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冷裝置,該制冷裝置具有多個壓縮機進行蒸氣壓縮式制冷循 環(huán),特別是涉及一種具備向各壓縮機注入制冷劑的注入回路的制冷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具備具有多個壓縮機進行蒸氣壓縮式制冷循環(huán)的制冷劑回路的制冷裝 置。如專利文獻1所示,在這種制冷裝置中,有的制冷裝置具備從上述制冷劑回路的主管道 分支出的向各壓縮機中注入制冷劑的注入回路。上述注入回路的一端連接在從上述制冷劑回路的高壓管線分支出的支管道上;另 一端分支成多個支路,分別連接在向各壓縮機中的中壓位置的壓縮室開放的中間通口上。 并且,在上述支管道上設置有對制冷劑進行減壓的減壓閥。根據(jù)該結構,從各壓縮機噴出的噴出制冷劑合流后流入室外熱交換器中。上述噴 出制冷劑在該室外熱交換器中冷凝后,一部分流向從上述制冷劑回路分支出的支管道。并 且,噴出制冷劑由該支管道的減壓閥減壓至規(guī)定壓力。由上述減壓閥減壓后的制冷劑朝著 各壓縮機的中間通口分流后,經由該各中間通口注入各壓縮機的壓縮室中。此處,上述制冷裝置包括對各壓縮機的噴出管溫度進行檢測的溫度傳感器,根據(jù) 由該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噴出管溫度每單位時間的變化量,調節(jié)上述減壓閥的開度,從而 能夠使從各壓縮機噴出的制冷劑的溫度在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專利文獻1 日本公開特許公報特開2008-076017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一然而,根據(jù)上述制冷劑回路的結構,即便使用現(xiàn)有的注入回路,也有從各壓縮機噴 出的制冷劑的溫度難以進入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的時候。例如,有些情況下,上述制冷劑回路的多個壓縮機中至少一個壓縮機由可變排量 型壓縮部件成、其它壓縮機由固定排量型壓縮部件成。這樣的制冷劑回路,是以規(guī)定的工作 排量讓可變排量型壓縮機運轉、以固定的工作排量讓固定排量型壓縮機運轉,并向各壓縮 機中注入上述注入回路的制冷劑的狀態(tài)。此時,通過注入制冷劑,各壓縮機的噴出制冷劑的 溫度便在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為了讓上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的工作排量從該狀態(tài)開始減少,使工作頻率比現(xiàn)有 技術還低。于是,該壓縮機中的壓縮室排量變化的周期加長,該壓縮室處于中壓位置的時間 也加長。這樣一來,向上述壓縮室的中壓位置開放的中間通口的開放時間也加長。并且,該 中間通口的開放時間的增加量使上述注入回路的制冷劑被吸入上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中 的容易度增加。結果,在上述注入回路中會出現(xiàn)以下情況,由上述減壓閥減壓后的制冷劑流向可 變排量型壓縮機的要比流向固定排量型壓縮機的多,并且上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的噴出制冷劑的溫度也比上述固定排量型壓縮機低。這樣一來,從各壓縮機噴出的制冷劑的溫度就 難以進入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而且,作為其它例子,有上述制冷劑回路中的多個壓縮機由吸入壓力互異的第一 壓縮機和第二壓縮部件成的情況。在該情況下,上述制冷劑回路中設置有對第一壓縮機所 設的第一蒸發(fā)器以及對第二壓縮機所設的第二蒸發(fā)器,第一蒸發(fā)器和第二蒸發(fā)器構成為 在第一蒸發(fā)器和第二蒸發(fā)器中流動的制冷劑會在互異的蒸發(fā)溫度下蒸發(fā)。由此,如果第一壓縮機和第二壓縮機的吸入壓力不同,則中壓位置的壓縮室的壓 力也就不同。這樣一來,與中壓位置的壓縮室壓力高的壓縮機相比,由上述減壓閥減壓后的 制冷劑更容易被吸入中壓位置壓縮室的壓力較低的壓縮機中。結果,壓力較低的壓縮機的 噴出制冷劑的溫度比壓力較高的壓縮機低。這樣做,從各壓縮機噴出的制冷劑的溫度就難 以在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如上所述,在上述注入回路中,根據(jù)上述制冷劑回路的結構或工作狀態(tài),有時由上 述減壓閥減壓后的制冷劑會偏多地存在于某一壓縮機中。本發(fā)明是有鑒于上述各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備多個壓縮機的制冷裝置 中,向各壓縮機中注入適量的制冷劑。一用以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一第一方面的發(fā)明以一種制冷裝置為前提,該制冷裝置包括具有多個壓縮機 (21a.21b.21c)進行蒸氣壓縮式制冷循環(huán)的制冷劑回路(10)、注入回路00)以及設置在所 述注入回路GO)的總管道(37)上的減壓部件( ),所述注入回路GO)具有從該制冷劑回 路(10)的高壓管線(3 分支出的總管道(37)和從該總管道(37)進一步分支出的支管道 (37a、37b、37c),各支管道(37a、37b、37c)連接在各壓縮機(21a、21b、21c)的中間通口(5、 6、7)上。所述制冷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中,所述多個壓縮機(21a、 21b,21c)中的至少一個由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構成,在所述多個壓縮機(21a、21b、 21c)中,至少在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 —側的支管道(37a、37b、37c)上設置有流量調節(jié) 部件(30a、30b、30c)。此處,所述中間通口(5、6、7)向中壓位置的壓縮室開放地設置在壓縮 機(21a、21b、21c)上。在第一方面的發(fā)明中,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高壓管線(高壓管道)(3 中流 動的高壓制冷劑分出一部分流入所述總管道(37)。已流入所述總管道(37)的高壓制冷劑, 在由所述減壓部件09)對其壓力進行減壓后,分支流入所述支管道(37a、37b、37c)。所述 制冷裝置構成為已流入所述支管道(37a、37b、37c)的各制冷劑,在由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 (30a.30b.30c)對其流量進行調節(jié)后,通過所述各中間通口(5、6、7)注入所述壓縮室中。因此,如上所述,在所述多個壓縮機Ola、21b、21c)中,在至少一個壓縮機由可變 排量型壓縮機(21a)構成,其它壓縮機由固定排量型壓縮機Olb、21c)的情況下,當減小 所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的工作排量時,通過減小對所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所 設的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的開度,便能夠抑制大量的制冷劑注入所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 (21a)中。而且,當所述多個壓縮機Ola、21b、21c)中的一個可變排量型壓縮機Qla)的吸 入壓力小于其它壓縮機Olb、21c)的吸入壓力時,通過減小對該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所設的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的開度,便能夠抑制大量制冷劑注入該可變排量型壓縮機 (21a)中。第二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發(fā)明中,在所述注入回路00)的每條 支管道(37a、37b、37c)上都設置有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在第二方面的發(fā)明中,在所有支管道(37a、37b、37c)上都設置流量調節(jié)部件 (30a、30b、30c),因此例如,當所述多個壓縮機(21a.21b.21c)中一個壓縮機(21a)的吸 入壓力小于其它壓縮機Olb、21c)的吸入壓力時,通過減小對該吸入壓力較小的壓縮機 (21a)所設的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的開度,能夠抑制大量制冷劑注入該吸入壓力較小的壓 縮機Qla)中。第三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制冷裝置包括過 冷卻熱交換器( ),該過冷卻熱交換器08)具有減壓側流路08b)和高壓側流路08a), 由所述減壓部件09)減壓后的制冷劑在減壓側流路08b)中流動,所述制冷劑回路(10) 的高壓制冷劑在高壓側流路08a)中流動;所述減壓側流路08b)連接在所述注入回路 (40)的總管道(37)上,所述高壓側流路(28a)連接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高壓管線 (33)上。在第三方面的發(fā)明中,通過設置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觀),能夠在使由所述減壓 部件09)減壓后的制冷劑與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中流動的高壓制冷劑熱交換后,將該 制冷劑注入所述各壓縮室Ola、21b、21c)中。第四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制冷 裝置包括油分離器(38a、38b、38c),其設置在各壓縮機(21a.21b.21c)的噴出管道(22a、 22b,22c)上,從該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制冷劑中分離出冷凍機油;連接在所述油 分離器(38a、38b、38c)上的出油管(39a、39b、39c);以及回油回路(39),其一端連接在所述 出油管(39a、39b、39c)上,另一端連接在從注入回路00)分支出的分支管上,使冷凍機油 從該出油管(39a、39b、39c)返回到各壓縮機(21a、21b、21c)中。在第四方面的發(fā)明中,能夠使由所述油分離器(38a、38b、38c)從噴出制冷劑中分 離出的冷凍機油經由所述注入回路GO)返回各壓縮機Ola、21b、21c)中壓位置的壓縮室中。第五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流量 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為開度可變的流量調節(jié)閥。在第五方面的發(fā)明中,通過由流量調節(jié)閥構成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 能夠使該閥的開度在全開至全關之間自由地變化。第六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流量 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為開關閥。此處,減小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 是指使所述開關閥處于關閉狀態(tài),增大開度是指使所述開關閥處于開放狀態(tài)。在第六方面的發(fā)明中,通過由開關閥構成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例 如,與由流量調節(jié)閥構成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情況相比,能夠簡化該閥的 結構并降低成本。第七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多個 壓縮機Ola、21b、21c)由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和固定排量型壓縮機Qlb、21c)構成;設置在連接在所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的中間通口( 上的所述支管道(37a)上的 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為開度可變的流量調節(jié)閥,設置在連接在所述固定排量型壓縮 機Qlb、21c)的中間通口(6、7)上的所述支管道(37b、37c)上的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b、 30c)為開關閥。在第七方面的發(fā)明中,能夠利用所述流量調節(jié)閥來調節(jié)對所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 (21a)的注入量,利用所述開關閥來調節(jié)對所述固定排量型壓縮機Qlb、21c)的注入量。第八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制冷 裝置包括噴出制冷劑溫度檢測部件(61),該噴出制冷劑溫度檢測部件(61)檢測已從所述 各壓縮機Ola、21b、21c)中噴出的噴出制冷劑的溫度;所述制冷裝置還包括控制部件(9), 該控制部件(9)對各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進行調節(jié)以使由所述噴出制冷劑 溫度檢測部件(61)檢測出的值在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在第八方面的發(fā)明中,在多個壓縮機Ola、21b、21c)中,如果有噴出制冷劑的溫 度比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高的壓縮機Ola、21b、21c),則增大對該壓縮機(21a、21b、21c)所設 的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從而能夠使該壓縮機Ola、21b、21c)的注入量增 加。這樣一來,就能夠使噴出制冷劑的溫度下降至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而且,如果有噴出制冷劑的溫度比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低的壓縮機Ola、21b、21c),則 減小對該壓縮機(21a、21b、21c)所設的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從而能夠使 對該壓縮機Ola、21b、21c)的注入量減少。這樣一來,就能夠使噴出制冷劑的溫度升高至 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第九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至第七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制冷 裝置具有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件(76)、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5) 和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件(77),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檢測所述各壓縮機(21a、 21b,21c)的噴出溫度和噴出過熱度中的至少一個,所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件(76)對所述各 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和噴出過熱度中的至少一個設定噴出目標值Tm、Tdshm, 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 檢測通過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后 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所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件(77)對通過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 的減壓側流路08b)后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設定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 ;并且所述制 冷裝置還包括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和第一控制部(16),所 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以使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 (61,66)的每個壓縮機Ola、21b、21c)的檢測值Td中的最大值即最大檢測值Ttd成為所述 噴出目標值Tm、Tdshm,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以使所 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 的檢測值Tgsh成為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所述第一控 制部(16)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中的制冷劑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時,根據(jù)該制 冷劑狀態(tài)值選擇所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由所選 擇的所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來進行控制。此處,所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件(76)將所述各壓縮機(21a、21b、21c)不會發(fā)生過度 的過熱運轉或潮濕運轉的適當值設定為所述噴出目標值Tm。而且,所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 件(77)將通過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后的中壓制冷劑不會出現(xiàn)過 度的過熱狀態(tài)或者潮濕狀態(tài)的適當值設定為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另外,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的規(guī)定范圍被設定在所述壓縮機(21a、21b、21c)不會發(fā)生異常運轉的范圍內。在第九方面的發(fā)明中,當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時, 即在所述壓縮機(21a、21b、21c)不是異常運轉時,由所述第一控制部(16)選擇第一噴出 目標控制部(56a)或者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并且,當已選擇所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 (56a)時,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以使各壓縮機(21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 出過熱度與目標值一致,當已選擇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時,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 的開度,以使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側的中壓制冷劑過熱度與目 標值一致。第十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九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第一控制部(16)構成 為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最大檢測值Ttd大于所述噴出目標值Tm時,選擇 所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由所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來進行控制。在第十方面的發(fā)明中,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最大檢測值Ttd大于 所述噴出目標值Tm時,即所述多個壓縮機Ola、21b、21c)中的一個壓縮機發(fā)生過度的過熱 運轉時,利用所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這樣一來, 就能夠使所述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保持適當?shù)闹怠5谑环矫娴陌l(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九或第十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第一控制部 (16)構成為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最大檢測值Ttd在所述噴出目標值Tm以 下時,選擇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由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來進行控制。在第十一方面的發(fā)明中,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最大檢測值Ttd在 所述噴出目標值Tm以下時,即所有壓縮機Ola、21b、21c)都不會發(fā)生過度的過熱運轉時, 利用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這樣一來,就能夠使所 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側的中壓制冷劑過熱度保持適當?shù)闹?。第十二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九至第十一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 第一控制部(16)構成為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最大檢測值Ttd在規(guī)定時間 tl內連續(xù)下降時,選擇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由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來進行 控制。在第十二方面的發(fā)明中,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最大檢測值Ttd秒 在規(guī)定時間tl內連續(xù)下降時,例如當所述多個壓縮機Ola、21b、21c)中的一個壓縮機發(fā) 生過度的過熱運轉,但從該過度過熱運轉向潮濕運轉接近時,無論該壓縮機(21a、21b、21c) 的運轉狀態(tài)如何,都是利用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這 樣一來,就能夠提前開始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的操作。第十三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九至第十二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 制冷裝置包括使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比當前大的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使所 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比當前小的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以及回避控制部(58), 當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制冷劑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超出所述規(guī)定范圍時,所述回避控制部 (58)選擇所述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或者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由所選擇的所 述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或者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來進行控制,直到該制冷劑 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在第十三方面的發(fā)明中,當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超出規(guī)定范圍時,即所述壓縮機(21a.21b.21c)成為異常運轉時,利用所述回避控制部(58)控制所述減壓部件( ),直到 該制冷劑狀態(tài)值達到規(guī)定范圍。這樣一來,就能夠避免所述制冷裝置繼續(xù)進行異常運轉。因 此,當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時利用所述第一控制部(16)控 制所述減壓部件(四),當該制冷劑狀態(tài)值超過規(guī)定范圍時利用所述回避控制部(58)控制 所述減壓部件09)。第十四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十三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回避控制部(58)構 成為當出現(xiàn)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大于設定為比所述噴出目標值 Tm大的上限側閾值Tdmax的情況、以及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5)的檢測值Tgsh大于 設定為比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大的上限側閾值Tgshmax的情況中的至少一種情況 時,選擇所述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由所述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來進行控制。此處,使用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以及所述中間過熱度檢 測部件(7 的檢測值Tgsh中的至少一個檢測值作為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制冷劑狀態(tài) 值。而且,使用設定為比所述各檢測值TcUTgsh所對應的目標值Tm大的上限側閾值Tdmax、 Tgshmax作為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的最大值。在第十四方面的發(fā)明中,當作為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過 高,所述檢測值TcUTgsh超過上限側閾值Tdmax、Tgshmax,所述壓縮機Ola、21b、21c)陷入 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時,利用所述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調節(jié)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 度,強制性地使其開度增大。第十五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回避控制 部(58)設置成當出現(xiàn)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小于設定為比所述噴 出目標值Tm小的下限側閾值Tdmin的情況、以及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5)的檢測值 Tgsh小于設定為比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小的下限側閾值Tgshmin的情況中的至少 一種情況時,選擇所述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由所述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來進 行控制。此處,與第十四方面的發(fā)明相同,使用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 Td及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 的檢測值Tgsh中的至少一個檢測值作為所述制冷劑 回路(10)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而且,使用設定為比與所述各檢測值TcUTgsh相對應的目標值 Tdm、Tgshm更小的下限側閾值TdmiruTgshmin作為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的最小值。在第十五方面的發(fā)明中,當作為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過 低,所述檢測值TcUTgsh超過下限側閾值TdmiruTgshmin,所述壓縮機Ola、21b、21c)陷入 異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時,利用所述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調節(jié)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 度,強制性地使其開度減小。第十六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九至第十五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 制冷裝置包括第二控制部(17),該第二控制部(17)改變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 的開度,以使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每個壓縮機Ola、21b、21c)的檢測值Td相 互接近。在第十六方面的發(fā)明中,能夠使所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 出過熱度相互接近。
第十七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至第七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在所述 制冷裝置中,所述多個壓縮機Ola、21b、21c)由第一壓縮機(21a、21b)和第二壓縮機(21c) 構成;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低壓管線由第一低壓管線(102)和第二低壓管線(101)構 成,所述第一低壓管線(10 將所述第一壓縮機Ola、21b)的吸入側和設置在所述制冷劑 回路(10)上進行庫內冷卻的冷卻用熱交換器(5北、81)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低壓管線 (101)將所述第二壓縮機Olc)的吸入側和設置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上對室內空氣進 行調節(jié)的空調用熱交換器(53a)連接在一起;所述制冷裝置具有低壓壓力檢測部件(120、 121)、中壓壓力檢測部件(71)、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 和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件(77),所 述低壓壓力檢測部件(120、121)檢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低壓管線(102、101)中流動的低壓 制冷劑的壓力,所述中壓壓力檢測部件(71)檢測由所述減壓部件09)減壓后的中壓制冷 劑的壓力,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 檢測通過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 路后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所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件(77)對通過所述過冷卻熱交 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后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設定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 且所述制冷裝置還包括中壓壓力控制部(59)、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和第三控制部(18), 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以使所述中壓壓力檢測部件(71) 的檢測值MP大于所述低壓壓力檢測部件(120、121)的各低壓管線(102、101)的檢測值LP, 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以使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 (75)的檢測值Tgsh成為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所述第三控制部(18)根據(jù)所述多個壓 縮機(21a、21b、21c)的起動狀態(tài),選擇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 部(60),由所選擇的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來進行控 制。此處,通常如果對所述冷卻用熱交換器(5北、81)和所述空調用熱交換器(53a)的 蒸發(fā)溫度進行比較,則所述冷卻用熱交換器(5北、81)的蒸發(fā)溫度較低。因此,如果比較在 所述第一低壓管線(102)與所述第二低壓管線(101)中流動的低壓制冷劑的壓力,則所述 第一低壓管線(10 中的低壓制冷劑的壓力更低。而且,所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件(77)與第八方面的發(fā)明相同,將通過所述過冷卻 熱交換器08)后的減壓側流路08b)后的中壓制冷劑不會處于過度的過熱狀態(tài)或者潮濕 狀態(tài)的適當值設定為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在第十七方面的發(fā)明中,根據(jù)所述壓縮機Ola、21b、21c)的起動狀態(tài),選擇中壓 壓力控制部(59)或者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并且,當已選擇了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 時,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進行控制,以使所述注入回路GO)的壓力總是大于第一、第 二低壓管線(102、101)的壓力,當已選擇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時,所述中間過熱度 控制部(60)進行控制,以使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08b) —側的中壓制 冷劑過熱度與目標值一致。第十八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十七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第三控制部(18)構 成為當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和所述第二壓縮機(21c)都運轉時,選擇所述中壓壓力 控制部(59),由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來進行控制。此處,當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與所述第二壓縮機(21c)都運轉時,在所述第 一低壓管線(102)中流動的低壓制冷劑的壓力小于在所述第二低壓管線(101)中流動的低
13壓制冷劑的壓力,所述第一壓縮機Ola、21b)的吸入壓力也小于所述第二壓縮機Olc)的 吸入壓力。因此,所述第一壓縮機Ola、21b)中間通口的壓力也小于所述第二壓縮機(21c) 中間通口的壓力。因此,有時已從所述第二低壓管線(101)吸入所述第二壓縮機Olc)的低壓制冷 劑在由該第二壓縮機(21c)進行壓縮的過程中從所述第二壓縮機(21c)的中間通口(7)流 出,經由所述注入回路GO)向所述第一壓縮機Qla、21b)的中間通口(5、6)逆流。在第十八方面的發(fā)明中,當所述第一壓縮機Qla、21b)與所述第二壓縮機(21c) 都運轉時,通過利用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控制所述注 入回路GO)的壓力總是大于第一、第二低壓管線的壓力。因此,能夠防止制冷劑從如上所 述的第二壓縮機Olc)向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逆流。第十九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十七或第十八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第三控制 部(18)構成為當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和所述第二壓縮機(21c)中的一個壓縮機運 轉時,選擇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由所述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來進行控制。此處,當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和所述第二壓縮機Qlc)中的一個壓縮機運 轉時,不會發(fā)生如上所述的制冷劑從所述第二壓縮機Olc)向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 逆流的情況。在第十九方面的發(fā)明中,因為當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和所述第二壓縮機 (21c)中的一個壓縮機運轉時,無需考慮制冷劑從所述第二壓縮機Olc)向所述第一壓縮 機(21a、21b)逆流,所以利用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調節(jié)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 這樣一來,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08b) —側的中壓制冷劑過熱度就會保
持適當值。第二十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十七至第十九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 述制冷裝置具有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和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件(76),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 部件(61、66)檢測所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和噴出過熱度中的至少一個, 所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件(76)對所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和噴出過熱度中 的至少一個設定噴出目標值Tm ;并且所述制冷裝置還包括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第 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和第四控制部(19),所述第二噴出目 標控制部(56b)改變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以使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 66)的檢測值Td成為所述噴出目標值Tm,所述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使所述流量調節(jié) 部件(30a、30b、30c)的開度比當前的大,所述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使所述流量調節(jié) 部件(30a.30b.30c)的開度比當前的小,所述第四控制部(19)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中 的制冷劑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時選擇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由所述第 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來進行控制;當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超出規(guī)定范圍時選擇所述第二 過熱回避控制部(78b)或者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由所選擇的所述第二過熱回避控 制部(78b)或者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來進行控制。此處,所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件(76)將所述各壓縮機(21a、21b、21c)不會發(fā)生過度 的過熱運轉或者潮濕運轉的適當值設定為所述噴出目標值Tm。在第二十方面的發(fā)明中,根據(jù)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選擇三個 控制部(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和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中的任一控制部。并且,當選擇了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時,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 (56b)就進行控制,以使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與目標值一 致;當選擇了所述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時,所述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就進行 控制,以使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比當前的大;當選擇了所述第二潮濕 回避控制部(79b)時,所述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就進行控制,以使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 (30a.30b.30c)的開度比當前的小。第二十一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十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第四控制部(19) 構成為當出現(xiàn)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大于設定為比所述噴出目標值 Tm大的上限側閾值Tdmax的情況、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5)的檢測值Tgsh大于 設定為比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大的上限側閾值Tgshmax的情況中的至少一種情況 時,選擇所述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由所述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來進行控制。此處,使用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和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 件(7 的檢測值Tgsh中的至少一個檢測值作為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而 且,使用設定為比與所述各檢測值Td、Tgsh相對應的目標值Tm更大的上限側閾值Tdmax、 Tgshmax作為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的最大值。在第二十一方面的發(fā)明中,當作為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 過高、所述檢測值Td或者檢測值Tgsh超過上限側閾值Tdmax或者Tgshmax、所述各壓縮機 (21a.21b.21c)陷入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時,利用所述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調節(jié)對 該陷入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的壓縮機(21a、21b、21c)所設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 開度,強制性地使其開度增大。第二十二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十或第二十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第四 控制部(19)設置成當出現(xiàn)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小于設定為比 所述噴出目標值Tm小的下限側閾值Tdmin的情況、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5)的 檢測值Tgsh小于設定為比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小的下限側閾值Tgshmin的情況 中的至少一種情況時,選擇所述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由所述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 (79b)來進行控制。此處,使用設定為比與所述各檢測值TcUTgsh相對應的目標值Tm小的下限側閾值 Tdmin、Tgshmin作為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的最小值。在第二十二方面的發(fā)明中,當作為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 過低、所述檢測值Td或者檢測值Tgsh超過下限側閾值Tdmin或者Tgshmin、所述各壓縮機 (21a.21b.21c)陷入異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時,利用所述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調節(jié)對 該陷入異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的壓縮機(21a、21b、21c)所設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 開度,強制性地使其開度減小。第二十三方面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十至第二十二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 中,所述第四控制部(19)構成為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在設定為 比所述噴出目標值Tm小的下限側閾值Tdmin以上、且在設定為比所述噴出目標值Tm大的 上限側閾值Tdmax以下時,選擇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由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 部(56b)來進行控制。
在第二十三方面的發(fā)明中,利用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改變對作為所述 制冷劑狀態(tài)值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在規(guī)定范圍內的壓縮機(21a、21b、21c)所設的 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開度。一發(fā)明的效果一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設置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 ,30c),能夠在由所述減壓部件 (29)減壓后,調節(jié)每個壓縮機(21a、21b、21c)在各支管道(37a、37b、37c)中流動的制冷劑 的流量。因此,能夠對各壓縮機Ola、21b、21c)進行適當?shù)淖⑷?。根?jù)第二方面的發(fā)明,因為在所有支管道(37a、37b、37c)上都設置了流量調節(jié)部 件(30a、30b、30c),所以能夠調節(jié)已根據(jù)制冷裝置的運轉狀態(tài)選擇的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 30b,30c)的開度。因此,能夠對該已選擇的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所對應的壓縮機 (21a.21b.21c)進行適當?shù)淖⑷?。根?jù)上述第三方面的發(fā)明,能夠向各壓縮機Ola、21b、21c)中注入制冷劑,并使 所述高壓的制冷劑的過冷卻度增大。這樣一來,與沒有設置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情 況相比,就能夠使所述制冷裝置的性能系數(shù)(COP)提高,并向多個壓縮機(21a、21b、21c)中 注入制冷劑。根據(jù)上述第四方面的發(fā)明,能夠經由所述注入回路00),向各壓縮機(21a、21b、 21c)中注入制冷劑,并使冷凍機油返回各壓縮機Ola、21b、21c)中。根據(jù)上述第五方面的發(fā)明,通過由流量調節(jié)閥構成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 30c),能夠使該閥的開度在全開至全關之間自由地變化。這樣一來,就能夠精度良好地調節(jié) 通過閥的制冷劑的量,從而能夠對各壓縮機(21a、21b、21c)進行更加適當?shù)淖⑷?。根?jù)上述第六方面的發(fā)明,通過由開關閥構成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 與由開度可變的流量調節(jié)閥構成該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情況相比,能夠簡化該 閥的結構。這樣一來,就能夠以低成本調節(jié)對各壓縮機Ola、21b、21c)的注入量。根據(jù)上述第七方面的發(fā)明,如上所述,所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從中間通口 (5)吸入的制冷劑的量根據(jù)其工作排量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對于該可變排量型壓縮機 Ola),能夠由所述流量調節(jié)閥精度良好地調節(jié)注入量。另一方面,因為所述固定排量型壓 縮機Qlb、21c)的工作排量不變,所以從中間通口(6、7)吸入的制冷劑的量比所述可變排 量型壓縮機(21a)更難變化。因此,對于該固定排量型壓縮機Olb、21c),不一定需要由所 述流量調節(jié)閥精度良好地調節(jié)注入量。因此,通過使用結構比所述流量調節(jié)閥更簡單的開 關閥,能夠降低制冷裝置的成本。根據(jù)第八方面的發(fā)明,能夠利用所述控制部件(9),根據(jù)多個壓縮機(21a、21b、 21c)的噴出制冷劑的溫度,調節(jié)對各壓縮機(21a、21b、21c)的注入量,使各壓縮機(21a、 21b,21c)的噴出制冷劑的溫度在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這樣一來,就能夠對各壓縮機(21a、 21b,21c)進行更適當?shù)淖⑷?。根?jù)第九方面的發(fā)明,通過所述第一控制部(16),能夠控制所述減壓部件09)以 使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與目標值一致、或者控制所述減壓 部件09)以使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側的中壓制冷劑過熱度與 目標值一致。通過分開使用這兩種控制,能夠對各壓縮機(21a、21b、21c)進行更適當?shù)淖?入。
根據(jù)第十方面的發(fā)明,當所述多個壓縮機Ola、21b、21c)中的一個壓縮機發(fā)生過 度的過熱運轉時,利用所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這 樣一來,就能夠使該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保持于適當值,從 而能夠在所有壓縮機(21a、21b、21c)都不會發(fā)生過度的過熱運轉的狀態(tài)下對所述壓縮機 (21a.21b.21c)進行適當?shù)淖⑷?。根?jù)第十一方面的發(fā)明,當所有壓縮機Ola、21b、21c)都不會發(fā)生過度的過熱運 轉時,利用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這樣一來,就能夠 使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側的中壓制冷劑過熱度保持于適當值。例如,當所述多個壓縮機Ola、21b、21c)中的一個壓縮機發(fā)生過度的過熱運轉 時,利用第九方面的發(fā)明的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使所有壓縮機(21a、21b、21c)都不 是過度的過熱運轉后,再利用第十方面的發(fā)明的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改變所述減 壓部件09)的開度。這樣一來,就能夠使所述中壓制冷劑過熱度保持于適當值。根據(jù)第十二方面的發(fā)明,例如當所述多個壓縮機Ola、21b、21c)中的一個壓縮機 發(fā)生過度的過熱運轉,但從該過度過熱運轉向潮濕運轉接近時,無論該壓縮機(21a、21b、 21c)的運轉狀態(tài)如何,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都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于 是,就能夠提前開始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的操作。這樣一來,就能夠快速地將所述過冷卻 熱交換器08)減壓側流路—側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保持于適當值。根據(jù)第十三方面的發(fā)明,當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超出規(guī)定范圍,所述壓縮機(21a、 21b,21c)成為異常運轉時,利用所述回避控制部(58)控制所述減壓部件( ),直到該制冷 劑狀態(tài)值達到規(guī)定范圍。這樣一來,就能夠避免所述制冷裝置繼續(xù)進行異常運轉的情況,并 對各壓縮機Ola、21b、21c)進行更適當?shù)淖⑷?。根?jù)第十四方面的發(fā)明,當所述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 度過高,所述壓縮機Ola、21b、21c)陷入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時,利用所述第一過熱回避 控制部(78a)調節(jié)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強制性地使其開度增大。這樣一來,從所述 壓縮機Ola、21b、21c)的中間通口(5、6、7)流入的中壓制冷劑增加,從而能夠避免所述壓 縮機Ola、21b、21c)的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繼續(xù)的情況。根據(jù)第十五方面的發(fā)明,當所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 熱度過低,所述壓縮機Ola、21b、21c)陷入異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時,利用所述第一潮濕回 避控制部(79a)調節(jié)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強制性地使其開度減小。這樣一來,從所 述壓縮機Ola、21b、21c)的中間通口(5、6、7)流入的中壓制冷劑減少,從而能夠避免該異 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繼續(xù)的情況。根據(jù)第十六方面的發(fā)明,利用所述第二控制部(17),能夠使所述各壓縮機(21a、 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相互接近。這樣一來,多個壓縮機Ola、21b、21c)的 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成為大致相同的溫度,與每個壓縮機Ola、21b、21c)噴出溫度或 者噴出過熱度都不同的情況相比,易于對所述制冷裝置進行運轉控制。根據(jù)第十七方面的發(fā)明,能夠由所述第三控制部(18)進行控制,以使所述注入回 路GO)的壓力總是大于第一、第二低壓管線(102、101)的壓力,或者使所述過冷卻熱交換 器08)的減壓側流路08b) —側的中壓制冷劑過熱度與目標值一致。通過分開使用這兩 種控制,能夠對各壓縮機Ola、21b、21c)進行更適當?shù)淖⑷搿?br>
根據(jù)第十八方面的發(fā)明,當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和所述第二壓縮機(21c) 都運轉時,通過由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能夠使所述 注入回路GO)的壓力(中壓壓力)總是大于第一、第二低壓管線的壓力(低壓壓力)。這 樣一來,就能夠防止如上所述的制冷劑從所述第二壓縮機Olc)向所述第一壓縮機(21a、 21b)逆流,并進行向各壓縮機Ola、21b、21c)中的注入。根據(jù)第十九方面的發(fā)明,當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和所述第二壓縮機(21c) 中的一個壓縮機運轉時,不會發(fā)生如上所述的制冷劑從所述第二壓縮機Olc)向所述第一 壓縮機(21a、21b)逆流。因此,通過不用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而是用所述中間過熱度 控制部(60)來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能夠使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 流路08b) —側的中壓制冷劑過熱度保持于適當值,并進行向各壓縮機Ola、21b、21c)中 的注入。根據(jù)第二十方面的發(fā)明,能夠利用所述第四控制部(19)進行控制,以使各壓縮 機(21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與目標值一致,或者使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 (30a.30b.30c)的開度比當前的大,又或者使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比 當前的小。通過分開使用這三種控制,能夠對各壓縮機(21a、21b、21c)進行更適當?shù)淖⑷?。根?jù)第二十一方面的發(fā)明,當所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 過熱度過高,所述各壓縮機Ola、21b、21c)陷入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時,利用所述第二過 熱回避控制部(78b),強制性地使對該陷入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的壓縮機(21a、21b、21c) 所設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開度增大。這樣一來,從所述各壓縮機(21a、21b、21c) 的中間通口(5、6、7)流入的中壓制冷劑增加,從而能夠避免該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根據(jù)第二十二方面的發(fā)明,當所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 過熱度過低,所述各壓縮機Ola、21b、21c)陷入異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時,利用所述第二潮 濕回避控制部(79b),強制性地使對該陷入異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的壓縮機(21a、21b、21c) 所設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開度減小。這樣一來,從所述各壓縮機(21a、21b、21c) 的中間通口(5、6、7)流入的中壓制冷劑減少,從而能夠避免該異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根據(jù)第二十三方面的發(fā)明,當所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 過熱度在規(guī)定范圍內時,利用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改變對在該規(guī)定范圍內的壓 縮機(21a、21b、21c)所設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開度。這樣一來,從所述各壓縮 機Ola、21b、21c)的中間通口(5、6、7)流入的中壓制冷劑達到適量,從而能夠使該壓縮機 (21a.21b.21c)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保持于適當值。
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裝置的制冷劑回路圖。圖2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裝置的制冷劑回路圖。圖3是其它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裝置的制冷劑回路圖。圖4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制冷裝置的制冷劑回路圖。圖5是第一控制部的控制流程圖。圖6是回避控制部的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的控制流程圖。圖7是回避控制部的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的控制流程圖。
圖8是第二二控制部的控制流程圖。
圖9是第二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制冷裝:
圖10是第三控制部的控制流程圖。
圖11是第四控制部的控制流程圖。
一符號說明一
1制冷裝置
5、6、7中間通口
9控制器(控制部件)
10制冷劑回路
21a第一壓縮機(壓縮機)
21b第二壓縮機(壓縮機)
21c第三壓縮機(壓縮機)
28過冷卻熱交換器
29過冷卻用減壓閥(減壓部件)
30a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流量調節(jié)部件)
30b第二流量調節(jié)閥(流量調節(jié)部件)
30c第三流量調節(jié)閥(流量調節(jié)部件)
32第一制冷劑管道(高壓管線)
37第一注入管道(總管道)
38第二注入管道
37a第一分支注入管道(支管道)
37b第二分支注入管道(支管道)
37c第三分支注入管道(支管道)
40注入回路
13/31 頁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jù)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栋l(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以下,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制冷裝置(1)是冷卻多個冷藏倉庫的裝置。如圖1所示,上述制冷 裝置(1)包括庫外機組O)、多個庫內機組C3)和控制器(9)。上述庫外機組( 設置在室 外,各庫內機組C3)設置于每個冷藏倉庫中。而且,在上述庫外機組( 中設置有庫外回路 (20),在各庫內機組(3)中設置有庫內回路(50)。并且,該制冷裝置(1)的制冷劑回路(10) 構成為多個庫內回路(50)與庫外回路00)并聯(lián),以進行蒸氣壓縮式制冷循環(huán)。具體而言,上述庫外回路00)與各庫內回路(50)通過第一連接管道(14)和第二 連接管道(1 相互連接。上述第一連接管道(14)的一端連接在設置于上述庫外回路00) 一端的第一常閉閥(11)上,該第一連接管道(14)的另一端形成分支,分別連接在各庫內回 路(50)的一端。而且,上述第二連接管道(1 的一端連接在設置于上述庫外回路00)另 一端的第二常閉閥(1 上,該第二連接管道(1 的另一端形成分支,分別連接在各庫內回路(50)的另一端。〈庫外機組〉上述庫外機組O)的庫外回路00)中設置有第一至第三的三臺壓縮機(21a、 21b、21c)、四通換向閥(M)、庫外熱交換器(25)、貯液器(27)、過冷卻熱交換器( )、過冷 卻用減壓閥(減壓部件M29)和室外膨脹閥(31)。所有壓縮機(21a、21b、21c)均由全密閉式高壓拱頂型渦旋壓縮部件成,各壓縮機 (21a.21b.21c)上分別設置有壓縮部件和驅動該壓縮部件的電動機,該壓縮部件具備壓縮 室,該壓縮室具有向中壓位置開放的中間通口(5、6、7)。第一壓縮機(21a)的電動機上連接有可在規(guī)定范圍內自由改變該電動機的轉速 的變頻器。利用該變頻器調節(jié)電動機的轉速,能夠使上述第一壓縮機Ola)的工作排量增 加或減少。而且,上述第二、第三壓縮機Olb、21c)的電動機上沒有設置變頻器,該電動機 的轉速是固定的。因此,上述第二、第三壓縮機Olb、21c)的工作排量是一定。在上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側分別連接有噴出管(噴出管道)(22a、 22b,22c) 0各噴出管(22a、22b、22c)上分別設置有逆止閥(CV)。這些噴出管(22a、22b、 22c)經由噴出合流管0 連接在上述四通換向閥04)的第一通口上。上述逆止閥(CV) 只允許制冷劑從各壓縮機Ola、21b、21c)流向噴出合流管02)。而且,在上述各噴出管(22a、22b、22c)上,在逆止閥(CV)的上游側分別設置有油 分離器(38a、38b、38c)。上述各油分離器(38a、38b、38c)是用于從壓縮機(21a、21b、21c) 的高壓制冷劑中分離出冷凍機油的部件。并且,在各油分離器(38a、38b、38c)上分別連接 有用于讓冷凍機油流出的出油管(39a、39b、39c)。這三條出油管(39a、39b、39c)在油流出 合流管(39d)的一端合流。油流出合流管(39d)的另一端連接在后述第二注入管道(38)的 放氣管G8)的連接部上。而且,在上述各出油管(39a、39b、39c)上,從上述油分離器(38b、 38c) 一側起依次設置有逆止閥(CV)和毛細管(CP)。另外,由這三個出油管(39a、39b、39c)和油流出合流管(39d)構成回油回路(39)。 而且,設置在上述各出油管(39a、39b、39c)上的逆止閥(CV)只允許冷凍機油流向油流出合 流管(39d)。在上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吸入側分別連接有吸入管(23a、2;3b、23C)。這 些吸入管(23a、23b、23c)經吸入合流管連接在四通換向閥04)的第二通口上。上述四通換向閥04)的第三通口上連接有庫外熱交換器0 的一端,該四通換 向閥04)的第四通口上連接有第二常閉閥(12)。該四通換向閥04)可以切換成第一通口 與第三通口相互連通且第二通口與第四通口相互連通的第一狀態(tài)(圖1中用實線表示的狀 態(tài))、以及第一通口與第四通口相互連通且第二通口與第三通口相互連通的第二狀態(tài)(圖1 中用虛線表示的狀態(tài))。上述庫外熱交換器0 的另一端經由第一制冷劑管道(3 連接在貯液器(XT) 的頂部。上述庫外熱交換器(2 是橫肋式管片型熱交換器。庫外熱交換器0 的附近設 置有室外風扇06)。并且,上述庫外熱交換器0 構成為對由室外風扇06)送來的室外 空氣與在該庫外熱交換器0 內流動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第一制冷劑管道(3 上設置 有逆止閥(CV),該逆止閥(CV)只允許制冷劑從上述庫外熱交換器0 流向貯液器07)。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構成為具有高壓側流路08a)和減壓側流路,并且在上述高壓側流路08a)和上述減壓側流路08b)中流動的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上述高壓側流路的流入端連接在貯液器(XT)的底部。而且,高壓側流路 (28a)的流出端經由第二制冷劑管道(高壓管線)(3 連接在第一常閉閥(11)上。上述第 二制冷劑管道(3 上設置有逆止閥(CV),該逆止閥(CV)只允許制冷劑從上述過冷卻熱交 換器08)流向第一常閉閥(11)。另一方面,減壓側流路08b)的流入端和流出端分別連接 在本發(fā)明的注入回路GO)上。上述注入回路00)是用于向各壓縮機Ola、21b、21c)中注入制冷劑的回路,包括 第一注入管道(總管道)(37)、第二注入管道(38)和第一、第二、第三分支注入管道(支管 道)(37a、37b、37c)。上述第一注入管道(37)從上述第二制冷劑管道(3 上的逆止閥(CV)的上游側 分支出并連接在上述減壓側流路08b)的流入端上。而且,上述第一注入管道(37)上設置 有過冷卻用減壓閥(減壓部件)09)。該過冷卻用減壓閥09)由開度可變的電子膨脹閥構 成。上述第二注入管道(38)的一端與上述減壓側流路08b)的流出端連接,該第二注 入管道(38)的另一端分支成第一、第二、第三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第一、第二、第 三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分別連接在各壓縮機(21a.21b.21c)的中間通口 (5、6、7)上。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上分別設置有第一、第二、 第三流量調節(jié)閥(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另外,第一、第二、第三流量調節(jié)閥(30a、 30b,30c)由開度可變的電子膨脹閥構成。如上所述,上述貯液器(XT)配置在庫外熱交換器0 和過冷卻熱交換器08)之 間,當上述四通換向閥04)處于第一狀態(tài)時,能夠暫時貯存由庫外熱交換器0 冷凝后的 高壓制冷劑。另外,貯液器(XT)的頂部連接有具有電磁閥(SV)的放氣管08)的一端。放 氣管G8)的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注入管道(38)的中途。該放氣管08)通過使電磁閥(SV) 處于開放狀態(tài),而讓氣態(tài)制冷劑從貯液器(XT)流向第二注入管道(38)。在上述第二制冷劑管道(3 的逆止閥(CV)與第一常閉閥(11)之間,連接有第三 制冷劑管道(3 的一端。第三制冷劑管道(3 的另一端連接在第一制冷劑管道(32)的 逆止閥(CV)的下游側。在第三制冷劑管道(3 上設置有逆止閥(CV),該逆止閥(CV)只允 許制冷劑從第一常閉閥(11)流向第一制冷劑管道(32)。而且,在第一制冷劑管道(3 和第二制冷劑管道(3 之間,連接有旁路貯液器 (27)和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第四制冷劑管道(36)。上述第四制冷劑管道(36)的一端 連接在第一制冷劑管道(3 的逆止閥(CV)的上游側。上述第四制冷劑管道(36)的另一 端連接在比第二制冷劑管道(3 的第一注入管道(37)的連接部更上游的一側。在該第四 制冷劑管道(36)上設置有室外膨脹閥(31)。室外膨脹閥(31)是開度可調節(jié)的電子膨脹 閥。在上述庫外回路00)中設置有各種傳感器或壓力開關。具體而言,在各噴出管 (22a.22b.22c)上分別設置有噴出管溫度傳感器(噴出制冷劑溫度檢測部件)(61)和高壓 壓力開關(62)。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是對噴出管Oh、22b、22c)的溫度進行檢測的傳 感器,高壓壓力開關(6 是對噴出壓力進行檢測并在異常高壓時使制冷裝置(1)緊急停止的開關。在吸入合流管03)上設置有用于對該吸入合流管03)的溫度進行檢測的吸入管 溫度傳感器(63)。在各噴出管Oh、22b、22c)的合流處(即噴出合流管02)的流入端)上,設置有 用于對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壓力進行檢測的噴出壓力傳感器(64)。在各吸入管 (23a.23b.23c)的合流處,設置有用于對壓縮機Ola、21b、21c)的吸入壓力進行檢測的吸 入壓力傳感器(6 。在室外風扇06)的附近,設置有用于對室外空氣溫度進行檢測的室外 空氣溫度傳感器(67)。而且,在上述第二制冷劑管道(3 上設置有第一液溫傳感器(68)。在第一注入 管道(37)的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下游側設置有第二液溫傳感器(69)。各液溫傳感器 (68、69)是用于對液體制冷劑的溫度進行檢測的傳感器?!磶靸葯C組〉上述兩個庫內機組(3)具有相同的結構。各庫內機組(3)中均設置有庫內回路 (50)。在上述庫內回路(50)中從它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依次設置有加熱用管道(51)、庫內膨 脹閥(52)和庫內熱交換器(53)。上述加熱用管道(51)安裝在設置于上述庫內熱交換器(5 下方的排水接收盤 (55)上。該排水接收盤(5 回收從庫內熱交換器(5 滴下的結露水。此處,在上述排水 接收盤(5 設置上述加熱用管道(51),是為了利用在加熱用管道(51)中流通的高壓制冷 劑的熱量來融解上述結露水凍結生成的冰塊。上述庫內膨脹閥(52)由開度可調節(jié)的電子膨脹閥構成。上述庫內熱交換器(5 由橫肋式片型熱交換器構成,在該庫內熱交換器(53)的 附近設置有庫內風扇(54)。并且,上述庫內熱交換器(53)構成為對由庫內風扇(54)送 來的庫內空氣與在該庫內熱交換器(5 內流動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而且,在上述庫內回路(50)中設置有三個溫度傳感器。具體而言,在庫內熱交換 器(5 的傳熱管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制冷劑的蒸發(fā)溫度的蒸發(fā)溫度傳感器(7 。在庫內回 路(50)的氣側附近設置有用于檢測氣態(tài)制冷劑的溫度的制冷劑溫度傳感器(7 。在庫內 風扇(54)的附近設置有用于檢測庫內溫度的庫內溫度傳感器(74)?!纯刂破鳌迪蛏鲜隹刂破?控制部件)(9)中輸入上述各傳感器(61 69,71 74)和高壓 壓力開關(6 的檢測值。并且,上述控制器(9)邊根據(jù)這些檢測值對各壓縮機(21a、21b、 21c)和風扇(沈、54)進行驅動控制、對各種閥Q4J9、31、52、SV)的切換或開度進行調節(jié)、 以及對變頻器的工作頻率進行調節(jié),邊控制上述制冷裝置(1)的運轉。例如,在上述控制器(9)中,上述第一、第二、第三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開 度調節(jié)由各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來進行。具體而言,調節(jié)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 的閥開度以使由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檢測出的溫度進入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如果有噴 出制冷劑的溫度比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高的壓縮機Ola、21b、21c),則增大對該壓縮機(21a、 21b,21c)所設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開度,使對該壓縮機(21a.21b.21c)的注入 量增加。這樣一來,就能夠降低噴出制冷劑的溫度以使其進入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而且,如果有噴出制冷劑的溫度比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低的壓縮機Ola、21b、21c),則 減小對該壓縮機(21a、21b、21c)所設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開度,使對該壓縮機
22(21a.21b.21c)的注入量減少。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噴出制冷劑的溫度以使其進入規(guī)定的 溫度范圍內。此處,因為上述第一壓縮機構成為其工作頻率可由變頻器來改變,所以噴出制冷 劑的溫度容易低于規(guī)定的溫度。這是因為,如上所述,如果降低上述第一壓縮機(21a)的工 作頻率,則上述中間通口(5)的開放時間的增加量使上述注入回路GO)的中壓制冷劑被吸 入上述第一壓縮機Ola)的容易度增加。因此,當減小上述第一壓縮機Qla)的工作排量時,因為噴出制冷劑的溫度下降, 所以根據(jù)該溫度變化來減小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這樣一來,就抑制了大量 制冷劑注入上述第一壓縮機Ola)中。一運轉操作一以下,對上述制冷裝置(1)的運轉操作進行說明。制冷裝置(1)構成為選擇將冷 藏倉庫內維持在規(guī)定溫度(例如,5°C)的冷卻運轉來進行控制。在該冷卻運轉中,驅動三臺壓縮機Ola、21b、21c)中的至少一臺壓縮機,由各庫 內機組( 對庫內進行冷卻。此處,對三臺壓縮機全被驅動(21a、21b、21c)的情況進行說 明。在該冷卻運轉中,四通換向閥04)設定為第一狀態(tài)。而且,適當調節(jié)過冷卻用減壓閥 (29)和庫內膨脹閥(52)的開度,并且將室外膨脹閥(31)設定為完全關閉。各電磁閥(SV) 根據(jù)運轉狀態(tài)來開閉。在該冷卻運轉中,如果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壓縮機(21a、21b、21c)被驅動,制冷 劑在制冷劑回路(10)中就會沿圖1所示的實線箭頭所示的方向流動。此時,上述庫外熱交 換器05)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并且上述各庫內熱交換器(53)起到蒸發(fā)器的作用,在上述制 冷劑回路(10)中進行蒸氣壓縮式制冷循環(huán)。具體而言,從各噴出管0加、2沘、22()噴出由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壓縮機(21a、 21b,21c)壓縮后的高壓氣態(tài)制冷劑。已從各噴出管(22a、22b、22c)噴出的高壓氣態(tài)制冷劑 流入各油分離器(38a、38b、38c)中。在該各油分離器(38a、38b、38c)中,從高壓制冷劑中 分離出冷凍機油。該分離出的冷凍機油被暫時貯存在各油分離器(38a、38b、38c)內,然后 通過各出油管(39a、39b、39c)和油流出合流管(39d)流向第二注入管道(38)。然后,已流 入上述第二注入管道(38)的冷凍機油分流,通過各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然后經 由各中間通口 (5、6、7)被吸入各壓縮機(21a.21b.21c)中。另一方面,冷凍機油已被分離出去的高壓制冷劑從各油分離器(38a、38b,38c) 中流出并在上述噴出合流管0 合流。在上述噴出合流管0 合流的高壓制冷劑經由上 述四通換向閥04)流入庫外熱交換器0幻。在庫外熱交換器0 中,高壓制冷劑與室外 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劑依次通過第一制冷劑管道(3 、貯液器(XT)和過 冷卻熱交換器08)的高壓側流路08a),然后流入第二制冷劑管道(3 。已流入第二制冷 劑管道(3 的制冷劑一部分流入第一注入管道(37),其余部分經由上述第一常閉閥(11) 流向第一連接管道(14)。已流向第一注入管道(37)的高壓制冷劑由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減壓至規(guī)定 壓力成為中壓制冷劑,然后流向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08b)。在過冷卻 熱交換器08)中,該中壓制冷劑與在高壓側流路08a)中流動的高壓制冷劑進行熱交換。 這樣一來,上述高壓制冷劑被冷卻,過冷卻度增大,另一方面,上述中壓制冷劑被加熱,成為氣態(tài)制冷劑。該氣態(tài)制冷劑從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中流出后,經由第二注入管道(38) 分流進入第一、第二、第三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中。已流入各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的中壓制冷劑,在由上述各流量調節(jié)閥 (30a.30b.30c)對其流量進行調節(jié)后,注入各壓縮機Ola、21b、21c)中壓位置的壓縮室中。 此處,利用上述控制器(9)調節(jié)上述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開度,以使由噴出管溫 度傳感器(61)檢測出的溫度進入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另一方面,流向上述第一連接管道(14)的高壓制冷劑分流到各庫內回路(50)中。 已流入庫內回路(50)的高壓制冷劑在加熱用管道(51)中流通。此時在排水接收盤(55) 中,利用在加熱用管道(51)內流動的制冷劑溶解由結露水凍結后形成的冰塊。這樣一來, 進一步對在加熱用管道(51)內流動的高壓制冷劑進行過冷卻。已從加熱用管道(51)中流 出的高壓制冷劑由上述庫內膨脹閥(5 減壓,成為低壓制冷劑后,流向上述庫內熱交換器 (53)。在上述庫內熱交換器(5 中,低壓制冷劑與庫內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fā)。這樣一 來,庫內空氣即被冷卻。由各庫內熱交換器(5 蒸發(fā)后的制冷劑經由第二連接管道(15) 再度流向庫外回路00)。已流入庫外回路00)的低壓制冷劑經由四通換向閥04)流向吸 入合流管(23),從吸入管(23a、23b、23c)吸入各壓縮機Ola、21b、21c)中。已被吸入各壓 縮機Ola、21b、21c)中的低壓制冷劑與已從上述中間通口(5、6、7)流入的中壓制冷劑一起 被壓縮至規(guī)定壓力,成為高壓制冷劑。然后,該高壓制冷劑再度從壓縮機(21a、21b、21c)中 噴出。像這樣,通過制冷劑進行循環(huán),而進行將各冷藏倉庫內維持在規(guī)定溫度的冷卻運轉。而且,如果將上述四通換向閥04)從第一狀態(tài)設定為第二狀態(tài),則制冷劑的循環(huán) 方向變?yōu)榉捶较颉_@樣一來,上述庫外熱交換器0 成為蒸發(fā)器,上述庫內熱交換器(53) 成為冷凝器,能夠進行逆循環(huán)除霜運轉。一第一實施方式的效果一根據(jù)本第一實施方式,通過設置上述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 ,30c),便能夠在由上 述過冷卻用減壓閥(29)減壓后,針對每個壓縮機(21a、21b、21c)調節(jié)在各分支注入管道 (37a.37b.37c)中流動的制冷劑的流量。因此,可以對上述各壓縮機(21a、21b、21c)進行適 當?shù)淖⑷?。而且,根?jù)本第一實施方式,利用上述控制部件(9),根據(jù)多個壓縮機(21a、21b、 21c)的噴出制冷劑的溫度調節(jié)對各壓縮機Ola、21b、21c)的注入量,便能夠使各壓縮機 (21a.21b.21c)的噴出制冷劑的溫度在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這樣一來,就能夠對各壓縮機 (21a.21b.21c)可靠地進行適當?shù)淖⑷?。而且,根?jù)本第一實施方式,通過設置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 ),能夠使由上述過 冷卻用減壓閥09)減壓后的制冷劑在與在上述制冷劑回路(10)中流動的高壓制冷劑進行 熱交換后,再注入上述各壓縮室Ga、4b、4c)中。這樣一來,與沒有設置上述過冷卻熱交換 器(28)的情況相比,能夠使制冷裝置(1)的COP提高,并向多個壓縮機(21a.21b.21c)中 進行注入。一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一圖4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制冷劑回路。在第一實施方式及其變形 中,對制冷裝置(1)的運轉進行控制的控制器的結構不同。而且,在變形例1的第二注入管道(38)上設置有測定通過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后的中壓制冷 劑的溫度的中間制冷劑溫度傳感器(70)、以及測定該中壓制冷劑的壓力的中壓壓力傳感器 (71)。本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控制器(4)包括第一控制部(16)、回避控制部(58) 和第二控制部(17)。由上述第一控制部(16)和回避控制部(58)調節(jié)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 (29)的開度,由上述第二控制部(17)調節(jié)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在該控制器(4)上,電氣連接有作為上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的噴出管溫度傳感器 (61)和噴出壓力傳感器(64)、以及作為上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的中間制冷劑溫度傳感 器(70)和中壓壓力傳感器(71)。而且,在上述控制器(4)中設置有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噴出 狀態(tài)設定部件)(76)和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件)(77)。由上述噴出狀態(tài) 設定部(76)設定上述壓縮機(21a、21b、21c)噴出溫度的目標值Tm,由上述中間過熱度設定 部(77)設定在上述注入回路GO)中流動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的目標值Tgshm。接著,參照圖5至圖8的控制流程圖對上述第一控制部(16)、回避控制部(58)和 第二控制部(17)的控制操作進行說明?!吹谝豢刂撇俊瞪鲜龅谝豢刂撇?16)具有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和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 根據(jù)上述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和上述注入回路GO)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 選擇上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或者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由所選擇的第一噴出目 標控制部(56a)或者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來進行控制。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首先在步驟STl中,計算出上述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 檢測值Tdl Td3中最大的值,將該計算值設定為上述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最大值 TtcL然后,在步驟ST2中,判斷第一、第二和第三條件中的任一條件是否成立。此處,上 述第一條件是,在上述步驟STl中設定出的最大值Ttd在由上述控制器的噴出狀態(tài)設 定部(76)設定出的目標值Tm以下的條件。上述第二條件是,上述步驟STl的最大值Ttd 大于上述目標值Tm、且該最大值Ttd在tl小時內連續(xù)下降的條件。上述第三條件是,在上述步驟STl的最大值Ttd大于上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76)的 目標值Tm加上規(guī)定值Tdx所得的值、且上述最大值Ttd小于設定為比上述目標值Tm大的 上限側閾值Tdmax的情況下,上述中間過熱度檢測部(75)的檢測值Tgsh小于規(guī)定的中間 過熱度值Tgshs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 t2小時以上的條件。另外,該上限側閾值Tdmax設定為如 果上述步驟STl的最大值Ttd超過上述閾值Tdmax,則上述壓縮機(21a、21b、21c)就會發(fā)生 異常的過熱運轉的值。在上述步驟ST2中,如果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條件中任一條件成立則進入步驟 ST3。在步驟ST3中,根據(jù)由上述中間制冷劑溫度傳感器(70)和中壓壓力傳感器(71)檢測 出的中間制冷劑過熱度檢測值Tgsh與上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77)的目標值Tgshm之差, 計算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開度值的變化量dpls。應予說明,該差值越小該變化量dpls 就越小。接著,在步驟ST5中,將當前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值EV2 口 pis加上在上 述步驟ST3中計算出的變化量dpls得到的值設定為新的開度值EV2*pls。然后,將上述過 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變成該新的開度值EV2· pis。
該步驟ST3和步驟ST5中的處理與上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的控制操作相對 應。通過該操作,能夠使從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中流出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固定在 上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77)的目標值。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ST2中,如果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條件全都不成立則轉入 步驟ST4。在步驟ST4中,根據(jù)步驟STl的最大值Ttd與上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76)的目標 值Tm之差,計算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開度值的變化量dpls。應予說明,該差值越小該 變化量dpls就越小。接著,在步驟ST5中,將當前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值EV2*pls 加上在上述步驟ST4中計算出的變化量dpls得到的值設定為新的開度值EV2 *pls。然后, 將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變?yōu)樾碌拈_度值EV2· pis。該步驟ST4和步驟ST5的處理與上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的控制操作相對 應。通過該操作,能夠使上述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固定在上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 部(76)的目標值。這樣一來,當上述壓縮機Ola、21b、21c)由過熱運轉的征兆時,由上述第一噴出 目標控制部(56a)進行噴出溫度控制,當上述壓縮機(21a、21b、21c)不是過熱運轉時,由中 間過熱度控制部(60)進行中間過熱度控制。如果上述步驟ST5結束則返回步驟ST1,再次計算上述各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 的最大值Ttd。并且,反復進行從該步驟STl到步驟ST5的處理。這樣一來,與像第一實施方 式那樣總是進行噴出溫度控制的情況相比,通過分開使用兩種控制能夠對各壓縮機(21a、 21b,21c)進行更加適當?shù)淖⑷搿?lt;回避控制部>上述回避控制部(58)具有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和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 (79a),當上述壓縮機Ola、21b、21c)因上述制冷裝置(1)的負荷變動等而發(fā)生異常的過 熱運轉或者異常的潮濕運轉時,上述回避控制部(58)使該壓縮機(21a、21b、21c)不會持續(xù) 進行這些異常運轉。另外,上述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進行使上述壓縮機(21a、21b、 21c)避免異常的過熱運轉的控制操作,上述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進行使上述壓縮機 (21a.21b.21c)避免異常的潮濕運轉的控制操作。首先,對上述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的控制操作進行說明,然后對上述第一 過熱回避控制部(78a)的控制操作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在上述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中,首先在步驟ST6中,判斷第四 和第五條件是否都成立。此處,第四條件是,作為由上述中間制冷劑溫度傳感器(70)和中 壓壓力傳感器(71)檢測出的中間制冷劑過熱度檢測值Tgsh小于設定為比上述中間過熱度 設定部(77)的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小的下限側閾值Tgshmin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 t3小時以 上的條件。另外,如果作為上述中間制冷劑過熱度的檢測值Tgsh超過上述閾值Tgshmin,則 該下限側閾值Tgshmin設定為上述壓縮機(21a、21b、21c)發(fā)生異常的潮濕運轉的值。上述第五條件是,在作為由上述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和噴出壓力傳感器(64) 檢測出的噴出過熱度的檢測值Tdshl Tdsh3中,至少有一個值小于設定為比上述噴出狀 態(tài)設定部(76)的噴出過熱度目標值Tdshm小的下限側閾值Tdshmin的條件。利用該第四、 第五條件,判斷壓縮機(21a、21b、21c)是否陷入異常的潮濕運轉。在上述步驟ST6中,反復進行該步驟ST6的判定,直到第四和第五條件共同成立為止。并且,如果第四和第五條件都成立,則判斷為陷入異常的潮濕運轉而進入步驟ST7。在步驟ST7中,根據(jù)當前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值EV2 ·ρ1 計算上述 過冷卻用減壓閥09)開度值的變化量dpls。此處,當前的開度值EV2*pls越大,其變化量 dpls就越大,當前的開度值EV2 · pis越小,其變化量dpls也就越小。接著,在步驟ST8中,將從當前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值EV2 *pls減去 在上述步驟ST7中計算出的變化量dpls得到的差值設定為新的開度值EV2 *pls。結果,上 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減小。如果上述步驟ST8結束則返回步驟ST6,在該步驟ST6中再次判斷第四和第五條件 是否都成立。反復進行從該步驟ST6到步驟ST8的處理。這樣一來,當由于上述制冷裝置(1)的負荷變動等,上述各壓縮機(21a、21b、21c) 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過低,上述壓縮機Ola、21b、21c)陷入異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 時,使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減小。這樣一來,從上述壓縮機Ola、21b、21c)的 中間通口(5、6、7)流入的中壓制冷劑減少,從而能夠避免該異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持續(xù)。如圖7所示,在上述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中,首先在步驟ST9中,計算上述 各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l Td3中的最大值,將該計算值設定為上述噴出管 溫度傳感器(61)的最大值Ttd。然后,在步驟STlO中,判斷第六和第七條件中的至少一個條件是否成立。此處,上 述第六條件是,在所有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預測溫度中至少有一個以上比上述噴 出預測溫度的上限側閾值Tpmax大的條件。應予說明,該上限側閾值Tpmax設定為如果上 述噴出預測溫度Tp超過上述閾值Tpmax,則上述壓縮機(21a、21b、21c)就會發(fā)生異常的過 熱運轉的值。此處,由設置在上述控制器中的噴出預測溫度計算部(80)來計算上述壓縮 機Ola、21b、21c)的噴出預測溫度。該噴出預測溫度計算部(80)構成為假設上述壓縮機 (21a.21b.21c)的壓縮操作為多變壓縮操作,根據(jù)上述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壓力、 吸入壓力和吸入溫度計算上述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預測溫度。上述第七條件是,在步驟ST9中設定的最大值Ttd比設定為大于上述噴出狀態(tài)設 定部(76)的目標值Tm的上限側閾值Tdmax更大的條件。應予說明,該上限側閾值Tdmax設 定為如果上述步驟ST9的最大值Ttd超過上述閾值Tdmax,則上述壓縮機(21a、21b、21c) 就會發(fā)生異常的過熱運轉的值。并且根據(jù)該第六、第七條件,判斷上述壓縮機(21a、21b、 21c)是否陷入異常的過熱運轉。在上述步驟STlO中,反復進行步驟ST9和步驟STlO的處理,直到第六和第七條件 中至少一個條件成立為止。并且,如果第六和第七條件中至少一個條件成立,則判斷為上述 壓縮機Ola、21b、21c)陷入異常的過熱運轉而進入步驟ST11。在步驟STll中,根據(jù)在步驟ST9中設定的最大值Ttd與上述上限側閾值Tdmax之 差,計算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開度值的第一變化量dplsl。應予說明,該差值越小該變 化量dplsl就越小。接著,在步驟ST12中,根據(jù)上述噴出預測溫度計算部(80)的計算值Tp 與上述上限側閾值Tpmax之差,計算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開度值的第二變化量dpls2。 應予說明,該差值越小該變化量dpls2就越小。此處,當所有壓縮機(21a、21b、21c)都運轉 時,根據(jù)上述噴出預測溫度計算部(80)對每個壓縮機Ola、21b、21c)的計算值Tp中的最大值與上述上限側閾值Tpmax之差,計算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第二變化量dpls2。 應予說明,該差值越小該變化量dpls2就越小。接著,在步驟ST13中,將在上述步驟STll中計算出的第一變化量dpi si和在上述 步驟ST12中計算出的第二變化量dpls2中的最大值設定為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開度 值的變化量dpls。此處,當上述變化量dpls大于15時將該變化量dpls限定為15。另外, 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值的最小值為零(完全關閉),最大值為480(完全打開)。然后,在上述步驟ST14中,將當前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值EV2 · pis加上 在上述步驟ST13中設定的變化量dpls得到的值設定為新的開度值EV2 · pis。并且,將上 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變成該新的開度值EV2· pis。如果上述步驟ST14結束則返回步驟ST9,在該步驟ST9中再次計算上述各噴出管 溫度傳感器(61)的最大值Ttd。反復進行從該步驟ST9到步驟ST14的處理。這樣一來,當由于上述制冷裝置(1)的負荷變動等,上述各壓縮機(21a、21b、21c) 的噴出溫度或者噴出過熱度過高,上述壓縮機Ola、21b、21c)陷入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 時,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增大。這樣一來,從上述壓縮機Ola、21b、21c)的中 間通口(5、6、7)流入的中壓制冷劑增加,從而能夠避免該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持續(xù)。<第二控制部>上述第二控制部(17)是使上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相互接近的 控制部。另外,在本變形例中,因為第一壓縮機Ola)由可變排量型壓縮部件成,上述第二、 三壓縮機Olb、21c)由固定排量型壓縮部件成,所以認為上述第二、三壓縮機Olb、21c)的 噴出溫度大致相等。因此,在上述第二控制部(17)中,通過調節(jié)對第一壓縮機(21a)所設 的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能夠控制第一壓縮機(21a)的噴出溫度,使該噴出溫度接 近上述第二、三壓縮機Olb、21c)的噴出溫度。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首先在步驟ST15中,反復進行上述步驟ST15的判斷,直到 第一壓縮機Ola)的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l與上述第二、第三壓縮機(21b、 21c)的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2、Td3的最大值之差的絕對值達到規(guī)定值Tl以 上為止。并且,如果上述絕對值達到規(guī)定值Tl以上,則作為第一壓縮機(21a)與上述第二、 三壓縮機Olb、21c)的噴出溫度之差較大,進入步驟ST16。在步驟ST16中,根據(jù)第一壓縮機Ola)的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l 與上述第第二、第三壓縮機Olb、21c)的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2、Td3的最大 值之差,計算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開度值的變化量dpls。應予說明,該差值越小該變 化量dpls就越小。然后,在步驟ST17中,判斷當前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值是否大于規(guī)定開 度值b。如果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值大于規(guī)定開度值b則進入步驟STlSjn 果沒有則進入步驟ST19。在步驟ST18中,如果在步驟ST16中計算出的變化量dpls小于規(guī)定開度值b 的-0. 08倍,則將該變化量dpls修正為規(guī)定開度值b的-0. 08倍,如果在步驟ST16中計 算出的變化量dpls大于規(guī)定開度值b的0. 08倍,則將該變化量dpls修正至規(guī)定開度值b 的0.08倍。即,當?shù)谝涣髁空{節(jié)閥(30a)的開度很大時,使該開度改變較大。應予說明,該 0.08僅為示例,可以在限制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值的范圍內設定。
在步驟ST19中,如果在步驟ST16中計算出的變化量dpls小于規(guī)定開度值b 的-0. 04倍,則將該變化量dpls修正至規(guī)定開度值b的-0. 04倍,如果在步驟ST16中計 算出的變化量dpls大于規(guī)定開度值b的0. 04倍,則將該變化量dpls修正至規(guī)定開度值b 的0.04倍。即,當?shù)谝涣髁空{節(jié)閥(30a)的開度很小時,使該開度改變較小。應予說明,該 0.04僅為示例,可以在限制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值的范圍內設定。接著,在步驟ST20中,將當前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值EV3 -pis加上 在步驟ST18或者步驟ST19中根據(jù)需要修正后的變化量dpls得到的值設定為新的開度值 EV3.plSo然后,將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改變?yōu)樾碌拈_度值EV3 · pis。如果上述步驟ST20結束則返回步驟ST15,在該步驟ST15中再次判斷第一壓縮機 (21a)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l與上述第二、第三壓縮機Qlb、21c)噴出管溫 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2、Td3的最大值之差的絕對值是否在規(guī)定值Tl以上。通過反 復進行從該步驟ST15到步驟ST20的處理,調節(jié)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使第一壓縮機 (21a)的噴出溫度接近上述第二、三壓縮機Olb、21c)的噴出溫度。綜上所述,通過上述控制器G),能夠對上述各壓縮機(21a、21b、21c)進行適當?shù)?注入,并且能夠使上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均勻?!兜诙嵤┓绞健繁镜诙嵤┓绞降闹评溲b置(91)是設置在便利店等中,同時進行冷藏庫和冷凍 庫的冷卻、以及室內的空氣調節(jié)的制冷裝置。如圖2所示,制冷裝置(91)包括庫外機組(92)、空調機組(93)、冷藏機組(94)、 冷凍機組(95)和控制器(9)。上述庫外機組(9 中設置有庫外回路(96)??照{機組(9 中設置有空調回路 (97)。冷藏機組(94)中設置有冷藏回路(98)。冷凍機組(95)中設置有冷凍回路(99)。并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空調回路(97)構成第一利用系統(tǒng),冷藏回路(98)和冷凍回路(99)構 成第二利用系統(tǒng)。在該制冷裝置(91)中,通過相對于庫外回路(96)并聯(lián)多個利用側回路(97、98、 99),構成進行蒸氣壓縮式制冷循環(huán)的制冷劑回路。上述庫外回路(96)和各利用側回路 (97、98、99)通過液側連接管道(100)、第一氣側連接管道(101)和第二氣側連接管道(102) 相連接。液側連接管道(100)的一端連接在庫外回路(96)的液側常閉閥(10 上。液側 連接管道(100)的另一端分成三個分支,分別連接在空調回路(97)、冷藏回路(98)和冷凍 回路(99)上。第一氣側連接管道(101)的一端連接在庫外回路(96)的第一氣側常閉閥 (105)上,另一端連接在空調回路(97)上。第二氣側連接管道(10 的一端連接在庫外回 路(96)的第二氣側常閉閥(104)上。第二氣側連接管道(102)的另一端ii分成兩個分支, 分別連接在冷藏回路(98)和冷凍回路(99)上。以下,對每個機組進行詳細說明,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標記相同的符號, 并簡化對該部分的說明。另外,上述空調機組(93)和上述冷藏機組(94)與第一實施方式 的庫內機組(3)具有相同的結構,故說明省略。〈庫外機組〉上述庫外機組O)的庫外回路(96)中設置有第一至第三的三臺壓縮機(21a、 21b、21c)、第一四通換向閥(M)、庫外熱交換器(25)、貯液器(27)、過冷卻熱交換器(28),過冷卻用減壓閥(減壓部件)( )、室外膨脹閥(31)。并且,在第二實施方式中,設置有第 二、第三四通換向閥02、43)。上述第一至第三的三臺壓縮機Ola、21b、21c)由第一利用系統(tǒng)的壓縮機和第二 利用系統(tǒng)的壓縮部件成。具體而言,第一壓縮機(21a)原則上固定用于冷藏、冷凍用的第二 利用系統(tǒng),第三壓縮機(21c)原則上固定用于空調用的第一利用系統(tǒng)。另一方面,第二壓縮 機(21b)用于在第一利用系統(tǒng)和第二利用系統(tǒng)間進行切換,構成第一利用系統(tǒng)的壓縮機和 第二利用系統(tǒng)的壓縮機。第一、第二、第三吸入管03a、23b、23c)的一端分別與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壓縮 機(21a、21b、21c)的吸入側連接。第一吸入管的另一端側分成兩個分支,一個分支 連接在上述第二氣側常閉閥(104)上,另一個分支連接在上述第三四通換向閥上。而 且,第二吸入管0 )的另一端連接在上述第三四通換向閥上。第三吸入管03c)的 另一端分成兩個分支,一個分支連接在上述第三四通換向閥^幻上,另一個分支連接在上 述第二四通換向閥G2)上。此處,在上述第一吸入管(23a)上設置有第一吸入壓力傳感器(120),上述第三吸 入管(23c)上設置有第二吸入壓力傳感器(121),由上述第一吸入壓力傳感器(120)檢測冷 凍側的低壓壓力,由上述第二吸入壓力傳感器(121)檢測空調側的低壓壓力。上述第一至第三的三個四通換向閥04、42、4;3)分別具備第一至第四的四個通 口。第一四通換向閥04)的第一通口連接在噴出合流管0 上,第二通口連接在第二四 通換向閥0 的第四通口上,第三通口連接在庫外熱交換器0 的一端,第四通口連接在 第一氣側常閉閥(10 上。第二四通換向閥0 的第一通口連接在噴出合流管02)上, 第二通口連接在第三吸入管(23c)上,第三通口關閉。上述第一四通換向閥04)和第二四通換向閥0 能夠切換成第一通口與第三通 口相互連通且第二通口與第四通口相互連通的第一狀態(tài)(圖2中用實線表示的狀態(tài))、以及 第一通口與第四通口相互連通且第二通口與第三通口相互連通的第二狀態(tài)圖2中用虛線 表示的狀態(tài))。上述第三四通換向閥的第一通口連接在第三制冷劑管道(3 上,第二通口 連接在第二吸入管(23b)上,第三通口連接在第三吸入管(23c)上,第四通口連接在第一吸 入管(23a)上。而且,在第一吸入管(23a)和第三四通換向閥之間,以及第三吸入管 (23c)和第三四通換向閥之間設置有逆止閥。此處,通常第三四通換向閥在第一 通口上作用有各壓縮機(31、32、3;3)的噴出壓力,在第二通口、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上分別 作用有第二壓縮機Olb)、第三壓縮機(21c)和第一壓縮機Ola)的吸入壓力。并且,上述第三四通換向閥能夠切換成第一通口與第三通口相互連通且第 二通口和第四通口相互連通的第一狀態(tài)圖2中用實線表示的狀態(tài))、以及第一通口與第四 通口相互連通且第二通口與第三通口相互連通的第二狀態(tài)圖2中用虛線表示的狀態(tài))。<冷凍機組>上述冷凍機組(卯)的冷凍回路(99)的一端(液側端)連接在液側連接管道(100) 的分支端上,另一端(氣側端)連接在第二氣側連接管道(10 的分支端上。冷凍回路(99) 上從液側端開始依次設置有冷凍膨脹閥(8 、冷凍熱交換器(81)和增壓壓縮機(84)。冷凍 熱交換器(81)是橫肋式片型熱交換器。在冷凍熱交換器(81)附近設置有冷凍風扇(83)。在該冷凍熱交換器(81)中進行制冷劑與冷凍風扇(8 送來的庫內空氣之間的熱交換。在上述冷凍回路(99)上,在冷凍熱交換器(81)的流出一側設置有出口制冷劑溫 度傳感器(111)。冷凍膨脹閥(8 由根據(jù)出口制冷劑溫度傳感器(111)的檢測溫度調節(jié) 開度的感溫式膨脹閥構成。在冷凍膨脹閥(82)的上游側附近,設置有開閉自如的電磁閥 (SV)。而且,在冷凍熱交換器(81)附近設置有對冷凍庫內空氣的溫度進行檢測的庫內溫度 傳感器(112)。上述增壓壓縮機(84)為高壓拱頂型渦旋壓縮機,由可變排量型壓縮部件成。增壓 壓縮機(84)的噴出管(8 連接在第二氣側連接管道(10 上,增壓壓縮機(84)的吸入管 (86)連接在冷凍熱交換器(81)上。在噴出管(8 上,從增壓壓縮機(84) —側開始依次設 置有高壓壓力開關(113)、油分離器(87)和逆止閥(CV)。在吸入管(86)上設置有用于對 增壓壓縮機(84)的吸入壓力進行檢測的吸入壓力傳感器(114)。在油分離器(87)上連接 有油返回管(88),該油返回管(88)用于讓從制冷劑中分離出的冷凍機油返回增壓壓縮機 (84)的吸入側(吸入管(86))。該油返回管(88)上設置有毛細管(CP)。在上述冷凍回路(99)上還設置有連接吸入管(86)和噴出管(8 的旁路管(89)。 旁路管(89)上設置有逆止閥(CV)。旁路管(89)構成為當增壓壓縮機(84)發(fā)生故障等 時,在吸入管(86)中流動的制冷劑繞過增壓壓縮機(84)流向噴出管(85)。本實施方式的制冷裝置(91)在空調回路(97)、冷藏回路(98)和冷凍回路(99)中 制冷劑的蒸發(fā)溫度互異。也就是說,空調回路(97)、冷藏回路(98)和冷凍回路(99)中制冷 劑的蒸發(fā)壓力互異。這樣一來,分別與上述第一利用系統(tǒng)和上述第二利用系統(tǒng)連接的壓縮機(21a、 21b,21c)的吸入壓力也互異。此時,上述注入回路GO)的中壓制冷劑容易被吸入中壓位置 的壓縮室壓力較低的壓縮機中。結果,該壓縮機的噴出制冷劑溫度下降。根據(jù)該溫度變化 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開度減小。這樣一來,就抑制了大量制冷劑注入該壓縮機 (21a、21b、21c)中。一運轉操作一然后,對上述制冷裝置(91)的運轉操作進行說明。在該制冷裝置(91)中,能夠在 利用冷藏機組(94)對冷藏庫進行冷卻、利用冷凍機組(95)對冷凍庫進行冷卻、并且利用空 調機組(9 對室內進行制冷的制冷運轉,以及利用冷藏機組(94)對冷藏庫進行冷卻、利用 冷凍機組(%)對冷凍庫進行冷卻、并且利用空調機組(9 對室內進行制熱的制熱運轉間 進行切換。此處,對上述制冷運轉的部分進行說明。該制冷運轉能夠在第二壓縮機(21b)用于冷藏、冷凍用第二利用系統(tǒng)中的第一模 式和第二壓縮機(21b)用于空調用第一利用系統(tǒng)中的第二模式間進行切換。如圖2所示,在第一模式的制冷運轉中,所有四通換向閥04、42、4;3)設定為第一 狀態(tài)。室外膨脹閥(36)設定為完全關閉。并且,分別適當調節(jié)室內膨脹閥(52)、冷藏膨脹 閥(52)和冷凍膨脹閥(82)的開度。而且,各風扇(洸、54,83)、三臺壓縮機(21a.21b.21c) 和增壓壓縮機(84)分別處于運轉狀態(tài)。由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壓縮機Ola、21b、21c)壓縮后的高壓氣態(tài)制冷劑從各噴 出管(22a、22b、22c)噴出。已從各噴出管(22a、22b、22c)噴出的高壓氣態(tài)制冷劑流入各油 分離器(38a、38b、38c)中。在該各油分離器(38a、38b、38c)中,從高壓制冷劑中分離出冷凍機油。該分離出的冷凍機油被暫時貯存在各油分離器(38a、38b、38c)內,然后通過各出 油管(39a、39b、39c)和油流出合流管(39d)流向第二注入管道(38)。并且,已流入上述第 二注入管道(38)的冷凍機油分流并通過各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然后經由各中間 通口 (5、6、7)吸入各壓縮機(21a、21b、21c)中。另一方面,冷凍機油已被分離出去的高壓制冷劑在從各油分離器(38a、38b、38c) 中流出后,在上述噴出合流管0 中合流。在上述噴出合流管0 中合流后的高壓制冷 劑經由上述第一、第二四通換向閥(對、4幻流向庫外熱交換器0幻。在庫外熱交換器05) 中,高壓制冷劑與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并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劑依次通過第一制冷劑管道
(32)、貯液器(XT)和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高壓側流路08a),然后流向第二制冷劑管道
(33)。已流入第二制冷劑管道(3 的制冷劑一部分流向第一注入管道(37),其余部分經由 上述第一常閉閥(11)流向液側連接管道(100)。已流向第一注入管道(37)的高壓制冷劑由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減壓至規(guī)定 壓力,成為中壓制冷劑,然后流向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在過冷卻 熱交換器08)中,該中壓制冷劑與在高壓側流路08a)中流動的高壓制冷劑進行熱交換。 這樣一來,上述高壓制冷劑被冷卻,過冷卻度增大,上述中壓制冷劑被加熱,成為氣態(tài)制冷 劑。該氣態(tài)制冷劑從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中流出后,經由第二注入管道(38)分流進 入第一、第二、第三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中。各已流入各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的中壓制冷劑,在由上述各流量調節(jié)閥 (30a.30b.30c)對其流量進行調節(jié)后,注入各壓縮機Ola、21b、21c)中壓位置的壓縮室中。 此處,由上述控制器(9)調節(jié)上述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的開度,以使由噴出管溫度 傳感器(61)檢測出的溫度進入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另一方面,已流向液側連接管道(100)的液制冷劑分流進入空調回路(97)、冷藏 回路(98)和冷凍回路(99)中。已流入上述空調回路(97)的高壓制冷劑在由室內膨脹閥(5 減壓后,流向室內 熱交換器(53)。在室內熱交換器(53)中,制冷劑從室內空氣中吸熱而蒸發(fā)。結果,室內空 氣被冷卻并進行店內制冷。由室內熱交換器(5 蒸發(fā)后的制冷劑依次通過第一氣側連接 管道(101)、第一四通換向閥04)和第二四通換向閥(42),然后從第三吸入管03c)吸入 第三壓縮機(21c)中。已流入上述冷藏回路(98)的制冷劑在加熱用管道(51)中流通。此時在排水接收 盤(55)中,利用在加熱用管道(51)內流動的制冷劑溶解由結露水凍結后形成的冰塊。這 樣一來,進一步對在加熱用管道(51)內流動的高壓制冷劑進行過冷卻。已從加熱用管道 (51)中流出的高壓制冷劑在由冷藏膨脹閥(5 進行減壓后,流向冷藏熱交換器(81)。在 冷藏熱交換器(81)中,制冷劑從庫內空氣吸熱而蒸發(fā)。結果,對冷藏庫內進行冷卻。在該 冷藏機組(94)中,例如,庫內溫度維持在5°C。由冷藏熱交換器(81)蒸發(fā)后的制冷劑流向 第二氣側連接管道(102)。已流入上述冷凍回路(99)的制冷劑在由冷凍膨脹閥(8 減壓后,流向冷凍熱交 換器(81)。在冷凍熱交換器(81)中,制冷劑從庫內空氣吸熱并蒸發(fā)。結果,進行冷凍庫內 的冷卻。在該冷凍機組(95)中,例如,庫內溫度維持在-10°C。在冷凍熱交換器(81)中蒸 發(fā)后的制冷劑由增壓壓縮機(84)壓縮后,流入第二氣側連接管道(10 并與來自冷藏回路(98)的制冷劑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劑流向第一吸入管(106),一部分被吸入第一壓縮機 (21a)中,其余部分經由第三連接管道(49c)和第三四通換向閥從第二吸入管(107) 吸入第二壓縮機Olb)中。第二模式的制冷運轉是在上述第一模式的狀態(tài)下,將第三四通換向閥切換 到第二狀態(tài),除此之外均與第一模式的制冷運轉相同。在該模式的制冷運轉中,在室內熱交換器(5 中蒸發(fā)后的制冷劑從第一氣側連 接管道(101)依次經由第一四通換向閥04)和第二四通換向閥(42),流向第三吸入管 (23c) 0已流向第三吸入管03c)的制冷劑,一部分被吸入第三壓縮機Qlc)中,其余部分 通過第三四通換向閥后,從第二吸入管(23b)吸入第二壓縮機Qlb)。如果從上述制冷運轉的狀態(tài)中只將第一四通換向閥04)切換到第二狀態(tài),則能 夠進行制熱運轉。此時,如果將上述室外膨脹閥(31)完全關閉,則成為第一制熱運轉,不沒 有完全關閉上述室外膨脹閥(31)并根據(jù)需要進行開度調節(jié),則成為第二制熱運轉。如果將第一四通換向閥04)和第二四通換向閥0 切換到第二狀態(tài),沒有完全 關閉上述室外膨脹閥(31)并根據(jù)需要進行開度調節(jié),則成為第三制熱運轉。此處,在第一制熱運轉中,設置在上述空調回路(97)上的空調熱交換器(53a)成 為冷凝器,上述冷凍熱交換器(81)和設置在上述冷藏回路(98)上的冷藏熱交換器(53b) 成為蒸發(fā)器。在第二制熱運轉中上述空調用熱交換器(53a)成為冷凝器,庫外熱交換器 (25)和冷藏熱交換器(53b)冷凍熱交換器(81)成為蒸發(fā)器。在第三制熱運轉中,空調用熱 交換器(53a)和庫外熱交換器0 成為冷凝器,上述冷凍熱交換器(81)和冷藏熱交換器 (53b)成為蒸發(fā)器。一第二實施方式的效果一根據(jù)本第二實施方式,上述多個壓縮機Ola、21b、21c)由吸入壓力互異的壓縮部 件成。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設置上述各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也能夠調節(jié)在每 個壓縮機Ola、21b、21c)中,由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減壓后在各分支注入管道(37a、 37b,37c)中流動的制冷劑的流量。因此,能夠對上述各壓縮機(21a、21b、21c)進行適當?shù)淖⑷?。而且,根?jù)本第二實施方式,能夠經由上述注入回路(40),向各壓縮機(21a、21b、 21c)中注入制冷劑,使冷凍機油返回各壓縮機Ola、21b、21c)中。這樣一來,因為上述注入 回路GO)還能夠作為用于供冷凍機油返回的回路來使用,所以不需要另外設置專用的回 油回路,從而能夠降低上述制冷裝置的成本?!诙嵤┓绞降淖冃卫粓D9是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制冷劑回路。在第二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 中,對制冷裝置(1)進行運轉控制的控制器的結構不同。而且,在變形例2的第二注入管道 (38)上設置有對通過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08b)后的中壓制冷劑的 溫度進行測定的中間制冷劑溫度傳感器(70)、以及對該中壓制冷劑的壓力進行測定的中壓 壓力傳感器(71)。本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控制器(8)包括第三控制部(18)和第四控制部(19)。 由上述第三控制部(18)調節(jié)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由上述第四控制部(19)調 節(jié)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
33
而且,在該控制器(8)上電氣連接有作為上述低壓壓力檢測部件的第一、第二吸 入壓力傳感器(120、121),作為上述中壓壓力檢測部件的中壓壓力傳感器(71)、作為上述 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的中間制冷劑溫度傳感器(70)和中壓壓力傳感器(71),以及作為上 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的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和噴出壓力傳感器(64)。而且,在上述控制 器(8)上設置有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件)(76)和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中間過 熱度設定部件)(77)。上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76)設定上述壓縮機(21a、21b、21c)噴出溫度的目標值Tm, 上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77)設定在上述注入回路GO)中流動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的目 標值Tgshm。接著,參照圖10和圖11的控制流程圖,對上述第三控制部(18)和第四控制部 (19)的控制操作進行說明。<第三控制部>上述第三控制部(18)具有上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和上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 (60),根據(jù)上述各壓縮機Ola、21b、21c)的運轉狀態(tài),選擇上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或 者上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由所選擇的中壓壓力控制部(59)或者中間過熱度控制部 (60)來進行控制。具體而言,如圖10所示,首先,在步驟ST21中,連接在上述第一低壓管線(102)上 的壓縮機(21a、21b)和連接在上述第二低壓管線(101)上的壓縮機(21c)是否都運轉。在上述步驟ST21中,如果上述第一低壓管線(10 的壓縮機(21a、21b)和上述第 二低壓管線(101)的壓縮機(21c)都運轉,則進入步驟ST22。在步驟ST22中,根據(jù)上述第 一、第二吸入壓力傳感器(120、121)的檢測值LP1、LP2中的最小值與上述中壓壓力傳感器 (71)的檢測值MP之差,計算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開度值的變化量dpls。應予說明, 該差值越小該變化量dpls就越小。假如該變化量dpls為負值時,上述變化量dpls為零。接著,在步驟STM中,將當前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值EV2· pis加上在上 述步驟ST21中計算出的變化量dpls得到的值設定為新的開度值EV2· pis。然后,將上述 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變成該新的開度值EV2 · pis。該步驟ST22和步驟STM的處理與上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的控制操作相對應。 通過該操作,能夠使上述注入回路GO)的壓力(中壓壓力)總是大于第一、第二低壓管線 的壓力(低壓壓力)。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ST21中,如果上述第一低壓管線(10 的壓縮機(21a、21b) 和上述第二低壓管線(101)的壓縮機OlC)中的一個壓縮機運轉,則進入步驟ST23。在該 步驟ST23中,根據(jù)由上述中間制冷劑溫度傳感器(70)和中壓壓力傳感器(71)檢測出的中 間制冷劑過熱度的檢測值Tgsh和上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77)的目標值Tgshm之差,計算 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開度值的變化量dpls。應予說明,該差值越小該變化量dpls就 越小。接著,在步驟STM中,將當前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值EV2· pis加上在上 述步驟ST23中計算出的變化量dpls得到的值設定為新的開度值EV2 · pis。然后,使上述 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變成該新的開度值EV2 · pis。該步驟ST23和步驟STM的處理與上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的控制操作相對應。通過該操作,能夠使從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中流出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固定在 上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77)的目標值。這樣一來,當上述第一低壓管線(102)的壓縮機Qla、21b)和上述第二低壓管線 (101)的壓縮機(21c)都運轉時,利用上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進行中壓壓力控制,當上述 第一低壓管線(102)的壓縮機(21a、21b)和上述第二低壓管線(101)的壓縮機(21c)中的 一個壓縮機運轉時,利用上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進行中間過熱度控制。這樣一來,如 上所述,制冷劑就不會從上述第二低壓管線(101)的壓縮機Olc)的中間通口逆流到上述 第一低壓管線(102)的壓縮機(21a、21b)的中間通口。而且,由于當上述第一低壓管線(102)的壓縮機(21a、21b)和上述第二低壓管線 (101)的壓縮機Olc)中的一個壓縮機運轉時,上述制冷劑的逆流不會發(fā)生,因此能夠將上 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減壓側流路—側的中壓制冷劑過熱度保持在適當值,對各 壓縮機(21a、21b、21c)進行注入。如果上述步驟STM結束則返回步驟ST21,再次判斷上述第一低壓管線(102)的壓 縮機(21a、21b)和上述第二低壓管線(101)的壓縮機Qlc)是否都運轉。然后,反復進行 從該步驟ST21到步驟STM的處理。這樣一來,與像第二實施方式那樣總是進行噴出溫度 控制的情況相比,通過分開進行兩種控制,能夠對各壓縮機(21a、21b、21c)進行更加適當 的注入?!吹谒目刂撇俊瞪鲜龅谒目刂撇?19)具有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 (78b)和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該第四控制部(19)根據(jù)上述壓縮機(21a.21b.21c) 的噴出溫度和噴出過熱度、以及上述注入回路GO)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選擇第二噴出 目標控制部(56b)、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和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中的任一控 制部,由該控制部來進行控制。應予說明,該第四控制部(19)的控制操作分別針對第一、第 二、第三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進行,但此處僅對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情況進行說 明。具體而言,如圖11所示,首先在步驟ST25中,判斷第八條件和第九條件中的至少 一個條件是否成立。此處,第八條件是,作為由上述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和噴出壓力傳 感器(64)檢測出的噴出過熱度的檢測值Tdshl小于規(guī)定的噴出過熱度Tdshs、上述噴出管 溫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l小于設定為比上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76)的噴出溫度目標值 Td小的下限側閾值Tdmin、并且作為由上述中間制冷劑溫度傳感器(70)和中壓壓力傳感器 (71)檢測出的中間制冷劑過熱度的檢測值Tgsh小于上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77)的中間過 熱度目標值Tgshm的條件。另外,該第八條件是用于判斷上述第一壓縮機(21a)是否陷入異常的潮濕運轉的 條件。此處,上述規(guī)定的噴出過熱度Tdshs設定在上述第一壓縮機(21a)不會發(fā)生異常的 潮濕運轉的范圍內。而且,上述下限側閾值Tdmin設定為如果上述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 的檢測值Tdl超過該閾值Tdmin,則上述第一壓縮機(21a)就會發(fā)生異常的潮濕運轉的值。上述第九條件是,上述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l大于設定為比上述噴 出狀態(tài)設定部(76)的噴出溫度目標值Tm大的上限側閾值Tdmax的條件。另外,該第九條件是用于判斷上述第一壓縮機(21a)是否陷入異常的過熱運轉的條件。此處,上述上限側閾值Tdmax設定為如果上述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l 超過該閾值Tdmax,則上述第一壓縮機(21a)就會發(fā)生異常的過熱運轉的值。在步驟ST25中,如果上述第八和第九條件中的至少一個條件成立,則判斷為上述 第一壓縮機(21a)發(fā)生異常的潮濕運轉或者異常的過熱運轉,進入步驟SD6。在步驟SD6中,判斷是否滿足上述第九條件。如果滿足上述第九條件則進入步驟 SD8。在步驟SD8中,根據(jù)當前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值EV3 · pls,計算上述 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開度值的變化量dpls。此處,當前的開度值EV3· pis越大,其變化 量dpls就越大;當前的開度值EV2 · pis越小,其變化量dpls就越小。然后,在步驟ST30 中,將當前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值EV3· pis加上在上述步驟SD8中計算出 的變化量dpls得到的值設定為新的開度值EV3· pis。結果,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 開度增大。該步驟SD8和步驟ST30的處理與上述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的控制操作相 對應。通過該操作,從上述第一壓縮機(21a)的中間通口( 流入的中壓制冷劑增加,以避 免異常的過熱運轉狀態(tài)的持續(xù)。另一方面,在步驟SD6中,如果不滿足上述第九條件則進入步驟SD9。在步驟 SD9中,根據(jù)當前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值EV3*pls,計算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 (30a)開度值的變化量dpls。此處,當前的開度值EV3· pis越大,其變化量dpls就越大; 當前的開度值EV2 -pis越小,其變化量dpls就越小。然后,在步驟ST30中,將從當前上述 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值EV3 · pis減去在上述步驟SD9中計算出的變化量dpls 得到的值設定為新的開度值EV3· pis。結果,上述過冷卻用減壓閥09)的開度減小。該步驟SD9和步驟ST30的處理與上述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的控制操作相 對應。通過該操作,從上述第一壓縮機(21a)的中間通口( 流入的中壓制冷劑減少,以避 免異常的潮濕運轉狀態(tài)的持續(xù)。另一方面,在步驟ST25中,如果上述第八和第九條件均不成立,則判斷為上述第 一壓縮機(21a)不會發(fā)生異常的潮濕運轉或者異常的過熱運轉,進入步驟ST27。在步驟ST27中,根據(jù)上述噴出管溫度傳感器(61)的檢測值Tdl與上述噴出狀態(tài) 設定部(76)的噴出溫度目標值Tm之差,計算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開度值的變化量 dpls。應予說明,該差值越小該變化量dpls就越小。接著,在步驟ST30中,將當前上述第 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值EV3· pis加上在上述步驟SD9中計算出的變化量dpls得 到的值設定為新的開度值EV3· pis。然后,使上述第一流量調節(jié)閥(30a)的開度變成該新 的開度值EV2 · pis。該步驟ST27和步驟ST30的處理與上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的控制操作相 對應。通過該操作,能夠使上述第一壓縮機Ola)的噴出溫度固定在上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 (76)的目標值。如果上述步驟ST30結束則返回步驟ST25,再次進行步驟ST25的判斷。并且,反復 進行從該步驟ST25到步驟ST30的處理。這樣一來,與像第一實施方式那樣總是進行噴出 溫度控制的情況相比,通過分開進行三種控制,能夠對各壓縮機(21a、21b、21c)進行更加 適當?shù)淖⑷??!镀渌鼘嵤┓绞健?br>
上述實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結構。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用于調節(jié)對各壓縮機Ola、21b、21c)的注入量的流量調節(jié)部 件(30a、30b、30c)全都由電動閥構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由開閉自如的電磁閥構成。此 時,上述注入量可以通過電磁閥的開放設定的保持時間來進行調節(jié)。也就是說,當增加注入 量時,加長電磁閥的開放設定的保持時間。反之,當減少注入量時,縮短電磁閥的開放設定 的保持時間。而且,如圖3所示,可以利用電動閥調節(jié)對排量可變的第一壓縮機Qla)的注入 量,并利用電磁閥調節(jié)對固定排量型的第二、第三壓縮機Olb、21c)的注入量。這樣一來, 在第一壓縮機Ola)的情況下,能夠根據(jù)其工作排量的變化,利用上述電動閥精度良好地 調節(jié)對該第一壓縮機Ola)的注入量。另一方面,在第二、第三壓縮機Qlb、21c)的情況下,其工作排量固定,不需要利 用上述電動閥精度良好地調節(jié)注入量。因此,通過采用結構比上述電動閥簡單的電磁閥,能 夠降低制冷裝置的成本。這樣一來,當使用電動閥和開關閥作為注入回路的流量調節(jié)部件時,可以使這些 閥的CV值(流量系數(shù))不同。例如,如果使全開時電動閥的CV值大于開關閥的CV值,則 電動閥為完全打開,并且當電磁閥處于開放狀態(tài)時,第一壓縮機Ola)的注入量能夠大于 第二、第三壓縮機Olb、21c)的注入量。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上述注入回路00)的所有支管道(37a、37b、37c)上均設置 了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僅在可變排量壓縮機一側的支管道 (37a)上設置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應予說明,以上的各實施方式是本質上優(yōu)選的示例,并沒有限制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 應用對象或本發(fā)明的用途范圍等意圖。一產業(yè)實用性一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對具有多個壓縮機以進行蒸氣壓縮式制冷循環(huán)的制冷裝置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制冷裝置,包括具有多個壓縮機(21a、21b、21c)進行蒸氣壓縮式制冷循環(huán)的 制冷劑回路(10)、注入回路00)以及設置在所述注入回路GO)的總管道(37)上的減壓部 件(四),所述注入回路GO)具有從該制冷劑回路(10)的高壓管線(3 分支出的所述總 管道(37)和從該總管道(37)進一步分支出的支管道(37a、37b、37c),各所述支管道(37a、 37b,37c)連接在各所述壓縮機(21a.21b.21c)的中間通口 (5、6、7)上,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壓縮機Ola、21b、21c)中的至少一個由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構成,在多 個所述壓縮機Ola、21b、21c)中,至少在所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 —側的所述支管道 (37a、37b、37c)上設置有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入回路GO)的每條所述支管道(37a、37b、37c)上都設置有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 件(30a、30b、30c)。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裝置包括過冷卻熱交換器( ),該過冷卻熱交換器08)具有減壓側流路 (28b)和高壓側流路08a),由所述減壓部件09)減壓后的制冷劑在所述減壓側流路08b) 中流動,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高壓制冷劑在所述高壓側流路08a)中流動;所述減壓側流路08b)連接在所述注入回路GO)的所述總管道(37)上,所述高壓側 流路08a)連接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所述高壓管線(3 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裝置包括油分離器(38a、38b、38c),其設置在各所述壓縮機(21a、21b、21c) 的噴出管道(22a、22b、22c)上,從該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制冷劑中分離出冷凍機 油;連接在所述油分離器(38a、38b、38c)上的出油管(39a、39b、39c);以及回油回路(39), 其一端連接在所述出油管(39a、39b、39c)上,另一端連接在從所述注入回路00)分支出的 分支管上,使冷凍機油從該出油管(39a、39b、39c)返回到各所述壓縮機Ola、21b、21c)中。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為開度可變的流量調節(jié)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為開關閥。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壓縮機Ola、21b、21c)由所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和固定排量型壓縮機 (21b,21c)構成;設置在連接在所述可變排量型壓縮機(21a)的中間通口(5)上的所述支管道(37a)上 的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為開度可變的流量調節(jié)閥,設置在連接在所述固定排量型壓縮 機Qlb、21c)的中間通口(6、7)上的所述支管道(37b、37c)上的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b、 30c)為開關閥。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裝置包括噴出制冷劑溫度檢測部件(61),該噴出制冷劑溫度檢測部件(61) 檢測已從各所述壓縮機Ola、21b、21c)中噴出的噴出制冷劑的溫度;所述制冷裝置還包括控制部件(9),該控制部件(9)對各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 30c)的開度進行調節(jié)以使由所述噴出制冷劑溫度檢測部件(61)檢測出的值在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內。
9.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裝置具有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其檢測各所述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和噴出 過熱度中的至少一個;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件(76),其對各所述壓縮機Ola、21b、21c)的噴出溫度和噴出過熱度 中的至少一個設定噴出目標值Tm、Tdshm ;中間過熱度檢測部件(75),其檢測通過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所述減壓側流路 (28b)后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以及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件(77),其對通過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所述減壓側流路 (28b)后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設定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 所述制冷裝置還包括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其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以使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 測部件(61、66)的每個所述壓縮機Ola、21b、21c)的檢測值Td中的最大值即最大檢測值 Ttd成為所述噴出目標值Tm、Tdshm ;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其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以使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 部件(75)的檢測值Tgsh成為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以及第一控制部(16),其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中的制冷劑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 內時,根據(jù)該制冷劑狀態(tài)值選擇所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 部(60),由所選擇的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來進行控 制。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16)構成為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最大檢測值Ttd大 于所述噴出目標值Tm時,選擇所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部(56a),由所述第一噴出目標控制 部(56a)來進行控制。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16)構成為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最大檢測值Ttd 在所述噴出目標值Tm以下時,選擇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由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 (60)來進行控制。
12.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16)構成為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最大檢測值Tt d 在規(guī)定時間tl內連續(xù)下降時,選擇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由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 (60)來進行控制。
13.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裝置包括使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比當前大的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 使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比當前小的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以及 回避控制部(58),當所述制冷劑回路(10)中的制冷劑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超出所述規(guī)定 范圍時,所述回避控制部(58)選擇所述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或者所述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由所選擇的所述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或者所述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 (79a)來進行控制,直到該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避控制部(58)構成為當出現(xiàn)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 大于設定為比所述噴出目標值Tm大的上限側閾值Tdmax的情況、以及所述中間過熱度檢 測部件(75)的檢測值Tgsh大于設定為比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大的上限側閾值 Tgshmax的情況中的至少一種情況時,選擇所述第一過熱回避控制部(78a),由所述第一過 熱回避控制部(78a)來進行控制。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避控制部(58)設置成當出現(xiàn)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 小于設定為比所述噴出目標值Tm小的下限側閾值Tdmin的情況、以及所述中間過熱度檢 測部件(75)的檢測值Tgsh小于設定為比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小的下限側閾值 Tgshmin的情況中的至少一種情況時,選擇所述第一潮濕回避控制部(79a),由所述第一潮 濕回避控制部(79a)來進行控制。
16.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裝置包括第二控制部(17),該第二控制部(17)改變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 30b,30c)的開度,以使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每個所述壓縮機(21a、21b、21c) 的檢測值Td相互接近。
17.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裝置中,多個所述壓縮機Ola、21b、21c)由第一壓縮機(21a、21b)和第二 壓縮機Qlc)構成;所述制冷劑回路(10)的低壓管線(102、101)包括第一低壓管線(10 和第二低壓管 線(101),所述第一低壓管線(102)將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的吸入側和設置在所述制 冷劑回路(10)上進行庫內冷卻的冷卻用熱交換器(5北、81)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低壓管 線(101)將所述第二壓縮機Olc)的吸入側和設置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上對室內空氣 進行調節(jié)的空調用熱交換器(53a)連接在一起;所述制冷裝置具有低壓壓力檢測部件(120、121)、中壓壓力檢測部件(71)、所述中間 過熱度檢測部件(7 和所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件(77),所述低壓壓力檢測部件(120、121) 檢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低壓管線(102、101)中流動的低壓制冷劑的壓力,所述中壓壓力檢 測部件(71)檢測由所述減壓部件09)減壓后的中壓制冷劑的壓力,所述中間過熱度檢測 部件(7 檢測通過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所述減壓側流路08b)后的中壓制冷劑的 過熱度,所述中間過熱度設定部件(77)對通過所述過冷卻熱交換器08)的所述減壓側流 路后的中壓制冷劑的過熱度設定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 ;所述制冷裝置還包括中壓壓力控制部(59),其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以使所述中壓壓力檢測部件 (71)的檢測值MP大于所述低壓壓力檢測部件(120、121)的各所述低壓管線(102、101)的 檢測值LP ;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其改變所述減壓部件09)的開度以使所述中間過熱度 檢測部件(75)的檢測值Tgsh成為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以及第三控制部(18),其根據(jù)多個所述壓縮機Ola、21b、21c)的起動狀態(tài),選擇所述中壓 壓力控制部(59)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由所選擇的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 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來進行控制。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部(18)構成為;當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和所述第二壓縮機(21c) 都運轉時,選擇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由所述中壓壓力控制部(59)來進行控制。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部(18)構成為當所述第一壓縮機(21a、21b)和所述第二壓縮機(21c) 中的一個壓縮機運轉時,選擇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由所述中間過熱度控制部(60) 來進行控制。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裝置具有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和所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件(76),所 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檢測各所述壓縮機(21a、21b、21c)的噴出溫度和噴出過熱度 中的至少一個,所述噴出狀態(tài)設定部件(76)對各所述壓縮機(21a、21b、21c)的噴出溫度和 噴出過熱度中的至少一個設定噴出目標值Tm ;所述制冷裝置還包括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其改變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以使所 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成為所述噴出目標值Tm;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其使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比當前的大;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其使所述流量調節(jié)部件(30a、30b、30c)的開度比當前的 ?。灰约暗谒目刂撇?19),其在所述制冷劑回路(10)中的制冷劑的制冷劑狀態(tài)值在規(guī)定范圍 內時選擇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由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來進行控制; 當所述制冷劑狀態(tài)值超出規(guī)定范圍時選擇所述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或者所述第二 潮濕回避控制部(79b),由所選擇的所述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或者所述第二潮濕回 避控制部(79b)來進行控制。
21.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部(19)構成為當出現(xiàn)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 大于設定為比所述噴出目標值Tm大的上限側閾值Tdmax的情況、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檢 測部件(75)的檢測值Tgsh大于設定為比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大的上限側閾值 Tgshmax的情況中的至少一種情況時,選擇所述第二過熱回避控制部(78b),由所述第二過 熱回避控制部(78b)來進行控制。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部(19)設置成當出現(xiàn)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 小于設定為比所述噴出目標值Tm小的下限側閾值Tdmin的情況、或者所述中間過熱度檢 測部件(75)的檢測值Tgsh小于設定為比所述中間過熱度目標值Tgshm小的下限側閾值 Tgshmin的情況中的至少一種情況時,選擇所述第二潮濕回避控制部(79b),由所述第二潮 濕回避控制部(79b)來進行控制。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制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部(19)構成為當所述噴出狀態(tài)檢測部件(61、66)的檢測值Td在設定 為比所述噴出目標值Tm小的下限側閾值Tdmin以上、且在設定為比所述噴出目標值Tm大 的上限側閾值Tdmax以下時,選擇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制部(56b),由所述第二噴出目標控 制部(56b)來進行控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制冷裝置。在具備多個壓縮機的制冷裝置中,通過設置由從制冷劑回路(10)的第一制冷劑管道(32)分支出的第一注入管道(37)和從第一注入管道(37)進一步分支出的各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構成的注入回路(40),并在第一注入管道(37)上設置過冷卻用減壓閥(29),在每條分支注入管道(37a、37b、37c)上設置流量調節(jié)閥(30a、30b、30c),從而向各壓縮機中注入適量的制冷劑。
文檔編號F25B31/00GK102099639SQ200980128818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武內隆司, 竹上雅章, 近藤東, 阪江覺 申請人:大金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