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空管狀粉刷輥用的固持組合件以及一種粉刷輥組合件。
背景技術:
已知使用中空管狀粉刷輥向例如墻壁之類的表面涂覆涂料。通常,所述中空管狀粉刷輥可旋轉地固定到輥框以準許使用中空管狀粉刷輥涂覆涂料。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中空管狀粉刷輥用的固持組合件,其包括:
固定支架部件,其在使用時可緊固到輥框,并且包含第一主支撐構造和徑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一主支撐構造的第一固持構造;以及
可分離支架部件,其可選擇性地與所述固定支架部件耦合,所述可分離支架部件包含第二主支撐構造和徑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二主支撐構造的第二固持構造,
所述第一和第二主支撐構造在使用時被中空管狀粉刷輥的相應末端收容,并且
在所述可分離支架部件與所述固定支架部件耦合的同時所述第一和第二固持構造彼此協(xié)作,以在使用時在所述可分離支架部件與所述固定支架部件之間固持中空管狀粉刷輥。
讓第一和第二固持構造中的每一固持構造徑向延伸超出相應第一或第二主支撐構造,可以提供在可分離支架部件與固定支架部件之間固持中空管狀粉刷輥的手段。因此,涂漆期間中空管狀粉刷輥從固定支架部件和可分離支架部件上脫離的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減少。
同時,通過將可分離支架部件與固定支架部件選擇性地耦合,就容易更換中空管狀粉刷輥,例如用于維護或清洗的目的。
因而所述固持組合件能夠在涂漆期間將中空管狀粉刷輥固持在期望位置中,同時準許根據需要容易從固持組合件上移除中空管狀粉刷輥。
第一和第二固持構造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包含多個分立的突起部分。
多個分立的突起部分提供一種用于在可分離支架部件與固定支架部件之間固持中空管狀粉刷輥的手段,同時降低了固持組合件的重量和材料成本。
優(yōu)選地,第一和第二固持構造中的至少一個包含完全圍繞對應的主支撐構造延伸的單一突起部分。
此布置提供第一和/或第二固持構造的固持功能,同時還能簡化固持組合件的制造。
任選地,所述固定支架部件包含固定地緊固到其上的輥框。
固定支架部件可以可旋轉地緊固到輥框。此外,可分離支架部件可以可旋轉地收容輥框,使得當可分離支架部件耦合到固定支架部件時,可分離支架部件也可旋轉地緊固到輥框。
此布置允許中空管狀粉刷輥在使用時相對于輥框旋轉移動。
可分離支架部件可以包含引導部分以相對于可分離支架部件引導輥框的位置。
包含此引導部分有助于相對于輥框定位可分離支架部件。例如,引導部分可以幫助使輥框的一部分在可分離支架部件內居于中心位置。在中空管狀粉刷輥收容了可分離支架部件使得第二主支撐構造至少部分地被遮擋無法看到時,這一點特別有用。
在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主支撐構造中的每一個包含相應的彼此可接合的附接構造,彼此可接合的附接構造可選擇性地彼此耦合。
具有相應的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使得固定支架部件容易與可分離支架部件耦合。
任選地,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中的一個收容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中的另一個。
此布置有助于保護收容到的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免受損害。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當固定和可分離支架部件彼此耦合時,被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中的一個收容到的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中的另一個完全處于對應的第一或第二主支撐構造內。
應理解,“完全處于……內”意思是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或者與對應的第一或第二主支撐構造齊平,或者其處于對應的第一或第二主支撐構造的范圍內側。
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以上述方式完全處于對應的第一或第二主支撐構造內,能減少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無意間變得脫離的風險。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還因為它不從對應的第一或第二主支撐構造突起所以受到保護免受損害。
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包含可彈性變形的附接構造。
提供可彈性變形的附接構造,允許容易附接和拆卸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同時保持安全并且穩(wěn)固的附接功能。
任選地,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中的一個包含倒鉤部分,倒鉤部分被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中的另一個收容。
此布置可靠地防止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分離。倒鉤部分還不容易因為可分離支架部件和固定支架部件的相對旋轉移動((例如)涂漆時可能發(fā)生)而變得移位,因此所述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不大可能變得無意中彼此脫離。
優(yōu)選地,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中的一個是長形的,以便在使用時沿著中空管狀粉刷輥的長度延伸。
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中的一個是長形的,有助于將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彼此附接,因為被中空管狀粉刷輥收容的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在輥的一端處是可見的。
固定支架部件和可分離支架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包含輔助支撐構造,以在使用時支撐中空管狀粉刷輥的內部。
此輔助支撐構造在使用時與中空管狀粉刷輥的內表面鄰接,以便在使用期間幫助防止中空管狀粉刷輥變形,由此提供更好的涂漆性能。
輔助支撐構造可以沿著中空管狀粉刷輥的長度延伸,以便防止沿著它的全長變形。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粉刷輥組合件,其包括:
如上所述的固持組合件;以及
中空管狀粉刷輥,其相應末端內收容固持組合件的對應的第一或第二主支撐構造。
所述粉刷輥組合件也具有上文相對于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固持組合件陳述的優(yōu)點。
任選地,第一和第二固持構造中的每一個徑向延伸超出中空管狀粉刷輥的內部空腔。
此布置將中空管狀粉刷輥相對于固持組合件保持在位,因此減少了涂漆期間中空管狀粉刷輥從固持組合件上脫離的風險。
附圖說明
下文是借助于非限制性實例參看以下圖式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簡要說明,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固持組合件;
圖2示出了構成圖1所示的固持組合件的一部分的固定支架部件;
圖3示出了構成圖1所示的固持組合件的一部分的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
圖4示出了圖1所示的固持組合件的另一個視圖;
圖5示出了構成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固持組合件的一部分的第二可分離支架部件;以及
圖6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粉刷輥組合件。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固持組合件總體上通過參考標號10標示并且在圖1中示出。
固持組合件10包含固定支架部件12和可分離支架部件14。
固定支架部件12具有第一主支撐構造16和徑向延伸超出第一主支撐構造16的第一固持構造18。
可分離支架部件14可與固定支架部件12選擇性地耦合,并且它具有主支撐構造20和徑向延伸超出第二主支撐構造20的第二固持構造22。
在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固持構造18、22中的每一個是單一突起部分24,其完全圍繞其對應的主支撐構造16、20延伸。每個單一突起部分24與其相應的主支撐構造16、20一體地形成。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中,單一突起部分24可以改為僅僅圍繞其相應主支撐構造16、20的一部分延伸。單一突出部24還可與其相應的主支撐構造16、20分開形成,但是緊固到其相應的主支撐構造16、20。
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未圖示)中,第一和第二固持構造18、22中的一個或兩個可以由多個分立的突起部分形成。在本發(fā)明的另外的實施例(未圖示)中,第一或第二固持構造18、22中的一個可以由多個分立的突起部分形成,而第一或第二固持構造18、22中的另一個可以由單一突起部分24形成。
如圖1所示,固定支架部件12固定地緊固到輥框26。
在示出的實施例中,輥框26由單一長度的圓條28形成。輥框26包含支架部分30、把手部分32和處于支架部分30與把手部分32之間的連接部分34。
支架部分30包含鄰接構造36,固定支架部件12與鄰接構造36鄰接,以防止固定支架部件12沿著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移動。
圖2中更詳細地示出了鄰接構造36。在這個實施例中,鄰接構造36是插入穿過輥框26的線材28的壓線套(crimp)38。鄰接構造36可以采用另一種形式,諸如焊接金屬點。固定支架部件12經由墊圈40與壓線套38鄰接,墊圈40處于壓線套38與固定支架部件12之間。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未圖示)中,墊圈40可以省略,使得固定支架部件12直接與壓線套38鄰接。
固定支架部件12包含孔口42,孔口42可旋轉地收容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的條28,使得固定支架部件12可相對于輥框26旋轉。可分離支架部件14還包括孔口43以可旋轉地收容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的條28,使得可分離支架部件14類似地可相對于輥框26旋轉。在示出的實施例中,可分離支架部件14的孔口43完全延伸穿過其中。孔口43可以改為延伸通過支架部件14的一部分,使得頂蓋(未圖示)形成于可分離支架部件14的一端上。在這個進一步的實施例中,頂蓋可以與孔口43中收容的條28的一端鄰接。
固定支架部件12和/或可分離支架部件14可以包含軸承組合件,用以幫助使固定和/或可分離支架部件12、14相對于輥框26旋轉。
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未圖示)中,第一和第二固持構造18、22可以固定到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并且第一和第二主支撐構造16、20可以相對于對應的第一或第二固持構造18、22旋轉。
返回到圖1,輥框26的把手部分32基本上垂直于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延伸,并且通過連接部分34與支架部分30隔開。
此外,把手部分32與支架部分30的中點相反地基本上垂直延伸。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未圖示)中,把手部分32可以改為與從支架部分30的中點偏移的點相反地延伸。
把手部分32包含緊固到其上的把手44。把手44可以通過例如摩擦配合和/或通過粘合劑緊固到把手部分32。在這個實施例中,把手44包含孔口46以在使用時收容延伸桿或其它附件。
第一和第二主支撐構造16、20中的每一個包含相應的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50。如圖3中所示,第一主支撐構造16包含第一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其收容第二主支撐構造20的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50構造。
此外,當第一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收容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50時,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50完全處于第一主支撐構造16內。以此方式,當固定支架部件和可分離支架部件12、14彼此耦合時,第二彼此附接構造50不突出超出第一主支撐構造16的范圍。
在圖3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包含第一和第二狹槽52a、52b,其形成于第一主支撐構造16的面54內。狹槽52a、52b彼此平行地處于孔口42的相對側面上,孔口42收容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
第一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進一步包含第一和第二止擋部分56a、56b。第一和第二止擋部分56a、56b由第一和第二狹槽52a、52b中的每一個狹槽的相應內部隅角形成。
同時,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50包含附接主體58和從附接主體58橫向地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附接支腿60a、60b。
第一和第二附接支腿60a、60b中的每一個附接支腿可彈性變形,如圖3中所示,并且每個附接支腿包含相應的倒鉤部分62a、62b。當第一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完全收容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時,第一和第二倒鉤部分62a、62b與對應的第一或第二止擋部分56a、56b協(xié)作,以便抵抗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50與第一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的分離。
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50包含長形的連接主體64,如圖4中所示。長形的連接主體64將第二主支撐構造20連接到附接主體58,并且它包含空腔66以可旋轉地收容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長形的連接主體64可以(例如)在它的前述空腔66內收容軸承組合件,以便幫助可分離支架部件14相對于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旋轉。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主支撐構造20、長形的連接主體64、附接主體58和第一和第二附接支腿60a、60b全部彼此一體地形成。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未圖示)中,前述特征中的一或多個特征可以與其它特征分開形成。
以前述方式,第一主支撐構造16包含第一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即第一和第二狹槽52a、52b和對應的止擋部分56a、56b),并且第二主支撐構造20包含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50(即第一和第二附接支腿60a、60b和對應的倒鉤部分62a、62b),第一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選擇性地收容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50,以將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50選擇性地緊固到第一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
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未圖示)中,第一主支撐構造16可以改為包含第一和第二附接支腿60a、60b,并且第二主支撐構造20可以包含形成于第二主支撐構造20的面上的第一和第二狹槽52a、52b。在本發(fā)明的更進一步的實施例(未圖示)中,第一主支撐構造16可以包含長形的連接主體64,其具有從其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附接支腿60a、60b。
如圖4中所示,長形的連接主體64包含兩個引導部分68。引導部分68中的每一個相對于空腔66以小于90°的角度從空腔66延伸。在這個實施例中,引導部分68沿著長形的連接主體64的長度錯開。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未圖示)中,長形的連接主體64可以包含更少或更多的引導部分68。
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第二可分離支架部件114。第二可分離支架部件114包含與圖1、圖3和圖4中示出的第一可分離支架部件14相似的特征,并且類似的特征的參考標號相同。第二可分離支架部件114與第一可分離支架部件的區(qū)別是它另外包含輔助支撐構造116。
輔助支撐構造116從第二主支撐構造20橫向地延伸,并且處于第二主支撐構造20與附接主體58之間以形成長形的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118。
輔助支撐構造116包含多個輔助支撐構造部分120,其限定輔助支撐框架122。輔助支撐框架122包含兩個結構支撐構造124,其中每個結構支撐構造將多個輔助支撐構造部分120彼此連接。結構支撐構造124也沿著輔助支撐框架122的長度錯開。輔助支撐框架122可以包含少于或多于兩個結構支撐構造124。
固定支架部件和可分離支架部件12、14由塑料(例如聚丙烯)制成。而輥框26是由鍍鋅鋼制成的。輥框26可以改為由不銹鋼或鋁(例如6061級)制成。而墊圈40是由尼龍制成的。但是對于這些元件可以使用其它材料。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粉刷輥組合件總體上通過參考標號200標示并且在圖6中示出。
粉刷輥組合件200包含上文描述并且如圖1至圖5中所示的固持組合件10。粉刷輥組合件200進一步包含中空管狀粉刷輥202,其具有第一和第二末端204a、204b。第一末端204a收容第一主支撐構造16,而第二末端204b收容第二主支撐構造20。
中空管狀粉刷輥202包含粉刷套管206,其圍繞輥筒208延伸。粉刷套管206由針織聚酯制成,但是其它材料也是可能的,諸如編織丙烯酸材料。
輥筒208具有內部空腔210,第一和第二主支撐構造16、20收容在內部空腔210內。第一和第二固持構造18、22徑向延伸超出內部空腔210。
應理解,中空管狀粉刷輥202是標準組件。通常,中空管狀粉刷輥202并且更具體地說是其輥筒208,用三個可能的直徑、即1.5”(大概38mm)、1.75”(大概44mm)和2.25”(大概57mm)之一制造。但是其它直徑也是可能的。中空管狀粉刷輥202還通常是4”(大概100mm)或9”(大概220mm)長。然而,中空管狀粉刷輥202的其它長度也是可能的,諸如2”(大概50mm)、7”(大概180mm)、10”(大概250mm)或12”(大概305mm)。
在對于粉刷目的使用本發(fā)明的固持組合件10之前,將輥框26的把手部分32插入到墊圈40和固定支架部件12的孔口42中。接著墊圈40和固定支架部件12沿著輥框26的把手和連接部分32、34并且朝向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滑動。
墊圈40與壓線套38鄰接,并且處于壓線套38與第一主支撐構造16的面54之間。固定支架部件12安置于壓線套38與連接部分34和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會合的連接點之間。
接著將輥框26的把手部分32插入到把手44的孔口46中以便將把手44緊固到輥框26。可以采取向把手44涂覆粘合劑的額外步驟。
前述步驟通常在制造固持組合件10期間執(zhí)行,但是這些步驟也可以由固持組合件10的使用者執(zhí)行。
在準備對于粉刷目的使用固持組合件10時,將可分離支架部件14與固定支架部件12分開并且插入到中空管狀粉刷輥202的輥筒208中,使得第二主支撐構造20被中空管狀粉刷輥202的第二末端204b收容。同時,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50的第一和第二附接支腿60a、60b處于中空管狀粉刷輥202的第一末端204a內。
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50沿著中空管狀粉刷輥202的長度延伸。如果改為使用第二可分離支架部件114(即如圖5所示),則輔助支撐構造116在內部與輥筒208鄰接。
接著經由第一和第二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50將可分離支架部件14緊固到固定支架部件12,以便在固定可分離支架部件與可分離支架部件12、14之間固持中空管狀粉刷輥202。
更具體來說,將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插入到長形的連接主體64的空腔66中,并且將可分離支架部件14沿著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朝向固定支架部件12滑動。
當沿著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滑動可分離支架部件14時,引導部分68用以沿著長形的連接主體64的長度引導支架部分30以便使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在長形的連接主體64內居于中心位置。
接著使第一和第二附接支腿60a、60b朝向彼此變形,從而使得它們進入第一可彼此接合的附接構造48的對應的第一或第二狹槽52a、52b中。進入之后,將可分離支架部件14進一步朝向固定支架部件12推動,從而使得倒鉤部分62a、62b推動經過對應的止擋部分56a、56b,由此允許第一和第二附接支腿60a、60b返回到其未變形狀態(tài),即松弛狀態(tài)。在松弛狀態(tài)下,倒鉤部分62a、62b與相應的止擋部分56a、56b鄰接,以便將可分離支架部件14緊固至固定支架部件12。
使用者于是能夠在粉刷套管206上裝載涂料,并且通過使中空管狀輥202在表面((例如)墻壁)上滾動、同時不讓中空管狀輥202從輥框26上脫離,借此向所述表面涂覆涂料。
為了從輥框26上移除中空管狀輥202,再次使第一和第二附接支腿60a、60b朝向彼此變形,以便從相應止擋部分56a、56b釋放倒鉤部分62a、62b。接著將可分離支架部件14沿著輥框26的支架部分30從固定支架部件12拉開。
接著通過沿著長形的連接主體64滑動中空管狀輥202并且使其離開第二主支撐構造20,借此可以從可分離支架部件14上移除中空管狀輥202。于是可以按需要更換或清潔中空管狀輥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