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壓縮空氣馬達,其包括活塞和外殼,活塞容納在外殼中并將外殼劃分為可變?nèi)莘e的兩個主要腔室。
背景技術(shù):
壓縮空氣馬達通常用于驅(qū)動往復(fù)運動的泵。這種泵特別用于泵送諸如膩子的粘性產(chǎn)品或諸如涂料的液體產(chǎn)品。文件fr2,695,965a1描述了一種這樣的泵,其包括壓縮空氣馬達。
壓縮空氣馬達通常包括包含活塞的外殼?;钊麑⑼鈿澐譃閮蓚€腔室,通常稱為“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這兩個腔室被交替地供應(yīng)有壓縮空氣。壓縮空氣交替地注入每個腔室中,產(chǎn)生活塞的往復(fù)運動。
壓縮空氣馬達通常裝備有分配器,該分配器交替地供應(yīng)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分配器通常由開關(guān)類型的外部控制構(gòu)件控制。這種馬達非常可靠,但也非常昂貴。此外,分配和外部控制構(gòu)件的使用使得包括這種馬達的設(shè)施的組裝和維護更加復(fù)雜。
其他類型的馬達裝備有包括旋轉(zhuǎn)彈簧的集成逆變器模塊。這些馬達具有簡單的設(shè)計,但是也具有可靠性問題。
其他類型的壓縮空氣馬達不需要逆變器或分配器。壓縮空氣馬達由例如文件fr484,199a已知,其包括由同一桿支撐的供應(yīng)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的兩個分配器。桿通過活塞在兩個位置之間移動,以控制腔室的供應(yīng)。
文件de1992789u描述了一種壓縮空氣馬達,其中,由桿支撐的兩個密封件控制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的供應(yīng)。
由文件ep0,414,268a1、de2816617a1、de2823667a1和ep0,319,341a2已知壓縮空氣馬達的多個實例,其中,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的供應(yīng)由安裝在同一桿上的兩個閥控制。
文件wo2003/058072a2中描述了另一種類型的壓縮空氣馬達,其中,通過桿的運動實現(xiàn)腔室的交替供應(yīng)。
然而,這些已知的壓縮空氣馬達經(jīng)常具有可靠性問題,這是因為在控制桿停止在中間位置的情況下,兩個腔室可以被同時供應(yīng),于是馬達被阻塞。能夠?qū)U保持在其末端位置的機構(gòu)也是存在的,但是它們使得馬達的結(jié)構(gòu)更加復(fù)雜。
用于控制馬達氣缸的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的供應(yīng)的其他機構(gòu)是已知的。例如,由文件us4,974,495a已知一種閥致動器,其中,移動套筒控制氣缸的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的供應(yīng)。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可靠的壓縮空氣馬達,其具有簡單的結(jié)構(gòu),并且不需要用于向其腔室供應(yīng)壓縮空氣的外部控制構(gòu)件。
為此,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上述類型的壓縮空氣馬達,其包括第一直接供應(yīng)閥和第二直接供應(yīng)閥,所述第一直接供應(yīng)閥用于供應(yīng)所述兩個主要腔室中的第一主要腔室,所述第二直接供應(yīng)閥用于供應(yīng)另一個主要腔室,這兩個閥各自相對于至少一個相應(yīng)的座部可移動。所述第一閥和所述第二閥安裝在同一桿上,該桿沿著平行于活塞的運動方向的方向相對于所述外殼可移動。所述桿構(gòu)造為通過由所述活塞致動的移動裝置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他有利的方面,單獨地或根據(jù)所有技術(shù)上可行的結(jié)合考慮,所述馬達包括下述特征中的一個或多個:
-當活塞到達其軌跡的上部中性位置或下部中性位置時,所述移動裝置被所述活塞致動;
-所述移動裝置為彈性裝置;
-所述彈性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彈簧;
-所述桿支承至少一個銷,所述彈簧圍繞所述桿卷繞并且能夠在所述銷上施加力,使得所述桿從其第二位置朝向其第一位置移動,或者反之亦然;
-所述移動裝置至少包括在彼此上施加磁性斥力的第一移動磁體和第二移動磁體;
-所述活塞沿著主要方向相對于所述外殼可移動,且所述桿沿著所述主要方向延伸穿過第一主要腔室、所述活塞和第二主要腔室;
-所述馬達還包括用于將桿保持在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個位置的裝置;
-所述第一閥和所述第二閥至少部分由鐵磁材料制成,且所述維持裝置至少包括能夠在所述第一閥上施加第一保持力的第一維持磁體、能夠在所述第一閥上施加第二保持力的第二維持磁體、能夠在所述第二閥上施加第三保持力的第三維持磁體和能夠在所述第二閥上施加第四保持力的第四維持磁體;
-所述外殼包括第一次級腔室和第二次級腔室,所述第一次級腔室具有第一吸入座部和第一排出座部,所述第二次級腔室具有第二吸入座部和第二排出座部,所述第一閥容納在所述第一次級腔室中,所述第二閥容納在所述第二次級腔室中,當所述桿處于其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閥支承在所述第一排出座部上,且所述第二閥支承在所述第二吸入座部上,當所述桿處于其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閥支承在所述第一吸入座部上,且所述第二閥支承在所述第二排出座部上;
-所述外殼包括至少一個氣缸頭部,且所述桿包括在所述氣缸頭部中可密封地滑動的至少一個軸承。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往復(fù)運動的泵,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馬達。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僅作為非限制性實例提供且參照附圖實現(xiàn)的下文描述,本發(fā)明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會顯現(xiàn),在附圖中: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壓縮空氣馬達的縱向剖視圖;
圖2為圖1中的細節(jié)ii的放大視圖;
圖3為圖1和圖2的馬達的桿以及裝備桿的構(gòu)件的分解透視圖;
圖4為圖1中的細節(jié)iv的放大視圖;
圖5為圖1中的細節(jié)v的放大視圖;
圖6為圖1中的細節(jié)vi的放大視圖,處于圖1至圖5中的壓縮空氣馬達的第一操作構(gòu)造;和
圖7為與圖6類似的視圖,壓縮空氣馬達處于第二操作構(gòu)造。
具體實施方式
往復(fù)運動的泵6包括泵送臺8和壓縮空氣馬達10。
泵送臺8能夠驅(qū)動流體,諸如涂覆產(chǎn)品、膩子或膠黏劑。泵送臺8被馬達10致動。
第一實例的泵6在圖1至圖7中示出。
壓縮空氣馬達10包括外殼15、固定到傳力軸25的活塞20、換向桿30、供應(yīng)管道35和兩個消音器40。
外殼15包括側(cè)壁45、第一氣缸頭部50和第二氣缸頭部55。
側(cè)壁45是圓柱形的且定心在第一軸線a1上,例如具有圓形底部。
第一軸線a1沿著馬達10的主要方向z定向。
側(cè)壁45由金屬材料制成。例如,側(cè)壁45由鋁制成??商娲兀瑐?cè)壁45由復(fù)合物或合成材料制成。
第一氣缸頭部50和第二氣缸頭部55被設(shè)置為緊固到側(cè)壁55以形成外殼15。
第一氣缸頭部50包括第一供應(yīng)管路70、用于膩子的第一內(nèi)部開口、第一空腔80、第一外部開口85、第一連接管路90和用于旋擰螺紋止動件100的第一內(nèi)螺紋部95。第一氣缸頭部50還支承限定出第一次級腔室103的第一端塊102。
第一氣缸頭部50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且圍繞第二軸線a2定心。第二軸線a2與第一軸線a1合并。
沿著主要方向z,第一氣缸頭部50由第一外部面60和第一內(nèi)部面65限定。第一內(nèi)部面65朝向第二氣缸頭部55定向。第一氣缸頭部50還具有第一側(cè)面67。
第二氣缸頭部55為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且圍繞第三軸線a3定心。優(yōu)選地,第三軸線a3與第一軸線a1合并。
沿著主要方向z,第二氣缸頭部55由第二內(nèi)部面105和第二外部面110限定。第二內(nèi)部面105朝向第一氣缸頭部50定向。第二氣缸頭部55還具有第二側(cè)面115。
第一氣缸頭部50和第二氣缸頭部55由金屬材料例如鋁制成。
第二氣缸頭部55包括第二供應(yīng)管路120、第二內(nèi)部開口125、第二空腔130、第二外部開口135、第二連接管路140和用于接納第二螺紋止動件150的第二螺紋接納孔145。第二氣缸頭部55還支承限定出第二次級腔室153的第二端塊152。
第二氣缸頭部55還包括用于接納軸25和圍繞軸25放置的第一主要軸承160的第一通孔155,當馬達10操作時,該軸25在第一主要軸承160中滑動。
活塞20是圓柱形的且定心在第四軸線a4上。第四軸線a4優(yōu)選地與第一軸線a1合并。
優(yōu)選地,活塞20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
活塞20能夠?qū)⑼鈿?5分隔為上部主要腔室165(或第一主要腔室)和下部主要腔室170(或第二主要腔室)。
活塞20沿著方向z在上部中性位置與下部中性位置之間相對于外殼15能平移?;钊?0沿著主要方向z能平移。
活塞20由金屬材料優(yōu)選由鋁制成。
活塞20包括用于接納活塞密封件175的外周接納槽180、用于桿30的通過開口185以及用于開口185的密封裝置190。
活塞20使用接合到軸25的軸向內(nèi)螺紋部254中的螺釘252而被緊固到軸25。螺釘252橫穿布置在活塞的中心處且以軸線a4為中心的螺釘孔口202。分別放置于第一主要腔室165中和第二主要腔室170中的兩個墊片256和258通過螺釘252和軸25圍繞孔口202軸向地繃緊。
軸25的與活塞20相反的一個端部聯(lián)接到泵送臺8。
軸25是圓柱形的且在第五軸線a5上定心,第五軸線與第一軸線a1合并。軸25被接納在主要軸承160中。軸25沿著主要方向z隨著活塞20能平移。換向桿30具有第一端部部分192、中間部分193和與第一端部部分192相反的第二端部部分194。
換向桿30支承第一閥195、第二閥200、第一移動裝置205、第二移動裝置210、第一軸承212(有時稱為“線圈”)和第二軸承213。
換向桿30圍繞第六軸線a6具有圓柱形對稱性,第六軸線平行于第一軸線a1并關(guān)于第一軸線a1徑向偏移。換向桿30由金屬材料優(yōu)選由鋼制成。
換向桿30沿著主要方向z延伸穿過第一次級腔室103、第一外部開口85、第一內(nèi)部開口75、上部主要腔室165、活塞20、下部主要腔室170、第二內(nèi)部開口125、第二外部開口135和第二次級腔室153。
換向桿30沿著次級方向z’相對于外殼15能平移。次級方向z’平行于主要方向z。
換向桿30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能移動,在所述第一位置,第一閥195關(guān)閉第一外部開口85,在所述第二位置,第二閥200關(guān)閉第二外部開口135。
供應(yīng)管道35能夠引導(dǎo)來自未示出的壓縮機的壓縮空氣流f1,并將該被壓縮的空氣流f1同時輸送到第一供應(yīng)管路70和第二供應(yīng)管路120。
供應(yīng)管道35例如由復(fù)合材料制成??商娲?,供應(yīng)管道35由金屬例如鋁制成。
第一供應(yīng)管路70能夠接納來自供應(yīng)管道35的壓縮空氣流f1,并將被壓縮的空氣流輸送到第一內(nèi)部開口75。
第一供應(yīng)管路70圍繞第七軸線a7具有圓柱形對稱性,第七軸線垂直于第一軸線a1。沿著第七軸線a7,第一供應(yīng)管路70由第一側(cè)面67和第一內(nèi)部開口75限定。
第一內(nèi)部開口75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第一內(nèi)部開口75的中心軸線是第六軸線a6。
沿著主要方向z,第一內(nèi)部開口75由第一內(nèi)部面65和第一截頭圓錐形壁215限定。
第一空腔80被布置在第一外部面60中。第一空腔80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第一空腔80的中心軸線是第六軸線a6。被第一外部開口85橫穿的第一吸入座部220以及第一維持裝置225放置在第一空腔80中。
第一空腔80被第一端塊102關(guān)閉,第一端塊102例如通過螺釘被緊固到第一外部面60上。第一端塊102優(yōu)選由金屬例如鋁制成。第一端塊102還支承消音器40。第一空腔80和第一端塊102一起限定出第一次級腔室103。
第一外部開口85在第一截頭圓錐形壁215與第一空腔80之間延伸。
第一外部開口85圍繞第六軸線a6具有圓柱形對稱性。例如,第一外部開口85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
第一連接管路90在第一空腔80與第一內(nèi)部面65之間延伸。
第一連接管路90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并圍繞第八軸線a8定心,第八軸線平行于第一軸線a1并關(guān)于第一軸線徑向偏移。第一連接管路90能夠允許壓縮空氣在第一次級腔室103與上部主要腔室165之間通過,并且反之亦然。
第一止動件100被構(gòu)造成使得當活塞20處于其軌跡的上部中性位置時,活塞20支承在該止動件上。止動件100例如由合成材料制成。
第一端塊102包括第一排出開口235和圍繞第一排出開口235的第一排出座部240。第一端塊102還包括第二維持裝置242。
第二供應(yīng)管路120能夠接納來自供應(yīng)管道35的壓縮空氣流f1,并且將壓縮空氣流輸送到第二內(nèi)部開口125。
第二供應(yīng)管路120圍繞第九軸線a9具有圓柱形對稱性。第九軸線a9垂直于第一軸線a1。沿著第九軸線a9,第二供應(yīng)管路120由第二側(cè)面115和第二內(nèi)部開口125限定。
第二內(nèi)部開口125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第二內(nèi)部開口125的中性軸線是第六軸線a6。
沿著主要方向z,第二內(nèi)部開口125由第二內(nèi)部面105和第二截頭圓錐形壁245限定。
第二空腔130布置在第二外部面110中。
第二空腔130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第二空腔130的中心軸線是第六軸線a6。
被第二外部開口135橫穿的第二吸入座部250以及第三維持裝置255放置在第二空腔130中。
第二空腔130被第二端塊152關(guān)閉,第二端塊152例如通過螺釘被緊固到第二外部面110上。第二端塊152優(yōu)選由金屬例如鋁制成。第二端塊152還支承消音器40。第二空腔130和第二端塊152一起限定出第二次級腔室153。
第二外部開口135在第二截頭圓錐形壁245與第二空腔130之間延伸。
第二空腔130圍繞第六軸線a6具有圓柱形對稱性。例如,第二空腔130是圓柱形的,具有圓柱底部。
第二連接管路140在第二空腔130與第二內(nèi)部面105之間延伸。
例如,第二連接管路140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且圍繞第十軸線a10定心,第十軸線平行于第一軸線a1。第十軸線a10與第八軸線a8合并。第二連接管路140能夠允許壓縮空氣在第一次級腔室153與下部主要腔室170之間通過,并且反之亦然。
第二止動件150被構(gòu)造成使得當活塞20處于其軌跡的下部中性位置時,活塞20支承在該止動件上。第二止動件螺釘150例如由合成材料制成。
第二端塊152包括第二排出開口265和圍繞第二排出開口265的第二排出座部270。第二端塊152還包括第四維持裝置272。
第一通孔155在第二內(nèi)部面105與第二外部面110之間延伸。
第一通孔155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第一通孔155的中心軸線是第一軸線a1。
第一通孔155接納第一主要軸承160,第一主要軸承160能夠允許軸25沿著主要方向z平移。第一主要軸承160還能夠防止壓縮空氣在第二主要腔室170與外殼15的外部之間通過。
活塞密封件175能夠防止壓縮空氣在側(cè)壁45處在上部主要腔室165與下部主要腔室170之間通過?;钊芊饧?75例如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o形環(huán)。
通過開口185接納換向桿30的中心部分193。換向桿30的通過開口185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通過開口185的中心軸線是第六軸線a6。密封裝置190能夠在中心部分193被接納在通過開口185中時防止壓縮空氣穿過通過開口185。
密封裝置190能夠允許中心部分193沿著主要方向z相對于活塞20平移。
密封裝置190包括環(huán)230、兩個桿密封件232和兩個封蓋233。環(huán)230能夠引導(dǎo)換向桿30沿著次級方向z’平移。環(huán)230由合成材料諸如聚醛樹脂制成。桿密封件232能夠在中心部分193被接納在通過開口185中時防止壓縮空氣在上部主要腔室165與下部主要腔室170之間的通過。
桿密封件232是o形環(huán),例如由塑料制成。兩個封蓋233被構(gòu)造成保持桿密封件232和環(huán)230就位。兩個封蓋233被緊固到活塞20。例如,兩個封蓋233被螺接到活塞。兩個封蓋233例如由金屬制成,所述金屬諸如為鋁。
中心部分193是圓柱形的,優(yōu)選具有圓形底部,并且其中心軸線是第六軸線a6。中心部分193橫穿活塞20。
第一閥195能夠在第一閥195支承在第一吸入座部220上時防止壓縮空氣從第一次級腔室103朝向第一外部開口85的通過。
第一閥195能夠在第一閥195支承在第一排出座部240上時防止壓縮空氣在上部主要腔室165與第一排出開口235之間的通過。
第一閥195被容納在第一次級腔室103中。第一閥195例如通過螺接被緊固到第一端部部分192。第一閥195至少部分由鐵磁材料制成。例如,第一閥195包括由鋼制成的閥芯。優(yōu)選地,第一閥195至少部分覆蓋有熱塑性材料。例如,所述熱塑性材料是聚亞胺脂。
第二閥200能夠在第二閥200支承在第二吸入座部250上時防止壓縮空氣從第二次級腔室153朝向第二外部開口135的通過。
第二閥200能夠在第二閥200支承在第二排出座部270上時防止壓縮空氣在下部主要腔室170與第二排出開口265之間的通過。
第二閥200容納在第二次級腔室153中。第二閥200例如通過螺接被緊固到第二端部部分194。第二閥200至少部分由鐵磁材料制成。例如,第二閥200包括由鋼制成的閥芯。優(yōu)選地,第二閥200至少部分覆蓋有熱塑性材料。例如,所述熱塑性材料是聚亞胺脂。
第一移動裝置205能夠與活塞20配合而使換向桿30在圖7中示出的其第二位置與圖4至圖6中示出的其第一位置之間移動。
第一移動裝置205為例如彈性裝置。第一彈性移動裝置205包括彈簧275、螺母280、銷285和鑄銷290。
在未示出的替代方案中,第一彈性移動裝置205包括可變形的塊,可變形的塊特別是由彈性體制成。
第二移動裝置210能夠與活塞20配合,以使換向桿30在其第一位置與其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第二移動裝置210為例如彈性裝置。第二彈性移動裝置210等同于第一彈性移動裝置205。
在未示出的替代方案中,第二彈性移動裝置205包括由彈性體制成的彈性塊。
第一軸承212引導(dǎo)換向桿30在內(nèi)部開口75中沿著第六軸線a6平移。第一軸承212被接納在第一內(nèi)部開口75中。第一軸承212還能夠防止壓縮空氣在上部主要腔室165與第一供應(yīng)管路70之間的通過。這意味著第一軸承212在第一內(nèi)部開口75中可密封地滑動。
第二軸承213引導(dǎo)換向桿30在內(nèi)部開口125中沿著第六軸線a6平移。第二軸承213被接納在第二內(nèi)部開口125中。第二軸承213還能夠防止壓縮空氣在下部主要腔室170與第二供應(yīng)管路120之間的通過。這意味著第二軸承213在第二內(nèi)部開口125中可密封地滑動。
第一軸承212和第二軸承213各自支承軸承密封件295。
第一吸入座部220被布置在第一空腔80中。
第一吸入座部220為具有圓形底部的圓柱形冠狀部的形式。第一吸入座部220的軸線是第六軸線a6。
第一維持裝置225能夠在第一閥195上施加第一保持力e1。第一維持裝置225能夠?qū)Q向桿30保持在其第二位置。
第一保持力e1是引力。第一保持力e1例如具有介于2至4×十倍牛頓(dn)之間的值。
實際中,第一維持裝置225由第一維持磁體225形成。第一維持磁體225被制成為具有圓形底部的圓柱形冠狀部的形式。第一維持磁體225的軸線是第六軸線a6。第一維持磁體225圍繞第六軸線a6環(huán)繞第一吸入座部220。
第一排出開口235圍繞第六軸線a6具有圓柱形對稱性。第一排出座部240被布置在第一端塊102中。第一排出座部240被制成為具有圓形底部的圓柱形冠狀部的形式。第一排出座部240的軸線是第六軸線a6。
第二維持裝置242能夠在第一閥195上施加第二保持力e2。第二維持裝置242能夠?qū)Q向桿30保持在其第一位置。
第二保持力e2是引力。第二保持力e2例如具有介于2至4dn之間的值。
實際中,第二維持裝置242由第二維持磁體242形成。第二維持磁體242被制成為具有圓形底部的圓柱形冠狀部的形式。第二維持磁體242的軸線是第六軸線a6。第二維持磁體242優(yōu)選等同于第一維持磁體225。第二維持磁體242圍繞第六軸線a6環(huán)繞第一排出座部240。
第二吸入座部250被布置在第二空腔130中。第二吸入座部250被制成為具有圓形底部的圓柱形冠狀部的形式。
第三維持裝置255能夠在第二閥200上施加第三保持力e3。第三維持裝置255能夠?qū)Q向桿30保持在其第一位置。
第三保持力e3是引力。第三保持力e3例如具有介于2至4dn之間的值。
例如,第三維持裝置255由第三維持磁體255形成。第三維持磁體255被制成為具有圓形底部的圓柱形冠狀部的形式。第三維持磁體255的軸線為第六軸線a6。第三維持磁體255優(yōu)選等同于第一維持磁體225。第三維持磁體255圍繞第六軸線a6環(huán)繞第二吸入座部250。
第二排出開口265圍繞第六軸線a6具有圓柱形對稱性。
第二排出座部270被制成為具有圓形底部的圓柱形冠狀部的形式。第二排出座部270的軸線為第六軸線a6。
第四維持裝置272能夠在第二閥200上施加第四保持力e4。第四維持裝置272能夠?qū)Q向桿30保持在其第二位置。
第四保持力e4是引力。第四保持力e4例如具有介于2至4dn之間的值。
實際中,第四維持裝置272由第四維持磁體272形成。
第四維持磁體272被制成為具有圓形底部的圓柱形冠狀部的形式。第四維持磁體272的軸線為第六軸線a6。第四維持磁體272優(yōu)選等同于第一維持磁體225。第四維持磁體272圍繞第六軸線a6環(huán)繞第二排出座部270。
彈簧275圍繞換向桿30卷繞。彈簧275支承在螺母280上。螺母280支承在銷285上。
銷285被接納在換向桿30的相應(yīng)的開口302中。銷285被構(gòu)造成用作螺母280的沿著換向桿30的止動件。
鑄銷290橫穿銷285。鑄銷290防止銷285從換向桿30的相應(yīng)的開口移除。
現(xiàn)在將描述馬達10的操作。在圖6中,換向桿30處于其第一位置。
第一閥195支承在第一排出座部240上。因此第一閥195不支承在第一吸入座部220上。
第二閥200支承在第二吸入座部250上。因此第二閥200不支承在第二排出座部270上。
存在于第二內(nèi)部開口125中的壓縮空氣在第二軸承上施加第一壓力ep1。存在于第二腔室中的壓縮空氣在第二閥200上施加第二壓力ep2。
來自于供應(yīng)管道35的壓縮空氣流f1橫穿第一供應(yīng)管路70并以次級空氣流f1’的形式經(jīng)由第一外部開口85穿過第一次級腔室103,這能夠?qū)崿F(xiàn)的原因是第一閥195與吸入座部220分隔開。次級壓縮空氣流f1’接下來橫穿第一連接管路90以穿過上部主要腔室165。
因此,壓縮空氣使得活塞20朝向下部中性位置移動。包含在下部主要腔室170中的空氣通過第二連接管路140、第二次級腔室153、第二排出開口265和消音器40以排出空氣流f2’的形式被噴出。
活塞20接下來支承在第二移動裝置210上。具體地,活塞20壓縮彈簧275。彈簧275在換向桿30上施加第一移動力d1,趨向于使換向桿30朝向其第二位置移動。當活塞20還沒有到達下部中性位置時,第一移動力d1小于第二保持力e2、第三保持力e3以及第一壓力ep1和第二壓力ep2之和。因此換向桿30維持在其第一位置。
當活塞20已經(jīng)到達下部中性位置時,第一移動力d1由于彈簧275而大于第二保持力e2、第三保持力e3以及第一壓力ep1和第二壓力ep2之和。換向桿30于是從其第一位置朝向其第二位置移動,從而到達圖7的構(gòu)造。
在圖7中,第一閥195支承在第一吸入座部220上。因此第二閥200支承在第二排出座部270上。
壓縮空氣流f1于是不再穿過上部主要腔室165,而是以次級空氣流f1”的形式穿過下部主要腔室170。活塞20于是從低中性位置朝向高中性位置運動。
包含在上部主要腔室165中的空氣通過第一連接管路90、第一次級腔室103和第一排出開口235以排出空氣流f2”的形式逸出。
當活塞20到達上部中性位置時,換向桿30按照與上文所述的相反的順序從其第二位置朝向其第一位置移動。
馬達10能夠在不使用外部設(shè)備的情況下控制上部主要腔室165和下部主要腔室170的交替的功率供應(yīng)。此外,馬達10是非常可靠的。
根據(jù)未示出的第二實施例,泵6包括兩個泵送臺8。
第一氣缸頭部50于是包括用于接納軸25和圍繞軸25放置的第二主要軸承的第二通孔,當馬達10操作時,該軸25在第二主要軸承中滑動。
第二通孔在第一內(nèi)部面65與第一外部面60之間延伸。
第二通孔是圓柱形的,具有圓形底部。第二通孔的中心軸線是第一軸線a1。
第二通孔接納第一主要軸承,第一主要軸承能夠允許軸25沿著主要方向z平移。第二主要軸承還能夠防止壓縮空氣在第一主要腔室165與外殼15的外部之間通過。
軸25橫穿第一氣缸頭部50和第二氣缸頭部55。
軸25的每個端部聯(lián)接到泵送臺8。
第二實例的操作等同于第一實例的操作。
泵6的流量于是增加。
根據(jù)未示出的第三實例實施例,泵6包括第一馬達10和第二馬達10,第一馬達10包括第一外殼15、第一活塞20、第一閥195和第二閥200,第二馬達10包括第二外殼15、第二活塞20、第三閥和第四閥。
換向桿30被第一馬達10和第二馬達10共用。
第一外殼15包括第一氣缸頭部50和第二氣缸頭部55。第一外殼15等同于第二實例中描述的外殼15。
第一活塞20將第一外殼15劃分為第一主要腔室165和第二主要腔室170。
第二外殼15包括第三氣缸頭部和第四氣缸頭部。
第二活塞20將第二外殼15劃分為第三主要腔室和第四主要腔室。第二活塞20等同于第一活塞20。
第三氣缸頭部等同于第一實例中描述的第一氣缸頭部。
第四氣缸頭部等同于第一實例中描述的第二氣缸頭部。第四氣缸頭部在第一氣缸頭部165對面。
桿30沿著主要方向z延伸穿過第二主要腔室165、第一活塞20、第二主要腔室170、第一氣缸頭部50、第四氣缸頭部、第四主要腔室、第二活塞、第三主要腔室和第三氣缸頭部。
桿30支承第一閥195、第二閥200、第三閥和第四閥。
桿30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能移動。
兩個活塞20均安裝在同一軸25上。
現(xiàn)在將描述該第三實例的操作。
當桿30處于第一位置時,第一主要腔室和第三主要腔室被供應(yīng)有壓縮空氣。當桿30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二主要腔室和第四主要腔室被供應(yīng)有壓縮空氣。
兩個活塞20被同時致動,并且都驅(qū)動軸25。
因此,泵6更加強勁。
根據(jù)第四實例實施例,第一移動裝置205和第二移動裝置210是磁性裝置。
第一移動裝置至少包括第一移動磁體和第二移動磁體。
第一移動磁體例如被桿30支撐。第二移動磁體例如被活塞20支撐。第一移動磁體和第二移動磁體能夠在彼此上施加磁性斥力。
第二移動裝置至少包括第三移動磁體和第四移動磁體。
第三移動磁體例如被桿30支撐。第四移動磁體例如被活塞20支撐。第三移動磁體和第四移動磁體能夠在彼此上施加磁性斥力。
第四實例的操作等同于第一實例的操作。
馬達10的制造于是更加簡單。
上文描述的實施例和替代方案的特征可以結(jié)合以產(chǎn)生本發(fā)明的新的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