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簡易氣水分離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簡易氣水分離設備,其包括進氣管、空氣過濾器、冷卻裝置、儲水桶以及純水凈化器,所述空氣過濾器的左端與進氣管連接,右端通過連接氣管與冷卻裝置左側(cè)連接,冷卻裝置右側(cè)設有出氣管,冷卻裝置下端通過水管與儲水桶連接,所述儲水桶下端與純水凈化器連接,所述冷卻裝置內(nèi)設有具有若干折彎的冷卻水管,所述冷卻水管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本實用新型將空氣中的水分分離出來,分離后的氣體繼續(xù)使用,分離出的水經(jīng)過凈化后可作飲用水或者清潔用水,一舉兩得,避免了儀器因空氣中水分而發(fā)生損壞的現(xiàn)象,同時,將空氣中的水分進行和里的利用。
【專利說明】—種簡易氣水分罔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將空氣中水分分離出來的簡易氣水分離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空氣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在一些精密儀器設備的生產(chǎn)或使用過程中,需要通入空氣進行操作,卻容易因為空氣中的水分而損壞儀器設備,現(xiàn)有的儀器或設備一般都是通過針對儀器或設備本身加強其氣密和水密性能,然而,長期使用下來,氣密性和水密性能不完全能夠杜絕上述損壞的現(xiàn)象,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種新型的設備來實現(xiàn)氣水分離的目的,即將空氣中水分分離出來。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4]一種簡易氣水分離設備,其包括進氣管、空氣過濾器、冷卻裝置、儲水桶以及純水凈化器,所述空氣過濾器的左端與進氣管連接,右端通過連接氣管與冷卻裝置左側(cè)連接,冷卻裝置右側(cè)設有出氣管,冷卻裝置下端通過水管與儲水桶連接,所述儲水桶下端與純水凈化器連接,所述冷卻裝置內(nèi)設有具有若干折彎的冷卻水管,所述冷卻水管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
[0005]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氣管以及出氣管均分別設有進氣閥和出氣閥。
[0006]進一步的,所述純水凈化器底部與出水管連接。
[0007]本實用新型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將空氣中的水分分離出來,分離后的氣體繼續(xù)使用,分離出的水經(jīng)過凈化后可作飲用水或者清潔用水,一舉兩得,避免了儀器因空氣中水分而發(fā)生損壞的現(xiàn)象,同時,將空氣中的水分進行和里的利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10]一種簡易氣水分離設備,其包括進氣管1、空氣過濾器2、冷卻裝置3、儲水桶4以及純水凈化器5,所述空氣過濾器的左端與進氣管連接,右端通過連接氣管6與冷卻裝置3左側(cè)連接,冷卻裝置3右側(cè)設有出氣管7,冷卻裝置3下端通過水管與儲水桶4連接,所述儲水桶4下端與純水凈化器5連接,所述冷卻裝置3內(nèi)設有具有若干折彎的冷卻水管8,所述冷卻水管8設有進水口 81和出水口 82。所述連接氣管6以及出氣管7均分別設有進氣閥9和出氣閥10。所述純水凈化器5底部與出水管11連接。冷卻水管8內(nèi)通過冷水,對過濾后的空氣進行冷卻,將空氣中的水分冷凝,最終收集至儲水桶4中,再通過純水凈化器5的凈化,最終有出水管11出來,可作為人們飲用水或者清洗用水,除去水分的空氣則由出氣管10出來,供生產(chǎn)使用。
[001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簡易氣水分離設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進氣管(I)、空氣過濾器(2)、冷卻裝置(3)、儲水桶(4)以及純水凈化器(5),所述空氣過濾器的左端與進氣管連接,右端通過連接氣管(6)與冷卻裝置左側(cè)連接,冷卻裝置右側(cè)設有出氣管(7),冷卻裝置下端通過水管與儲水桶連接,所述儲水桶下端與純水凈化器連接,所述冷卻裝置內(nèi)設有具有若干折彎的冷卻水管(8 ),所述冷卻水管設有進水口( 81)和出水口( 82 )。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簡易氣水分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氣管以及出氣管均分別設有進氣閥(9 )和出氣閥(10 )。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簡易氣水分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純水凈化器底部與出水管(11)連接。
【文檔編號】B01D46/00GK203564884SQ201320744800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21日
【發(fā)明者】黎熾榮, 魏國揚 申請人:楊利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