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流體輸送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循環(huán)水泵以及一種顏料輸配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循環(huán)水泵是一種具有液體輸送或者流體增壓的液壓裝置,其多用于冷卻水的供給或者流體的輸送。
在現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循環(huán)水泵的結構為:包括有一個電機安裝座以及一個泵殼,電機安裝座安裝在泵殼的上側面上,泵殼的底部開設有進水口,泵殼的側面靠近其頂部邊緣的位置上開設有出水口,在泵殼內設置葉輪,葉輪的吸水口與進水口連通,葉輪的排水口則在泵殼內部通過泵殼與出水口連通。在電機安裝座上安裝一個驅動電機后,通過驅動電機與葉輪連接驅動葉輪旋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實現液體的吸入、并由出水口對外輸出。
上述結構設計中,傳統(tǒng)的循環(huán)水泵上都是開設一個進水口以及一個出水口,這樣通過循環(huán)水泵只能夠實現一條流體通道內液體的輸送。在染織領域內,染色機上安裝上述結構設計的循環(huán)水泵就只能夠實現一種染料的輸送,這樣當需要多種顏料混合時,就需要多個循環(huán)水泵同時參與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一)技術問題
傳統(tǒng)的循環(huán)水泵在設置有一個進水口以及一個出水口的結構設計中,如果是應用到染織領域中,由于紡織品染色對燃料的溫度、輸送壓力等技術要求較高,如果采用多個循環(huán)水泵對不同顏料進行輸送,其溫度以及輸送壓力都難以精確控制。并且,單路流體輸送后還需要混合設備進行顏料混合,這樣更使得顏料的溫度控制難度增加。
(二)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循環(huán)水泵,該循環(huán)水泵包括:
電機安裝座,所述電機安裝座包括有用于電機固定安裝的安裝法蘭以及與所述安裝法蘭連接的防護套,于所述防護套的底端可拆卸地連接有蓋板;
傳動組件,所述傳動組件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防護套內,所述傳動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裝法蘭內,所述傳動組件的另一端穿過所述蓋板設置;
葉輪,所述葉輪包括有吸水口以及排水口,所述吸水口開設于所述葉輪的下盤面上,所述排水口開設于所述葉輪的側邊上,所述葉輪的上盤面與所述傳動組件動力連接,于所述葉輪的上盤面上圍繞所述傳動組件設置有多個撥板;
上泵殼,所述上泵殼具有混合腔,所述上泵殼的上側面開設有安裝口,所述傳動組件通過所述蓋板設置于所述安裝口上,所述上泵殼的下側面上開設有對接口,所述對接口與所述吸水口形狀適配,所述吸水口與所述對接口插陪對接,所述葉輪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混合腔內,于所述上泵殼上設置有出水口;
下泵殼,所述下泵殼具有吸入腔,所述下泵殼設置于所述上泵殼的下側、并與所述對接口對接,所述吸水口與所述吸入腔連通,于所述下泵殼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與所述吸入腔連通的入水口。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還包括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包括有電機軸,所述電機軸與所述傳動組件動力連接,所述驅動電機包括有電機外殼,所述電機外殼的外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電機軸同軸的筋條,所述筋條的端部設置有螺紋孔,所述安裝法蘭通過螺栓與所述筋條固定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傳動組件包括有:用于與所述電機軸連接的軸套、用于與所述葉輪連接的傳動軸以及用于實現所述軸套與所述傳動軸連接的聯軸器。
優(yōu)選地,所述防護套包括有圓筒結構的防護套主體,于所述防護套主體的外側面上設置有支撐翼板,所述支撐翼板包括有多個,全部的所述支撐翼板圍繞所述防護套主體等間隔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上泵殼的上側面、環(huán)繞所述安裝口設置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設置有橡膠密封條,所述橡膠密封條與所述蓋板氣密性相抵設置。
優(yōu)選地,于所述蓋板的上側面設置有安裝臺,于所述安裝臺上設置有軸承,所述傳動軸設置于所述軸承上,所述傳動軸通過所述軸承與所述安裝臺轉動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上泵殼為金屬制上泵殼,所述下泵殼為金屬制下泵殼,所述上泵殼與所述下泵殼連接形成泵殼主體,所述泵殼主體為一體式結構。
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法蘭與所述防護套之間設置有具有減振作用的減振層。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顏料輸配系統(tǒng),包括有多個顏料桶以及如上述的循環(huán)水泵、輸送管道以及控制器;于所述輸送管道上設置有電子閥門,所述電子閥門與所述控制器信號連接;所述循環(huán)水泵包括有入水口,所述循環(huán)水泵的入水口設置有多個,全部的所述入水口通過所述輸送管道與所述顏料桶連接。
(三)有益效果
通過上述結構設計: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循環(huán)水泵,其設置上泵殼以及下泵殼,并且在上泵殼上設置一個混合腔,葉輪設置在混合腔內旋轉,其可以為液體的吸取提供負壓動力。下泵殼上設置一個吸入腔,這樣可以在下泵殼上布置多個吸水口,通過葉輪使得吸入腔在工作時呈現負壓狀態(tài),下泵殼可通過吸水口對多路液體流通通道同時吸取液體。這樣僅需要在液體的源頭處控制好液體溫度,就能夠對輸出的混合液體的溫度以及溶度進行精確控制。另外,本發(fā)明是對吸入腔整個腔室形成負壓,這樣每個入水口對于液體吸取的壓力相同。在上泵殼上設置混合腔,并且,葉輪的上盤面上設置撥板,這樣可以將液體在混合腔進行混合,即使不同液體在混合前溫度有差異,但是,進過混合后輸出的混合液體的溫度以及溶度一致,可進一步提高本發(fā)明對液體溫度和濃度均勻的控制精度。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顏料輸配系統(tǒng),其設置有上述的循環(huán)水泵,相比于傳統(tǒng)設置多臺循環(huán)水泵對多路顏料輸送的系統(tǒng)而言,本發(fā)明設置有一臺循環(huán)水泵,其結構簡單,而且利用循環(huán)水泵還可對顏料進行簡單混合,輸出的混合液體的溫度以及溶度容易控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循環(huán)水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循環(huán)水泵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泵殼主體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在圖1至圖3中,部件名稱與附圖編號的對應關系為:
安裝法蘭1、防護套2、蓋板3、葉輪4、吸水口4a、排水口4b、
撥板5、上泵殼6、出水口6a、下泵殼7、入水口7a、驅動電機8、
聯軸器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能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請參考圖1至圖3,其中,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循環(huán)水泵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循環(huán)水泵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泵殼主體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循環(huán)水泵,該循環(huán)水泵的具體結構為,包括:
1、電機安裝座,電機安裝座包括有用于電機固定安裝的安裝法蘭1以及與安裝法蘭1連接的防護套2,于防護套2的底端可拆卸地連接有蓋板3。
安裝法蘭1采用金屬制成,以鑄鐵為優(yōu)選材料,采用一體成型。安裝法蘭1為環(huán)形結構,具有驅動功能的電機的頭端(電機具有電機軸的一端)可穿過安裝法蘭1向防護套2內伸出。在安裝法蘭1上開設有通孔,用于螺栓的穿過,利用螺栓實現安裝法蘭1與驅動電機8之間的可拆卸連接。
防護套2采用金屬制成,以不銹鋼為優(yōu)選材料,防護套2具有如下兩種結構:1、防護套2具有圓筒結構的防護套主體,于防護套主體的外側面上設置有支撐翼板,支撐翼板包括有多個,全部的支撐翼板圍繞防護套主體等間隔設置。電機軸穿過安裝法蘭1伸入到防護套主體內與傳動組件連接,傳動組件以及電機軸均為旋轉部件,這樣采用全部封閉式結構,可以提高本發(fā)明運行時的安全性;2、防護套2由兩個弧形板材組成,兩個弧形板材之間具有間隔,這樣能夠使得防護套2形成一個開放式的結構設計,便于對傳動組件運行狀態(tài)的觀察。
為了減小電機運行時的振動幅度,提高本發(fā)明運行的穩(wěn)定性,本發(fā)明在安裝法蘭1與防護套2之間設置有具有減振作用的減振層。具體地,減振層為橡膠圈。
2、傳動組件,傳動組件可轉動地設置于防護套2內,傳動組件的一端位于安裝法蘭1內,傳動組件的另一端穿過蓋板3設置。
具體地,傳動組件包括有:用于與電機軸連接的軸套、用于與葉輪4連接的傳動軸以及用于實現軸套與傳動軸連接的聯軸器9。
為了便于傳動軸的安裝,于蓋板3的上側面設置有安裝臺,于安裝臺上設置有軸承,傳動軸設置于軸承上,傳動軸通過軸承與安裝臺轉動連接。
3、葉輪,葉輪4包括有吸水口4a以及排水口4b,吸水口4a開設于葉輪4的下盤面上,排水口4b開設于葉輪4的側邊上,葉輪4的上盤面與傳動組件動力連接,于葉輪4的上盤面上圍繞傳動組件設置有多個撥板5。
葉輪4的主體結構可以參考現有技術中提供的葉輪,在此不進行贅述。
在本發(fā)明中葉輪4的不同點在于:在葉輪4的上盤面上設置了多個撥板5,撥板5能夠在葉輪4旋轉時對混合腔內的液體進行攪動,從而加速不同流體在混合腔內的攪拌速度。本發(fā)明提供的上泵殼6既具有流體容置的功能,又具有流體攪拌的功能。
4、上泵殼,上泵殼6具有混合腔,上泵殼6的上側面開設有安裝口,傳動組件通過蓋板3設置于安裝口上,上泵殼6的下側面上開設有對接口,對接口與吸水口4a形狀適配,吸水口4a與對接口插陪對接,葉輪4可轉動地設置于混合腔內,于上泵殼6上設置有出水口6a。
上泵殼6采用金屬制一體式結構設計,其優(yōu)選采用鑄鐵材料。
葉輪4設置在上泵殼6內,葉輪4在驅動電機8的驅動下高速旋轉,流體能夠從葉輪4的排出口輸出,這樣使得葉輪4內部呈現負壓狀態(tài),葉輪4就能夠通過吸水口4a吸收液體。
上泵殼6的作業(yè)對象為液體,上泵殼6與電機安裝座之間是通過蓋板3實現的,為了提高上泵殼6的密封性,本發(fā)明在上泵殼6的上側面,并環(huán)繞安裝口設置有安裝槽,安裝槽設置有橡膠密封條,橡膠密封條與蓋板3氣密性相抵設置。
5、下泵殼,下泵殼7具有吸入腔,下泵殼7設置于上泵殼6的下側、并與對接口對接,吸水口4a與吸入腔連通,于下泵殼7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與吸入腔連通的入水口7a。
相比于傳統(tǒng)的循環(huán)水泵,本發(fā)明特別設置了一個下泵殼7,下泵殼7與葉輪4的吸水口4a對接,這樣葉輪4在工作時就相當于一個負壓裝置,通過葉輪4的旋轉使得吸入腔內部為負壓狀態(tài),通過入水口7a就能夠吸取外部液體進入到吸入腔內。液體進入到吸入腔后再通過葉輪4的吸水口4a流經葉輪4自排出口進入到混合腔中,經過攪拌后,混合液體再從出水口6a排出。
在本發(fā)明中,上泵殼6為金屬制上泵殼6,下泵殼7為金屬制下泵殼7,上泵殼6與下泵殼7連接形成泵殼主體,泵殼主體為一體式結構。采用一體式結構,即可以提高泵殼主體的密封性,又能夠提高泵殼主體的結構強度。
6、驅動電機,驅動電機8包括有電機軸,電機軸與傳動組件動力連接,驅動電機8包括有電機外殼,電機外殼的外側壁上設置有與電機軸同軸的筋條,筋條的端部設置有螺紋孔,安裝法蘭1通過螺栓與筋條固定連接。
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發(fā)明的改進點主要包括有如下幾點:1、設置上泵殼6以及下泵殼7,并且在上泵殼6上設置一個混合腔,葉輪4設置在混合腔內旋轉,其可以為液體的吸取提供負壓動力。下泵殼7上設置一個吸入腔,這樣可以在下泵殼7上布置多個吸水口4a,通過葉輪4使得吸入腔在工作時呈現負壓狀態(tài),下泵殼7可通過吸水口4a對多路液體流通通道同時吸取液體。這樣僅需要在液體的源頭處控制好液體溫度,就能夠對輸出的混合液體的溫度以及溶度進行精確控制。另外,本發(fā)明是對吸入腔整個腔室形成負壓,這樣每個入水口7a對于液體吸取的壓力相同。2、在上泵殼6上設置混合腔,并且,葉輪4的上盤面上設置撥板5,這樣可以將液體在混合腔進行混合,即使不同液體在混合前溫度有差異,但是,進過混合后輸出的混合液體的溫度以及溶度一致,可進一步提高本發(fā)明對液體溫度和濃度均勻的控制精度。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顏料輸配系統(tǒng),包括有多個顏料桶以及如上述的循環(huán)水泵、輸送管道以及控制器;于輸送管道上設置有電子閥門,電子閥門與控制器信號連接;
循環(huán)水泵包括有入水口7a,循環(huán)水泵的入水口7a設置有多個,全部的入水口7a通過輸送管道與顏料桶連接。
設置有電子閥門能夠使得顏料輸配系統(tǒng)對于輸送管道的開、閉狀態(tài)的控制,這樣既可以實現一路顏料的輸送,也能夠實現多路顏料的同時輸送。
相比于傳統(tǒng)設置多臺循環(huán)水泵對多路顏料輸送的系統(tǒng)而言,本發(fā)明設置有一臺循環(huán)水泵,其結構簡單,而且利用循環(huán)水泵還可對顏料進行簡單混合,輸出的混合液體的溫度以及溶度容易控制。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發(fā)明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fā)明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