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生物醫(yī)療技術領域,一種生物醫(yī)療用具清潔消毒設備。
背景技術:
生物醫(yī)療工程是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角度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人體系統(tǒng)多層次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xiàn)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衛(wèi)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裝置和系統(tǒng)技術。
生物醫(yī)療用具衛(wèi)生標準高,因此清潔必須到位,目前主要還是采用人工手洗,工作人員工作繁鎖,費時費力,清潔不到位,尤其是多縫隙的醫(yī)療用具。清潔后還需要對醫(yī)療用具進行除菌消毒,某些醫(yī)療用具自動清潔器只具備清潔功能,清潔完成后需要人工取出另行進行加熱除菌,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物醫(yī)療用具清潔消毒設備,其能夠解決上述現(xiàn)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一種生物醫(yī)療用具清潔消毒設備,包括底部兩側設有支承柱的基體,所述基體內設有清潔腔,所述清潔腔左側內壁設有第一滑動槽,所述清潔腔內頂壁接近所述第一滑動槽一側設有第二滑動槽,所述清潔腔內底壁內設有第一滑動腔,所述第一滑動槽內設有第一螺旋桿,所述第一螺旋桿上螺旋配合連接有第一滑動塊,所述第一滑動塊右側設有清潔臺,所述清潔臺底部端面內設有第四滑動槽,所述清潔臺內設有第二滑動腔,所述第二滑動腔內滑動配合連接有擋位塊,所述擋位塊左側端固定設有向左側延展設置的導桿,所述導桿左側延展段貫通所述清潔臺左側端面且滑動配合連接,所述導桿左側末尾與所述第一滑動塊右側端面固定連接,所述擋位塊左側的所述第二滑動腔內的所述導桿外表面設有彈力件,所述清潔臺頂部設有減震座,所述減震座頂部設有夾持器,所述第二滑動槽內設有第二螺旋桿,所述第二螺旋桿上螺旋配合連接有第二滑動塊,所述第二滑動塊底部端面內設有清潔電動機,所述清潔電動機底部設有伸進所述清潔腔內的沖洗器,所述第一滑動腔兩側相對設有第三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腔內滑動配合連接有導塊,所述導塊兩側設有伸進所述第三滑動槽內且滑動配合連接的凸塊,所述清潔腔右后側內壁固定設有加熱除菌裝置以及設置在所述加熱除菌器上方的消毒裝置,所述沖洗器右側貫通連接有伸縮軟管,所述伸縮軟管與固定設置在所述基體頂部端面的水箱通過水管連接,所述水管嵌入設置在所述基體內部,所述伸縮軟管接近所述沖洗器一側設置有電控水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螺旋桿上下延展設置,所述第一螺旋桿頂部與所述第一滑動槽內頂部轉向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底部與第一電動機連接,所述第一電動機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一滑動槽底側壁內且固定連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二螺旋桿左右延展設置,所述第二螺旋桿左側端與第二電動機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右側端與所述第二滑動槽右側內壁轉向配合連接,所述第二電動機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二滑動槽左側內壁內且固定連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導塊底部端面內設有螺旋孔,所述螺旋孔內螺旋配合連接有第三螺旋桿,所述第三螺旋桿底部貫通所述基體底部端面且轉向配合連接,所述第三螺旋桿底部末尾設有轉向柄。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四滑動槽內設有第一斜導面,所述導塊頂部右側設有用以與所述第一斜導面滑動配合連接的第二斜導面。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加熱除菌器包括轉向電動機、與所述轉向電動機底部配合連接的粗螺旋桿以及設置在所述粗螺旋桿左側的轉向盤,所述轉向盤與所述基體后側壁轉向配合連接,所述轉向盤右側設有用以與所述粗螺旋桿配合連接的螺旋紋部,所述轉向盤前端面設有風干電動機,所述風干電動機左側連接有加熱風干裝置。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消毒裝置包括消毒器,所述消毒器左側連接有第一消毒管,所述第一消毒管左側端連接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消毒管,所述第二消毒管頂末尾以及底部末尾分別設有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三消毒管和第四消毒管,所述第三消毒管左側末尾設有第一消毒頭,所述第四消毒管左側末尾設有向下延展設置的第五消毒管,所述第五消毒管末尾設有第二消毒頭,所述第一消毒頭位于沖洗器右側位置,所述第二消毒頭位于加熱風干裝置上側位置,所述第三消毒管上設有第一閥門,所述第四消毒管上設有第二閥門。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清潔臺底部端面內設第四滑動槽,清潔臺內設第二滑動腔,第二滑動腔內滑動配合連接擋位塊,擋位塊左側端固定設向左側延展設置的導桿,導桿左側延展段貫通清潔臺左側端面且滑動配合連接,導桿左側末尾與第一滑動塊右側端面固定連接,擋位塊左側的第二滑動腔內的導桿外表面設彈力件,清潔臺頂部設減震座,減震座頂部設夾持器,從而實現(xiàn)醫(yī)療用具的固定清潔以及加熱除菌工作。
2.通過加熱除菌器包括轉向電動機、與轉向電動機底部配合連接的粗螺旋桿以及設置在粗螺旋桿左側的轉向盤,轉向盤與基體后側壁轉向配合連接,轉向盤右側設用以與粗螺旋桿配合連接的螺旋紋部,轉向盤前端面設風干電動機,風干電動機左側連接加熱風干裝置,從而實現(xiàn)風干角度的調節(jié)。
3.通過消毒裝置包括消毒器,消毒器左側連接第一消毒管,第一消毒管左側端連接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消毒管,第二消毒管頂末尾以及底部末尾分別設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三消毒管和第四消毒管,第三消毒管左側末尾設第一消毒頭,第四消毒管左側末尾設向下延展設置的第五消毒管,第五消毒管末尾設第二消毒頭,第一消毒頭位于沖洗器右側位置,第二消毒頭位于加熱風干裝置上側位置,第三消毒管上設第一閥門,第四消毒管上設第二閥門,從而對醫(yī)療用具進行消毒。
4.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自動完成清潔以及加熱除菌工作,同時可實現(xiàn)消毒以及加熱除菌角度的調節(jié),操作方便,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生物醫(yī)療用具清潔消毒設備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二斜導面與第一斜導面相抵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第二斜導面與第一斜導面抵壓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生物醫(yī)療用具清潔消毒設備加熱除菌時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導塊遠離清潔腔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基體頂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6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生物醫(yī)療用具清潔消毒設備,包括底部兩側設有支承柱45的基體4,所述基體4內設有清潔腔41,所述清潔腔41左側內壁設有第一滑動槽43,所述清潔腔41內頂壁接近所述第一滑動槽43一側設有第二滑動槽44,所述清潔腔41內底壁內設有第一滑動腔42,所述第一滑動槽43內設有第一螺旋桿431,所述第一螺旋桿431上螺旋配合連接有第一滑動塊8,所述第一滑動塊8右側設有清潔臺82,所述清潔臺82底部端面內設有第四滑動槽822,所述清潔臺82內設有第二滑動腔821,所述第二滑動腔821內滑動配合連接有擋位塊811,所述擋位塊811左側端固定設有向左側延展設置的導桿81,所述導桿81左側延展段貫通所述清潔臺82左側端面且滑動配合連接,所述導桿81左側末尾與所述第一滑動塊8右側端面固定連接,所述擋位塊811左側的所述第二滑動腔821內的所述導桿81外表面設有彈力件812,所述清潔臺82頂部設有減震座83,所述減震座83頂部設有夾持器84,所述第二滑動槽44內設有第二螺旋桿441,所述第二螺旋桿441上螺旋配合連接有第二滑動塊7,所述第二滑動塊7底部端面內設有清潔電動機71,所述清潔電動機71底部設有伸進所述清潔腔41內的沖洗器72,所述第一滑動腔42兩側相對設有第三滑動槽421,所述第一滑動腔42內滑動配合連接有導塊422,所述導塊422兩側設有伸進所述第三滑動槽421內且滑動配合連接的凸塊4221,所述清潔腔41右后側內壁固定設有加熱除菌裝置6以及設置在所述加熱除菌器6上方的消毒裝置5,所述沖洗器72右側貫通連接有伸縮軟管722,所述伸縮軟管722與固定設置在所述基體4頂部端面的水箱720通過水管721連接,所述水管721嵌入設置在所述基體4內部,所述伸縮軟管722接近所述沖洗器72一側設置有電控水閥723。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桿431上下延展設置,所述第一螺旋桿431頂部與所述第一滑動槽43內頂部轉向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431底部與第一電動機432連接,所述第一電動機432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一滑動槽43底側壁內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第一滑動塊8的上下運動。
其中,所述第二螺旋桿441左右延展設置,所述第二螺旋桿441左側端與第二電動機442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441右側端與所述第二滑動槽44右側內壁轉向配合連接,所述第二電動機442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二滑動槽44左側內壁內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第二滑動塊7的左右運動工作。
其中,所述導塊422底部端面內設有螺旋孔4223,所述螺旋孔4223內螺旋配合連接有第三螺旋桿423,所述第三螺旋桿423底部貫通所述基體4底部端面且轉向配合連接,所述第三螺旋桿423底部末尾設有轉向柄424,從而實現(xiàn)手動控制導塊422的升降工作。
其中,所述第四滑動槽822內設有第一斜導面823,所述導塊422頂部右側設有用以與所述第一斜導面823滑動配合連接的第二斜導面4222。
其中,所述加熱除菌器6包括轉向電動機61、與所述轉向電動機61底部配合連接的粗螺旋桿62以及設置在所述粗螺旋桿62左側的轉向盤63,所述轉向盤63與所述基體4后側壁轉向配合連接,所述轉向盤63右側設有用以與所述粗螺旋桿62配合連接的螺旋紋部631,所述轉向盤63前端面設有風干電動機64,所述風干電動機64左側連接有加熱風干裝置641,從而實現(xiàn)風干角度的調節(jié)。
其中,所述消毒裝置5包括消毒器51,所述消毒器51左側連接有第一消毒管52,所述第一消毒管52左側端連接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消毒管53,所述第二消毒管53頂末尾以及底部末尾分別設有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三消毒管54和第四消毒管55,所述第三消毒管54左側末尾設有第一消毒頭56,所述第四消毒管55左側末尾設有向下延展設置的第五消毒管57,所述第五消毒管57末尾設有第二消毒頭58,所述第一消毒頭56位于沖洗器72右側位置,所述第二消毒頭58位于加熱風干裝置641上側位置,所述第三消毒管54上設有第一閥門541,所述第四消毒管55上設有第二閥門551,從而對醫(yī)療用具進行消毒。
初始狀態(tài)時,首先通過轉向柄424帶動第三螺旋桿423轉向,由第三螺旋桿423帶動導塊422運動到第一滑動腔42最底部位置,此時,凸塊4221運動到第三滑動槽421最底部位置,同時,導塊422頂部端面與清潔腔41內底壁處于同一水平面,此時,第一滑動塊8通過第一電動機432帶動第一螺旋桿431轉向,使第一滑動塊8位于第一滑動槽43的最底部位置,同時,第一滑動塊8上的導桿81帶動清潔臺82位于清潔腔41在最底部位置,清潔臺82受到彈力件812的作用力,使清潔臺82左側端面與第一滑動塊8右側端面相抵接,此時,第一閥門541和第二閥門551均為關閉狀態(tài)。
實施例1:
當需要自動清潔以及自動加熱除菌工作時,將醫(yī)療用具安裝入夾持器84內,然后通過第一電動機432帶動第一螺旋桿431反轉,使第一螺旋桿431帶動第一滑動塊8以及第一滑動塊8右側的清潔臺82沿第一滑動槽43向上運動,直至醫(yī)療用具頂部端面與沖洗器72相接近,此時,控制電控水閥723、第一閥門541開啟以及第二閥門551關閉,同時,通過第二電動機442帶動第二螺旋桿441左右轉向,從而實現(xiàn)左右運動清潔工作,此時,通過轉向柄424帶動第三螺旋桿423反轉,使第三螺旋桿423帶動導塊422向上運動,直至凸塊4221運動到第三滑動槽421最頂部位置,此時,導塊422最大程度伸進清潔腔41內,當清潔完成后,控制第二電動機442停止轉向,關閉電控水閥723,然后通過第一電動機432帶動第一螺旋桿431轉向,使第一螺旋桿431帶動第一滑動塊8以及第一滑動塊8右側的清潔臺82沿第一滑動槽43向下運動,直至如圖2所示第一斜導面823右側段與第二斜導面4222相抵接,此時,控制第一閥門541關閉以及第二閥門551開啟,同時,繼續(xù)控制第一電動機432帶動第一螺旋桿431轉向,使第一螺旋桿431帶動第一滑動塊8以及第一滑動塊8右側的清潔臺82沿第一滑動槽43向下運動,此時,第二斜導面4222與第一斜導面823配合,使清潔臺82克服彈力件812的作用力逐漸朝右側運動如圖3所示,繼續(xù)控制第一電動機432帶動第一螺旋桿431轉向,使第一螺旋桿431帶動第一滑動塊8以及第一滑動塊8右側的清潔臺82沿第一滑動槽43繼續(xù)向下運動,直至如圖4所示使第一滑動塊8位于第一滑動槽43的最底部位置,同時,第一滑動塊8上的導桿81帶動清潔臺82位于清潔腔41在最底部位置,此時完成醫(yī)療用具消毒清潔工作。
實施例2:
當只需要完成醫(yī)療用具清潔工作時,將醫(yī)療用具安裝入夾持器84內,然后通過第一電動機432帶動第一螺旋桿431反轉,使第一螺旋桿431帶動第一滑動塊8以及第一滑動塊8右側的清潔臺82沿第一滑動槽43向上運動,直至醫(yī)療用具頂部端面與沖洗器72相接近,此時,控制第一閥門541、電控水閥723開啟以及第二閥門551關閉,同時,通過第二電動機442帶動第二螺旋桿441左右轉向,當清潔完成后,然后第一電動機432帶動第一螺旋桿431轉向,使第一滑動塊8位于第一滑動槽43的最底部位置,最后取出醫(yī)療用具即可。
實施例3:
當只需要加熱除菌工作時,將醫(yī)療用具安裝入夾持器84內,通過轉向柄424帶動第三螺旋桿423反轉,使第三螺旋桿423帶動導塊422向上運動,使導塊422逐漸伸進第四滑動槽822內,直至第二斜導面4222與第一斜導面823右側段相抵接,此時,控制第一閥門541關閉以及第二閥門551開啟,繼續(xù)通過轉向柄424帶動第三螺旋桿423反轉,使第三螺旋桿423帶動導塊422向上運動,此時,第二斜導面4222與第一斜導面823配合,使清潔臺82克服彈力件812的作用力逐漸朝右側運動,直至導塊422頂部端面與第四滑動槽822內頂壁相抵接時,此時完成加熱除菌工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清潔臺底部端面內設第四滑動槽,清潔臺內設第二滑動腔,第二滑動腔內滑動配合連接擋位塊,擋位塊左側端固定設向左側延展設置的導桿,導桿左側延展段貫通清潔臺左側端面且滑動配合連接,導桿左側末尾與第一滑動塊右側端面固定連接,擋位塊左側的第二滑動腔內的導桿外表面設彈力件,清潔臺頂部設減震座,減震座頂部設夾持器,從而實現(xiàn)醫(yī)療用具的固定清潔以及加熱除菌工作。
2.通過加熱除菌器包括轉向電動機、與轉向電動機底部配合連接的粗螺旋桿以及設置在粗螺旋桿左側的轉向盤,轉向盤與基體后側壁轉向配合連接,轉向盤右側設用以與粗螺旋桿配合連接的螺旋紋部,轉向盤前端面設風干電動機,風干電動機左側連接加熱風干裝置,從而實現(xiàn)風干角度的調節(jié)。
3.通過消毒裝置包括消毒器,消毒器左側連接第一消毒管,第一消毒管左側端連接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消毒管,第二消毒管頂末尾以及底部末尾分別設向左側延展設置的第三消毒管和第四消毒管,第三消毒管左側末尾設第一消毒頭,第四消毒管左側末尾設向下延展設置的第五消毒管,第五消毒管末尾設第二消毒頭,第一消毒頭位于沖洗器右側位置,第二消毒頭位于加熱風干裝置上側位置,第三消毒管上設第一閥門,第四消毒管上設第二閥門,從而對醫(yī)療用具進行消毒。
4.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自動完成清潔以及加熱除菌工作,同時可實現(xiàn)消毒以及加熱除菌角度的調節(jié),操作方便,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