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464296閱讀:14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旋轉壓縮機,特別是一種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及 其應用。
背景技術
偏心曲軸沿水平方向放置的臥式旋轉壓縮機,相對于偏心曲軸沿垂直方 向放置的立式旋轉壓縮機具有總體高度可降低的大優(yōu)點,在不改變高度的情 況下,搭載臥式旋轉壓縮機的系統(tǒng)具有能增加有效容積的優(yōu)點。但正是由于 臥式旋轉壓縮機旋轉中心與油面平行,因此如何實現供油是臥式旋轉壓縮機 的關鍵技術。
早在上世紀卯年代以前,已經出現利用在轉子端環(huán)加工風葉形成轉子 風扇,通過轉子旋轉是風扇產生離心力把壓縮機底部油池的油供給到旋轉中 心內。
近年來,轉子風扇技術更被應用于控制臥式旋轉壓縮機內部壓力差,如
本公司于2009年4月8日在中國專利文獻號CN101403385A中公開了一種 臥式旋轉壓縮機的潤滑系統(tǒng)及其控制方法和應用。在實現供油同時,由于內 部壓差的關系帶來分割腔體之間的油面高度差形成,在壓縮機運轉過程中儲 油腔油面始終高于電機腔油面,除了能保證持續(xù)穩(wěn)定供油,也可減少電機腔 中油面與電機轉子干涉帶來壓縮機吐油量上升。具體內容見附圖1-附圖3, 為殼體內壓為高壓的臥式旋轉壓縮機。臥式旋轉壓縮機的殼體11,由圓柱 形的中央殼體lla、與其開口端分別焊接密封的左側殼體lib和右側殼體lie 組成。中央殼體lla的內部固定了壓縮組件12和電機組件13。殼體內部封 入了適量的油122。電機組件13由定子14和轉子15構成。定子14固定在 中央殼體lla的內徑處,定子14的外徑上設置有一個及以上帶切口的平面, 在臥式壓縮機中作為氣體通道123和第一油通道124a。轉子15固定在偏心 曲軸lll的外徑處。轉子15和定子14之間產生轉矩,并具有將轉矩傳遞給 偏心曲軸lll的作用。進行氣體壓縮的壓縮組件由氣缸16、活塞17、滑片 18、主軸承19、副軸承110和偏心曲軸111等構成。偏心曲軸lll上設置中 心孔125,其設置在偏心曲軸111的中心,殼體11的內部由氣缸16和電機組件13分割成三個腔,即位于右側的儲油腔112、位于左側的第一電機腔 113和位于中間的第二電機腔140,見圖l,氣缸16的底部設置有分別向儲 油腔112和和第二電機腔140開孔的第二油通道124b,氣體通道123和第 一油通道124a分別連通第一電機腔113和第二電機腔140。
在儲油腔112中,在副軸承110的中心部固定了油帽114。油帽114的 上部通過孔或管與儲油腔112上部氣體空間連通。油帽114在儲油腔112中 連通了曲軸111中心的中心孔125。該中心孔125既是油的通道,也是氣體 的通道。在第一電機腔113中,位于轉子15左側的轉子端環(huán)115a上設置有 數個從轉子15內徑向外徑開口的槽,該槽稱為端環(huán)槽116,見圖3,在槽與 槽之間形成的壁稱為風葉117,該端環(huán)槽116可在該左側的轉子端環(huán)115a 鑄造時同時鑄造而成,也可通過機械加工方式在該左側的轉子端環(huán)115a上 加工而成。該左側的轉子端環(huán)的115a上部設置有鑄銷柱118。端板119設置 在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a和左側平衡塊120a之間,端板119和左側平衡塊120a 一起被鑄鋁柱118鉚接在轉子端環(huán)115a上。于是,在端板119和端環(huán)槽116 之間,形成對轉子15的外圓開口的數個通道。由端板119和轉子端環(huán)116 內徑包圍的空間部稱為端環(huán)空間121。
在以往技術中,臥式旋轉壓縮機通過在電機轉子端環(huán)鑄鋁上直接鑄造或 機械加工成旋轉風葉,并與端板鉚接在轉子端環(huán)空間上形成降壓裝置。
但是,這種在臥式旋轉壓縮機電機轉子鑄鋁上形成的風葉,造成臥式旋 轉壓縮機用電機轉子與常規(guī)立式臥式旋轉壓縮機用電機轉子不能共用,需專 門對應鑄鋁模具或加工設備制造該風葉,帶來制造成本上的增加。同時轉子 鑄鉬加工面積過大容易造成電機效率的下降。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可與轉子端環(huán)分離、降壓效 果好、既可以用于臥式旋轉壓縮機、又可以用于立式旋轉壓縮機的旋轉壓縮 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及其應用,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包括設置在殼體內的 壓縮組件和電機組件,
殼體內部被壓縮組件和電機組件分隔成三個腔室,分別為位于壓縮組件 和殼體之間的儲油腔、位于電機組件和殼體之間的第一電機腔以及位于壓縮 組件和電機組件之間的第二電機腔,
電機組件包括轉子和定子,轉子端部設置有轉子端環(huán),
壓縮組件包括氣缸、主軸承、副軸承和偏心曲軸,偏心曲軸的中心設置 有中心孔,中心孔與儲油腔相通,其特征是轉子端環(huán)上設置有壓力控制裝置,壓力控制裝置包括套帽,套 帽與轉子端環(huán)相接,套帽與轉子端環(huán)共同圍成端環(huán)空間,套帽上設置有開孔 與第一風葉,開孔和第一電機腔或第二電機腔相通,端環(huán)空間與中心孔的一
所述旋轉壓縮機為臥式旋轉壓縮機,轉子的左端設置有左側轉子端環(huán), 套帽設置在第一電機腔內,套帽的基部與左側轉子端環(huán)相接,套帽與左側轉 子端環(huán)共同圍成左端環(huán)空間,偏心曲軸中的中心孔為貫通孔,該中心孔的一 端連通左端環(huán)空間,
副軸承和油帽位于儲油腔內,油帽與副軸承的中心套接,油帽的上部通 過孔或管與儲油腔的上部氣體空間連通,油帽與中心孔的另一端連通,
套帽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第一風葉的 旁邊設置有開孔,開孔與第一電機腔相通。
所述套帽上設置有左側平衡塊,套帽的基部設置有帽檐,左側平衡塊壓 接在帽檐上,定位柱的一端依次穿過左側平衡塊和帽檐后,固定在左側轉子 端環(huán)中。
所述旋轉壓縮機為臥式旋轉壓縮機,轉子的右端設置有右側轉子端環(huán), 套帽設置在第二電機腔內,套帽的基部與右側轉子端環(huán)相接,套帽的中央設 置有定位孔,定位孔穿套在偏心曲軸上,套帽、右側轉子端環(huán)和偏心曲軸共 同圍成右端環(huán)空間,偏心曲軸中的中心孔為盲孔,該中心孔的一端通過設置 在偏心曲軸上的旁通孔與右端環(huán)空間相通,
副軸承和油帽位于儲油腔內,油帽與副軸承的中心套接,油帽的上部通 過孔或管與儲油腔的上部氣體空間連通,油帽與中心孔的另一端連通,
套帽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第一風葉的 旁邊設置有開孔,開孔與第二電機腔相通。
所述套帽上設置有右側平衡塊,套帽的基部設置有帽檐,右側平衡塊壓 接在帽檐上,定位柱的一端依次穿過右側平衡塊和帽檐后,固定在右側轉子 端環(huán)中。
所述定位孔的內徑與偏心曲軸的外徑之間的距離小于或等于lmm。
所述旋轉壓縮機為臥式旋轉壓縮機,該臥式旋轉壓縮機的排氣通道設置 在儲油腔、第一電機腔或第二電機腔的一側。
所述旋轉壓縮機為立式旋轉壓縮機,轉子的上端設置有上側轉子端環(huán), 套帽設置在第一電機腔內,套帽的基部與上側轉子端環(huán)相接,套帽與上側轉 子端環(huán)共同圍成上端環(huán)空間,偏心曲軸中的中心孔為貫通孔,該中心孔的一 端連通上端環(huán)空間,中心孔的另一端與儲油腔連通,
套帽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第一風葉的9頁
旁邊設置有開孔,開孔與第一電機腔相通。
所述旋轉壓縮機為立式旋轉壓縮機,轉子的下端設置有下側轉子端環(huán), 套帽設置在第二電機腔內,套帽的基部與下側轉子端環(huán)相接,套帽的中央設 置有定位孔,定位孔穿套在偏心曲軸上,套帽、下側轉子端環(huán)和偏心曲軸共 同圍成下端環(huán)空間,偏心曲軸中的中心孔為盲孔,該中心孔的一端通過設置 在偏心曲軸上的旁通孔與下端環(huán)空間相通,中心孔的另一端與儲油腔連通,
套帽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第一風葉的 旁邊設置有開孔,開孔與第二電機腔相通。
一種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的應用,其特征是該壓力控制裝置既可 以應用在殼體內部為低背壓的旋轉壓縮機中,又可以應用在殼體內部為高背
壓的旋轉壓縮機中;既可以應用在臥式旋轉壓縮機中,也可以應用在立式旋 轉壓縮機中;伴隨轉子轉動始終能控制殼體內部的儲油腔與第一電機腔或第 二電機腔之間的壓力差穩(wěn)定,且不受殼體內部壓力大小影響。
本發(fā)明中的電機組件中的定子的外徑與殼體的內徑相接,壓縮組件中的 主軸承、副軸承和氣缸中的任意一個的外徑與殼體的內徑相接,定子的外徑 與主軸承、副軸承和氣缸中的任意一個的外徑共同將殼體內部分隔為三個腔 室,或者,另外添加其它的輔助零部件將殼體內部分隔為三個腔室也可以。
本發(fā)明中的壓力控制裝置為獨立一體式,可與轉子端環(huán)分離,壓力控制 裝置的外圓周上設置有順著轉動方向形成的風葉,壓力控制裝置上設置有鉚 接孔。對于臥式旋轉壓縮機,套帽與轉子端環(huán)鉚接安裝后形成的端環(huán)空間與 上述的氣體通道連通,伴隨轉子轉動在其轉動中心形成低壓,使得儲油腔中 的氣體和油的混合物通過偏心曲軸的中心孔進入電機腔內,當電機腔內的壓 力降低至儲油腔與電機腔兩側壓力差達到穩(wěn)定值,壓縮機內部油面高度保持 穩(wěn)定。對于立式旋轉壓縮機,套帽與轉子端環(huán)铘接安裝后形成的端環(huán)空間與 殼體的氣體空間相通,當轉子轉動時,與端環(huán)空間相通的曲軸中心孔的壓力 進一步降低,對曲軸中心孔的上油有利,同時能避免高壓泄漏時引起曲軸中 心孔的壓力過高,油無法從曲軸供油孔向外供給的失效現象。另外,對于立 式旋轉壓縮機的吐油量較大機種,油可能從曲軸的中心孔直接噴出,而增加 此套帽后,油被套帽阻擋,順著旋轉方向從開孔被甩出,碰到電機的線包并 沿間隙流回儲油腔中。同時經過定子與轉子之間的間隙向上運動的油與冷媒 混合物跟隨套帽上的第一葉片產生的漩渦旋轉,能有效地降低壓縮機單體吐 油量,從而提高立式旋轉壓縮機的性能及整個空調系統(tǒng)性能。
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合理、可與轉子端環(huán)分離、降壓效果好、既可以用 于臥式旋轉壓縮機、又可以用于立式旋轉壓縮機,既可以用于殼體內部為低 背壓的旋轉壓縮機中,又可以應用在殼體內部為高背壓的旋 壓縮機中,其具有較大的適用范圍。


圖1為現有技術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轉子端部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A-A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降壓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降壓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第二降壓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第二降壓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IO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l(wèi)l為殼體,lla為中央殼體,llb為左側殼體,llc為右側殼體, 12為壓縮組件,13為電機組件,14為定子,15為轉子,16為氣缸,17為 活塞,18為滑片,19為主軸承,110為副軸承,lll為偏心曲軸,112為儲 油腔,113為第一電機腔,114為油帽,115a為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b為右 側轉子端環(huán),U6為端環(huán)槽,117為風葉,118為定位柱,119為端板,120a 為左側平衡塊,120b為右側平衡塊,121為左端環(huán)空間,122為油,123為 氣體通道,124a為第一油通道,124b為第二油通道,125為中心孔,126 為套帽,126.1為帽檐,140為第二電機腔,217為第一風葉,218為右側轉 子端環(huán),219為右側平衡塊,220為開孔,221為旁通孔,222為右端環(huán)空間, 223定位孔,224為曲軸供油孔,315a為上側轉子端環(huán),320a為上側平衡塊, 321為上端環(huán)空間。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以下沿用與背景技術中相同的附圖標記。
第一實施例
參見圖4-圖6,當壓力控制裝置用于臥式旋轉壓縮機時,臥式旋轉壓縮 機包括設置在殼體ll內的壓縮組件12和電機組件13,圓柱形的殼體ll內 封入適量的油122。殼體11內部被壓縮組件12和電機組件13分隔成三個 腔室,分別為位于壓縮組件12和殼體11之間的儲油腔112、位于電機組件 13和殼體11之間的第一電機腔113以及位于壓縮組件12和電機組件13之 間的第二電機腔140。電機組件13中的定子14的外徑與殼體11的內徑相接,壓縮組件中的 為主軸承19、副軸承110和氣缸16中的任意一個的外徑與殼體11的內徑相 接,定子14的外徑與主軸承19、副軸承110和氣缸16中的任意一個的外 徑共同將殼體內部分隔為三個腔室。本實施例是通過定子14和氣缸的外徑 將殼體內部分隔為三個腔室的,但是,除了以上技術方案以外,還可以通過 定子14和主軸承19,或者定子14和副軸承110的組合將殼體內部分隔為 三個腔室,并且還可以通過附加的分隔件來分隔殼體內部,其技術效果相通。
壓縮組件12主要由氣缸16、活塞17、滑片18、主軸承19、副軸承110 和偏心曲軸lll組成。電機組件13包括轉子15和定子14,轉子15固定在 偏心曲軸lll的外徑上,定子14外徑固定在殼體11內徑中,定子14外徑 上設置有用作氣體通道123和第一油通道124a的切口 ,氣體通道123位于 定子14的頂部,第一油通道124a位于定子14的底部,氣體通道123和第 一油通道124a分別連通第一電機腔113和第二電機腔140,壓縮組件12的 底部設置有第二油通道124b,第二油通道連通第二電機腔140和儲油腔112。
在儲油腔112中,副軸承110的中心部固定套接有油帽114。油帽114 的上部通過孔或管與儲油腔112上部氣體空間連通。油帽114在儲油腔112 中連通了偏心曲軸111中心的中心孔125。該中心孔125既是油的通道,也 是氣體的通道。
以上是與背景技術相同的部分。
為了優(yōu)化背景技術中所述的轉子端環(huán)降壓裝置,降低制造成本,同時實
化,現提出替代技術方案如下
在第一電機腔113中,位于轉子15左側的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a上設置有 壓力控制裝置,壓力控制裝置包括套帽126,套帽設置在第一電機腔113內, 套帽126的基部與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a相接,套帽126與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a 共同圍成左端環(huán)空間121,偏心曲軸111中的中心孔125為貫通孔,該中心 孔125的一端連通左端環(huán)空間121,中心孔125的另一端通過油帽114連通 儲油腔112的上部氣體空間,套帽126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 形成的第一風葉217,第一風葉的旁邊設置有開孔220,開孔與第一電機腔 113相通。第一風葉217和開孔220分別為二個以上,均布在套帽126的外 周。
第一風葉217可由套帽126經過沖制折彎形成,開孔220可由沖制第一 風葉217后殘留的孔形成;當然,也可以直接在套帽126上分別鑄造出第一 風葉217和開孔220。
套帽126上設置有左側平衡塊120a,套帽126的基部設置有帽檐126.1,左側平衡塊120a壓接在帽檐126.1上,定位柱118的一端依次穿過左側平 衡塊120a和帽檐126.1后,固定在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a中。
定位柱118可采用鑄銷柱。左側平衡塊120a通過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a上 的定位柱118與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a鉚接在一起。
臥式旋轉壓縮機的排氣通道設置在儲油腔112、第一電機腔113或第二 電機腔140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排氣通道設置第一電機腔113的一側。
當壓縮機運行時,轉子15高速轉動,順著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217 在高速轉動過程中產生漩渦,漩渦的中心位于上述的左端環(huán)空間121,其內 部壓力為最低壓力。儲油腔112與左端環(huán)空間121通過偏心曲軸111的中心 孔125及油帽114連通,在轉子15轉動過程中,由于左端環(huán)空間121產生 低壓,儲油腔112上部空間氣體通過上述的通道進入壓力控制裝置,并從壓 力控制裝置上的開孔220進入第一電機腔113內,儲油腔112 —側壓力因此 降低。
殼體11底部的油通過第一油通道124a及第二油通道124b連通第一電 機腔113、第二電機腔140與儲油腔112,伴隨儲油腔112壓力降低,儲油 腔112油面上升。儲油腔112油面與第一電機腔113油面之間高度差AH反 映上述兩腔體之間的壓力差AP。
伴隨運行工況穩(wěn)定,殼體ll內部氣體循環(huán)與油路循環(huán)逐漸趨向穩(wěn)定, 油面高度差趨向穩(wěn)定,油面波動逐漸消失。臥式旋轉式壓縮機供油油面穩(wěn)定, 供油連續(xù),壓縮機運行可靠性提高。
第二實施例
參見圖7-圖9,當壓力控制裝置用于臥式旋轉壓縮機時,第二實施例的 設計方案與第一實施例的設計方案主要不同點在于第一實施例將轉子15 的壓力控制裝置配置在臥式旋轉壓縮機的轉子15左側的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a 上、左側殼體llb側,也就是遠離主軸承19的一端;第二實施例則是將壓 力控制裝置配置在臥式旋轉壓縮機的轉子15右側的的右側轉子端環(huán)115b 上,也就是靠近主軸承19的一端。
轉子15的右端設置有右側轉子端環(huán)115b,套帽126設置在第二電機腔 140內,套帽126的基部與右側轉子端環(huán)115b相接,套帽126的中央設置 有定位孔223,定位孔穿套在偏心曲軸111上,套帽126、右側轉子端環(huán)115b 和偏心曲軸111共同圍成右端環(huán)空間222,偏心曲軸111中的中心孔125為 盲孔,該中心孔125的一端通過設置在偏心曲軸111上的旁通孔221與右端 環(huán)空間222相通,中心孔125的另 一端通過油帽114連通儲油腔112的上部 氣體空間,也就是同時連通了油帽114和儲油腔112的上部空間。套帽126上設置有右側平衡塊120b,套帽126的基部設置有帽檐126.1, 右側平衡塊120b壓接在帽檐126.1上,定位柱118的一端依次穿過右側平 衡塊120b和帽檐126.1后,固定在右側轉子端環(huán)115b中。定位孔223的內 徑①D與偏心曲軸111的外徑之間的距離d小于或等于lmm,以盡量減少 氣體泄漏的發(fā)生。
套帽126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15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217, 第一風葉的旁邊設置有開孔220,開孔與第二電機腔140相通。當壓縮機運 行時,轉子15高速轉動,順著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217在高速轉動過 程中產生漩渦,漩渦中心位于上述的右端環(huán)空間222,其內部壓力為最低壓 力。
儲油腔112與右端環(huán)空間222通過偏心曲軸111的中心孔125及油帽114 連通,在轉子15旋轉過程中,由于右端環(huán)空間222產生低壓,儲油腔112 上部空間氣體通過上述的通道進入位于第二電機腔140內的壓力控制裝置 配置內,即右端環(huán)空間222內,儲油腔112—側壓力因此降低。
殼體11底部的油122通過第一油通道124a及第二油通道124b連通第 一電機腔113、第二電機腔140與儲油腔112,伴隨儲油腔112的壓力降低, 儲油腔112油面上升。儲油腔112油面與第一電機腔113油面之間的高度差 AH反映上述兩腔體之間的壓力差AP。伴隨運行工況穩(wěn)定,殼體ll的內部 氣體循環(huán)與油路循環(huán)逐漸趨向穩(wěn)定,油面高度差趨向穩(wěn)定,油面波動逐漸消失。
在本實施例中,排氣通道設置在第一電機腔113側。 其余未述部分見第一實施例,不再重復。
第三實施例
參見圖IO,當壓力控制裝置用于立式旋轉壓縮機時,立式旋轉壓縮機的 轉子15的上端設置有上側轉子端環(huán)315a,套帽126設置在第一電機腔113 內,套帽126的基部與上側轉子端環(huán)315a相接,套帽126與上側轉子端環(huán) 315a共同圍成上端環(huán)空間321,偏心曲軸111中的中心孔125為貫通孔,該 中心孔125的一端連通上端環(huán)空間321,中心孔125的另一端與儲油腔112 連通,套帽126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217, 第一風葉的旁邊設置有開孔220,開孔與第一電機腔113相通。
本實施例同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由于本實施例應用于立式旋轉壓縮 機,故套設在副軸承上的油帽及相應的管或孔被取消了。當立式旋轉壓縮機 增加該壓力控制裝置后,轉子轉動時,曲軸的中心孔125的壓力進一步降低, 對與中心孔125相連通的曲軸供油孔224的上油更加有利。同時能避免高壓泄漏時引起中心孔125的壓力過高,油無法從曲軸供油孔224向外供給的失 效現象。
對于吐油量較大的機種,油可能從中心孔125直接噴出到第一電機腔 113內,造成冷媒循環(huán)中的油量增加、效率下降,而增設該套帽后,油被套 帽阻擋,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從開孔220被甩出,碰到電機線包并沿間隙流回 儲油腔中。與此同時,經過定子與轉子之間的間隙向上運動的油與冷媒混合 物跟隨套帽上的第一葉片產生的漩渦旋轉,有效地降低壓縮機單體吐油量, 提高壓縮機性能及整個空調系統(tǒng)性能。
以上為將壓力控制裝置設置在第一電機腔113內的情形,當將壓力控制 裝置設置在第二電機腔140內也是可以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的。
以下對壓力控制裝置設置在第二電機腔140內的情況進行簡單介紹旋 轉壓縮機為立式旋轉壓縮機,轉子15的下端設置有下側轉子端環(huán),套帽126 設置在第二電機腔140內,套帽的基部與下側轉子端環(huán)相接,套帽的中央設 置有定位孔223,定位孔穿套在偏心曲軸lll上,套帽、下側轉子端環(huán)和偏 心曲軸共同圍成下端環(huán)空間,偏心曲軸中的中心孔125為盲孔,該中心孔的 一端通過設置在偏心曲軸上的旁通孔221與下端環(huán)空間相通,中心孔的另一 端與儲油腔112連通,套帽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 風葉217,第一風葉的旁邊設置有開孔220,開孔與第二電機腔140相通。
其余未述部分見第一實施例,不再重復。
綜上所述,無論是臥式旋轉壓縮機還是立式旋轉壓縮機的供油油面都能 保持穩(wěn)定,供油連續(xù),臥式旋轉壓縮機或立式旋轉壓縮機的運行可靠性得到 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包括設置在殼體(11)內的壓縮組件(12)和電機組件(13),殼體內部被壓縮組件和電機組件分隔成三個腔室,分別為位于壓縮組件和殼體之間的儲油腔(112)、位于電機組件和殼體之間的第一電機腔(113)以及位于壓縮組件和電機組件之間的第二電機腔(140),電機組件包括轉子(15)和定子(14),轉子端部設置有轉子端環(huán),壓縮組件包括氣缸(16)、主軸承(19)、副軸承(110)和偏心曲軸(111),偏心曲軸的中心設置有中心孔(125),中心孔與儲油腔相通,其特征是轉子端環(huán)上設置有壓力控制裝置,壓力控制裝置包括套帽(126),套帽與轉子端環(huán)相接,套帽與轉子端環(huán)共同圍成端環(huán)空間,套帽上設置有開孔(220)與第一風葉(217),開孔和第一電機腔或第二電機腔相通,端環(huán)空間與中心孔的一端相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旋 轉壓縮機為臥式旋轉壓縮機,轉子(15)的左端設置有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a ), 套帽(126)設置在第一電機腔(113)內,套帽的基部與左側轉子端環(huán)相接, 套帽與左側轉子端環(huán)共同圍成左端環(huán)空間(121),偏心曲軸(111)中的中心 孔(125)為貫通孔,該中心孔的一端連通左端環(huán)空間,副軸承(110)和油帽(114)位于儲油腔(112)內,油帽與副軸承的中 心套接,油帽的上部通過孔或管與儲油腔的上部氣體空間連通,油帽與中心 孔(125)的另一端連通,套帽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217),第一 風葉的旁邊設置有開孔(220),開孔與第一電機腔相通。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套 帽(126)上設置有左側平衡塊(120a),套帽的基部設置有帽檐(126.1), 左側平衡塊壓接在帽檐上,定位柱(118)的一端依次穿過左側平衡塊和帽檐 后,固定在左側轉子端環(huán)(115a)中。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旋 轉壓縮機為臥式旋轉壓縮機,轉子(15 )的右端設置有右側轉子端環(huán)(115b ), 套帽U26)設置在第二電機腔(140)內,套帽的基部與右側轉子端環(huán)相接, 套帽的中央設置有定位孔(223),定位孔穿套在偏心曲軸(111)上,套帽、 右側轉子端環(huán)和偏心曲軸共同圍成右端環(huán)空間(222),偏心曲軸中的中心孔(125) 為盲孔,該中心孔的一端通過設置在偏心曲軸上的旁通孔(221)與 右端環(huán)空間相通,副軸承(110)和油帽(114)位于儲油腔(112)內,油帽與副軸承的中 心套接,油帽的上部通過孔或管與儲油腔的上部氣體空間連通,油帽與中心 孔(125)的另一端連通,套帽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217),第一 風葉的旁邊設置有開孔(220),開孔與第二電機腔相通。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套 帽(126)上設置有右側平衡塊(120b),套帽的基部設置有帽檐(126.1), 右側平衡塊壓接在帽檐上,定位柱(118)的一端依次穿過右側平衡塊和帽檐 后,固定在右側轉子端環(huán)(115b)中。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定 位孔(223)的內徑與偏心曲軸(111)的外徑之間的距離(d)小于或等于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旋 轉壓縮機為臥式旋轉壓縮機,該臥式旋轉壓縮機的排氣通道設置在儲油腔(112)、第一電機腔(113)或第二電機腔(140)的一側。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旋 轉壓縮機為立式旋轉壓縮機,轉子(15)的上端設置有上側轉子端環(huán)(315a ), 套帽(126)設置在第一電機腔(113)內,套帽的基部與上側轉子端環(huán)相接, 套帽與上側轉子端環(huán)共同圍成上端環(huán)空間(321),偏心曲軸(111)中的中心 孔(125)為貫通孔,該中心孔的一端連通上端環(huán)空間,中心孔的另一端與儲 油腔(112)連通,套帽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217),第一 風葉的旁邊設置有開孔(220),開孔與第一電機腔相通。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旋 轉壓縮機為立式旋轉壓縮機,轉子(15)的下端設置有下側轉子端環(huán),套帽(126) 設置在第二電機腔(140)內,套帽的基部與下側轉子端環(huán)相接,套 帽的中央設置有定位孔(223),定位孔穿套在偏心曲軸(lll)上,套帽、下 側轉子端環(huán)和偏心曲軸共同圍成下端環(huán)空間,偏心曲軸中的中心孔(125 )為 盲孔,該中心孔的一端通過設置在偏心曲軸上的旁通孔(221)與下端環(huán)空間 相通,中心孔的另一端與儲油腔(112)連通,套帽上設置有一個以上順著轉子轉動方向形成的第一風葉(217),第一 風葉的旁邊設置有開孔(220),開孔與第二電機腔相通。
10. —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的應用,其特征是該壓力控制裝置既可以應用在殼體內部為低背壓的旋轉壓縮機中,又可以應用在殼體內部為高背壓的旋轉壓縮機中;既可以應用在臥式旋轉壓縮機 中,也可以應用在立式旋轉壓縮機中;伴隨轉子(15)轉動始終能控制殼體內部的儲油腔(112)與第一電機腔(113)或第二電機腔(140)之間的壓力差穩(wěn)定,且不受殼體內部壓力大小影響。
全文摘要
一種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及其應用,旋轉壓縮機的壓力控制裝置,包括設置在殼體內的壓縮組件和電機組件,殼體內部被壓縮組件和電機組件分隔成三個腔室,電機組件包括轉子和定子,轉子端部設置有轉子端環(huán),壓縮組件包括氣缸、主軸承、副軸承和偏心曲軸,偏心曲軸的中心設置有中心孔,中心孔與儲油腔相通,轉子端環(huán)上設置有壓力控制裝置,壓力控制裝置包括套帽,套帽與轉子端環(huán)相接,套帽與轉子端環(huán)共同圍成端環(huán)空間,套帽上設置有開孔與第一風葉,開孔和第一電機腔或第二電機腔相通,端環(huán)空間與中心孔的一端相通。本發(fā)明具有可與轉子端環(huán)分離、降壓效果好、既可以用于臥式旋轉壓縮機、又可以用于立式旋轉壓縮機的特點。
文檔編號F04C28/00GK101624987SQ200910041670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1日
發(fā)明者梁自強 申請人:廣東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