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75172閱讀:217來源:國知局
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尤其是一種可以使外部空間及內部空間達到循環(huán)通風功能的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



背景技術:

請參照圖1所示,其揭示一種現(xiàn)有氣流交換裝置,該氣流交換裝置可供安裝于如建筑物的外墻或電子產品的機殼等。該氣流交換裝置設有一通風組件9,該通風組件9包含一個導風管體91、一個分隔件92及二個風扇93。該導風管體91二端分別形成一第一端部911及一第二端部912,該第一端部911及該第二端部912可以分別設置于一室外空間及一室內空間中。該分隔件92及該二個風扇93設于該導風管體91內部,該分隔件92能夠將該導風管體91內部分隔為二個導流空間,該二個風扇93分別設置于該分隔件92的二側表面。借此,設有該分隔件92與該二個風扇93的導風管體91用以在該氣流交換裝置中提供氣流交換功能,使該室外空間與該室內空間中的空氣能夠相互流通。

該分隔件92需抵接該導風管體91的內周壁,使其能夠將該導風管體91內部分隔為二個導流空間。然而,該分隔件92與該導風管體91之間缺乏定位構造,因此欲將該分隔件92穿入該導風管體91時,該分隔件92容易在該導風管體91中轉動,使得該分隔件92的組裝較為困難。

再者,該分隔件92的二側表面需對應該二個風扇93開設結合部,以供結合設置該二個風扇93,造成該分隔件92的構造較為復雜,不易開模制造。

此外,上述現(xiàn)有氣流交換裝置實際使用時,是將該通風組件9的導風管體91穿過一隔離件(例如:建筑物的墻面、天花板或電子產品的機殼等)所開設的透孔,以將該氣流交換裝置安裝于該隔離件。然而,該隔離件的厚度有所不同,導致該導風管體91需具有各種不同的長度,以供安裝于不同厚度的隔離件上。為此,業(yè)者必須對應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91提供不同長度的分隔件92,以確保該分隔件92能夠將該導風管體91內部分隔為二個導流空間。然而,設計并開模制造不同規(guī)格的分隔件92將造成該通風組件9的制造及備料成本大幅提升。

有鑒于此,亟需提供一種進一步改良的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9“組裝困難”、“構造復雜”、“制造及備料成本高”等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通過于一個導風管體的內周壁設置一個軌道,使一個風扇能夠結合于該軌道。

為達到前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所運用的技術手段包含有:

一種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包含:一個導風管體,該導風管體于一個長軸方向上的二端分別為一個第一開口及一個第二開口,該導風管體內部設有一個軌道,該軌道設置于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且該軌道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及一個風扇,該風扇具有一個底座,該底座設有一個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于上述軌道;其中,上述風扇的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個第一導流空間及一個第二導流空間。

其中,上述風扇具有一個扇輪,且該扇輪設于上述第一導流空間或上述第二導流空間。借此,該扇輪可以設于該第一導流空間,用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中導引氣流;或者,該扇輪也可以設于該第二導流空間,用以在該第二導流空間中導引氣流。

其中,上述軌道與上述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及一個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于或等于該結合部長度,借以確保該風扇能夠確實結合于該軌道。

其中,包含另一個風扇,該另一個風扇亦具有一個底座,該底座設有一個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于上述軌道,上述風扇的底座與該另一個風扇的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借此,該通風組件可以同時包含二個風扇,以提升氣流交換效率。

其中,上述二個風扇分別具有一個扇輪,該二個風扇的扇輪分別設于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中。借此,該第一導流空間及該第二導流空間中均設有扇輪,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及該第二導流空間中導引氣流。

其中,上述二個風扇的底座相互抵接,上述軌道與上述各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及一個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于或等于各該風扇的結合部長度的總和,借以確保該二個風扇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

其中,上述二個風扇在垂直該長軸方向的平面上相互重疊,上述軌道與上述各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及一個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于或等于其中一個風扇的結合部長度,借以確保該二個風扇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

其中,另包含一個分隔件,該分隔件包含至少一個隔板,該至少一個隔板設有一個組裝部,該組裝部結合于上述軌道,該分隔件與上述風扇的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借此,該第一導流空間能夠連通該第一開口的一第一入風口及該第二開口的一第二入風口,該第二導流空間能夠連通該第一開口的一第一出風口及該第二開口的一第二出風口,使該通風組件可供導入及導出氣流。

其中,上述風扇的底座抵接上述分隔件朝向上述導風管體的第一開口或第二開口的一個端緣。借此,該分隔件與該風扇的底座可以相互抵接,使該分隔件與該底座能夠將該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個第一導流空間及一個第二導流空間。

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隔板的數(shù)量為單一個,上述軌道、該隔板的組裝部與上述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一個組裝部長度及一個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于或等于該組裝部長度與該結合部長度的總和,借以確保該分隔件與該風扇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

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隔板的數(shù)量為數(shù)個,且各該隔板相互抵接。借此,通過增減該至少一個隔板的數(shù)量即可調整該分隔件在該長軸方向上的長度,無須設計并開模制造不同規(guī)格的分隔件。

其中,上述軌道、各該隔板的組裝部與上述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一個組裝部長度及一個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于或等于各該隔板的組裝部長度與該結合部長度的總和,借以確保各該隔板與該風扇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

其中,包含另一個風扇,該另一個風扇亦具有一個底座,該底座設有一個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于上述軌道,上述分隔件、上述風扇的底座與該另一個風扇的底座將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借此,該第一導流空間能夠連通該第一開口的一第一入風口及該第二開口的一第二入風口,該第二導流空間能夠連通該第一開口的一第一出風口及該第二開口的一第二出風口,使該通風組件可供導入及導出氣流,且該通風組件可以同時包含二個風扇,以提升氣流交換效率。

其中,上述二個風扇分別具有一個扇輪,該二個風扇的扇輪分別設于上述第一導流空間及上述第二導流空間中。借此,該第一導流空間及該第二導流空間中均設有扇輪,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及該第二導流空間中導引氣流。

其中,上述二個風扇的底座分別抵接上述分隔件朝向上述導風管體的第二開口的一個端緣與朝向上述導風管體的第一開口的另一個端緣。借此,該分隔件與該二個風扇的底座可以相互抵接,使該分隔件與該二個風扇的底座能夠將該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個第一導流空間及一個第二導流空間。

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隔板的數(shù)量為單一個,上述軌道、該隔板的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一個組裝部長度及一個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于或等于該組裝部長度與各該風扇的結合部長度的總和,借以確保該分隔件與該二個風扇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

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隔板的數(shù)量為數(shù)個,且各該隔板相互抵接,上述軌道、各該隔板的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一個組裝部長度及一個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于或等于各該隔板的組裝部長度與各該風扇的結合部長度的總和,借以確保各該隔板與該二個風扇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

其中,上述二個風扇的底座抵接上述分隔件朝向上述導風管體的第一開口或第二開口的一個端緣。借此,該分隔件與該二個風扇的底座可以相互抵接,使該分隔件與該二個風扇的底座能夠將該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個第一導流空間及一個第二導流空間。

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隔板的數(shù)量為單一個,上述軌道、該隔板的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一個組裝部長度及一個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于或等于該組裝部長度與其中一個風扇的結合部長度的總和,借以確保該分隔件與該二個風扇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

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隔板的數(shù)量為數(shù)個,且各該隔板相互抵接,上述軌道、各該隔板的組裝部與上述各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在該長軸方向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一個組裝部長度及一個結合部長度,該軌道長度大于或等于各該隔板的組裝部長度與其中一個風扇的結合部長度的總和,借以確保各該隔板與該二個風扇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

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隔板另設有數(shù)個鰭片,所述數(shù)個鰭片分別設于該至少一個隔板朝向上述第一導流空間與上述第二導流空間的表面。借助在該至少一個隔板設置數(shù)個鰭片,該分隔件能夠提供均溫效果,以縮小該第一導流空間與該第二導流空間的溫度差。

其中,上述軌道設置于上述導風管體的內周壁,使該軌道能夠與該導風管體形成一體。

其中,上述軌道與上述導風管體的內周壁分隔設置,使該軌道能夠與該導風管體形成分離構件。

其中,上述軌道的一側設有一個第一組裝部,該氣流交換裝置設有一個基座,該基座設有一個第二組裝部,該第二組裝部與該第一組裝部相互組裝結合,且上述導風管體抵接于該基座。借此,該第一組裝部及該第二組裝部能夠將該軌道固定于該基座,使該軌道形成設置于該導風管體內部。

其中,上述導風管體內部可以設有另一個軌道,該另一個軌道亦設置于上述第一開口與上述第二開口之間并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上述至少一個隔板設有另一個組裝部,上述組裝部與該另一個組裝部分別設置于該至少一個隔板二側,且該二個組裝部分別結合于該二個軌道,上述風扇的底座設有另一個結合部,上述結合部與該另一個結合部分別設置于該底座二側,且該二個結合部分別結合于該二個軌道。借此,該至少一個隔板可以經(jīng)由該二個組裝部與該二個軌道結合,該風扇的底座亦可經(jīng)由該二個結合部與該二個軌道結合,以進一步提升該分隔件及該風扇與該導風管體之間的結合穩(wěn)固性及氣密性。

其中,上述導風管體包含一個套管,該套管設置于該導風管體具有上述第一開口的一端,該氣流交換裝置設有一個基座,該基座設置于該導風管體具有上述第二開口的一端,上述分隔件與上述風扇被限位于該套管與該基座之間。借此,該分隔件與風扇可以固定于該導風管體中。

其中,上述導風管體的軌道為一個凸部,上述至少一個隔板的組裝部與上述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各為一個凹部,該組裝部與該結合部的凹部結合于該軌道的凸部;或者,該導風管體的軌道設有沿該長軸方向延伸的一個凹槽,該至少一個隔板的組裝部與該風扇的底座的結合部各為一個凸緣,該組裝部與該結合部的凸緣容置于該凹槽中,使該組裝部與該結合部結合于該軌道,借以使該組裝部及該結合部能夠與該軌道形成可滑動地結合。

借助上述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該風扇能夠結合于該導風管體的軌道,具有提升與該風扇的組裝便利性的功效。再者,該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可另包含一個分隔件,只是,該風扇可以直接結合于該軌道,因此該分隔件無須開設結合部供該風扇結合設置,具有簡化該分隔件的構造的功效。此外,該分隔件由至少一個隔板組成,僅需增減該至少一個隔板的數(shù)量即可調整該分隔件在該長軸方向上的長度,以適用于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因此無須設計并開模制造不同規(guī)格的分隔件,具有降低通風組件的制造及備料成本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現(xiàn)有氣流交換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安裝于一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另一實施態(tài)樣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另一實施態(tài)樣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13: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安裝于一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14: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安裝于一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15:為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6:為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安裝于一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17:為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安裝厚度較厚的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18:為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安裝厚度較薄的隔離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1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導風管體的軌道設有凹槽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導風管體在內周壁設有凸塊以構成凸部的正視示意圖。

圖2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導風管體在內周壁設有二槽道以在二槽道之間構成凸部的正視示意圖。

圖2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導風管體在內周壁設有二凸塊以在二凸塊之間形成凹槽的正視示意圖。

圖2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導風管體的內周壁朝該導風管體外周凹陷以形成凹槽的正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本發(fā)明〕

1導風管體

1a第一導流空間1b第二導流空間

11第一開口111第一入風口

112第一出風口12第二開口

121第二入風口122第二出風口

13軌道131第一組裝部

132凹槽13’軌道

14套管15槽道

2分隔件

21隔板211組裝部

211’組裝部212鰭片

3風扇

31底座311結合部

311’結合部32扇輪

4基座

41第二組裝部

x長軸方向d隔離件

r1外部空間r2內部空間

w1軌道長度w2組裝部長度

w3結合部長度s鎖固元件

〔現(xiàn)有技術〕

9通風組件

91導風管體911第一端部

912第二端部92分隔件

93風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2及圖3所示,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包含一個導風管體1、一個分隔件2及一個風扇3,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分別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

該導風管體1可以為各種形狀的中空管體,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為中空圓管,然而,該導風管體1亦可為中空方管或其它各式中空管柱,本發(fā)明并不以此為限。該導風管體1于一個長軸方向x上的二端分別為一個第一開口11及一個第二開口12,且該導風管體1內部設有一個軌道13,該軌道13可以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的內周壁,使該軌道13能夠與該導風管體1形成一體。該軌道13設置于該第一開口11與該第二開口12之間,且該軌道13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可以由該第一開口11延伸至該第二開口12。

該分隔件2包含至少一個隔板21,該隔板21可以為金屬、塑膠或其他材質制成的板件。在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隔板21的數(shù)量為單一個,該隔板21的一側設有一個組裝部211,該組裝部211亦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借此,該組裝部211可滑動地結合于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使該分隔件2形成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

該風扇3具有一個底座31及一個扇輪32。該底座31的一側設有一個結合部311,該結合部311同樣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借此,該結合部311可滑動地結合于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使該風扇3形成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其中,該底座31可以與該分隔件2相互抵接,具體的,該底座31可以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的第二開口12的一個端緣;或者,該底座31也可以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的第一開口11的另一個端緣。

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實際組裝時,可以分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結合于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并且沿著該軌道13滑動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置入該導風管體1內部。舉例而言,裝配人員可以將該風扇3經(jīng)由該導風管體1的第一開口11結合于該軌道13;將該風扇3沿著該軌道13推入該第一開口11;再將該分隔件2經(jīng)由該第一開口11結合于該軌道13,使該分隔件2抵接該風扇3的底座31;最后將該分隔件2沿著該軌道13推入該第一開口11,即可使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形成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同理,裝配人員可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經(jīng)由該導風管體1的第二開口12、或者分別經(jīng)由該第一開口11與該第二開口12結合于該軌道13,并且沿著該軌道13滑動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置入該導風管體1內部。

請參照圖4所示,當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時,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的底座31可以相互抵接,使該分隔件2與該底座31能夠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一個第一導流空間1a及一個第二導流空間1b。在本實施例中,該風扇3的扇輪32可以設于該第一導流空間1a,用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中導引氣流;只是,該扇輪32也可以設于該第二導流空間1b,用以在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導引氣流。具體的,該導風管體1的第一開口11設有一第一入風口111及一第一出風口112,該導風管體1的第二開口12設有一第二入風口121及一第二出風口122,以供導入及導出氣流。該第一導流空間1a連通該第一入風口111及該第二入風口121,該第二導流空間1b連通該第一出風口112及該第二出風口122。

借助上述結構,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實際使用時,該導風管體1可以裝設固定于一隔離件d(例如:建筑物的墻面、天花板或電子產品的機殼等)上,該隔離件d的一側為一外部空間r1,而該隔離件d的相對另一側為一內部空間r2。借此,采用該第一實施例的通風組件的氣流交換裝置可以經(jīng)由該第一入風口111導入該外部空間r1的氣流至該導風管體1的第一導流空間1a,且經(jīng)由該第二入風口121將該第一導流空間1a的氣流導出至該內部空間r2;又,該內部空間r2的氣流亦可進一步經(jīng)由該第二出風口122被導入至該導風管體1的第二導流空間1b,再自該第一出風口112被導出至該外部空間r1,以提供良好的循環(huán)通風功能。

由于在本實施例中該風扇3的扇輪32可以設于該第一導流空間1a,使該風扇3可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中導引氣流,以提升將該外部空間r1的氣流導入至該內部空間r2的效率。相對地,在本發(fā)明部分實施例中,該扇輪32可以設于該第二導流空間1b,使該風扇3可以在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導引氣流,以提升將該內部空間r2的氣流導入至該外部空間r1的效率。

由此可知,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在組裝過程中,由于該導風管體1的內周壁設有該軌道13,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能夠可滑動地結合于該軌道13,使裝配人員能夠沿著該軌道13滑動該分隔件2或該風扇3以將其置入該導風管體1內部,該分隔件2或該風扇3將受該軌道13定位,因此不會再該導風管體1中轉動。相較前述現(xiàn)有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9的分隔件92與其導風管體91之間缺乏定位構造,導致該分隔件92容易在該導風管體91中轉動,使得該分隔件92的組裝較為困難,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確實能夠有效提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的組裝便利性。

再者,相較前述現(xiàn)有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9的風扇93需設置于該分隔件92的表面,由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的風扇3可以直接通過其底座31的結合部311結合于該軌道13,因此該分隔件2無須開設結合部供該風扇3結合設置,確實能夠有效簡化該分隔件92的構造。

值得注意的是,該導風管體1的內周壁可以設有另一個軌道13’,該另一個軌道13’亦設置于該第一開口11與該第二開口12之間并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該二個軌道13、13’可以在該導風管體1的徑向方向上相對設置,只是不以此為限。據(jù)此,該分隔件2的隔板21可以設有另一個組裝部211’,該二個組裝部211、211’分別設置于該隔板21二側,且該二個組裝部211、211’能夠分別可滑動地結合于該導風管體1的二個軌道13、13’。同理,該風扇3的底座31可以設有另一個結合部311’,該二個結合部311、311’分別設置于該底座31二側,且該二個結合部311、311’能夠分別可滑動地結合于該導風管體1的二個軌道13、13’。借此,該分隔件2的隔板21可以經(jīng)由該二個組裝部211、211’與該二個軌道13、13’結合,該風扇3的底座31亦可經(jīng)由該二個結合部311、311’與該二個軌道13、13’結合,以進一步提升該分隔件2及該風扇3與該導風管體1之間的結合穩(wěn)固性及氣密性。

再者,如圖4所示,由于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該分隔件2的組裝部211與該風扇3的底座31的結合部311均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該軌道13、該組裝部211與該結合部311在該長軸方向x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w1、一個組裝部長度w2及一個結合部長度w3,該軌道長度w1可以大于或等于該組裝部長度w2與該結合部長度w3的總和(w1≧w2+w3),以確保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13。

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還可以包含一個套管14,該套管14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具有該第一開口11的一端。相對地,采用該第一實施例的通風組件的氣流交換裝置可以設有一個基座4,該基座4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具有該第二開口12的一端。借此,該第一實施例的通風組件的分隔件2與風扇3可以被限位于該套管14與該基座4之間,使得該分隔件2與風扇3可以固定于該導風管體1中,而不會沿著該軌道13滑動。其中,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朝向該第二開口12的一側可以設有一個第一組裝部131,該基座4可以設有一個第二組裝部41,該第二組裝部41能夠與該第一組裝部131相互組裝結合,以將該基座4固定于該導風管體1。在本實施例中,該軌道13的第一組裝部131可以為一螺接件(例如:螺孔或螺栓),該基座4的第二組裝部41可以為一穿孔,使一鎖固元件s(例如:螺絲或螺帽)能夠將該基座4組裝固定于該導風管體1。

另一方面,請參照圖5及圖6所示,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的另一實施態(tài)樣,與前述實施態(tài)樣不同之處在于:該軌道13可以與該導風管體1的內周壁分隔設置,使該軌道13能夠與該導風管體1形成分離構件。具體的,該軌道13的一側同樣可以設有一個第一組裝部131,該基座4可以設有一個第二組裝部41,該第二組裝部41能夠與該第一組裝部131相互組裝結合,以將該軌道13固定于該基座4。其中,該導風管體1可以抵接于該基座4,借此,該軌道13即可形成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且該軌道13同樣設于該第一開口11與該第二開口12之間,并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

由此可知,雖然在本實施態(tài)樣中,該軌道13與于該導風管體1的內周壁分隔設置,只是,該軌道13同樣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且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因此,本實施態(tài)樣實際組裝時,仍然可以分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結合于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并且沿著該軌道13滑動以將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置入該導風管體1內部。

請參照圖7及圖8所示,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該第二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可供裝設于厚度較薄的隔離件d,該導風管體1必須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較短的長度,以避免該導風管體1凸出該隔離件d的部分過長。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的長度約等于該風扇3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由于該導風管體1的內周壁設有該軌道13,使該風扇3能夠可滑動地結合于該軌道13,因此可以無須設置前述分隔件2;相對地,僅需將該風扇3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即可利用該風扇3的底座31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一個第一導流空間1a及一個第二導流空間1b。

如圖8所示,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的軌道長度w1僅需大于或等于該風扇3的底座31的結合部311的結合部長度w3(w1≧w3),即可確保該風扇3能夠確實結合于該軌道13。

類似地,在本實施例中,該軌道13可以與該導風管體1的內周壁分隔設置,只是,該導風管體1內部也可以設有另一個軌道13’,該另一個軌道13’同樣與該導風管體1的內周壁分隔設置,該二個軌道13、13’可以在該導風管體1的徑向方向上相對設置。借此,該風扇3的底座31亦可經(jīng)由該二個結合部311、311’與該二個軌道13、13’結合,以進一步提升該風扇3與該導風管體1之間的結合穩(wěn)固性及氣密性。除此之外,在本實施例中,各該結合部311、311’可以為延該長軸方向x貫穿該底座31的穿孔,以供各該軌道13、13’穿過,使該風扇3能夠可滑動地結合于各該軌道13、13’。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并未設置前述分隔件2,然而,若該導風管體1的長度較長而需另設有前述分隔件2時,該分隔件2的隔板21可以經(jīng)由二個組裝部211、211’與該二個軌道13、13’結合。同理,各該組裝部211、211’可以為延該長軸方向x貫穿該隔板21的穿孔,以供各該軌道13、13’穿過,使該分隔件2能夠可滑動地結合于各該軌道13、13’。

請參照圖9所示,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與前述第二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包含另一個風扇3,使該第二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包含二個風扇3,以提升氣流交換效率。該二個風扇3可以別經(jīng)由其底座31的結合部311結合于該軌道13。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相較該第二實施例的導風管體1具有較長的長度,約等于該風扇3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的兩倍,因此該二個風扇3可以在該導風管體1內部錯位設置;換言之,當該二個風扇3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時,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可以相互抵接,使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能夠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且該二個風扇3可以在垂直該長軸方向x的平面上相差180°設置,使該二個風扇3的扇輪32分別設于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借此,該第三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可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設有扇輪32,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導引氣流。

其中,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與各該風扇3的底座31的結合部311在該長軸方向x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w1及一個結合部長度w3,該軌道長度w1可以大于或等于各該風扇3的結合部長度w3的總和(w1≧2×w3),以確保該二個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13。

然而,請參照圖10及圖11所示,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與前述第三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該二個風扇3在垂直該長軸方向x的平面上相互重疊,以在該導風管體1內部形成對位設置,避免占用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空間,故該導風管體1可以具有較短的長度(約等于其中一個風扇3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仍然能夠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并使該二個風扇3的扇輪32能夠分別形成于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且如圖11所示,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的軌道長度w1僅需大于或等于其中一個風扇3的結合部311的結合部長度w3(w1≧w3),即可確保該二個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13。再者,雖然在本實施例中,該二個風扇3各為獨立構件;只是,在本發(fā)明部分實施例中,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可以一體成形制作,使該二個風扇3能夠共用同一個底座31,當所述底座31結合于該軌道13時,該二個風扇3即可一并被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且形成對位設置。

雖然在前述第三及第四實施例中,受限于該導風管體1具有較短的長度,并未設置前述分隔件2,只是,請參照第12及13圖所示,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與前述第三及第四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另包含一個分隔件2,使第五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設置一個分隔件2及二個風扇3,以提升氣流交換效率并確實將長度較長的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一個第一導流空間1a及一個第二導流空間1b。更具體的,該分隔件2的隔板21可以經(jīng)由該組裝部211結合于該軌道13,該二個風扇3可以別經(jīng)由其底座31的結合部311結合于該軌道13。當該分隔件2與該二個風扇3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時,該分隔件2與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可以相互抵接,使該分隔件2與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能夠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且該二個風扇3的扇輪32分別設于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借此,該第五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可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設有扇輪32,以分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導引氣流。

請續(xù)參照圖13所示,該二個風扇3可以在垂直該長軸方向x的平面上相差180°設置,使得該二個風扇3的扇輪32能夠分別形成于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在本實施例中,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可以分別抵接該分隔件2的二端緣。具體的,其中一個風扇3可以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的第二開口12的一個端緣,另一個風扇3則可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的第一開口11的另一個端緣。據(jù)此,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該分隔件2的組裝部211與各該風扇3的底座31的結合部311在該長軸方向x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w1、一個組裝部長度w2及一個結合部長度w3,該軌道長度w1可以大于或等于該組裝部長度w2與各該風扇3的結合部長度w3的總和(w1≧w2+2×w3),以確保該分隔件2與該二個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13。換言之,該第五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的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可以具有較長的長度,使該導風管體1能夠完整容置該分隔件2與該二個風扇3,據(jù)此,該第五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通常適用于厚度較厚的一隔離件d。

請參照圖14所示,是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與前述第五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可以抵接該分隔件2的其中一個端緣,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該二個風扇3可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的第一開口11的端緣;或者,在本發(fā)明其他實施例中,該二個風扇3也可抵接該分隔件2朝向該導風管體1的第二開口12的端緣。借此,該二個風扇3將在垂直該長軸方向x的平面上相互重疊,以在該導風管體1內部形成對位設置,避免占用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空間,故該導風管體1可以相較該第五實施例的導風管體1具有稍短的長度,可以適用厚度較該第五實施例所適用的隔離件d略薄的一隔離件d。該分隔件2與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仍然能夠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并使該二個風扇3的扇輪32能夠分別形成于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中,且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的軌道長度w1僅需大于或等于該分隔件2的組裝部211的組裝部長度w2與其中一個風扇3的結合部311的結合部長度w3的總和(w1≧w2+w3),即可確保該分隔件2與該二個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13。與前述第四實施例類似,雖然在本實施例中,該二個風扇3各為獨立構件;只是,在本發(fā)明部分實施例中,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可以一體成形制作,使該二個風扇3能夠共用同一個底座31,當所述底座31結合于該軌道13時,該二個風扇3即可一并被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且形成對位設置。

由此可知,本發(fā)明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能夠將該二個風扇3設置于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1中,以適用于不同厚度的隔離件d。其中,當該導風管體1對應厚度較薄的隔離件d具有較短的長度時,可以無須設置該分隔件2;相對地,當該導風管體1對應厚度較厚的隔離件d具有較長的長度時僅需另設置一個分隔件2,即可確實將長度較長的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一個第一導流空間1a及一個第二導流空間1b。此外,該二個風扇3可以在該導風管體1內部形成錯位設置或對位設置,進一步使該二個風扇3(及該分隔件2)能夠設置于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1中,且無須提供不同規(guī)格的分隔件2,使得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具有較廣泛的適用范圍,且業(yè)者無須設計并開模制造不同規(guī)格的分隔件2,具有制造及備料成本較低的優(yōu)點。

請參照圖15及圖16所示,是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與前述各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該分隔件2的隔板21另設有數(shù)個鰭片212,所述數(shù)個鰭片212可以與該隔板21一體成形,或者,所述數(shù)個鰭片212可以通過焊接等方式結合于該隔板21表面。所述數(shù)個鰭片212分別設于該隔板21朝向該第一導流空間1a與該第二導流空間1b的表面,使得部分鰭片212位于該分隔件2朝向該第一導流空間1a的一表面,另一部分的鰭片212則位于該分隔件2朝向該第二導流空間1b的另一表面。借助在該隔板21設置數(shù)個鰭片212,該分隔件2能夠提供均溫效果,以縮小該第一導流空間1a與該第二導流空間1b的溫度差。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前述各實施例中,該分隔件2所包含的至少一個隔板21的數(shù)量為單一個,請參照圖17所示,是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在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隔板21的數(shù)量可以為數(shù)個,且各該隔板21可以相互抵接。各該隔板21的一側均設有該組裝部211,使得各該隔板21能夠分別經(jīng)由其組裝部211與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形成可滑動地結合。借此,裝配人員可以將各該隔板21結合于該軌道13,使各該隔板21形成頭尾相互抵接以共同組成該分隔件2。

由此可知,本發(fā)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的分隔件2可以由一個或數(shù)個隔板21組成,因此當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較長的長度時,通過增加該至少一個隔板21的數(shù)量,即可延長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以確保該風扇3的底座31能夠與該分隔件2相互抵接,進而使該分隔件2與該底座31確實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相對地,當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較短的長度時,通過減少該至少一個隔板21的數(shù)量,即可縮短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以避免占用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空間,使該導風管體1能夠完整容置該分隔件2與該風扇3。除此之外,當該至少一個隔板21需減少至零個時,即代表無須設置該分隔件2,如前述第二、第三及第四實施例所示,僅需將該風扇3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即可利用該風扇3的底座31將該導風管體1內部分隔出該第一導流空間1a及該第二導流空間1b。

舉例而言,如圖17所示,當該第八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欲裝設于厚度較厚的隔離件d時,該導風管體1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較長的長度,以確保該導風管體1能夠穿過該隔離件d。據(jù)此,該分隔件2可以由三個隔板21組成,以延長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相對地,請參照圖18所示,當該第八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欲裝設于厚度較薄的隔離件d時,該導風管體1較佳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較短的長度,以避免該導風管體1凸出該隔離件d的部分過長。據(jù)此,該分隔件2可以僅由二個隔板21組成,以縮短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

借此,相較前述現(xiàn)有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9必須對應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91提供不同長度的分隔件92,本發(fā)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的分隔件2由至少一個隔板21組成,僅需增減該至少一個隔板21的數(shù)量即可調整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因此無須設計并開模制造不同規(guī)格的分隔件2,確實能夠有效降低通風組件的制造及備料成本。

請續(xù)參照圖1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隔板21的數(shù)量為三個,且該二個風扇3的底座31可以分別抵接該分隔件2的二端緣,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各該隔板21的組裝部211與各該風扇3的底座31的結合部311在該長軸方向x上分別具有一個軌道長度w1、一個組裝部長度w2及一個結合部長度w3,該軌道長度w1可以大于或等于各該隔板21的組裝部長度w2與各該風扇3的結合部長度w3的總和(w1≧3×w2+2×w3),以確保分隔件2與該二個風扇3能夠同時結合于該軌道13。

雖然在前述各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為一個凸部,該分隔件2的隔板21的組裝部211與該風扇3的底座31的結合部311各為一個凹部,使該組裝部211與該結合部311的凹部可滑動地結合于該軌道的凸部;然而,請參照圖19所示,在本發(fā)明部分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系設有沿該長軸方向x延伸的一個凹槽132,該分隔件2的隔板21的組裝部211與該風扇3的底座31的結合部311可以各為一個凸緣。借此,該組裝部211與該結合部311的凸緣能夠容置于該軌道13的凹槽132中,使該組裝部211與該結合部311同樣能夠可滑動地結合于該軌道13。

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部分實施例中,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可以設置于該導風管體1的內周壁,請參照圖20所示,當該軌道13為一個凸部時,該導風管體1可以在內周壁設有凸塊以構成該凸部;只是,請參照圖21所示,該導風管體1亦可在內周壁設有二槽道15,該二槽道15相鄰設置且分別沿著該長軸方向x延伸,各該槽道15朝該導風管體1外周凹陷,借此,該二槽道15之間亦可構成該軌道13的凸部。

另一方面,請參照圖22所示,當該導風管體1的軌道13設有沿該長軸方向x延伸的一個凹槽132時,該導風管體1可以在內周壁設有二凸塊,以在該二凸塊之間形成該凹槽132;只是,請參照圖23所示,該導風管體1的內周壁亦可直接朝該導風管體1外周凹陷,以形成該凹槽132。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借助于該導風管體1內部設有該軌道13,該風扇3能夠結合于該軌道13,確實具有提升該風扇3的組裝便利性的功效。再者,各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可另包含一個分隔件2,只是,該風扇3可以直接通過其底座31的結合部311結合于該軌道13,因此該分隔件2無須開設結合部供該風扇3結合設置,確實具有簡化該分隔件92的構造的功效。此外,該分隔件2是由至少一個隔板21組成,僅需增減該至少一個隔板21的數(shù)量即可調整該分隔件2在該長軸方向x上的長度,以適用于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1,因此無須設計并開模制造不同規(guī)格的分隔件2;另一方面,在部份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的通風組件中包含二個風扇3,該二個風扇3可以在該導風管體1內部形成錯位設置或對位設置,進一步使該二個風扇3(及該分隔件2)能夠設置于不同長度的導風管體1中,而無須提供不同規(guī)格的分隔件2,確實具有降低通風組件的制造及備料成本的功效。

雖然本發(fā)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fā)明所保護的技術范疇,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