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環(huán)保技術領域,具體是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有機廢氣氣體一般都是采用活性炭進行吸附處理的,在現有的活性炭吸附裝置中,多數采用正面接觸多氣體進行吸附處理,這類的吸附塔的基本構造如下:包括一個中空的吸附塔,在吸附塔頂部設置有風機和進風口,在吸附塔的底部設置有出風口,在吸附塔的中部設置有若干炭吸附顆粒構成的填料體,其結構的缺點在于:該結構為正面送風,風阻大,過濾面正對出風口,吸附效果差。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本發(fā)明設置成側向吸附,即炭吸附板的吸附面與進風口成90度的直角,形成側向吸附,避免吸附面正面面對進風口,可以減少風阻,提高吸附效果。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包括過風總體腔體,過風總體腔體分為前區(qū)的前進風區(qū)腔體、中區(qū)的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后區(qū)的后出風區(qū)腔體;在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內設置有4個互相平行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分別為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第二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第三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這4個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按照上下順序依次層疊設置,相鄰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之間村子間隙;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面向前進風區(qū)腔體的一端通過第一擋風板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的上內壁連接,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面向前進風區(qū)腔體的一端通過第五擋風板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的下內壁連接;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的一端為端P1,第二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的一端為端P2,端Pl通過第二擋風板與端P2連接;第三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的一端為端P3,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的一端為端P4,端P3通過第三擋風板與端P4連接。
[0005]經過上述結構的設置后,本發(fā)明的裝置采用4個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作為吸附結構,并采用橫向平方的方式設置,相鄰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之間形成間隙,這些間隙就會給出風道,以上述結構來說,其結構具備2個進風道和3個出風道,其出風效果更佳明顯,因此進風風壓大,出風風壓小,就會造成風阻小的特性;同時,由于本發(fā)明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的進風面是面向進風風道的,并未直接面對進風口,每個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的進風面都與進風口的進風風向形成90度的夾角,因此沒有直接面對進風口,經過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進風面的過流會順序降低,因此會提高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的吸附效果,可以大量的吸附空氣中的雜質,避免被吸附的雜質被強力的風流吹得脫離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
[0006]優(yōu)選的,前進風區(qū)腔體為圓臺形空腔體,其小端面設置有進風口,其大端面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連接。
[0007]優(yōu)選的,后出風區(qū)腔體為圓臺形空腔體,其小端面設置有出風口,其大端面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連接。
[0008]優(yōu)選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的厚度為5cm至10cm。
[0009]優(yōu)選的,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的上內壁至少保持20cm的間隙。
[0010]優(yōu)選的,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的下內壁至少保持20cm的間隙。
[0011]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成本低,吸附效果佳、風阻低。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實施例1的側視示意圖。
[0013]圖中的附圖標記分別表示為:1、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2、第二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3、第三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4、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5、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6、前進風區(qū)腔體;7、后出風區(qū)腔體;15、第一擋風板;12、第二擋風板;23、第三擋風板;34、第四擋風板;45、第五擋風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5]實施例1:
如圖1所示,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過風總體腔體,過風總體腔體分為前區(qū)的前進風區(qū)腔體6、中區(qū)的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5、后區(qū)的后出風區(qū)腔體;在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5內設置有4個互相平行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分別為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1、第二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2、第三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
3、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4,這4個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按照上下順序依次層疊設置,相鄰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之間村子間隙;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I面向前進風區(qū)腔體6的一端通過第一擋風板5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5的上內壁連接,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4面向前進風區(qū)腔體6的一端通過第五擋風板45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5的下內壁連接;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I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7的一端為端P1,第二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2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7的一端為端P2,端Pl通過第二擋風板12與端P2連接;第三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3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7的一端為端P3,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4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7的一端為端P4,端P3通過第三擋風板34與端P4連接。
[0016]經過上述結構的設置后,本發(fā)明的裝置采用4個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作為吸附結構,并采用橫向平方的方式設置,相鄰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之間形成間隙,這些間隙就會給出風道,以上述結構來說,其結構具備2個進風道和3個出風道,其出風效果更佳明顯,因此進風風壓大,出風風壓小,就會造成風阻小的特性;同時,由于本發(fā)明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的進風面是面向進風風道的,并未直接面對進風口,每個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的進風面都與進風口的進風風向形成90度的夾角,因此沒有直接面對進風口,經過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進風面的過流會順序降低,因此會提高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的吸附效果,可以大量的吸附空氣中的雜質,避免被吸附的雜質被強力的風流吹得脫離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
[0017]上述結構中,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與第二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之間的間隙就會形成第一個進風道,第三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與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之間的間隙就會形成第二個進風道,而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的上內壁之間形成第一個出風道,第二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與第三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之間的間隙形成第二個出風道,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的下內壁之間形成第三個出風道;高速風流進入2個進風道后被減速,對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的進風面的沖擊就會變小,從而提高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的吸附效果,本發(fā)明的吸附效果比傳統(tǒng)結構可以提尚 50%。
[0018]優(yōu)選的,前進風區(qū)腔體6為圓臺形空腔體,其小端面設置有進風口,其大端面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5連接。
[0019]優(yōu)選的,后出風區(qū)腔體7為圓臺形空腔體,其小端面設置有出風口,其大端面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5連接。
[0020]優(yōu)選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的厚度為5cm至10cm。
[0021]優(yōu)選的,第一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I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5的上內壁至少保持20cm的間隙。
[0022]優(yōu)選的,第四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板4與活性炭活性炭安裝腔體5的下內壁至少保持20cm的間隙。
[0023]如上所述,則能很好的實現本發(fā)明。
【主權項】
1.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過風總體腔體,過風總體腔體分為前區(qū)的前進風區(qū)腔體(6)、中區(qū)的活性炭安裝腔體(5)、后區(qū)的后出風區(qū)腔體;在活性炭安裝腔體(5)內設置有4個互相平行的活性炭吸附板,活性炭吸附板分別為第一活性炭吸附板(1)、第二活性炭吸附板(2)、第三活性炭吸附板(3)、第四活性炭吸附板(4),這4個活性炭吸附板按照上下順序依次層疊設置,相鄰活性炭吸附板之間村子間隙;第一活性炭吸附板(I)面向前進風區(qū)腔體(6)的一端通過第一擋風板(5)與活性炭安裝腔體(5)的上內壁連接,第四活性炭吸附板(4)面向前進風區(qū)腔體(6)的一端通過第五擋風板(45)與活性炭安裝腔體(5)的下內壁連接;第一活性炭吸附板(I)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7)的一端為端P1,第二活性炭吸附板(2)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7)的一端為端P2,端Pl通過第二擋風板(12)與端P2連接;第三活性炭吸附板(3)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7)的一端為端P3,第四活性炭吸附板(4)面向后出風區(qū)腔體(7)的一端為端P4,端P3通過第三擋風板(34)與端P4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前進風區(qū)腔體(6)為圓臺形空腔體,其小端面設置有進風口,其大端面與活性炭安裝腔體(5)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后出風區(qū)腔體(7)為圓臺形空腔體,其小端面設置有出風口,其大端面與活性炭安裝腔體(5)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吸附板的厚度為5cm 至 1cm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炭吸附板(I)與活性炭安裝腔體(5)的上內壁至少保持20cm的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其特征在于:第四活性炭吸附板(4)與活性炭安裝腔體(5)的下內壁至少保持20cm的間隙。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側向炭吸附過風裝置,在活性炭安裝腔體內設置有4個互相平行的活性炭吸附板,活性炭吸附板分別為第一活性炭吸附板、第二活性炭吸附板、第三活性炭吸附板、第四活性炭吸附板,這4個活性炭吸附板按照上下順序依次層疊設置,相鄰活性炭吸附板之間村子間隙;第一活性炭吸附板面向前進風區(qū)腔體的一端通過第一擋風板與活性炭安裝腔體的上內壁連接,第四活性炭吸附板面向前進風區(qū)腔體的一端通過第五擋風板與活性炭安裝腔體的下內壁連接。
【IPC分類】B01D53-04
【公開號】CN10484124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11235
【發(fā)明人】魏向廷, 王剛, 張仁友, 張仁明
【申請人】四川和鼎環(huán)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