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配置有間壁的泵裝置,該間壁防止流體流入配置有葉輪及轉子的泵室與定子的配置部位之間。
背景技術:
目前,已知有一種配置有隔板(間壁)的泵裝置,該間壁防止流體流入配置有葉輪及轉子的泵室與定子及基板的配置部位之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泵裝置中,隔板形成為帶凸緣的有底圓筒狀,具有圓筒形狀部和凸緣部。另外,在該泵裝置中,為了防止流體浸入定子及基板,定子及基板被模塑樹脂覆蓋。除了定子及基板之外, 該模塑樹脂還覆蓋凸緣部的在一側的表面及圓筒形狀部。另外,該模塑樹脂通過注塑成型而形成。具體而言,通過將安裝有定子及基板的隔板配置于模具內,并將樹脂注入該模具內且使該樹脂硬化,從而形成模塑樹脂。在專利文獻 1所記載的泵裝置中設有防脫落用突起,該防脫落用突起用于防止在打開模具之后隔板從模塑樹脂浮起(即模塑樹脂從隔板剝離)。例如,該防脫落用突起形成于圓筒形狀部的底部的中心。另外,該防脫落用突起形成為帶凸緣的圓筒狀。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8-7M62號公報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泵裝置中,如上所述,由于在隔板上形成有防脫落用突起, 因此能防止模塑樹脂從隔板剝離。然而,在該泵裝置中,由于是在隔板的圓筒形狀部的底部形成防脫落用突起,因此雖能有效地防止模塑樹脂從隔板的圓筒形狀部的底部剝離,但不能有效地防止模塑樹脂從隔板的凸緣部剝離。由于凸緣部與模塑樹脂之間的交界面在泵裝置的外周面露出,因此,一旦模塑樹脂從隔板的凸緣部剝離,流體浸入定子等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另外,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泵裝置中,形成于隔板的圓筒形狀部的底部中心處的防脫落用突起的凸緣部的面積不大。因此,在該泵裝置中,當模塑樹脂的剝離力朝著模塑樹脂從間壁構件剝離的方向、即泵裝置的軸向的一側作用時,模塑樹脂相對于防脫落用突起的凸緣部的鉤掛量較少。因此,在該泵裝置中,對模塑樹脂從隔板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較小,從而也許不能充分地防止模塑樹脂從隔板剝離。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第一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地防止流體浸入被樹脂構件覆蓋的定子等的泵裝置。另外,本發(fā)明的第二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提高對覆蓋定子等的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的泵裝置,在該間壁構件上形成有配置于定子與泵室之間的間壁。為解決上述第一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泵裝置的特征是,包括葉輪;轉子,在該轉子上安裝葉輪;定子,該定子配置于轉子的外周側;泵室,在該泵室中配置有葉輪及轉子,
5且流體流過該泵室;間壁構件,該間壁構件具有間壁,該間壁配置于定子與泵室之間以防止泵室內的流體流入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樹脂制的樹脂構件,該樹脂構件以將定子覆蓋的方式形成,間壁形成為帶凸緣的大致有底圓筒狀,具有底部、圓筒部及凸緣部,凸緣部以從圓筒部的開口側端部朝圓筒部的徑向外側擴大的方式形成,當將圓筒部的軸向上的配置有底部的一側設為一側時,樹脂構件以將底部及圓筒部覆蓋并將凸緣部的在一側的表面覆蓋的方式形成,在凸緣部的一側配置有剝離防止部,該剝離防止部防止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在解決上述第一技術問題的本發(fā)明的泵裝置中,當將圓筒部的軸向上的配置有底部的一側設為一側時,在凸緣部的一側配置有剝離防止部,該剝離防止部防止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因此,能有效地防止以覆蓋凸緣部的在一側的表面的方式形成的樹脂構件從凸緣部的一側表面剝離。因此,在本發(fā)明中,即便凸緣部與樹脂構件之間的交界面在泵裝置的外周面露出,也能有效地防止流體浸入被樹脂構件覆蓋的定子等。在本發(fā)明中,例如,剝離防止部包括從凸緣部朝一側突出的剝離防止用突起;以及形成或固定于剝離防止用突起的剝離防止構件,在凸緣部與剝離防止構件之間形成有間隙,在該間隙中配置有樹脂構件的一部分。在該情況下,剝離防止構件作為防止樹脂構件從凸緣部剝離的錨定件起作用。即,在該情況下,能利用剝離防止構件來防止樹脂構件從凸緣部剝離。在本發(fā)明中,較為理想的是,剝離防止部包括多個剝離防止用突起,剝離防止構件形成為圓環(huán)狀,并以將圓筒部圍住的方式固定于多個剝離防止用突起。當這樣構成時,與剝離防止部包括在圓筒部的圓周方向上分割的多個剝離防止構件的情況比較,在組裝泵裝置時剝離防止構件容易處理。另外,能削減泵裝置的零件數量。具體而言,較為理想的是,定子具有定子鐵心,在該定子鐵心上形成有多個突極部,在這多個突極部上隔著繞線管卷繞有驅動用線圈,剝離防止構件是形成為圓環(huán)狀的一塊環(huán)板,對該環(huán)板的外徑的大小進行設定,使得該外徑處于比凸緣部的外側端面更靠內側的位置,并且,對該環(huán)板的內徑的大小進行設定,使得該內徑處于比固定于定子鐵心的多個突極部上的繞線管更靠外側的位置。另夕卜,較為理想的是,剝離防止用突起形成為位于比凸緣部的外側端面更靠內側的位置,并位于比固定于定子鐵心的多個突極部上的繞線管更靠外側的位置。另外,能采用以下結構剝離防止用突起是與凸緣部一體形成且從凸緣部朝著一側突出的突起,剝離防止構件通過熱焊接或超聲波焊接而固定于剝離防止用突起。在本發(fā)明中,剝離防止部也可包括多個剝離防止用突起和多個剝離防止構件。在該情況下,既可使剝離防止用突起的數量與剝離防止構件的數量相同,并在每一個剝離防止用突起上分別固定或形成有一個剝離防止構件,也可使剝離防止構件的數量比剝離防止用突起的數量少,并在若干個剝離防止用突起上固定或形成有一個剝離防止構件。在該情況下也一樣,較為理想的是,剝離防止用突起形成為位于比凸緣部的外側端面更靠內側的位置,并位于比固定于定子鐵心的多個突極部上的繞線管更靠外側的位置。另外,為解決上述第二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泵裝置的特征是,包括葉輪;轉子,在該轉子上安裝葉輪;定子,該定子配置于轉子的外周側;泵室,在該泵室中配置有葉輪及轉子,且流體流過該泵室;間壁構件,該間壁構件具有間壁,該間壁配置于定子與泵室之間以防止泵室內的流體流入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樹脂制的樹脂構件,該樹脂構件以將定子覆蓋的方式形成,間壁形成為帶凸緣的大致有底圓筒狀,具有底部、圓筒部及凸緣部,當將圓筒部的軸向上的配置有底部的一側設為一側時,樹脂構件以將底部及圓筒部覆蓋并將凸緣部的在一側的表面覆蓋的方式形成,在凸緣部的外周面配置有剝離防止用槽,該剝離防止用槽防止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在本發(fā)明中,例如,當從與圓筒部的軸向正交的方向觀察時,剝離防止用槽相對于圓筒部的軸向傾斜。在解決上述第二技術問題的本發(fā)明的泵裝置中,在圓筒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剝離防止用槽,該剝離防止用槽防止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因此,能在圓筒部的圓周方向上的較大范圍內形成剝離防止用槽,另外,還能在圓筒部的軸向上的較大范圍內形成剝離防止用槽。因此,當樹脂構件的剝離力朝著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的方向、即圓筒部的軸向一側作用時,能增加樹脂構件相對于剝離防止用槽的鉤掛量。其結果是,在本發(fā)明中,能提高對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在本發(fā)明中,較為理想的是,剝離防止用槽與圓筒部的軸向正交。具體而言,剝離防止用槽以相對于圓筒部的軸向傾斜45°以上的方式形成在圓筒部的外周面上,當從與圓筒部的軸向正交的方向觀察時,形成有多個剝離防止用槽。當這樣構成時,能用剝離防止用槽的側面有效地承受朝著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的方向即圓筒部的軸向一側作用的樹脂構件的剝離力。因此,能有效地提高對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在本發(fā)明中,較為理想的是,定子包括驅動用線圈和定子鐵心,其中,在定子鐵心上形成有多個突極部,在這多個突極部上卷繞有驅動用線圈,在圓筒部的外周面上與圓筒部的軸向平行地形成有多個旋轉防止用槽,這多個旋轉防止用槽用于防止定子鐵心相對于間壁構件旋轉,在旋轉防止用槽中配置有突極部的前端側,剝離防止用槽形成于凸部,該凸部配置于多個旋轉防止用槽之間。在該情況下,較為理想的是,剝離防止用槽在圓筒部的圓周方向上形成在凸部的整個區(qū)域中,剝離防止用槽的兩端與旋轉防止用槽連通。較為理想的是,剝離防止用槽形成為兩端與旋轉防止用槽連通的角槽狀的槽。當這樣構成時,能就這么利用配置于多個旋轉防止用槽之間的凸部來形成剝離防止用槽,另外,在固定好定子后的間壁構件上通過進行注射成型來形成樹脂構件的情況下,當進行注射成型時,容易使樹脂材料經由旋轉防止用槽而迂回至剝離防止用槽中,并容易使樹脂材料進入剝離防止用槽。因此,當樹脂構件的剝離力朝著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的方向作用時,能進一步增加樹脂構件相對于剝離防止用槽的鉤掛量,從而能有效地提高對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如上所述,在解決上述第一技術問題的本發(fā)明的泵裝置中,能有效地防止流體浸入被樹脂構件覆蓋的定子等。另外,在解決上述第二技術問題的本發(fā)明的泵裝置中,能提高對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泵裝置的剖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定子固定于間壁構件的狀態(tài)的仰視圖。圖3是從下表面?zhèn)缺硎驹趫D1所示的間壁構件上固定有剝離防止構件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在圖1所示的間壁構件上固定有剝離防止構件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5是表示將圖3所示的間壁構件和剝離防止構件分解后的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符號說明)1泵裝置2 葉輪4 轉子5 定子9 泵室11間壁構件Ila 間壁lib圓筒部Ilc 底部Ild凸緣部Ilg旋轉防止用槽Ilh 凸部Ilj剝離防止用槽Ilm剝離防止用突起12樹脂構件23驅動用線圈24定子鐵心24b突極部31剝離防止部32剝離防止構件S 間隙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泵裝置的示意結構)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泵裝置1的剖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定子5固定于間壁構件11的狀態(tài)的仰視圖。在以下說明中,將圖1的上側(Zl方向側)設為“上”側,將圖 1的下側(Z2方向側)設為“下”側。本實施方式的泵裝置1是被稱為密封泵式的泵,包括葉輪2和使該葉輪2旋轉的直流無刷電動機3(以下稱為“電動機3”)。電動機3由轉子4和定子5構成。葉輪2及電動機3配置于由外殼6和將外殼6的上部覆蓋的上殼體7構成的殼體的內部。外殼6和上殼體7被螺釘8彼此固定。在上殼體7上形成有流體的吸入部7a和流體的排出部7b。在外殼6與上殼體7 之間形成有泵室9,從吸入部7a吸入的流體通過泵室9朝著排出部7b流動。另外,在外殼 6與上殼體7之間的接合部分配置有用于確保泵室9的密封性的密封構件(0形環(huán))10。
外殼6包括間壁構件11和樹脂制的樹脂構件12,其中,上述間壁構件11具有間壁 11a,該間壁Ila以將泵室9與定子5隔開的方式配置于泵室9與定子5之間,上述樹脂構件12將間壁構件11的下表面及側面覆蓋。下面對外殼6的詳細結構進行說明。轉子4包括驅動用磁體14、圓筒狀的套筒15、對驅動用磁體14和套筒15進行保持的保持構件16。保持構件16形成為帶凸緣的大致圓筒狀。驅動用磁體14固定于保持構件16的外周側,套筒15固定于保持構件16的內周側。在配置于上側的保持構件16的凸緣部16a上固定有葉輪2。葉輪2及轉子4配置于泵室9的內部。轉子4被固定軸17支承成能旋轉。固定軸17將上下方向作為軸向地配置。艮口, 上下方向為轉子4的軸向。固定軸17的上端保持于上殼體7,固定軸17的下端保持于外殼 6。固定軸17插入套筒15的內周側。另外,在固定軸17上以沿上下方向夾住套筒15的方式安裝有兩個推力軸承構件18。在本實施方式中,套筒15作為轉子4的向心軸承起作用, 套筒15及推力軸承構件18作為轉子4的推力軸承起作用。定子5包括驅動用線圈23、定子鐵心M及繞線管25,整體形成為大致圓筒狀。定子5隔著后述間壁Ila配置于轉子4的外周側。以下,將轉子4及定子5的徑向設為“徑向”,將轉子4及定子5的圓周方向設為“圓周方向”。定子鐵心M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薄的磁性板層疊而形成的層疊鐵心。如圖2所示,該定子鐵心M包括構成定子鐵心M的外周面的大致圓環(huán)狀的圓環(huán)部Ma ;以及從圓環(huán)部2 朝徑向內側突出的多個突極部Mb。多個突極部Mb以等角度間距形成。繞線管 25由樹脂等絕緣性材料形成。另外,繞線管25形成為帶凸緣的圓筒狀,在兩端具有凸緣部。驅動用線圈23卷繞于繞線管25的外周面。驅動用線圈23的兩端部纏繞于端子銷26,該端子銷沈固定于繞線管25b的凸緣部。卷繞有驅動用線圈23的繞線管25從徑向內側插入突極部Mb,從而固定于定子鐵心M。S卩,在突極部24b上隔著繞線管25卷繞有驅動用線圈23。(外殼的結構)圖3是從下表面?zhèn)缺硎驹趫D1所示的間壁構件11上固定有剝離防止構件32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在圖1所示的間壁構件11上固定有剝離防止構件32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5是表示將圖3所示的間壁構件11和剝離防止構件32分解后的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如上所述,間壁構件11包括間壁11a。間壁Ila形成為帶凸緣的大致有底圓筒狀, 包括圓筒部lib、底部Ilc及凸緣部lid。圓筒部lib形成為圓筒狀,并被配置成將驅動用磁體14的外周面覆蓋。另外,圓筒部lib被配置成其軸向與上下方向大致一致。底部Ilc 形成為將圓筒部lib的下端堵塞的圓板狀。凸緣部Ild從圓筒部lib的作為開口側端部的上端部朝徑向的外側擴大。如圖1所示,間壁Ila的內側及上側為泵室9,葉輪2及轉子4 配置于間壁Ila的內側及上側。間壁Ila起到了防止泵室9內的流體流入定子5的配置部位的功能。如圖1所示,在底部Ilc的下側以沿上下方向空開規(guī)定間隙的狀態(tài)固定有兩塊基板27、28。在底部Ilc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將基板27固定于間壁構件11的固定用突起lie 和用于對基板27進行定位的定位用突起Ilf。如圖1所示,基板27在被固定用突起lie和定位用突起Ilf定位的狀態(tài)下被旋入固定用突起lie的螺釘四固定在底部Ilc的下表面?zhèn)?。另外,基?8在被固定用突起lie和定位用突起Ilf定位后的狀態(tài)下通過粘接而固定于底板Ilc的下表面。在圓筒部lib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旋轉防止用槽llg,這多個旋轉防止用槽Ilg用于防止定子鐵心M相對于間壁構件11旋轉。旋轉防止用槽Iig與上下方向平行地形成。 另外,旋轉防止用槽Iig形成為角槽狀,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圓筒部11的除了上端側的一部分之外的大致整個區(qū)域中。此外,多個旋轉防止用槽Ilg以等角度間距形成。如圖2 所示,在旋轉防止用槽Ilg中配置有突極部24b的前端側,該突極部24b配置于定子鐵心M 的徑向內側。由于在圓筒部11的外周面形成有旋轉防止用槽llg,因此在多個旋轉防止用槽Ilg之間形成有凸部llh。如圖2所示,在繞線管25的配置于徑向內側的凸緣部25a與凸部Ilh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在凸部Ilh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剝離防止用槽11 j,這多個剝離防止用槽11 j防止樹脂構件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剝離防止用槽Ilj形成為角槽狀。另外,當從與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觀察時,剝離防止用槽Ilj相對于上下方向傾斜。在本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用槽11 j與上下方向大致正交,即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也可在各凸部Iih連續(xù)地設置螺旋形狀的槽,從而形成相對于上下方向傾斜的剝離防止用槽llj。另外,需將剝離防止用槽Iij形成為具有剝離防止作用的大小,但在上下方向上設置多個槽的情況下,能采用較小的角槽, 另外,若將沿水平方向形成的卡合面形成得較大,則能減少在上下方向上的槽的數量。在本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用槽Iij在上下方向上以恒定的間距形成,并在凸部Iih的除了上端側的一部分之外的大致整個區(qū)域中形成有多個剝離防止用槽llj。另外,剝離防止用槽llj 在一個凸部Ilh中沿圓周方向形成在凸部Ilh的整個區(qū)域中,剝離防止用槽Ilj的兩端與旋轉防止用槽Ilg連通。在若干個凸部Ilh (在圖3等所示的例子中為三個凸部llh)的下端側形成有缺口部11k,該缺口部Ilk用于配置對形成于驅動永磁體14外周面的磁極進行檢測的磁傳感器(省略圖示)。在凸緣部Ild的下側配置有剝離防止部31,該剝離防止部31用于防止樹脂構件 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剝離防止部31由多個剝離防止用突起Ilm和剝離防止構件32構成,其中,上述多個剝離防止用突起Ilm從凸緣部Ild的下表面朝下突出,上述剝離防止構件32固定于剝離防止用突起11m。剝離防止用突起Ilm通過朝凸緣部Ild突出而形成為一體形成的帶臺階的圓柱狀,并以大致90°的間距配置于凸緣部Ild的下表面。該剝離防止用突起形成為位于比凸緣部Ild的外側端面更靠內側的位置,并位于比固定于定子鐵心M的突極部24b上的繞線管25更靠外側的位置。剝離防止構件32是形成為平板狀并形成為圓環(huán)狀的一塊環(huán)板。對該剝離防止構件32的外徑的大小進行設定,使得該外徑處于比凸緣部Ild的外側端面更靠內側的位置,并且,對該剝離防止構件32的內徑的大小進行設定,使得該內徑處于比固定于定子鐵心M的突極部24b上的繞線管25更靠外側的位置,具體是處于比剝離防止構件 32配置側的繞線管25的外側的凸緣部2 更靠外側的位置,該剝離防止構件32以圍住圓筒部lib上端側的方式固定于剝離防止用突起Ilm的下端側。另外,剝離防止構件32以與凸緣部Ild大致平行的方式固定于剝離防止用突起Ilm的下端側,在凸緣部Ild與剝離防止構件32之間形成有間隙S。在本實施方式中,例如,剝離防止構件32通過熱焊接或超聲波焊接而固定于剝離防止用突起Ilm的下端側。剝離防止構件32也可通過螺釘、粘接劑等而固定于剝離防止用突起Ilm的下端側。樹脂構件12完全覆蓋驅動用線圈23及基板27J8等,其是為保護驅動用線圈23 及基板27、觀等以免受到流體的影響而設的。該樹脂構件12是通過將樹脂材料注射至處于固定有定子5及基板27、28的狀態(tài)的間壁構件11而形成的。具體而言,通過將固定有定子5及基板27、28的間壁構件11配置于模具內,并將樹脂材料注入該模具內且使該樹脂材料硬化,從而形成樹脂構件12。即,樹脂構件12與固定有定子5及基板27、觀之后的間壁構件11 一體成型。本實施方式的樹脂構件12在整體上形成為大致有底圓筒狀,將定子5和基板27、 28完全覆蓋。另外,樹脂構件12將圓筒部lib及底部Ilc完全覆蓋,并覆蓋凸緣部11的下表面。此時,由于剝離防止用突起位于比凸緣部Ild的外側端面更靠內側的位置,并對剝離防止構件32的外徑的大小進行設定,使得該外徑處于比凸緣部Ild的外側端面更靠內側的位置,因此剝離防止構件32被樹脂構件12完全覆蓋。樹脂構件12的一部分被填充在凸緣部Ild與剝離防止構件32之間的間隙S中,樹脂構件12的一部分配置于間隙S中。另夕卜,在對樹脂構件12進行注射成型時,樹脂材料迂回到繞線管25的內側的凸緣部2 與凸部Ilh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中,并也進入剝離防止用槽Ilj中。即,樹脂構件12的一部分也配置于繞線管25的內側的凸緣部25a與凸部Ilh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及剝離防止用槽 Ilj中。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凸緣部Ild與樹脂構件12之間的交界面在泵裝置1 的外周面露出。(本實施方式的主要效果)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凸緣部Ild的下側配置有剝離防止部31,該剝離防止部31用于防止樹脂構件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在構成剝離防止部31的剝離防止構件 32與凸緣部Ild之間所形成的間隙中配置有樹脂構件12的一部分。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配置于凸緣部Ild下側的剝離防止構件32作為防止樹脂構件12從凸緣部Ild剝離的錨定件起作用。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利用剝離防止部31有效地防止樹脂構件12從凸緣部Ild的下表面剝離。其結果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便凸緣部Ild與樹脂構件12之間的交界面在泵裝置1的外周面露出,也能有效地防止流體浸入被樹脂構件12覆蓋的定子5 和基板27、28。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以完全覆蓋基板27、28的方式形成有樹脂構件12,因此基板27、28也起到了防止樹脂構件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的功能。在本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構件32形成為圓環(huán)狀,并以圍住圓筒部lib的方式固定于多個剝離防止用突起11m。因此,例如,與在多個剝離防止用突起Ilm中的每一個剝離防止用突起Ilm上分別固定有一個剝離防止構件的情況比較,在組裝泵裝置1時剝離防止構件32容易處理。另外,能削減泵裝置1的零件數量。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凸部Ilh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剝離防止用槽llj。具體而言,剝離防止用槽Ilj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凸部Ilh的除了上端側的一部分之外的大致整個區(qū)域中,且在圓周方向上形成在凸部Ilh的整個區(qū)域中。另外,在剝離防止用槽Ilj中配置有樹脂構件12的一部分。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當樹脂構件12的剝離力朝著樹脂構件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的方向即下方作用時,能增加樹脂構件12相對于剝離防止用槽 Ilj的鉤掛量。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能提高對樹脂構件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尤其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剝離防止用槽Ilj形成為與上下方向大致正交,因此能用剝離防止用槽Ilj的側面有效地承受朝著樹脂構件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的方向即下方作用的樹脂構件12的剝離力。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能有效地提高對樹脂構件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用槽Ilj在圓周方向上形成在凸部Ilh的整個區(qū)域中,剝離防止用槽Ilj的兩端與旋轉防止用槽Ilg連通。因此,當對樹脂構件12進行注射成型時,樹脂材料容易經由旋轉防止用槽Ilg而旋轉至剝離防止用槽Ilj中,因而樹脂材料容易進入剝離防止用槽Ilg中。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當樹脂構件12的剝離力朝著樹脂構件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的方向即下方作用時,能進一步增加樹脂構件12相對于剝離防止用槽Ilj的鉤掛量,其結果是,能有效地提高對樹脂構件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其它實施方式)上述實施方式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的一例,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在不改變本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形實施。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構件32固定于剝離防止用突起11m。除此之外,例如,圓環(huán)狀的剝離防止構件32也可與剝離防止用突起Ilm—體形成。即,剝離防止構件32 也可與間壁構件11 一體形成。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構件32形成為圓環(huán)狀,并以圍住圓筒部lib的方式固定于多個剝離防止用突起11m。即,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部31包括一個剝離防止構件32。除此之外,例如,剝離防止部31既可采用將一塊環(huán)板分割的結構,也可包括使用多塊直線形狀的板的多個剝離防止構件。在該情況下,也可使剝離防止用突起Ilm的數量與剝離防止構件的數量相同,并在每一個剝離防止用突起Ilm上分別固定一個剝離防止構件。另外,也可將圓環(huán)狀的墊片固定于每一個剝離防止用突起Ilm上作為剝離防止構件。另外,也可使剝離防止用突起Ilm 的數量與剝離防止構件的數量相同,并在每一個剝離防止用突起1 Im上一體形成有一個剝離防止構件。在該情況下,例如,利用剝離防止用突起Ilm和剝離防止構件來形成蘑菇狀的突起部。另外,在剝離防止部31包括多個剝離防止構件的情況下,也可以是剝離防止構件的數量比剝離防止用突起Ilm的數量少,在若干個剝離防止用突起Ilm上固定或一體形成一個剝離防止構件。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用槽Ilj形成為與上下方向大致正交,但剝離防止用槽Iij也可如上所述形成為當從與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觀察時相對于上下方向傾斜。例如,若從與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觀察時剝離防止用槽Ilj相對于上下方向傾斜45° 以上,則能使剝離防止用槽Ilj具有足夠的剝離防止作用。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用槽Ilj形成為截面呈矩形的角槽形狀,但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多個剝離防止用槽Ilj 的情況下,即使采用截面呈三角形的槽或截面呈半圓形的槽,也能具有剝離防止作用。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用槽Ilj在圓周方向上形成在凸部Ilh的整個區(qū)域中,剝離防止用槽Iij的兩端與旋轉防止用槽Iig連通。除此之外,例如,剝離防止用槽Iij
12也可在圓周方向上形成在凸部Ilh的一部分上。在該情況下,也可僅使剝離防止用槽Ilj 的一端與旋轉防止用槽Ilg連通,并使剝離防止用槽Ilj的另一端與旋轉防止用槽Ilg不連通。另外,在該情況下,也可使剝離防止用槽Iij的兩端都與旋轉防止用槽Iig不連通。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用槽Ilj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凸部Ilh的除了上端側的一部分之外的大致整個區(qū)域中。除此之外,例如,剝離防止用槽Iij既可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凸部Ilh的整個區(qū)域中,也可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凸部Ilh的一部分上。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剝離防止用槽Ilj在上下方向上以恒定的間距形成,但剝離防止用槽Ilj在上下方向上的間隔也可以是不規(guī)則的。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凸部Ilh上形成有多個剝離防止用槽llj,但若設有剝離防止構件32,則也可在凸部Ilh上不形成剝離防止用槽llj。即使在該情況下,也能通過設置剝離防止構件32有效地防止流體浸入被樹脂構件12覆蓋的定子5和基板27、28。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凸緣部Ild的下側配置有剝離防止部31,但若在凸部Ilh上形成有多個剝離防止用槽llj,則也可在凸緣部Ild的下側不配置剝離防止部31。即便在該情況下,也能提高對樹脂構件12從間壁構件11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
權利要求
1.一種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葉輪;轉子,在該轉子上安裝所述葉輪; 定子,該定子配置于所述轉子的外周側;泵室,在該泵室中配置有所述葉輪及所述轉子,且流體流過該泵室; 間壁構件,該間壁構件具有間壁,該間壁配置于所述定子與所述泵室之間以防止所述泵室內的流體流入所述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樹脂制的樹脂構件,該樹脂構件以將所述定子覆蓋的方式形成, 所述間壁形成為帶凸緣的大致有底圓筒狀,具有底部、圓筒部及凸緣部, 所述凸緣部以從所述圓筒部的開口側端部朝所述圓筒部的徑向外側擴大的方式形成, 當將所述圓筒部的軸向上的配置有所述底部的一側設為一側時, 所述樹脂構件以將所述底部及所述圓筒部覆蓋并將所述凸緣部的在所述一側的表面覆蓋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凸緣部的所述一側配置有剝離防止部,該剝離防止部防止所述樹脂構件從所述間壁構件剝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剝離防止部包括從所述凸緣部朝所述一側突出的剝離防止用突起;以及形成或固定于所述剝離防止用突起的剝離防止構件,在所述凸緣部與所述剝離防止構件之間形成有間隙, 在所述間隙中配置有所述樹脂構件的一部分。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剝離防止部包括多個所述剝離防止用突起,所述剝離防止構件形成為圓環(huán)狀,并以將所述圓筒部圍住的方式固定于多個所述剝離防止用突起。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鐵心,在該定子鐵心上形成有多個突極部,在這多個突極部上隔著繞線管卷繞有驅動用線圈,所述剝離防止構件是形成為圓環(huán)狀的一塊環(huán)板,對該環(huán)板的外徑的大小進行設定,使得該外徑處于比所述凸緣部的外側端面更靠內側的位置,并且,對該環(huán)板的內徑的大小進行設定,使得該內徑處于比固定于所述定子鐵心的所述多個突極部上的所述繞線管更靠外側的位置。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鐵心,在該定子鐵心上形成有多個突極部,在這多個突極部上隔著繞線管卷繞有驅動用線圈,所述剝離防止用突起形成為位于比所述凸緣部的外側端面更靠內側的位置,并位于比固定于所述定子鐵心的所述多個突極部上的所述繞線管更靠外側的位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剝離防止用突起是與所述凸緣部一體形成且從所述凸緣部朝著所述一側突出的突起,所述剝離防止構件通過熱焊接或超聲波焊接而固定于所述剝離防止用突起。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剝離防止部包括多個所述剝離防止用突起和多個所述剝離防止構件。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剝離防止構件是板構件,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鐵心,在該定子鐵心上形成有多個突極部,在這多個突極部上隔著繞線管卷繞有驅動用線圈,所述剝離防止用突起形成為位于比所述凸緣部的外側端面更靠內側的位置,并位于比固定于所述定子鐵心的所述多個突極部上的所述繞線管更靠外側的位置。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剝離防止用突起是與所述凸緣部一體形成且從所述凸緣部朝著所述一側突出的突起,所述剝離防止構件通過熱焊接或超聲波焊接而固定于所述剝離防止用突起。
10.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構件是通過將樹脂材料注入處于固定有所述定子的狀態(tài)的所述間壁構件并使該樹脂硬化而形成的。
11.一種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葉輪;轉子,在該轉子上安裝所述葉輪; 定子,該定子配置于所述轉子的外周側;泵室,在該泵室中配置有所述葉輪及所述轉子,且流體流過該泵室; 間壁構件,該間壁構件具有間壁,該間壁配置于所述定子與所述泵室之間以防止所述泵室內的流體流入所述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樹脂制的樹脂構件,該樹脂構件以將所述定子覆蓋的方式形成, 所述間壁形成為帶凸緣的大致有底圓筒狀,具有底部、圓筒部及凸緣部, 當將所述圓筒部的軸向上的配置有所述底部的一側設為一側時, 所述樹脂構件以將所述底部及所述圓筒部覆蓋并將所述凸緣部的在所述一側的表面覆蓋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圓筒部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剝離防止用槽,該剝離防止用槽防止所述樹脂構件從所述間壁構件剝離。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當從與所述圓筒部的軸向正交的方向觀察時,所述剝離防止用槽相對于所述圓筒部的軸向傾斜。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剝離防止用槽與所述圓筒部的軸向正交。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剝離防止用槽以相對于所述圓筒部的軸向傾斜45°以上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圓筒部的外周面上,當從與所述圓筒部的軸向正交的方向觀察時,形成有多個所述剝離防止用槽。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驅動用線圈和定子鐵心,其中,在所述定子鐵心上形成有多個突極部,在這多個突極部上卷繞有所述驅動用線圈,在所述圓筒部的外周面上與所述圓筒部的軸向平行地形成有多個旋轉防止用槽,這多個旋轉防止用槽用于防止所述定子鐵心相對于所述間壁構件旋轉, 在所述旋轉防止用槽中配置有所述突極部的前端側, 所述剝離防止用槽形成于凸部,該凸部配置于多個所述旋轉防止用槽之間。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剝離防止用槽在所述圓筒部的圓周方向上形成在所述凸部的整個區(qū)域中,所述剝離防止用槽的兩端與所述旋轉防止用槽連通。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剝離防止用槽是兩端與所述旋轉防止用槽連通的角槽狀的槽。
18.如權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構件是通過將樹脂材料注入處于固定有所述定子的狀態(tài)的所述間壁構件并使該樹脂硬化而形成的。
全文摘要
一種泵裝置,能提高對覆蓋定子等的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剝離進行抑制的抑制力,其中,所述間壁構件形成有配置在定子與泵室之間的間壁。泵裝置包括間壁構件(11),該間壁構件具有間壁(11a),該間壁配置于供葉輪及轉子配置的泵室與定子之間,以防止泵室內的流體流入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樹脂制的樹脂構件,該樹脂構件以將定子覆蓋的方式形成。間壁(11a)形成為帶凸緣的大致有底圓筒狀,具有圓筒部(11b)、底部(11c)及凸緣部(11d),樹脂構件以將圓筒部(11b)及底部(11c)覆蓋并將凸緣部(11d)的在一側的表面覆蓋的方式形成。在圓筒部(11b)的外周面配置有防止樹脂構件從間壁構件(11)剝離的剝離防止用槽(11j)。
文檔編號F04D13/06GK102465887SQ201110321428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原田隆司, 藤島真 申請人:日本電產三協(xié)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