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用于殘采的巷道布局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用于殘采的巷道布局方法,屬于礦山開采領域。
技術背景房柱采礦法因具有程序簡單、便于管理、成本低廉等優(yōu)點在中小型黃金礦山有著非常廣 泛的應用。利用房柱法開采中厚礦體需礦房與礦柱交替布置,回采礦房時,要留下規(guī)則的不 連續(xù)帶狀礦柱,用來支撐采空區(qū)頂板圍巖。若頂板破碎,采礦時還需留下部分頂板作為人工 假頂使用。因此,礦山開采后其采空區(qū)內(nèi)及周邊往往遺留有許多頂板礦石和部分礦柱,造成 了極大的資源浪費。進一步發(fā)掘這部分礦產(chǎn)資源的經(jīng)濟潛力,安全經(jīng)濟地回收這些頂板殘留 礦石和礦柱,不僅是增加礦石產(chǎn)量、延長礦山企業(yè)壽命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安全隱患大且易破壞礦山的民采活動,有助于末期礦山按時閉坑。目前,礦山殘采主要利用的是人工支護法,利用該法可以采出采空區(qū)內(nèi)被廢石填埋的礦 柱,但卻不能完全采出懸于頂板和遺留在底板的邊角礦石。實際上,老采場竣工時往往會對 其兩側行人上山的聯(lián)絡道間柱和采場內(nèi)部分礦柱進行同步回收,造成空區(qū)相連,暴露面積較 大。這不僅會增加人工支護的施工難度,同時加劇了利用人工支護法殘采的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殘采的巷道布局方法,以提高礦山殘采的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適用于殘采的巷道布局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①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7)的左側布一長5-15m的下盤穿(801),自下盤穿另一端布一脈外行人上山 (2),上山(2)傾角與礦體(6)的傾角近等,高度與采場高度近等,上端通過一條盤穿 (802)與采場上部的沿脈平巷(1)貫通,形成上下通道;②根據(jù)原采場人工假頂和礦柱的 實測位置,在上山(2)內(nèi)的對應位置逐層拉開一條脈外切割平巷(4),其長度與采場寬度 近等;③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7)的中段布下另一條下盤穿(811),自其另一端掘進一條 脈外天井(3),脈外天井(3)上端與最上層的切割平巷(4)貫通,傾角傾角大于礦石自然 安息角小于等于90',然后分別自下層各條切割平巷(4)向下盤施工一盤穿(812、 813)與 脈外天井(3)貫通,形成上下放礦通道;④在各層切割平巷(4)內(nèi)每隔8-12m向礦體施工 一上盤穿(5),穿透礦體與采空區(qū)(12)相連。為了提高上盤穿脈面的落礦空間,所述各層切割平巷(4)內(nèi)的上盤穿(5)上下錯開布置。所述脈外天井的傾角大于礦石自然安息角5°-20°,在保證放礦效果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采準施工量。在上述技術方案中,脈外上山(2)為主要行人通道;殘采礦量依次經(jīng)由上盤穿(5)、 脈外切割平巷(4)、下盤穿(812、 813)進入脈外天井(3),從脈外天井(3)放出后經(jīng)下盤穿(811)、下部沿脈平巷(7)進入主運輸巷道。落礦后可參照如下步驟自脈外切割平巷(4) 一端向人行上山(2) —端倒退回采① 回收底板殘留礦柱根據(jù)采空區(qū)實測平面圖計算出主要礦柱高程,在上盤穿(5)內(nèi)向 底板殘留礦柱傾斜鑿巖,先回收部分底板礦柱;在爆破作用下,礦石落入采場空區(qū)底板,由 上盤穿(5)、脈外切割平巷(4)、下盤穿(812、 813)運入脈外天井(3)。② 回收頂板礦石以采場空區(qū)為自由面,利用提前在頂板礦體中預留的炮眼進行分段爆 破;回收時以上盤穿(5)為主要回采空間,逐段一次性落礦。利用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對礦山進行殘采,能夠很方便地采出大部分殘留礦柱和懸于 頂板的礦石,而且在回采過程中工人無需進入采空區(qū)作業(yè),安全性顯著提高。該技術方案為 老采場遺留頂板礦石和部分礦柱的回收難題提出新的解決思路,是增加礦石產(chǎn)量、延長礦山 企業(yè)壽命的有效方案。
圖1為本發(fā)明的巷道布局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向投影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礦體傾角為22°-28'、礦石自然安息角為40'的采場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l本實施例中采場多年來一直用淺孔房柱法采礦,竣工時兩側行人上山的聯(lián)絡道間柱和采 場內(nèi)部分礦柱均已回收,與空區(qū)相連,暴露面積較大;頂板殘留礦是因頂板破碎,采礦時作 為人工假頂使用,采場結束后在空區(qū)頂板形成永久損失的殘留礦石。對該采場進行殘采,依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進行巷道布局①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7 的左側布一長5m的下盤穿801,自下盤穿另一端布一脈外行人上山2,上山2的傾角與礦體6 的傾角近等,高度與采場高度近等,上端通過一條盤穿802與采場上部的沿脈平巷1貫通, 形成上下通道;②根據(jù)原采場人工假頂和礦柱的實測位置,在上山2內(nèi)的對應位置逐層拉開 一條脈外切割平巷4,其長度與采場寬度近等;③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7的中段布下另一條 下盤穿811,自其另一端掘進一條脈外天井3,脈外天井3上端與最上層的切割平巷4貫通, 傾角45',然后分別自下層各條切割平巷4向下盤施工一盤穿812、 813與脈外天井3貫通, 形成上下放礦通道;④在各層切割平巷4內(nèi)每隔10m向礦體施工一上盤穿5,穿透礦體與采 空區(qū)12相連。為了提高上盤穿脈面的落礦空間,所述各層切割平巷4內(nèi)的上盤穿5上下錯開布置。 依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施工脈外巷道,完工后可參照如下步驟進行落礦回采 ①回收底板殘留礦柱自脈外切割平巷4一端向人行上山2—端倒退式回采。根據(jù)采空區(qū) 實測平面圖計算出主要礦柱高程,在上盤穿5內(nèi)向底板殘留礦柱傾斜鑿巖,先回收部分底板礦 柱;在爆破作用下,礦石落入采場空區(qū)底板,由上盤穿5、脈外切割平巷4、下盤穿812、 813 運入放礦天井。②回收頂板礦石。以采場空區(qū)為自由面,利用提前在頂板礦體中預留的炮眼進行分段爆 破;回收時以上盤穿5為主要回采空間,逐段一次性落礦,自脈外切割平巷4一端向人行上山2 一端倒退式回采。 實施例2礦山殘采,依據(jù)下列具體步驟進行巷道布局①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7的左側布一長5m 的下盤穿801,自下盤穿另一端布一脈外行人上山2,上山2的傾角與礦體6的傾角近等,高 度與采場高度近等,上端通過一條盤穿802與采場上部的沿脈平巷1貫通,形成上下通道; ②根據(jù)原采場人工假頂和礦柱的實測位置,在上山2內(nèi)的對應位置逐層拉開一條脈外切割平 巷4,其長度與采場寬度近等;③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7的中段布下另一條下盤穿811,自其 另一端掘進一條脈外天井3,脈外天井3上端與最上層的切割平巷4貫通,傾角50',然后分 別自下層各條切割平巷4向下盤施工一盤穿812、813與脈外天井3貫通,形成上下放礦通道; ④在各層切割平巷4內(nèi)每隔8m向礦體施工一上盤穿5,穿透礦體與采空區(qū)12相連。實施例3礦山殘采,依據(jù)下列具體步驟進行巷道布局①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7的左側布一長10m 的下盤穿801,自下盤穿另一端布一脈外行人上山2,上山2的傾角與礦體6的傾角近等,高 度與采場高度近等,上端通過一條盤穿802與采場上部的沿脈平巷1貫通,形成上下通道; ②根據(jù)原采場人工假頂和礦柱的實測位置,在上山2內(nèi)的對應位置逐層拉開一條脈外切割平 巷4,其長度與采場寬度近等;③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7的中段布下另一條下盤穿811,自其 另一端掘進一條脈外天井3,脈外天井3上端與最上層的切割平巷4貫通,傾角60',然后分 別自下層各條切割平巷4向下盤施工一盤穿812、813與脈外天井3貫通,形成上下放礦通道; ④在各層切割平巷4內(nèi)每隔12m向礦體施工一上盤穿5,穿透礦體與采空區(qū)12相連。實施例4礦山殘采,依據(jù)下列具體步驟進行巷道布局①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7的左側布一長15m 的下盤穿801,自下盤穿另一端布一脈外行人上山2,上山2傾角與礦體6 的傾角近等,高度 與采場高度近等,上端通過一條盤穿802與采場上部的沿脈平巷1貫通,形成上下通道;② 根據(jù)原采場人工假頂和礦柱的實測位置,在上山2內(nèi)的對應位置逐層拉開一條脈外切割平巷 4,其長度與采場寬度近等;③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7的中段布下另一條下盤穿811,自其另 一端掘進一條脈外天井3,脈外天井3上端與最上層的切割平巷4貫通,傾角90',然后分別 自下層各條切割平巷4向下盤施工一盤穿812、 813與脈外天井3貫通,形成上下放礦通道; ④在各層切割平巷4內(nèi)每隔8m向礦體施工一上盤穿5,穿透礦體與采空區(qū)12相連。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殘采的巷道布局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①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的左側布一長5-15m的下盤穿,自下盤穿另一端布一脈外行人上山,上山傾角與礦體的傾角近等,高度與采場高度近等,上端通過一條盤穿與采場上部的沿脈平巷貫通,形成上下通道;②根據(jù)原采場人工假頂和礦柱的實測位置,在上山內(nèi)的對應位置逐層拉開一條脈外切割平巷,其長度與采場寬度近等;③自采場下部沿脈平巷的中段布下另一條下盤穿,自其另一端掘進一條脈外天井,脈外天井上端與最上層的切割平巷貫通,傾角大于礦石自然安息角小于等于90°,然后分別自下層各條切割平巷向下盤施工一盤穿與脈外天井貫通,形成上下放礦通道;④在各層切割平巷內(nèi)每隔8-12m向礦體施工-上盤穿,穿透礦體與采空區(qū)相連。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適用于殘采的巷道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層切割平巷內(nèi)的上 盤穿上下錯開布置。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適用于殘采的巷道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脈外天井的傾角大于 礦石自然安息角5'-2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用于殘采的巷道布局方法,屬于礦山開采領域。通過施工下盤脈外巷道來對礦山進行殘采,解決了老采場頂板礦石和部分礦柱回收的技術難題,有助于緩解礦山企業(yè)資源不足的問題。與傳統(tǒng)的人工支護法相比,該法能夠很方便地采出大部分殘留礦柱和懸于頂板的礦石,而且在回采過程中工人無需進入采空區(qū)作業(yè),安全性顯著提高。
文檔編號E21C41/00GK101403303SQ20081023056
公開日2009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0月23日
發(fā)明者習玉良, 馮先勝, 馮江偉, 劉建云, 葉永哲, 海 張, 張舉勛, 張力智, 張明遠, 張臘梅, 張金星, 張金歌, 李金波, 楊志強, 潘寶成, 王拴生, 索天元 申請人:靈寶市金源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