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轉子氣動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氣動馬達,具體涉及雙轉子氣動馬達。
技術背景中國專利公開了多種氣動馬達,如專利申請96180054,采用上、下兩邊的活塞式結構,活塞在主室中作往復運動,還包括兩個控制閥室,其結構復雜,成本高;專利00249492公開的是一種單轉子的氣動馬達。目前尚未有文獻公開一種漸開線斜齒輪式雙轉子氣動馬達。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轉子氣動馬達,以克服上述馬達存在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雙轉子氣動馬達包括殼體,殼體上開設的氣體通道,殼體內設兩傳動軸,傳動軸兩端連接軸承,殼體兩側連接端蓋,兩傳動軸上各自連接相互嚙合漸開線斜齒輪,殼體上氣體通道的進氣口處連接進氣管,進氣管上連接連通潤滑介質補充裝置。
該馬達結構簡單,輸出功率大,氣動時間短,機械裝置可靠性高,適用于應急電站,在無任何電能情況下,啟動應急發(fā)電機;快速可靠地啟動柴油機,為安裝空間有限的柴油機提供予供油。
圖1雙轉子氣動馬達結構示意圖圖2雙轉子氣動馬達右視示意圖圖3雙轉子氣動馬達左視外形示意圖圖4潤滑介質補充裝置結構示意圖圖5雙轉子氣動馬達工作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雙轉子氣動馬達殼體1內設兩傳動軸3-1、10-1,兩傳動軸3-1、10-1上各自連接相互嚙合漸開線斜主動齒輪3、從動漸開線斜齒輪10,傳動軸3-1、10-1連接兩端軸承6,軸承6設在杯形環(huán)7中。殼體1兩側連接端蓋2、18;端蓋2上連接主傳動軸3-1定位蓋4。端蓋2上還連接脹圈套5。殼體1上開設沖注軸承潤滑油脂的槽道24,殼體1上端設油脂檢查孔及密封旋塞8。殼體1上開設氣體通道25,氣道25連通排氣口9、進氣口或出氣口22、21(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氣體通道25連通的進氣口處連接進氣管15,進氣管15上連接連通潤滑介質補充裝置。
潤滑介質補充裝置如圖4所示,包括儲油缸缸體13,進氣管15穿過儲油缸缸體13,儲油缸缸體13上端設進油孔14,下端設排油孔23,進油孔與排油孔分別連接密封旋塞12、17,儲油缸內的進氣管15道上連接噴油嘴16。噴油嘴16由中空的噴管16-1及噴管上端的噴口16-2構成,噴口對著進氣管15的管道15-1。
本馬達的工作原理如圖5所示,壓縮空氣由進氣管15進入殼體1上的氣體通道25后,進入齒輪嚙合處,驅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3的傳動軸-1輸出轉矩。廢氣從排氣口9和排氣口21排出,壓縮空氣在進入馬達殼體上的氣體通道時,在通過儲油缸時,由于儲油缸內與進氣管道內的壓力差的作用,儲油缸內的潤滑油經噴油嘴16進入進氣管道內,隨壓縮空氣一起進入齒輪腔,對齒輪進行潤滑。
當需要馬達反轉時,可將進氣管15及潤滑介質補充裝置與排氣口21連接,將排氣口21作為進氣口,而進氣口22作為排氣口,即圖3虛線部分為馬達反轉布置方式。
權利要求1.一種雙轉子氣動馬達,它包括殼體,殼體上開設的氣體通道,殼體內設兩傳動軸,傳動軸兩端連接軸承,殼體兩側連接端蓋,其特征在于兩傳動軸上各自連接相互嚙合漸開線斜齒輪,殼體上氣體通道的進氣口處連接進氣管,進氣管上連接連通潤滑介質補充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雙轉子氣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潤滑介質補充裝置包括儲油缸缸體,進氣管穿過儲油缸缸體,儲油缸缸體上端設進油孔,下端設排油孔,進油孔與排油孔分別連接密封旋塞,儲油缸內的進氣管道上連接噴油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雙轉子氣動馬達,其特征在于噴油嘴由中空的噴管及噴管上端的噴口構成,噴口對著進氣管的管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雙轉子氣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殼體上開設沖注軸承潤滑油脂的槽道,殼體上端設油脂檢查孔及密封旋塞。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轉子氣動馬達。它包括殼體,殼體上開設的氣體通道,殼體內設兩傳動軸,傳動軸兩端連接軸承,殼體兩側連接端蓋,兩傳動軸上各自連接相互嚙合漸開線斜齒輪,殼體上氣體通道的進氣口處連接進氣管,進氣管上連接連通潤滑介質補充裝置。該馬達結構簡單,輸出功率大,氣動時間短,機械裝置可靠性高,適用于應急電站,在無任何電能情況下,啟動應急發(fā)電機;快速可靠地啟動柴油機,為安裝空間有限的柴油機提供予供油。
文檔編號F03G7/00GK2583388SQ0228426
公開日2003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1月21日
發(fā)明者梁前超, 楊漢法, 李習培, 胡江 申請人:梁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