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靜力發(fā)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設及一種用靜力作為能源的發(fā)動機。
現行的發(fā)動機、電動機等都需要使用已知能源,將能源產生的能量轉換成動力輸出,因能量在轉換過程中存在著各種損耗,所以輸出功率始終小于輸入功率。受資源限制,常規(guī)能源(如石油、煤、水力等)潛力有限;太陽能是一種干凈衛(wèi)生的能源,但太陽能的單位面積能量太小,所以采集光能的設備龐大,加上受氣候和晝夜變化的影響,給太陽能的集中使用帶來了一定的不便;核能雖潛力巨大,但它是一種使用技術復雜且危險的能源。以上能源中有相當一部分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還污染環(huán)境,為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解決已知能源在使用過程中帶來的各種負作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使用已知能源的集發(fā)動機和能源為一體的機械裝置,解決能源危機及已知能源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
上述目的是通過由輪系組成的單向傳動機構、動力輸出機構、動力反饋機構和靜力輸入機構來實現的。單向傳動機構的兩根固定軸在同一軸線上分別與機殼的兩端固聯,其中一根固定軸與中心輪固聯。兩只分別支持功能不同的行星輪的轉臂固聯為一體形成主轉臂,兩臂之間的夾角為90°,該轉臂的兩端活套在兩固定軸上,主轉臂上還固聯一個有過孔的齒輪作為輸入輪,共軸線。組合行星輪由載荷輪和單向輪組成,其中載荷輪是一大一小兩個圓錐齒輪固聯為一體的雙聯齒輪,兩輪共軸線,齒面同向,活套在主轉臂其中的一只轉臂上,其主要作用是承載負荷并化解由負荷產生的力。載荷輪的大圓錐齒輪與中心輪相嚙合,軸交角為90°;小圓錐齒輪與單向輪相嚙合,軸交角也為90°,以兩輪齒寬中部的節(jié)圓節(jié)點為公切點,其公切線指向載荷輪的大圓錐齒輪與中心輪兩輪節(jié)圓錐的公用母線。單向輪與萬向聯軸器的主動軸固聯,主動軸在主轉臂另一只轉臂的內孔中自由旋轉。當單向輪受到負荷影響產生自轉趨勢時,該輪就會沿公切線方向產生一個指向公用母線的力,載荷輪將這個力分解為兩個方向相反的力,使正負力矩相互低消,因控制單向輪軸線移動的約束力的作用點在中心輪的軸線上,所以當約束力平行于公切線時,輪系的力矩和為零,靜止不動。此時,只要在輸入輪上稍加一個力,輪系的力矩就會失衡而運動。該輪系的特點是動力只能從輸入輪上輸入而不能從單向輪逆向輸入,它不直接對負荷作功,只對摩擦力和空氣阻力作功或對負荷作部分功,所以綜合輸出功率可以大于輸入功率,再配置相應的輸出機構,即可輸出動力。如果將輸出動力的一部分通過反饋機構反饋到輸入端,整個裝置就會不停地運動下去。
動力輸出機構由另一組行星輪系組成。該輪系的寄生轉臂也由兩只轉臂固聯而成,兩臂之間的夾角為180°,通過同一軸線上的兩鉸鏈活套在主轉臂上,兩鉸鏈的軸線與上述萬向聯軸器的軸線垂直并通過其節(jié)點,使主轉臂和寄生轉臂即可同時圍繞固定軸旋轉,也可相互折疊,其作用是消除轉臂主動方的圓周力對從動方的影響。中心輪固定在另一根固定軸上,與單向傳動機構的中心輪錐面相對,共軸線。反饋輪是一個圓錐齒輪,輸出輪是一個有過孔的圓柱齒輪,兩輪固聯在一起,也活套在該固定軸上,共軸線,用作輸出動力和反饋動力。反饋輪上固聯一撥桿,通過該桿與寄生轉臂活動聯接,即可撥動轉臂,又可在聯接處作小范圍的滑動。行星輪是由三個齒輪組成的一組變速機構,其中一個圓錐齒輪和一個圓柱齒輪固聯在一根軸上或組成雙聯齒輪軸,齒輪軸的兩端軸頸分別在寄生轉臂兩臂的內孔中自由旋轉;第三個齒輪是圓柱齒輪,該輪和雙聯齒輪軸的圓柱齒輪相嚙合,軸線平行,并和萬向聯軸器的從動軸固聯,從動軸的軸頸在寄生轉臂的一只臂的內孔中自由旋轉;齒輪軸的圓錐齒輪和中星輪相嚙合。組合行星輪的作用是保證主轉臂和寄生轉臂轉速相等、轉向相同并輸出動力,兩組行星輪系通過萬向聯軸器相互發(fā)生作用。
動力反饋機構的分力輪和惰輪是由圓錐齒輪和圓柱齒輪固聯為一體的兩組雙聯齒輪,其中兩圓柱齒輪相互嚙合,兩圓錐齒輪在輸入輪和反饋輪之間分別與兩輪相嚙合。惰輪與其相應的軸固聯,軸的軸頸可在軸承座內孔里自由旋轉,處于定軸狀態(tài)。搖桿通過與其相應的軸和另一個軸承座組裝在一起,也處于定軸狀態(tài),軸的軸頸可在這個軸承座的內孔里自由旋轉。分力輪也與其相應的軸固聯,軸的軸頸可在搖桿一端的內孔里自由旋轉,其軸線可隨搖桿旋轉。只要我們通過搖桿在分力輪的軸上加一個力,分力輪就會將這個力一分為二,由分力輪的圓錐齒輪和圓柱齒輪分別將力加在反饋輪和惰輪的圓柱齒輪上,惰輪的圓錐齒輪又將力傳遞給輸入輪,因為加在反饋輪上的力是通過輸出機構的組合行星輪和萬向聯軸器傳遞到單向輪上的,所以這個力的大小無論如何變化,兩組輪系靜止不動,而加在輸入輪上的力卻能輕松地使主轉臂和寄生轉臂旋轉,只要在反饋輪上固聯一個齒輪作輸出輪,就可輸出動力。我們可以調整反饋系統各齒輪的傳動比,使分力輪的軸線只能有旋轉趨勢而不能發(fā)生位移,這樣就可實現靜力作功的目的。
靜力輸入機構的螺桿的一端通過與其相應的軸安裝在搖桿未裝齒輪一端的內孔中,可自由旋轉,另一端則穿過機蓋的螺蚊孔與手柄相配合,緊固件將機蓋固定在機殼上。當旋轉手柄時螺桿就會對搖桿產生一個壓力,搖桿以軸承座為支點,將力傳遞給分力輪,從而實現力的輸入。
一般的動力裝置不但對負荷作功,同時還要對摩擦力和空氣阻力等作功,都需要不斷地注入能源才能運轉,實質上是能量轉換設備,而上述發(fā)動機不需要注入能源即可輸出動力,是一種集發(fā)動機和能源為一體的機械裝置。
下面結合附圖和最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圖2是動力單向傳動機構的原理圖。
圖3是最佳實施例的主視4是沿圖3中的B-B線的剖視5是沿圖3中的C-C線的剖視6是主轉臂5、6和寄生轉臂36、37的結構示意3展示了靜力發(fā)動機的主要結構和原理,該機由單向傳動機構、動力輸出機構、動力反饋機構和靜力輸入機構組成。
靜力發(fā)動機的核心部分是由行星輪系組成的單向傳動機構。該機構的固定軸2和固定軸32在同一軸線上分別通過銷軸4和銷軸33與機殼1的兩端固聯,支持著整個機構,以下稱兩固定軸的軸線為主軸線。兩只分別支持不同行星輪的轉臂5和轉臂6固聯為一體形成主體轉臂,兩臂之間的夾角為90°,以下稱主轉臂,在與轉臂5、6的相對位置上還設置有一平衡塊,起平衡作用。在本施實例中,轉臂5為E形結構,一端通過圓錐滾子軸承9和向心力軸承10活套在固定軸2上,另一端通過圓錐滾子軸承21和向心力軸承20活套在固定軸32上,圖6示出轉臂的基本結構。中心輪3是一個圓錐齒輪,與固定軸2固聯。組合行星輪由載荷輪和單向輪11組成。其中載荷輪是由一小一大兩個圓錐齒輪15、16固聯為一體的雙聯齒輪,共軸線,齒面同向;小圓錐齒輪15可在大圓錐齒輪16的分度圓錐里固聯為塔型輪,也可在同一平面內固聯為雙聯齒輪,在本施實例中,載荷輪用的是后者。載荷輪的主要作用是承載負荷并和單向輪11相配合將負荷產生的力分解為兩個方向相反的力,使兩個力所產生的力矩相互抵消,機構自鎖。如圖4所示,載荷輪與軸19固聯,軸19又通過向心力軸承17和圓錐滾子軸承18安裝在轉臂6的內孔中。載荷輪的大圓錐齒輪16與中心輪3相嚙合,兩軸線相交于O點,軸交角為90°,兩輪節(jié)圓的節(jié)點為C點,節(jié)圓錐的公用母線為CO;小圓錐齒輪15與單向輪11相嚙合,兩軸線也相交于O點,軸交角也為90°,以兩輪在齒寬中部的節(jié)圓節(jié)點C1為公切點,其公切線須指向公用母線CO,以此確定單向輪11的安裝位置。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沿公切線指向公用母線CO的力通過作用點,所以力矩為零不作功。小圓錐齒輪15的分度圓半徑是這樣確定的在大圓錐齒輪16的分度圓錐里,小圓錐齒輪15的分度圓半徑R分15須小于或等于與這個錐體等高截圓的半徑R截減去大圓錐齒輪16的齒長b,即R分15≤R截-b。單向輪11是一個圓錐齒輪,它的分度圓半徑是這樣確定的單向輪11的分度圓半徑R分11=中心輪3的分度圓半徑R分3-載荷輪15、16兩輪分度圓之間的距離h,即R分11=R分3-h。該輪與萬向聯軸器14的主動軸固聯,主動軸的軸頸又通過向心力軸承12和圓錐滾子軸承13安裝在轉臂5的內孔中。在本施實例中,載荷輪15、16采用的是在同一平內固聯為一體的雙聯齒輪,h為零,固R分11=R分3。因各行星輪在轉臂上的位置不對稱,在旋轉中受離心力的作用會發(fā)生竄動,固行星輪安裝后應用端蓋41和緊固件42將其蓋住。為了使動力能從主轉臂上輸入,緊固件7將中心有一過孔的輸入輪8和主轉臂固聯在一起在,共軸線,輸入輪8是一個圓錐齒輪,用作動力輸入。該機構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圖1、2所示當給單向輪11施加一個能使其產生自轉趨勢的負荷P時,該輪就對節(jié)點C1產生一個沿嚙合角∠α方向的壓力F,這個力可以分解為兩個力,一個是以節(jié)點C1為公切點,沿公切線方向通過公用母線CO的力F1,力矩和為零;另一個是使相互嚙合的圓錐齒輪15和單向輪11分離的力F2,這個力和反作用力-F2共同作用于主轉臂上,為系統內力也不作功。因中星輪3和圓錐齒輪16的軸交角為90°,單向輪11和圓錐齒輪15的軸交角也為90°,又因控制單向輪的11軸線平移的約束力F3的作用點在中心輪3的軸線上,單向輪11和中心輪3的分度圓半徑相等,所以約束力F3平行于沿公切線方向的力F1,力矩和也為零,也就是說負荷P無論大小如何變化,行星輪系中的力矩和始終等于零,機構自鎖,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在輸入輪8上稍加一個力,就會使輪系的力矩失衡而旋轉,輸入輪8帶動主轉臂旋轉,主轉臂中的轉臂6帶動載荷輪旋轉,載荷輪的小圓錐齒輪15又帶動單向輪11旋轉,動力從單向輪11輸出,從而實現動力單向傳輸的目的,使該機構的輸出功率大于輸入功率。單向傳動機構有三種狀態(tài),如圖2所示(1)沿公切方向的力F1通過公用母線CO,該狀態(tài)無論負荷如何變化,輪系的力矩和始終為零,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只要在輸入輪8上稍加一個力,輪系的力矩就會失衡而旋轉。這是一組典型的單向傳動機構,在這個機構中力只能從輸入輪8上輸入而不能從單向輪11逆向輸入,若再把輸出功的一部分反饋到輸入輪8上,輪系就會不停的旋轉并輸出動力。(2)沿公切線方向的力F1雖指向公用母線CO但沒有通過它,該狀態(tài)的力矩和不為零時,輪系發(fā)生旋轉,當旋轉方向和負荷力的方向一致時,就需要輸入一定的動力來克服這個旋轉力,這是一組省功的機械。(3)沿公切線方向的力F1雖指向公用母線CO但沒有通過它,該狀態(tài)的力矩和不為零時,輪系發(fā)生旋轉,當旋轉方向和負荷力的方向相反時,就可直接輸出動力,這是一組負荷作正功的機械裝置,本施實例屬于第一種狀態(tài)。
以上單向傳動機構的單向輪11除自轉外其軸線還圍繞中星輪3的軸線公轉,給動力輸出造成了不便,第二組行星輪系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設置的,它構成了動力輸出機構。如圖3所示,這個輪系的轉臂36和轉臂37固聯為一體,因該轉臂依附于主轉臂,固稱其為寄生轉臂,即可和主轉臂同時圍繞固定軸2、32旋轉,又可相互折疊,兩臂之間的夾角為180°,轉臂主體呈F型,它的兩端分別通過銷軸25、26和主轉臂中的轉臂5相聯接,兩端共軸線,并與萬向聯軸器14主動軸的軸線垂直,萬向聯軸器14的節(jié)點C2應在該軸線上。這種結構的作用是當主轉臂和寄生轉臂在一定范圍內作對折運動時,消除轉臂主動方產生的圓周力對從動方的影響。中心輪27是一個圓錐齒輪,和固定軸32固聯,該輪和單向傳動機構的中心輪3錐面相對。行星輪是由齒輪23、24、43組成的變速機構,其中圓柱齒輪23和圓錐齒輪24組成齒輪軸,齒輪軸靠圓柱齒輪23的一端軸頸通過向心力軸承22安裝在轉臂36的內孔中,靠圓錐齒輪24的一端軸頸通過圓錐滾子軸承40和向心力軸承39安裝在轉臂37的第一個內孔中,并分別用端蓋41和緊固件42將其蓋住。圓柱齒輪23、43相互嚙合,兩輪軸線相互平行。圓柱齒輪43與萬向聯軸器14的從動軸固聯,萬向聯軸器14的從動軸的軸頸再通過圓錐滾子軸承45和向心力軸承44安裝在轉臂37的第二個內孔中,并用端蓋41和緊固件42將其蓋住。圓錐齒輪24和中心輪27相嚙合,在齒寬中部的節(jié)圓節(jié)點為C3點,并和單向輪11錐面相對、軸線平行。因單向傳動機構和輸出機構是通過萬向聯軸器14聯接在一起,所以它們互為萬向聯軸器14的托架,為了減小或消除從動軸的的不等速、加速度和力偶矩等的影響,萬向聯軸器14的節(jié)點傾角應接近或等于零0°,節(jié)點C2應在主軸線上。萬向聯軸器14的主要作用是(1)傳遞動力;(2)減小或消除兩輪系之間的圓周力的相互影響。為了輸出動力,用緊固件30將反饋輪輪28和輸出輪29在同一軸線上固聯為一體,通過軸承31安裝在固定軸32上,反饋輪28是圓錐齒輪,輸出輪29是圓柱齒輪。撥桿34固聯在反饋輪28上,并和轉臂37裝有圓錐齒輪24的一端活動聯接,其節(jié)點C4與上述節(jié)點C3、節(jié)點C2應在一條直線上或偏向主軸線,保證以節(jié)點C3為支點,在給節(jié)點C4上加一個圓周力時,整個裝置靜止不動,或向該圓周力相反的方向旋轉。輸出輪29是圓柱齒輪,該輪和齒輪軸35軸頭部分的圓柱齒輪相嚙合。齒輪軸35的軸頸部分通過向心力軸承38相應的安裝在機殼1的一端。輸出機構的工作原理如下我們以單向傳動機構的中心輪3為參照物,當輸入輪8帶動主轉臂朝順時針方向旋轉時,主轉臂中的轉臂6就帶動載荷輪圍繞著中星輪3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與載荷輪的圓錐齒輪15相嚙合的單向輪11在轉臂5的支持下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單向輪11通過聯軸器14迫使輸出機構的圓柱齒輪43也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與圓柱齒輪43相嚙合的圓柱齒輪23帶動圓錐齒輪24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圓錐齒輪24又帶動支持它的寄生轉臂圍繞中心輪27的軸線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寄生轉臂的轉臂37通過撥桿34帶動反饋輪28、輸出輪29旋轉,輸出輪29又帶動齒輪軸35旋轉,從而實現動力輸出。在本施實例中,中心輪3、27的傳動比為1∶1;載荷輪的圓錐齒輪15、16的傳動比為1∶2;單向輪11和圓柱齒輪43的傳動比為1∶2;圓柱齒輪43和圓柱齒輪23的傳動比為2∶1;圓柱齒輪23和圓錐齒輪24的傳動比為1∶1,從而保證了主轉臂和寄生轉臂轉速相等和轉向相同。
在上述裝置中,只要把輸出動力的一部分反饋到單向傳動機構的輸入輪8上作為動力輸入,就可以形成一種不停旋轉并可輸出動力的發(fā)動機,即靜力發(fā)動機。動力反饋機構主要是由分力輪、惰輪、搖桿、軸承座和靜力輸入機構等組成。分力輪是由圓錐齒輪48和圓柱齒輪49固聯為一體的一組雙聯齒輪,該輪和軸47固聯,軸47的軸頸又通過軸承46安裝在搖桿51一端的內孔中,分力輪的軸線可隨搖桿51旋轉,搖桿51中部的內孔活套在軸50上,如圖5所示,軸50的軸頸安裝在軸承座58的內孔中。它們的作用是通過搖桿51將力加在分力輪的軸線上,由分力輪將力分為兩部分,分別傳遞到反饋輪28和惰輪的園柱齒輪54上。惰輪是由圓柱齒輪54和圓錐齒輪53固聯為一體的另一組雙聯齒輪,該輪和軸55固聯在一起,軸55的軸頸又通過軸承56安裝在軸承座57的內孔中,它的作用是改變齒輪的旋轉方向,保證分力輪的軸線在發(fā)動機靜止和運行狀態(tài)下其軸線均不發(fā)生位移。分力輪和惰輪的兩圓柱齒輪49、54相互嚙合,其節(jié)圓節(jié)點為C5點;兩圓錐齒輪48、53在反饋輪28和輸入輪8之間分別與它們相嚙合。從圖5上看,兩節(jié)點C6、C7和節(jié)點C5應在一條直線上。緊固件59將軸承座57、58和機殼1固聯在一起,支持著惰輪和搖桿51。該機構的工作原理如下我們只要在搖桿51上加一個力,搖桿51就會將這個力通過軸47傳遞給分力輪,分力輪通過節(jié)點C5、C6將這個力一分為二,其圓錐齒輪48將一份力傳遞給反饋輪28,圓柱齒輪49將另一份力傳遞給惰輪的圓柱齒輪54,再通過惰輪的圓錐齒輪53將力傳遞給輸入輪8,因為加在反饋輪28上的力是通過組合行星輪的圓柱齒輪43和萬向聯軸器14傳遞給單向輪11的,所以這個力的大小無論如何變化整個裝置都靜止不動,而加在輸入輪8上的力卻能使主轉臂和寄生轉臂同向、等速旋轉。在本實施例中,輸入輪8、反饋輪28的傳動比相等;分力輪、惰輪的圓錐齒輪48、53和圓柱齒輪49、54的傳動比均相等,所以分力輪的軸線實際上只有圍繞軸承座58旋轉的趨勢而沒有發(fā)生位移,不作功,也就是說只要在搖桿51未裝齒輪的一端施加一個靜止的力,就可輸出動力。
圖5示出了靜力輸入機構的基本結購。螺桿60的一端活套在軸52上,軸52兩端軸頸安裝在搖桿51未裝齒輪一端的內孔中,另一端穿過機蓋62的螺紋孔和手柄61相配合。如圖4所示緊固件63將機蓋62固定在機殼1上。當旋轉手柄61時,螺桿60就將力傳遞給搖桿51,搖桿51又將力傳遞給分力輪的軸47,因該輪的軸線不發(fā)生位移,從而實現了靜力作功的目的,靜力輸入機構的結構可根據需要配置。
在上述裝置中,除載荷輪的圓錐齒輪15、16和單向輪11的相關位置及尺寸外,其它齒輪均可以在保證輸入輪8、反饋輪28的轉向相同、轉速相等和分力輪的軸線不發(fā)生位移的前提下,自定義其規(guī)格尺寸。輸出機構、靜力輸入機構也可采用其它結構。為了保證中心輪27和圓錐齒輪24準確的嚙合,可將中心輪27浮動。本實施例屬靜力發(fā)動機,因其具有不使用已知能源卻能作功的特性,固也可稱為剛體能源。根據其原理,當沿公切線方向的力沒有指向公用母線CO,而是指向公用母線CO的附近時,就可產生另外兩種形式的機械裝置(1)省功的機械裝置,它需要輸入一定的動力。(2)負荷力作正功的機械裝置,該裝置需要一個控制轉速的機構。
權利要求
1.一種用靜力作為能源的發(fā)動機,它包括單向傳動機構、動力輸出機構、動力反饋機構和靜力輸入機構單向傳動機構由行星輪系組成,該機構的固定軸[2、32]固聯在機殼[1]的兩端;主轉臂由支持不同行星輪的轉臂[5、6]]固聯組成,兩臂之間的夾角為90°,兩端活套在固定軸[2、32]上;輸入輪[8]是一個有過孔的圓錐齒輪,該輪和主轉臂固聯并與其共軸線;中心輪[3]是一個圓錐齒輪,和固定軸[2]固聯;組合行星輪由載荷輪和單向輪[11]組成載荷輪是由一小一大兩個圓錐齒輪[15、16]固聯為一體的雙聯齒輪,兩輪共軸線,錐面同向;該輪和軸[19]固聯,軸[19]的軸頸在轉臂[6]的內孔中自由旋轉;載荷輪大圓錐齒輪[16]和中心輪[3]相嚙合,軸交角為90°;小圓錐齒輪[15]和單向輪[11]相嚙合,軸交角也為90°,以兩輪在齒寬中部的節(jié)圓節(jié)點C1為公切點,其公切線須指向大圓錐齒輪[16]和中心輪[3]兩節(jié)圓錐的公用母線CO,以此確定單向輪[11]的安裝位置;單向輪[11]是一個圓錐齒輪,該輪和萬向聯軸器[14]的主動軸固聯,萬向聯軸器[14]的主動軸的軸頸在轉臂[5]的內孔中自由旋轉,動力從單向輪[11]輸出,通過萬向聯軸器[14]傳遞到動力輸出機構;動力輸出機構由另一組行星輪系組成,該機構的中心輪[27]與固定軸[32]固聯;寄生轉臂由轉臂[36、37]固聯組成,兩臂之間的夾角為180°,兩端通過鉸鏈活套在主轉臂上;組合行星輪由齒輪[23、24、43]組成,其中圓柱齒輪[23]和圓錐齒輪[24]固聯成齒輪軸,靠圓柱齒輪[23]的一端軸頸在轉臂[36]的內孔中自由旋轉,靠圓錐齒輪[24]的一端軸頸在轉臂[37]的第一個內孔中自由旋轉,圓錐齒輪[24]和中心輪[27]相嚙合,圓柱齒輪[23]和圓柱齒輪[43]相嚙合,軸線平行,圓柱齒輪[43]又和萬向聯軸器[14]的從動軸固聯,從動軸的軸頸在轉臂[37]的第二個內孔中自由旋轉;反饋輪[28]是圓錐齒輪,輸出輪[29]是圓柱齒輪,兩輪共軸線并通過緊固件[30]固聯,活套在固定軸[32]上,輸出輪[29]和齒輪軸[35]相嚙合,齒輪軸[35]的軸頸相應地安裝在機殼[1]的一端,并在其內孔中自由旋轉,輸出動力;動力反饋機構由定軸輪系組成,該機構的分力輪是由圓錐齒輪[48]和圓柱齒輪[49]固聯為一體的雙聯齒輪,兩輪共軸線并和軸[47]固聯,軸[47]的軸頸在搖桿[51]一端的內孔中自由旋轉,搖桿[51]中部的內孔活套在軸[50]上,軸[50]的兩端軸頸安裝在軸承座[58]的內孔中,使分力輪處于懸掛狀態(tài),即可自轉又可隨搖桿[51]旋轉;用于變向的惰輪是由圓錐齒輪[53]和圓柱齒輪[54]固聯為一體的另一組雙聯齒輪,兩輪共軸線并和軸[55]固聯,軸[55]的軸頸在軸承座[57]的內孔中自由旋轉,使惰輪處于定軸狀態(tài);分力輪的圓錐齒輪[48]和反饋輪[28]相嚙合,圓柱齒輪[49]和惰輪的圓柱齒輪[54]相嚙合;惰輪的圓錐齒輪[53]和輸入輪[8]相嚙合;靜力輸入機構的螺桿[60]的一端活套在軸[52]上,軸[52]安裝在搖桿[51]未裝齒輪一端的內孔中,另一端則穿過機蓋[62]的螺蚊孔與手柄[61]相配合,用緊固件[63]將機蓋[62]固定在機殼[1]上。
2.按照權力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單向傳動機構的固定軸[2、32]的軸線均和主軸線重合,中心輪[3、27]兩輪錐面相對。
3.按照權力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單向傳動機構的單向輪[11]和動力輸出機構的圓錐齒輪[24]錐面相對,軸線平行。
4.按照權力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動力輸出機構依附與單向傳動機構,通過萬向聯軸器[14]相互發(fā)生作用。
5.按照權力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萬向聯軸器[14]的節(jié)點傾角應盡量等于零,節(jié)點C2在固定軸[2、32]的軸線上。
6.按照權力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動力輸出機構的中心輪[27]、組合行星輪的齒輪[23、24、43]的傳動比的設置應保證主轉臂和寄生轉臂同向、等速旋轉。
7.按照權力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連接主轉臂和寄生轉臂鉸鏈的銷軸[25、26]和萬向聯軸器的節(jié)點[C2]應在一條軸線上,該軸線和萬向聯軸器的主動軸的軸線相互垂直。
8.按照權力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轉臂[37]和撥桿[34]的節(jié)點[C4]應和萬向聯軸器的節(jié)點[C2]、圓錐齒輪[24]和中心輪[27]在齒寬中部的節(jié)點[C3]在一條直線上或偏向主軸線。
9.按照權力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輸入輪[8]、反饋輪[28]、惰輪[53、54]的傳動比的設置應保證分力輪的軸線在靜力發(fā)動機處于靜止和運動狀態(tài)中均不發(fā)生位移,處于懸掛狀態(tài)。
10.按照權力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單向輪[11]的分度圓半徑R分11=中心輪[3]的分度圓半徑R分3-載荷輪[15、16]兩輪之間的距離h,即R分11=R分3-h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靜力作為能源的發(fā)動機,它通過復合輪系將負荷產生的力分解為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矩,使輪系在負載狀態(tài)下的力矩和接近或等于零。此時只要在輸入端上輸入一個動力用于克服除負載以外的其它阻力,輪系的力矩就會失衡而旋轉,再通過動力反饋機構、靜力輸入機構將輸出動力的一部分反饋到輸入端,就可使該發(fā)動機不停的旋轉下去,并輸出動力。
文檔編號F03G7/00GK1456807SQ0311449
公開日2003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2月18日
發(fā)明者楊云山 申請人:楊云山, 鄭玉蘭, 楊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