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齒輪箱,尤其是一種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
背景技術:
利用風力發(fā)電與傳統(tǒng)的火力發(fā)電相比,具有發(fā)電無污染的優(yōu)勢,與水 力發(fā)電相比,具有基建成本低、占地面積小,維護保養(yǎng)方便的優(yōu)勢,對于 大型的水力發(fā)電站,蓄水庫還容易對下游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在風力發(fā) 電機中,齒輪箱是風力發(fā)電機的關鍵部件,目前我國使用的風力發(fā)電機用 增速齒輪箱主要靠進口解決, 一般為整體結構,拆卸困難, 一旦出現故障, 只能更換總成,造成浪費。發(fā)明人曾經于2004年10月12日向中國專利局以同樣的主題申請了 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為200420080174.5,本專利實施后,我們發(fā)現,對 于小功率的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確實有明顯的積極效果,在大功率的 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各軸承的潤滑以及過渡齒輪、輸出軸的承載能力, 確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增速齒輪箱,尤其是200420080174.5專 利使用在較大功率的場合需要解決的各軸承的潤滑以及過渡齒輪、輸出軸 的承載能力的問題,提供一種新的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 箱,包括箱體、太陽輪、行星輪、輸出軸,其特征在于a)箱體包括扭力臂、上箱體和下箱體,扭力臂和上下箱體之間設有內 齒圈,扭力臂、內齒圈、上箱體和下箱體通過螺栓連接;b) 輸入行星架、太陽輪、大齒輪同軸心,輸入行星架通過軸承安裝 在扭力臂和上下箱體之間,其輸入端穿出扭力臂;c) 沿輸入行星架周邊至少均勻設置三個行星輪軸,行星輪通過軸承安 裝在行星輪軸上,行星輪與內齒圈、太陽輪常嚙合;太陽輪軸的端部設有 花鍵與大齒輪軸連接;d) 設有大齒輪的大齒輪軸、設有大、小過渡齒輪的過渡齒輪軸、設 有小齒輪的輸出齒輪軸通過軸承平行安裝,其中大齒輪軸、過渡齒輪軸置 于上箱體和下箱體之間,輸出齒輪軸置于上箱體,輸出齒輪軸的輸出端穿 出上箱體;e) 大齒輪軸上的大齒輪與過渡齒輪軸上的小過渡齒輪常嚙合,過渡齒 輪軸上的大過渡齒輪與輸出齒輪軸上的小齒輪常嚙合;f) 輸入行星架與扭力臂結合處以及輸出齒輪軸與上箱體結合處均設有 密封裝置;g) 輸入行星架、行星軸上設有通往各軸承的潤滑油道。 在本實用新型中沿輸入行星架周邊均勻設置四個行星輪軸,行星輪通過軸承安裝在行星輪軸上。在本實用新型中過渡齒輪軸采用三軸承支撐于上箱體和下箱體之 間,輸出齒輪軸采用三軸承支撐于上箱體中。在本實用新型中箱體上設置有潤滑油箱、潤滑機械泵和潤滑電動泵, 其中機械泵置于過渡齒輪軸的端部,其輸出端位于過渡齒輪軸和輸出齒 輪軸的各支撐軸承及過渡大齒輪與輸出小齒輪的結合部;潤滑電動泵的輸 出端與輸入行星架、行星軸上設有通往各軸承的潤滑油道溝通,箱體上還 配有冷卻風扇。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擋油環(huán)、甩油環(huán)和防塵圈。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軸承為短圓柱滾子軸承,或滿圓柱滾子軸承,或雙列圓錐滾子軸承,或球面滾子軸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將箱體分割成扭力臂、上箱體和下箱體,使 齒輪箱拆裝更加方便;將內齒圈同時作為箱體的組成部分,不僅減輕了齒 輪箱的整體重量,而且容易加工;輸入旋向是面對輸入軸是逆時針,是一 種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采用四個行星輪,增加了承載能力; 行星輪采用兩個滿裝圓柱滾子軸承,尤其是行星架上采用滿裝圓柱滾子軸 承安裝后,既增加了承載能力,又減小了安裝空間;齒輪箱上設置有獨立 的機械泵(與主油路分開),能在齒輪箱任何轉動下為齒輪箱提供獨立的 潤滑油;行星輪軸承采用強制潤滑,這樣就大大提高了齒輪箱的可靠度; 冷卻系統(tǒng)采用兩個并列的風扇,增強了冷卻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端面示意圖。圖中1、輸入行星架,2、扭力臂,3、內齒圈,4、花鍵軸,5、太 陽輪軸,6、大齒輪,7、大過渡齒輪,8、過渡齒輪軸,9、潤滑機械泵, 10、輸出齒輪軸,11、行星輪軸,12、行星輪,13、軸承,14、下箱體, 15、上箱體,16、密封裝置,17、潤滑電動泵。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非限制性的公開了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 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結合圖1圖2可見,箱體包括扭力臂2、上箱體15和下箱體14,扭 力臂2和上下箱體之間設有內齒圈3,扭力臂2、內齒圈3、上箱體15和 下箱體14通過螺栓連接;輸入行星架l、太陽輪、大齒輪6同軸心,輸入 行星架1通過軸承安裝在扭力臂2和上下箱體之間,其輸入端穿出扭力臂 2;沿輸入行星架1周邊均勻至少設置三個行星輪軸11,行星輪12通過軸承13安裝在行星輪軸11上,行星輪12與內齒圈3、太陽輪常嚙合;太陽輪軸5的端部設有花鍵與大齒輪軸連接;設有大齒輪6的大齒輪軸、設有大過渡齒輪7和小過渡齒輪的過渡齒輪軸8、設有小齒輪的輸出齒輪軸10 通過軸承平行安裝,其中大齒輪軸、過渡齒輪軸8置于上箱體和下箱體之 間,輸出齒輪軸10置于上箱體15,輸出齒輪軸10的輸出端穿出上箱體齒輪軸8上的大過渡齒輪7與輸出齒輪軸10上的小齒輪常嚙合;輸入行 星架1與扭力臂2結合處以及輸出齒輪軸10與上箱體15結合處均設有密 封裝置16。在本實施例中沿輸入行星架1周邊均勻設置四個行星輪軸11, 行星輪12通過滿圓柱滾子軸承安裝在行星輪軸11上;過渡齒輪軸8采用 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和球面滾子軸承支撐于上箱體15和下箱體14之間,輸 出齒輪軸IO采用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和球面滾子軸承支撐于上箱體15中; 所述的密封裝置16包括擋油環(huán)、甩油環(huán)和防塵圈。具體實施時,箱體上設置有潤滑油箱、潤滑機械泵9和潤滑電動泵17, 其中潤滑機械泵9置于過渡齒輪軸8的端部由過渡齒輪軸8驅動,其輸 出端位于過渡齒輪軸8和輸出齒輪軸10的各支撐軸承及過渡大齒輪與輸 出小齒輪的結合部;潤滑電動泵17的輸出端與輸入行星架1、行星軸11 上設有通往各軸承的潤滑油道溝通,箱體上還配有冷卻風扇為齒輪箱降 溫。實際使用時,風力形成的動能由輸入行星架1輸入,使行星輪12圍 繞太陽輪轉動,由于行星輪12同時與內齒圈3、太陽輪嚙合,使太陽輪產 生自轉,太陽輪軸5通過花鍵帶動大齒輪軸同步轉動,然后通過過渡齒輪 軸8、大過渡齒輪7帶動輸出齒輪軸10高速轉動,最后由輸出齒輪軸10 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工作中,潤滑油箱中的潤滑油通過潤滑機械泵9和潤滑 電動泵17的共同作用,對齒輪箱的軸承和各工作齒輪提供強制潤滑。
權利要求1、一種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包括箱體、太陽輪、行星輪、輸出軸,其特征在于a)箱體包括扭力臂、上箱體和下箱體,扭力臂和上下箱體之間設有內齒圈,扭力臂、內齒圈、上箱體和下箱體通過螺栓連接;b)輸入行星架、太陽輪、大齒輪同軸心,輸入行星架通過軸承安裝在扭力臂和上下箱體之間,其輸入端穿出扭力臂;c)沿輸入行星架周邊至少均勻設置三個行星輪軸,行星輪通過軸承安裝在行星輪軸上,行星輪與內齒圈、太陽輪常嚙合;太陽輪軸的端部設有花鍵與大齒輪軸連接;d)設有大齒輪的大齒輪軸、設有大、小過渡齒輪的過渡齒輪軸、設有小齒輪的輸出齒輪軸通過軸承平行安裝,其中大齒輪軸、過渡齒輪軸置于上箱體和下箱體之間,輸出齒輪軸置于上箱體,輸出齒輪軸的輸出端穿出上箱體;e)大齒輪軸上的大齒輪與過渡齒輪軸上的小過渡齒輪常嚙合,過渡齒輪軸上的大過渡齒輪與輸出齒輪軸上的小齒輪常嚙合;f)輸入行星架與扭力臂結合處以及輸出齒輪軸與上箱體結合處均設有密封裝置;g)輸入行星架、行星軸上設有通往各軸承的潤滑油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其特征 在于沿輸入行星架周邊均勻設置四個行星輪軸,行星輪通過軸承安裝在 行星輪軸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其特征 在于過渡齒輪軸采用三軸承支撐于上箱體和下箱體之間,輸出齒輪軸采 用三軸承支撐于上箱體中。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 輪箱,其特征在于箱體上設置有潤滑油箱、潤滑機械泵和潤滑電動泵, 其中機械泵置于過渡齒輪軸的端部,其輸出端位于過渡齒輪軸和輸出齒 輪軸的支撐軸承及過渡大齒輪與輸出小齒輪的結合部;潤滑電動泵的輸出 端與輸入行星架、行星軸上設有通往各軸承的潤滑油道溝通,箱體上還配 有冷卻風扇。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 輪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擋油環(huán)、甩油環(huán)和防塵圈。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軸承為短圓柱滾子軸承,或滿圓柱滾子軸承,或雙列圓錐滾 子軸承,或球面滾子軸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下風向型風力發(fā)電機增速齒輪箱。箱體包括扭力臂、上箱體和下箱體,它們通過螺栓連接;輸入行星架、太陽輪、大齒輪同軸心,輸入行星架通過軸承安裝在扭力臂和上下箱體之間,其輸入端穿出扭力臂;沿輸入行星架周邊至少設置三個行星輪軸,行星輪安裝在行星輪軸上,行星輪與內齒圈、太陽輪常嚙合;太陽輪軸的端部設有花鍵與大齒輪軸連接;大齒輪軸、過渡齒輪軸、輸出齒輪軸的輸出端穿出箱體;大齒輪與過渡齒輪軸上的小過渡齒輪常嚙合,過渡齒輪軸上的大過渡齒輪與輸出齒輪軸上的小齒輪常嚙合;輸入行星架與扭力臂結合處以及輸出齒輪軸與上箱體結合處均設有密封裝置;輸入行星架、行星軸上設有通往各軸承的潤滑油道。
文檔編號F16H1/28GK201126005SQ200720131390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劉建國, 施李華, 王朝陽, 袁包鋼 申請人: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