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舷外馬達及其舵桿柄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202675閱讀:23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舷外馬達及其舵桿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舷外馬達,包括推進螺旋槳、用于驅動螺旋槳的發(fā)動機和從舷外馬達的機身向船體延伸的舵桿柄,以便可以利用舵桿柄實現(xiàn)對船體的駕駛操作。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舷外馬達,其中舵桿柄設置有用于響應各種傳感器檢測結果電子顯示舷外馬達狀態(tài)的顯示裝置。
此外,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舷外馬達的舵桿柄,其用于駕駛設置有推進螺旋槳和用于驅動螺旋槳的電源,并且可操縱地連接到船體的馬達機身。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舷外馬達的舵桿柄,其包括通過從馬達機身向船體延伸的支架支撐的手柄主體,以便手柄主體能夠在上下方向回轉,并可以在規(guī)定的回轉范圍內保持任意的傾斜角。
背景技術
一些舷外馬達設置有用于使操作者能夠觀察冷卻水、潤滑油、發(fā)動機等的異常狀態(tài)的顯示裝置。具體地說,在舷外馬達中,從舷外馬達機身延伸到船體的舵桿柄用于駕駛馬達機身,大家熟知的是不僅要將顯示裝置設置到舷外馬達機身的側面,而且要將顯示裝置設置到靠近操作者的舵桿柄,以便顯示裝置可以被靠近舷外馬達的操作者看到(例如,參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11-208589)。
此顯示裝置通常構成為通過開啟燈指示舷外馬達的異常狀態(tài),并在燈的表面設置有透鏡以提高可見度,其提供了一定的觀測角范圍。此外,也可以將液晶顯示板用于顯示裝置以指示關于舷外馬達狀態(tài)的各種信息。在此情況下,顯示裝置同樣具有一定的觀測角度范圍。
當將顯示裝置安裝在舵桿柄的外殼的側表面,以便其顯示表面與機架的側表面基本平齊時,操作者將從上方傾斜地看到顯示裝置的顯示表面,而且因為浪費了部分在顯示表面下方的觀測角度范圍,因此顯示裝置的觀測角度范圍沒有被完全利用。
同時,在舷外馬達中,設置有推進螺旋槳和用于驅動螺旋槳的電源(或發(fā)動機)馬達機身的駕駛利用舵桿柄控制,舵桿柄(更具體地說,手柄主體)可以通過從馬達機身延伸的支架支撐,以便手柄主體能夠在上下方向回轉,從而使手柄主體可以從手柄主體的中心線在基本水平方向延伸的操作位置回轉到手柄主體沿馬達機身延伸的收縮位置。
在上述可收縮的舵桿柄中,大家熟知,通過作為樞軸的橫向螺栓手柄主體的基礎端和支架的自由端彼此連接,其中螺母與螺栓螺旋配合以產生軸向緊固力,其也可以產生用于保持手柄主體在預定回轉范圍內的任意角度的摩擦力(例如,參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4-218492)。
在此舵桿柄中可以穩(wěn)定地控制手柄主體,其結構最好設置為通過螺母長期都能保持預定的緊固力。然而,此結構也增加了鉸鏈部分的軸向尺寸,其也可能不需要地增加了手柄的寬度。此外,在裝配中緊固的過程可能非常麻煩,并因此降低工作效率。
舵桿柄可以設置有各種部件,如用于改進操作性的變速桿。在此情況下,用于將這些部件連接到馬達機身的連接件如Bowden纜索和束線從靠近樞軸軸承部分的手柄主體拉出,并且當設計樞軸周圍的結構時,還要考慮連接件的設置方式。
此外,在舷外馬達中,馬達機身的駕駛操作利用舵桿柄進行控制,通常設置有用于調節(jié)施加到通過操作者利用舵桿柄控制的駕駛操作的載荷調節(jié)裝置。熟知的載荷調節(jié)裝置由滑動板和用于將摩擦件壓緊滑動板以產生所需滑動抵抗力的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組成,由此在滑動板和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之間產生的滑動抵抗力隨同馬達機身繞駕駛軸的駕駛運動一起達到所需的操作載荷(例如,參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51-60099)。
在此載荷調節(jié)裝置中,滑動板可以連接馬達機身上的部件和連接支架上的部件中的一個上,而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通過適合的緊固機構如螺栓或其它同類機構連接到其它部件上。然而,在此結構中,如同上述傳統(tǒng)的舷外馬達一樣,滑動板用螺栓連接到馬達機身上部件的左和/或右側,用于將馬達機身中的螺栓孔與滑動板中的螺栓孔對齊的定位過程非常繁瑣,導致裝配工作非常復雜,并且增加了所需步驟的數(shù)量,從而導致成本過高。因此,需要簡化定位的結構。
此外,在上述用于通過將摩擦件壓緊滑動板產生所需滑動阻力的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中,如果在滑動件和滑動板之間得不到在摩擦件壓緊滑動板方向的適當位置關系,將變得很難將滑動抵抗力調節(jié)到所需的值,從而對滑動板相對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的平滑運動構成阻礙。因此,需要精確地控制滑動板在壓緊方向的連接位置,進而需要提供一種可以便利控制此滑動板位置的結構。

發(fā)明內容
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這些問題,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合于有效利用用于電子顯示舷外馬達狀態(tài)的顯示裝置觀測角度的舷外馬達。
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可以以樞軸回轉的可收縮舵桿柄的舷外馬達的手柄,其中手柄可以確保獲得長期的穩(wěn)定位置保持性能,同時抑制將導致手柄寬度增加的軸向尺寸的增加,其中手柄適合于提高其裝配效率。
本發(fā)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舷外馬達,在其裝配過程中,可以方便構成用于利用舵桿柄調節(jié)施加到駕駛操作載荷的載荷調節(jié)裝置的滑動板的定位,且其可以方便控制滑動板在滑動板壓緊方向的位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設置有一種舷外馬達,包括設置有推進螺旋槳和用于驅動螺旋槳的電源,并可操縱地連接到船身的機身;從舷外馬達的機身向船身延伸,以用于在舷外馬達的機身的駕駛的舵桿柄;用于檢測舷外馬達的狀態(tài)的傳感器;以及根據(jù)傳感器檢測的結果用于電子顯示舷外馬達狀態(tài)的顯示裝置,其中顯示裝置設置到舵桿柄以便其顯示表面面向傾斜向上的方向。
這樣,至少當在側視圖觀看時,顯示裝置的顯示表面可以基本法向對著通常從上傾斜俯視顯示器的操作者的視線,從而可以有效地利用顯示裝置的上下視角范圍。
在上述舷外馬達中,顯示裝置可以設置在舵桿柄基本水平延伸部分的上表面上。在此結構中,舵桿柄與顯示裝置的左右視角范圍不發(fā)生干涉,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顯示裝置的左-右視角。
在上述舷外馬達中,顯示裝置可以設置為以便其顯示表面面向舵桿柄的自由端。在此結構中,如果操作者離開正常的駕駛位置到達船身的各種位置,則可以有效地利用顯示裝置的視角范圍。
在上述舷外馬達中,顯示裝置可以設置在舵桿柄的基本水平延伸部分中靠近舵桿柄基礎端的位置。
在上述舷外馬達中,當操作者在正常操作位置時,顯示裝置可以設置為以便其顯示表面面向操作者。在此結構中,顯示裝置的視角范圍對于在正常駕駛位置的臨近區(qū)域內可能移動或改變姿勢的操作者是非常有效的。
在上述舷外馬達中,顯示裝置可以位于舵桿柄的基本水平延伸部分靠近舵桿柄自由端的位置。
在上述舷外馬達中,構成舵桿柄基本水平延伸部分的外殼的外表面的部分可以向外凸出以形成凸臺,且至少顯示裝置的部分容納在凸臺中。這樣,可以很方便地獲得用于將顯示裝置安裝在外殼中的空間,即使使用者操作部件如變速桿或點火開關設置到舵桿柄上時也如此。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設置有舷外馬達的手柄,包括手柄主體;從馬達機身向船身延伸以通過樞軸支撐手柄主體,以便手柄主體在上下方向回轉的支架;裝配在樞軸上以響應沿樞軸的軸線的緊固力克服手柄主體的回轉運動以產生所需摩擦力的摩擦件;以及一對在相互壓緊的狀態(tài)作用到形成于樞軸的螺紋部分的內外螺母,其中設置螺母的側面上的軸承部分的外端表面形成有軸承孔的開口,以使內螺母相對無旋轉地容納軸承孔中,且其中的干涉部件設置在軸承孔中并裝配到樞軸上以將螺母產生的軸向緊固力傳遞到摩擦件。
這樣,因為雙螺母鎖緊結構可以可靠地防止螺母放松,且內螺母容納在軸承孔中,可以保證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鎖緊力,同時抑制連接處軸向尺寸的增加。此外,軸承孔中容納內螺母可以防止螺母的相對旋轉運動,因此,在裝配過程中,只需要將工具作用到相對螺母作用的螺紋部分的樞軸的部分,以便實現(xiàn)鎖緊,從而有效地提高裝配效率。
在上述舷外馬達的手柄中,用于拉出將固定到馬達機身手柄主體的部件連接到馬達主體的部件的連接件的出口,形成于手柄主體的基礎部分靠近軸承部分的位置,且螺母設置在相對軸承部分與出口相反的側面上。這樣螺母設置在相對通過連接件如Bowden纜索或束線覆蓋的側面上,以實現(xiàn)外螺母的緊固而不會受到連接件的阻礙。此外,因為內螺母容納在軸承孔中,所以,沒有被連接件覆蓋的從螺母側表面凸出的高度降低到最小,從而改進舵桿柄周圍的外觀質量。
此外,根據(jù)此結構,由于干涉部件與相對連接件出口側面上的螺母設置在一起,所以,摩擦件相應地偏移向連接件的出口。因此,即使向前延伸的支架由于布局的原因偏離馬達主體的中心線,如用于使來自穿進馬達機身的手柄主體連接件的入口需要橫向定位到支架,是實質上對摩擦件起軸承作用的軸承部分也可以偏向馬達機身的中心線,從而當在駕駛操作中使用或在向上方向回轉時,可以改善手柄主體的可操作性。
本發(fā)明的其它和另外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通過以下的說明得到清晰地體現(xiàn)。


下面將參照相應的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具體說明,其中圖1是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舷外馬達整體結構的側視圖;圖2是顯示圖1中舷外馬達的俯視圖;圖3是顯示應用于本發(fā)明的舵桿柄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4是顯示圖3中舵桿柄的側視圖;圖5是概要顯示圖3和圖4中所示的與顯示裝置相關的的部件和操作部件的側視圖;圖6是顯示應用于本發(fā)明的舵桿柄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7是顯示圖6中舵桿柄的側視圖;圖8是顯示應用于本發(fā)明的舵桿柄的第三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9是顯示圖8中舵桿柄的側視圖;圖10是顯示圖1中舵桿柄和支架周圍詳細結構的側視圖;圖11是顯示圖1中的舵桿柄和支架周圍結構的俯視圖;圖12是顯示圖10和11中所示的手柄主體和支架之間的連接處的水平截面視圖;圖13是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載荷調節(jié)裝置周圍結構的側視圖;圖14是顯示圖13中載荷調節(jié)裝置周圍結構的俯視圖;
圖15是顯示圖13中載荷調節(jié)裝置的分解側視圖;以及圖16是顯示圖13中載荷調節(jié)裝置的滑動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是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舷外馬達整體結構的側視圖。此舷外馬達包括推進螺旋槳1、用于驅動螺旋槳1的發(fā)動機(電源)2、通過連接支架6可操縱地連接到船身3的馬達機身4,以及向船身3延伸以操縱馬達機身4的舵桿柄5。
連接支架6連接到旋轉箱(連接支架上的部件)8以便繞橫向傾斜軸7旋轉。旋轉箱8包括用于可回轉地支撐垂直旋轉軸的圓筒部分,固定架(馬達機身上的部件)9連接到回轉軸的上端,而下固定箱10連接到回轉軸的下端。固定架9和下固定箱10通過分別由設置到固定架9和固定箱10向后伸長的螺栓部分的彈性件構成的振動阻尼器11、12固定到發(fā)動機固定箱117和擴展箱118,以便馬達機身4可以環(huán)繞回轉軸的中心軸(操縱軸)13操作。發(fā)動機固定箱117由下方蓋119覆蓋,發(fā)動機蓋121通過擴展箱120連接。
舵桿柄5通過手柄支架14連接到連接舷外馬達機身4的固定架9。手柄支架14支撐舵桿柄5(更具體地說為舵桿柄5的主體),以便繞橫向連接軸15回轉。舵桿柄5和支架14之間的連接頭116設置有用于使舵桿柄5從圖1中實線顯示的角位置(操作位置)向上回轉,并保持在任意傾斜角的鉸鏈機構。在操作位置,舵桿柄5的中心線在沿基本水平的方向延伸,并在左或右方向移動舵桿柄5,馬達機身4可以繞回轉軸的中心線13向左旋轉或向后旋轉達到所需的控制角度。
圖2是顯示圖1中舷外馬達的俯視圖。舵桿柄5設置為以便其由設置在舵桿柄5自由端的把手18的中心線表示的延伸方向,在俯視圖中相對舷外馬達機身4的縱向中心線傾斜。操作者A坐或站在相對舵桿柄5延伸方向的馬達機身4中心線17側面的位置(此實施方式的右側)并進行駕駛操作。有時,操作者可以離開正常的駕駛位置并移動到船身3的其它地點。
圖3是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舵桿柄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4是顯示圖3中舵桿柄的側視圖。舵桿柄5設置有用于電子顯示舷外馬達狀態(tài)的顯示裝置21。顯示裝置21包括用于分別指示異常潤滑油壓和異常冷卻水溫度的兩個指示燈22、23,每個燈都由光線發(fā)射二極管組成并在其前側設置有透鏡24。
顯示裝置21設置在舵桿柄5外殼(或在基本水平方向延伸部分)26的上表面26a,以便其顯示表面27沿向上的方向傾斜豎立。具體地說,在此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21位于靠近手柄基礎端的外殼26的一部分處或靠近馬達機身4的側面上,以便顯示表面27面向舵桿柄5的自由端,也就說,當在俯視圖觀看時,顯示表面27的中心線30沿與舵桿柄5延伸方向(或中心線19)平行的方向延伸。
這樣,如圖1所示,當在側視圖中觀看時,顯示裝置21的顯示表面27可以基本垂直于通常從上傾斜向下觀看顯示表面27的操作者的視線。這樣可以有效地利用顯示裝置21的上下視角范圍,從而例如即使當操作者站立或向前離開舵桿柄5時,也能確保獲得令人滿意的可視性。此外,如圖2所示,舵桿柄5并不與顯示裝置的左右視角范圍發(fā)生干涉,可以有效地利用左右視角范圍β,例如以便即使當當操作者A在船身3橫向移動并離開正常的操縱位置時,也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可視性。
如圖3和4所示,舵桿柄5的外殼26在垂直于中心線19的截面上具有近似長方形的形狀,上表面26a由基本在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組成。顯示裝置21固定成以便顯示裝置21的一部分容納在由外殼26的上表面26a向上凸出的部分組成的凸臺28中。當在側視圖上觀看時,凸臺28具有倒V形的截面形狀,且其前傾斜表面形成有用于露出顯示裝置21的顯示表面27的開口29。
在面向操作者的舵桿柄5的外殼26的側表面26b上時,設置有用于在向前和向后移動之間轉換的變速桿31以及用于馬達機身4傾斜運動的擺動開關32。在遠離操作者的外殼26的側表面26c上設置有點火開關(啟動開關)33。此外,用于當操作者從船身跌落下水時停止發(fā)動機的緊急停止開關34位于靠近基礎端(或連接處116)的外殼26的上表面的位置。當進行駕駛操作時,操作者使用設置在舵桿柄5自由端的把手18,且其繞中心線的旋轉可以調節(jié)節(jié)流閥的開口。
圖5是概要顯示圖3和圖4中所示的與顯示裝置相關的部件和使用者操作零件的側視圖。顯示裝置21中的潤滑油壓異常指示燈22(參見圖3和4)通過束線58中的導線電連接到油壓開關(檢測裝置)41。油壓開關41檢測從油盤43吸入并通過油泵42輸送到發(fā)動機2氣缸蓋等的潤滑油的壓力,當潤滑油壓低于規(guī)定值時,其開啟以照亮潤滑油壓異常指示燈22。
用于指示冷卻水溫度異常的指示燈23(參見圖3和4)通過束線58中的導線電連接到設置在發(fā)動機2水套內的熱電偶繼電器溫度調節(jié)器(檢測裝置)45。熱電偶繼電器溫度調節(jié)器45檢測由冷卻水泵46通過位于馬達機身4下面部分的入口吸入到發(fā)動機2水套內的冷卻水的溫度,當冷卻水溫度的變化超過預定值時,其開啟以照亮冷卻水溫度異常指示燈23。
變速桿31機械連接到齒輪離合器機構54,齒輪離合器機構54通過轉換纜索51(參見圖3和4)和轉換桿52連接到從發(fā)動機2垂直延伸的驅動軸55,以便變速桿31從中間位置向前和向后的傾斜作用可以使齒輪離合器機構54改變螺旋槳軸53的旋轉方向。在舵桿柄5端部的把手18(參見圖3和4)通過節(jié)流纜索56(參見圖3和4)機械連接到馬達機身4內的節(jié)流閥57,以便把手18的旋轉操作可以調節(jié)節(jié)流閥57的開口程度。
擺動開關32通過束線58中的導線電連接到液壓可膨脹擺缸59。點火開關33通過束線58中的導線電連接到設置在馬達機身4內的CDI單元62中。這些電子部件通過設置為鄰接飛輪63的發(fā)電機64提供電源。
圖6是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舵桿柄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7是顯示圖6中舵桿柄的側視圖。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相似,顯示裝置21設置在形成于外殼72上表面上的凸臺73中,以便顯示表面27沿向上的方向傾斜豎立。然而,在此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之處在于,顯示裝置21位于外殼72沿中心線19方向的中間部分,以便顯示表面27面對位于正常駕駛位置的操作者。具體地說,在此實施方式中,當在俯視圖觀測時,顯示表面27的中心線30沿相對舵桿柄71延長線(或中心線19)方向傾斜的角度延伸,以便顯示表面27向前方向傾斜地面對操作者。
圖8是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9是顯示圖8中顯示的舵桿柄的俯視圖。在此實施方式中,與上述第一和第二實施方式一樣,顯示裝置21設置在形成于外殼82的上表面82a上的凸臺83中,以便顯示表面27沿向上的方向傾斜豎立。此外,與第二實施方式的方式相類似,顯示裝置21設置為以便顯示表面面對操作者。然而,在此實施方式中,與第二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顯示裝置21位于設置在外殼82自由端的把手18附近。因此,顯示裝置21設置為以便當在俯視圖中觀看時,顯示表面27的中心線30基本垂直于舵桿柄81的延長(或中心線19)方向延伸,以便顯示表面27沿橫向面對操作者。
在以上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包括兩個用于指示潤滑油壓和冷卻水溫度異常的LED指示燈,但本發(fā)明的顯示裝置并不限制那些用于指示部件的異常性,而且也用于顯示操作狀態(tài),如運行速度、或發(fā)動機轉速、或關于馬達機身如傾斜/調整角度的信息。此外,顯示裝置還包括LED之外的顯示機構,可以包括顯示器如液晶顯示器(LCD)或真空熒光顯示器(VFD)。這樣的顯示器可以以各種容易理解的方式,例如通過利用數(shù)字信息和/或改變光亮度、顏色、色彩飽和度、以及/或亮度等顯示各種信息。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顯示裝置可以設置為顯示表面傾斜面向上,從而可以有效地利用顯示裝置的上下視角。具體地說,當顯示裝置設置在舵桿柄基本水平延伸部分的上表面上時,可以有效地利用顯示裝置的左右視角。此外,當顯示裝置容納在由外殼上表面的凸出部分組成的凸臺時,可以很容易保證用于將顯示裝置安裝在外殼中的空間。
圖10是顯示圖1中的舵桿柄(或手柄主體)和手柄支架與其周圍結構的詳細結構側視圖。手柄支架14利用螺栓122固定到固定架9的前端。旋轉箱8和固定架9之間設置有用于調整利用舵桿柄5施加到駕駛操作的操作載荷的載荷控制裝置123,以便操作桿124的水平旋轉可以增加/減少滑動阻力,以實現(xiàn)所需的操作載荷??梢哉{節(jié)滑動阻力以便鎖住馬達機身4的操作運動,從而將馬達機身4固定所需的操縱角度。
圖11是顯示圖10中手柄主體和支架周圍結構的俯視圖。當在俯視圖觀看時,舵桿柄5設置為以便在其自由端處,在由把手18的中心線131表示的其延長線的方向相對馬達機身4的中心線132的縱向方向傾斜。操作者為坐或站在相對舵桿柄5延長方向的馬達機身4的中心線132的側面位置(在此圖中的左側)以進行駕駛操作。
當在如圖10顯示的側視圖中、且在俯視圖中觀看時,支架14沿向上傾斜的方向延伸,可以看到,支架14的基礎端部分14a連接到固定架9,且其中心線與馬達機身4的中心線132對齊,同時支架14的自由端14b向前延伸,其中心線偏離馬達機身4中心線132。
如圖10和11所示,用于連接設置在舵桿柄5上的部件以將部件連接到馬達機身4中的變速纜索51、節(jié)流纜索56和束線58(連接件)通過形成于舵桿柄5外殼26后端的出口174抽出,然后通過形成于馬達機身4延長箱120前端的入口175,穿入到馬達機身4的內部。入口175對于支架14橫向定位,以便當舵桿柄5如圖1所示在上下方向回轉時,變速纜索51、節(jié)流纜索56和束線58適當?shù)貜澢员悴粫璧K舵桿柄5的回轉運動。此外,為了不損壞舵桿柄5周圍的審美外觀,入口175定位為盡可能靠近支架14以減少連接件露出在外面的長度。
圖12是具體顯示圖10和圖11所示的舵桿柄和支架之間連接處的水平截面視圖。舵桿柄5和支架14之間的連接處116包括裝配在樞軸15上的襯套(摩擦件)161,其并響應軸的緊固力在預定回轉范圍內的任意傾斜角產生所需摩擦力以用于穩(wěn)定地保持舵桿柄5。
樞軸15通過穿過舵桿柄5的軸承部分162和支架14的一對軸承部分163、164將舵桿柄5和支架14連接在一起。樞軸15一端形成具有六角形截面的頭部分165,而其另一端形成螺紋部分166。舵桿柄5的軸承部分162的成型為具有背弧型面,而支架14的成對軸承部分163、164凸出以限定位于其間的內弧形面,以便舵桿柄5的軸承部分162可以在支架14的軸承部分163、164之間軸向插入。應該注意,一個軸承部分163具有比另一個軸承部分164更大寬度。
每個襯套161都包括軸向延伸部分161a,其具有圓筒形狀并且樞軸15穿過其中,以及設置在軸向延伸部分161a的一端凸緣形狀的徑向延伸部分161b。襯套161由合成樹脂材料制作,所述材料能夠使其與相關聯(lián)的部件產生所需摩擦力。一對此種襯套161裝配到形成于舵桿柄5軸承部分162中的軸承孔168的各自孔中。
一對內、外螺母171、172與樞軸15的螺紋部分166配合,其中螺母171、172彼此緊靠并以雙螺帽形式以鎖緊連結。具體地說,在此實施方式中,螺母171、172設置在相對變速纜索51、節(jié)流纜索56和束線58(連接件)出口174的側面上。每個螺母171、172都具有六角形截面。樞軸15的頭部分165部分設置在形成于端表面中的凹進處177,端表面環(huán)繞設置在相對螺母171、172側面上的軸承部分164的軸承孔176的開口,以便頭部分165可以相對軸承部分164旋轉。
設置在鄰接螺母171、172軸承部分163的外端表面163a形成有適合于不旋轉地容納內螺母171的軸承孔179的開口。此外,軸套(干涉部件件)181設置在軸承孔179中并裝配到樞軸15上,以將螺母171的鎖緊力傳遞到襯套(摩擦件)161。用于將內螺母171容納在其中的軸承孔179的螺母容納部分182具有與螺母171的六角截面形狀互補的六角截面形狀。軸套181具有圓筒形狀并設置在軸承孔179的軸套容納部分183中,其中軸套容納部分183具有環(huán)形截面形狀以使軸套181相對旋轉。應該注意,螺母容納部分182具有充分的軸向尺寸以便不會在緊固過程中限制螺母的軸向運動。
墊圈(波形墊圈)185插在螺母171和軸套181之間。而墊圈(平墊圈)186插在軸套181和襯套161之間。此外,墊圈(平墊圈)187插在軸承部分164和樞軸15的頭部分165之間。
舵桿柄5可以由鋁合金材料鑄造而成以便外殼26和軸承部分162為一個整體。另外,支架14和軸套181可以優(yōu)選由鋁合金材料鑄造而成。
在上述鉸鏈結構構成中,當樞軸15的頭部分165隨著螺母171作用到軸承孔79中沿緊固的方向在規(guī)定的扭矩下扭轉時,緊固力通過軸套181作用到墊圈186,從而使墊圈186、襯套161的縱向延伸部分161b、舵桿柄5的軸承部分162的側表面、以及支架14的一個軸承部分164的側表面彼此壓緊。另外,舵桿柄5的軸承孔168的內表面、襯套161的徑向延伸部分161b、以及樞軸15的外表面彼此壓緊。這些都產生用于克服由于舵桿柄5的重量產生的旋轉力以保持舵桿柄5的摩擦保持力。如果將超過摩擦保持力的操作旋轉力施加到舵桿柄5,則舵桿柄5可以平滑地旋轉。
在裝配過程中,襯套161配合到軸承部分162中,然后將其插到手柄支架14的軸承部分163、164之間,以便軸承孔168、176和179彼此對齊,然后再將墊圈186裝配進入位置。將軸套181和內螺母171從外端表面163a中的開口裝配進軸承孔179。然后,樞軸15從軸承部分164上的側面插入,并通過作用到樞軸15頭部分165的工具將上述結構進行緊固。緊固力調節(jié)為提供克服旋轉操作的適當?shù)牡挚沽Α.斦{整緊固力后,外螺母172被緊固以產生雙螺母效應,用于保持長期所需的緊固力。
在此鉸鏈結構中,用于實質上起到軸承作用的軸承區(qū)相對與襯套161配合的舵桿柄5的軸承部分162的中心線191基本對稱形成。具體地說,在舵桿柄5的軸承部分162中,沿襯套161延長的一部分構成用于繞其整個長度延伸的軸承區(qū)。在支架14的一個軸承部分164中,用于容納樞軸15頭部分165的排除凹進處177的一部分構成軸承區(qū)。在支架14的另一軸承部分中,軸套181沿其延伸但樞軸15螺的旋部分166不會搭接的一部分構成軸承部分。
軸承區(qū)作為一個整體從連接處116的中心線192偏向用于纜索51、56和束線58的出口174,或偏向馬達機身的中心線132,結果,軸套181連同螺母171、172都設置在相對出口174的側面上。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雙螺母緊固結構防止了螺母變松,而內螺母容納在軸承孔中,從而可以保證長期穩(wěn)定的手柄保持性能,同時,抑制了進而也將使手柄寬度增加的軸向尺寸的增加。此外,也可以使螺母從軸承部分側表面凸出的程度實現(xiàn)最小化,從而在舵桿柄周圍獲得更好的外觀。另外,因為干涉部件以及螺母設置在相對連接件出口的側面上,因此,可以使在連接處基本起軸承作用的軸承區(qū)靠近馬達機身的中心線,從而當其在駕駛操作中使用或沿向上的方向回轉時,改善舵桿柄的操作性能。
圖13是具體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載荷調節(jié)裝置周圍結構的側視圖。圖14是顯示圖13中載荷調節(jié)裝置周圍結構的俯視圖。用于在駕駛操作中利用調節(jié)舵桿柄5調節(jié)操作載荷的載荷調節(jié)裝置123設置在旋轉箱8和固定架9之間。載荷調節(jié)裝置123包括滑動板222和用于通過將摩擦墊(摩擦件)223壓緊靠在滑動板222上產生所需滑動抵抗力的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224?;瑒影?22連接到旋轉箱8和固定架9之一(在此為固定架9),其可以彼此相對環(huán)繞回轉軸的中心軸13旋轉,而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224連接到另一個(在此為旋轉箱8)。
通過將不銹鋼或類似材料制作的金屬板切削成預定的形狀,并將其彎曲可以獲得滑動板。摩擦墊223由合成樹脂制作。具體地說,優(yōu)選摩擦墊223由浸漬有樹脂基體的基底纖維制作并固化/形成預定的形式,如浸漬有酚樹脂的芳香尼龍纖維和石墨纖維。
如圖14所示,滑動板222具有繞回轉軸的中心線12形成弧形槽225的主體226,以及分別用螺栓連接到一對設置到固定架9前端的左右基礎部分227、228的一對左右連接部分229、230。如圖13所示,連接部分229、230從主體226伸出并彎曲成如圖13所示的像曲軸的形狀。
圖15是顯示圖13中載荷調節(jié)裝置的分解側視圖?;瑒幼枇φ{節(jié)器224固定設置在旋轉箱8頂表面前端部分的軸承表面上,并包括一對垂直插到滑動板222的主體226中間的摩擦墊(摩擦件)223;用于與嵌入在軸承表面232中心部分的雙頭螺栓233螺紋配合的自鎖型螺母234;連接到螺母234以便不會相對螺母234旋轉并用于調節(jié)螺母234產生的緊固力的操作桿124;以及插在操作桿124和螺母24之間的尼龍墊圈236。由此,通過左右回轉操作桿124可以改變摩擦墊223克服滑動板222的壓力,并相應地增加或減少滑動阻力以實現(xiàn)所需的操作載荷??梢哉{節(jié)滑動阻力以抑制馬達機身4的操縱運動,從而將馬達機身4固定在所需的操縱角度。
將滑動板222固定到形成于固定架9前端的基礎部分227、228,以便主體226設置在垂直于基本垂直的回轉軸的中心線13的平面中。此外,固定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224的旋轉箱8的頂部表面(或軸承表面232)也設置在垂直于基本垂直的回轉軸的中心線13的平面中,從而使摩擦墊223以基本垂直的方向壓靠在滑動板222的主體226上。因此,如果滑動板222繞回轉軸的中心線13與馬達機身4的操縱運動一起旋轉時,不會改變壓靠在滑動板222的主體226的摩擦墊223的接觸狀態(tài)。
當滑動板222連接到設置到固定件9的基礎部分227、228上時,滑動板222的連接部分229、230和基礎部分227、228鄰接,以便用于限定橫向(或水平)位置的其鄰接表面241、242彼此接觸,且用于限定縱向(或垂直)位置的其鄰接表面243、244彼此接觸,從而實現(xiàn)滑動板222的定位。在滑動板222中,用于限定橫向位置的鄰接表面241形成于每個鄰接部分229、230縱向部分(或垂直部分)246的后側面,當在側視圖中觀看時為L型,而用于限定縱向位置的鄰接表面243形成于每個鄰接部分229、230橫向部分(或水平部分)247的下側面。在每個基礎部分227、228中,用于限定橫向位置的鄰接表面242形成于前側面,而用于限定縱向位置的鄰接表面244形成于上側面。
基礎部分227、228的上側鄰接表面244每個都形成有螺栓容納螺紋孔250,其中用于保證滑動板222的連接部分229、230連接到基礎部分227、228的螺栓249采用螺旋方式裝配到其中,相應地,每個連接部分229、230的橫向部分247都形成有螺栓249穿過的螺栓通孔251、252。
當滑動板222的連接部分229、230的鄰接部分241、243與基礎部分227、228的鄰接部分242、244接觸時,滑動板222相對基礎部分227、228的位置通過兩對表面確定,因此,僅僅通過調節(jié)沿鄰接部分241-24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就可以使滑動板222到達基礎部分227、228的螺栓容納螺紋孔250與滑動板222的螺栓通孔251、252對齊的連接位置。此外,當基礎部分227、228和滑動板222通過螺栓249彼此連接時,鄰接表面243、244用于限定滑動板222的縱向(或垂直)連接位置,因此,在壓緊的方向限定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224的摩擦墊223的連接位置,從而使滑動板222高精度地和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224裝配在一起。
圖16是顯示圖13中的載荷調節(jié)裝置滑動板的俯視圖。如果設置到滑動板222的弧形槽225的中心線254從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224的中心明顯變位,插進槽225的滑動阻力調節(jié)器224的部件將接觸限定槽225的壁,因此將阻礙形成平滑的運動。因此,當滑動板222通過螺栓249初步固定后,還要對滑動板222的橫向連接位置進行微細調節(jié),以便槽250的中心線254位于環(huán)繞回轉軸的中心線13延伸的弧線上。
滑動板222連接位置的橫向微細調節(jié)可以通過形成于滑動板222的連接部分229、230中的每個螺栓通孔251、252和各自螺栓249的軸之間的空間設置的余量進行,也可以在滑動板222通過初步緊固螺栓249初步固定的狀態(tài)下進行,從而允許快速和精確地調節(jié)。
更具體地說,形成于滑動板222的一個連接部分230的螺栓通孔252采用具有比螺栓249的軸的外直徑稍微大的直徑的圓環(huán)形,以在通孔252和螺栓249的軸的軸之間產生預定的松動,而形成于另一連接部分229的螺栓通孔251具有沿船體縱向延伸的橢圓形,以便通過繞與連接部分230相關的螺栓249回轉滑動板222,達到微細調節(jié)滑動板222的橫向位置。在優(yōu)選方式中,螺栓通孔251具有直線縱向側壁的橢圓型,或另一種情況,具有繞另一螺栓通孔252延伸的弧形縱向側壁。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相對基礎部分的滑動板的位置可以通過兩對表面確定,因此,僅僅通過調節(jié)沿鄰接表面方向的位置,就可以使滑動板到達預定的位置,從而減少裝配時間并降低制造成本。此外,鄰接表面也可以在相對摩擦件壓緊滑動板的方向限定滑動板的連接位置,從而便于在壓緊的方向控制滑動板的連接位置。這樣可以非常有助于獲得適當?shù)牟僮鬏d荷數(shù)量以及平穩(wěn)的駕駛操作。
雖然已經通過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說明,但是應當認為本領域的熟練技術人員可能在此基礎上做出各種變化和更改而不會脫離由權利要求所限定的保護范圍和主題精神。
權利要求
1.一種舷外馬達,包括設置有推進螺旋槳和用于驅動螺旋槳的電源,并可操縱地連接到船身的機身;從舷外馬達的機身向船身延伸,以用于舷外馬達的機身的駕駛的舵桿柄;用于檢測舷外馬達狀態(tài)的傳感器;以及根據(jù)傳感器的檢測結果用于電子顯示舷外馬達的狀態(tài)的顯示裝置,其中顯示裝置設置到舵桿柄以便其顯示表面面向傾斜向上的方向。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舷外馬達,其特征在于顯示裝置設置在沿基本水平延伸方向上延伸的舵桿柄部分的上表面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舷外馬達,其特征在于顯示裝置成以便其顯示表面面向舵桿柄的自由端。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舷外馬達,其特征在于顯示裝置設置在舵桿柄的基本水平延伸部分靠近舵桿柄基礎端的位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舷外馬達,其特征在于顯示裝置成以便當操作者在正常操作位置時其顯示表面面向操作者。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舷外馬達,其特征在于顯示裝置設置在舵桿柄的基本水平延伸部分靠近舵桿柄自由端的位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1到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舷外馬達,其特征在于構成舵桿柄基本水平延伸部分的外殼的外表面的部分向外凸出以形成凸臺,且至少顯示裝置的部分容納在凸臺中。
8.一種舷外馬達的手柄,包括手柄主體;從馬達機身向船身延伸以通過樞軸支撐手柄主體,以便手柄主體在上下方向繞樞軸旋轉的支架;裝配在樞軸上以響應沿樞軸的軸線的緊固力產生克服手柄主體的回轉運動所需摩擦力的摩擦件;以及在相互壓緊的狀態(tài)作用到形成于樞軸中的螺紋部分的一對內外螺母,其中設置螺母的側面上的支架的軸承部分的外端表面形成有軸承孔開口,以便使內螺母相對無旋轉地容納在軸承孔中,且其中的干涉部件設置在軸承孔中并裝配到樞軸上以將螺母產生的軸向緊固力傳遞到摩擦件。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舷外馬達的手柄,其特征在于用于拉出將固定到手柄主體的部件連接到馬達機身中的部件的連接件的出口,形成于手柄主體的基礎部分靠近軸承部分的位置,并且其中的螺母設置在相對出口的軸承部分的側面上。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根據(jù)各種傳感器檢測結果電子顯示舷外馬達狀態(tài)的顯示裝置(21)設置到舵桿柄上,以便其顯示表面(27)面向傾斜向上的方向。在優(yōu)選方式中,顯示裝置設置在舵桿柄基本水平延伸外殼(26)的上表面上。此外,顯示裝置可以容納在由舵桿柄外殼的上表面的凸出部分形成的凸臺(28)中。
文檔編號F02B61/00GK1513724SQ200310113168
公開日2004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2月25日
發(fā)明者大槻照彥, 原田義弘, 大 照彥, 弘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