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尤其是通用小型汽油機上安裝在凸輪軸上的啟動減壓裝置。
技術背景通用小型汽油發(fā)動機由于結構要求簡單、成本低,經常采用手啟動,驅動凸輪軸的齒輪也用工程塑料代替,為了防止啟動時在正時點位置的發(fā)動機氣缸壓力太大,造成嚴重的啟動反彈,需要在發(fā)動機上增加在發(fā)動機啟動轉速下能降低氣缸壓力的減壓閥裝置,同時,在發(fā)動機正常工作時,該減壓閥裝置又失去作用,不再降低缸壓?,F(xiàn)有技術中能夠達到上述要求的啟動減壓裝置形式非常多,一般通用小型汽油發(fā)動機的啟動減壓裝置設置在凸輪軸的凸輪軸驅動齒輪和排氣凸輪之間的位置,一個離心減壓甩塊,利用離心力原理,啟動低速時甩塊所產生的離心力偏小不足以克服回位拉簧的拉力,甩塊微微頂開排氣凸輪上的氣門挺柱,使氣門挺柱不能與凸輪軸工作表面接觸,氣門挺柱再通過推桿和氣門搖臂打開氣門,少量釋放發(fā)動機燃燒室內的部分氣體,降低缸壓。正常運行高速時甩塊所產生的離心力偏大足以克服回位拉簧的拉力,甩塊離開凸輪的端面和挺柱的下端面,此時減壓甩塊不起作用,達到上述的技術要求。但是,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啟動減壓裝置還是比較復雜,不能滿足更高的結構緊湊和成本低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能夠在用塑料材料的凸輪軸驅動齒輪的通用小型汽油發(fā)動機上簡化結構,降低成本。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包括凸輪軸和其上的排氣凸輪與驅動齒輪,排氣凸輪臨近驅動齒輪,其驅動齒輪臨近排氣凸輪的端面一體的設置有銷座,銷座附近的齒輪腹板上開有通孔;一個離心減壓甩塊用銷軸安裝在銷座上并可以繞銷軸擺動,并以安裝銷軸兩邊分為頂推端和配重端;離心減壓甩塊擺動方向滿足使頂推端軸向的離開或靠近排氣凸輪的端面;所述配重端穿越齒輪腹板的通孔與復位彈簧連接;所述頂推端延伸到排氣凸輪端面并在此限制氣門挺柱與凸輪的工作端面接觸并保持一定的距離;上述復位彈簧掛在驅動齒輪的另一端面上;復位彈簧力和配重端產生的離心力分別使頂推端靠近和離開排氣凸輪的端面。
驅動齒輪用塑料制造,可以非常方便的成型出安裝銷座、齒輪腹板通孔,離心減壓甩塊的體積比較大的配重端穿越齒輪腹板的通孔與復位彈簧一道布置在驅動齒輪的另一端面,比起現(xiàn)有技術布置在驅動齒輪和排氣凸輪側可以節(jié)省軸向空間,讓結構緊湊,使整個裝置的零件可以非常小巧、簡單,成本低。工作原理為當啟動發(fā)動機時,發(fā)動機輸出軸轉速不高,凸輪軸的轉速也不高,離心減壓甩塊的配重端所產生的離心力小,不足以克服復位彈簧拉力,離心減壓甩塊頂推端靠近排氣凸輪的端面,使氣門挺柱不能與凸輪軸工作表面接觸,因為氣門的運動是由氣門挺柱通過推桿和氣門搖臂傳遞過去的,所以,氣門不能完全關閉,此時發(fā)動機的缸壓相對氣門全關時較?。淮藭r發(fā)動機反作用于啟動端——人的肢體或啟動電機的力量也較小,使得感覺發(fā)動機啟動不費力,比較輕松容易。而發(fā)動機正常工作后,發(fā)動機輸出軸轉速提高,凸輪軸的轉速也提高,離心減壓甩塊的配重端所產生的離心力克服復位彈簧拉力,使頂推端離開排氣凸輪的端面,同時離開氣門挺柱的底面,挺柱能和凸輪軸工作正常接觸,氣門也能隨著發(fā)動機配氣系統(tǒng)的運動而正常開關,此時減壓裝置不起作用,氣門能完全關閉,此時發(fā)動機的缸壓恢復正常,對發(fā)動機性能無任何影響。
上述方案中所述驅動齒輪的另一端面腹板上可以設置環(huán)槽,腹板通孔、配重端及復位彈簧位于該環(huán)槽中。環(huán)槽的作用有三,其一,配重端及復位彈簧置于其中,減小軸向尺寸,其二,塑料齒輪不是一塊厚板,便于提高注塑質量,即增加工藝性,其三,減輕重量,降低成本。
所述復位彈簧可以掛在驅動齒輪腹板的鉚釘上。具體的可以掛在鉚釘頭上,不同大小的鉚釘頭可以微調彈簧。
所述離心減壓甩塊可以由鋼板彎折成型,其配重端穿越腹板后向所述環(huán)槽彎折。用鋼板沖壓成型,非常方便成本低,當配重端比較大時,彎折在環(huán)槽中可以降低軸向尺寸。
所述配重端可以設置彈簧掛孔與復位彈簧連接。方便連接。
方案中所述凸輪軸位于排氣凸輪和驅動齒輪段還可以加工出削邊,離心減壓甩塊擺動中,其頂推端沿著該削邊運動。加工出削邊后就讓開出一定凸輪軸徑向空間位置,使離心減壓甩塊的頂推端外的其他部分不與氣門挺柱發(fā)生干涉,離心減壓甩塊可以不必高精度制造,降低成本。
方案中所述離心減壓甩塊的頂推端限制氣門挺柱與凸輪軸表面的最大距離的較佳選擇為0.8-1.3m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利用塑料制造的驅動齒輪成型方便的特點,將離心減壓甩塊的配重端、復位彈簧等布置在驅動齒輪的另一端面,比起現(xiàn)有技術節(jié)省了軸向空間,讓結構緊湊,使整個裝置的零件可以非常小巧、簡單,成本低。
現(xiàn)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的結構配置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左視圖;圖4為圖3的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包括凸輪軸1,凸輪軸1上一體的加工出排氣凸輪12和進氣凸輪11,凸輪軸1上還套裝了一個驅動齒輪2,驅動齒輪2又叫正時齒輪,用尼龍材料注塑成型,排氣凸輪12臨近驅動齒輪2。
在驅動齒輪2臨近排氣凸輪12的端面上,一體的注塑出一個銷座4,銷座4上有安裝銷孔起軸座的作用,驅動齒輪2在銷座4邊的齒輪腹板上開有通孔21。
離心減壓甩塊3由鋼板彎折成型,離心減壓甩塊3用銷軸5穿在銷座4上固定,離心減壓甩塊3可以繞銷軸5擺動,并以安裝銷軸5兩邊分為頂推端31和配重端32;銷座4安裝的離心減壓甩塊3擺動方向滿足使頂推端31軸向的離開或靠近排氣凸輪12的端面。
離心減壓甩塊3的配重端32穿越齒輪腹板的通孔21到驅動齒輪2的另一端面,該端面腹板上設置有一條環(huán)槽22,配重端32加工有一個彈簧掛孔33來連接復位彈簧6的一端,復位彈簧6的另一端則掛在驅動齒輪2腹板的鉚釘7上,腹板通孔21、配重端32及復位彈簧6位于環(huán)槽22中,其中,配重端32穿越腹板后向環(huán)槽22內進行彎折。
復位彈簧6為拉力彈簧,復位彈簧6的力使頂推端31靠近排氣凸輪12的端面,而配重端32產生的離心力則使頂推端31離開排氣凸輪12的端面;所述頂推端31延伸到排氣凸輪12的下端面,在此位置限制氣門9到達最低的關閉氣門孔位置。
凸輪軸1位于排氣凸輪12和驅動齒輪2段還加工有削邊13,離心減壓甩塊3擺動中,其頂推端31沿著該削邊13運動。離心減壓甩塊3的頂推端31限制氣門挺柱與凸輪軸表面的最大距離為0.8-1.3mm,即間隙8為0.8-1.3mm。
權利要求1.一種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包括凸輪軸和其上的排氣凸輪與驅動齒輪,排氣凸輪臨近驅動齒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齒輪(2)臨近排氣凸輪(12)的端面一體的設置有銷座(4),銷座(4)附近的齒輪腹板上開有通孔(21);一個離心減壓甩塊(3)用銷軸(5)安裝在銷座(4)上并可以繞銷軸(5)擺動,并以安裝銷軸(5)兩邊分為頂推端(31)和配重端(32);離心減壓甩塊(3)擺動方向滿足使頂推端(31)軸向的離開或靠近排氣凸輪(12)的端面;所述配重端(32)穿越齒輪腹板的通孔(21)與復位彈簧(6)連接;所述頂推端(31)延伸到排氣凸輪(12)端面并在此限制氣門挺柱(9)與凸輪(12)的工作端面接觸并保持一定的距離;上述復位彈簧(6)掛在驅動齒輪(2)的另一端面上;復位彈簧(6)力和配重端(32)產生的離心力分別使頂推端(31)靠近和離開排氣凸輪(12)的端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齒輪(2)的另一端面腹板上設置有環(huán)槽(22),腹板通孔(21)、配重端(32)及復位彈簧(6)位于該環(huán)槽(22)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彈簧(6)掛在驅動齒輪(2)腹板的鉚釘(7)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心減壓甩塊(3)由鋼板彎折成型,其配重端(32)穿越腹板后向所述環(huán)槽(22)彎折。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端(32)設置有彈簧掛孔(33)與復位彈簧(6)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軸(1)位于排氣凸輪(12)和驅動齒輪(2)段加工有削邊(13),離心減壓甩塊(3)擺動中,其頂推端(31)沿著該削邊(13)運動。
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任一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心減壓甩塊(3)的頂推端(31)限制氣門挺柱與凸輪軸表面的最大距離為0.8-1.3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fā)動機啟動減壓裝置,包括凸輪軸和排氣凸輪與驅動齒輪,其驅動齒輪端面設置銷座、腹板開通孔,一個離心減壓甩塊用銷軸安裝在銷座上并可繞銷軸擺動,并以安裝銷軸兩邊分為頂推端和配重端;配重端穿越齒輪腹板通孔連接復位彈簧;頂推端延伸到排氣凸輪端面并在此限制氣門關閉;復位彈簧掛在驅動齒輪的另一端面;彈簧力和配重端的離心力分別使頂推端靠近和離開排氣凸輪的端面。本實用新型利用塑料制造的驅動齒輪成型方便的特點,將離心減壓甩塊的配重端、復位彈簧等布置在驅動齒輪的另一端面,比起現(xiàn)有技術節(jié)省了軸向空間,讓結構緊湊,使整個裝置的零件可以非常小巧、簡單,成本低。
文檔編號F01L13/08GK2864107SQ20062010974
公開日2007年1月3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月10日
發(fā)明者馮德軍 申請人:重慶宗申技術開發(fā)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