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分散式農村污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
農村污水的生態(tài)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地區(qū)分散,人口數(shù)量大,收集難等原因造成農村污水污染整治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另廣大農村缺乏洪水位或內澇水位等統(tǒng)計資料,為集中收集增加大量工程量。
目前農村污水處理方法主要有氧化塘、人工濕地、接觸氧化法等。氧化塘由于去除率低,容易導致生態(tài)破壞變成黑臭水體;人工濕地隨季節(jié)變化水處理效果波動大,而且管理不善容易導致植物根系腐爛影響處理效果;接觸氧化處理效果較好,但污水處理基建費和污水處理運營費用對地方政府來說負擔很重。
因此,農村污水的特點決定了農村污水處理應因地制宜的選擇分散式處理,同時選擇的處理方法具有基建費用低、運行費用低、運行管理簡便。本實用新型針對農村污水的特點和需求,合理解決農村污水處理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分散式農村污水處理裝置,針對農村污水因地制宜的選擇分散式處理,處理方法具有基建費用低、運行費用低、運行管理簡便,合理解決農村污水處理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底部防滲層、級配過濾層、快滲土壤層、透氣層、生態(tài)布過濾層、種植土壤層、生態(tài)布覆蓋層、透氣管、生態(tài)袋圍壩、布水渠,污水處理裝置的結構從下至上依次為底部防滲層、級配過濾層、快滲土壤層、透氣層、生態(tài)布過濾層、種植土壤層、生態(tài)布覆蓋層,污水處理裝置上設有透氣管、生態(tài)袋圍壩、布水渠,透氣管由穿孔管外套生態(tài)布,貫串整個污水處理裝置的各層。
所述的底部防滲層為防滲混凝土層、防滲土工布層中的任意一種。
所述的級配過濾層由粒徑10-40mm卵石和粒徑8-20mm陶粒混合平鋪,卵石堆積比約50-80%,陶粒堆積比約20-50%。
所述的快滲土壤層由普通耕植土壤和粒徑1-3mm粗砂混合平鋪,土壤堆積比約60-80%,粗砂堆積比約20-40%。
所述的透氣層由粒徑4-12卵石和粒徑4-12mm陶粒混合平鋪,卵石堆積比約30-50%,陶粒堆積比約50-70%。
所述的生態(tài)布過濾層由生態(tài)無紡布平鋪于透氣層之上,與側墻采用膠粘或壓條固定。
所述的種植土壤層由普通耕植土壤和粒徑1-3mm粗砂混合平鋪,土壤堆積比約60-80%,粗砂堆積比約20-40%。
所述的生態(tài)布覆蓋層由生態(tài)無紡布平鋪于種植土壤層之上,覆蓋層上間距開孔插播農作物。
所述的生態(tài)袋圍壩由裝填了快滲土壤的生態(tài)袋堆積而成,用于固定種植土壤層和形成布水渠。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污水處理裝置的結構從下至上依次為底部防滲層、級配過濾層、快滲土壤層、透氣層、生態(tài)布過濾層、種植土壤層、生態(tài)布覆蓋層,污水處理裝置上設有透氣管、生態(tài)袋圍壩、布水渠,透氣管由穿孔管外套生態(tài)布,貫串整個污水處理裝置的各層,裝置進水方式采用間歇進水方式;本實用新型針對農村污水因地制宜的選擇分散式處理,處理方法具有基建費用低、運行費用低、運行管理簡便,合理解決農村污水處理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裝置應用立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裝置應用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底部防滲層1、級配過濾層2、快滲土壤層3、透氣層4、生態(tài)布過濾層5、種植土壤層6、生態(tài)布覆蓋層7、透氣管8、生態(tài)袋圍壩9、布水渠10,污水處理裝置的結構從下至上依次為底部防滲層1、級配過濾層2、快滲土壤層3、透氣層4、生態(tài)布過濾層5、種植土壤層6、生態(tài)布覆蓋層7,污水處理裝置上設有透氣管8、生態(tài)袋圍壩9、布水渠10,透氣管8由穿孔管外套生態(tài)布,貫串整個污水處理裝置的各層。
所述的底部防滲層1為防滲混凝土層、防滲土工布層中的任意一種。
所述的級配過濾層2由粒徑10-40mm卵石和粒徑8-20mm陶粒混合平鋪,卵石堆積比約50-80%,陶粒堆積比約20-50%。
所述的快滲土壤層3由普通耕植土壤和粒徑1-3mm粗砂混合平鋪,土壤堆積比約60-80%,粗砂堆積比約20-40%。
所述的透氣層4由粒徑4-12卵石和粒徑4-12mm陶?;旌掀戒仯咽逊e比約30-50%,陶粒堆積比約50-70%。
所述的生態(tài)布過濾層5由生態(tài)無紡布平鋪于透氣層之上,與側墻采用膠粘或壓條固定。
所述的種植土壤層6由普通耕植土壤和粒徑1-3mm粗砂混合平鋪,土壤堆積比約60-80%,粗砂堆積比約20-40%。
所述的生態(tài)布覆蓋層7由生態(tài)無紡布平鋪于種植土壤層之上,覆蓋層上間距開孔插播農作物,生態(tài)布覆蓋層7與側墻采用膠粘或壓條固定,覆蓋層能有效控制雜草生長,使得所種農作物成為優(yōu)勢生物。
所述的生態(tài)袋圍壩9由裝填了快滲土壤的生態(tài)袋堆積而成,用于固定種植土壤層和形成布水渠,生態(tài)袋圍壩9兩側分別設有調節(jié)池11、排水池12。
所述的布水渠10相鄰平行間距不大于6m。有利于布水均勻。
所述的生態(tài)布采用無紡布,具有良好透水性和良好固土能力;同時抗潮濕、抗紫外線,抗生物降解和動物破壞性能。
所述的進水方式采用間歇式進水方式,每個運行周期約6-12小時,進水時間1-2小時。采用間歇運行可合理控制裝置內產生好氧、缺氧、厭氧交替狀態(tài)。
本實用新型裝置表層可進行正常農作物種植,還能夠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肥料,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時進行農耕,美化和改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適合中國國情。
裝置運行過程中主要的能耗為提升水泵,丘陵地區(qū)可利用高差取消提升泵,農耕的過程也是裝置的維護過程,因此本裝置運行費用低,易于管理。
某農村居民多在山腳和半山建房居住,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家庭均裝有馬桶和淋浴設施,居民自建化糞池出水直接排放。由于居住比較分散,且地形復雜,對污水管網(wǎng)收集難度很大。設計采用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根據(jù)居住相對集中劃分區(qū)域,共設計采用5套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每套設計處理能力20m3/d。建成后,3套裝置利用地形高差通過閥門進水,2套裝置通過水泵提升進水,運行費用僅包括污水提升泵。出水能夠穩(wěn)定達標排放。
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如附圖所示,設計采用參數(shù)如下:
(1)底部防滲層采用30mm后防滲混凝土,圍墻采用240mm磚砌抹防滲混凝土砂漿。
(2)級配過濾層由粒徑10-40mm卵石和粒徑8-20mm陶?;旌掀戒?,厚度400mm。
(3)快滲土壤層由普通耕植土壤和粒徑1-3mm粗砂混合平鋪,厚度600mm。
(4)透氣層由粒徑4-12卵石和粒徑4-12mm陶?;旌掀戒仯穸?00mm。
(5)生態(tài)布過濾層采用改性聚丙烯人工纖維材料,與側墻采用膠粘或壓條固定。
(6)種植土壤層由普通耕植土壤和粒徑1-3mm粗砂混合平鋪,厚度400mm。
(7)生態(tài)布覆蓋層采用改性聚丙烯人工纖維材料,覆蓋層上間距開孔插播農作物,主要農作物包括大豆、萵筍、青菜等。
(8)透氣管由穿孔管外套生態(tài)布貫串整個裝置各層。穿孔管采用DN200管徑ABS塑料管,開孔孔徑10mm,孔間距約150mm,沿管道四周均勻分布。每個透氣管負責透氣面積約9m2。
(9)生態(tài)袋圍壩由裝填了快滲土壤的生態(tài)袋堆積而成,每個生態(tài)袋裝填土完成后尺寸約400mm×200mm×200mm。
(10)所述的布水渠相鄰平行間距約4.6m,布水渠寬400mm。
(11)污水處理裝置采用間歇式進水方式,每個運行周期約8小時,進水時間1.5小時。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