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無塵室,具體涉及一種帶入門自動除塵裝置的無塵室。
背景技術:
制作鍵盤隔片需要無塵室內完成操作?,F(xiàn)有技術中,無塵室的門口處設置有兩除塵墻壁,兩除塵墻壁與門口連通形成入門通道,在兩除塵墻壁上分別設置有兩風機,兩風機并聯(lián)后通過一開關連接電源,入門通道地面上鋪設有地墊。當工作人員進入到入門通道內時,按動開關,兩風機所在支路接通電源,兩風機同時工作,將風吹向人體,以除去人體上帶的灰塵,腳踩上地墊,將腳底上的灰塵去除。但是該無塵室存在有以下缺點:
1)風機抽的外界空氣,現(xiàn)在外界空氣灰塵很多,因此將有灰塵的空氣吹至人體身上,到不到除塵效果;
2)地墊非常容易臟,難以清洗,且地墊通過表層與腳底接觸的原理來達到除灰塵的效果不好;
3)如果多人同時進入入門通道,一人突然開啟風機,會導致他人驚嚇的情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帶入門自動除塵裝置的無塵室,提高了腳底除灰效果,且清洗盛水盤的工作方便。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帶入門自動除塵裝置的無塵室,包括:
兩除塵墻壁,其設置于無塵室的入口處,兩除塵墻壁之間形成入門通道,兩除塵墻壁靠近入門通道的墻面上均開設有排風口,排風口上設置有柵欄;
兩風機,其分別安裝于兩除塵墻壁上,每個風機的輸入端均連通外界空氣,每個風機的輸出端分別連接至各自所在除塵墻壁上的排風口連通;以及
盛水盤,其包括用于存儲水的盤體,盤體可拆卸地安裝于入門通道的地面上,盤體內設置有支撐網(wǎng),以支撐進入人體,且盛水盤使用時盤體內水漫過支撐網(wǎng)。
優(yōu)選的是,還包括控制電路,控制電路包括:
風機驅動器,其輸出端與兩風機的電機相連;
控制器,風機驅動器的驅動端與控制器的第一輸出端相連;
第一開關三極管,其基極與控制器的第二輸出端相連,其發(fā)射極接地;
語音提示裝置,第一開關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語音提示裝置的負極,語音提示裝置的正極連接電源。
優(yōu)選的是,控制電路還包括:紅外線傳感器,以檢測是否有人體進入入門通道,紅外線傳感器與控制器的第一輸入/輸出端連接。
優(yōu)選的是,盤體底部為椎體結構,盤體底面中心連通有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上設置有用于開閉第一排水管的第一電磁閥,控制器的第三輸出端連接第二開關三極管的基極,第一電磁閥的負極與第二開關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第一電磁閥的正極連接電源,盤體上連接有入水管,入水管上設置有第三電磁閥,第三電磁閥與控制器通過第五開關三極管連接。
優(yōu)選的是,還包括空氣除塵裝置,空氣除塵裝置包括:
除塵罐,其底部為用于存儲水的椎體結構,除塵罐上設置有第一進氣管,第一進氣管的輸出端伸入至除塵罐內水中,除塵罐底部設置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上設置有用于開閉第二排水管的第二電磁閥,第二電磁閥通過第三開關三極管與控制器的第四輸出端連接,除塵罐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以檢測查除塵罐管內水位,液位傳感器與控制器的第二輸入/輸出端連接;
空氣泵,其輸入端與外界連通,其輸出端與第一進氣管的輸入端連通;
除水罐,其通過第二進氣管與除塵罐頂部連通,第二進氣管連通至除水罐的底部,除水罐中部內設置有干燥器,空氣僅能通過干燥器進入至除水罐頂部,除水罐頂部連通有第三進氣管;以及
緩存罐,其與第三進氣管的出氣端連通,緩存罐連通有第四進氣管,第四進氣管的出氣端與兩風機的進氣端連通。
優(yōu)選的是,干燥器包括:
承載網(wǎng),承載網(wǎng)固定于除水罐中部的內壁上;
網(wǎng)蓋,其固定于除水罐中部的內壁上且位于承載網(wǎng)正上方,承載網(wǎng)、網(wǎng)蓋以及除水罐內壁之間形成儲藥腔,以存儲硅膠干燥劑;
其中,承載網(wǎng)和網(wǎng)蓋上均設置有出氣孔。
優(yōu)選的是,干燥劑還包括換藥機構,換藥機構包括:
導藥筒,其設置于除水罐內,除水罐頂面為罐蓋,罐蓋上開設有進藥口,罐蓋上設置有用于封閉進藥口的放藥蓋,放藥蓋能打開,導藥筒一端與進藥口連通,導藥筒另一端與儲藥腔連通;
推動板,其設置于儲藥腔內且與承載網(wǎng)滑動連接,推動板位于初始位置時位于儲藥腔一側,在除水罐上設置有用于打開儲藥腔的排料口,排料口與推動板相對設置;
板驅動機構,其設置于除水罐內壁上,其與推動板連接,以驅動推動板從初始位置滑動至排料口處;以及
開閉裝置,其設置于排料口處,以開閉排料口;
其中,板驅動機構以及開閉裝置均電連接至控制電路。
優(yōu)選的是,開閉裝置包括:
料口門,在除水罐上開設有與排料口連通的伸縮孔,伸縮孔的中心線與排料口的中心線垂直,料口門穿梭于伸縮孔和排料口內,料口門能縮入伸縮孔內且能關閉排料口;
永磁鐵,其設置于料口門位于伸縮孔內的端面上;
彈簧,其設置于永磁鐵與伸縮孔底面之間;以及
電磁鐵,其設置于伸縮孔底面上;
其中,控制電路還包括第四開關三級管,第四開關三級管的基極與控制器的第五輸出端連接,第四開關三級管的發(fā)射極接地,第四開關三級管的集電極連接電磁鐵的負極,電磁鐵的正極連接電源,電磁鐵通電后與永磁鐵相互吸引。
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過設置柵欄防止了外界雜質進入到風機內,對風機的扇葉起到了保護作用;
2)通過設置盛水盤,實現(xiàn)當腳底踩在支撐網(wǎng)上時將腳底灰塵除去,且灰塵遇水能夠快速去除,從而提高了腳底除灰效果,以為鍵盤的生產提供了一個無塵度更高的無塵室,提高了鍵盤電路的質量;
3)由于盛水盤的結構簡單,降低了該設備的生產成本,且用水沖洗就能夠將盤體內雜質去除,達到了清洗盛水盤的工作方便的目的,從而減輕了勞動力,降低了生產時的勞動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帶入門自動除塵裝置的無塵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中帶入門自動除塵裝置的無塵室的電路框圖;
圖3為實施例3中帶入門自動除塵裝置的無塵室的盛水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4中帶入門自動除塵裝置的無塵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干燥器的網(wǎng)蓋打開后的安裝示意圖;
圖6為圖4中A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帶入門自動除塵裝置的無塵室,包括:
兩除塵墻壁1,其設置于無塵室的入口處,兩除塵墻壁1之間形成入門通道11,兩除塵墻壁1靠近入門通道11的墻面上均開設有排風口,排風口上設置有柵欄12;
兩風機2,其分別安裝于兩除塵墻壁1上,每個風機2的輸入端均連通外界空氣,每個風機2的輸出端分別連接至各自所在除塵墻壁1上的排風口連通;以及
盛水盤3,其包括用于存儲水的盤體31,盤體31可拆卸地安裝于入門通道11的地面上,盤體31內設置有支撐網(wǎng)32,以支撐進入人體,且盛水盤3使用時盤體31內水漫過支撐網(wǎng)32。當工作人員進入至入門通道11后,工作人員手動打開兩風機2,兩風機2吹出風,以將工作人員身上的灰塵除去,此時工作人員的腳底踩在支撐網(wǎng)32上,水面高于支撐網(wǎng)32所在平面0.3-0.5cm,由于水剛好漫過支撐網(wǎng)32,因此能夠使得腳底與水接觸,水對灰塵具有巨大的粘附作用,能夠去除腳底的灰塵,且去除效果好于地墊。入門通道11進入口和出入口徑設置有門,以形成獨立的除塵空間,避免灰塵被吹入至無塵室內。本實施例中的盛水盤3實施人工換水,每天換一次。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僅在于:為了避免新人進入入門通道11因風機2突然開啟而受到驚嚇,本實施例設計了控制電路。
本實施例中帶入門自動除塵裝置的無塵室還包括控制電路,控制電路包括:
風機2驅動器,其輸出端與兩風機2的電機相連;
控制器,風機2驅動器的驅動端與控制器的第一輸出端相連;
第一開關三極管,其基極與控制器的第二輸出端相連,其發(fā)射極接地;
語音提示裝置,第一開關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語音提示裝置的負極,語音提示裝置的正極連接電源。
為了實現(xiàn)有人進入入門通道11后風機2自動啟動,以避免操作人員進入時因忘記未進行除塵而將灰塵帶入無塵室中,控制電路還包括:紅外線傳感器,以檢測是否有人體進入入門通道11,紅外線傳感器與控制器的第一輸入/輸出端連接。
本實施例中,當人體進入至人們通道內后,紅外線傳感器感應到有人體進入,紅外線傳感器將信號傳遞給控制器,控制器首先控制語音提示裝置接通電源,語音提示裝置向進入的人員發(fā)出提示音,以提示即將開啟風機2除塵,新人員進入到該入門通道11內就不會因風機2突然啟動而受到驚嚇;然后,控制器通過風機2驅動器(也即是馬達驅動器)控制兩個風機2接通電源,兩個風機2同時啟動,從而到達除塵的目的。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qū)別僅在于:為了實現(xiàn)盛水盤3的自動換水,本實施例對盛水盤3的結構以及控制電路進行了進一步設計。
如圖3所示,盤體31底部為椎體結構,盤體31底面中心連通有第一排水管33,第一排水管33上設置有用于開閉第一排水管33的第一電磁閥34,控制器的第三輸出端連接第二開關三極管的基極,第一電磁閥34的負極與第二開關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第一電磁閥34的正極連接電源,盤體31上連接有入水管35,入水管35上設置有第三電磁閥36,第三電磁閥36與控制器通過第五開關三極管連接??刂破骺刂剖⑺P3定期換水,減輕勞動成本,也避免在轉移盛水盤3過程中水將地面打濕。換水時,首先,控制器控制第一電磁閥34打開第一排水管33,臟水從第一排水管33內排出,避免因水過臟而達不到除腳底灰塵的效果;然后,當盤體31內臟水排完以后,控制器通過控制時間來計算臟水排完,控制器控制第一電磁閥34閉合;再后,控制器控制第三電磁閥36打開,入水管35連通自來水,干凈水被放入至盤體31內,控制器控制放水時間,以將水面控制在高于支撐網(wǎng)32所在平面0.3-0.5cm的位置。由于盤體31為椎體結構,所以本實施例需要設置地下孔,以安裝盤體31。
實施例4: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的區(qū)別僅在于:為了避免因風機2沖出的風內有大量灰塵而降低除塵效果或者反而將大量灰塵吹至人體上,本實施例設計了空氣除塵裝置。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帶入門自動除塵裝置的無塵室還包括空氣除塵裝置,空氣除塵裝置包括:
除塵罐41,其底部為用于存儲水的椎體結構,除塵罐41上設置有第一進氣管411,第一進氣管411的輸出端伸入至除塵罐41內水中,除塵罐41底部設置有第二排水管412,第二排水管412上設置有用于開閉第二排水管412的第二電磁閥413,第二電磁閥413通過第三開關三極管與控制器的第四輸出端連接,除塵罐41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414,以檢測查除塵罐41管內水位,液位傳感器414與控制器的第二輸入/輸出端連接;
空氣泵42,其輸入端與外界連通,其輸出端與第一進氣管411的輸入端連通;
除水罐43,其通過第二進氣管431與除塵罐41頂部連通,第二進氣管431連通至除水罐43的底部,除水罐43中部內設置有干燥器5,空氣僅能通過干燥器5進入至除水罐43頂部,除水罐43頂部連通有第三進氣管432;以及
緩存罐44,其與第三進氣管432的出氣端連通,緩存罐44連通有第四進氣管,第四進氣管的出氣端與兩風機2的進氣端連通,用于緩存一部分的空氣,供風機2需要啟動時馬上使用。當風機2需要通氣時,控制器控制空氣泵42工作,空氣泵42將外界空氣導入至除塵罐41內水中,空氣與水接觸,將空氣中灰塵去除;然后,去除灰塵后的空氣從除塵罐41的頂部導流至除水罐43內,由于經過水的空氣帶有嚴重的水分,水分進入風機2會導致風機2經常損壞,來自除塵罐41內的空氣被導入至除塵罐41底部,空氣自動上移,經過干燥器5將空氣中的水分去除;再后,去除水分后的干凈空氣從除水罐43上部導入至緩存罐44中,緩存罐44實時為風機2提供干凈空氣。
如圖4、圖5以及圖6所示,為了設計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干燥器5,干燥器5包括:
承載網(wǎng)51,承載網(wǎng)51固定于除水罐43中部的內壁上;
網(wǎng)蓋52,其固定于除水罐43中部的內壁上且位于承載網(wǎng)51正上方,承載網(wǎng)51、網(wǎng)蓋52以及除水罐43內壁之間形成儲藥腔,以存儲硅膠干燥劑53;
其中,承載網(wǎng)51和網(wǎng)蓋52上均設置有出氣孔,出氣孔的直徑小于硅膠干燥劑53的直徑。
如圖4、圖5以及圖6所示,干燥器5還包括換藥機構,換藥機構包括:
導藥筒54,其設置于除水罐43內,除水罐43頂面為罐蓋,罐蓋上開設有進藥口,罐蓋上設置有用于封閉進藥口的放藥蓋434,放藥蓋434能打開,導藥筒54一端與進藥口連通,導藥筒54另一端與儲藥腔連通;
推動板55,其設置于儲藥腔內且與承載網(wǎng)51滑動連接,推動板55位于初始位置時位于儲藥腔一側,在除水罐43上設置有用于打開儲藥腔的排料口434,排料口434與推動板55相對設置;
板驅動機構56,其設置于除水罐43內壁上,其與推動板55連接,以驅動推動板55從初始位置滑動至排料口434處;以及
開閉裝置57,其設置于排料口434處,以開閉排料口434;
其中,板驅動機構56以及開閉裝置57均電連接至控制電路。由于硅膠干燥劑53長期使用后失效,因此需要定時間跟換。更換時,首先,開閉裝置57將排料口434打開;然后,板驅動機構56驅動推動板55向排料口434所在方向移動,將位于承載網(wǎng)51以及網(wǎng)蓋52之間的硅膠干燥劑53排出;再后,板驅動機構56驅動推動板55回到初始位置,同時開閉裝置57將排料口434閉合,防止空氣外溢;最后,打開放藥蓋434,將新的硅膠干燥劑53放入導藥筒54內,導藥筒54將硅膠干燥劑53導入至儲藥腔內,同時避免了打開放藥蓋434后空氣從進藥口快速外溢。
為了設計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開閉裝置57,且設計開閉裝置57節(jié)約在除水罐43內的安裝空間,開閉裝置57包括:
料口門571,在除水罐43上開設有與排料口434連通的伸縮孔435,伸縮孔435的中心線與排料口434的中心線垂直,料口門571穿梭于伸縮孔435和排料口434內,料口門571能縮入伸縮孔435內且能關閉排料口434;
永磁鐵572,其設置于料口門571位于伸縮孔435內的端面上;
彈簧573,其設置于永磁鐵572與伸縮孔435底面之間;以及
電磁鐵574,其設置于伸縮孔435底面上;
其中,控制電路還包括第四開關三級管,第四開關三級管的基極與控制器的第五輸出端連接,第四開關三級管的發(fā)射極接地,第四開關三級管的集電極連接電磁鐵574的負極,電磁鐵574的正極連接電源,電磁鐵574通電后與永磁鐵572相互吸引。在沒有通電時,料口門571處于閉合排料口434的位置;當控制器控制電磁鐵574通電后,電磁鐵574與永磁鐵572相互吸引,使得料口門571向伸縮孔435內縮入,彈簧573被壓縮,從而實現(xiàn)排料口434的打開;當電磁鐵574斷電后,電磁鐵574與永磁鐵572之間失去吸引力,在彈簧573的回復力作用下,料口門571回到初始位置。
如圖6所示,板驅動機構56包括:連桿機構以及氣缸561。氣缸561通過安裝板436安裝于除水罐43內壁上,氣缸561的活塞桿穿過的網(wǎng)蓋52與連桿機構連接。
連桿機構包括:若干根邊部橫桿562以及若干個連桿單元;
每個連桿單元均包括中間橫桿563以及兩對第一擺臂564和第二擺臂565,一對第一擺臂564和第二擺臂565與另一對第一擺臂564和第二擺臂565相對設置,一對第一擺臂564和第二擺臂565的中部鉸接在中間橫桿563的一端,另一對第一擺臂564和第二擺臂565的中部鉸接在中間橫桿563的另一端;
其中,每個連桿單元的第一擺臂564和第二擺臂565的端部均鉸接在邊部橫桿562端部上,每個連桿單元的第一擺臂564上端與一側相鄰連桿單元的第二擺臂565上端共同鉸接在一邊部橫桿562端部上,且該第一擺臂564下端與另一側相鄰連桿單元的第二擺臂565下端共同鉸接在一邊部橫桿562端部上;靠近氣缸561的連桿單元的邊部橫桿562與氣缸561的活塞桿連接;靠近氣缸561的連桿單元的一邊部橫桿562與氣缸561的活塞桿連接;在推動板55上設置有位于豎直方向上的豎直滑軌,靠近推動板55連桿單元的兩邊部橫桿562均滑動設置于豎直滑軌567內,除水罐43內被上設置有水平滑軌568,推動板55與水平滑軌568連接。工作時,由于氣缸561設置在網(wǎng)蓋52的上方,氣缸561的活塞桿伸出,就會下壓邊部橫桿562,邊部橫桿562下移,使得與其連接的第一擺臂564或第二擺臂565轉動,帶動中間橫桿563前移,中間橫桿563使得與其連接的全部第一擺臂564和第二擺臂565前移,第一擺臂564和第二擺臂565向前延伸,下壓前方的邊部橫桿562,下一連桿單元開始向前延伸,從而使得整個連桿機構伸長,連桿機構的伸長使得推動板55從初始位置滑動到排料口434,以排出失效的硅膠干燥劑53;同理,當氣缸561縮回活塞桿時,第一擺臂564和第二擺臂565均向豎直方向偏轉,連桿機構縮回,推動板55回到初始位置,以待下一次分離工作進行。連桿機構的設置可以減少該板驅動機構56不使用時在除水罐43內的占用空間,同時該驅動機構的驅動僅需下壓邊部橫桿562就可以了,不需要將氣缸561的活塞桿伸出很長,減少了驅動動力的耗費,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節(jié)能的效果。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