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通風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通風設備及柜式空調。
背景技術:
1、現(xiàn)有通風設備中,為了提高出風效果,在出風口處設置有掃風機構或導風機構,掃風機構或導風機構包括多個導風板,控制導風板轉動,將空氣導向出風口的上方或下方或左方或右方;但導風結構復雜,影響外觀整體性。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通風設備及柜式空調,以解決現(xiàn)有通風設備中導風結構復雜,影響外觀整體性的問題。
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通風設備,所述通風設備的內部形成有出風道,所述通風設備的殼壁形成有與所述出風道連通的出風口;所述出風道內設置有導流機構,所述導流機構包括:
3、格柵框,其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出風道內且所述格柵框形成有框通風口;所述格柵框設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4、格柵片,其設有多個,多個所述格柵片間隔地設置在所述框通風口內;
5、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格柵框整體靠近所述出風口設置;多個所述格柵片打開所述框通風口,所述出風道內的空氣可經相鄰的兩個所述格柵片之間的間隙流向所述出風口;
6、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格柵框整體靠近所述出風道的一側壁設置且隱藏于所述出風口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出風道內的空氣不流經所述框通風口而直接流向所述出風口。
7、進一步可選地,所述出風道包括靠近所述出風口設置的第一風道段和遠離所述出風口設置的第二風道段,所述第二風道段位于所述第一風道段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出風口、第一風道段和第二風道段依次連通;所述格柵框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風道段和第二風道段之間;
8、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格柵框位于所述第一風道段內;
9、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格柵框位于所述第二風道段內。
10、進一步可選地,所述出風道的側壁包括第一風道段上壁、第一風道段下壁、第二風道段前壁和第二風道段后壁,所述第一風道段上壁和第一風道段下壁上下相對設置,所述第二風道段前壁和第二風道段后壁前后相對設置;所述第二風道段前壁和第一風道段上壁連接,且所述第二風道段前壁靠近所述第一風道段上壁的一端形成有避讓空間;所述第二風道段后壁和第一風道段下壁連接;
11、所述格柵框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格柵框架和第二格柵框架;所述第一格柵框架靠近所述第二風道段前壁和第一風道段上壁的連接處可轉動地設置;
12、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格柵框架靠近所述第一風道段下壁設置;
13、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格柵框位于所述避讓空間內。
14、進一步可選地,所述格柵框還設有第三位置,所述格柵框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轉動時經過所述第三位置;
15、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三位置時,所述格柵框整體位于所述第一風道段和第二風道段之間。
16、進一步可選地,多個所述格柵片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框通風口內,多個所述格柵片的導流方向可調節(jié);
17、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通過調節(jié)所述格柵片相對于所述格柵框的轉動,可調節(jié)所述格柵片的導流方向;
18、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多個所述格柵片封閉所述框通風口。
19、進一步可選地,所述格柵框和格柵片通過聯(lián)動組件連接;在所述聯(lián)動組件作用下,所述格柵框轉動時,所述格柵片也轉動。
20、進一步可選地,所述格柵框通過格柵框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風道段和第二風道段之間,所述格柵框可隨所述格柵框軸同步轉動;所述格柵片通過格柵片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格柵框上,所述格柵片可隨所述格柵片軸同步轉動;
21、所述聯(lián)動組件設置在所述出風道內且位于所述格柵框的外側,所述聯(lián)動組件包括相互嚙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一齒條及相互嚙合的第二齒輪和第二齒條,所述第一齒輪固定設置且所述第一齒輪和格柵框軸同軸設置,所述格柵框軸可相對所述第一齒輪轉動,所述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一體成型或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均可隨所述格柵框同步轉動且可相對所述格柵框滑動;所述第二齒輪設有多個,多個所述第二齒輪和多個所述格柵片軸一一對應且同軸固定連接;
22、所述格柵框軸被控制轉動時,所述格柵框轉動,所述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隨所述格柵框同步轉動,所述第一齒輪使所述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相對所述格柵框滑動,所述第二齒輪轉動,進而所述格柵片軸帶著對應的所述格柵片轉動。
23、進一步可選地,所述出風道的側壁還包括左右相對設置的風道左壁和風道右壁,所述風道左壁的出風端、第一風道段上壁、風道右壁的出風端和第一風道段下壁圍設成所述第一風道段;所述風道左壁的進風端、第二風道段前壁、風道右壁的進風端和第二風道段后壁圍設成所述第二風道段;
24、所述第一格柵框架上設有所述格柵框軸,所述格柵框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風道左壁和風道右壁上;
25、所述格柵框還包括左右相對設置的第三格柵框架和第四格柵框架,所述第三格柵框架與風道左壁同側對應設置,所述第四格柵框架與風道右壁同側對應設置;
26、所述格柵片上設有所述格柵片軸,所述格柵片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三格柵框架和第四格柵框架上;
27、所述第一齒輪、第一齒條、第二齒輪和第二齒條位于所述格柵框的外側的同側;
28、所述第一齒輪固定設置在所述風道左壁和第三格柵框架之間,所述第二齒條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三格柵框架上;和/或,
29、所述第一齒輪固定設置在所述風道右壁和第四格柵框架之間,所述第二齒條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第四格柵框架上。
30、進一步可選地,所述第一齒輪形成有齒輪孔,所述齒輪孔圍設在所述格柵框軸的外周側,進而所述格柵框軸可相對所述第一齒輪轉動。
31、進一步可選地,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格柵片的主體面相對于豎直面的傾斜角為α;所述出風口形成在所述殼壁的上端時,α滿足:10°<α<170°和/或α>arctan(a/b);所述出風口形成在所述殼壁的下端時,α滿足:90°<α<170°和/或α>arctan(a/b);
32、其中,a為所述格柵片靠近所述出風口的一端與所述出風口的上邊沿之間的水平距離,b為由上至下第二個所述格柵片的頂端與所述出風口的上邊沿之間的豎直距離。
33、進一步可選地,所述格柵框的寬度為l,所述格柵框的厚度為d,所述格柵片的數(shù)量為n,所述d滿足:20mm<d≤40mm,所述l、d、α和n滿足:l=d*sinα/n。
34、進一步可選地,所述格柵框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由所述框通風口的上端至所述框通風口的下端,流經所述框通風口的空氣流速逐漸增大,相鄰兩個所述格柵片之間的間距逐漸減小。
35、進一步可選地,空氣流速大于預設流速的位置,相鄰兩個所述格柵片之間的間距為d1,d1滿足:10mm≤d1<20mm,d1<4*d*sinα;
36、空氣流速小于或等于預設流速的位置,相鄰兩個所述格柵片之間的間距為d2,d2滿足:20mm≤d2≤50mm,d2≤4*d*sinα。
37、進一步可選地,所述第一格柵框架和第二風道段后壁之間的距離為c,所述c滿足:c≥50mm。
38、進一步可選地,所述格柵框可被控制獨立轉動,多個所述格柵片可被控制同時轉動或每個所述格柵片均可被控制獨立轉動。
39、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柜式空調,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通風設備。
4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41、格柵框可轉動地設置在出風道內,格柵框處于第一位置時,格柵框整體靠近出風口設置;出風道內的空氣可經相鄰的兩個格柵片之間的間隙流向出風口,格柵片對空氣具有導向作用;格柵框處于第二位置時,格柵框整體隱藏于出風口的上方或下方,不影響出風口的外觀整體性,不影響空氣流動,解決現(xiàn)有通風設備中導風結構復雜,影響外觀整體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