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的制作方法
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為一種線性傳動組件,尤指一種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為習知的線性滑軌的系統(tǒng)圖、線性滑軌的潤滑油路的剖視圖及線性滑軌的組合圖;線性滑軌包含:一軌條1,其延一方向伸長為長條狀的構型,其上設有多個第一滾動面11 ;一滑塊2,其套設于該軌條1,并設有相對該第一滾動面11的第二滾動面21,且該滑塊2更設有多個通孔22,該通孔22貫穿該滑塊2的兩端面23 ;兩端蓋3, 分別蓋設于該滑塊2的兩端面23,該端蓋3設有第一半回流道31、注油道32及多個油路33, 該注油道32貫穿該端蓋3,該注油道32 —端提供一油嘴5固定,另一端與該油路33連通, 該油嘴5設有一與該注油道32連通的通道51 ;多個半回流件4,由回流管42、半回流部41 及保持部43構成,該回流管42設有一回流通道421,且該回流管42插設于該通孔22,該半回流部41設有第二半回流道411,該第二半回流道411與第一半回流道31構成回流道,兩該半回流件4的回流道的兩端分別與該回流通道421及該第一滾動面11與第二滾動面21 銜接,而構成一循環(huán)路徑,該循環(huán)路徑中設置多個滾動體未顯示,以提供各該滾動體無限循環(huán)用,而該保持部43設置于相對該第二滾動面21的位置,主要于該滑塊2與軌條I分離時能藉由該保持部43保持該滾動體,以防止該滾動體脫離該第二滾動面21 ;而當滑塊2于該軌條I上運行時,藉由該滾動體作為軌條I與滑塊2之間的介質(zhì),使滑塊2的運行阻力減少, 而于滑塊2運行時必須提供充足的潤滑油來潤滑該滾動體,使?jié)L動體的使用壽命延長并提升其順暢度。
然而,以此種半回流件4與端蓋3配合的結構設計,該注油道32與該油路33皆為開放的型態(tài),該注油道32與該油路33必須與該滑塊2的端面23配合后才會形成封閉的型態(tài),而此種配合方式于潤滑油注入該通道51再進入該注油道32時潤滑油注入方式以加壓油槍或幫浦輔助注油,會因為潤滑油注入的壓力過大,且該注油道32又與潤滑油的壓力方向平行,故潤滑油直接沖擊該滑塊2端面,使得潤滑油由端蓋3與滑塊2的端面23間隙處滲出來如圖3的組件符號90滲油處,而滲出位置鄰近于該注油道32,而滲出的潤滑油會造成周邊環(huán)境的污染;且會讓潤滑油填充不足,因為如果以自動供油系統(tǒng)來說,都是以定時定量來補給潤滑油,故如果每次都會造成潤滑油滲出,相對的會使得潤滑油補給不足;另外,以人工補給亦同,雖然不是定時定量,但是滑塊的安裝位置通常被其承載物遮蔽住了,故潤滑油是否滲出并無法以肉眼觀察得知,必須移開承載物才能得知,但移開承載物是件費時費力的事,故亦無法確定潤滑油是否補給充足,是以,此種習知的技術仍有改良精進的必要。
基于上述習知技術的問題點,本發(fā)明人經(jīng)過研究改良后,終有確能達成以下發(fā)明目的的發(fā)明誕生。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目 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其可防止?jié)櫥陀啥松w與滑塊的端面間滲出。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包含:一軌條,其延一方向伸長為長條狀的構型,其上設有多個第一滾動面;一滑塊,其套設于該軌條,并設有相對該第一滾動面的第二滾動面,且該滑塊設有多個通孔,該通孔貫穿該滑塊的兩端面;兩端蓋,分別蓋設于該滑塊的兩端面,該端蓋設有注油道、阻壓板及多個油路,該注油道貫穿該端蓋,該阻壓板設置于該注油道的一端,該阻壓板的外型輪廓相對該注油道的內(nèi)緣輪廓,且該阻壓板與該注油道呈法線方向設置,使該注油道的法線方向為遮蔽的型態(tài),設有該阻壓板的該注油道的端部與各該油路連通,該油路的法線方向為開放的型態(tài)。
進一步,其更包含多個半回流件,其由回流管、半回流部及保持部構成,該回流管設有一回流通道,且該回流管插設于該通孔,該半回流部設有第二半回流道,該第二半回流道與第一半回流道構成回流道,兩該半回流件的回流道的兩端分別與該回流通道及該第一滾動面與第二滾動面銜接,而構成一循環(huán)路徑,該循環(huán)路徑中設置多個滾動體。
進一步,該注油道與阻壓板的輪廓皆為圓形,且兩圓的直徑相同。
進一步,該油路分別由兩側壁構成,兩該側壁之間形成該油路,當該端蓋蓋設于該滑塊的端面后,該側壁的配合面貼設于該滑塊的端面,而使該油路的法線方向形成封閉的型態(tài)。
進一步,該阻壓板設有一沖擊面,該沖擊面相對該通道設置,該沖擊面的背面為外端面,該端蓋蓋設于該滑塊的端面后,該外端面貼設于該滑塊的端面。
進一步,該配合面與該外端面相互銜接并位于同一平面。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fā)明藉由該阻壓板的設計,使得該注油道一端的法線方向為封閉狀態(tài),故于潤滑油注入該注油道時,潤滑油會先沖擊該阻壓板的沖擊面后再分別轉向流入各該油路,因為該阻壓板吸收了潤滑油注入的壓力,故潤滑油再進入該油路的壓力已變小,而不會使?jié)櫥陀啥松w與端面之間滲出,故本發(fā)明使?jié)櫥驮谧⑷氲倪^程中不會有滲出的問題,也確保線性滑軌的潤滑能充分,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圖1為習知技術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的系統(tǒng)圖;圖2為習知技術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的潤滑油路的剖視圖;圖3為習知技術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的組立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的系統(tǒng)圖;圖5為本發(fā)明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的組立圖;圖6為本發(fā)明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的潤滑油路的剖視圖;圖7為本發(fā)明的具 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的潤滑油路的剖視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習知技術:I軌條11第一滾動面2滑塊21第二滾動面22通孔23端面3端蓋31第一半回流道32注油道33油路4半回流件41半回流部411第二半回流道42回流管421回流通道43保持部5油嘴51通道90滲油處本發(fā)明:I軌條11第一滾動面2滑塊21第二滾動面22通孔23端面3端蓋31第一半回流道32注油道33油路331側壁332配合面34阻壓板34 1沖擊面342外端面4半回流件41半回流部411第二半回流道42回流管421回流通道43保持部5油嘴51通道6滾動體80回流道D1、D2直徑。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茲配合圖式列舉一較佳實施例,用以對本發(fā)明的組成構件及功效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閱圖4至圖7所示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本發(fā)明為一種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包含:一軌條1,其延一方向伸長為長條狀的構型,其上設有多個第一滾動面11 ;一滑塊2,其套設于該軌條1,并設有相對該第一滾動面11的第二滾動面21,且該滑塊2更設有多個通孔22,該通孔22貫穿該滑塊2的兩端面23 ;兩端蓋3,分別蓋設于該滑塊2的兩端面23,該端蓋3設有第一半回流道31、注油道32、 阻壓板34及多個油路33,該注油道32貫穿該端蓋3,該注油道32 —端提供一油嘴5固定, 該油嘴5設有一與該注油道32連通的通道51,該阻壓板34設置于該注油道32的另一端, 該阻壓板34的外型輪廓相對該注油道32的內(nèi)緣輪廓,且該注油道32與阻壓板34的輪廓皆為圓形,且兩圓的直徑Dl、D2相同,且該阻壓板34與該注油道32呈法線方向設置,使該注油道32的法線方向為遮蔽的型態(tài)(如圖6所示),且該阻壓板34設有一沖擊面341,該沖擊面341相對該通道51設置(前述阻壓板與注油道的特征由圖、7的端視圖可清楚得知), 該沖擊面341的背面為外端面342,當該端蓋3蓋設于該滑塊2的端面23后,該外端面342貼設于該滑塊2的端面23 ;前述的設計就是要防止該端蓋3于模具射出成型脫模時避免倒勾產(chǎn)生,故以本較佳實施例的設計能使該端蓋3 —體射出成型,而不需將該端蓋3拆解成多個組件射出成型后,再組成該端蓋3,故能節(jié)省模具的成本及倉管成本;另,該端蓋設有該阻壓板34的該注油道32的端部與各該油路33連通,各該油路33分別由兩側壁331構成, 而兩該側壁331之間形成該油路33,該油路33的法線方向為開放的型態(tài),當該端蓋3蓋設于該滑塊2的端面23后,該油路33兩側的側壁331的配合面332貼設于該端面23,而使該油路33的法線方向形成封閉的型態(tài),而該油路33另一端連通至該第一半回流道31,該配合面332與該外端面342相互銜接并位于同一平面;多個半回流件4,由回流管42、半回流部41及保持部43構成,該回流管42設有一回流通道421,且該回流管42插設于該通孔22,該半回流部41設有第二半回流道411,該第二半回流道411與第一半回流道31構成回流道80,兩該半回流件4的回流道80的兩端分別與該回流通道421及該第一滾動面11與第二滾動面21銜接,而構成一循環(huán)路徑,該循環(huán)路徑中設置多個滾動體6,以提供各該滾動體6無限循環(huán),而該保持部43設置于相對該第二滾動面21的位置,主要于該滑塊2與軌條I分離時能藉由該保持部43保持該滾動體,以防止該滾動體6脫離該第二滾動面21。
以上說明本發(fā)明各組件的結構及相互組態(tài),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請參閱圖6及圖7,本發(fā)明藉由該阻壓板34的設計,使得該注油道32 —端的法線方向為封閉狀態(tài),故于潤滑油注入該注油道時,潤滑油會先沖擊該阻壓板34的沖擊面341后再分別轉向流入各該油路33,因為該阻壓板34吸收了潤滑油注入的壓力,故潤滑油再進入該油路33的壓力已變小,而不會使?jié)櫥陀啥松w3與端面23之間滲出,故本發(fā)明使?jié)櫥驮谧⑷氲倪^程中不會有滲出的問題,也確保線性滑軌的潤滑能充分,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上所述實施例的 揭示用以說明本發(fā)明,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故舉凡數(shù)值的變化與等效組件的置換,仍應隸屬本發(fā)明的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軌條,其延一方向伸長為長條狀的構型,其上設有多個第一滾動面;一滑塊,其套設于該軌條,并設有相對該第一滾動面的第二滾動面,該滑塊設有多個通孔,該通孔貫穿該滑塊的兩端面;兩端蓋,分別蓋設于該滑塊的兩端面,該端蓋設有注油道、阻壓板及多個油路,該注油道貫穿該端蓋,該阻壓板設置于該注油道的一端,該阻壓板的外型輪廓相對該注油道的內(nèi)緣輪廓,且該阻壓板與該注油道呈法線方向設置,注油道的法線方向為遮蔽的型態(tài),設有該阻壓板的該注油道的端部與各該油路連通,該油路的法線方向為開放的型態(tài)。
2.如權利要求I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個半回流件,其由回流管、半回流部及保持部構成,該回流管設有一回流通道,且該回流管插設于該通孔,該半回流部設有第二半回流道,該第二半回流道與第一半回流道構成回流道,兩該半回流件的回流道的兩端分別與該回流通道及該第一滾動面與第二滾動面銜接,而構成一循環(huán)路徑, 該循環(huán)路徑中設置多個滾動體。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其特征在于該注油道與阻壓板的輪廓皆為圓形,且兩圓的直徑相同。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其特征在于該油路分別由兩側壁構成,兩該側壁之間形成該油路,當該端蓋蓋設于該滑塊的端面后,該側壁的配合面貼設于該滑塊的端面,該油路的法線方向形成封閉的型態(tài)。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其特征在于該阻壓板設有一沖擊面, 該沖擊面相對該通道設置,該沖擊面的背面為外端面,該端蓋蓋設于該滑塊的端面后,該外端面貼設于該滑塊的端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其特征在于該配合面與該外端面相互銜接并位于同一平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一種具潤滑油路的線性滑軌,包含一軌條,其設有多個第一滾動面;一滑塊,其套設于該軌條,并設有相對該第一滾動面的第二滾動面,且該滑塊設有多個通孔,該通孔貫穿該滑塊的兩端面;兩端蓋,分別蓋設于該滑塊的兩端面,該端蓋設有注油道、阻壓板及多個油路,該注油道貫穿該端蓋,該阻壓板設置于該注油道的一端,該阻壓板的外型輪廓相對該注油道的內(nèi)緣輪廓,且該阻壓板與該注油道呈法線方向設置,使該注油道的法線方向為遮蔽的型態(tài),設有該阻壓板的該注油道的端部與各該油路連通,該油路的法線方向為開放的型態(tài)。
文檔編號F16C33/66GK103256303SQ20121003797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20日
發(fā)明者李家揚 申請人: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