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動力產(chǎn)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產(chǎn)生動力的裝置,尤指一種利用馬達牽引架體后,使 杠桿形成擺動,進而帶動集能裝置運轉而儲能的動力產(chǎn)生裝置,其結構簡單、 成本低,維修保養(yǎng)容易。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地球能源即將面臨能源耗盡的危機,故而世界各國都不斷的
積極開發(fā)利用r風力J 、 r太陽能」、r水力」、或r地熱J等來產(chǎn)生電力能 量的方法,以此來緩減傳統(tǒng)能源被消耗的速度。
然而,上述無i侖利用「風力」、r太陽能」、「水力」、或r地熱」等方 式來產(chǎn)生能量,都有受限于「地區(qū)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區(qū)常年風力不 強,即無法使用「風力」來產(chǎn)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區(qū)氣候為常年多雨,則 r太陽能」自然也無法運用;而「水力」以及「地熱」更是要部份得天獨厚的 地區(qū)方有存在。因此,并無法有效地適用于全球各個地區(qū)。
本實用新型設計人有鑒于現(xiàn)有利用自然力生成能量,受限于地區(qū)方能實施 的缺點,乃不斷的精進研發(fā)改良,終研發(fā)出一機械式動力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動力產(chǎn) 生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動力產(chǎn)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其上設有一杠桿,杠桿兩端各設有一-^掣件,所述的基座頂部兩 端則各設有一馬達;
兩個架體,是相對活動樞接于杠桿靠近中心位置的兩側,所述的兩個架體 各憑借一繩體而與上述卡掣件以及馬達相連接,以使馬達轉動時可連動所述的架體,并憑借卡掣件卡掣繩體對于所述的架體的連動,又兩架體前端則憑借至
少一組連4妄器相連4妻后,而可相互連動;
一集能裝置,與杠桿相連接,以使杠桿擺動時,可帶動所述的集能裝置運 轉而集能。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釆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結 構簡單、操作方便且成本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動力產(chǎn)生裝置啟動前的立體外觀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杠桿左端馬達巻收鋼索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3是本實用新型杠桿左端重塊被巻收至靠近卡掣件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4是本實用新型杠桿左端馬達停止巻收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5是本實用新型杠桿左端向下位移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6是本實用新型杠桿右端馬達巻收鋼索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7是本實用新型杠桿右端馬達停止巻收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8是本實用新型杠桿右端向下位移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l-動力產(chǎn)生裝置;2-基座;20-彈簧;21-杠桿;211-發(fā)射器;
22-彈簧;23-彈簧;24-卡掣件;25-卡掣件;26-馬達;27-馬達;28-感應控制器;
29-感應控制器;3-架體;31-繩體;32-重塊;4-架體;41-繩體;42-重塊;5-集
能裝置;51-桿體;52-齒輪;53-發(fā)電機;6-連接器。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式內容為本實用新型動力產(chǎn)生裝置1的一實施例,其是由一 基座2、兩架體3、 4以及一集能裝置5所組成。
所述的基座2上設有一杠桿21,所述的杠桿21兩端與基座2之間是各連接 有一彈簧22、 23,杠桿21兩端各設有一卡掣件24、 25,所述的卡掣件24、 25 設有導輪。所述的基座2頂部兩端則各設有一馬達26、 27。所述的基座2—側 間隔設有兩感應控制器28、 29,而杠桿21—端設有一發(fā)射器211,且所述的兩 感應控制器28、 29是與基座2頂部兩端的馬達26、 27相接,以使杠桿21擺動 時,所述的基座2的兩感應控制器28、 29可分別接受到發(fā)射器211發(fā)出的信號, 用來控制所述的馬達26、 27驅動。兩架體3、 4是呈L形,其是相對活動樞接于杠桿21靠近中心位置的兩側, 而所述的基座2相對于兩架體3、 4下方設有一彈簧20。所述的兩架體3、 4各 憑借一繩體31、 41而與上述卡掣件24、 25以及馬達26、 27相連接,又所述的 兩架體3、 4末端可各設有一重塊32、 42,所述的繩體31、 41連設在所述的重 塊32、 42上,以使馬達26、 27轉動時可連動所述的架體3、 4,并憑借卡掣件 24、 25卡掣繩體31、 41對于所述的架體3、 4的連動,又兩架體3、 4前端則憑 借至少一組連接器5相連接后,而可相互連動,而所述的連接器6可設為彈簧。
所述的集能裝置5與杠桿21相連接,是由一桿體51與數(shù)個齒輪52以及一 發(fā)電機53相互連接所構成,而所述的桿體51—端與杠桿21連接,另一端則與 齒輪52相接,以使杠桿21擺動時,可連動桿體51而帶動齒輪52轉動,以將 能量提供發(fā)電機53運轉。
實施時,請參閱圖1~圖8,首先令杠桿21是呈水平的狀態(tài),而基座2相 對于杠桿21兩端所設置的彈簧22、 23則分別受到杠桿的拉升,而杠桿21上卡 掣件24、 25是未卡掣狀態(tài),因此連接于馬達26、 27、卡掣件24、 25以及重塊 32、 42之間的繩體31 、 41是松釋的狀態(tài)。
當運轉時,首先令基座2左方馬達26牽引繩體31,使巻收所述的馬達26 與卡掣件24之間的繩體31,故杠桿21左端則向上位移,即杠桿21右端向下位 移(如圖2所示)。當杠桿21右端位移至最低點時,可抵壓基座2以及杠桿21 下方的彈簧20、 23,且基座2—側下方的感應控制器28即可感應到杠桿21 — 端所設的發(fā)射器211,使所述的感應控制器28可控制基座2左方馬達26加速巻 收繩體31,使得卡掣件24與重塊32之間的繩體31急速巻收,而使架體3傾斜, 進而^f吏兩架體3、 4之間的連接器6#1壓縮(如圖3所示)。
當重塊32被巻收至最靠近卡掣件24時,所述的卡掣件24即啟動,以卡固 繩體31,同時基座2左方的馬達26也停止巻收(如圖4所示)。
此時,基座2右方的馬達27隨之開始啟動,使巻收所述的馬達27與卡掣 件25之間的繩體41,故杠桿21右端則向上位移,即杠桿21左端向下位移,使 得兩架體3、 4之間的連接器6又被拉持。當杠桿21左端位移至最低點時,可 抵壓基座2以及杠桿21下方的彈簧20、 23,且杠桿21左端卡掣件24即松釋對 繩體31卡固的狀態(tài),而基座2 —側上方的感應控制器29即可感應到杠桿21上 的發(fā)射器211,使所述的感應控制器29可控制基座2右方馬達27加速巻收繩體 41, ^:得卡掣件25與重塊42之間的繩體41急速巻收,而使架體4傾斜,進而使兩架體3、 4之間的連接器6再度收縮(如第5、 6圖所示)。
同理,當重塊42被巻收至最靠近卡掣件25時,所述的卡掣件25即啟動, 以卡固繩體41,同時基座2右方的馬達27也停止巻收(如圖7所示)。
因此,基座2左方的馬達26隨之又開始啟動,進行巻收繩體31的動作, 如上所述的動作方式,使得杠桿21左端再度向上位移,如此反復作動,使所述 的杠桿21可重復形成上下擺動,進而連動與杠桿21連接的集能裝置5的桿體 51,而帶動齒輪52轉動,以將能量提供發(fā)電機53運轉(如圖8所示)。
需要補充的是,由于摩擦、空氣阻尼等能量損耗形式的存在,本實用新型 在初始啟動的時候、以及補充損耗以維持運轉的時候,都需要間歇性或者持續(xù) 性地提供能量補充。
以上所述乃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以及所運用的技術手段,根據(jù)本文 的揭示或教導可衍生推導出許多的變更與修正,若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想所作的 等效改變,其所產(chǎn)生的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以及圖式所涵蓋的實質精神時,均 應視為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之內,合先陳明。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 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 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動力產(chǎn)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其上設有一杠桿,杠桿兩端各設有一卡掣件,所述的基座頂部兩端則各設有一馬達;兩個架體,是相對活動樞接于杠桿靠近中心位置的兩側,所述的兩個架體各憑借一繩體而與上述卡掣件以及馬達相連接,以使馬達轉動時可連動所述的架體,并憑借卡掣件卡掣繩體對于所述的架體的連動,又兩架體前端則憑借至少一組連接器相連接后,而可相互連動;一集能裝置,與杠桿相連接,以使杠桿擺動時,可帶動所述的集能裝置運轉而集能。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chǎn)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架體是呈 L形,其末端各設有重塊,所述的繩體連設在所述的重塊上。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chǎn)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桿兩端與基 座之間各連接有一彈簧。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chǎn)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器是一彈簧。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chǎn)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相對于兩 架體下方設有一彈簧。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chǎn)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能裝置是由 一桿體與凄t個齒輪以及一發(fā)電機相互連4矣所構成,而所述的桿體一端與杠桿連 接,另一端則與其中一齒輪相接,以使杠桿擺動時,可連動桿體而帶動齒輪轉 動,以將能量提供發(fā)電機運轉。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chǎn)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一側間隔 設有兩感應控制器,而杠桿一端設有一發(fā)射器,且所述的兩感應控制器是與基 座頂部兩端的馬達相接,以使杠桿擺動時,所述的基座的兩感應控制器可分別 接受到發(fā)射器發(fā)出的信號,用來控制所述的馬達驅動來牽引繩體。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chǎn)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掣件卡掣設 有供巻收繩體的導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動力產(chǎn)生裝置,包括一基座、兩架體以及一集能裝置,其中所述的基座上設有一杠桿,杠桿兩端各設有一卡掣件,所述的基座頂部兩端則各設有一馬達;所述的兩架體是相對活動樞接于杠桿靠近中心位置的兩側,所述的兩架體是各憑借一繩體而與上述卡掣件以及馬達相連接,以使馬達轉動時可連動所述的架體,并憑借卡掣件卡掣繩體對于所述的架體的連動,又兩架體前端則憑借至少一組連接器相連接后,而可相互連動;所述的集能裝置是與杠桿相連接,以使杠桿擺動時,可帶動所述的集能裝置運轉而集能。
文檔編號F03G7/10GK201368000SQ200920000308
公開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6日
發(fā)明者邱金和 申請人:邱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