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29821閱讀:10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向心滾子軸承的保持架,該保持架對例如汽車或鐵路車輛等所具備的動力機構那樣的承受較大的徑向載荷(朝向徑向的載荷)的旋轉系統(tǒng)進行軸支承。具體而言,涉及對在容易發(fā)生微振磨損的環(huán)境下所使用的滾針(針狀滾子)軸承上所裝配的帶有一個開口彈簧(一 割Λ〃彳、付t)的樹脂保持架的改良,和對軸承裝配的對象側部件的保持架端面引導部有制約,缺乏潤滑油的部位或者對油穿透性有要求的部位所使用的保持架的改良。
背景技術
在汽車或鐵路車輛等所具備的動力機構中的旋轉系統(tǒng)中,由于向心方向(徑向) 承受有非常大的載荷,所以,在旋轉自如地支承著其旋轉軸的軸承上,至今廣泛使用著對該載荷具備優(yōu)異的承載能力的向心滾子軸承(以下,也稱作滾柱軸承或軸承)。這樣的軸承,具備外側部件(例如,通常維持在非旋轉狀態(tài)下的外圈和殼體,或者,使用時能夠旋轉的齒輪和輥子等),其在內周面具有圓筒狀的外側滾道;裝配在配置于該外側部件的內徑側的內側部件(例如,使用時能夠旋轉的內圈和軸等)的外周面(內側滾道)和上述外側滾道之間,并能夠滾動的多個滾子(例如,多個滾針等);以及在圓周方向以預定間隔(作為一個例子,等間隔)配置保持這些滾子,同時被裝配到上述外側部件和內側部件的保持架。并且,保持架構成為具備隔開預定間隔并相對配置為同心狀的一對圓環(huán)部;和在連接這些圓環(huán)部的同時,在該圓環(huán)部的圓周方向上隔開這些圓環(huán)部之間的區(qū)域, 形成有兜孔的多個柱部,該兜孔用于插入并保持滾子,使該滾子能自由旋轉。在此,將作為外側部件具有外圈,作為內側部件具有旋轉軸的軸承中所使用的保持架安裝于該旋轉軸的內側滾道部分的情況,作為一個例子進行推測。此時,將保持架從所述旋轉軸的端部插通,使其在軸向上直到該軸的內側滾道部分為止地移動。此時,對于從這樣的軸的端部至內側滾道的軸外周面區(qū)域,突出設置有其外徑尺寸被設定為大于保持架的內徑尺寸的臺階部或凸緣狀的鍔部等時,保持架的內周部與這些臺階部或鍔部互相干擾, 使得不能將該保持架直到內側滾道部分地在軸向上移動。能夠消除這些故障的結構,例如,構成為在樹脂制保持架的一部分具備開口部, 即,將一對圓環(huán)部設置為在其一部分(作為一個例子,一個部位)具有切口(缺損部)的非連續(xù)的大致圓環(huán)狀(缺圓環(huán)狀),同時,在這樣的切口(缺損部)部分中,以彈性體(彈性連接部)將兩圓環(huán)部相互連接為彈簧狀的保持架的結構是迄今為止已知的(參照專利文獻 1)。圖8A和8B示出了這樣的保持架的結構的一例。在該情況下,在保持架70的一對圓環(huán)部(輪緣部)72a、72b上,分別在一個位置形成有缺損部74a、74b,這些缺損部74a、74b 在錯開相對于圓周方向的相位的狀態(tài)下互相定位。并設置有彈性連接部76,其將一對輪緣部72a、72b的其中之一(作為一個例子,為圖8A中左側的輪緣部72a)的周向一端部(圖 8A中,位于缺損部7 下側的端部)和另一個輪緣部(圖8A中,右側的輪緣部72b)的周向另一端部(圖8A中,位于缺損部74b上側的端部)相互連接為彈簧狀。即,彈性連接部76 被架設在保持架70所具有的一個開口部70a上,將該開口部70a分割為兩個部分。通過設置為這樣的結構,當對保持架70施加朝向使開口部70a擴張的方向的力時,則彈性連接部76向圓周方向的兩側彈性變形,能夠使其伸長(圖8B所示的狀態(tài))。其結果,能夠使保持架70的開口部70a擴張,即,能夠使該保持架70的直徑擴大。另一方面, 當解除對保持架70作用的預定的力(朝向開口部70a的擴張方向的力)時,則彈性連接部 76因彈性恢復力而縮短為原來的狀態(tài),從而能夠使保持架70的開口部70a (保持架70的直徑尺寸)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圖8A所示的狀態(tài))。此外,保持架70(開口部70a)不會發(fā)生超過彈性連接部76的伸長量的極限而進行擴徑(擴張)的情況,彈性連接部76也能夠發(fā)揮防止保持架70 (開口部70a)過度擴徑 (擴張)的功能。由此,例如,如上所述,即使是在對于由軸端部至內側滾道的軸外周面區(qū)域,突出設置有其外徑尺寸被設定為大于保持架的內徑尺寸的臺階部或凸緣狀的鍔部等的情況下, 通過臨時擴張保持架70的開口部70a (臨時擴大保持架70的直徑),也能使得保持架70不會與這樣的臺階部或鍔部發(fā)生干擾,能夠在軸向順利地移動到旋轉軸的內側滾道部分。此外,通過使?jié)L子保持于保持架的兜孔,從而實現了防止各滾子在滾道間(外側滾道和內側滾道)滾動時,相互接觸而產生摩擦所導致的旋轉阻力的增大和粘附 (seizure)等現象的發(fā)生。此外,為進一步有效地防止這樣的旋轉阻力的增大和粘附等現象的發(fā)生,通常,還一并實施軸承潤滑(油潤滑或潤滑脂潤滑)。因此,為進一步提高軸承潤滑時的潤滑效率,迄今為止,已知有用于提高其潤滑性能的各種保持架結構(參照專利文獻 2 4)。例如,在這些專利文獻2 4所公開的保持架的構成例中,通過在圓環(huán)部的外周部形成與兜孔連通的朝向軸向的缺口或槽,從而實現了提高潤滑劑的流動性、改善保持架的潤滑性能的目的?,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德國專利申請公開第4222175號說明書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7-78090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實開平5-3642號公報專利文獻4 日本實開平5-3643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但是,作為現有技術的保持架70的構成,具有以下問題。該情況下,保持架70的凸緣部(圖8A的虛線圓內部分)是在保持架整體中強度最低的部分,為了提高該凸緣部的強度,有必要加強彈簧機構(彈性連接部76及其鄰域(與輪緣部72a,72b的缺損部74a,74b的連接部位等)的結構)。因此,例如,有必要將彈簧機構的配設區(qū)域向圓周方向擴大等。這種情況下,只是在彈簧機構的配設區(qū)域擴大的部分,保持架70上能夠形成的兜孔78的數量減少,作為其結果,導致了軸承的載荷容量的降低。
6
此外,由于保持架70的軸向兩側的凸緣部的形狀不對稱,其對稱性也較低,因此容易導致保持架70的成型精度的下降。例如,保持架70由樹脂進行注塑成型時,這樣的凸緣部中與其他的部位相比產生特別大的冷卻收縮,保持架70整體注塑成型后的冷卻收縮量的不均勻較大,該收縮量在整個圓周上難以均勻。并且,在這樣的保持架70中,輪緣部7 的缺損部7 和輪緣部72b的缺損部74b 以相對于圓周方向的相位錯開的狀態(tài)下互相定位,換言之,這些缺損部74a、74b均沒有定位在插入相鄰兜孔78中的兩個滾子(滾針)的間距的中間位置。因此,例如,在軸承的組裝實現了自動化的情況下,插入各兜孔78的滾子(滾針)在圓周方向的相位對準花費工夫, 有可能誘發(fā)招致軸承組裝操作的延遲等的成本增加。進而,在現有技術的構成中,由于在圓環(huán)部的外周部形成有缺口或槽,因此,保持架的軸向兩端面的形態(tài)(即,一對圓環(huán)部的形態(tài))在內徑側和外徑側均分別不同。具體而言,一對圓環(huán)部中相對于其內徑側為連續(xù)的(內徑尺寸一定)表面區(qū)域,而外徑側則為不連續(xù)的(外徑尺寸在上述缺口或槽的形成部位與其以外的部位上不同)表面區(qū)域。因此,將軸承裝配于目標側部件(例如,旋轉軸等)時,當構成為用于對目標側部件的軸承進行旋轉引導的部位不覆蓋該軸承的軸向端面的全部區(qū)域(軸承側的引導面)的情況下,特別是目標側部件的保持架端面引導徑在軸向兩側不同的情況下(例如,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雙離合變速器)的軸瓦部位等),有可能導致以下的問題。即,保持架的軸向兩端面(一對圓環(huán)部)中,在與內徑側的連續(xù)部相比面積較小的外徑側的不連續(xù)部,對旋轉的軸承進行軸向引導時,由于滾子偏斜等引起的推壓力,有可能使得具有上述不連續(xù)部的保持架端面,由于與目標側部件的保持架端面引導部之間的摩擦而被磨損。解決課題的手段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作為一個例子,帶有一個開口彈簧的樹脂保持架),其可實現彈簧機構的節(jié)省空間化,且強度、成型性以及可組裝性均很優(yōu)異。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其可提高潤滑性能,且即使在不能充分確保軸承被裝配的目標側部件中的保持架端面的引導部的情況下,也不會受到相對于該目標側部件的軸承(確切地說為保持架)的安裝方向的制約,使得軸向兩端面(即,一對輪緣部)的外徑側以及內徑側都作為連續(xù)面與目標側部件的引導部接觸,與現有的不連續(xù)面相比,能夠在更加寬闊的表面區(qū)域對軸承進行旋轉引導,耐磨損性也很優(yōu)異。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其具有互相相對的第一輪緣部和第二輪緣部;和多個柱部,其設置于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之間,用于連接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所述第一輪緣部具有第一缺損部,且形成為非連續(xù)的圓環(huán)狀,所述第二輪緣部具有第二缺損部,且形成為非連續(xù)的圓環(huán)狀,所述第一缺損部和所述第二缺損部在軸向上相對配置,鄰接的各所述柱部形成有用于旋轉自如地保持滾動體的兜孔,所述第一輪緣部具有將所述第一缺損部夾在中間并且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輪緣部具有將所述第二缺損部夾在中間并且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對,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相對,在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之間,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的伸縮自如的彈性連接部,在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有朝向其第一端部突出的凸部,同時, 在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上,與所述凸部對向地形成有凹部,在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上,形成有朝向其第二端部突出的凸部,同時, 在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上,與所述凸部相對向地形成有凹部。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其具有第一輪緣部和第二輪緣部,其形成為大致圓環(huán)狀,且互相相對;以及多個柱部,其設置于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之間,用于連接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各鄰接的所述柱部形成有用于旋轉自如地保持滾動體的兜孔,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外徑尺寸和內徑尺寸設定為大致相同的值,所述第一輪緣部具有以使?jié)櫥瑒┝鲃拥姆绞綐嫵傻牡谝煌凡浚龅诙喚壊烤哂幸允節(jié)櫥瑒┝鲃拥姆绞綐嫵傻牡诙凡?,所述第一通路部以與多個所述兜孔中的至少一個連通的方式,分別朝向軸向貫通所述第一輪緣部,所述第二通路部以與所述多個兜孔中的至少一個連通的方式,分別朝向軸向貫通所述第二輪緣部。發(fā)明的效果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側面,能夠實現一種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作為一個例子, 帶有一個開口彈簧的樹脂保持架),其能夠實現彈簧機構的節(jié)省空間化,且強度、成型性以及組裝性均很優(yōu)異。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側面,通過設置能夠使?jié)櫥瑒┫鄬τ谝粚Φ妮喚壊苛鲃樱⑴c兜孔連通的通路部,來提高潤滑性能,并且能夠在即使不能充分確保軸承被裝配的目標側部件中的保持架端面的引導部的情況下,也不會受到相對于該目標側部件的軸承(確切地說為保持架)的裝配方向的制約,能夠使軸向兩端面(即,一對輪緣部)的外徑側以及內徑側都作為連續(xù)面與目標側部件的引導部接觸。其結果,能夠實現一種與現有的不連續(xù)面相比,能夠在更加寬闊的表面區(qū)域對軸承進行旋轉引導耐磨損性優(yōu)異的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圖2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構成的圖,是穩(wěn)定狀態(tài)(未擴縮的狀態(tài))下的開口部鄰域的外周面圖。
圖2B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構成的圖,是將滾子保持于兜孔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縮徑時(開口部縮小時)的開口部鄰域狀態(tài)的外周面圖。圖4A是表示輪緣部的凸部和凹部的構成的圖,是表示保持架的縮徑時(開口部縮小時)的凸部與凹部的接觸形態(tài)為線接觸的構成的圖。圖4B是表示輪緣部的凸部和凹部的構成的圖,是表示保持架的縮徑時(開口部縮小時)的凸部與凹部的接觸形態(tài)為點接觸的構成的圖。圖5A是用于說明軸承的組裝方法的圖,是表示將定位用部件(定位銷)插入保持架的缺損部之前的狀態(tài)的圖。圖5B是用于說明軸承的組裝方法的圖,是表示將定位用部件(定位銷)插入保持架的缺損部之后的狀態(tài)的圖。圖6是彈性連接部(中間部)為S字形結構的保持架的開口部鄰域的外周面圖。圖7A是表示為了提高潤滑性能的保持架構成的圖,是穩(wěn)定狀態(tài)的開口部鄰域的外周面圖。圖7B是表示為了提高潤滑性能的保持架構成的圖,是柱部部分的徑向剖面圖。圖7C是表示為了提高潤滑性能的保持架構成的圖,是圖7B的C部分的剖面向視圖。圖8A是表示現有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構成的圖,是穩(wěn)定狀態(tài)的開口部鄰域的外周面圖。圖8B是表示現有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構成的圖,是擴徑狀態(tài)的開口部鄰域的外周面圖。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附圖標號的說明4a,4b,40a,40b 輪緣部6,6O 柱部8a,汕缺損部10,100 兜孔
12彈性連接部14 滾子8 , 82b輪緣部周向另一端部84a, 84b輪緣部周向一端部86a,86b 凸部88a, 88b 凹部420a,420b 通路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例)以下,關于本發(fā)明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參照附圖進行說明。再者,作為裝配有本發(fā)明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軸承,雖然可以推想到用于對在汽車或鐵路等車輛中所具有的動力機構中的旋轉系統(tǒng)進行軸支承的軸承等,但是并不局限于此。這樣的軸承具備在內周面具有圓筒狀的外側滾道的外側部件(例如,常時維持在非旋轉狀態(tài)的外圈和殼體,或者,使用時可旋轉的齒輪和輥子等);以及在配置于該外側部件的內徑側的內側部件(例如,使用時可旋轉的內圈和軸等)的外周面(內側滾道)和所述外側滾道之間可滾動地進行裝配的多個徑向滾子(作為一個例子,多個滾針等)。此外,由于軸承的尺寸、內圈的有無、滾子的尺寸(直徑和長度)以及個數等,可根據軸承的使用條件和使用目的等任意設定,此處不做特別限定。并且,這些滾子,在滾道間(外側滾道和內側滾道)滾動時,要防止由于各滾子相互接觸而產生摩擦所導致的旋轉阻力的增大和粘附(seizure)等現象的發(fā)生,通過軸承用保持架旋轉自如地保持在其兜孔內。此外,要進一步有效地防止這樣的旋轉阻力的增大和粘附等現象的發(fā)生,也可以進行軸承潤滑(油潤滑或油脂潤滑)。圖1以及圖2A、2B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以下,也簡稱為保持架)2的構成。此外,本實施方式中,保持架2由規(guī)定的彈性材料制成(作為一個例子,樹脂制),可以推測到通過將該彈性材料注塑到金屬模具,使得整體(后述的輪緣部^、4b、柱部6以及彈性連接部1 一體成型(注塑成型)的情況,但是并不排除通過已知的其他方法進行成型。此外,也可以另外對注塑成型后的成型體進行切削加工或研磨加工等,來形成作為成品的保持架2。這樣的保持架2構成為具備一對輪緣部如、仙和多個柱部6。一對輪緣部^、4b 分別在一處位置具有缺損部8a、8b從而呈非連續(xù)的缺損圓環(huán)狀(大致C字形),各輪緣部 4a,4b的缺損部8a、8b以相對于圓周方向呈相同相位的狀態(tài)(相對于圓周方向,缺損部8a、 8b的位置一致的狀態(tài)),相對于軸向(圖2A的左右方向)隔開預定間隔同心地相對配置。 即,保持架2相對于圓周方向具有一個開口部20,外觀形狀呈大致圓筒狀(所謂的具有一個開口的保持架結構)。此外,輪緣部如和輪緣部4b的直徑尺寸和相對于軸向的相對間隔, 可根據軸承的尺寸等任意設定。多個柱部6,在軸向上連接一對輪緣部^、4b,同時將該輪緣部^、4b間的區(qū)域在該輪緣部如、仙的圓周方向上隔開,形成有用于將作為滾動體的滾子(滾針)14(圖2B)插入并旋轉自如地進行保持的兜孔。即,在以相鄰于圓周方向的兩個柱部6以及一對輪緣部^、4b所包圍的空間上,形成有一個兜孔10。由此,保持架2成為柱部6和兜孔10在圓周方向上交互配置的結構。但是,在由相對于各輪緣部如、4b的缺損部8a、8b而接近配置于圓周方向兩側的兩個柱部6(以下,稱為缺損部近接柱部62、64)所隔開的輪緣部^、4b間的區(qū)域,存在開口部20,不會形成兜孔10。因此,保持架2僅在這樣的區(qū)域(S卩,開口部20) 呈滾子14缺失的結構,即,在該區(qū)域以外,其結構為在各兜孔10分別插入一個滾子14,這些滾子14相對于圓周方向以等間隔(均勻間距)配置。此外,雖然如上所述,一對輪緣部^、4b的缺損部8a、8b為相對于圓周方向呈相同相位的狀態(tài)(缺損部8a、8b相對于圓周方向的位置一致的狀態(tài)),但是,進而本實施方式中,這樣的缺損部8a、8b形成在兩個柱部6 (缺損部近接柱部62、64)的圓周方向間距的中間位置,該兩個柱部相對于這些缺損部8a、8b接近配置于圓周方向的兩側。換句話說,缺損部8a、8b相對于各輪緣部4a、4b而形成,以使得其圓周方向的中央位置成為滾子14的間距的中間位置,該滾子14被插入由缺損部近接柱部62、64所形成的兩個兜孔10 (兜孔10i、兜孔IOj)中。因此,保持架2的結構為其開口部20的圓周方向的中央位置被定位于滾子14的間距的中間位置,該滾子14被插入由缺損部近接柱部62、64所形成的兩個兜孔10(兜孔 10i,兜孔IOj)中。由此,軸承的組裝實現了自動化的情況下,插入各兜孔10的滾子14在圓周方向的相位對準變得容易,將保持架2安裝于外側部件和內側部件時的定位也變得容易。即,容易實現軸承組裝的自動化。此外,保持架2中,由于也可以將插入開口部20和兜孔10的各滾子14相對于圓周方向以大致等間隔(均勻間距)進行配置并使相位一致,所以提高了通用性,也可降低成本。此外,由柱部6形成的兜孔10的大小,可以根據滾子14的直徑尺寸和長度進行設定,以使得在兜孔10中可對該滾子14旋轉自如地進行保持;兜孔10的數量(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為柱部6的數量),可以根據保持架2的容量(被保持的滾子14的個數)任意設定。此外,兜孔面(與滾子14的圓周面的接觸面)的形態(tài)(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為相鄰柱部6的圓周方向相對表面的表面形狀),可以設定為凹曲面狀(例如,曲率比滾子 14的圓周面略微小一點的凹曲面狀)。在兜孔10的周緣部上,也可以設置使得兜孔開口變窄的突出部(例如,把持滾子14的爪狀的突起等),以使得插入該兜孔10的滾子14被保持而不會脫落。一對輪緣部^、4b上,設置有伸縮自如的彈性連接部12,其用于對一個輪緣部 (作為一個例子,位于圖2A左側的輪緣部如)中,夾持其缺損部8a并相對的周向兩端部 82^8 中的一端部(作為一個例子,圖2A中相對于缺損部8a,位于下側的周向端部)8 ; 和另一個輪緣部(作為一個例子,位于圖2A右側的輪緣部4b)中,夾持其缺損部8b并相對的周向兩端部82b、84b中的另一端部(作為一個例子,圖2A中相對于缺損部8b,位于上側的周向端部)82b進行相互連接。即,彈性連接部12從缺損部近接柱部64與輪緣部如的連接部分(缺損部近接柱部64的輪緣部如側的根部分),至缺損部近接柱部62與輪緣部 4b的連接部分(缺損部近接柱部62的輪緣部4b側的根部分),呈帶狀架設于開口部20,將該開口部20分割為兩部分(參照圖2A)。該情況下,彈性連接部12由與輪緣部4a、4b連續(xù)的兩端部12a、12b和從這些兩端部12a、12b之間伸出的中間部12c構成,其一端部(圖2A的左端部)1 向左下(右上)傾斜地與輪緣部如的周向端部84a (缺損部近接柱部64的輪緣部如側的根部分)接續(xù), 中間部12c從該一端部1 沿軸向(圖2A的左右方向)(與軸向平行地)伸出至另一端部(圖2A的右端部)12b,該另一端部12b向右上(左下)傾斜地與輪緣部4b的周向端部 82b (缺損部近接柱部62的輪緣部4b側的根部分)接續(xù),整體呈現出大致向左下(右上) 傾斜的架設狀態(tài)。此外,在圖1及圖2A中,示出了以相互連接輪緣部如的周向端部8 和輪緣部4b 的周向端部82b的方式設置彈性連接部12的結構(圖2A中大致向左下(右上)傾斜地架設彈性連接部12的結構),但是也可以是以相互連接輪緣部如的周向端部8 和輪緣部 4b的周向端部84b的方式設置彈性連接部的結構(圖2A中大致向左上(右下)傾斜地架設彈性連接部的結構)。具體地說,也可以通過使彈性連接部的一端部(相當于圖2A的左端部)向左上(右下)傾斜地與輪緣部如的周向端部82a(缺損部近接柱部62的輪緣部如側的根部分)接續(xù),使中間部從該一端部沿軸向(圖2A的左右方向)(與軸向平行地) 伸出至另一端部(相當于圖2A的右端部),使該另一端部向右下(左上)傾斜地與輪緣部 4b的周向端部84b (缺損部近接柱部64的輪緣部4b側的根部分)接續(xù),從而使彈性連接部整體呈現出大致向左上(右下)傾斜的架設狀態(tài)。即使是以任何一種狀態(tài)進行架設,彈性連接部12的軸向長度和周向寬度都可以根據保持架2的大小等任意設定,不做特別的限定。這樣,通過以彈性連接部12對輪緣部^、4b之間進行連接,如果對保持架2施加朝向開口部20(確切地說為輪緣部^、4b的缺損部8a、8b)擴張方向的力,則彈性連接部12 朝向圓周方向的兩方向(開口部20的擴張方向)彈性變形,其中間部12c相對于軸向從平行狀態(tài)(圖2A所示的狀態(tài))變更為傾斜的狀態(tài)(圖2A中向左下(右上)傾斜的狀態(tài)), 該彈性連接部12伸長。其結果,能夠使開口部20(缺損部8a、8b)擴張,即,使保持架2的直徑擴大。此外,朝向開口部20(確切地說為輪緣部^、4b的缺損部8a、8b)的縮小方向對保持架2施加力的話,則彈性連接部12的中間部12c相對于軸向從平行狀態(tài)(圖2A所示的狀態(tài))變更為朝向與上述開口部20擴張時相反的方向傾斜的狀態(tài)(如圖3所示的朝向左上(右下)傾斜的狀態(tài)),發(fā)生彈性變形并伸長,壓漬開口部20。其結果,能夠使開口部 20(缺損部8a、8b)縮小,即,使保持架2的直徑縮小。本實施方式中,一對輪緣部^、4b的缺損部8a、8b相對于圓周方向為相同的相位,同時形成于缺損部近接柱部62、64的周向間距的中間位置(插入兜孔10i、10j的滾子14的間距的中間位置),因此,可以均勻地對這些缺損部8a、8b進行擴張或縮小(對保持架2進行擴徑或縮徑,而不會使其扭轉)。并且,如果解除作用于保持架2的規(guī)定的力(朝向開口部20(缺損部8a、8b)的擴張方向或縮小方向的力),則彈性連接部12通過彈性恢復力的作用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可以使保持架2的開口部20 (缺損部8a、8b),換句話說,使保持架2的直徑尺寸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圖1以及圖2A、2B所表示的狀態(tài))。再者,保持架2在彈性連接部12的伸長量的限度內被擴徑,不會超過其限度被過度擴徑,如后面所描述的那樣,一對輪緣部4a、4b的凸部86a、86b和凹部88a、88b在互相接觸之前的范圍內被縮徑,不會超過其接觸范圍被過度縮徑。這樣,彈性連接部12起到了所謂的彈簧的作用,使保持架2的直徑尺寸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自由擴大和縮小(所謂帶有彈簧的保持架構成)。由此,例如,裝配了保持架2的軸承與齒輪一體地旋轉,此時產生的離心力使保持架2朝向徑向擴大(擴徑),另一方面,低速旋轉時(減速時),使該保持架2順利地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使其縮徑),從而可對兜孔表面與滾子14的圓周表面(滾動面)的接觸位置進行變動調整,可以有效防止對這樣的保持架2所造成的微振磨損等損傷。此外,即使對于裝配了保持架2的軸承承受了非常大的載荷(例如,徑向載荷)的情況,也可以通過使該保持架2柔軟地擴徑或縮徑,來變動調整兜孔表面與滾子14的圓周表面的接觸位置,從而有效釋放承載的載荷。因此,可實現保持架 2的耐久性(作為一個例子,耐微振磨損性)的提高。此外,本實施方式(圖1及圖2A、2B)中,設置了使彈性連接部12的中間部12c從一端部1 至另一端部12b沿軸向(與軸向平行地)呈直線狀伸出的結構,但是也可以如圖6所示,設置為使中間部12c呈大致S字形彎曲,從一端部1 延伸至另一端部12b的結構。通過設置為這樣的S字結構,可以使保持架2更加柔軟地擴徑和縮徑。因此,例如,將裝配了保持架2的軸承安裝于具有臺階部或鍔部的旋轉軸等時,即使是在保持架2擴徑至彈性連接部12的伸長量的限度的情況,可以防止保持架2 (具體地說,相對于中心位于與開口部20相反側的部位(相對于開口部20和圓周方向,相位偏移 180°左右的部位))發(fā)生泛白、裂縫以及塑性變形等。此外,通過調整大致S字形的中間部 12c的軸向寬度(圖6中左右方向的尺寸),能夠容易地控制彈性連接部12的伸長量,換句話說,保持架2的直徑尺寸的擴縮范圍,可以對應于向具有各種大小的臺階部或鍔部等的旋轉軸安裝軸承。除此之外,可以更加有效地對兜孔表面與滾子14的圓周表面(滾動面) 的接觸位置更柔軟地進行變動調整、通過離心力對保持架2的擴徑、實施低速旋轉時(減速時)的縮徑、或者回避承載的載荷等,可更加有效地防止對于這樣的保持架2造成微振磨損等損傷。進而,例如,裝配了保持架2的軸承與齒輪一起傾斜,即使是在以相對于圓周方向大概180°的相位差保持于兜孔10的滾子14上承載了互相不同的推力載荷的情況下,這樣的推力載荷也可以確實地由中間部12c的S字結構吸收,能夠使彈性連接部12整體有效地避免承載多余的力。此處,對于保持架2向外側部件和內側部件的安裝(S卩,作為軸承的組裝),插入向各缺損部8a、8b定位用的部件(例如,定位銷等)16 (參照圖5A、5B),抑制開口部20 (缺損部8a、8b)的擴縮,可以在維持一定直徑尺寸(穩(wěn)定的直徑尺寸)的狀態(tài)下進行而不會使保持架2擴徑或縮徑。由此,保持架2的形態(tài)穩(wěn)定,可以順利且容易地向外側部件和內側部件進行安裝。再者,向各缺損部8a、8b插入的定位用部件16,可以在向外側部件和內側部件的安裝結束后拔出。并且,本實施方式中,在一個輪緣部如的周向兩端部82a、84a中的另一端部(作為一個例子,在圖2A中相對于缺損部8a為上側的周向端部)82a,設置有朝向一端部8 突出的凸部86a,同時在該一端部84a,對應于所述另一端部82a的凸部86a設置有凹陷的凹部88a。相對于此,在另一輪緣部4b的周向兩端部82b、84b中的一端部(作為一個例子, 在圖2A中相對于缺損部8b為下側的周向端部)84b,設置有朝向另一端部82b突出的凸部 86b,同時在該另一端部82b,對應于所述一端部84b的凸部86b設置有凹陷的凹部88b。S卩,凹部88a、88b設置于彈性連接部12的根部分(與輪緣部^、4b連接的部分), 在該彈性連接部12如圖3所示發(fā)生彈性變形,相對于軸向(圖3的左右方向)傾斜,開口部20縮小的同時保持架2縮徑時,成為防止凸部86a、86b與彈性連接部12發(fā)生干擾(接觸) 的后退槽。這樣,通過使凹部88^8 作為后退槽,從而在保持架2縮徑時(開口部20縮小時)能夠使凸部86a、86b與這些凹部88a、88b而不是彈性連接部12接觸,不會使彈性連接部12與凸部86a、86b發(fā)生干擾,能夠在自由的狀態(tài)下使其彈性變形。由此,保持架2在使凸部86a、86b與凹部88a、88b接觸之前的范圍內縮徑,不會超過其接觸范圍被過度縮徑。 再者,在凸部86a、86b與凹部88a、88b完全接觸的狀態(tài)(圖3所示的狀態(tài))下,輪緣部4a、 4b的缺損部8a、8b全部為消失的狀態(tài),這些輪緣部4a、4b不是非連續(xù)的大致圓環(huán)狀(缺損圓環(huán)狀),而成為連接為圓環(huán)狀的狀態(tài)。因此,相對于保持架2設置彈性連接部12,即使是該保持架2被設定為帶有彈簧的結構,也能夠提高這樣的保持架2的凸緣部(圖2A的虛線圓內所示的,包括凸部86a、86b 與凹部88a、88b的接觸區(qū)域以及彈性連接部12、缺損部近接柱部62、64以及兜孔10i、10j 的各根部分的部位)的強度。即,這樣的彈簧機構(彈性連接部12及其鄰域的結構)的配設區(qū)域,即使與現有的大小相同,也能夠提高保持架整體中作為強度最低的部分的所述凸緣部的強度。換句話說,能夠實現節(jié)省保持架2中彈簧機構的空間,能夠使?jié)L子14的保持數量(柱部6以及兜孔10的形成數量)增加,進一步提高該保持架2的容量。此外,由于能夠提高所述凸緣部的強度,即使在保持架2由彈性材料(作為一個例子,樹脂)注塑成型的情況,也能夠抑制該凸緣部的冷卻收縮,減少保持架2整體的注塑成型后的冷卻收縮量的差異,能夠提高該保持架2的成型精度。此外,在圖2A、2B中,示出了使凸部86a、86b朝向凹部88a、88b突出并呈前端逐漸變細的大致梯形狀;使凹部88a、88b朝向凸部86a、86b凹陷并呈前端逐漸變粗的大致梯形狀的同時,與彈性連接部12連續(xù)的構成。此時,輪緣部如的一端部84a以及輪緣部4b的另一端部82b,與輪緣部如的另一端部82a以及輪緣部4b的一端部84b (這些相當于所述大致梯形狀的斜面)相同,為其側面朝向周向端部逐漸凹陷的傾斜狀(錐形)。這樣,在圖2A、2B所表示的構成中,由于凸部86a、86b以及凹部88a、88b互相相對的部位都為平坦表面,因此在保持架2縮徑時(開口部20縮小時),這些凸部86a、86b以及凹部88a、88b為面接觸(參照圖3)。在保持架2縮徑時(開口部20縮小時),凸部86a、86b和凹部88a、88b的接觸方式不限定于這樣的面接觸,如圖4A、4B所示的構成那樣,也可以為線接觸或點接觸。例如,圖 4A中,表示了通過使凸部86^8 相對于凹部88^8 突出為凸曲狀(圓弧狀),從而將這些接觸方式設定為線接觸的構成,在圖4B中,表示了通過使凸部86a、86b相對于凹部88a、 88b突出為球面狀,從而將這些接觸方式設定為點接觸的構成。再者,用于將這樣的接觸方式設定為線接觸或點接觸的、凸部86a、86b和凹部88a、88b的構成并不限定為圖示(圖4A、 4B)的構成。此外,凸部86a、86b和輪緣部4a、4b側面的連續(xù)部位24,以及凹部88a、88b和輪緣部如、413側面的連續(xù)部位沈,如圖5A、5B所示,優(yōu)選為分別倒角加工為圓弧狀或橢圓形狀 (所謂的表面加工為R狀)。通過使這樣的連續(xù)部位MJ6如上所述地進行R加工,在將保持架2安裝于外側部件和內側部件(S卩,作為軸承進行組裝)時,相對于各缺損部8a、8b,定位用部件(例如,定位銷等)16的插入變得容易。再者,保持架2,在不對該保持架2實施擴徑或縮徑而維持為一定的直徑尺寸(穩(wěn)定直徑尺寸)的狀態(tài)下,設定由彈性連接部12分割為兩部分的、各自的開口部20的周向間隔(圖2A所示的距離A)大于缺損部8a、8b的周向間隔(圖2A所示的距離B) (A > B)。通過這樣的設定,在保持架2縮徑時(開口部20縮小時),不需要向彈性連接部12施加多余的力,能夠順利地使凸部86a、86b和凹部88a、88b接觸。假設,開口部20的周向間隔(距離A)設定為缺損部8a、8b的周向間隔(距離B)以下(A ( B)時,在保持架2縮徑時(開口部20縮小時),凸部86a、86b和凹部88a、88b接觸之前,彈性連接部12與柱部6 (缺損部近接柱部62、64)接觸,該彈性連接部12上承受了多余的力,容易引發(fā)保持架2的損壞。進而,如圖7A-7C所示,在輪緣部如、仙上,也可以將朝向外周緣逐漸縮徑的錐形 18a、18b形成于外周表面(圖7A、7B),也可以將使內周緣均等擴徑的臺階部20a、20b形成于內周表面(圖7B)。此外,在柱部6上,也可以將沿軸向凹陷的槽(用于儲存潤滑劑(作為一個例子,潤滑油)的槽(形狀和大小不限))22形成于外周表面(圖7A-7C)。通過形成這些錐形18a、18b、臺階部20a、20b以及槽22,能夠提高基于保持架2的潤滑劑(作為一個例子,潤滑油)的流動性和儲存性、循環(huán)性,能夠實現保持架2進而軸承的潤滑性能。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保持架2,節(jié)省了彈簧機構的空間的同時,能夠很好地提高強度、成型性和組裝性。(其他實施例)作為滾動體的滾子在滾道間(外側滾道和內側滾道)滾動時,要防止各滾子相互接觸而產生摩擦所導致的旋轉阻力的增大和粘附等現象的發(fā)生,通過軸承用保持架將各滾子旋轉自如地保持在其兜孔內。并且,要進一步有效地防止這樣的旋轉阻力的增大和粘附等現象的發(fā)生,實施了軸承潤滑(油潤滑或油脂潤滑)。再者,軸承用保持架也可以作為滾動體引導(滾子引導)、外圈引導以及內圈引導的任意一種引導方式來構成。圖9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以下,也簡稱為保持架)20的構成。此外,本實施方式中,保持架20由規(guī)定的彈性材料制成(作為一個例子,樹脂制),可以推測到通過將該彈性材料注塑到金屬模具,使得整體(后述的輪緣部 40a、40b、柱部60) —體成型(注塑成型)的情況,但是并不排除通過已知的其他方法進行成型。例如,也可以假定為切削保持架。此外,也可以另外對注塑成型后的成型體進行切削加工或研磨加工等,來形成作為成品的保持架20。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保持架20被裝配到由潤滑劑(潤滑油或潤滑脂)對軸承進行潤滑的向心滾子軸承上,旋轉自如地保持作為滾動體的滾子。這樣的保持架構成為具備相對于軸向隔開預定間隔并相對配置為同心狀的一對大致圓環(huán)狀的輪緣部40a、 40b ;和多個柱部60,其在連接這些輪緣部40a、40b的同時,在圓周方向上隔開該輪緣部 40a、40b間的空間區(qū)域、形成有兜孔100,該兜孔用于插入滾子(滾針(未圖示))并旋轉自如地進行保持。即,由在周向相鄰的兩個柱部60以及一對輪緣部40a、40b所包圍的空間內形成有一個兜孔1000,由此,保持架20的結構為在周向上交互配置柱部60和兜孔100,同時各兜孔100中分別插入一個滾子,這些滾子相對于周向以等間隔(均勻間距)配置。再者,由柱部60形成的兜孔100的大小,根據滾子的直徑尺寸以及長度,在兜孔 100中以可將該滾子旋轉自如地進行保持的方式進行設定即可,兜孔100的數量(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為柱部60的數量),可以根據保持架20的容量(被保持的滾子的個數) 任意設定。此外,兜孔面(與滾子的圓周面的接觸面)的形態(tài)(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
15為相鄰柱部60的圓周方向相對表面的表面形狀),可以設定為凹曲面狀(例如,曲率比滾子的圓周面略微小一點的凹曲面狀等)。在兜孔100的周緣部上,也可以設置使得兜孔開口變窄的突出部(例如,把持滾子的爪狀的突起等),以使得插入該兜孔100的滾子被保持而不會脫落。一對輪緣部40a、40b均設定為其外徑尺寸和內徑尺寸為一定值,具有使?jié)櫥瑒┝鲃拥耐凡?20a、420b。這樣的通路部420a、420b分別在軸向貫通各輪緣部40a、40b,以使得至少與多個兜孔100連通。圖9中,作為一個例子示出了以在各輪緣部40a、40b上沿其圓周方向呈圓環(huán)狀的槽作為通路部420a、420b而形成的保持架20的構成。S卩,各輪緣部40a、40b均為夾持通路部420a、420b,并且外徑側輪緣部440a、440b以及內徑側輪緣部 460a、460b同心狀并列配置的雙重圓環(huán)結構。該情況下,通路部420a、420b沿圓周方向連續(xù),相對于圓周方向與兜孔100呈相同相位的部位中,從軸向一側至另一側貫通輪緣部40a、40b,與該兜孔100連通。再者,此時, 也可以在兜孔100的圓周方向寬度的整個區(qū)域內,將該兜孔100與通路部420a、420b連通, 也可以構成為僅在所述圓周方向寬度的一部分連通通路部420a、420b。在相對于圓周方向與柱部60呈相同相位的部位中,也可以調整該通路部420a、420b的軸向深度,以使得通路部420a、420b的軸向底部(槽底)與該柱部60的軸向端部的軸向位置大致一致。但是,也可以假設與通路部420a、420b和兜孔100的連通口相比,使得通路部420a、420b的底部(槽底)處于較淺的狀態(tài)(相當于柱部60的軸向端部比所述連通口突出的狀態(tài))。此外,圖9所示的構成中,通路部420a、420b的外徑尺寸(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為外徑側輪緣部440a、440b的內徑尺寸)以及內徑尺寸(同上,為內徑側輪緣部460a、 460b的外徑尺寸),相對于軸向設定為一定的直徑尺寸。即,通路部420a、420b (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為外徑側輪緣部440a、440b的內周部以及內徑側輪緣部460a、460b的外周部),相對于軸向呈具有一定外內徑的圓筒狀(所謂的直線(straight)圓筒狀)。再者,通路部420a、420b的徑向寬度(外內徑尺寸差),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 即外徑側輪緣部440a、440b的內徑尺寸與內徑側輪緣部460a、460b的外徑尺寸之間的差, 可根據保持架20的大小或材質(強度)等任意設定。此外,通路部420a、420b的徑向位置 (外徑尺寸和內徑尺寸),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即外徑側輪緣部440a、440b的內徑尺寸以及內徑側輪緣部460a、460b的外徑尺寸,也同樣地可根據保持架20的大小或材質(強度)等任意設定。這樣,通過相對于一對輪緣部40a、40b設置通路部420a、420b,可以將潤滑劑引入這些通路部420a、420b,同時可以臨時儲存被引入的潤滑劑。此外,潤滑劑容易從一個輪緣部的通路部(作為一個例子,輪緣部40a的通路部420a)流動到兜孔100,能夠向保持于該兜孔100的滾子提供充足的潤滑劑,同時能夠通過另一個輪緣部的通路部(同上,輪緣部 40b的通路部420b)順利地排出潤滑劑。因此,保持架20中,能夠確保從一個通路部(作為一個例子,通路部420a)經由兜孔100至另一個通路部(同上,通路部420b)的供油路徑, 能夠確保潤滑劑的流動性(油穿透性),并能夠實現潤滑性能的提高。此外,圖9中,示出了外徑尺寸(外徑側輪緣部440a、440b的內徑尺寸)以及內徑尺寸(內徑側輪緣部460a、460b的外徑尺寸),相對于軸向設定為一定的直徑尺寸,通路部 420a、420b (外徑側輪緣部440a、440b的內周部以及內徑側輪緣部460a、460b的外周部),相對于軸向呈具有一定外內徑的圓筒狀(直線圓筒狀)的構成,但是通路部的構成并不限定為這樣的圓筒狀。例如,也可以設定通路部使其構成為外周部以及內周部的至少任一個呈錐形或凸曲狀,外徑尺寸或內徑尺寸在軸向的外側和內側具有不同的尺寸。作為其一個例子,圖10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示出了以外周部以及內周部呈錐形,外徑尺寸或內徑尺寸在軸向的外側和內側都具有不同的尺寸進行設定的通路部的構成。此時,關于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相同或類似的構成部件,標注相同的符號。這樣的第三實施方式中,保持架200的一對輪緣部40a、40b具有外周部以及內周部兩者均呈錐形的通路部520a、520b,呈夾持該通路部520a、520b,并且外徑側輪緣部 440a、440b和內徑側輪緣部460a、460b同心狀并列配置的雙重圓環(huán)結構。圖10中,示出了通路部520a、520b的構成設定外徑尺寸(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為外徑側輪緣部440a、 440b的內徑尺寸)在軸向外側和內側具有不同的尺寸(作為一個例子,設定為從外側逐漸使其縮徑后再逐漸擴徑的錐形),以及設定內徑尺寸(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為內徑側輪緣部460a、460b的外徑尺寸)在軸向外側和內側具有不同的尺寸(作為一個例子,設定為從外側逐漸使其擴徑后再逐漸縮徑的錐形)。通過使通路部520a、520b設置為這樣的錐形,能夠更容易地引入潤滑劑,同時能夠更容易地排出,進一步提高了潤滑劑的流動性(油穿透性),能夠實現潤滑性能的進一步提高??紤]到這樣的作用效果,雖然只要將通路部 520a、520b設置為錐形或凸曲狀即可,但是只要是能夠提高潤滑劑的流動性的,也可以是這些的組合形狀或其他的形狀(例如,在通路部520a、520b的外內周部(外徑側輪緣部440a、 440b的內周部以及內徑側輪緣部460a、460b的外周部))上形成螺旋狀的槽的結構等。也可以假設為在兩者的輪緣部40a、40b上配置不同的通路部(例如,一個為錐形,另一個為凸曲狀)。再者,本實施方式中,呈如下結構通路部520a、520b沿圓周方向連續(xù),相對于圓周方向與兜孔100相位相同的部位中,從軸向一側至另一側貫通輪緣部40a、40b,與該兜孔 100連通,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相同。因此,同樣地,也可以在兜孔100的圓周方向寬度的整個區(qū)域內,將該兜孔100與通路部520a、520b連通,也可以構成為僅在所述圓周方向寬度的一部分連通通路部520a、520b。此外,相對于圓周方向與柱部60相位相同的部位中,也可以調整該通路部520a、520b的軸向深度,以使得通路部520a、520b的軸向底部(槽底)與該柱部60的軸向端部的軸向位置大致一致。但是,也可以假設與通路部520a、520b 和兜孔100的連通口相比,使得通路部520a、520b的底部(槽底)處于較淺的狀態(tài)(相當于柱部60的軸向端部比所述連通口突出的狀態(tài)),此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相同。此外,本實施方式中,柱部60上,對應于滾子的滾動面形成有使外徑側凹陷為凹狀而成的縮徑部660,同時形成有使內徑側凹陷為凹狀而成的擴徑部680。此時,縮徑部660 朝向柱部60外徑側的軸向中央部鄰域形成在整個周向的全部寬度上,擴徑部680朝向柱部 60內徑側的軸向兩端部鄰域形成在整個周向的全部寬度上。因此,本實施方式中,柱部60 構成為其徑向壁厚只在縮徑部660和擴徑部680為薄壁。即,縮徑部660和擴徑部680, 對應于滾子的滾動面,換句話說對應于外側滾道和內側滾道而形成,因此可以使柱部60沿這些外側滾道和內側滾道形成為薄壁。即,可使?jié)櫥瑒┭赝鈧葷L道和內側滾道容易儲存和排出,向保持于兜孔100的滾子的滾動面的供油不會中斷,能夠更確實地提高滾子滾動時的潤滑性。
對縮徑部660和擴徑部680的大小和形狀、柱部60中的形成位置等不作特別的限定,可進行任意設定。例如,也可以構想為以下的構成將縮徑部形成在柱部60的外徑側的軸向兩端部鄰域,將擴徑部形成在柱部60的內徑側的軸向中央部鄰域,或者縮徑部和擴徑部只形成在柱部60的整個圓周方向寬度的一部分,等。此外,圖10中,作為一個例子,示出了相對于各柱部60相同的縮徑部660和擴徑部680形成在相同的部位的構成,但是也可以假設為例如,相同的縮徑部和擴徑部僅形成在一部分柱部60上的構成,或者僅形成縮徑部的柱部和僅形成擴徑部的柱部混合存在的構成,或者分別呈不同方式的多個縮徑部和擴徑部以任意的組合方式形成于任意的柱部的構成,等。此外,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中,也可以將這樣的縮徑部和擴徑部(例如,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的縮徑部660和擴徑部680(圖10))形成于柱部60。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以及第三實施方式(圖10)中,均設定為通路部420a、 420b、520a、520b沿圓周方向連續(xù)的圓環(huán)狀(外徑側輪緣部440a、440b、540a,540b和內徑側輪緣部460a、460b、560a、560b同心狀地并列配置各輪緣部40a、40b的雙重圓環(huán)結構),也可以使通路部以沿圓周方向斷續(xù)的方式以規(guī)定間隔進行配置。圖11中,作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示出了通路部如上所述沿圓周方向斷續(xù)地等間隔配置的保持架300的構成。此時, 關于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和第三實施方式(圖10)相同或類似的構成部件,標注相同的符號。這樣的第四實施方式中,通路部720a、720b沿圓周方向斷續(xù)配置,相對于圓周方向與兜孔100相位相同的部位中,從軸向一側至另一側貫通有輪緣部40a、40b,與該兜孔 100連通。S卩,通路部720a、720b對應于兜孔100在圓周方向上以等間隔,且與兜孔100的數量相同地對輪緣部40a、40b進行穿孔從而形成貫通孔。此外,此時,可以將通路部720a、 720b在兜孔100的整個圓周方向寬度上與該兜孔100連通,也可以構成為使通路部720a、 720b僅在所述圓周方向寬度的一部分上連通。這樣,通過使通路部720a、720b沿圓周方向斷續(xù)配置,與通路部沿圓周方向連續(xù)的情況(例如,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和第三實施方式(圖10)等)相比,能夠提高輪緣部40a、40b自身的強度。因此,在要求較大的保持架強度的用途等中具有優(yōu)勢。圖11中,作為一個例子,示出了以小于兜孔100的配設間隔(換句話說,相對于柱部圓周方向的寬度尺寸)的間隔,等間距配置的通路部720a、720b的構成。該情況下,通路部720a、720b呈使得周向兩側內表面,從軸向外側的開口(位于與兜孔100的連通側相反側的開口),至周向兩側內表面的相對間隔達到兜孔100的周向寬度之前,逐漸接近的凸曲狀(所謂的R狀)。由此,即使是如本實施方式所述的使通路部720a、720b斷續(xù)配置的情況下,也能夠容易引入潤滑劑,同時潤滑劑的排出也能夠容易進行。再者,也可以構成為使軸向外側的開口鄰域相對于圓周方向為錐形而不是這樣的凸曲狀(R狀)。此外,也可以使軸向外側的開口鄰域構成為直線狀而不是凸曲狀(R狀)或錐形,但是考慮到潤滑劑的引入性和排出性,優(yōu)選為軸向外側的開口鄰域構成為相對于圓周方向的凸曲狀(R狀)或錐形。對于作為貫通孔的通路部720a、720b的大小和形狀、形成數量等不作特別的限定,可根據保持架300的大小和材質(強度)等任意設定。例如,可以假設為朝向對應于相鄰的多個兜孔100(作為一個例子,對應于相鄰的兩個兜孔100的整個周向區(qū)域)的圓周方向,以等間隔將通路部配置于輪緣部40a、40b(穿孔)的構成等。此外,圖11中,作為一個例子,表示了對于一對輪緣部40a、40b均配置了相同的通路部720a、720b的保持架300的構成,但是也可以假設為,在雙方的輪緣部40a、40b中配置呈不同形態(tài)的通路部,或在各輪緣部40a、40b中組合配置多個不同形態(tài)的通路部。此外,本實施方式中,一對輪緣部40a、40b的外徑尺寸被設定為大于柱部60的外徑尺寸。即,保持架300在柱部60的軸向兩端部中,一對輪緣部40a、40b朝向擴徑方向在整個圓周比該柱部60更突出,呈具有臺階740的構成。再者,一對輪緣部40a、40b與柱部 60的外徑尺寸的差(即,相當于臺階740的高度),可對應于保持架300的大小或滾子的直徑尺寸等任意設定。這樣,通過將一對輪緣部40a、40b的外徑尺寸設定為大于柱部60的外徑尺寸,能夠達到與沿滾子的滾動面(換句話說,外側滾道和內側滾道)將柱部60設置為薄壁的情況 (上述第三實施方式(圖10))相同的效果。即,由于對于一對輪緣部40a、40b,可以將柱部 60設置為在徑向凹陷的狀態(tài),因此可以使?jié)櫥瑒┭赝鈧葷L道和內側滾道容易儲存和排出, 向保持于兜孔100的滾子的滾動面的供油不會中斷,能夠更確實地提高滾子滾動時的潤滑性。在此,從上述第二實施方式至第四實施方式(圖9至圖11)中,一對輪緣部40a、 40b分別作為一系列的大致圓環(huán)狀的部件構成了保持架20、200、300,但是保持架也可以構成為一對輪緣部為分別在一個位置具有缺損部的、非連續(xù)的缺損圓環(huán)狀(大致C字狀),即使是這樣的構成也可以獲得與上述各實施方式(圖9至圖11)相同的作用效果。在圖12以及圖13中,分別示出了保持架構成為一對輪緣部為分別在一個位置具有缺損部的、非連續(xù)的缺損圓環(huán)狀(大致C字狀)的例子。以下,以圖12所示的保持架構成作為第五實施方式,以圖13所示的保持架構成作為第六實施方式分別進行說明。再者,這些第五實施方式(圖12)以及第六實施方式(圖 13)所涉及的保持架,為一對輪緣部為分別在一個位置具有缺損部的、非連續(xù)的缺損圓環(huán)狀 (大致C字狀),但是任何一者均為對于一對輪緣部配置了通路部的構成,其基本的保持架構成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所涉及的保持架20是共通的。因此,關于與此相同或類似的部件,在圖上標注相同的符號,省略或簡化其說明,僅對各實施方式(圖12以及圖13) 所特有的構成進行詳細描述。圖12表示了第五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架400。一對輪緣部340a、340b呈分別在一個位置具有缺損部380a、380b的、非連續(xù)的缺損圓環(huán)狀(大致C字狀),各輪緣部340a、 340b的缺損部380a、380b以相對于圓周方向呈相同相位的狀態(tài)(相對于圓周方向,缺損部 380a、380b的位置一致的狀態(tài)),相對于軸向隔開預定間隔同心地相對配置。即,保持架400 的相對于圓周方向具有一個開口部320的外觀形狀呈大致圓筒狀(所謂的具有一個開口的保持架結構)。此時,輪緣部:340a與輪緣部340b的直徑尺寸或相對于軸向的相對間隔,可對應于軸承的尺寸等任意設定。此外,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相同,一對輪緣部340a、340b具有相對于軸向呈具有一定外內徑的圓筒狀的通路部420a、420b,各輪緣部340a、340b均呈夾持通路部 420a、420b,并且外徑側輪緣部350a、350b和內徑側輪緣部360a、360b同心狀并列配置的雙重圓環(huán)結構。此時,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相同,通路部420a、420b沿周向連續(xù)配
19置,在相對于周向與兜孔100處于相同相位的部位中,從軸向的一側至另一側貫通輪緣部 340a、340b,與該兜孔100連通。因此,可以構成為在兜孔100的整個周向寬度上使該兜孔 100與通路部420a、420b連通,也可以構成為只在所述周向寬度的一部分連通通路部420a、 420b。此外,也可以在周向上與柱部60處于相同相位的部位中,調整該通路部420a、420b 的軸向深度以使得通路部420a、420b的軸向底部(槽底)與該柱部60的軸向端部的軸向位置大致一致。但是,也可以假設與通路部420a、420b和兜孔100的連通口相比,使得通路部420a、420b的底部(槽底)處于較淺的狀態(tài)(相當于柱部60的軸向端部比所述連通口突出的狀態(tài))。此外,與上述第三實施方式(圖10)相同,也可以使得通路部構成為一對輪緣部 340a、340b的外周部以及內周部的兩者(或一者)呈錐形或凸曲狀?;蛘撸部梢耘c上述第四實施方式(圖11)相同,使得通路部構成為沿周向以規(guī)定間隔斷續(xù)配置。此外,任一種情況下,可相對于柱部60形成縮徑部和擴徑部(例如,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的縮徑部660和擴徑部680 (圖10)),也可以在一對輪緣部340a、340b與柱部60之間形成臺階(例如,與第四實施方式相同的臺階740(圖11))。多個柱部60形成有兜孔100,其用于在軸向連接一對輪緣部340a、340b的同時, 在該輪緣部430a、340b的周向上間隔該輪緣部340a、340b間的區(qū)域,插入作為滾動體的滾子(滾針(未圖示)),并旋轉自如地進行保持。即,保持架400的結構為,在由周向鄰接的兩個柱部60以及一對輪緣部340a、340b所包圍的空間內形成有一個兜孔100,這些柱部60 與兜孔100在周向上交互配置。但是,由相對于各輪緣部340a、340b的缺損部380a、380b 在周向兩側接近配置的兩個柱部60(以下,稱為缺損部近接柱部620、640)所隔開的輪緣部 340a,340b間的區(qū)域上,存在開口部320,不形成兜孔100。因此,保持架400的結構為,僅在這樣的區(qū)域(即開口部320)沒有滾子,即,在該區(qū)域以外各兜孔100分別插入一個滾子,這些滾子相對于圓周方向以等間隔(均勻間距)配置。此外,由柱部60形成的兜孔100的大小,只要設定為根據滾子的直徑尺寸以及長度,在兜孔100內可旋轉自如地保持該滾子即可,兜孔100的數量(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 柱部60的數量),可以根據保持架400的容量(被保持的滾子的個數)任意設定(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相同)。通過設置為在一對輪緣部340a、340b的各自的一個位置分別形成缺損部380a、 380b,保持架400相對于圓周方向具有一個開口部320的結構(所謂的具有一個開口的保持架結構),從而如果相對于這樣的保持架400,朝向使得開口部320擴張的方向,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使得各輪緣部340a、340b的周向兩端面(缺損部380a、380b的相對表面)分別離開的方向施加力的話,則保持架400整體發(fā)生彈性變形。其結果,能夠擴張開口部320(缺損部380a、380b),即能夠使保持架400(清楚地說,輪緣部340a、340b)擴徑。此外,從該狀態(tài)朝向使得開口部320縮小的方向,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使得各輪緣部340a、 340b的周向兩端面(缺損部380a、380b的相對表面)分別接近的方向施加力的話,則保持架400整體彈性變形為上述開口部320擴張前原來的狀態(tài)。其結果,能夠使開口部320 (缺損部380a、380b)縮小為原來的狀態(tài),即,能夠使保持架400(清楚地說,輪緣部340a、340b) 縮徑為原來的直徑尺寸(擴徑前的直徑尺寸)。此外,也可以假設為這樣的保持架構成相對于保持架400不施加朝向開口部320縮小的方向的力,僅利用通過解除朝向開口部320的擴張方向所施加的力而引起的保持架400自身的彈性恢復力,或者,一邊在該彈性恢復力上施加所述縮小方向的力,一邊使得保持架400縮徑,以使得恢復到原來的直徑尺寸(擴徑前的直徑尺寸)。由此,能夠自由地擴縮保持架400的直徑尺寸,能夠相對于具有各種大小的臺階部或鍔部等的內側部件容易安裝保持架400。例如,即使是將保持架400安裝于外徑尺寸被設定為大于保持架內徑尺寸的臺階部或凸緣狀的鍔部等突出設置于軸的外周表面區(qū)域的、 旋轉軸的內側滾道部分的情況,通過擴張保持架400的開口部320 (使保持架400擴徑),從而保持架400不會與這樣的臺階部或鍔部發(fā)生干擾,能夠在軸向上順利地移動到旋轉軸的內側滾道部分。如上所述,保持架400安裝于旋轉軸后,保持架400的開口部320 (缺損部380a、 380b)被再次擴張,有必要防止該保持架400的脫落或位置偏移等的發(fā)生,保持架400上具有用于防止這樣的事情發(fā)生的卡止機構。即,卡止機構通過防止缺損部380a、380b的擴張 (清楚地說,是再次擴張),從而可將一對輪緣部340a、340b維持在一定的直徑尺寸,可使得保持架400保持在穩(wěn)定的直徑尺寸。圖12中,舉例示出了作為卡止機構具有相互嵌合的凸部120a和凹部120b的保持架400的構成。該情況下,在夾持開口部320、與周向相鄰、相對配置的缺損部近接柱部620、 640中,分別在一側(作為一個例子,缺損部近接柱部620)設置凸部120a,在另一側(作為一個例子,缺損部近接柱部640)設置凹部120b。凸部120a,在缺損部近接柱部620中從與缺損部近接柱部640的相對表面朝向圓周方向以規(guī)定的形狀和大小(長度)突出;凹部 120b以可與所述凸部120a嵌合的方式,以規(guī)定的形狀和大小(朝向圓周方向的深度)從內徑側至外徑側,使得缺損部近接柱部640中與缺損部近接柱部620相對的部分形成切槽。 此外,凸部120a和凹部120b,只要是能夠相互嵌合的話,不對其形狀和大小(長度或深度) 進行特別的限定,可以根據保持架400的材質、大小(直徑尺寸或寬度)等任意設定。此外, 所述卡止機構只要是能夠抑制保持架400的開口部320(缺損部380a、380b)的再次擴張的話,不限定為可相互嵌合的凸部120a和凹部120b那樣的機構,可適當變更為已知的各種機構。例如,卡止機構的結構可設定為第一凸部夾持開口部320(缺損部380a、380b) 且從周向一側突出,與另一側的第一凹部嵌合,同時,第二凸部夾持該開口部320(缺損部 380a、380b)且從周向另一側突出,形成與所述一側的第二凹部嵌合的結構(相對于軸向互相不同(可使其偏移)地進行嵌合的結構);或者在徑向重疊的結構等。此外,在一對輪緣部340a、340b上,也可以設置伸縮自如的彈性連接部,其用于相互連接在一個輪緣部中夾持其缺損部380a、380b且相對配置的周向兩端部中的一端部, 和另一個輪緣部中夾持其缺損部380a、380b且相對配置的周向兩端部中的、與所述一端部在相對于圓周方向上位于反對側的端部?;蛘撸部梢栽O置伸縮自如的彈性連接部,其用于相互連接在所述一個輪緣部中夾持其缺損部380a、380b且相對配置的周向兩端部中的一端部,和所述另一個輪緣部中夾持其缺損部380a、380b且相對配置的周向兩端部中的、與所述一端部在相對于圓周方向上位于同一側的端部。該情況下,將這樣的彈性連接部代替上述第五實施方式(圖12)中的卡止機構(凸部120a和凹部120b)設置于保持架即可。圖13中,示出了設置有這樣的彈性連接部的保持架500的構成例,以下將該圖所示的構成例作為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在這樣的第六實施方式(圖13) 中,代替卡止機構設置有彈性連接部,但是其以外的構成與上述第五實施方式(圖1 相同 (關于與此相同或類似的構成部件,在圖上標注相同的符號)。如圖13所示,第六實施方式中,一對輪緣部340a、340b上,設置有伸縮自如的彈性連接部160,其用于相互連接在一個輪緣部(作為一個例子,輪緣部340a)中夾持其缺損部380a且相對配置的周向兩端部中的一端部,和另一個輪緣部(作為一個例子,輪緣部 340b)中夾持其缺損部380b且相對配置的周向兩端部中的另一端部。具體地說,彈性連接部160相互連接夾持輪緣部340a的缺損部380a且相對配置的周向兩端部中的一端部,和夾持輪緣部:340b的缺損部380b且相對配置的周向兩端部中的另一端部。即,彈性連接部160從缺損部近接柱部620與輪緣部340a的連接部分(缺損部近接柱部620的輪緣部340a側的根部分),至缺損部近接柱部640與輪緣部340b的連接部分(缺損部近接柱部640的輪緣部340b側的根部分),以帶狀架設于開口部320,將該開口部320分隔為兩部分(參照圖13)。但也可以將彈性連接部按照與圖13相反的帶狀架設于開口部320上(構成為從缺損部近接柱部620與輪緣部340b的連接部分(缺損部近接柱部620的輪緣部340b側的根部分)至缺損部近接柱部640與輪緣部340a的連接部分 (缺損部近接柱部640的輪緣部340a側的根部分),以帶狀架設于開口部320上)。這樣,通過以彈性連接部160連接輪緣部340a、340b之間,如果相對于保持架500 施加朝向開口部320(清楚地說為輪緣部340a、340b的缺損部380a、380b)的擴張方向的力,則彈性連接部160朝向周向的兩方(開口部320的擴張方向)彈性變形,該彈性連接部 160伸長。其結果,能夠使開口部320(缺損部380a、380b)擴張,即,使保持架500擴徑。此外,朝向開口部320(清楚地說為輪緣部340a、340b的缺損部380a、380b)的縮小方向對保持架500施加力的話,則彈性連接部160在周向上朝向與上述開口部320擴張時相反的方向發(fā)生彈性變形并伸長,破壞開口部320。其結果,能夠使開口部320(缺損部380a、380b) 縮小,即,使保持架500縮徑。并且,如果解除作用于保持架500的規(guī)定的力(朝向開口部320(缺損部380a、 380b)的擴張方向或縮小方向的力),則彈性連接部160通過彈性恢復力的作用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可以使保持架500的開口部320 (缺損部380a、380b),換句話說,使保持架500的直徑尺寸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再者,保持架500在彈性連接部160的伸長量的限度內被擴徑, 不會超過其限度被過度擴徑,夾持一對輪緣部340a、340b的缺損部380a、380b并且相對配置的周向兩端部在互相接觸之前的范圍內被縮徑,不會超過其接觸范圍被過度縮徑。這樣,彈性連接部160起到了所謂的彈簧的作用,使保持架500的直徑尺寸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自由擴大和縮小(所謂帶有彈簧的保持架構成)。由此,例如,裝配了保持架500 的軸承與齒輪一體地旋轉,此時產生的離心力使保持架500朝向徑向擴大(擴徑),另一方面,低速旋轉時(減速時),使該保持架500順利地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使其縮徑),從而可對兜孔表面與滾子的圓周表面(滾動面)的接觸位置進行變動調整,可以有效防止對這樣的保持架500所造成的微振磨損等損傷。此外,即使對于裝配了保持架500的軸承承受了非常大的載荷(例如,徑向載荷)的情況,也可以通過使該保持架500柔軟地擴徑或縮徑, 來變動調整兜孔表面與滾子的圓周表面的接觸位置,從而有效釋放承載的載荷。因此,可實現保持架500的耐久性(作為一個例子,耐微振磨損性)的提高。
再者,與上述第五實施方式(圖12)所涉及的卡止機構相同,彈性連接部也可以設置為相對于徑向的重疊結構,例如,在外徑側和內徑側交叉的雙重結構(作為一個例子,交叉的帶狀雙重結構)等。本發(fā)明所涉及的保持架中,一對輪緣部也可以構成為均由多個大致圓弧狀的分型體裝配為大致圓環(huán)狀(非連續(xù)的缺圓環(huán)狀)。圖14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架600的構成,該情況下,一對輪緣部900a、900b均構成為由兩個大致圓弧狀的分型體920a、940a、920b、940b組成的二分型結構。再者,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架600構成為相對于一對輪緣部900a、900b, 更具體地說,相對于其分型體920a、940a、920b、940b,均配置通路部,其基本的保持架構成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所涉及的保持架20通用(與此相同或類似的部件,在圖上標注相同的符號)。如圖14所示,一對輪緣部900a、900b均構成為由兩個大致圓弧狀的分型體920a、 940a、920b、940b組成的二分型結構,各輪緣部900a、900b (各分型體920a、940a、920b、 940b)的缺損部960a、980a、960b、980b以相對于圓周方向呈相同相位的狀態(tài)(相對于圓周方向缺損部960a、960b以及缺損部980a、980b的位置大致一致的狀態(tài)),相對于軸向隔開規(guī)定間隔同心地相對配置。即,保持架900的相對于圓周方向具有兩個開口部320m、320n的外觀形狀呈大致圓筒狀(所謂的具有兩個開口的保持架結構)。此時,輪緣部900a(分型體920a、940a)和輪緣部900b (分型體920b、940b)的直徑尺寸和相對于軸向的相對間隔, 可根據軸承的尺寸等任意設定。第七實施方式中,各分型體920a、940a具有相對于軸向呈外內徑一定的大致半圓筒形狀的通路部820a、840a,將這些分型體進行組合而成的輪緣部900a,呈夾持通路部 820a,840a且外徑側輪緣部810a、850a與內徑側輪緣部830a、870a為同心排列的雙重大致半圓環(huán)結構。同樣的,各分型體920b、940b具有相對于軸向呈外內徑一定的大致半圓筒形狀的通路部820b、840b,將這些分型體進行組合而成的輪緣部900b,呈夾持通路部820b、 840b且外徑側輪緣部8 IOb、850b與內徑側輪緣部830b、870b為同心排列的雙重大致半圓環(huán)結構。該情況下,與第二實施方式(圖9)相同,通路部820a、840a、820b、840b沿圓周方向連續(xù),在相對于圓周方向與兜孔100呈相同相位的部位中,從軸向一側至另一側貫通輪緣部900a、900b (各分型體920a、940a、920b、940b),與該兜孔100連通。因此,也可以在兜孔 100的圓周方向寬度的整個區(qū)域內,將該兜孔100與通路部820a、840a、820b、840b連通,也可以構成為僅在所述圓周方向寬度的一部分連通通路部820a、840a、820b、840b。此外,在相對于圓周方向與柱部60呈相同相位的部位中,也可以調整該通路部820a、840a、820b、840b 的軸向深度,以使得通路部820a、840a、820b、840b的軸向底部(槽底)與該柱部60的軸向端部一致。但是,也可以假設與通路部820a、840a、820b、840b和兜孔100的連通口相比,使得通路部820a、840a、820b、840b的底部(槽底)處于較淺的狀態(tài)(相當于柱部60的軸向端部比所述連通口突出的狀態(tài))。此外,與上述第三實施方式(圖10)相同,也可以將通路部構成為一對輪緣部 900a、900b (各分型體920a、940a、920b、940b)的外周部以及內周部的兩者(或者一個)呈錐形或凸曲狀?;蛘撸c上述第四實施方式(圖11)相同,也可以將通路部構成為沿圓周方向以規(guī)定的間隔斷續(xù)配置。此外,其中的任一種情況下,均可以相對于柱部60形成縮徑
23部和擴徑部(例如,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的縮徑部660和擴徑部680(圖10)),也可以形成一對輪緣部340a、340b與柱部60之間的臺階(例如,與第四實施方式相同的臺階740(圖 11))。多個柱部60,在軸向上連接一對輪緣部900a、900b (各分型體920a、940a、920b、 940b),同時將該輪緣部900a、900b間的區(qū)域在該輪緣部900a、900b的圓周方向上隔開,形成有用于將作為滾動體的滾子(滾針(未圖示))插入并旋轉自如地進行保持的兜孔100。 即,保持架600構成為在以相鄰于圓周方向的兩個柱部60以及一對輪緣部900a、900b (各分型體920a、940a、920b、940b)所包圍的空間上,形成有一個兜孔100,這些柱部60和兜孔100在圓周方向上交互配置的結構。但是,在由相對于各輪緣部900a、900b的缺損部 960a.980a.960b,980b而接近配置于圓周方向兩側的四個柱部60 (以下,稱為缺損部近接柱部620m、640m、620n、640n)所隔開的輪緣部900a、900b之間(分型體920a、940a之間以及920b、940b之間)的區(qū)域,存在開口部320m、320n,不會形成兜孔100。因此,保持架600 僅在這樣的區(qū)域(即,開口部320m、320n)呈滾子缺失的結構,即,在該區(qū)域以外,其結構為在各兜孔100分別插入一個滾子,這些滾子相對于圓周方向以等間隔(均勻間距)配置。此外,由柱部60形成的兜孔100的大小,可以根據滾子的直徑尺寸和長度進行設定,以使得在兜孔100中可對該滾子旋轉自如地進行保持;兜孔100的數量(采用其他的識解方法的話,柱部60的數量),可以根據保持架600的容量(被保持的滾子的個數)任意設定(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圖9)相同)。這樣,與上述第五實施方式(圖1 和第六實施方式(圖1 相同,通過在一對輪緣部900a、900b (各分型體920a、940a、920b、940b)上各自的兩個位置分別形成缺損部 960a、980a、960b、980b,保持架600構成為相對于圓周方向具有兩個開口部320m、320n的結構,從而能夠自由擴縮保持架600的直徑尺寸,能夠容易地將保持架600安裝于具有各種大小的臺階部或鍔部等的內側部件等上。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至第七實施方式(圖9至圖14),即使在一邊力圖實現潤滑性能的提高,一邊不能充分確保軸承所安裝的目標側部件中保持架端面的引導部的情況下,也不會受到相對于該目標側部件的軸承(清楚地說,保持架20、200、300、400、500、 600)的安裝方向的制約,能夠使得軸向兩端面(8卩,一對輪緣部40£1、4013、340£1、34013、900£1、 900b)的外徑側和內徑側均作為連續(xù)面與目標側部件的引導部接觸。其結果,與現有的不連續(xù)面相比,可在更廣闊的表面區(qū)域對軸承進行旋轉引導,能夠實現耐磨損性優(yōu)異的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 20、200、300、400、500、600。雖然參照特定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能夠進行各種變更和修正,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本申請基于2010年9月15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特愿2010-206331號)、2011 年8月8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特愿2011-172596號),其內容作為參照引入本說明書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其中,具有 互相相對的第一輪緣部和第二輪緣部;以及多個柱部,其設置于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之間,用于連接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所述第一輪緣部具有第一缺損部,且形成為非連續(xù)的圓環(huán)狀, 所述第二輪緣部具有第二缺損部,且形成為非連續(xù)的圓環(huán)狀, 所述第一缺損部和所述第二缺損部在軸向上相對配置, 鄰接的各所述柱部形成有用于旋轉自如地保持滾動體的兜孔, 所述第一輪緣部具有夾持所述第一缺損部并且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二輪緣部具有夾持所述第二缺損部并且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對, 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相對, 在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之間,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的伸縮自如的彈性連接部,在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有朝向其所述第一端部突出的凸部,且在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上,與所述凸部相對向地形成有凹部,在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上,形成有朝向其所述第二端部突出的凸部,且在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上,與所述凸部相對向地形成有凹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第一缺損部和第二缺損部形成于配置在所述第一缺損部和第二缺損部的兩側的兩個柱部的周向間距的中間位置。
3.—種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其中,具有第一輪緣部和第二輪緣部,其形成為大致圓環(huán)狀,且互相相對配置;以及多個柱部,其設置于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之間,用于連接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各鄰接的所述柱部形成有用于旋轉自如地保持滾動體的兜孔, 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外徑尺寸和內徑尺寸設定為大致相同的值, 所述第一輪緣部具有以使?jié)櫥瑒┝鲃拥姆绞綐嫵傻牡谝煌凡浚?所述第二輪緣部具有以使?jié)櫥瑒┝鲃拥姆绞綐嫵傻牡诙凡浚?所述第一通路部以與多個所述兜孔中的至少一個連通的方式,分別在軸向貫通所述第一輪緣部,所述第二通路部以與所述多個兜孔中的至少一個連通的方式,分別在軸向貫通所述第二輪緣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第一通路部和所述第二通路部的外徑尺寸和內徑尺寸相對于軸向大致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第一通路部和所述第二通路部的外徑尺寸或者內徑尺寸,在軸向的外側和內側不同,所述第一通路部和所述第二通路部的外周部和內周部的至少任一者為錐形或者凸曲狀。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第一通路部和所述第二通路部沿圓周方向連續(xù)地形成。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第一通路部和所述第二通路部沿圓周方向有間斷地形成。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第一輪緣部和第二輪緣部的外徑尺寸比所述多個柱部的外徑尺寸大。
9.根據權利要求3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多個柱部具有對應于所述滾動體的滾動面使外徑側凹陷為凹狀而成的縮徑部。
10.根據權利要求3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多個柱部具有對應于所述滾動體的滾動面使內徑側凹陷為凹狀而成的擴徑部。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縮徑部形成于所述柱部的外徑側的軸向中央部附近。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擴徑部形成于所述柱部的內徑側的軸向兩端部附近。
1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第一輪緣部具有第一缺損部,且形成為非連續(xù)的圓環(huán)狀, 所述第二輪緣部具有第二缺損部,且形成為非連續(xù)的圓環(huán)狀。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第一輪緣部具有夾持所述第一缺損部的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二輪緣部具有夾持所述第二缺損部的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對, 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相對, 在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之間,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的的伸縮自如的彈性連接部。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第一輪緣部具有夾持所述第一缺損部并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二輪緣部具有夾持所述第二缺損部并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對, 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二端部相對, 在所述第一輪緣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之間,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第一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輪緣部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伸縮自如的彈性連接部。
16.根據權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保持架,其中,通過擴展所述第一缺損部和第二缺損部,能夠擴大所述第一輪緣部和第二輪緣部的直徑,具備卡止機構,其構成為通過防止所述第一缺損部和第二缺損部的擴展,使所述第一輪緣部和第二輪緣部的直徑維持在一定的尺寸。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保持架,其中, 所述卡止機構具有能夠相互嵌合的凸部和凹部。
1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架,其中,所述第一輪緣部和第二輪緣部均由多個大致圓弧形的分型體裝配為大致圓環(huán)狀而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向心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其一對輪緣部(4a,4b)分別在一處位置具有缺損部(8a,8b)而呈非連續(xù)的缺圓環(huán)狀,在各輪緣部的缺損部以相對于圓周方向呈相同相位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軸向,隔開規(guī)定間隔同心地相對配置;多個柱部(6)形成有用于保持滾子(14)的兜孔(10);一對輪緣部上設置有,將一個輪緣部的周向一端部(84a)和另一個輪緣部的周向另一端部(82b)相互連接的伸縮自如的彈性連接部(12);在一個輪緣部的圓周方向的另一端部(82a)上,設有向一端部突出的凸部(86a),在該一端部上,設有對應于另一端部的凸部而凹陷的凹部(88a);在另一個輪緣部的周向一端部(84b)上,設有向另一端部突出的凸部(86b),在該另一端部上,設有對應于一端部)的凸部而凹陷的凹部(88b)。
文檔編號F16C33/46GK102523750SQ201180003509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15日
發(fā)明者渡邊真, 石橋豐, 高橋鐵也 申請人:日本精工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