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炭熱解技術,具體涉及一種粉煤熱解裝置。
背景技術:
粉煤熱解國內外有很多技術,但是主要包括外熱式熱解法,固體熱載體熱解法,快速氣體熱解法等。其中固體熱載體存在煤氣中粉塵大、半焦灰分大等問題;氣體快速熱解存在氣體循環(huán)量大、加熱冷卻循環(huán)氣體熱效率低、煤氣中粉塵大等問題,而外熱式直立爐熱解粉煤雖然存在傳熱效率低、產量小等問題,但立式爐具有綜合能耗低,投資小,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突出問題是煤氣不易從物料中排出,濕法熄焦污染環(huán)境,耗水量大等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粉煤熱解裝置,包括直立爐,所述直立爐包括間隔分布的炭化室和煙道,所述煙道在垂直方向上通過分隔墻分為干燥預熱段、干餾熱解段和冷卻降溫段三個功能段;
所述干燥預熱段用于將經加熱后的從冷卻降溫段冷卻后的煙氣,與炭化室中的粉煤進行換熱,以得到被預熱的粉煤;
所述干餾熱解段用于將被預熱的粉煤進行熱解得到熱解煤氣;
所述冷卻降溫段用于將熱解煤氣后剩余的半焦和煙氣進行冷卻,并將半焦排出,將冷卻后的煙氣送入干燥預熱段;
每個功能段的煙道中設置有氣體分隔層,所述炭化室側壁上設有通氣孔,所述氣體分隔層、煙道和炭化室側壁上的通氣孔構成煙氣或煤氣流動腔。
進一步地,每個功能段中所述氣體分隔層至少為兩層。
進一步地,所述氣體分隔層間隔設置在煙道中,每個功能段中所述炭化室側壁由氣體分隔層間隔為至少三段,其中炭化室側壁的每段間隔設有通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煙道中全部設置有氣體分隔層,每個功能段中所述炭化室側壁由氣體分隔層間隔為至少三段,其中炭化室側壁的每段都設有通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無通氣孔的炭化室側壁段的長度大于兩個炭化室的寬度。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本實用新型采用氣固換熱后氣體經過炭化室側壁排出,使得氣體熱載體和垂直下降移動的粉煤直接接觸,實現(xiàn)換熱過程中自除塵和無自由面溢出抑塵;
(2)本實用新型采用對流換熱來實現(xiàn)熱量的傳遞,熱效率高,經濟實用。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移動床立式粉煤熱解爐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移動床立式粉煤熱解爐示意圖;
圖中標號代表為:1—氣體分隔層;2—干燥預熱段;3—干餾熱解段;4—冷卻降溫段;5—煙道;6—炭化室;7—分隔墻;8—第一抽煙氣機;9—抽煤氣機;10—第二煤氣機;11—出料口;12—炭化室進氣;13—炭化室出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解釋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為實現(xiàn)實施例1的一種粉煤熱解裝置,包括直立爐,所述直立爐包括間隔分布的炭化室6和煙道5,所述煙道在垂直方向上通過分隔墻7分為干燥預熱段2、干餾熱解段3和冷卻降溫段4三個功能段;
所述干燥預熱段2用于將經加熱后的從冷卻降溫段冷卻后的煙氣,與炭化室6中的粉煤進行換熱,以得到被預熱的粉煤;
所述干餾熱解段3用于將被預熱的粉煤進行熱解得到熱解煤氣;
所述冷卻降溫段4用于將熱解煤氣后剩余的半焦和煙氣進行冷卻,并將半焦排出,將冷卻后的煙氣送入干燥預熱段2;
每個功能段包括間隔分布的炭化室6和煙道5,所述煙道5中部分設置有氣體分隔層1,所述炭化室6側壁上設有通氣孔,所述氣體分隔層1、煙道5和炭化室6側壁上的通氣孔構成煙氣或煤氣流動腔。
其中,每個功能段中所述氣體分隔層1至少為兩層,本實施例中為3層。
其中,氣體分隔層1間隔設置在煙道5中,每個功能段中所述炭化室6側壁由氣體分隔層1間隔為至少三段,其中炭化室6側壁的每段間隔設有通氣孔。
圖1中的實線箭頭代表煙氣,虛線箭頭代表煤氣,則本實施例所提供裝置的具體工作過程為:干燥預熱段2由三層煙道5組成,每層煙道由氣體分隔層1間隔,從冷卻降溫段4冷卻半焦后的循環(huán)煙氣,被半焦加熱到300℃以后,從干燥預熱段2中間層煙道5進入,由上而下進入下層煙道5后,以與粉煤走料方向垂直的方向進入炭化室6煤層中,經過換熱,從炭化室6兩側進入底層側面煙道5,由底層側面煙道5進入上層側面煙道5,再從上層側面煙道5進入炭化室6穿過煤層,從上層中間煙道5溢出,煙氣通過第二抽煙氣機10排出爐外收塵后達標排放,部分煙氣循環(huán)使用,實現(xiàn)自除塵和干燥預熱的目的。
被預熱和除塵的粉煤,通過過渡段,進入干餾熱解段3,進行熱解。來自煤氣凈化系統(tǒng)的冷煤氣和部分助燃空氣混合后進入干餾熱解段3中間層煙道5,再從底層煙道5進入熱解炭化室6,穿過煤層由底層中間煙道5進入上層中間煙道5,再次穿過煤層,熱解煤氣從上層中間煙道5通過抽煤氣機9抽出爐外,經過冷卻凈化后,獲取焦油后部分煤氣回爐使用。
被熱解后的半焦經過過渡段進入冷卻降溫段4,冷卻降溫段4中半焦被來自預熱干燥段2的煙氣進行冷卻,半焦通過出料口11排出爐外,煙氣通過第一抽煙氣機8抽出并循環(huán)被送入預熱干燥段。
從整個熱解爐干燥、熱解和冷卻過程均為氣體熱載體直接換熱,氣體熱載體運動方向和物料運動方向垂直,實現(xiàn)原煤干燥除塵、熱解取油和半焦熱量回收的過程,而在整個過程中,氣體從炭化室側壁溢出,并無自由面,極大抑制了粉塵,尤其降低了熱解煤氣中焦油粉塵的含量。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所提供的裝置結構相同,僅有的區(qū)別為:本實施例中每個功能段的煙道5中全部設置有氣體分隔層1,每個功能段中所述炭化室6側壁由氣體分隔層1間隔為至少三段,其中炭化室6側壁的每段都設有通氣孔。
圖2中的實現(xiàn)箭頭表示煙氣,虛線箭頭表示煤氣;本實施例所提供裝置的具體工作過程為:干燥預熱段2由三層煙道5組成,從冷卻降溫段4冷卻半焦后的循環(huán)煙氣,被半焦加熱到300℃以后,從干燥預熱段2底層煙道5進入,由下而上進入中間層煙道5后,以與粉煤移下降方向垂直的方向穿過炭化室6煤層,經過換熱,從中間層炭化室6兩側進入中間層煙道5,再從中間層煙道5進入炭化室6穿過煤層上升,從上層煙道6溢出,煙氣通過第二抽煙氣機10排出爐外收塵后達標排放,部分煙氣循環(huán)使用,實現(xiàn)自除塵和干燥預熱的目的。
被預熱和除塵的粉煤,通過過渡段,進入干餾熱解段3,進行熱解。來自煤氣凈化系統(tǒng)的冷煤氣和部分助燃空氣混合后進入干餾熱解段3底層煙道5,再從底層煙道5進入熱解炭化室6,穿過煤層進入中間層煙道5,由中間層煙道5再次進入炭化室6穿過煤層上升,熱解煤氣從上層中間煙道5通過抽煤氣機9抽出爐外,經過冷卻凈化后,獲取焦油后部分煤氣回爐使用。
被熱解后的半焦經過過渡段進入冷卻降溫段4,冷卻降溫段4中半焦被來自預熱干燥段2的煙氣進行冷卻,半焦通過出料口11排出爐外,煙氣循環(huán)通過第一抽煙氣機8抽出并被送入預熱干燥段。
從整個熱解爐干燥、熱解和冷卻過程均為氣體熱載體直接換熱,氣體熱載體運動方向和物料運動方向平行,實現(xiàn)原煤干燥除塵、熱解取油和半焦熱量回收的過程,而在整個過程中,氣體從炭化室側壁溢出,并無自由面,極大抑制了粉塵,尤其降低了熱解煤氣中焦油粉塵的含量。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2所提供的裝置中進一步限定了無通氣孔的炭化室6側壁段的長度大于兩個炭化室6的寬度,以免煙氣在沒有氣體分隔層1的煙道5中進行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