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油氈生產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高吸油率納米纖維吸油氈生產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吸油氈的結構有很多種,其中有一些產品是采用無紡布當做支撐材料,如專利公告號為CN203803500U的文件,公開了一種用于處理水域油污的符合吸油氈,隨著納米纖維無紡布的出現(xiàn),這種吸油氈結構可以更廣泛的用于實際使用中。
專利公告號為204620008U的文件中,公開了一種納米纖維吸油氈生產設備,包括機座和設于機座上的以下各裝置:下送料裝置、吸油塊送料裝置、浮料塊送料裝置、上送料裝置、壓合裝置,及牽引裝置,壓合裝置包括位于下邊料下方的支撐機構和位于上邊料上方的下壓機構,這個設備雖然能夠批量生產吸油氈,但是壓合裝置設計的扔有缺陷,實用這個壓合裝置壓合出來的無紡布層并不平整,并不能很好的與吸油塊相貼合,影響吸油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弊端提供一種高吸油率納米纖維吸油氈生產裝置,保證了吸油氈加工的平整度,貼合更加緊密,節(jié)約了吸油氈成品的吸油效率,節(jié)約了成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高吸油率納米纖維吸油氈生產裝置,所述生產裝置包括機座和設于機座上的以下各裝置:用于提供下邊料的下送料裝置,用于提供吸油塊的吸油塊送料裝置,用于提供浮料塊的浮料塊送料裝置,用于提供上邊料的上送料裝置,用于將上邊料與下邊料粘接的壓合裝置,及用于牽引上邊料和上邊料一起移動的牽引裝置,其中,所述機座包括底座和頂部支撐板,頂部支撐板通過支撐桿固定在底座上方,吸油塊送料裝置和浮料塊送料裝置固定在頂部支撐板上,所述壓合裝置包括壓合底座、氣缸支撐板、壓塊支撐板、前壓塊、后壓塊、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所述壓合底座固定在機座的底座上,所述氣缸支撐板固定在頂部支撐板下方,壓塊支撐板固定在氣缸支撐板下方,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均固定在頂部支撐板上,壓塊支撐板上設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前壓塊穿過第一通道與第一氣缸相連接,后壓塊穿過第二通道與第二氣缸相連接,所述前壓塊上設有上擋板,上擋板水平設置,上擋板位于前壓塊和后壓塊之間,上擋板的寬度小于前壓塊和后壓塊之間的距離。
上述一種高吸油率納米纖維吸油氈生產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內壁上設有限位腔,限位腔內通過彈簧連接有限位卡塊,所述前壓塊上設有限位卡槽,限位卡槽與限位卡塊是相互契合的半球體結構;所述限位卡槽距離前壓塊底部之間的距離為L1,壓塊支撐板底部與壓合底座之間的距離為L2,L2—L1=0.5-1cm。
上述一種高吸油率納米纖維吸油氈生產裝置,其中,所述壓合底座上設有加熱腔,加熱腔內設有電加熱絲。
上述一種高吸油率納米纖維吸油氈生產裝置,其中,所述限位槽、上擋板和壓合底座相互配合,使壓合裝置分成三個工作位,分階段的對吸油氈進行加工處理;當處于第一工作位時,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都處于收縮狀態(tài),后壓塊與壓合底座之間的距離大于吸油塊或浮料塊的高度,上擋板與壓板支撐塊底部相接觸,此時吸油塊或浮料塊從各自的出料裝置向壓合裝置移動;當處于第二工作位時,限位卡槽與限位卡塊相互卡合,此時,吸油塊或浮料塊移動至與前壓塊相接觸,用于履平上邊料;當處于第三工作位時,前壓塊和后壓塊均降至最低,對吸油氈進行壓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將前壓塊和后壓塊分別通過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進行驅動,獨立的驅動系統(tǒng)確保了壓合的穩(wěn)定性;
(2)前壓塊上設有水平的設有上擋板,在壓合過程中,能夠將上邊料有效履平,保證了吸油氈加工的平整度,貼合更加緊密,節(jié)約了吸油氈成品的吸油效率,節(jié)約了成本;
(3)限位槽、上擋板和壓合底座相互配合,使壓合裝置分成三個工作位,分階段的對吸油氈進行加工處理;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加工效率;
(4)壓合底座上設有加熱腔,加熱腔內設有電加熱絲,進一步增加了壓合的牢固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壓合裝置第一工作位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壓合裝置第二工作位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壓合裝置第三工作位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A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標記
機座1、下送料裝置2、吸油塊送料裝置3、浮料塊送料裝置4、上送料裝置5、壓合裝置6、牽引裝置7、底座8、頂部支撐板9、支撐桿10、壓合底座11、氣缸支撐板12、壓塊支撐板13、前壓塊14、后壓塊15、第一氣缸16、第二氣缸17、加熱腔18、電加熱絲19、第一通道20、第二通道21、上擋板22、限位腔23、彈簧24、限位卡塊25、限位卡槽26。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高吸油率納米纖維吸油氈生產裝置,所述生產裝置包括機座1和設于機座上的以下各裝置:用于提供下邊料的下送料裝置2,用于提供吸油塊的吸油塊送料裝置3,用于提供浮料塊的浮料塊送料裝置4,用于提供上邊料的上送料裝置5,用于將上邊料與下邊料粘接的壓合裝置6,及用于牽引上邊料和上邊料一起移動的牽引裝置7,其中,所述機座包括底座8和頂部支撐板9,頂部支撐板通過支撐桿10固定在底座上方,吸油塊送料裝置和浮料塊送料裝置固定在頂部支撐板上,所述壓合裝置包括壓合底座11、氣缸支撐板12、壓塊支撐板13、前壓塊14、后壓塊15、第一氣缸16和第二氣缸17,所述壓合底座固定在機座的底座上,所述壓合底座上設有加熱腔18,加熱腔內設有電加熱絲19,所述氣缸支撐板固定在頂部支撐板下方,壓塊支撐板固定在氣缸支撐板下方,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均固定在頂部支撐板上,壓塊支撐板上設有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21,前壓塊穿過第一通道與第一氣缸相連接,后壓塊穿過第二通道與第二氣缸相連接,所述前壓塊上設有上擋板22,上擋板水平設置,上擋板位于前壓塊和后壓塊之間,上擋板的寬度L3小于前壓塊和后壓塊之間的距離L4;所述第一通道內壁上設有限位腔23,限位腔內通過彈簧24連接有限位卡塊25,所述前壓塊上設有限位卡槽26,限位卡槽與限位卡塊是相互契合的半球體結構;所述限位卡槽距離前壓塊底部之間的距離為L1,壓塊支撐板底部與壓合底座之間的距離為L2,L2—L1=0.5-1cm;所述限位槽、上擋板和壓合底座相互配合,使壓合裝置分成三個工作位,分階段的對吸油氈進行加工處理;當處于第一工作位時,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都處于收縮狀態(tài),后壓塊與壓合底座之間的距離H1大于吸油塊或浮料塊的高度H2,上擋板與壓板支撐塊底部相接觸,此時吸油塊或浮料塊從各自的出料裝置向壓合裝置移動;當處于第二工作位時,限位卡槽與限位卡塊相互卡合,此時,吸油塊或浮料塊移動至與前壓塊相接觸,用于履平上邊料;當處于第三工作位時,前壓塊和后壓塊均降至最低,對吸油氈進行壓合。
本實用新型將前壓塊和后壓塊分別通過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進行驅動,獨立的驅動系統(tǒng)確保了壓合的穩(wěn)定性;
前壓塊上設有水平的設有上擋板,在壓合過程中,能夠將上邊料有效履平,保證了吸油氈加工的平整度,貼合更加緊密,節(jié)約了吸油氈成品的吸油效率,節(jié)約了成本;
限位槽、上擋板和壓合底座相互配合,使壓合裝置分成三個工作位,分階段的對吸油氈進行加工處理;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加工效率;
壓合底座上設有加熱腔,加熱腔內設有電加熱絲,進一步增加了壓合的牢固性。
這里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和應用是說明性的,并非想將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限制在上述實施例中,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本實施例的限制,任何采用等效替換取得的技術方案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