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摩托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799568閱讀:14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摩托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動力單元的摩托車,該動力單元包括例如發(fā)動機和帶 傳動無級變速器,更具體而言涉及利用車架來懸掛支撐該動力單元的結 構。
背景技術
主要用于代步或商業(yè)目的的摩托車具有脊骨式車架。該車架具有用于 支撐前叉的轉向頭管,并且還具有從轉向頭管向后延伸的主車架構件。
主車架構件形成車架的主要結構,并且具有固定到其中部的支架來懸 掛發(fā)動機的曲軸箱。該支架從主車架構件向下突出。發(fā)動機的曲軸箱在其 前上和后上端處具有凸臺部分。凸臺部分從曲軸箱的上側向上突出,并通 過螺栓固定到支架的下端(例如參見專利文獻l)。 JP-A-2001-3723 (圖l)

發(fā)明內(nèi)容
在專利文獻1公開的摩托車中,支架和凸臺部分之間的接合部位于曲 軸箱的上側和主車架構件之間。根據(jù)這樣的構造,因為必須在曲軸箱的上 側和主車架構件之間提供容納凸臺部分和支架的空間,所以曲軸箱和主車 架構件之間的距離不可避免地很大。
發(fā)動機在路面上方的垂直位置自然由與側傾角的折衷來確定。因此, 在發(fā)動機上方延伸的主車架構件的位置很高,因為其基于發(fā)動機的垂直位置而確定。于是,支撐在主車架構件上的車座位置很高,這使得駕駛員難 以將雙腳容易而穩(wěn)定地放在地上。
所以,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實現(xiàn)一種摩托車,其中在維持動力單元在地面 上方的最小高度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用于懸掛動力單元的主車架構件的位 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摩托車包括 從轉向頭管向后延伸的主車架構件;和
動力單元,其具有驅(qū)動源、附裝到所述驅(qū)動源的輸出端的動力傳動設 備、和容納所述動力傳動設備的箱,所述動力單元由所述主車架構件懸 掛。
所述動力單元的所述箱具有向著所述主車架構件開口的凹部,并且凸 臺部分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底部上并由所述主車架構件懸掛。
根據(jù)本發(fā)明,凸臺部分不會從動力單元的箱向上突出很多。箱和主車 架構件之間的距離由此可以很小。因此,在維持動力單元在地面上方的最 小高度的情況下可以降低主車架構件的位置。


圖l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摩托車的側視圖。
圖2是俯視圖,圖示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車架和動力單元之間的位置關系。
圖3是右側視圖,圖示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車架和動力單元之間的位置關系。
圖4是左側視圖,圖示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車架和動力單元之間的位置關系。
圖5是剖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動力單元的內(nèi)部結構。
圖6是剖視圖,圖示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用于懸掛變速箱后端的第二發(fā)
動機支架、帶傳遞無級變速器的次級帶輪和離心式離合器之間的位置關系。
圖7是發(fā)動機的剖視圖,圖示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曲軸、起動電機和平衡軸之間的位置關系。
圖8是沿著圖3中線F8-F8所取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所示的摩托車1具有脊骨式車架2。車架2具有轉向頭管3、主車 架構件4、左右車座軌5a、 5b以及左右車座支柱管6a、 6b。
轉向頭管3位于車架2的前端處,并經(jīng)由前叉7支撐前輪8。主車架 構件4形成車架2的主要結構,并例如由具有環(huán)形橫截面的鋼管制成。主 車架構件4從轉向頭管3向后延伸并隨著其從轉向頭管3向后延伸而向下 傾斜。
車座軌5a、 5b從主車架構件4的中部向后延伸,并且在車輛寬度方向 上彼此分開。車座支柱管6a、 6b連接主車架構件4的后端和車座軌5a、 5b的中部并從下方支撐車座軌5a、 5b。
燃油箱9和駕駛員車座10被支撐在車座軌5a、 5b上。燃油箱9位于 車座軌5a、 5b前半部上。車座10從燃油箱9上方的位置延伸到車座軌 5a、 5b的后端。燃油箱9和車架2被車身封蓋11覆蓋。
如圖2至4所示, 一對第一發(fā)動機支架12a、 12b被固定到主車架構件 4的中部。第一發(fā)動機支架12a、 12b從主車架構件4的中部向下突出,并 且在其間沿車輛寬度方向具有距離的情況下彼此相對。
一對后臂支架13a、 13b固定到主車架構件4的后端。后臂支架13a、 13b從主車架4的后端向下突出,并且在其間沿車輛寬度方向具有距離的 情況下彼此相對。后臂支架13a、 13b支撐后臂14。后臂14從后臂支架 13a、 13b向后延伸,并且后輪15支撐在后臂14的后端處。后臂14的后 端經(jīng)由油液減振器16被車架2懸掛。
用于驅(qū)動后輪15的動力單元20位于主車架構件4之下并被車架2支 撐。如圖3至5所示,動力單元20例如具有作為驅(qū)動源的四沖程單缸發(fā)動 機21和帶傳動無級變速器(以下稱為CVT) 22。發(fā)動機21具有曲軸箱23和連接到曲軸箱23前端的氣缸24。曲軸箱 23容納曲軸25。曲軸25經(jīng)由軸承26a、 26b由曲軸箱23支撐,并且在車 輛寬度方向上水平延伸。
氣缸24從曲軸箱23的前端大致水平地向前延伸,并且具有在動力單 元20的縱向上延伸的軸線O1。氣缸24容納活塞27?;钊?7經(jīng)由連桿28 連接到曲軸25的曲拐臂29a、 29b。
如圖4和5所示,變速箱31與曲軸箱23的后部一體地形成。變速箱 31位于曲軸25之后。曲軸箱23和變速箱31由彼此耦合的第一箱體32a 和第二箱體32b構成。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箱體32a、 32b在摩托車1的寬度方向上被 劃分開。換言之,第一箱體32a位于氣缸24的軸線01的左側上,而第二 箱體32b位于氣缸24的軸線01的右側上。
變速箱31容納離心式離合器33和齒輪變速器34。離心式離合器33 和齒輪變速器34 (其構成動力傳動設備的示例)在曲軸25之后沿車輛寬 度方向排列。
離心式離合器33位于第二箱體32b中的后端處。第二箱體32b具有開 口 35,離心式離合器33可以通過開口 35放入和取出變速箱31。開口 35 在第二箱體32b的后端的右側處開口 ,并且被盤形離合器封蓋36封閉。
離心式離合器33支撐在輸出軸38上。輸出軸38經(jīng)由軸承39由離合 器封蓋36和第二箱體32b支撐,并且平行于曲軸25延伸。輸出軸38的右 端穿過離合器封蓋36并延伸到變速箱31內(nèi)的右側空間中。
如圖6所示,離心式離合器33具有圓筒形離合器殼體40和位于離合 器殼體40中的離合器凸臺41。離合器殼體40支撐在輸出軸38上以與輸 出軸38—起旋轉。
離合器殼體40支撐多個離合器板42。離合器板42可與離合器殼體 40 —起旋轉,并在其間具有間隔的情況下在輸出軸38的軸向上共軸布 置。
離合器凸臺41位于離合器板42內(nèi)側,并且輸出軸38延伸通過離合器 凸臺41的中心。圓筒形中間軸45置于離合器凸臺41和輸出軸38之間。中間軸45經(jīng)由一對軸承46可旋轉地支撐在輸出軸38上。中間軸45與離 合器凸臺41嚙合以與其一起旋轉。中間軸45具有輸出齒輪47。輸出齒輪 47在輸出軸38上與離合器凸臺41對齊。
離合器凸臺41支撐多個摩擦板48。摩擦板48經(jīng)由銷49由離合器凸 臺41共軸地支撐并可與離合器凸臺41 一起旋轉。摩擦板48置于離合器板 42之間并面對離合器板42。
如圖6所示,離合器殼體40具有多個凸輪面51。每個凸輪面51在離 合器殼體40的徑向向外方向上靠近離合器板42。輥子重物52置于凸輪面 51和面對凸輪面51的一個離合器板42之間。
輥子重物52與離合器殼體41的旋轉所產(chǎn)生的離心力成比例地在離合 器殼體40的徑向上移動。更具體而言,當施加到輥子重物52上的離心力 達到預定值時,輥子重物52開始在凸輪面51上從離合器殼體40徑向向外 地移動,并且按壓離合器板42。結果,離合器板42和摩擦板48彼此進入 壓力接觸,離心式離合器33被切換到接合狀態(tài)以允許轉矩傳遞。
當施加到輥子重物52上的離心力減小時,輥子重物52從離合器殼體 40徑向向內(nèi)地移動。于是,離合器板42和摩擦板48之間的壓力接觸被釋 放,并且離心式離合器33被切換到分離狀態(tài)以斷開轉矩的傳遞。
齒輪變速器34位于離心式離合器33的輸出端處。齒輪變速器34具有 第一變速軸54和第二變速軸55。第一變速軸54經(jīng)由多個軸承56由變速 箱31的后部支撐。輸入齒輪57固定到第一變速軸54的右端。輸入齒輪 57與中間軸45上的輸出齒輪47嚙合。因為此嚙合配合,離心式離合器33 的離合器凸臺41和第一變速軸54可一起旋轉。
第二變速軸55經(jīng)由軸承58由變速箱31的后部和輸出軸38的左端支 撐,并且與輸出軸38共軸地延伸。第二變速軸55的左端,即第二變速軸 55與輸出軸38相反的一端,延伸到變速箱31內(nèi)的左側空間中。驅(qū)動鏈輪 59固定到第二變速軸55的左端。鏈條61纏繞在驅(qū)動鏈輪59和后輪15的 從動鏈輪60上。
第一變速軸54和第二變速軸55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間具 有距離的情況下布置為彼此平行。第一變速軸54的旋轉經(jīng)由齒輪系62傳遞到第二變速軸55。齒輪系62具有可與第一變速軸54—起旋轉的第一變 速齒輪63a和可與第二變速軸55—起旋轉的第二變速齒輪63b。第一和第 二變速齒輪63a、 63b彼此嚙合配合。
如圖5和6所示,離心式離合器33容納在變速箱31的第二箱體32b 中。第一和第二變速齒輪63a、 63b容納在變速箱31的第一箱體32a中。 具有第一和第二變速齒輪63a、 63b的齒輪系62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定位為 與離心式離合器33的離合器殼體40相鄰。離合器殼體40具有大于齒輪系 62外徑的外徑。
因此,在變速箱31的后端處,第二箱體32b比第一箱體32a更向后突 出,并且第一箱體32a的上表面比第二箱體32b的上表面低一階。結果, 在變速箱31的后端處形成朝向車架2的主車架構件4開口的凹部65。凹 部65位于離心式離合器33的左側上,以不與離心式離合器33干涉。
如圖7所示,交流磁發(fā)電機66和起動機齒輪67安裝在曲軸25的左軸 頸部分25a上。交流磁發(fā)電機66和起動機齒輪67位于第一箱體32a的左 側上。交流磁發(fā)電機66用箱蓋68覆蓋。箱蓋68固定到第一箱體32a的前 半部的左側。
起動機齒輪67經(jīng)由減速齒輪69與起動電機70的旋轉軸71嚙合配 合。起動電機70支撐在第一箱體32a的前上端上并恰好位于曲軸25上 方。起動電機70暴露在曲軸箱23之外并位于曲軸箱23和主車架構件4之 間。
平衡軸73容納在曲軸箱23中,平衡軸73位于曲軸25上方并與曲軸 25平行。平衡軸73延伸跨過第一和第二箱體32a、 32b,后兩者又經(jīng)由軸 承74支撐平衡軸73。平衡軸73具有扇形的平衡重物75。平衡重物75可 以通過曲軸25的曲拐臂29a、 29b之間的空間。
平衡軸73的左端通過第一箱體32a并在其左側延伸。第一驅(qū)動齒輪 76a固定到平衡軸73的左端。第一驅(qū)動齒輪76a與固定到曲軸25軸頸部 分25a的第二驅(qū)動齒輪76b嚙合配合。因此,平衡軸73可以以與曲軸25 相同的速度在與曲軸25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轉。
在此實施例中,起動電機70的轉矩傳遞到曲軸25的路徑和曲軸25的轉矩傳遞到平衡軸73的路徑的絕大部分都位于氣缸24的軸線01的左側 上。
如圖5所示,CVT 22安裝在第二箱體32b的右側上。CVT 22跨過曲 軸箱23的右側和變速箱31的右側而在動力單元20的縱向上延伸。
CVT22具有CVT箱80、初級帶輪81、次級帶輪82和帶83。 CVT箱 80具有中空盒狀形狀并在動力單元20的縱向上延伸。在曲軸25右側處的 軸頸部分25b和輸出軸38的右端延伸到CVT箱80中。CVT箱80容納初 級帶輪81、次級帶輪82和帶83。
初級帶輪81位于CVT箱80中的前端處,并在曲軸25的右端處支撐 在軸頸部分25b上。初級帶輪81具有固定半帶輪84和可移動半帶輪85。 固定半帶輪84固定到軸頸部分25b的端部并可與曲軸25 —起旋轉??梢?動半帶輪85支撐在軸頸部分25b上??梢苿影霂л?5可向著固定半帶輪 84滑動及從其滑動離開,并且可在軸頸部分25b的周向上旋轉。
固定半帶輪84和可移動半帶輪85在徑向向外方向上傾斜離開彼此。 在固定半帶輪84和可移動半帶輪85之間形成第一帶槽87??赏ㄟ^滑動可 移動半帶輪85來調(diào)節(jié)第一帶槽87的寬度。
凸輪板88固定在軸頸部分25b上。凸輪板88可與曲軸25 —起旋轉并 面對可移動半帶輪85。凸輪板88和可移動半帶輪85可一起旋轉并可向著 彼此和離開彼此移動。
可移動半帶輪85具有多個面對凸輪板88的凸輪面89 (僅示出了其中 之一)。輥子重物90置于凸輪面89和凸輪板88之間。輥子重物90與曲 軸25的旋轉產(chǎn)生的離心力成比例地沿著凸輪面89移動。此移動使得可移 動半帶輪85在軸頸部分25b的軸向上滑動并且第一帶槽87的寬度被改 變。
次級帶輪82位于CVT箱80的后端處并支撐在輸出軸38的右端上。 次級帶輪82具有固定半帶輪92和可移動半帶輪93。固定半帶輪92具有 圍繞其旋轉中心的圓筒形套管94。套管94與輸出軸38的右端嚙合以可與 輸出軸38—起旋轉??梢苿影霂л?3安裝在套管94上以在軸向上進行滑 動移動,并經(jīng)由多個嚙合銷96與套管94嚙合。因此,可移動半帶輪93與固定半帶輪92 —起旋轉并可向著固定半帶輪92及離開其移動。
固定半帶輪92和可移動半帶輪93在徑向向外方向上傾斜離開彼此。 在固定半帶輪92和可移動半帶輪93之間形成第二帶槽97。可通過滑動可 移動半帶輪93來調(diào)節(jié)第二帶槽97的寬度。壓縮螺旋彈簧98在減小第二帶 槽97寬度的方向上向可移動半帶輪93加力。
如圖5和圖6所示,次級帶輪82與輸出軸38上的離心式離合器33相 鄰。初級帶輪81和次級帶輪82具有大致等于離心式離合器33的離合器殼 體40外徑的外徑。因此,CVT箱80的高度大致與第二箱體32b相同。在 CVT箱80的后端處,CVT箱80比第一箱體32a的后端更向上突出。
帶83將初級帶輪81的轉矩傳遞到次級帶輪82。帶83以環(huán)狀方式在 初級帶輪81的帶槽87和次級帶輪82的第二帶槽97之間張緊。
當曲軸25的轉速很低時,例如當發(fā)動機21在怠速時,輥子重物90定 位得靠近初級帶輪81的旋轉中心。因此,可移動半帶輪85定位得離固定 半帶輪84最遠,并且?guī)?3繞在初級帶輪81上的直徑最小。
此時,次級帶輪82的可移動半帶輪93已經(jīng)被壓縮螺旋彈簧98推到最 靠近固定半帶輪92的位置。因此,纏繞在第二帶槽97上的帶83已經(jīng)被推 向次級帶輪82的外周,并且?guī)?3繞在次級帶輪82上的直徑最大。所以, CVT達到其最大傳動比。
隨著曲軸25的轉速增大,施加到輥子重物90上的離心力增大。因 此,輥子重物90開始從可移動半帶輪85徑向向外移動并且被按壓在可移 動半帶輪85的凸輪面89上。輥子重物90的此移動使得可移動半帶輪85 向著固定半帶輪84滑動并且第一帶槽87的寬度減小。結果,帶83被從初 級帶輪81徑向向外推動,并且?guī)?3繞在初級帶輪81上的直徑增大。
在次級帶輪82上,帶83被拉向次級帶輪82的旋轉中心。所以可移動 半帶輪93克服壓縮螺旋彈簧98的作用力滑動離開固定半帶輪92,并且第 二帶槽97的寬度增大。因此,帶83繞在次級帶輪82上的直徑減小。于 是,CVT22的傳動比減小,并且當帶83繞在初級帶輪81上的直徑達到最 大值時,CVT22的傳動比變得最小。
因此,通過改變帶83繞在初級帶輪81和次級帶輪82上的直徑,可以連續(xù)改變CVT 22的傳動比。由次級帶輪82獲取的轉矩經(jīng)由輸出軸38、 離心式離合器33和中間軸45從固定半帶輪92傳遞到齒輪變速器34。
上述動力單元20在曲軸箱23的前上端以及變速箱31的后上端和后下 端處由車架2的主車架構件4支撐。因為如圖3和圖4所示,主車架構件 4隨著其從轉向頭管3向后延伸而向下傾斜,所以從主車架構件4到曲軸 箱23上側的距離向著后方減小。換言之,曲軸箱23上側和主車架構件4 之間的距離向著曲軸箱23的前端增大,并且第一凸臺部分101從曲軸箱 23的前上端向上突出。
第一凸臺部分101延伸到第一發(fā)動機支架12a、 12b的下端之間的點。 第一凸臺部分101具有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的通孔102。 一對發(fā)動機安 裝阻尼器103裝配在通孔102中。每個發(fā)動機安裝阻尼器103具有內(nèi)套筒 104、環(huán)繞內(nèi)套筒104的外套筒105、以及置于內(nèi)套筒104和外套筒105之 間的減振橡膠106。
該對發(fā)動機安裝阻尼器103的內(nèi)套筒104被夾在第一發(fā)動機支架 12a、 12b的下端之間,并且在通孔102中彼此共軸地接觸。外套筒105壓 配合到通孔102中。
第一發(fā)動機安裝螺栓107在第一發(fā)動機支架12a、 12b的下端之間延 伸。第一發(fā)動機安裝螺栓107延伸穿過發(fā)動機安裝阻尼器103的內(nèi)套筒 104,并且螺母108擰到第一發(fā)動機安裝螺栓107的延伸端上。第一凸臺 部分101由此被固定到第一發(fā)動機支架12a、 12b的下端,并且經(jīng)由第一發(fā) 動機支架12a、 12b被主車架構件4懸掛。
如圖3和圖4所示,變速箱31的后端位于緊靠后臂支架13a、 13b之 前。變速箱31的第一箱體32a的后部正好位于向下并向后傾斜的主車架構 件4的后部之下。第一箱體32a的后部的上表面隨著其向后延伸而向下傾 斜。結果,位于變速箱31后端處的凹部65具有底部65a,其隨著沿主車 架構件4向后延伸而向下傾斜。
如圖6所示,第二凸臺部分110從凹部65的底部65a向上突出。第二 凸臺部分IIO與第一箱體32a—體地形成。第二凸臺部分IIO位于后臂支 架13a、 13b的前端之間,并且在其上端部分具有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形成的通孔111。
第二凸臺部分110具有比凹部65的深度低的高度。換言之,第二凸 臺部分110設置在這樣的位置,使得當從左側觀察動力單元20時,第二 凸臺部分110與第二箱體32b的后端和CVT箱80的后端重疊。
一對第二發(fā)動機支架112a、 112b固定到主車架構件4的后部。第二發(fā) 動機支架112a、 112b位于后臂支架13a、 13b的前端之間。第二發(fā)動機支 架112a、 112b從主車架構件4的后部向下突出,并且在其間沿車輛寬度方 向具有距離的情況下彼此面對。第二發(fā)動機支架112a、 112b的下端位于凹 部65中并將第二凸臺部分IIO夾在其間。
第二發(fā)動機安裝螺栓113在第一發(fā)動機支架12a、 12b的下端之間延 伸。第二發(fā)動機安裝螺栓113延伸穿過第二凸臺部分110的通孔111,并 且螺母114擰到第二發(fā)動機安裝螺栓113的延伸端上。第二凸臺部分110 由此經(jīng)由第二發(fā)動機支架112a、 112b懸掛在主車架構件4的后部。第二凸 臺部分110和第二發(fā)動機支架112a、 112b之間的接合部位于凹部65中。
如圖2所示,當動力單元20懸掛到主車架構件4時,發(fā)動機21的氣 缸24的軸線Ol從車架2的縱向中心線XI向CVT 22偏移距離L。因此, 在主車架構件4的右側上定位有大的CVT 22 (其具有大直徑的初級帶輪 81和次級帶輪82)和第二箱體32b (其容納大直徑的離心式離合器 33)。
根據(jù)上述構造,向著在變速箱31上方延伸的主車架構件4開口的凹 部65形成在變速箱31的后部的上側中,并且第二凸臺部分110形成在凹 部65的底部65a上。此外,第二發(fā)動機支架112a、 112b從主車架構件4 的后部向下突出,并且第二發(fā)動機支架112a、 112b的下端連接到第二凸臺 部分110以從主車架構件4懸掛變速箱31的后部。
特別地,在此實施例中,第二發(fā)動機支架112a、 112b的下端延伸到凹 部65中,并且第二發(fā)動機支架112a、 112b和第二凸臺部分110之間的接 合部位于凹部65中。換言之,第二凸臺部分110位于這樣的位置,使得 當從左側觀察動力單元20時,第二凸臺部分110與容納大的CVT 22的 CVT箱80的后上端重疊。因此,因為第二凸臺部分110不向上過分突出到變速箱31和CVT箱 80之上,所以主車架構件4的后部和變速箱31之間的距離可以被減小。 所以,在維持動力單元20在地面之上的最小高度的情況下主車架構件4 的位置可以被盡可能地降低。結果,主車架構件4上車座10的位置可以 被降低,這允許駕駛員容易將雙腳放在地面上并且穩(wěn)定而容易地上下摩托 車l。
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并且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修改而不會背 離其范圍。
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CVT箱和變速箱分別形成,但CVT箱和變速 箱也可以彼此一體地形成。
從轉向頭管向后延伸的主車架構件不一定由一根管構成,而可以由兩 根管或者形成有在一端結合的兩根分支的叉形管構成。
主車架構件不限于具有環(huán)形橫截面的鋼管。例如,其可以通過焊接由 壓制成形或擠壓所形成的制品而具有盒形橫截面的形狀。
此外,動力單元的驅(qū)動源不限于發(fā)動機,而可以是電動機或者其中結 合電動機和發(fā)動機的混合動力模塊。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包括具有轉向頭管和從所述轉向頭管向后延伸的主車架構件的車架;和由所述車架的所述主車架構件所懸掛的動力單元,所述動力單元具有包括箱的驅(qū)動源以及附裝到所述驅(qū)動源的所述箱并比所述箱更向上突出的帶傳動無級變速器,其中所述箱在其上部上具有被所述主車架構件懸掛的凸臺部分,并且所述凸臺部分設置在這樣的位置,使得當從側面觀察所述動力單元時所述凸臺部分與所述帶傳動無級變速器的上部重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其中所述帶傳動無級變速器具有可被 所述驅(qū)動源驅(qū)動的初級帶輪、可操作地連接到容納在所述箱中的動力傳動 設備的次級帶輪、將所述初級帶輪的轉矩傳遞到所述次級帶輪的帶、以及 容納所述初級帶輪、所述次級帶輪和所述帶的無級變速器箱,并且所述無 級變速器箱具有比所述箱更向上突出且在車輛寬度方向上與所述凸臺部分 相對的上部。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其中所述驅(qū)動源是發(fā)動機,所述發(fā)動 機具有容納曲軸的曲軸箱和從所述曲軸箱的前端向前突出的氣缸,并且所 述箱位于所述曲軸箱之后并與所述曲軸箱成為一體。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車,其中所述帶傳動無級變速器跨過所述 曲軸箱的一側和所述箱的一側在所述動力單元的縱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 述發(fā)動機的所述氣缸具有在所述動力單元的縱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從所述車 架的縱向中心線向著所述帶傳動無級變速器偏移的軸線。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其中所述動力傳動設備具有用于從所 述次級帶輪接收轉矩的離心式離合器,所述離心式離合器和所述次級帶輪 在車輛寬度方向上排列,并且所述凸臺部分設置在其不與所述離心式離合 器和所述次級帶輪干涉的位置中。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其中所述主車架構件具有向下突出并 且下端連接到所述凸臺部分的支架,并且當從一側觀察所述動力單元時所述凸臺部分和所述支架之間的接合部與所述帶傳動無級變速器重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其中所述主車架構件隨著其從所述轉 向頭管向后延伸而向下傾斜,所述箱的上部隨著其向所述箱的后部延伸而 向下傾斜,并且所述凸臺部分位于所述箱的后端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得到一種摩托車,其中在維持動力單元在地面上方的最小高度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用于懸掛動力單元的主車架構件的位置。一種摩托車具有車架(2)和動力單元(20)。車架(2)具有從轉向頭管(3)向后延伸的主車架構件(4)。動力單元(20)具有驅(qū)動源(21)、附裝到驅(qū)動源(21)的輸出端的動力傳動設備(33和34)、和容納動力傳動設備(33和34)的箱(31),并且動力單元(20)由主車架構件(4)懸掛。動力單元(20)的所述箱(31)具有向著主車架構件(4)開口的凹部(65),并且凸臺部分(110)形成在所述凹部(65)的底部(65a)上并由所述主車架構件(4)懸掛。
文檔編號F16H57/035GK101318535SQ20081009770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0月29日
發(fā)明者大石明文, 石田洋介 申請人:雅馬哈發(fā)動機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