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雙向緩沖裝置及含其的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37156閱讀:545來源:國知局
雙向緩沖裝置及含其的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縮機,特別涉及一種雙向緩沖裝置及含其的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為了優(yōu)化恒定轉速達到的往復式壓縮機的排氣量調(diào)節(jié),通常采用傳統(tǒng)的回流控制,即其中每個氣缸的至少一個吸氣閥在壓縮機的壓縮行程的規(guī)定行程范圍內(nèi)被保持打開,經(jīng)由保持打開的吸氣閥被推回的氣體的壓力或回流力在經(jīng)歷活塞一定行程后將相應的吸氣閥關閉。為了精準地控制壓縮機的排氣量,理想的壓縮機應該是吸氣閥在規(guī)定的時間點需要打開時快速打開,需要關閉時快速關閉。為了使吸氣閥快速打開,通常需對吸氣閥的密封件施加較大的力,而在吸氣閥過程的關閉過程中,作用在吸氣閥密封件上的回流力更大,這就使得壓縮機為實現(xiàn)排氣量無級調(diào)節(jié)其吸氣閥在快速開閉過程中,吸氣閥的密封件承受較大沖擊力,導致壓縮機壽命降低。

奧地利Hoerbige公司推出的活塞式壓縮機排量無級調(diào)節(jié)控制系統(tǒng)在控制吸氣閥的開閉過程中引入了減少密封元件沖擊的概念設計,即在閥打開過程中依靠安裝在控制閥的執(zhí)行機構的進口節(jié)流嘴節(jié)流和關閉過程靠回油通道內(nèi)的緩沖活塞作用減少密封元件開閉對閥蓋或閥座的沖擊。這樣在吸氣閥的打開過程中雖然依靠節(jié)流減速對吸氣閥的密封元件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由于延緩了吸氣閥的開啟過程,及不能夠使得密封元件在完全開啟時獲得與閥蓋之間的沖擊緩沖,使得壓縮機輸送量的控制精度下降,壓縮機的壽命降低;在吸氣閥的關閉過程中,雖然在執(zhí)行機構中的緩沖活塞能夠使吸氣閥大部分關閉過程中快速關閉,且當密封件接近閥座時可降低運動速度,但由于緩沖活塞有內(nèi)外兩個密封面,由于密封面的泄漏因素使緩沖過程難于精準控制。

綜上,現(xiàn)有技術中的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存在著使用壽命及控制精度較低的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只具備部分單向緩沖功能、使用壽命低、控制精度較低的缺陷,提供一種雙向緩沖裝置及含其的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快開緩沖”和“快關緩沖”的氣閥密封元件的雙向緩沖功能。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雙向緩沖裝置,用于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其特點在于,所述雙向緩沖裝置包括一套管、一緩沖組件和一執(zhí)行元件,所述緩沖組件卡設于所述套管內(nèi),所述執(zhí)行元件滑設于所述套管內(nèi),其中,所述緩沖組件包括:

一下限位元件,卡設于所述套管內(nèi),所述下限位元件上設有一下通孔,所述下限位元件的底部、所述套管的內(nèi)壁和所述執(zhí)行元件的頂部之間圍成一液壓腔;

一導向套,所述導向套的底部壓設于所述下限位元件;

一上限位元件,與所述下限位元件相對設置,所述上限位元件的底部壓設于所述導向套的頂部,所述上限位元件上設有一上通孔,所述上限位元件的頂部通過所述上通孔用于連接于液壓源,所述上限位元件與所述下限位元件、所述導向套之間圍成一容置空間;

一緩沖活塞,沿所述導向套的長度方向滑設于所述導向套內(nèi)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間內(nèi),所述緩沖活塞上設有一節(jié)流孔;

其中,當所述緩沖活塞的底部抵接于所述下限位元件時,所述導向套的內(nèi)壁、所述緩沖活塞的頂部和所述上限位元件的底部之間圍成一上空腔,所述上通孔、所述上空腔、所述節(jié)流孔、所述下通孔和所述液壓腔依次相連通;當所述緩沖活塞的頂部抵接于所述上限位元件時,所述導向套的內(nèi)壁、所述緩沖活塞的底部和所述下限位元件的頂部之間圍成一下空腔,所述液壓腔、所述下通孔、所述下空腔、所述節(jié)流孔和所述上通孔依次相連通;

所述緩沖組件還包括一定位組件,所述定位組件用于當所述緩沖活塞的底部抵接于所述下限位元件時將所述緩沖活塞定位于所述下限位元件,并用于當所述緩沖活塞的頂部抵接于所述上限位元件時將所述緩沖活塞定位于所述上限位元件。

較佳地,所述定位組件包括:

一環(huán)形卡簧,所述導向套的外側面上具有一第一環(huán)形槽,所述環(huán)形卡簧位于所述第一環(huán)形槽內(nèi);

多個鋼球,所述導向套上設有多個定位通孔,多個所述定位通孔沿所述導向套的壁面的周向均勻分布,且多個所述定位通孔的孔徑與所述第一環(huán)形槽的槽寬相適配,多個所述鋼球?qū)ㄔO于多個所述定位通孔內(nèi),每一所述鋼球抵接于所述環(huán)形卡簧和所述緩沖活塞的外側面之間;

兩第二環(huán)形槽,對稱設置于所述緩沖活塞的外側面的中部,每一所述第二環(huán)形槽具有一上斜面和一下斜面,所述上斜面與所述下斜面對稱設置;

其中,當位于下部的所述第二環(huán)形槽的下斜面抵接于所述鋼球時,所述緩沖活塞的頂部抵接于所述上限位元件;當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二環(huán)形槽的上斜面抵接于所述鋼球時,所述緩沖活塞的底部抵接于所述下限位元件。

所述鋼球在所述環(huán)形卡簧的彈力作用下始終與所述緩沖活塞的外側面緊貼,并向所述緩沖活塞施加一個徑向力,當所述緩沖活塞運動到所述鋼球與所述第二環(huán)形槽的上斜面或下斜面接觸時,所述鋼球施加到該斜面上的力可分解為徑向力和指向該斜面方向的軸向力,在軸向力的作用下,所述緩沖活塞向軸向力所指方向運動。例如,當所述緩沖活塞在向上的外力作用下向上運動時,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二環(huán)形槽的上斜面推動所述鋼球克服所述環(huán)形卡簧的彈力向外運動,當所述緩沖活塞運動到使所述鋼球與位于下部的所述第二環(huán)形槽的下斜面接觸時,所述鋼球施加在下斜面的軸向分力向上作用使所述緩沖活塞向上運動最終抵靠在所述上限位元件。當向上的外力消失后,由于這個軸向分力還存在并作用在所述緩沖活塞上,從而使所述緩沖活塞一直保持在抵靠于所述上限位元件的位置。

較佳地,所述導向套為環(huán)形導向套,所述套管為環(huán)形套管,且所述環(huán)形導向套與所述環(huán)形套管的中心線重合;所述導向套上設有三個所述定位通孔,三個所述定位通孔沿所述導向套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

較佳地,所述套管的頂部具有一第一圓孔、底部具有一第二圓孔,所述第一圓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圓孔的直徑且所述第一圓孔與所述第二圓孔相連通,所述第一圓孔與所述第二圓孔相連通處與所述套管的內(nèi)壁之間圍成一支撐臺,所述下限位元件設于所述支撐臺,所述上限位元件、所述導向套、所述緩沖活塞和所述定位組件位于所述第一圓孔內(nèi),所述執(zhí)行元件滑設于所述第二圓孔;

所述上限位元件的頂部具有一錐形接嘴,所述錐形接嘴延伸至所述套管的外部,所述錐形接嘴與所述上通孔相連通并用于連接于所述液壓源。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其特點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雙向緩沖裝置。

較佳地,所述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

一外殼,具有一進油口和一出油口,所述進油口用于連接于所述液壓源,所述出油口用于連接于一油箱;

一控制閥,設于所述外殼內(nèi),所述控制閥具有一電磁鐵和一銜鐵,所述電磁鐵和所述銜鐵相對設置,當所述電磁鐵處于通電狀態(tài)時,所述電磁鐵和所述銜鐵相吸合,當所述電磁鐵處于不通電狀態(tài)時,所述電磁鐵與所述銜鐵之間形成有一間隙;所述控制閥上設有一回油口、一第一流道和一第二流道,所述回油口連接于所述出油口,且所述第一流道與所述第二流道之間不連通;

一吸氣閥,具有一密封元件、一閥座和一閥蓋,所述密封元件位于所述閥座和所述閥蓋之間;

一挺桿,所述挺桿的一端通過一升降爪作用于所述密封元件;

其中,所述雙向緩沖裝置設于所述控制閥和所述挺桿之間,所述挺桿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執(zhí)行元件,且所述執(zhí)行元件為升降柱塞;

當所述電磁鐵處于不通電狀態(tài)時,所述進油口、所述第一流道、所述上通孔、所述上空腔、所述節(jié)流孔、所述下通孔和所述液壓腔依次相連通,所述升降柱塞沿所述套管的長度方向向下運動至所述密封元件抵接于所述閥蓋;

當所述電磁鐵處于通電狀態(tài)時,所述液壓腔、所述下通孔、所述下空腔、所述節(jié)流孔、所述上通孔、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回油口依次相連通,所述升降柱塞沿所述套管的長度方向向上運動至所述密封元件抵接于所述閥座。

當所述電磁鐵處于不通電狀態(tài)時,所述進油口、所述第一流道、所述上通孔、所述上空腔、所述節(jié)流孔、所述下通孔和所述液壓腔依次相連通,液壓油從所述進油口經(jīng)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上通孔進入所述雙向緩沖裝置中的所述上空腔內(nèi),并通過所述升降柱塞帶動挺桿快速向下運動。當所述緩沖活塞運動至抵接于所述下限位元件時,位于所述上空腔內(nèi)的液壓油只能通過所述節(jié)流孔流動,降低了所述升降柱塞的運動速度,使得所述密封元件緩慢地與所述閥蓋接觸,減小了所述閥蓋對所述密封元件的沖擊,提高了所述密封元件的使用壽命。

當所述電磁鐵處于通電狀態(tài)時,所述液壓腔、所述下通孔、所述下空腔、所述節(jié)流孔、所述上通孔、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回油口依次相連通,從作用到所述密封元件上的氣體回流力通過所述升降爪、所述挺桿作用到所述升降柱塞上,所述液壓腔內(nèi)的液壓油推動所述緩沖活塞一起快速向上運動。當所述緩沖活塞運動至抵接于所述上限位元件時,所述液壓腔內(nèi)的液壓油只能通過所述節(jié)流孔流到所述回油口,從而降低了所述升降柱塞的運動速度,使得所述密封元件緩慢地與所述閥座接觸,減小了所述閥座對所述密封元件的沖擊,提高了所述密封元件的使用壽命。

較佳地,所述控制閥還具有一閥體、一閥座和一閥芯,所述閥體具有一進油口,所述閥體的進油口與所述外殼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閥芯連接于所述銜鐵,所述控制閥的閥座套設于所述閥芯的一端并穿設于所述閥體,所述閥體上設有一控制口,所述控制口連接于所述上通孔;

所述閥芯的另一端設有一凸臺,所述凸臺的左端和右端均具有錐面,所述閥體和所述控制閥的閥座上也具有錐面,所述凸臺的左端的錐面與所述控制閥的閥座的錐面相對設置,所述凸臺的右端的錐面與所述閥體的錐面相對設置;

當所述電磁鐵處于不通電狀態(tài)時,所述凸臺的左端的錐面與所述控制閥的閥座的錐面接觸,所述凸臺的右端的錐面與所述閥體的錐面分離,所述凸臺的右端的錐面與所述閥體的錐面之間形成有一第一間隙,所述控制口與所述第一間隙之間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當所述電磁鐵處于通電狀態(tài)時,所述凸臺的左端的錐面與所述控制閥的閥座的錐面分離,所述凸臺的右端的錐面與所述閥體的錐面接觸,所述凸臺的左端的錐面與所述控制閥的閥座的錐面之間形成有一第二間隙,所述控制口與所述第二間隙之間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所述閥芯的一端與所述閥體上孔相配合形成導向和密封。通過所述凸臺與所述閥體、所述閥座的相對位置,便能較為可靠、方便地控制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連通,方便對所述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進行控制。

較佳地,所述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一單向閥,所述單向閥設于所述閥體的進油口內(nèi),所述單向閥連接于所述閥芯。

較佳地,所述單向閥包括一閥座、一圓柱擋板閥和一彈簧,所述單向閥的閥座套設于所述圓柱擋板閥的一端,所述彈簧設于所述圓柱擋板閥的另一端,所述圓柱擋板閥連接于所述閥芯。

當液壓油從所述進油口向所述控制閥方向流動時,液壓力克服所述彈簧的彈力使所述圓柱擋板閥打開,通過所述單向閥的孔流向所述控制閥。當所述單向閥下端的壓力大于所述進油口處的壓力時,所述單向閥關閉,液壓油無法從所述單向閥的下端流向所述進油口。也就是說,當所述控制閥不通電、液壓油的液壓力使所述密封元件打開時,由于回流力的作用有可能使所述升降柱塞上端的壓力大于液壓系統(tǒng)的壓力,但是此時所述單向閥已經(jīng)關閉,所述升降柱塞上端的液壓油處于一個死腔內(nèi),作用在所述密封元件上的回流力無法使所述升降柱塞向上運動,使得所述吸氣閥處于穩(wěn)定的打開位置。

較佳地,所述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一節(jié)流嘴,所述節(jié)流嘴設于所述外殼的進油口內(nèi)。

在所述密封元件的緩沖效果滿足使用條件的情況下,通過調(diào)整所述節(jié)流嘴的大小能夠進一步降低所述密封元件在與吸氣閥的所述閥座或閥蓋接觸的過程中的速度,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對所述密封元件的保護。

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上述各優(yōu)選條件,可任意組合,即得本實用新型各較佳實例。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中的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中設有雙向緩沖裝置,能夠使得密封元件在接觸閥座或閥蓋前快速運動,當快要接觸到閥座或閥蓋時速度降低,最終使得所述密封元件緩慢地與所述閥座或所述閥蓋接觸,減少了對所述密封元件的沖擊、有效地保護了所述密封元件,提高了所述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的壽命;同時,提高了所述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中緩沖活塞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中導向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外殼

11:進油口

2:控制閥

21:電磁鐵

22:銜鐵

23:閥體

24:閥座

25:閥芯

26:回油口

27:凸臺

28:控制口

3:吸氣閥

31:密封元件

32:閥座

33:閥蓋

4:挺桿

5:雙向緩沖裝置

51:套管

52:升降柱塞

53:下限位元件

54:導向套

541:第一環(huán)形槽

542:定位通孔

55:上限位元件

551:錐形接嘴

56:緩沖活塞

561:節(jié)流孔

57:液壓腔

58:定位組件

581:環(huán)形卡簧

582:鋼球

583:第二環(huán)形槽

59:支撐臺

6:升降爪

7:單向閥

71:閥座

72:圓柱擋板閥

73:彈簧

8:節(jié)流嘴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舉個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來更清楚完整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左”、“右”、“頂”、“底”、“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如圖1所示,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包括外殼1、控制閥2、吸氣閥3、挺桿4和雙向緩沖裝置5,控制閥2設有外殼1內(nèi),雙向緩沖裝置5設于控制閥2和挺桿4之間,挺桿4的一端連接于雙向緩沖裝置5、另一端連接于吸氣閥3。

其中,如圖1所示,外殼1具有一進油口11和一出油口,進油口11用于連接于液壓源,所述出油口用于連接于一油箱;控制閥2具有電磁鐵21、銜鐵22、閥體23、閥座24、閥芯25、回油口26和凸臺27,電磁鐵21和銜鐵22相對設置,閥座24套設于閥芯25的一端并穿設于閥體23,閥體23上設有一控制口28,銜鐵22連接于閥芯25的另一端,回油口26連接于所述出油口,凸臺27的左端和右端均具有錐面,閥體23和閥座24上也具有錐面,凸臺27的左端的錐面與閥座24的錐面相對設置,凸臺27的右端的錐面與閥體23的錐面相對設置。

當電磁鐵21通電時,電磁鐵21和銜鐵22相吸合;當電磁鐵21不通電時,電磁鐵21與銜鐵22之間形成有一間隙。

當電磁鐵21不通電時,凸臺27的左端的錐面與閥座24的錐面接觸,凸臺27的右端的錐面與閥體23的錐面分離,凸臺27的右端的錐面與閥體23的錐面之間形成有一第一間隙,控制口28與所述第一間隙之間形成第一流道;當電磁鐵21不通電時,凸臺27的左端的錐面與閥座24的錐面分離,凸臺27的右端的錐面與閥體23的錐面接觸,凸臺27的左端的錐面與閥座24的錐面之間形成有一第二間隙,控制口28與所述第二間隙之間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如圖1所示,吸氣閥3具有密封元件31、閥座32和閥蓋33,密封元件31位于閥座32和閥蓋33之間;挺桿4的一端通過升降爪6作用于密封元件31。當密封元件31與閥蓋33相接觸時,吸氣閥3打開;當密封元件31與閥座32相接觸時,吸氣閥3關閉。

如圖1和圖2所示,雙向緩沖裝置5包括套管51、一緩沖組件和一執(zhí)行元件,所述緩沖組件卡設于套管51內(nèi),所述執(zhí)行元件滑設于套管51內(nèi)。其中,所述執(zhí)行元件為升降柱塞52,所述緩沖組件包括下限位元件53、導向套54、上限位元件55和緩沖活塞56。下限位元件53卡設于套管51內(nèi),下限位元件53上設有一下通孔,下限位元件53的底部、套管51的內(nèi)壁和升降柱塞52的頂部之間圍成液壓腔57。導向套54的底部壓設于下限位元件53。上限位元件55與下限位元件53相對設置,上限位元件55的底部壓設于導向套54的頂部,上限位元件55上設有一上通孔,上限位元件55的頂部通過所述上通孔連接于控制口28,上限位元件55與下限位元件53、導向套54圍成一容置空間。緩沖活塞56沿導向套54的長度方向滑設于導向套54內(nèi)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間內(nèi),如圖2和圖4所示,緩沖活塞56上設有一節(jié)流孔561。

當緩沖活塞56的底部抵接于下限位元件53時,導向套54的內(nèi)壁、緩沖活塞56的頂部和上限位元件55的底部之間圍成一上空腔,控制口28、所述上通孔、所述上空腔、節(jié)流孔561、所述下通孔和液壓腔57依次相連通;當緩沖活塞56的頂部抵接于上限位元件55時,導向套54的內(nèi)壁、緩沖活塞56的底部和下限位元件53的頂部之間圍成一下空腔,液壓腔57、所述下通孔、所述下空腔、節(jié)流孔561、所述上通孔和控制口28依次相連通。

所述緩沖組件還包括定位組件58,定位組件58用于當緩沖活塞56的底部抵接于下限位元件53時將緩沖活塞56定位于下限位元件53,并用于當緩沖活塞56的頂部抵接于上限位元件55時將緩沖活塞56定位于上限位元件55。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和圖2所示,套管51的頂部具有第一圓孔、底部具有第二圓孔,所述第一圓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圓孔的直徑且所述第一圓孔與所述第二圓孔相連通,所述第一圓孔與所述第二圓孔相連通處與套管51的內(nèi)壁之間圍成支撐臺59,下限位元件53設于支撐臺59,上限位元件55、導向套54、緩沖活塞56和定位組件58位于所述第一圓孔內(nèi),升降柱塞52滑設于所述第二圓孔。另外,如圖1和圖2所示,上限位元件55的頂部具有錐形接嘴551,錐形接嘴551延伸至套管51的外部,錐形接嘴551與所述上通孔相連通并連接于控制口28。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和圖2所示,導向套54為環(huán)形導向套,套管51為環(huán)形套管,且所述環(huán)形導向套與所述環(huán)形套管的中心線重合。如圖2和圖3所示,定位組件58包括環(huán)形卡簧581、三個鋼球582和兩個第二環(huán)形槽583。其中,如圖2、圖3和圖5所示,導向套54的外側面上具有第一環(huán)形槽541,環(huán)形卡簧581位于第一環(huán)形槽541內(nèi);導向套54上設有三個定位通孔542,三個定位通孔542沿導向套54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定位通孔542的孔徑與第一環(huán)形槽541的槽寬相適配,三個鋼球582對應卡設于三個定位通孔542內(nèi),每一個鋼球582抵接于環(huán)形卡簧581和緩沖活塞56的外側面之間。如圖2-圖4所示,兩個第二環(huán)形槽583對稱設置于緩沖活塞56的外側面的中部,每一個第二環(huán)形槽583具有一上斜面和一下斜面,所述上斜面與所述下斜面對稱設置。當位于下部的第二環(huán)形槽583的下斜面抵接于鋼球582時,緩沖活塞56的頂部抵接于上限位元件55;當位于上部的第二環(huán)形槽583的上斜面抵接于鋼球582時,緩沖活塞56的底部抵接于下限位元件53。

如圖1所示,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單向閥7,單向閥7設于閥體23的進油口內(nèi),單向閥7連接于控制閥2的閥芯25。如圖1和圖6所示,單向閥7包括閥座71、圓柱擋板閥72和彈簧73,單向閥7的閥座71套設于圓柱擋板閥72的一端,彈簧73設于圓柱擋板閥72的另一端,圓柱擋板閥72連接于控制閥2。

當液壓油從進油口11向控制閥2方向流動時,液壓力克服彈簧73的彈力使圓柱擋板閥72打開,通過單向閥7的孔流向控制閥2。當單向閥7下端的壓力大于進油口11處的壓力時,單向閥7關閉,液壓油無法從單向閥7的下端流向進油口11。也就是說,當控制閥2不通電、液壓油的液壓力使密封元件31打開時,由于回流力的作用有可能使升降柱塞52上端的壓力大于液壓系統(tǒng)的壓力,但是此時單向閥7已經(jīng)關閉,升降柱塞52上端的液壓油處于一個死腔內(nèi),作用在密封元件31上的回流力無法使升降柱塞52向上運動,使得吸氣閥3處于穩(wěn)定的打開位置。

如圖1所示,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節(jié)流嘴8,節(jié)流嘴8設于進油口11內(nèi)。在密封元件31的緩沖效果滿足使用條件的情況下,通過調(diào)整節(jié)流嘴8的大小能夠進一步降低密封元件31在與吸氣閥3的閥座32或閥蓋33接觸的過程中的速度,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對密封元件31的保護。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節(jié)流嘴8設置于外殼1的進油口11內(nèi),單向閥7設于閥體23的進油口內(nèi),節(jié)流嘴8的位置在上,單向閥7的位置在下。從進油口11進入的液壓油先經(jīng)過節(jié)流嘴8后,再到達圓柱擋板閥72的上部,頂開圓柱擋板進油。另外,節(jié)流嘴8的通徑可以根據(jù)活塞式壓縮機氣閥控制系統(tǒng)的不同應用要求進行靈活設置。

在本實施方式中,當電磁鐵21處于不通電狀態(tài)時,控制閥2的閥芯25在彈力作用下處于左極限位置,凸臺27的左端的錐面與閥座24的錐面接觸、右端的錐面與閥體23的錐面分離,控制口28與回油口26之間關閉、與進油口11相連通;從進油口11引入液壓油,通過控制口28流入的液壓油推動緩沖活塞56向下運動,緩沖活塞56所產(chǎn)生的位移使得緩沖活塞56下端的油壓增大進而推動升降柱塞52、挺桿4和升降爪6一起向下快速運動;當緩沖活塞56的底部抵接于下限位元件53時,即當緩沖活塞56運動到下極限位置時,從控制口28進入到升降柱塞52上端的液壓腔57中的液壓油只能通過緩沖活塞56上的節(jié)流孔561流動,從而限制了升降柱塞52的運動速度,使得密封元件31與閥蓋33緩慢接觸,減小了閥蓋33對密封元件31的沖擊,提高了密封元件31的使用壽命。

當電磁鐵21處于通電狀態(tài)時,電磁鐵21與銜鐵22所產(chǎn)生的電磁吸力克服彈簧的彈力使閥芯25處于右極限位置,凸臺27的右端的錐面與閥體23的錐面接觸、左端的錐面與閥座24的錐面分離,控制口28與進油口11之間關閉、與回油口26相連通;作用在吸氣閥3的密封元件31上的回流力通過升降爪6和挺桿4作用在升降柱塞52上,升降柱塞52上端的液壓腔57中的液壓油推動緩沖活塞56一起快速向上運動;當緩沖活塞56的頂部抵接于上限位元件55時,即當緩沖活塞56運動到上極限位置時,升降柱塞52上端的液壓油只能通過緩沖活塞56的節(jié)流孔561流到回油口26,從而限制了升降柱塞52的運動速度,使得密封元件31與閥座32緩慢接觸,減小了閥座32對密封元件31的沖擊,提高了密封元件31的使用壽命。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僅是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質(zhì)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