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30629閱讀:305來源:國知局
一種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huán)境工程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底泥疏浚是用于疏通、擴寬或挖深河湖等水域的措施,其能夠用于治理受污染的河流與湖泊。目前,我國主要河湖底泥重金屬含量普遍超過環(huán)境背景值,接近生態(tài)風險閾值,特別是鎘等毒性危害嚴重的元素含量普遍較高,采用底泥疏浚的方式能夠防止底泥中的污染物隨水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而釋放進入水體中,減輕水體污染程度。

但是,目前疏浚底泥的處理方式是直接將底泥挖出水體進行沉淀脫水后直接將底泥露天排放,而底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直接排放于自然環(huán)境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以避免直接排放脫水后的底泥,降低環(huán)境風險,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其第二攪拌機能夠使脫水后的底泥固化,方便底泥用于填埋場或用作路基填料等,避免底泥直接排放于自然,降低環(huán)境風險。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包括:

脫水堆場,用于靜置底泥;

初沉池,用于凈化由所述脫水堆場排出的余水;

與所述初沉池連通的絮凝沉淀池,所述絮凝沉淀池上設有第一攪拌機;

與所述絮凝沉淀池連通的清水池,用于收集所述絮凝沉淀池內的澄清液;

第二攪拌機,用于攪拌固化材料和所述脫水堆場內沉淀的底泥。

優(yōu)選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所述脫水堆場由環(huán)狀的攔泥壩圍成,所述攔泥壩的上部設有用于排出余水的排液口;所述脫水堆場的底部設有礫石層,所述礫石層的下方設有用于排放余水的排液管;所述排液口和所述排液管分別與所述初沉池連通。

優(yōu)選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所述礫石層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有礫石支撐架。

優(yōu)選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所述礫石層和位于所述礫石層下方的所述礫石支撐架之間設有無紡布層。

優(yōu)選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所述排液管為多組,包括傾斜排液管組和豎直排液管組;所述豎直排液管組中各排液管沿豎直方向布置;所述傾斜排液管組中各排液管與豎直方向具有預設夾角。

優(yōu)選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所述預設夾角的范圍為5°-10°。

優(yōu)選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所述初沉池為豎流式初沉池。

優(yōu)選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所述絮凝沉淀池為平流式絮凝沉淀池。

優(yōu)選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所述第二攪拌機為兩臺,其中一臺所述第二攪拌機上設有底泥倉和固化材料倉,另一臺所述第二攪拌機用于攪拌由上一臺所述第二攪拌機攪拌完成的物質。

優(yōu)選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所述初沉池和所述絮凝沉淀池上分別設有帶吸泥機的底泥回收管路,所述底泥回收管路與所述脫水堆場連通。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其包括脫水堆場、初沉池、絮凝沉淀池、清水池和第二攪拌機;脫水堆場用于靜置底泥;初沉池用于凈化由脫水堆場排出的余水;絮凝沉淀池與初沉池連通,且絮凝沉淀池上裝配有第一攪拌機;清水池與絮凝沉淀池連通,清水池用于收集上述絮凝沉淀池內的澄清液;第二攪拌機用于攪拌固化材料和脫水堆場內脫水的底泥,以使底泥固化。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第二攪拌機能夠使脫水后的底泥固化,方便底泥用于填埋場或用作路基填料等,避免底泥直接排放于自然,從而降低環(huán)境風險。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脫水堆場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兩臺第二攪拌機的裝配圖;

其中,圖1-圖4中:

脫水堆場101;礫石支撐架111;礫石層112;第二攪拌機102;初沉池103;絮凝沉淀池104;清水池105;周轉場106;固化場107。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其第二攪拌機能夠使脫水后的底泥固化,方便底泥用于填埋場或用作路基填料等,避免底泥直接排放于自然,降低環(huán)境風險。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其包括脫水堆場101、初沉池103、絮凝沉淀池104、清水池105和第二攪拌機102;脫水堆場101用于靜置底泥;初沉池103用于凈化由脫水堆場101排出的余水;絮凝沉淀池104與初沉池103連通,且絮凝沉淀池104上設置有第一攪拌機;清水池105與絮凝沉淀池104連通,清水池105用于收集上述絮凝沉淀池104內的澄清液;第二攪拌機102用于攪拌固化材料和脫水堆場101內脫水后的底泥,以使底泥固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第二攪拌機102能夠使脫水后的底泥固化,方便底泥用于填埋場或用作路基填料等,避免底泥直接排放于自然,降低環(huán)境風險。

另外,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設有清水池105,清水池105內的澄清液經(jīng)pH調節(jié)后可通過溢流方式外排進入河道或者用于生產(chǎn),能夠節(jié)約水資源。

再者,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結構簡單、建設成本低、操作方便,且底泥經(jīng)與固化材料一同攪拌后能夠快速固化,處理周期短,適用于重金屬含量高、含水量大、底泥多的江河、湖泊等水體。

具體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脫水堆場101由環(huán)狀的攔泥壩圍成,攔泥壩的上部設有用于排出余水的排液口;脫水堆場101的底部設有礫石層112,礫石層112的下方設有用于排放余水的排液管;排液口和排液管分別與初沉池103連通。具體應用時,若底泥未堆滿脫水堆場101,則底泥上部的清液被攔泥壩阻攔,底泥中水分僅由脫水堆場101底部的排液管排出,底泥堆滿脫水堆場101時,上部清液由排液口排出,同時底泥中水分滲出礫石層112并由排液管排出。上述脫水堆場101的攔泥壩可設置為方形環(huán)狀。

上述礫石層112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有礫石支撐架111。礫石支撐架111可設置為鋼筋骨架。為了防止底泥滲漏,上述礫石層112和位于礫石層112下方的礫石支撐架111之間設有無紡布層。

為了快速排出底泥中水分,上述排液管設置為多組,并具體包括傾斜排液管組和豎直排液管組;豎直排液管組中各排液管沿豎直方向布置;傾斜排液管組中各排液管與豎直方向具有預設夾角。具體的,上述預設夾角的范圍為5°-10°。

在底泥量大時其必然分布于整個脫水堆場101,所以上述排液管組應分布于整個脫水堆場101的底部。上述各排液管組可設置為相互平行,還可設置為包括相互交叉的排液管組,優(yōu)選的,排液管組設置為包括沿脫水堆場101的對角線分布的豎直排液管。

上述方案中,可在脫水堆場101的整個底部均設置礫石層112,但為了降低對礫石支撐架111的剛度要求,并便于礫石支撐架111安裝,上述脫水堆場101的底部中僅與排液管對應的位置處設置礫石層112,其余部分設置為水泥底面。

具體的,上述攔泥壩是由不透水的黏土或混凝土筑成,攔泥壩設置為高2m、厚0.4m。攔泥壩上部的排液口設置在攔泥壩上相對的兩側各一個,排液口寬度設置為0.5m。脫水堆場101下部的排液管的直徑為0.32m,且排液管鋪設于寬為0.4m,深度為0.5m的溝渠內,排液管組中相鄰兩條排液管之間的間距為5m-10m。

上述脫水堆場101的底部的排水管13設置為5°-10°的坡度,以便于余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到低流出,避免外加作用力;脫水堆場101的下坡方向朝向初沉池103。上述礫石層112的厚度設置為0.18m,礫石層112包括兩層層礫石,其中上層礫石的厚度設置為10cm,其該上層礫石由直徑約2cm的礫石組成;礫石層112中下層礫石是由直徑為0.5cm-1cm的礫石組成。

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初沉池103為豎流式初沉池,其用于匯入脫水堆場101排出的余水,濾出上述余水的大顆粒懸浮物,豎流式初沉池的長和寬均設置為20m,深設置為3m。

絮凝沉淀池104具體為平流式絮凝沉淀池,待該絮凝沉淀池104內水量達到處理量時,用泵壓入聚丙烯酰胺、聚合硫酸鋁鐵、聚合硫酸鋁、聚合硫酸鐵和/或聚合氯化鋁等絮凝劑,并利用第一攪拌機攪拌,使絮凝劑溶解、擴散、水解、聚合,并與水中細小污泥顆粒接觸,破壞污泥顆粒的穩(wěn)定狀態(tài),發(fā)生凝聚作用,之后關閉第一攪拌機,使形成的絮凝大顆粒通過重力作用自然沉淀,沉淀過程完成后,使絮凝沉淀池104上部的澄清液進入清水池105,然后調節(jié)清水池105內水的pH后使之通過溢流方式外排進入河道或直接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上述第一攪拌機是水平攪拌機。上述平流式絮凝沉淀池設置為長45m,寬10m,深2m。

清水池105內的水利用時可建立清水回用系統(tǒng),將清水池105的水通過水泵抽取,用于工藝流程中底泥固化車輛、機械、廠區(qū)清潔和綠化用水,并通過管道將產(chǎn)生的廢水收集進入初沉池103,實現(xiàn)水的循環(huán)利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基于脫水堆場101中底泥余水排放的非連續(xù)特點設置了初沉池103和采用水平攪拌方式的絮凝沉淀池104,能夠適應余水量變化大的特點,減少構筑物的數(shù)量。

具體應用時,豎流式初沉池103的液位高度需高于平流式絮凝沉淀池104,以使水實現(xiàn)自流,避免設置水泵。兩者的液位差可設置為0.5米。

優(yōu)選的,上述第二攪拌機102設置為兩臺,其中一臺第二攪拌機102上設有底泥倉和固化材料倉,另一臺第二攪拌機102用于攪拌由上一臺第二攪拌機102攪拌完成的物質,以使底泥和固化材料進一步充分混合。該實施例中第二攪拌機102設置為兩臺,能夠使底泥和固化材料充分混合,既確保底泥均勻凝固,又加快底泥的凝固速度。

第二攪拌機102包括長槽和安裝在長槽內的螺旋狀攪拌葉輪,該攪拌葉輪通過與封閉端外的電機輸出軸連接,實現(xiàn)轉動。第一臺第二攪拌機102上的底泥倉和固化材料倉分別與該第二攪拌機102的長槽連通。應用時利用挖掘機或翻斗車將脫水堆場101內經(jīng)脫水后的底泥輸送到底泥倉,同時向固化材料倉中投入固化材料,使底泥和固化材料經(jīng)過第一臺第二攪拌機的攪拌葉輪攪拌后輸送到該第二攪拌機中長槽的輸出端,再進入第二臺第二攪拌機102攪拌。經(jīng)充分攪拌后固化的底泥由皮帶傳輸機輸送到車輛,并由車輛外運進入垃圾填埋場或做路基填料使用。

優(yōu)選的,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初沉池103和絮凝沉淀池104上分別設有帶吸泥機的底泥回收管路,底泥回收管路與脫水堆場101連通。具體的,初沉池103的底部為錐形沉泥斗,上述底泥回收管路連接在該錐形沉泥斗的底部;絮凝沉淀池104底部設有多個排泥斗,上述底泥回收管路連接在絮凝沉淀池104底部的各排泥斗處。

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可根據(jù)實際需要建立周轉場106和固化場107,以便于整個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運作。應用時,可于周轉場106處利用清水池105處的清水刷洗車輛或其他設備等,而周轉場106處因進行刷車等形成的廢水可通過管路輸回初沉池103進行回收處理。

另外,上述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中各設備的尺寸可根據(jù)底泥數(shù)量、場地大小等設置為其它值,本實施例不做具體限定。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能夠使余水中懸浮固體、金屬離子等大量減少,使清水池105內獲得的水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2002);且本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在對底泥脫水、余水處理和底泥固化處理的同時還實現(xiàn)了水的循環(huán)利用;再者本疏浚底泥處理系統(tǒng)將底泥脫水堆場101、用于余水處理的初沉池103和絮凝沉淀池104,以及用于底泥固化的第二攪拌機有機組成一套系統(tǒng),兼顧了各裝置的特點,可以規(guī)?;奶幚硎杩5啄唷?/p>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