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裝載機電控操控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裝載機,尤其涉及一種裝載機電控操控方法。
背景技術:
裝載機的鏟斗通過舉升臂與裝載機體連接,舉升臂由左、中、右臂構成,左、中、右臂上有活動關節(jié),左、中、右臂分別連接有油缸機構,通過控制機構控制三個油缸機構的伸縮使鏟斗舉升、降落和鏟斗翻轉(zhuǎn)。但現(xiàn)有液壓系統(tǒng)存在以下問題
1、液壓管路連接復雜且易產(chǎn)生漏油以及系統(tǒng)安裝不方便。2、液壓傳動效率低,所以電瓶叉車一般都采用單獨的電機來驅(qū)動液壓泵。由于液壓泵的工作原理與制作工藝使得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較低,造成能源的浪費。3、液壓系統(tǒng)帶來裝載機整體的效率下降、可靠性降低、運行噪音大、能耗增加,制造成本高,系統(tǒng)復雜安裝難度大。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裝載機電控操控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裝載機驅(qū)動系統(tǒng)所帶來的安裝不方便、傳動效率低、使用壽命低、運行噪音大、可靠性低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裝載機電控操控方法,它至少包括裝載機的鏟斗、裝載機體、操作機構和舉升機構,鏟斗通過舉升臂與裝載機體連接,舉升臂包括左、中、 右臂,左、中、右臂上有活動關節(jié),其特征是左、中、右臂分別連接有電動缸伸縮臂,電動缸與裝載機體固定,電動缸與操作機構電連接,由操作機構控制左、中、右臂的電動缸工作,伸縮電動缸的推桿使鏟斗舉升、降落和鏟斗翻轉(zhuǎn)。所述的電動缸包括電動機、齒輪副、齒輪箱、傳動軸、傳動軸承和推桿,電動機通過變速器或直接連接齒輪副,齒輪副固定在齒輪箱內(nèi),齒輪副同時連接傳動軸,傳動軸與傳動軸承軸承連接,齒輪副使傳動軸和電動機軸構成平行結構;電動缸與裝載機體的操作機構連接,通過操作機構控制推桿啟動、停止、伸出、縮回,使舉升臂帶動鏟斗舉升。所述的電動缸包括電動機、傳動軸、傳動軸承和推桿,電動機、傳動軸、傳動軸承和推桿在一條軸線上,電動機通過變速器帶動傳動軸轉(zhuǎn)動,傳動軸固定在傳動軸承內(nèi),推桿隨著電動機軸轉(zhuǎn)動伸出或縮回,工作時,電動缸與裝載機體的操作機構連接,通過操作機構控制推桿啟動、停止、伸出、縮回,使舉升臂帶動鏟斗舉升。所述的電動缸內(nèi)有角度傳感器;角度傳感器是磁感應傳感器或光電傳感器,角度傳感器的輸出信號送入操作機構;操作機構驅(qū)動執(zhí)行機構確保電動缸的推桿伸縮位置,達到控制鏟斗的升高位置。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是
1、本發(fā)明由于整個驅(qū)動系統(tǒng)采用多個電機分別驅(qū)動和控制,使得系統(tǒng)效率高,且系統(tǒng)在不提升時幾乎不消耗能量。
2、本發(fā)明的電動滾珠絲杠缸具有工作行程與工作速度精確可控、可靠性高、不會產(chǎn)生漏油、系統(tǒng)安裝方便的優(yōu)點。采用滾珠絲杠副或滑動絲杠副進行運動轉(zhuǎn)換,具有轉(zhuǎn)換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優(yōu)點。3、本發(fā)明的電動滾珠絲杠缸運行噪音低,對環(huán)境無污染。制造成本低。4、本發(fā)明的電動滾珠絲杠缸具有制造的一致性好、便于更換維修的優(yōu)點。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2是電動缸結構示意圖。圖中1、鏟斗;2、裝載機體;3、舉升臂;4、左電動缸;5、右電動缸;6、電動缸伸縮臂;7、推桿;8、齒輪箱;9、電動缸;10、變速器;11、電動機;12、傳動軸;13、傳動軸承; 14、齒輪副;15、操作機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如圖1所示,它至少包括裝載機的鏟斗1、裝載機體2、操作機構15和操作機構15,鏟斗 1通過舉升臂3與裝載機體2連接,舉升臂3包括左、中、右臂,分布在裝載機體2的左、中、 右位置,左、中、右臂上有活動關節(jié),左、中、右臂分別連接有電動缸9伸縮臂推桿7,電動缸9 缸體的與裝載機體2固定,左、中、右的電動缸9分別與操作機構15電連接,由操作機構15 控制左、中、右臂的電動缸9工作,伸縮電動缸9的推桿7使鏟斗1舉升、降落和鏟斗翻轉(zhuǎn)。如圖2所示,電動缸9包括電動機11、齒輪副14、齒輪箱8、傳動軸12、傳動軸承13 和推桿7,電動機11通過變速器或直接連接齒輪副14,齒輪副14固定在齒輪箱8內(nèi),齒輪副14同時連接傳動軸12,傳動軸12與傳動軸承13軸承連接,齒輪副14使傳動軸12和電動機11軸構成平行結構;電動缸9與裝載機體2的操作機構15連接,通過操作機構15控制推桿7啟動、停止、伸出、縮回,使舉升臂帶動鏟斗舉升。電動缸內(nèi)有角度傳感器;角度傳感器是磁感應傳感器或光電傳感器,角度傳感器的輸出信號送入操作機構15 ;操作機構15驅(qū)動執(zhí)行機構確保電動缸的推桿7伸縮位置,達到控制鏟斗的升高位置。實施例2
電動缸9包括電動機11、傳動軸12、傳動軸承13和推桿7,電動機11、傳動軸12、傳動軸承13和推桿7在一條軸線上,電動機11通過變速器帶動傳動軸12轉(zhuǎn)動,傳動軸12固定在傳動軸承13內(nèi),推桿7隨著電動機11軸轉(zhuǎn)動伸出或縮回,工作時,電動缸9與裝載機體2 的操作機構15連接,通過操作機構15控制推桿7啟動、停止、伸出、縮回,使舉升臂帶動鏟斗舉升。本發(fā)明中,電動缸9包括左電動缸4和右電動缸5,左電動缸4和右電動缸5分別
在左、右臂上。一個完整的電動缸應包括動力控制機構、位置反饋機構、執(zhí)行機構和剎車系統(tǒng) ’動力控制機構包括電機及電機控制系統(tǒng);位置反饋機構包括與電機軸同軸設置的磁感應傳感器;磁感應傳感器的輸出信號送入電機控制系統(tǒng);執(zhí)行機構包括轉(zhuǎn)動組件和平移組件;轉(zhuǎn)動組件包括軸承室、絲杠、設置在軸承室內(nèi)的兩個壓力軸承;絲杠的一端設置有外螺紋,其另一端與齒輪副中的一個齒輪軸同軸固連,其中部圓周側面上設置與絲杠軸心方向垂直的限位軸臺;限位軸臺設置在軸承室內(nèi),兩個軸承分別設置在限位軸臺的軸向兩邊;平移組件包括限位座、設置在限位座內(nèi)的執(zhí)行桿、可與絲杠組合成滾珠絲杠副或滑動絲杠副的螺母;執(zhí)行桿的伸出端設置有連接頭,執(zhí)行桿的另一端設置有盲孔,螺母嵌于盲孔內(nèi),限位座上設置有可供執(zhí)行桿軸向移動的中心孔;電機連同齒輪副固定在軸承室的一側面,限位座固定在軸承室的另一側面;剎車系統(tǒng)包括與電機或絲杠同軸固的剎車盤以及可抱死剎車盤的剎車片,制動盤和制動片組成制動抱間。在中心孔和執(zhí)行桿間可設置耐磨襯套,耐磨襯套采用石墨尼龍材料制備。如果執(zhí)行桿的伸出端沒有被限制轉(zhuǎn)動,則需要在執(zhí)行桿的圓周側面設置兩個外凸的限位塊;同時在限位座上設置可供兩個限位塊沿軸向滑動的兩個限位槽;此時限位座還需要設置兩個用于密閉限位槽的蓋板。限位塊為方形凸塊或半圓球形凸塊。限位軸臺軸向兩邊的軸承可采用推力軸承、向心軸承。為了密封,在執(zhí)行桿(推桿7)伸出端和限位座相應端部之間可設置油封。
權利要求
1.一種裝載機電控操控方法,它至少包括裝載機的鏟斗、裝載機體、操作機構和舉升機構,鏟斗通過舉升臂與裝載機體連接,舉升臂包括左、中、右臂,左、中、右臂上有活動關節(jié), 其特征是左、中、右臂分別連接有電動缸伸縮臂,電動缸與裝載機體固定,電動缸與操作機構電連接,由操作機構控制左、中、右臂的電動缸工作,伸縮電動缸的推桿使鏟斗舉升、降落和鏟斗翻轉(zhuǎn)。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裝載機電控操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電動缸包括電動機、齒輪副、齒輪箱、傳動軸、傳動軸承和推桿,電動機通過變速器或直接連接齒輪副,齒輪副固定在齒輪箱內(nèi),齒輪副同時連接傳動軸,傳動軸與傳動軸承軸承連接,齒輪副使傳動軸和電動機軸構成平行結構;電動缸與裝載機體的操作機構連接,通過操作機構控制推桿啟動、停止、伸出、縮回,使舉升臂帶動鏟斗舉升。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裝載機電控操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電動缸包括電動機、傳動軸、傳動軸承和推桿,電動機、傳動軸、傳動軸承和推桿在一條軸線上,電動機通過變速器帶動傳動軸轉(zhuǎn)動,傳動軸固定在傳動軸承內(nèi),推桿隨著電動機軸轉(zhuǎn)動伸出或縮回, 工作時,電動缸與裝載機體的操作機構連接,通過操作機構控制推桿啟動、停止、伸出、縮回,使舉升臂帶動鏟斗舉升。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裝載機電控操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電動缸內(nèi)有角度傳感器;角度傳感器是磁感應傳感器或光電傳感器,角度傳感器的輸出信號送入操作機構;操作機構驅(qū)動執(zhí)行機構確保電動缸的推桿伸縮位置,達到控制鏟斗的升高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裝載機,尤其涉及一種裝載機電控操控方法,它至少包括裝載機的鏟斗、裝載機體、操作機構和舉升機構,鏟斗通過舉升臂與裝載機體連接,舉升臂包括左、中、右臂,左、中、右臂上有活動關節(jié),其特征是左、中、右臂分別連接有電動缸伸縮臂,電動缸與裝載機體固定,電動缸與操作機構電連接,由操作機構控制左、中、右臂的電動缸工作,伸縮電動缸的推桿使鏟斗舉升、降落和鏟斗翻轉(zhuǎn)。它提供了一種裝載機電控操控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裝載機驅(qū)動系統(tǒng)所帶來的安裝不方便、傳動效率低、使用壽命低、運行噪音大、可靠性低的技術問題。
文檔編號E02F3/43GK102535555SQ20101059387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曾衛(wèi)東, 潘亞敏 申請人:陜西國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