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渦旋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縮機,尤其涉及一種渦旋壓縮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空調作為一種生活的必需品,正慢慢地進入每一個家庭,用戶對空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性能和壽命的要求,而壓縮機是空調的關鍵,它的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空調的性能。潤滑系統(tǒng)是壓縮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潤滑系統(tǒng)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壓縮機的性能和壽命。由于壓縮機在相對惡劣的室外環(huán)境下工作,且轉速很高,必須給它提供良好的潤滑,常規(guī)的潤滑機構在中高速時,能保證正常潤滑,但停機后再啟動時,由于壓縮機機內的潤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通過潤滑油通道,大部份流回了壓縮機底部的油池,壓縮機內部的運動部件處在無油或者少油的狀態(tài),因此,在壓縮機停機后再啟動的階段,潤滑條件最惡劣,許多潤滑部位的潤滑油已流失造成異常磨損。再者,在壓縮機低頻運轉時,因轉速低、油壓低,造成壓縮機內部供油不足,使各運動部件密封油膜不能很好形成,導致磨損加速,影響壓縮機的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渦旋壓縮機在啟動和低速階段潤滑不好、磨損大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渦旋壓縮機,該渦旋壓縮機在啟動和低速階段能使機器保持良好的潤滑,可以減少磨損從而延長渦旋壓縮機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渦旋壓縮機,包括轉軸以及軸承,所述轉軸通過軸承固定,所述轉軸上設置有貫通轉軸用于吸取潤滑油的主油道以及設于轉軸的軸面上的下油槽,所述轉軸上還設置有潤滑油補償機構,所述轉軸內凹形成一空間,所述潤滑油補償機構設置在該空間內,所述潤滑油補償機構包括閥門、閥驅動軸以及彈簧,所述閥門的前端面穿過下油槽并抵頂軸承,所述閥門的后端面與閥驅動軸固定連接,所述彈簧一端固定在轉軸上另一端抵頂閥驅動軸。進一步地,所述閥驅動軸的質量大于閥門的質量。進一步地,所述閥門抵頂軸承的一端的端面為圓弧面,其與軸承的接觸面緊密貼
I=I O進一步地,所述閥門的圓柱面上還設置有防止閥門轉動的凸臺,所述轉軸上相應設置有與所述凸臺配合的導向槽。進一步地,所述閥驅動軸的軸線與轉軸的軸線相垂直。進一步地,所述閥門與閥驅動軸固定連接的一端設置有臺階型閥門孔,所述閥驅動軸的一端容置在閥門孔中。進一步地,所述閥驅動軸為階梯軸,其包括相連的小直徑部和大直徑部,所述小直徑部上設置有與閥門孔形狀相適應的止位結構,所述大直徑部的底面上還設置有容置彈簧的沉孔。進一步地,所述閥驅動軸的大直徑部的軸面上還設置有一平行于閥驅動軸軸線的平切面。進一步地,所述閥驅動軸的小直徑部的直徑小于主油道的直徑,所述小直徑部的直徑等于沉孔的孔徑。進一步地,所述閥驅動軸的大直徑部與轉軸的最大間距為下油槽的寬度。以上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渦旋壓縮機中設置潤滑油補償機構來提高渦旋壓縮機在啟動和低速階段的潤滑效果,從而減少渦旋壓縮機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侈提供的渦旋壓縮機的結構示意圖。[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侈提供的潤滑油補償機構的結構示意圖。[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侈提供的潤滑油補償機構初始狀態(tài)示意圖。[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侈提供的潤滑油補償機構工作原理示意圖。[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侈提供的轉軸結構示意圖。[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侈提供的轉軸的剖面示意圖。[0023]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侈提供的閥門結構示意圖。[0024]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侈提供的閥驅動軸結構示意圖。[0025]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侈提供的彈簧結構示意圖。[0026]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列提供的閥門開啟狀態(tài)示意圖。[0027]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列提供的閥門開啟極限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至圖9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渦旋壓縮機,其包括轉軸1、軸承2以及油池4,所述轉軸1通過軸承2固定,所述轉軸1上設置有貫通轉軸1用于吸取潤滑油的主油道11以及設于轉軸1的軸面上的下油槽12,油池4位于轉軸1的下方,所述轉軸1上還設置有潤滑油補償機構3。如圖2、圖3和圖7所示,所述轉軸1內凹形成一空間容置13,所述潤滑油補償機構3設置在該容置空間13內,所述潤滑油補償機構3包括閥門 31、閥驅動軸32以及彈簧33,所述閥門31的閥門前端面312穿過下油槽12并抵頂軸承2, 閥門后端面315與閥驅動軸32固定連接;所述彈簧33 —端固定在轉軸1上另一端抵頂閥驅動軸32。閥驅動軸32的質量大于閥門31的質量,以使得渦旋壓縮機在啟動并開始轉動時閥門31產(chǎn)生的離心力小于閥驅動塊32的離心力。如圖7所示,閥門31抵頂軸承2的一端的端面即閥門前端面312為圓弧面,其與軸承2的接觸面緊密貼合,起到密封作用,使渦旋壓縮機在初始狀態(tài),即啟動狀態(tài)時使下油槽12中的潤滑油不能通過下油槽12流入渦旋壓縮機的油池4中。閥門31與閥驅動軸32 固定連接的一端,即閥門后端面315設置有臺階型閥門孔313,閥驅動軸32的一端容置在閥門孔313中。閥門31的圓柱面上還設置有防止閥門轉動的凸臺311。如圖6所示,轉軸 1上的容置空間13相應設置有與所述凸臺311配合的導向槽131。凸臺311與導向槽131 滑動配合在一起,起定位作用,防止閥門11自轉。 如圖4所示,閥驅動軸32的軸線B-B與轉軸1的軸線A-A相垂直。閥門31與閥驅動軸32在容置空間13內可沿閥驅動軸32的軸線B-B方向滑動。如圖8所示,閥驅動軸32為階梯軸,其包括相連的小直徑部321和大直徑部322, 所述小直徑部321上設置有與閥門孔313形狀相適應的止位結構3211,防止閥驅動軸32和閥門31脫開。大直徑部322的底面上還設置有容置彈簧33的沉孔3221。閥驅動軸32的大直徑部322的軸面上還設置有一平行于閥驅動軸32軸線B-B的平切面3222,平切面3222 起連通作用,使閥驅動軸32的大直徑部322的兩端3223和32M壓力相等。閥驅動軸32的小直徑部321的直徑小于主油道11的直徑,以便于主油道11中的潤滑油能順利通過。所述小直徑部321的直徑等于沉孔3221的孔徑。閥驅動軸32的大直徑部322與轉軸1的最大間距為下油槽12的寬度W。圖9是彈簧33的結構示意圖,彈簧33為一圓柱形彈簧,彈簧前端面331和彈簧后端面332都磨平,以便于安裝。彈簧前端面331容置在閥驅動軸32的大直徑部322的沉孔 3221內,并抵頂沉孔3221內壁,彈簧后端面332則固定抵接在轉軸1的容置空間13中。圖4是潤滑油補償機構原理示意圖,整個潤滑油補償機構3繞轉軸1的軸線A-A 轉動,因此,安裝在轉軸1上的各個零件將產(chǎn)生離心力,方向沿著潤滑油補償機構3的軸線 B-B的方向朝轉軸1外側。如圖3所示,在初始狀態(tài)時,即當壓縮機啟動時,閥門31在彈簧 33的壓力Ft的作用下,通過閥驅動軸32的傳遞與軸承2的緊密貼合,由于閥門前端面312 與軸承2的接觸面完全貼合起到密封作用,因此,渦旋壓縮機在停機后潤滑油不能通過轉軸1上的下油槽12流回油池4中,而保留一部分潤滑油停留在軸承2內。如圖2所示,在閥門31關閉時,能保持的潤滑油的油面高度自閥門底面以上,具體在圖中為h,其余部分潤滑油經(jīng)轉軸1的主油道11流回油池4。為了能在閥門31關閉時能保留更多的潤滑油,在保證整體強度的情況下,潤滑油補償機構3盡量安裝在靠近軸承2下端的位置。如圖3和圖10所示,當渦旋壓縮機啟動并開始低速轉動時,所述低速轉動是指未達到額定最小轉速的狀態(tài),潤滑油補償機構3上的零件便繞著轉軸1的軸線A-A旋轉, 由于閥門31的質量小于閥驅動軸32的質量,因此,閥門31產(chǎn)生的離心力Fm小于閥驅動軸32的離心力Fq,此外,還考慮彈簧壓力Ft,彈簧離心力Fk,使三個力滿足如下關系 Fq+Fk>Fm+Ft。同時,還有潤滑油油壓對潤滑油補償機構3產(chǎn)生的作用力,包括閥門前端面 312的壓力R)L,閥門后端面315的壓力FmL,閥驅動軸前端面3223的壓力Fmr,閥驅動軸后端面32M的壓力R)r。閥門前端面312的壓力FoL基本為零,可以不計。平切面3222能使閥驅動軸前端面3223和閥驅動軸后端面32M連通,且兩端的面積基本相等,因此,閥驅動軸前端面3223上的壓力Fmr和閥驅動軸后端面32 壓力For相互抵消,兩者合力為零。 最后剩下閥門后端面315的壓力FmL還對潤滑油補償機構的動作有影響,所以,使Fq+Fk >Fm+Ft+ FmL,那么,合力的方向將和閥驅動軸32的離心力Fq的方向一致,即垂直轉軸軸線 A-A并朝轉軸外側。此時,閥門31和閥驅動軸32將在轉軸1的容置空間13內滑動,并壓縮彈簧33,閥門前端面312逐漸和軸承2的接觸脫離開來,從而部分打開轉軸下油槽12,因此,轉軸1的下油槽12恢復正常的工作,使部分潤滑油流回油池4。如圖10所示,隨著轉速的提高,閥門31打開的開度Δ T將會逐漸加大,閥門31的限位距離Δ K,即閥驅動軸32的大直徑部322與轉軸之間的間距則逐漸減少。如圖11所示,當轉速達到設定的閥門31完全開啟的速度時,即達到渦旋壓縮機的額定最小轉速時,閥門31達到最大的極限位置,此時,閥門31的開度Δ T等于轉軸下油槽 12的寬度W,即油槽12完全打開,潤滑油通過轉軸1的下油槽12全部回油池4,在Δ T達到最大開度的同時,閥門31的限位距離達到極限,即Δ Κ=0,此時渦旋壓縮機的轉速,已經(jīng)能使油泵良好的供油,如果轉速再增加時,由于Δ K=O,閥門31也不會再運動。在實際的使用中可以通過調整彈簧33的剛度和閥門31和閥驅動軸32的質量,來調整閥門31開啟的時間和周期,以滿足不同壓縮機工況的要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渦旋壓縮機通過在渦旋壓縮機中設置潤滑油補償機構來提高渦旋壓縮機在啟動和低速階段的潤滑效果,從而減少渦旋壓縮機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該潤滑油補償機構通過閥門不同的開啟狀態(tài),實現(xiàn)渦旋壓縮機在啟動和低速階段潤滑的不同需求。在啟動時,由于彈簧的預壓力,使閥門處于關閉狀態(tài),將轉軸的下油槽完全封住,使?jié)櫥到y(tǒng)內的潤滑油不能從油槽泄漏,保證下軸承潤滑良好,在低速階段時,閥門和閥驅動軸產(chǎn)生的離心力,使閥門克服彈簧力逐漸開啟,但仍將封閉轉軸下油槽一部分,使?jié)櫥筒荒苋拷?jīng)過油槽泄漏回油池,保證潤滑系統(tǒng)供油充足;在高速階段時,閥門和閥驅動軸產(chǎn)生的離心力完全克服彈簧力將閥門全部打開,使?jié)櫥到y(tǒng)中的潤滑油通過轉軸下油槽全部回到油池,防止?jié)櫥到y(tǒng)中潤滑油過多,實現(xiàn)潤滑系統(tǒng)正常的循環(huán)工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渦旋壓縮機,包括轉軸以及軸承,所述轉軸通過軸承固定,所述轉軸上設置有貫通轉軸用于吸取潤滑油的主油道以及設于轉軸的軸面上的下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上還設置有潤滑油補償機構,所述轉軸內凹形成一空間,所述潤滑油補償機構設置在該空間內,所述潤滑油補償機構包括閥門、閥驅動軸以及彈簧,所述閥門的前端面穿過下油槽并抵頂軸承,所述閥門的后端面與閥驅動軸固定連接,所述彈簧一端固定在轉軸上另一端抵頂閥驅動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旋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驅動軸的質量大于閥門的質量。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旋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抵頂軸承的一端的端面為圓弧面,其與軸承的接觸面緊密貼合。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旋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的圓柱面上還設置有防止閥門轉動的凸臺,所述轉軸上相應設置有與所述凸臺配合的導向槽。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旋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驅動軸的軸線與轉軸的軸線相垂直。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旋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與閥驅動軸固定連接的一端設置有臺階型閥門孔,所述閥驅動軸的一端容置在閥門孔中。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渦旋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驅動軸為階梯軸,其包括相連的小直徑部和大直徑部,所述小直徑部上設置有與閥門孔形狀相適應的止位結構, 所述大直徑部的底面上還設置有容置彈簧的沉孔。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渦旋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驅動軸的大直徑部的軸面上還設置有一平行于閥驅動軸軸線的平切面。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渦旋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驅動軸的小直徑部的直徑小于主油道的直徑,所述小直徑部的直徑等于沉孔的孔徑。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渦旋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驅動軸的大直徑部與轉軸的最大間距為下油槽的寬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渦旋壓縮機,包括轉軸以及軸承,所述轉軸通過軸承固定,所述轉軸上設置有貫通轉軸用于吸取潤滑油的主油道以及設于轉軸的軸面上的下油槽,所述轉軸上還設置有潤滑油補償機構,所述轉軸內凹形成一空間,所述潤滑油補償機構設置在該空間內,所述潤滑油補償機構包括閥門、閥驅動軸以及彈簧,所述閥門的一端穿過下油槽并抵頂軸承,另一端與閥驅動軸固定連接,所述彈簧一端固定在轉軸上另一端抵頂閥驅動軸。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渦旋壓縮機在啟動和低速階段能保持良好的潤滑,從而減少磨損、延長渦旋壓縮機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4C18/02GK202100458SQ201120166919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24日
發(fā)明者李雀, 羅根香, 陸福勇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