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噴涂固定裝置的,尤其涉及一種內鍋固定裝置及其形成的內鍋噴涂裝置。
背景技術:
1、在電飯煲等內鍋噴涂的時候,需要將內鍋固定在噴涂裝置側邊,并在噴涂過程中保持內鍋旋轉,使得內鍋內側壁被均勻噴涂?,F(xiàn)有技術中為了實現(xiàn)對內鍋的固定和旋轉,在噴涂產(chǎn)線的側邊設置旋轉柱,旋轉柱上方設置吸盤,機械手抓取內鍋,將其放置在旋轉柱上,內鍋底部通過吸盤固定在旋轉柱上,在噴涂過程中,旋轉柱帶動內鍋旋轉,實現(xiàn)內鍋內側壁的均勻噴涂。
2、現(xiàn)有的噴涂固定裝置具有如下缺陷:機械手在夾取內鍋后無法精準的放入自動噴涂旋轉柱中心位置上,致使旋轉柱上吸盤只能吸住內鍋底部偏離中心位置,內鍋在噴涂過程中受旋轉離心力影響,存在嚴重晃動現(xiàn)象影響噴涂厚度一致性,針對內鍋自重較重產(chǎn)品存在直接被甩出去的問題,嚴重影響內鍋噴涂質量及一次合格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內鍋固定裝置,固定底座中的吸附組件用于對內鍋底部進行吸附,側板用于對內鍋進行限位,確保內鍋被放置在固定底座的中心位置,避免內鍋中心偏離。
2、一種內鍋固定裝置,連接旋轉驅動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以及側板,所述固定底座和側板圍成內鍋的放置位;所述固定底座中設置有吸附組件,所述側板均勻分布在固定底座的邊緣;用于對內鍋的側壁進行限位。
3、本技術通過側板和吸附組件的配合,能夠實現(xiàn)對內鍋外側的固定,且確保內鍋的中心與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同時,內鍋固定裝置連接旋轉驅動件,當旋轉驅動件帶動內鍋固定裝置旋轉時,內鍋、固定底座和側板同步保持旋轉,由于內鍋和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避免了現(xiàn)有技術中內鍋中心偏離產(chǎn)生的晃動和被甩出問題。
4、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底座為圓形,所述固定底座的中心區(qū)域設置有吸附組件。
5、當固定底座為圓形結構的時候,磁鐵可以為圓柱形結構,安裝在固定底座的中心位置處;之所以安裝在中心位置,是為了對內鍋的中心區(qū)域進行固定,當內鍋在旋轉噴涂過程中,中心區(qū)域各個位置均勻被吸附,能夠確保內鍋旋轉過程中軸心線始終與固定底座的軸心線重合。
6、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底座的邊緣區(qū)域設置有墊片。
7、墊片可以為柔性材質,當內鍋放置在放置位上的時候,內鍋在機械手夾持作用下移動至放置位的上方,當內鍋接觸到側板的時候,機械手可以松開夾持,此時內鍋在重力作用下會下落,設置墊片可以對內鍋起到緩沖保護作用,避免內鍋下落時與固定底座碰撞產(chǎn)生刮痕等。
8、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側板為m個,m個側板相對于固定底座的中心對稱設置,m為大于0的偶數(shù)。
9、當固定底座和內鍋底部均為圓形時,偶數(shù)個側板以固定底座的圓心為中心點對稱分布;之所以要設置多個側板對稱分布,是因為內鍋在旋轉過程中若是軸心線與固定底座的軸心線有偏離,則內鍋會受到離心力作用,此時,需要對稱設置的側板對內鍋進行固定,避免其發(fā)生晃動。
10、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側板位于滑槽中,所述滑槽朝向固定底座的中心延伸。
11、本技術中側板與固定底座中心的位置可以相對變化,側板位于滑槽中,且能夠沿著滑槽進行滑動。側板在滑槽中的位置需要根據(jù)內鍋的外徑尺寸來確定,當內鍋的外徑尺寸確定之后,移動滑槽中側板的位置,使得側板與固定底座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等于內鍋的外徑?;鄣难由旆较驗樽怨潭ǖ鬃吘壷凉潭ǖ鬃行牡姆较?,例如固定底座為圓形時,滑槽的延伸方向為圓形的固定底座的半徑方向。當需要調整側板位置的時候,需要同時調整所有側板在滑槽中的位置,確保所有滑槽距離固定底座中心點的距離均與內鍋的尺寸相適配。本技術設置側板位置可滑動,能夠擴大固定裝置的應用范圍,當需要被固定的內鍋尺寸不同時,只需要沿著滑槽移動側板,即可適配不同尺寸的內鍋。一旦內鍋的尺寸確定,側板在滑槽中的位置確定,此時可以通過緊固螺釘將側板固定在滑槽中,確保在對應尺寸內鍋被固定過程中,側板的位置相對于滑槽來說保持固定不動。
12、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底座的邊緣設置有安裝板,所述滑槽位于安裝板中。
13、當固定底座為圓形結構時,在固定底座的邊緣對稱設置安裝板,安裝板可以為長方形的板狀結構,相鄰的固定底座之間呈90°分別固定在固定底座的邊緣位置處。安裝板遠離固定底座的一側可以設置為弧形結構,避免安裝板的邊緣過于鋒利,對固定裝置外側的工作人員或者器件造成損傷。本技術中安裝板和固定底座可以為一體成型結構。其中,安裝板的數(shù)量與側板的數(shù)量一一對應,可以為四個,也可以為六個或者八個,且多個安裝板均勻分布在固定底座的外周側,同時,多個安裝板以固定底座的中心點為對稱中心。
14、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滑槽中設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刻度線,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
15、當固定底座為圓形結構時,滑槽的延伸方向為圓形的固定底座的半徑方向,第一方向也即為圓形的固定底座的半徑方向??潭染€本身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相鄰的刻度線之間保持固定距離??潭染€可以用來指示當前位置距離固定底座圓心的距離。當側板在滑槽中滑動的時候,只需要看側板滑動至哪個刻度線位置處,即可確定側板與固定底座圓心之間的距離。本技術在各個滑槽中同時設置刻度線,通過移動側板至固定的刻度線位置處,即可確保多個滑槽距離固定底座中心的距離相同,無需在移動側板位置的時候,對側板位置進行測量等操作,通過刻度線即可確保側板的位置與內鍋尺寸適配對應,提高了側板調整的效率。
16、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吸附組件為磁鐵。
17、相對應的,內鍋底部為含鐵材質,當內鍋放置在放置位上的時候,磁鐵能夠吸附內鍋底部,使得內鍋位置唯一固定。采用磁鐵作為吸附組件,結構簡單,占地面積較小,能夠確保固定裝置對內鍋實現(xiàn)高效固定。
18、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側板靠近固定底座中心的一側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垂直于固定底座設置,且所述第一端面位于側板的底部,所述第二端面為弧形結構,且第二端面自第一端面的頂部朝向遠離固定底座中心點的方向延伸。
19、本技術中側板固定在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側板的底部指的是豎直方向上靠近固定底座的一側。第一端面為豎直端面,用于對內鍋外側壁進行抵接固定,第二端面為弧形結構,且第二端面上覆蓋有柔性材質,例如優(yōu)質絨布等保護層。當內鍋放置在放置位上方的時候,內鍋的位置并不唯一確定,由于弧形結構向外擴,使得放置位上方的區(qū)域大于內鍋的底部截面面積,此時,不管是手持內鍋還是機械臂夾持內鍋,都可以在弧形結構圍成的空間內進行調整移動,當內鍋接觸至其中一個側板上的第二端面的時候,機械臂放開內鍋,此時在重力作用下,內鍋下降,在下降過程中,弧形的第二端面可以調整內鍋位置,使得內鍋底部與固定底座抵接的時候,內鍋的軸心線與固定底座的軸心線重合,且內鍋的位置唯一固定。本技術弧形的第二端面可以便于內鍋滑入放置位中,且包覆保護層之后,能夠避免內鍋外側壁受到剮蹭等,形成對內鍋外側壁的保護。
20、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內鍋噴涂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內鍋固定裝置。
21、當內鍋底部與固定底座抵接的時候,吸附組件對內鍋底部進行吸附固定,確保內鍋的中心與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旋轉驅動件帶動固定底座、側板和內鍋同時轉動,實現(xiàn)對內鍋內側壁的均勻噴涂,提高了噴涂效率和均勻性。
2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2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內鍋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底座以及側板,所述固定底座和側板圍成內鍋的放置位;所述固定底座中設置有吸附組件,所述側板均勻分布在固定底座的邊緣;用于對內鍋的側壁進行限位。當機械手抓取內鍋放置在放置位上的時候,由于側板均勻分布在固定底座的邊緣位置處,側板可以對內鍋的位置進行限定,即使機械手放置內鍋的時候有所偏移,在側板的作用下,內鍋在接觸固定底座時可以自動調整位置,使得內鍋的中心與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當內鍋底部與固定底座抵接的時候,吸附組件對內鍋底部進行吸附固定,確保內鍋位置固定,本技術通過側板和吸附組件的配合,能夠實現(xiàn)對內鍋外側的固定,且確保內鍋的中心與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同時,內鍋固定裝置連接旋轉驅動件,當旋轉驅動件帶動內鍋固定裝置旋轉時,內鍋、固定底座和側板同步保持旋轉,由于內鍋和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避免了現(xiàn)有技術中內鍋中心偏離產(chǎn)生的晃動和被甩出問題。
24、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內鍋噴涂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內鍋固定裝置,其中,當內鍋底部與固定底座抵接的時候,吸附組件對內鍋底部進行吸附固定,確保內鍋的中心與固定底座的中心重合;旋轉驅動件帶動固定底座、側板和內鍋同時轉動,實現(xiàn)對內鍋內側壁的均勻噴涂,提高了噴涂效率和均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