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廢漆回收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廢漆/粉塵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制造業(yè)大多需要使用噴涂工件,噴涂工件使用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廢漆污染物,其不僅對涂裝工作人員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也對環(huán)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壞。目前,噴涂主要使用傳統(tǒng)溶劑性油漆為主,漆的利用率因工件形狀、涂裝工藝不同,有效利用率通常在15-50%之間,油漆中的有機溶劑80%以上會在噴涂時揮發(fā)釋放出來。
現(xiàn)有廢漆處理方法大多為水簾處理,中國專利《一種水性漆voc氣體的噴漆處理設備》,公開號為cn203565258u,公開了一種噴漆處理設備。所述噴漆處理設備包括水槽和噴淋裝置,所述的水槽的上方設有送風室,所述的噴淋裝置設置在送風室與所述的水槽之間,所述的噴淋裝置包括水簾板和設置在水簾板頂部的水淋噴頭,所述的水簾板的上設有水霧吸入口,所述的水霧吸入口連通所述的水簾板的兩側,所述的水簾板的一側設有水霧室,所述的水霧室內設有霧化噴頭,所述的水簾板背離水霧室的一側為送風噴漆區(qū)域,所述的送風噴漆區(qū)域的頂部設有送風屏,所述的送風屏設置在送風室上。
噴涂時,送風屏處有風送出,工作人員站在送風噴漆區(qū)域、送風屏下方對塑料工件進行噴涂。漆霧部分附著在塑料工件表面形成漆膜,飄溢的漆霧和voc氣體隨排風一起通過水淋噴頭和水簾板共同形成的水簾,飄溢的漆霧和水性漆的氣體大部分溶解于水,它們通過水霧吸入口和水簾板底部水簾通風口穿過水簾時,絕大部分溶解在水簾中,極少量漆霧和voc進入水簾板背部和格柵板之間的水霧室,漆霧和voc被水霧完全吸收并累積在水槽中的水池中,通過與中央空調用同理的透氣不透水的格柵板,排風被完全凈化并干燥,形成合格的送風風源,在送風機的作用下,形成送風,送風先進入送風管,此過程中,排風和送風共用一個送風機,形成自循環(huán),無排氣口。
采用這類設備對廢漆進行回收處理時,飄溢的漆霧和voc氣體隨排風一起通過水淋噴頭和水簾板共同形成的水簾,漆霧和voc氣體與水簾呈垂直方向,這樣導致廢漆處理的阻力過大,廢漆處理效果不佳,空氣中的刺激性氣味仍然很大。上述設備對廢漆的處理率約為30%左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廢漆/粉塵處理方法,其過程簡單,成本低,回收處理效率高,可以明顯減少粉塵及有害氣體,處理率達80%。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廢漆/粉塵處理方法,包括:
(1)預處理:將廢漆/粉塵通入第一處理單元,所述第一處理單元包括風機和封堵構件,風機帶動廢漆/粉塵以20-80°的角度通入水池中;
(2)分散處理:剩余的廢漆/粉塵通入第二處理單元,所述第二處理單元包括滾筒、設于滾筒斜上方的供水單元,所述滾筒與供水單元之間設置有導向板,所述滾筒表面沿著軸向方向設有多個葉片凸起,所述滾筒的轉速為300-2000轉/min,導向板在水平方向上距離滾筒中心±(0-90%)r,r為滾筒的半徑;
所述供水單元提供水,水在導向板的導向作用下流向滾筒并形成水簾,滾筒高速旋轉使水簾分散為水珠,水珠的密度為500-50000粒/秒,水珠的粒度為0.1-80mm,多個經(jīng)滾筒分散后的水珠形成水珠墻,橫向移動的廢漆/粉塵分子不斷與每一個水珠墻中的水珠進行多次接觸,融合有廢漆/粉塵的水珠墻以20-80°的角度通入水池中。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滾筒的轉速為1000-1700轉/min;
水珠的密度為5000-30000粒/秒;
水珠的粒度為1-50mm。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處理單元還包括第一擋板,所述第一擋板設于水池的上方,所述第一擋板的底部與水池相距預設距離,所述第一擋板與水池呈20-80°;
所述第二處理單元還包括第二擋板,所述第二擋板與水池呈20-80°。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擋板與水池呈50-65°,所述第二擋板與水池呈50-65°,所述第一擋板的底部與水池相距的預設距離為10-1000mm。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葉片凸起的寬度與所述滾筒長度之比為2-20:1000。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葉片凸起的形狀為三角形、t形、梯形、矩形或弧形。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風機包括用于將風機固定在封堵構件上的固定圈,與固定圈連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和固定圈形成非密閉空間,所述非密閉空間內設有風葉,所述風葉通過連接軸與電機連接;
所述電機包括一密閉的罩體,所述密閉的罩體上設有開口,所述開口上安裝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通向外界,用于吸入外界新鮮空氣。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軸的長度為100-500mm。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供水單元提供水的步驟包括:
a、通過動力機構從水池中抽水至儲水箱;
b、所述儲水箱輸出水,水在導向板的導向作用下流向滾筒。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風機與水池呈50-65°設置。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提供的廢漆/粉塵處理方法,包括預處理步驟和分散處理步驟。其中,預處理步驟為將廢漆/粉塵通入第一處理單元,以廢漆為例,噴涂工件在噴涂時產(chǎn)生多余的廢漆,廢漆在風機的作用下吹向水池,實現(xiàn)了第一級處理。由于風機與水池呈20-80°,廢漆以20-80°進入水池,可以減少廢漆進入水池的阻力,提高處理效率且降低成本。經(jīng)過第一處理單元,廢漆的處理率達30%。
分散處理步驟為將剩余的廢漆/粉塵通入第二處理單元,所述第二處理單元包括滾筒、設于滾筒斜上方的供水單元,所述滾筒表面沿著軸向方向設有多個葉片凸起。所述供水單元提供水,水在導向板的導向作用下流向滾筒并形成水簾,滾筒高速旋轉使水簾分散為水珠,水珠的密度為500-50000粒/秒,多個經(jīng)滾筒分散后的水珠形成水珠墻,橫向移動的廢漆分子不斷與每一個水珠墻中的水珠進行多次接觸,融合有廢漆的水珠墻以20-80°落入水池,減少廢漆進入水池的阻力,提高處理效率且降低成本。經(jīng)過第二處理單元,廢漆的處理率達80%。
本發(fā)明還可以進行多次預處理和分散處理,廢漆經(jīng)過多次重復處理,處理效率高達90%,對粉塵的處理效果更佳,其處理率為99%。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廢漆/粉塵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fā)明廢漆/粉塵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滾筒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所示風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參見圖1,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廢漆/粉塵處理方法,包括:
s101、預處理:將廢漆/粉塵通入第一處理單元,所述第一處理單元包括風機和封堵構件,風機帶動廢漆/粉塵以20-80°的角度通入水池中。
具體的,所述風機與水池呈20-80°,所述第二擋板的底部與水池相距預設距離d,d為10-1000mm。以廢漆為例,噴涂工件在噴涂時產(chǎn)生多余的廢漆,廢漆在風機的作用下吹向水池,實現(xiàn)了預處理。由于風機與水池呈20-80°,廢漆以20-80°進入水池,可以減少廢漆進入水池的阻力,提高處理效率且降低成本。經(jīng)過第一處理單元,廢漆的處理率達30%。所述第一擋板的底部與水池相距預設距離,第一處理單元處理剩余的廢漆進入下一步驟。
s102、分散處理:剩余的廢漆/粉塵通入第二處理單元,所述第二處理單元包括滾筒、設于滾筒斜上方的供水單元,所述滾筒與供水單元之間設置有導向板,所述滾筒表面沿著軸向方向設有多個葉片凸起,所述滾筒的轉速為300-2000轉/min,導向板在水平方向上距離滾筒中心±(0-90%)r,r為滾筒的半徑;
所述供水單元提供水,水在導向板的導向作用下流向滾筒并形成水簾,滾筒高速旋轉使水簾分散為水珠,水珠的密度為500-50000粒/秒,水珠的粒度為0.1-80mm,多個經(jīng)滾筒分散后的水珠形成水珠墻,橫向移動的廢漆/粉塵分子不斷與每一個水珠墻中的水珠進行多次接觸,融合有廢漆/粉塵的水珠墻以20-80°的角度通入水池中。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供水單元提供水的步驟包括:
a、通過動力機構從水池中抽水至儲水箱;
b、所述儲水箱輸出水,水在導向板的導向作用下流向滾筒。
供水單元將水池的水重復利用,將其分散于空氣中再與廢漆/粉塵進行第二次結合,既可以節(jié)省能源,又可以提高廢漆/粉塵的處理效率。
本發(fā)明可以依次通過第一處理單元進行單次預處理,通過第二處理單元進行單次分散處理;也可以通過第一處理單元進行預處理,通過第二處理單元進行分散處理后,再進行第一處理單元、第二處理單元的循環(huán)處理;還可以先通過第一處理單元進行預處理,再通過第二處理單元進行分散處理。
下面結合圖2至圖4所示的廢漆/粉塵處理裝置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廢漆/粉塵處理方法。所述廢漆/粉塵處理裝置包括用于進行預處理步驟的第一處理單元1、用于進行分散處理步驟的第二處理單元2以及設于第一處理單元1、第二處理單元2下方的水池3。第一處理單元1對廢漆/粉塵進行第一級處理,第二處理單元2對廢漆/粉塵進行第二級處理,水池3用于接收經(jīng)過處理后的廢漆/粉塵。
所述第一處理單元1包括風機12、封堵構件11,所述風機12設于封堵構件11上,所述風機12與水池3呈20-80°。風機12與水池3保持特定角度,減少廢漆進入水池的阻力,提高處理效率且降低成本。
所述第一處理單元1還包括第一擋板13,所述第一擋板13設于水池3的上方,所述第一擋板13的底部與水池3相距預設距離,所述第一擋板13與水池3呈20-80°。第一處理單元1設有第一擋板13,可以避免第一處理單元1處理剩余的廢漆和粉塵散落空氣中,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其還改變運動方向,使廢漆和粉塵進入水池3。
經(jīng)過第一處理單元1,廢漆的處理率達30%。所述第一擋板13的底部與水池3相距預設距離,即第一擋板13與水池3之間形成開口,第一處理單元1處理剩余的廢漆經(jīng)過開口進入第二處理單元2。
所述第二處理單元2包括滾筒21、設于滾筒21斜上方的供水單元22,所述滾筒21與供水單元22之間設置有導向板24,所述滾筒21表面沿著軸向方向設有多個葉片凸起25,所述滾筒21的轉速為300-2000轉/min,導向板24在水平方向上距離滾筒中心±(0-90%)r,r為滾筒的半徑。所述供水單元22提供水,水在導向板24的導向作用下流向滾筒21并形成水簾,滾筒21高速旋轉使水簾分散為水珠,水珠的密度為500-50000粒/秒,水珠的粒度為0.1-80mm,多個經(jīng)滾筒21分散后的水珠形成水珠墻,橫向移動的廢漆分子不斷與每一個水珠墻中的水珠進行多次接觸,水珠墻與水池呈20-80°,融合有廢漆的水珠墻以20-80°落入水池,減少廢漆進入水池的阻力,提高處理效率且降低成本。經(jīng)過第二處理單元,廢漆的處理率達80%。
本發(fā)明關鍵點是要形成水珠墻,使得廢漆分子不斷與每一個水珠墻中的水珠進行多次接觸。該水珠墻需要下面幾個因素同時設置,方可實現(xiàn):1、設置滾筒21的轉速為300-2000轉/min,使其保持中低速;2、導向板的設置位置,導向板的位置直接決定水珠墻與水池之間的形成角度;3、葉片凸起的設置方式,所述葉片凸起必須要設置在滾筒的軸向方向上,而不能設置在滾筒的徑向方向,否則只能形成水簾。
優(yōu)選的,所述滾筒的轉速為1000-1700轉/min,導向板在水平方向上距離滾筒中心±(30-70%)r,水珠的密度為5000-30000粒/秒,保證水珠的粒度保持在1-50mm。若水珠粒度太小,會導致廢漆/粉塵灑落四周,造成二次污染。水珠的粒度若太大,則處理效率降低,僅能達到本領域廢漆一般的處理效率(30-50%)。本發(fā)明的水珠必須保持一定的重量和一定的大小,并以一定的密度組成水珠墻,使得廢漆分子不斷與每一個水珠墻中的水珠進行多次接觸,方可達到高效處理廢漆的目的。廢漆處理是一個傳統(tǒng)行業(yè),現(xiàn)有的處理方法較為多樣,目前最有效的就是利用水簾處理。但是水簾與廢漆分子不能充分接觸,水簾與廢漆分子僅能進行一次接觸,其僅僅能去除30%左右的廢漆,而且,處理完廢漆后,周邊的刺激性氣味仍然較為嚴重。
若本發(fā)明設有多個第一處理單元和第二處理單元,廢漆經(jīng)過多次重復處理,處理效率高達90%,對粉塵的處理效果更佳,其處理率為99%。
所述第二處理單元2還包括第二擋板23,所述第二擋板23與水池呈20-80°。第二擋板23可以避免第二處理單元2處理剩余的廢漆和粉塵散落空氣中,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其還改變運動方向,使廢漆和粉塵進入水池3。
具體的,所述供水單元22包括用于儲存水的儲水箱221、用于通入水的連接管222和用于將水池3的水抽入儲水箱的動力機構223,所述儲水箱221與連接管222連接,所述連接管222與動力機構223連接。供水單元22用于供水于滾筒21。
如圖3所示,滾筒21以特定速度旋轉使水分散為特定粒度的水珠,目的在于通過水珠和廢漆的結合,實現(xiàn)全面徹底地去除彌漫于空氣的廢漆。所述滾筒21的轉速優(yōu)選為1000-1700轉/min,具體可以是1200轉/min、1250轉/min、1300轉/min、1350轉/min、1400轉/min、1450轉/min、1500轉/min、1550轉/min、1600轉/min、1650轉/min、1700轉/min,但不限于此。更佳的,所述滾筒21的轉速為1350-1650轉/min。本發(fā)明保持中低速旋轉,可以保證水珠的粒度保持在0.1-80mm。
所述葉片凸起25的形狀優(yōu)選為三角形、t形、梯形、矩形或弧形,但不限于此。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的葉片凸起25還可以是其他形狀,其實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本發(fā)明所舉實施例。
更佳的,如圖3所示,所述葉片凸起25的形狀為梯形,既可以保證水珠分散的均勻性和有效性,保證水珠密度為500-50000粒/秒,又可以簡化制作工藝,節(jié)省成本。
當水珠密度為15000-20000粒/秒,可以達到最佳的廢漆處理效果,此時,廢漆處理率高達99.9%。為了實現(xiàn)水珠密度為15000-20000粒/秒,需要保證所述葉片凸起25的寬度與所述滾筒21長度之比為2-20:1000,有效控制水珠的粒徑,再配合滾筒的轉速,從而實現(xiàn)水珠密度為15000-20000粒/秒。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擋板與水池呈50-65°,所述第二擋板與水池呈50-65°,所述風機與水池呈50-65°設置。第一擋板與水池之間的角度,第二擋板與水池之間的角度,風機與水池之間的角度,三者保持一致,可以大大減少廢漆進入水池的阻力,提高廢漆的回收處理效率。作為本發(fā)明更佳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擋板與水池呈60°,所述第二擋板與水池呈60°,所述風機與水池呈60°設置。
作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擋板的底部與水池相距的預設距離為10-1000mm,保證經(jīng)過第一處理單元處理剩余的廢漆高效地進入第二處理單元。作為本發(fā)明更佳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擋板的底部與水池相距的預設距離為100-200mm,若預設距離小于100mm,會影響第二處理單元的廢漆處理效率;若預設距離大于200mm,會影響第一處理單元的廢漆處理效率。
進一步,如圖4所示,所述風機12包括用于將風機12固定在封堵構件11上的固定圈121,與固定圈121連接的固定架122,所述固定架122和固定圈121形成非密閉空間,所述非密閉空間內設有風葉123,所述風葉123通過連接軸124與電機125連接;所述電機125包括一密閉的罩體,所述密閉的罩體上設有開口126,所述開口126上安裝有連接管127,所述連接管127通向外界,用于吸入外界新鮮空氣。所述連接軸124的長度為100-500mm。
現(xiàn)有的風機包括扇葉、罩體、連接軸和電機,扇葉、連接軸和電機均設于罩體之內,扇葉通過連接軸與電機連接,連接軸為短軸,其長度約為30-80mm。采用現(xiàn)有的電機,由于廢漆處理行業(yè)的特殊性,廢漆容易進入電機內,電機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容易著火,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而且電機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需要經(jīng)常更換,增加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電機的連接軸標準尺寸與機座號是有關聯(lián),例如,y80機座號是19mm,y90機座號是24mm,y100及y112機座號是28mm,y132是38mm,y160是42mm,y180是48mm,y200是55mm,y225-2極是55mm,y225其它極數(shù)是60mm,y250-2極是60mm,y250其它極數(shù)為65mm,y280-2極是65mm,y280其它極數(shù)是75mm,y315-2極是65mm,y315其它極數(shù)是80mm。
本發(fā)明將罩體改為非密閉,并加長連接軸。采用此結構,可以有效避免廢漆進入電機,從而避免廢漆進入電機后帶來的發(fā)熱過大、散熱難的問題,有效保護了電機,延長電機的使用壽命,杜絕安全隱患。而且,本發(fā)明對風機的電機也進行改造,將罩體改為密閉,并在罩體上設有開口,開口上安裝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通向外界。電機轉動,帶動外界新鮮空氣流入罩體內,起到冷卻作用。
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