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工程機械及其桅桿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工程機械的 桅桿支座。此外,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包括上述桅桿支座的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發(fā)展中國家正經歷著工業(yè)文明帶來的 工業(yè)化進程,大量市政建設、道路工程等基礎設施的進行帶來了工程 機械的大量需求。
工程機械種類繁多,其中有相當部分產品的工作裝置是桿狀或臂 狀的,在非作業(yè)狀態(tài)下要放倒在相應的平臺上,以便運輸?shù)刃枰?,如?挖鉆機的桅桿、混凝土泵車的臂架等,因此就需要有相應的支座對桅 桿或臂架進行支撐。
請參考圖1,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桅桿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在現(xiàn)有技術中,桅桿支座11設于工程機械12的支撐平臺上,其 上端支撐桅桿13,使桅桿13在運輸時受到穩(wěn)定的支撐力,保護桅桿 13的安全。
市場上工程機械多種多樣,同 一種工程機械也會開發(fā)一 系列不同 型號的產品,產品的結構、高度等會有差異,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高 度的桅桿支座。從而導致桅桿支座種類繁多,給桅桿支座的設計、管 理、生產及售后維護等都帶來很大的浪費。
因此,如何提高桅桿支座的適用性,減小不同工程機械的桅桿支 座的數(shù)量,節(jié)省生產和管理的成本,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 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工程機械的桅桿支座,其高度可以 調節(jié),可實現(xiàn)同一個桅桿支座應用于不同的工程機械,從而提高桅桿 支座的適用性,減少了桅桿支座設計、生產的工作量,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桅桿支座的工程機械。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工程機械的桅桿支座,設于所述工程機械的 支撐平臺上,包括支撐桅桿的支撐板和剛性連桿,該剛性連桿包括長
度大體相等的第 一剛性連桿和第二剛性連桿;所述第 一剛性連桿和所
述第二剛性連桿的頂端均與所述支撐板連接,底端均與所述支撐平臺
連接;所述頂端和所述底端中的一者可選擇地安裝于所述支撐平臺或 所述支撐板上不同工作位置。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板和所述支撐平臺均設置有連接座,所述剛性 連桿的兩端均與所述連接座鉸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剛性連桿和所述第二剛性連桿交叉設置,其交 叉部具有貫穿所述第一剛性連桿和所述第二剛性連桿的銷軸。
優(yōu)選地,所述剛性連桿還包括兩端均與所述連接座鉸接的第三剛 性連桿;所述第一剛性連桿和所述第二剛性連桿大體平行地設置,且 兩者中至少一者與所述第三剛性連桿交叉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座可選擇地連接于所述支撐板不同的工作位置。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座可選擇地連接于所述支撐平臺不同的工作位置。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設有防滑墊。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桅桿支座。
優(yōu)選地,所述工程;fc/L械具體為旋挖鉆^L。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桅桿支座中,由于第 一 剛性連桿和第二剛性連桿 的頂端均與支撐板連接,底端均與支撐平臺連接。當頂端和底端中的 一者與支撐平臺或支撐板可選擇地連接于不同工作位置。這樣,當頂 端和底端中的一者調整了工作位置,則第一剛性連桿和第二剛性連桿 的兩個頂端或兩個底端間的相互距離發(fā)生改變。而且,第一剛性連桿 和第二剛性連桿的長度大體相等,當兩個頂端或者兩個底端的距離改
變時,支撐板和支撐平臺可以保持大體平行的狀態(tài),而且其相互距離 會隨第 一 剛性連桿和第二剛性連桿的兩個頂端或者兩個底端間的距離
4改變而改變。從而實現(xiàn)桅桿支座的高度調節(jié),這樣,對于高度不同的 工程機械,可以通過調節(jié)桅桿支座的高度來適應其結構的要求,使同 一個桅桿支座可以滿足不同工程機械的需要,可以應用于多個不同的 工程機械,提高了桅桿支座的適用性,減少設計桅桿支座的工作量, 并降低了生產、管理成本。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剛性連桿和所述第二剛性連 桿交叉設置,其交叉部具有貫穿所述第一剛性連桿和所述第二剛性連 桿的銷軸。由于第 一 剛性連桿和第二剛性連桿均通過連接座與支撐板 和支撐平臺連接,且第 一 剛性連桿和第二剛性連桿均與連接座鉸接, 當桅桿支座受到一定的載荷時,可能會在產生一定的偏移,使桅桿支 撐不穩(wěn)定,結構不安全。在交叉部設置銷軸能有效防止桅桿支座的偏 移和扭轉,使第一剛性連桿和第二剛性連桿的相對位置唯一確定,從
而實現(xiàn)支撐板和支撐平臺間的相互距離唯一確定。而且,銷軸可以有 效分擔所述剛性連桿與上連接座和下連接座的連接點所承受的應力, 使剛性連桿與上連接座和下連接座的連接點更穩(wěn)定,安全性更好,從 而可以有效提高桅桿支座的可靠性。
在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桅桿支座還包括第 三剛性連桿,且第一剛性連桿和第二剛性連桿大體平行設置,兩者中 至少一者與第三剛性連桿交叉設置。通過第三剛性連桿與第一剛性連 桿和第二剛性連桿交叉設置,以便確定三個剛性連桿的相對位置,進
而使支撐板和支撐平臺間的相對位置唯一確定。當三個剛性連桿頂端 或底端與不同的工作位置連接時,支撐板和支撐平臺間的相對距離發(fā) 生改變,從而實現(xiàn)桅桿支座的高度調節(jié),提高桅桿支座的適用性。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桅桿支座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桅桿支座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
圖3為圖2所示桅桿支座高度調節(jié)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所示桅桿支座高度調節(jié)后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所提供桅桿支座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
圖6為本發(fā)明所提供桅桿支座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
圖7為本發(fā)明所提供桅桿支座第四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
圖8為本發(fā)明所提供桅桿支座第五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用于工程機械的桅桿支座,該桅桿支座 的高度可以調節(jié),能適應于不同高度需要的工程機械,從而提高桅桿 支座的適用性,減少設計、生產桅桿支座的工作量。本發(fā)明的另一核 心是提供 一種包括上述桅桿支座的工程機械。 '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 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2,圖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桅桿支座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桅桿支座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第一剛性連桿2的底端和第二剛性連 桿3的底端均與支撐平臺(圖中未示出)連接,第一剛性連桿2的頂 端和第二剛性連桿3的頂端均與支撐板4連接,并通過支撐板4支撐 桅桿(圖中未示出),頂端和底端中的一者與支撐平臺或支撐板4可選 擇地連接于不同工作位置。這樣,當頂端和底端中的一者調整了工作 位置,則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2的兩個頂端或兩個底端間 的相互距離發(fā)生改變。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工作位置,系指針對某一工程機械所 需要的桅桿支座高度,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需要連接的 位置。在不同的工程機械中,其工作位置不相同,第一剛性連桿2和 第二剛性連桿3與支撐平臺和支撐板4所連接的位置也不同。
由于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的長度大體相等,當兩個
6頂端或者兩個底端間的距離改變時,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可以保持大 體平行的狀態(tài),而且其相互距離會隨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
3的兩頂端或者兩底端間相互距離的改變而改變,從而可以實現(xiàn)桅桿
支座的高度調節(jié)。
這樣,對于高度不同的工程機械,通過調節(jié)桅桿支座的高度來適 應其結構的要求,使同 一 個桅桿支座可以滿足不同工程機械的需要, 可以應用于多個不同的工程機械,提高了桅桿支座的適用性,減少設 計桅桿支座的工作量,并降低了生產、管理成本。
請參考圖3和圖4,圖3為圖2所示桅桿支座高度調節(jié)前的結構 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桅桿支座高度調節(jié)后的結構示意圖。
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上均設置有連接 座5;第一剛性連桿2的頂端和第二剛性連桿3的頂端均通過連4妄座5 與支撐板4連接,第一剛性連桿2的底端和第二剛性連桿3的底端均 通過連接座5與支撐平臺連接;且第一剛性連桿2的兩端和第二剛性 連桿3的兩端均與連4妄座5鉸接。
這樣,第一剛性連桿2的兩端和第二剛性連桿3的兩端均可相對 連接座5旋轉,當?shù)谝粍傂赃B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與不同的工作位 置連接時,可以便捷地調整角度,從而調整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的相 對距離,實現(xiàn)桅桿支座的高度調節(jié),提高桅桿支座的適用性。
顯然,如果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不通過連接座5也 能與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實現(xiàn)鉸接。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 3與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還可以具有其它的連接方式,只要能實現(xiàn)第 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能與不同的工作位置連接即可。
另外,上述的各剛性連桿與連接座5也可以具有其它的連接方式, 例如可以將各剛性連桿的兩端與連接座5通過螺栓等能將兩者可拆卸 地連接在一起也是可以的,只是調整桅桿支座高度的時候,操作的工 作繁瑣一些,并不影響桅桿支座的基本功能。
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支撐板4上可以只有一個連接座5, 或者支撐平臺上只有一個連接座5。請參考圖5和圖6,圖5為本發(fā)明所提供桅桿支座第二種具體實
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所提供桅桿支座第三種具體實施 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的頂端均與支撐板 4上的一個連接座5鉸接,底端分別與支撐平臺上的兩個連接座5鉸 接;或者第 一 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的頂端分別與支撐平臺上 的兩個連接座5鉸接,底端均與支撐平臺上的一個連接座5鉸接;通 過改變支撐平臺上的兩個連接座5或者支撐板上的兩個連接座5之間 的距離,來調整支撐板4與支撐平臺的距離,從而調整桅桿支座的高 度。
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桅桿支座中,第一剛 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交叉設置。由于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 性連桿3均通過連接座5與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連接,且第一剛性連 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均與連接座5鉸接,當桅桿支座受到一定的載 荷時,可能會在產生一定的偏移,使桅桿支撐不穩(wěn)定,結構不安全。
為了提高桅桿支座的穩(wěn)定性,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 的交叉部具有貫穿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的銷軸6。從而 有效防止桅桿支座的偏移和扭轉,使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 3的相對位置唯一確定,從而實現(xiàn)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間的相互距離 ,唯一確定。
另外,銷軸6可以有效分擔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與 連接座5的各連接點所承受的應力,各連接點更穩(wěn)定,安全性更好, 從而可以有效提高桅桿支座的可靠性。
請參考圖7和圖8,圖7為本發(fā)明所提供桅桿支座第四種具體實 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所提供桅桿支座第五種具體實施 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在另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桅桿支座還包括兩 端均與連接座5鉸接的第三剛性連桿7,且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 性連桿3大體平行設置,兩者中至少一者與第三剛性連桿7交叉設置。
8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平行設置,且第一剛性連桿2和第 二剛性連桿3的長度大體相等,可以保證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在桅桿 支座高度發(fā)生改變時始終大體保持平行,從而穩(wěn)定地支撐桅桿。
另外,第三剛性連桿7與第 一 剛性連桿2和第二剛性連桿3中的 一者或者兩者交叉設置能唯一確定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的相對位置, 使桅桿支座結構穩(wěn)定,從而穩(wěn)定地支撐桅桿。
當上述的三個剛性連桿的頂端或底端與不同的工作位置連接時, 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間的相對距離發(fā)生改變,從而可以實現(xiàn)桅桿支座 的高度調節(jié),提高桅桿支座的適用性。
顯然,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桅桿支座還可以包括第四剛性連桿,其實 際包括的連接座5和剛性連桿的數(shù)目不應受本說明書的限制,以能安 全、穩(wěn)定地支撐桅桿為標準。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當桅桿支座需要調整高度時,只需將一個 各多個剛性連桿的頂端與支撐板4的不同工作位置連接;或者將一個 或多個剛性連桿的底端與支撐平臺上的不同工作位置連接;或者同時 調整各剛性連桿的頂端和底端,使之與不同的工作位置連接,就能調 整桅桿支座的高度。使桅桿支座的高度調節(jié)筒單、快捷,減少桅桿支 座在不同的工程機械中的安裝時間,提高安裝效率。
為了提高桅桿支座高度調整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連接座5可選 擇地連接于支撐板4不同的工作位置。例如連接座5可以采用可拆卸 地方式連接于支撐板4上,在高度需要調整的時候,可以調整連接座 5與支撐板4的連接位置,通過連接座5與支撐板4上的不同位置連 接,來調整兩個連接座5間的距離,實現(xiàn)桅桿支座的高度調整。
提高桅桿支座高度調節(jié)的靈活性也可以通過上述各剛性連桿的 連接方式實現(xiàn)。
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上述各剛性連桿的兩端與連接座均可 拆卸地連接。這樣,可以在支撐板上設置多個連接座5;或者在支撐 平臺4上設置多個連接座5;或者在支撐板4和支撐平臺上均設置多 個連接座5,上述各剛性連桿的兩端與不同的連接座5鉸接,來改變與剛性連桿連"^妄的兩個連接座5之間的相互距離,乂人而實現(xiàn);晚桿支座 的高度調整,提高桅桿支座的適用性。
顯然,如果剛性連桿與連接座5中的一部分不采用鉸接的方式也 能滿足本發(fā)明的要求。例如可以將一部分采用螺栓連接,也能滿足本 發(fā)明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桅桿支座不僅高度可以調節(jié),而且其
調節(jié)方式有很多種,具體包括
1. 通過連接座與支撐平臺上不同的位置連接;
2. 通過剛性連桿的頂端與不同的連接座連接;
3. 通過剛性連桿的底端與不同的連接座連接;
4. 通過連接座與支撐板上不同的位置連接。
當然,也可以在一次調節(jié)過程中運用上述的兩種或者多種調節(jié)方 式,使桅桿支座的高度調節(jié)更靈活,操作更方便。
桅桿支座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桅桿支座放置在工程機械的支撐平臺 上,桅桿置于桅桿支座的支撐板上。為了提高桅桿在工程機械移動時 的安全性,可以在支撐板的上表面設置防滑墊8,以防止桅桿在工程 機械運行時可以產生的滑動或撞擊,提高工程機械轉場的安全性。
顯然,上文所述的支撐板的上表面,系指桅桿支座處于工作狀態(tài) 時,支撐板與桅桿接觸的表面。
另外,上文所述的防滑墊8的材料可以是尼龍,也可以是橡膠或 者其它具有防滑功能的材料,只要能提高支撐板表面的移動阻力就可 以,其具體的材料和結構不應受本說明書的限制。
除了上述桅桿支座,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桅桿支座的工程 機械,該工程機械其他各部分的結構請參考現(xiàn)有技術,本文不再贅述。 具體地,上述工程才幾械可以是旋挖鉆機。
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工程機械及其桅桿支座進行了詳細介紹。
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 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 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工程機械的桅桿支座,設于所述工程機械的支撐平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桅桿的支撐板和剛性連桿,該剛性連桿包括長度大體相等的第一剛性連桿和第二剛性連桿;所述第一剛性連桿和所述第二剛性連桿的頂端均與所述支撐板連接,底端均與所述支撐平臺連接;所述頂端和所述底端中的一者可選擇地安裝于所述支撐平臺或所述支撐板上不同工作位置。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桅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 和所述支撐平臺均設置有連接座,所述剛性連桿的兩端均與所述連接 座鉸接。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桅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剛 性連桿和所述第二剛性連桿交叉設置,其交叉部具有貫穿所述第一剛 性連桿和所述第二剛性連桿的銷軸。
4、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桅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剛性連 桿還包括兩端均與所述連接座鉸接的第三剛性連桿;所述第 一剛性連 桿和所述第二剛性連桿大體平行地設置,且兩者中至少一者與所述第 三剛性連桿交叉設置。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桅桿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座可選擇地連接于所述支撐板不同的工作位置。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桅桿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座可選擇地連接于所述支撐平臺不同的工作位置。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桅桿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設有防滑墊。
8、 一種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桅桿支座。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具體為旋挖 鉆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桅桿支座,設于所述工程機械的支撐平臺上,包括支撐桅桿的支撐板和剛性連桿,該剛性連桿包括長度大體相等的第一剛性連桿和第二剛性連桿;所述第一剛性連桿和所述第二剛性連桿的頂端均與所述支撐板連接,底端均與所述支撐平臺連接;所述頂端和所述底端中的一者可選擇地安裝于所述支撐平臺或所述支撐板上不同工作位置。該桅桿支座的高度可以調節(jié),可實現(xiàn)同一個桅桿支座應用于不同的工程機械,從而提高了桅桿支座的適用性,減少了桅桿支座設計、生產的工作量,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包括上述桅桿支座的工程機械。
文檔編號E21B15/00GK101619646SQ20091008996
公開日2010年1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30日
發(fā)明者孫利偉, 彭修明, 黃志明, 黎中銀 申請人:北京市三一重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