不能夠旋轉的連接。
[0047]在根據圖3的第二實施方式中,松輪離合器78呈雙作用離合器的形式,除該換檔位置之外,還設置了另外的換檔位置79。在松輪離合器78的換檔套筒遠離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起動側向左移動的該另外的換檔位置79中,第七松輪76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二輸出軸70并且代表第三起動側前進檔的松輪。標示第三起動側表示:該前進檔設置在距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起動側第三最短距離處。然后,雙離合器變速器I將具有固定輪、即第三固定輪14,該固定輪同時與兩個前進檔的兩個松輪直接嚙合,S卩,與第一輸入軸10的第二松輪54嚙合并且與第二輸出軸70的第七松輪76嚙合。第三起動側前進檔的傳動比可能稍微大于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傳動比。然而,應當指出的是,當從第二端部側前進檔轉換至第三起動側主前進檔時,將不得不接受牽引力的中斷,所述牽引力的中斷在雙離合器變速器中的相鄰的檔位之間轉換時通常不發(fā)生。
[0048]在圖中,標記了軸線之間的各種距離。輸入軸10、30的軸線11、31與第一輸出軸50的軸線51之間的距離Cl1用Cl1標示。該軸向距離Cl1比輸入軸10、30的軸線11、31與第二輸出軸70的軸線71之間的軸向距離d2稍大。
[0049]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另外的示例性實施方式。
[0050]與圖1至圖3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相比較,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在圖4中標示為80的松輪設置在第二輸出軸70上。松輪80也被稱作第一松輪80。因此,倒檔的標示為61的松輪現在位于第一輸出軸50上。松輪61也被稱作第六松輪61。此處,軸向距離(I1也稍微大于軸向距離d2。在圖4中,還示出了小齒輪58的直徑D1、小齒輪73的直徑D2。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小齒輪58的直徑D1可以稍微小于第二小齒輪73的直徑D2。[0051]附圖標記清單
[0052]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雙離合器變速器(1),包括: -彼此同軸地設置的第一輸入軸(10)和第二輸入軸(30); -第一離合器(3)和第二離合器(2),所述第一離合器(3)用于將扭矩施加至所述第一輸入軸(10 ),所述第二離合器(2 )用于將扭矩施加至所述第二輸入軸(30 ),所述離合器(2、3)設置在所述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起動側; -第一輸出軸(50)和第二輸出軸(70),以及 -所述第一輸入軸(10)的位于所述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遠離所述起動側定向的端部側的多個端部側前進檔,以及所述第二輸入軸(30)的位于所述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所述起動側的多個起動側前進檔,其中,在前進檔被接合情況下,扭矩能夠從輸入軸(10、30)在不與另一輸入軸(30、10)進行居間接合的情況下傳輸至所述輸出軸(50、70)中的將所述扭矩傳輸至動力輸出裝置(91)的一者, 所述雙離合器變速器(I)的特征在于,設置了具有兩個聯接松輪(52、54)的至少一個附加的前進檔,扭矩能夠通過所述附加的前進檔從所述第二輸入軸(30)傳輸至所述第一輸入軸(10); 所述兩個聯接松輪(52、54)彼此相鄰地軸向地設置在所述第一輸出軸(50)上并且能夠經由可變位的松輪離合器(60)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彼此; 作為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第四松輪(52 )的聯接松輪(52 )與所述第二輸入軸(30 )的第四固定輪(32)嚙合,以及 作為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二松輪(54)的另外的聯接松輪(54)與所述第一輸入軸(10)的第二固 定輪(13)嚙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松輪(52、54)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彼此;所述第二離合器(2)將扭矩傳輸至所述第二輸入軸(30);所述第二起動側前進檔被接合;所述第二端部側前進檔被接合;所述第一輸入軸(10)的第一端部側前進檔被接合;以及,所述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所述第一松輪(55)設置在所述第一輸出軸(50)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離合器(2)以所述第二起動側前進檔、所述第二端部側前進檔以及所述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傳動比的乘積將所述扭矩從所述第二輸入軸(30 )傳輸至所述第一輸出軸(50 )。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側前進檔具有所述起動側前進檔和所述端部側前進檔的最小傳動比;以及,所述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傳動比小于所述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傳動比,使得所述第二離合器(2)以所述附加的前進檔的比所述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所述傳動比更小的傳動比將所述扭矩從所述第二輸入軸(30)傳輸至所述第一輸出軸(5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松輪(52、54)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彼此;所述第一離合器(3)將扭矩傳輸至所述第一輸入軸(10);所述第二起動側前進檔被接合;所述第二端部側前進檔被接合;以及,所述第一離合器(3)以所述第二端部側前進檔和所述第二起動側前進檔的傳動比的乘積將所述扭矩從所述第一輸入軸(10)傳輸至所述第一輸出軸(5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側前進檔具有所述起動側前進檔和所述端部側前進檔的最大傳動比;以及,所述第一離合器(3)以所述附加的前進檔的比所述第二端部側前進檔的所述傳動比更大的傳動比將所述扭矩從所述第一輸入軸(10)傳輸至所述第一輸出軸(50)。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松輪(52、54)未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彼此;所述第一離合器(3)將扭矩傳輸至所述第一輸入軸(10);所述第一輸入軸(10)的第一端部側前進檔被接合;所述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松輪(55、80)設置在所述輸出軸(50、70)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一松輪(55、80)構造為具有較小的齒輪(55a、80a)的階式齒輪(55、55a、80、80a);所述第一輸入軸(10)的倒檔被接合;所述倒檔的第六松輪(75、61)設置在所述輸出軸(70、50)中的另一者上;以及,所述較小的齒輪(55a、80a)與所述第六松輪(75、61)嚙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離合器(3)以所述第一端部側前進檔、所述階式齒輪(55、55a、80、80a)以及所述倒檔的傳動比的乘積將所述扭矩從所述第一輸入軸(IO )傳輸至所述輸出軸(70、50 )中的另一者上。
9.根據權利要求7和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松輪(52、54)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彼此;所述第二離合器(2)將扭矩傳輸至所述第二輸入軸(30);所述第二起動側前進檔被接合;所述第二端部側前進檔被接合;所述第一輸入軸(10)的第一端部側前進檔被接合;所述第一端部側前進檔的第一松輪(55、80)設置在所述輸出軸(50、70)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一松輪(55、80)構造為具有較小的齒輪(55a、80a)的階式齒輪;所述第一輸入軸(10)的倒檔被接合;所述倒檔的第六松輪(75、61)設置在所述輸出軸(70、50)中的另一者上;以及,所述較小的齒輪(55a、80a)與所述第六松輪(75、61)嚙合。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離合器(2)以所述第二起動側前進檔、所述·第一端部側前進檔、所述階式齒輪(55、55a、80、80a)以及所述倒檔的傳動比的乘積將所述扭矩從所述第二輸入軸(30)傳輸至所述輸出軸(70、50)中的另一者O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側前進檔具有所述起動側前進檔和所述端部側前進檔的最小傳動比,使得所述第二離合器(2)以附加的倒檔的比所述倒檔的傳動比更小的傳動比將所述扭矩從所述第二輸入軸(30 )傳輸至所述輸出軸(70、50)中的另一者。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1),其特征在于,設置了具有另外兩個聯接松輪(76、77)的另外的附加的前進檔;所述兩個聯接松輪(76、77)彼此相鄰地軸向地設置在所述第二輸出軸(70)上并且能夠經由可變位的松輪離合器(78)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彼此;連接松輪(77)連接至所述第二輸出軸(70);作為第三起動側前進檔的第七松輪(76 )的聯接松輪(76 )與所述第一輸入軸(10 )的第三固定輪(14)嚙合;所述第三起動側前進檔被接合;所述聯接松輪(76、77)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彼此;所述第一離合器(3)將扭矩傳輸至所述第一輸入軸(10);以及,所述另外的附加的前進檔將所述扭矩傳輸至所述第二輸出軸(70 )。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附加的前進檔具有比所述起動側前進檔和所述端部側前進檔更大的傳動比。
14.根據權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出軸(50)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一小齒輪(58),并且所述第二輸出軸(70)以不能旋轉的方式連接至第二小齒輪(73);以及,所述第二小齒輪(73)的直徑(D2)大于所述第一小齒輪(58)的直徑(D1X
15.根據權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變速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入軸(10)的軸線與所述第一輸出軸(50)的軸線之間的距離(Cl1)大于所述第一輸入軸(10)的軸線與所述第二輸出軸 (70)的軸線之間的距離(d2)。
【文檔編號】F16H3/085GK103851133SQ201310642021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伯恩哈特·烏多 申請人:格特拉格傳動機構和齒輪工廠赫爾曼·哈根邁爾有限公司&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