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一種汽車上的油泵支架總成,特別是涉及一種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這是馬鞍形油箱的結構示意圖。馬鞍形油箱90包括第一腔室91、第二腔室92和鞍部93。鞍部93僅連接第一腔室91的頂部和第二腔室92的頂部,這三部分的縱向剖面大致呈“η”形。請參閱圖2,這是一種現(xiàn)有的油泵支架總成,適用于圖1所示的馬鞍形油箱。該油泵支架總成至少部署在所述馬鞍形油箱的一個腔室中,另一個腔室中也可具有相同的油泵支架總成、或者僅具有結構更為簡單的副油泵支架、或者僅具有遠程吸油管。該油泵支架總成包括:—儲油桶(未圖示),在所述駝峰油箱的一個腔室內?!捅?1,用于從儲油桶中吸取燃油,送往油泵出油管Ml?!至鹘M件82,用于將油泵出油管Ml中的燃油送往發(fā)動機供油管(未圖示),多余的燃油再送往第一噴油進管M2和第二噴油進管M3。因而該分流組件82是一個四通結構,具有一個入口和三個出口?!谝粐娚浔?3,用于接收第一噴油進管M2中的燃油并由噴嘴噴射,在此過程中產生的負壓將該油泵支架總成所在的馬鞍形油箱腔室(稱為本地油箱)內的燃油通過吸油口吸入,兩個入口進入的燃油通過一個豎管830排入到儲油桶中。——第二噴射泵84,用于接收第二噴油進管M3中的燃油并由噴嘴噴射,在此過程中產生的負壓將另一個馬鞍形油箱腔室內(稱為遠程油箱)的燃油通過遠程吸油管Μ4吸入,兩個入口進入的燃油排出到油槽840內,再從油槽840的開口溢出至儲油桶中。上述油泵支架總成具有兩個噴射泵,因而也稱為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其結構復雜,管路、零件多,在儲油桶有限的空間內布置復雜。
實用新型內容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設計緊湊、體積小巧的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以便部署在儲油桶有限的空間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包括泵體和噴射泵;所述泵體上設有用于安裝噴射泵的安裝孔,在泵體的內部或外部形成有相互獨立的多個管道,所有管道都具有各自的吸油口和出油口 ;所述噴射泵包括一個進油口和多個噴嘴,所述進油口在泵體之外,所述多個噴嘴分別在多個管道中;油泵所抽取的高壓燃油、或者調壓閥出來的低壓回油從進油口進入噴射泵,再同時從多個噴嘴分別噴射進入多個管道中;由于負壓作用,所有管道均從吸油口吸取本地和/或遠程油箱燃油,并從出油口排往儲油桶中。[0015]進一步地,各個管道的吸油口或者向下、或者向上、或者橫向設置。進一步地,泵體上設有用來改變一個或多個管道的出油走向的蓋板。進一步地,所述蓋板固定于泵體或各個管道上。進一步地,各個管道的吸油口處具有鋸齒狀凸起、或者設有濾網、過濾器。本申請與現(xiàn)有的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相比,將各個管道采用集成在泵體內部,因而節(jié)省了許多管路和零件,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方便、體積小巧等優(yōu)點,適用于部署到各種空間有限的儲油桶中。
圖1是馬鞍形油箱的示意圖;圖2是現(xiàn)有的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的示意圖;圖3是本申請第一實施例的總裝示意圖;圖4是本申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圖5是本申請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6是本申請第二實施例的總裝示意圖;圖7是本申請第三實施例的總裝示意圖;圖8是本申請第三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說明:I為泵體;11為安裝孔;121為第一管道;121a為第一管道吸油口 ;121b為第一管道出油口 ;122為第二管道;122a為第二管道吸油口 ; 122b為第二管道出油口 ;123為第三管道;13為堵頭;14為管狀吸油口 ;15為蓋板;16為卡扣;2為噴射泵;21為進油口 ;221為第一噴嘴;222為第二噴嘴;81為油泵;82為分流組件;83為第一噴射泵;830為豎管;84為第二噴射泵;840為油槽;90為馬鞍形油箱;91為第一腔室;92為第二腔室;93為鞍部。
具體實施方式
本申請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也適用于圖1所示的馬鞍形油箱。該油泵支架總成至少部署在所述馬鞍形油箱的一個腔室中,另一個腔室中也可具有相同的油泵支架總成、或者僅具有結構更為簡單的副油泵支架、或者僅具有遠程吸油管。請參閱圖3至圖5,這是本申請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的第一實施例。所述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包括泵體I和噴射泵2。所述泵體I上設有安裝孔11,用來安裝噴射泵2。在泵體I的內部或外部形成有相互獨立的多個管道,該第一實施例中以兩根管道為例,分別是第一和第二管道121、122。每個管道都有各自的進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噴射泵2包括一個進油口 21和多個噴嘴。所述進油口 21在泵體I之外。該第一實施例中以兩個噴嘴為例,第一、第二噴嘴221、222分別在第一、第二管道121、122中。該噴射泵2可視為將兩個普通的單噴嘴的噴射泵的共用一個進油口所形成的。在油泵支架總成中,油泵從儲油桶中抽取高壓燃油供給發(fā)動機使用,多余的燃油則通過調壓閥降低油壓后返回儲油桶中。所述噴射泵2的進油口 21或者與調壓閥的回油管道相連,這便是回油驅動型的噴射泵。所述噴射泵2的進油口 21或者與油泵出口的分油流道相連,這便是主動驅動型的噴射泵。該第一實施例的油路走向如圖5所示。電動泵所抽取的高壓燃油、或者調壓閥出來的低壓回油從進油口 21進入噴射泵2,這些燃油同時從第一第二噴嘴221、222分別噴射進入第一、第二管道121、122中。在第一管道121中,由于第一噴嘴221所噴射的燃油形成負壓,驅使吸油口 121a吸取燃油,從第一噴嘴221和吸油口 121a進入的兩部分燃油一起從出油口 121b排出。在第二管道122中,由于第二噴嘴222所噴射的燃油形成負壓,驅使吸油口 122a吸取燃油,從第二噴嘴222和吸油口 122a進入的兩部分燃油一起從出油口 162b排出。通常,各管道的吸油口是向下的。例如,圖5中的第一管道121的吸油口 121a便是這樣的??蛇x地,可通過設置堵頭13與管狀吸油口 14,來改變各管道的吸油口方向。例如,圖5中的第二管道122的原本向下的吸油口 122a就被堵頭12堵死,而改接了橫向的管狀吸油口 14。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需要同時從本地油箱和遠程油箱吸取燃油,向下的吸油口特別適用于從本地油箱吸取燃油,橫向的管狀吸油口特別適用于連接延長管道從遠程油箱吸取燃油。可選地,可在各管道的出油口處設置蓋板15,以便改變出油走向。例如,圖5中的蓋板15將第一第二管道121、122的出油口 121b、121b的出油走向相互獨立地分隔、且導引開,最終排入儲油桶中。或者,蓋板15也可對各管道的出油不做分隔。或者,蓋板13也可僅改變部分管道的出油走向。蓋板15的形狀可為弧形或球形等??蛇x地,蓋板15通過卡扣16等結構固定于泵體I?;蛘撸w板15也可通過一體注塑成型等工藝固定在泵體I或各管道。請參閱圖6,這是本申請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的第二實施例。其中,在泵體I的內部形成有相互獨立的三個管道121、122、123。各管道的吸油口或者向下、或者向上、或者橫向設置。此時的噴射泵2具有一個進油口和三個噴嘴,相當于是三個普通的單個噴嘴的噴射泵共用一個進油口??蛇x地,在各個管道的吸油口處可以形成有鋸齒狀凸起,用于將燃油中的較大雜質過濾掉?;蛘?,在各個管道的吸油口處設置濾網、過濾器等可以起到更好的過濾效果。請參閱圖7、圖8,這是本申請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的第三實施例。其中,在泵體I的外部形成有相互獨立的兩個管道121、122。各管道的截面形狀、噴射泵2的形狀、用于安裝噴射泵2的安裝孔11的形狀和位置、堵頭13的形狀等,均可任意設置。以上僅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其特征是,包括泵體和噴射泵; 所述泵體上設有用于安裝噴射泵的安裝孔,在泵體的內部或外部形成有相互獨立的多個管道,所有管道都具有各自的吸油口和出油口; 所述噴射泵包括一個進油口和多個噴嘴,所述進油口在泵體之外,所述多個噴嘴分別在多個管道中; 油泵所抽取的高壓燃油、或者調壓閥出來的低壓回油從進油口進入噴射泵,再同時從多個噴嘴分別噴射進入多個管道中;由于負壓作用,所有管道均從吸油口吸取本地和/或遠程油箱燃油,并從出油口排往儲油桶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其特征是,各個管道的吸油口或者向下、或者向上、或者橫向設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其特征是,泵體上設有用來改變一個或多個管道的出油走向的蓋板。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其特征是,所述蓋板固定于泵體或各個管道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其特征是,各個管道的吸油口處具有鋸齒狀凸起、或者設有濾網、過濾器。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雙噴射油泵支架總成,包括泵體和噴射泵。所述泵體上設有用于安裝噴射泵的安裝孔,在泵體的內部或外部形成有相互獨立的多個管道,所有管道都具有各自的吸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噴射泵包括一個進油口和多個噴嘴,所述進油口在泵體之外,所述多個噴嘴分別在多個管道中。油泵所抽取的高壓燃油、或者調壓閥出來的低壓回油從進油口進入噴射泵,再同時從多個噴嘴分別噴射進入多個管道中;由于負壓作用,所有管道均從吸油口吸取本地和/或遠程油箱燃油,并從出油口排往儲油桶中。本申請將各個管道采用集成在泵體內部,節(jié)省了許多管路和零件,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方便、體積小巧、便于部署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F02M59/44GK203022941SQ20122066861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徐巍巍 申請人:聯(lián)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