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尾氣過濾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汽車尾氣過濾裝置,包括耐熱濾芯,散熱外罩與端蓋固接后形成兩端窄、中間寬的殼體結構,所述兩窄端分別為散熱外罩的出風口一、端蓋的尾氣進氣口,耐熱濾芯固定支撐在散熱外罩內,耐熱濾芯內腔與出風口一連通,且耐熱濾芯靠近出風口一的一端與散熱外罩內表面之間密封連接,耐熱濾芯外部套設有散熱內罩,且耐熱濾芯外表面與散熱內罩內表面之間留有徑向間隙,散熱內罩的外周設有旋流片一,散熱內罩及耐熱濾芯靠近尾氣進氣口的一端均為封閉端;散熱外罩外部套設有負壓散熱罩,散熱外罩的外周設有旋流片二,負壓散熱罩的兩端開口,散熱外罩的出風口一與負壓散熱罩的收縮的出風口二徑向固定連接。本發(fā)明能夠對車輛尾氣的排放進行有效過濾及散熱。
【專利說明】汽車尾氣過濾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尾氣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隧道工程車輛的尾氣過濾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車輛數(shù)量越來越多,使用范圍越來越廣,車輛尾氣污染日漸成為全球性問題。車輛的尾氣排放物中主要含有CO、碳氫化合物、NOX、PM粒子物質,其中,PM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組份:一種是可溶于有機溶液的可溶性有機組份(S0F),其主要來源于未燃燒的燃料、潤滑油及燃燒中間產(chǎn)物;另一種是不溶于有機溶液的干組份,主要由干碳煙(DS)和硫酸鹽組成,其中SOF占20%,硫酸鹽占10%,DS占60%,其中碳煙的比重最大,因此就尾氣排放的危害性而言,最關注的還是碳煙,碳煙排入大氣后,以顆粒狀懸浮于空間,2微米?10微米的顆粒吸入人體肺部后有可能排出體外,而2微米以下的顆粒則會在體內沉積,并引發(fā)病變,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另一方面,環(huán)境中碳煙含量的增多,會導致發(fā)動機進氣系統(tǒng)的濾芯失效,最終影響發(fā)動機的性能。隧道工程由于其工種的特殊性,工作環(huán)境相對較為閉塞,新鮮空氣的補給能力弱,因此隧道車輛尾氣的排放質量勢必會對隧道工作環(huán)境造成更大的影響,并對隧道車輛工作環(huán)境造成惡性循環(huán)。
[0003]傳統(tǒng)的尾氣過濾裝置通常是將高碳煙的尾氣引入到體積龐大的水箱內,經(jīng)過水過濾吸收后排向大氣,而龐大的水箱體積和自重,直接導致施工車輛本身負載增加,繼而使車輛移動性變差、維護成本增加及油耗增大,而這些不良影響另一方面會造成更多尾氣的排放,因此傳統(tǒng)的尾氣處理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現(xiàn)有技術中也有采用催化劑或者化學處理來過濾尾氣的方法,但是這類方法使用及維護成本很高。
【發(fā)明內容】
[0004]本 申請人: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點進行改進,提供一種汽車尾氣過濾裝置,其能夠對車輛尾氣的排放進行有效過濾及散熱,且運行穩(wěn)定、可靠。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汽車尾氣過濾裝置,包括耐熱濾芯,散熱外罩與端蓋固接后形成的整體結構為兩端窄、中間寬的殼體結構,所述殼體結構的兩窄端分別為散熱外罩的出風口一、端蓋的尾氣進氣口,耐熱濾芯固定支撐在散熱外罩內,耐熱濾芯的內腔與出風口一連通,且耐熱濾芯靠近出風口一的一端與散熱外罩的內表面之間密封連接,耐熱濾芯的外部套設有散熱內罩,且耐熱濾芯的外表面與散熱內罩的內表面之間留有徑向間隙,散熱內罩的外周設有旋流片一,旋流片一固接在散熱外罩的內表面,散熱內罩及耐熱濾芯靠近尾氣進氣口的一端均為封閉端;散熱外罩的外部套設有負壓散熱罩,散熱外罩的外周設有旋流片二,旋流片二固接在負壓散熱罩的內表面,負壓散熱罩的兩端開口,散熱外罩的出風口一與負壓散熱罩的收縮的出風口二徑向固定連接。
[0006]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
散熱內罩的所述封閉端設有錐形導流罩。[0007]所述耐熱濾芯內設有固定架,固定架一端與散熱外罩的內壁固接,另一端固接有軸向螺桿,螺桿通過蝶形螺母一固定在耐熱濾芯的所述封閉端,且螺桿依次伸出耐熱濾芯、導流罩后通過蝶形螺母二固定在導流罩上。
[0008]所述耐熱濾芯呈圓臺形,散熱內罩的罩體呈圓臺形,旋流片一設在散熱內罩的罩體的外周,且所述兩個圓臺形結構的寬端靠近出風口一。
[0009]散熱內罩的所述封閉端的端面上設有內凹的環(huán)形槽,環(huán)形槽與導流罩銜接。
[0010]所述負壓散熱罩的出風口二與負壓散熱罩的罩體之間的過渡銜接段上包括外凸圓角段及內凹圓角段一,外凸圓角段與負壓散熱罩的罩體銜接,內凹圓角段一與出風口二銜接,所述負壓散熱罩的另一開口端為與負壓散熱罩的罩體過渡銜接的內凹圓角段二。
[0011]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
1、本發(fā)明通過對尾氣處理中散熱結構的改進,即通過散熱內罩、散熱外罩以及負壓散熱罩的層層套接結構的設置,并且通過在散熱內罩與散熱外罩之間、散熱外罩與負壓散熱罩之間均設置旋流片,通過兩級旋流片的兩級旋流散熱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尾氣散熱效率,而且有效地延長了濾芯的使用壽命和整個過濾裝置的穩(wěn)定性;
2、本發(fā)明通過將耐熱濾芯設置成圓臺形結構,并進一步選用圓臺形折紙結構,使改進的濾芯結構更加符合流體流場分布,實現(xiàn)低阻抗,而且能有效利用過濾器內部空間,增大濾紙過濾面積,提升濾芯容塵量,延長濾芯維護周期和降低維護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fā)明的半剖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爆炸圖,圖中螺桿及固定架未示出。
[0014]其中:1、耐熱濾芯;2、散熱外罩;201、出風口一 ;202、旋流片二 ;3、端蓋;301、尾氣進氣口 ;4、散熱內罩;401、旋流片一 ;402、環(huán)形槽;5、負壓散熱罩;501、出風口二 ;502、外凸圓角段;503、內凹圓角段一 ;504、內凹圓角段二 ;6、導流罩;7、固定架;8、螺桿;9、蝶形螺母一 ;10、蝶形螺母二 ;11、耐熱密封圈;12、螺栓固定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6]見圖1、圖2,本發(fā)明包括耐熱濾芯1,散熱外罩2與端蓋3固接后形成的整體結構為兩端窄、中間寬的殼體結構,所述殼體結構的兩窄端分別為散熱外罩2的出風口一 201、端蓋3的尾氣進氣口 301,耐熱濾芯I固定支撐在散熱外罩2內,耐熱濾芯I的內腔與出風口一 201連通,且耐熱濾芯I靠近出風口一 201的一端與散熱外罩2的內表面之間通過耐熱密封圈11進行端面密封,耐熱濾芯I的外部套設有散熱內罩4,且耐熱濾芯I的外表面與散熱內罩4的內表面之間留有徑向間隙,散熱內罩4的外周設有旋流片一 401,旋流片一401固接在散熱外罩2的內表面,散熱內罩4及耐熱濾芯I靠近尾氣進氣口 301的一端均為封閉端;散熱外罩2的外部套設有負壓散熱罩5,散熱外罩2的外周設有旋流片二 202,旋流片二 202固接在負壓散熱罩5的內表面,負壓散熱罩5的兩端為開口結構,散熱外罩2的出風口一 201與負壓散熱罩5的收縮的出風口二 501徑向固定連接,具體地,散熱外罩2的出風口一 201的外周設有多個螺栓固定座12,負壓散熱罩5的,出風口二 501通過徑向螺栓與螺栓固定座12固定連接。
[0017]進一步地,為了使尾氣盡可能地引向散熱內罩4的旋流片一 401上,同時降低空氣流體阻力,規(guī)避擾流,使得流體流場更加合理化,在散熱內罩4的所述封閉端設有錐形導流罩6 ;耐熱濾芯I及散熱內罩4的具體固定安裝結構見圖1,耐熱濾芯I內設有固定架7,固定架7 —端與散熱外罩2的內壁焊接固定,另一端固接有軸向螺桿8,螺桿8通過蝶形螺母
一9固定在耐熱濾芯I的所述封閉端,且螺桿8依次伸出耐熱濾芯1、導流罩6后通過蝶形螺母二 10固定在導流罩6上,由此將耐熱濾芯I及散熱內罩4固定裝在散熱外罩2內,并且可以通過加載蝶形螺母一 9的旋合扭矩的方法對耐熱密封圈11的軸向壓縮密封進行調節(jié)。
[0018]進一步地,為了更加符合流體流場分布特性,實現(xiàn)低阻抗,使所述耐熱濾芯I呈圓臺形,并優(yōu)選圓臺形折紙結構,散熱內罩4的罩體呈圓臺形,旋流片一 401設在散熱內罩4的罩體的外周,且所述兩個圓臺形結構的寬端靠近出風口一 201為了提高散熱內罩4的剛度,在散熱內罩4的所述封閉端的端面上設有內凹的環(huán)形槽402,環(huán)形槽402與導流罩6銜接。
[0019]為了使氣體更加順暢地向負壓散熱罩5的出風口二 501處流動,在負壓散熱罩5的出風口二 501與負壓散熱罩5的罩體之間的過渡銜接段上設有外凸圓角段502及內凹圓角段一 503,外凸圓角段502與負壓散熱罩5的罩體銜接,內凹圓角段一 503與出風口二 501銜接,負壓散熱罩5的另一開口端設置成與負壓散熱罩5的罩體過渡銜接的內凹圓角段二504。
[0020]本發(fā)明的過濾過程如下:
在實際使用時,將本發(fā)明所述端蓋尾氣進氣口 301接入到車輛發(fā)動機的排氣管上,發(fā)動機工作排出的廢氣通過尾氣進氣口 301進入由散熱外罩2與端蓋3固接形成的所述殼體結構內,在導流罩6的引導下,尾氣被引入散熱內罩4的旋流片一401上,在旋流片一401的螺旋輸送作用下,尾氣被強制旋轉輸送到散熱內罩4的內表面與耐熱濾芯I的外表面之間的空間內,同時在旋流片一 401的導熱作用下,將尾氣中的很大一部分熱量留在散熱外罩2的內表面,從而起到保護濾芯的作用,由于耐熱濾芯I與散熱外罩2的內表面之間端面密封,且耐熱濾芯I的內腔與出風口一 201連通,進入散熱內罩4的內表面與耐熱濾芯I的外表面之間的空間內的尾氣只能穿過耐熱濾芯1,在耐熱濾芯I的過濾作用下,將有害氣體、碳煙顆粒留在耐熱濾芯I外表面,經(jīng)過濾的尾氣會從散熱外罩2的出風口一 201排出,進而從負壓散熱罩5的出風口二 501排出,由于負壓散熱罩2為兩端開口的結構,其一端出風口
二501在車輛排氣管的作用下往外排氣,因此,必然在負壓散熱罩5的另一端開口處形成負壓,由此促使從負壓散熱罩5的另一端開口處進入負壓散熱罩5內表面與散熱外罩2外表面之間的空氣在旋流片二 202的螺旋輸送下向出風口二 501流動,在旋流片二 201的螺旋輸送與導熱作用下,進入負壓散熱罩5內表面與散熱外罩2外表面之間的空氣能夠有效轉移散熱外罩2外表面的殘余熱量,從而進一步提高散熱效率。
[0021]以上描述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不是對發(fā)明的限定,本發(fā)明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權利要求】
1.汽車尾氣過濾裝置,包括耐熱濾芯(I),其特征在于:散熱外罩(2)與端蓋(3)固接后形成的整體結構為兩端窄、中間寬的殼體結構,所述殼體結構的兩窄端分別為散熱外罩(2)的出風口一(201)、端蓋(3)的尾氣進氣口(301),耐熱濾芯(I)固定支撐在散熱外罩(2)內,耐熱濾芯(I)的內腔與出風口一( 201)連通,且耐熱濾芯(I)靠近出風口一( 201)的一端與散熱外罩(2)的內表面之間密封連接,耐熱濾芯(I)的外部套設有散熱內罩(4),且耐熱濾芯(I)的外表面與散熱內罩(4 )的內表面之間留有徑向間隙,散熱內罩(4 )的外周設有旋流片一(401),旋流片一(401)固接在散熱外罩(2)的內表面,散熱內罩(4)及耐熱濾芯(I)靠近尾氣進氣口(301)的一端均為封閉端;散熱外罩(2)的外部套設有負壓散熱罩(5),散熱外罩(2)的外周設有旋流片二(202),旋流片二(202)固接在負壓散熱罩(5)的內表面,負壓散熱罩(5 )的兩端開口,散熱外罩(2 )的出風口一( 201)與負壓散熱罩(5 )的收縮的出風口二(501)徑向固定連接。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氣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散熱內罩(4)的所述封閉端設有錐形導流罩(6)。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尾氣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熱濾芯(I)內設有固定架(7),固定架(7) —端與散熱外罩(2)的內壁固接,另一端固接有軸向螺桿(8),螺桿(8)通過蝶形螺母一(9)固定在耐熱濾芯(I)的所述封閉端,且螺桿(8)依次伸出耐熱濾芯(I)、導流罩(6 )后通過蝶形螺母二( 10 )固定在導流罩(6 )上。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氣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熱濾芯(I)呈圓臺形,散熱內罩(4)的罩體呈圓臺形,旋流片一(401)設在散熱內罩(4)的罩體的外周,且所述兩個圓臺形結構的寬端靠近出風口一(201)。
5.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尾氣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散熱內罩(4)的所述封閉端的端面上設有內凹的環(huán)形槽(402 ),環(huán)形槽(402 )與導流罩(6 )銜接。
6.按權利要求1至5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汽車尾氣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散熱罩(5)的出風口二(501)與負壓散熱罩(5)的罩體之間的過渡銜接段上包括外凸圓角段(502)及內凹圓角段一(503),外凸圓角段(502)與負壓散熱罩(5)的罩體銜接,內凹圓角段一(503)與出風口二(501)銜接,所述負壓散熱罩(5)的另一開口端為與負壓散熱罩(5)的罩體過渡銜接的內凹圓角段二(504)。
【文檔編號】F01N3/021GK103925046SQ201410156955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18日
【發(fā)明者】高華 申請人:高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