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套結構和管束式套管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銅套結構和管束式套管換熱器,該銅套結構包括第一銅套和第一封蓋,所述第一銅套包括第一銅套主體和第一銅套尾部,且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徑大于所述第一銅套主體的內(nèi)徑;所述第一封蓋套裝在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部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銅套主體和所述第一銅套尾部一體成型。本實用新型對銅套和封蓋的密封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首先將各焊接點的距離加長,避免了焊接二次受熱的影響;其次將封蓋放進銅套內(nèi)配合焊接,容易操作,增強了焊接部位強度。
【專利說明】銅套結構和管束式套管換熱器【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換熱器的銅套結構和管束式套管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管束式套管換熱器是由外鋼管及內(nèi)穿多根換熱銅管組成的一種換熱器,它在空調(diào)中主要起到交換熱量的作用,換熱器內(nèi)的多根小銅管走冷媒,鋼管與小銅管間走水,管束式套管換熱器可以分為單、雙氟路套管換熱器。
[0003]參見圖1,雙氟路管束式套管換熱器中的第一氟路系統(tǒng)與第二氟路系統(tǒng)中的銅套與封蓋的密封結構在制造時一般為將第一銅套1、第一封蓋2、第二銅套3和第二封蓋4對接后再進行焊接,這種配合結構存在幾點不足:
[0004]1、第一銅套1、第一封蓋2和第二銅套3的焊接距離過近,因銅套管徑較大焊接時加熱時間長,對已焊焊縫能夠產(chǎn)生較大的熱影響。焊接產(chǎn)生的二次受熱,容易引起焊接泄漏;
[0005]2、焊接時銅套與封蓋配合處焊料多為堆積在表面,難于融入焊縫中,容易造成焊接不良導致?lián)Q熱器冷媒泄漏;
[0006]3、第二銅套I與第一封蓋2為接觸點焊接,焊接后受壓強度不夠,碰撞或裝配使用受整機冷媒系統(tǒng)的長期 受壓下焊接處容易裂漏。
[0007]因此提供一種易操作、能夠保證良好密封效果的銅套結構是非常迫切的需求。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8]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銅套結構和管束式套管換熱器。
[0009]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10]一種銅套結構,包括第一銅套和第一封蓋,所述第一銅套包括第一銅套主體和第一銅套尾部,且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徑大于所述第一銅套主體的內(nèi)徑;
[0011]所述第一封蓋套裝在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部并焊接固定;
[0012]所述第一銅套主體和所述第一銅套尾部一體成型。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徑比所述第一封蓋的外徑大Imm至2mm ο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蓋安裝在所述第一銅套主體與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交界處。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長度為15mm至30mm。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蓋上設置有供換熱銅管通過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邊緣進行倒角處理。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倒角的長度為1mm至2mm,角度為30度至45度。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銅套結構還包括第二銅套和第二封蓋;
[0019]所述第二銅套包括第二銅套主體和第二銅套尾部,且所述第二銅套尾部的內(nèi)徑大于所述第二銅套主體的內(nèi)徑;
[0020]所述第二銅套主體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部并焊接固定;
[0021]所述第二封蓋套裝在所述第二銅套尾部的內(nèi)部并焊接固定;
[0022]所述第二銅套主體和所述第二銅套尾部一體成型。
[002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銅套尾部的內(nèi)徑比所述第二封蓋的外徑大Imm至2mm ;
[0024]所述第二銅套主體的外徑等于所述第一銅套主體的外徑;所述第二封蓋的外徑等于所述第二銅套主體的外徑;
[0025]所述第二封蓋安裝在所述第二銅套主體與所述第二銅套尾部的交界處;
[0026]所述第二銅套尾部的長度為7mm至15mm。
[002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銅套主體伸入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長度為5mm至10mnin
[002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蓋與所述第一銅套之間采用釬焊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封蓋和所述第二銅套之間采用釬焊焊接固定。
[002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封蓋上設置有供換熱銅管通過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邊緣進行倒角處理;
[0030]所述第二通孔的倒角的長度為Imm至2mm,角度為30度至45度。
[003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端部的內(nèi)壁進行倒角處理,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倒角的長度為1.5mm至2.5mm,角度為25度至35度。
[003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管束式套管換熱器,包括以上任意所述的銅套結構。
[003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對銅套和封蓋的密封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首先將各焊接點的距離加長,避免了焊接二次受熱的影響;其次將封蓋放進銅套內(nèi)配合焊接,容易操作,增強了焊接部位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4]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銅套結構的整體示意圖;
[003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銅套結構的一個實施例的整體示意圖;
[0036]圖3為圖2所示的銅套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0037]圖4為圖2中的第一銅套尾部的倒角示意圖;
[0038]圖5為圖2中的第一封蓋通孔處的倒角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銅套結構和管束式套管換熱器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0040]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組合。[0041]實施例一
[0042]參見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銅套結構,包括第一銅套100和第一封蓋200,所述第一銅套100包括第一銅套主體110和第一銅套尾部120,且所述第一銅套尾部120的內(nèi)徑大于所述第一銅套主體110的內(nèi)徑;所述第一封蓋200套裝在所述第一銅套尾部120的內(nèi)部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銅套主體110和所述第一銅套尾部120 —體成型。
[0043]為了解決第一銅套100和第一封蓋200焊接時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首先對第一銅套100進行了改進,即將第一銅套100的尾部部分進行擴口處理;本實施例中將進行了擴口處理的部分稱為第一銅套尾部120,第一銅套的其它部分稱為第一銅套主體110,即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銅套主體110和第一銅套尾部120的成型方式為先制造出第一銅套,然后對第一銅套的尾部進行圓弧過渡擴口處理,擴口處理后第一銅套尾部120的內(nèi)徑大于第一銅套主體110的內(nèi)徑,而第一封蓋200的內(nèi)徑和外徑均與未擴口的第一銅套主體110的內(nèi)徑和外徑相同,因此第一封蓋200能夠套裝在第一銅套尾部110的內(nèi)部,然后通過焊接將第一封蓋200固定在第一銅套尾部120的內(nèi)壁上。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銅套100和第一封蓋200并不是對接焊接,而是第一封蓋200套裝在第一銅套100的內(nèi)壁進行焊接,這樣容易操作,且焊接部分焊縫焊料飽和,焊接質量好,焊接部分不易斷裂。
[0044]較佳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第一銅套尾部120的內(nèi)徑比第一封蓋200的外徑大Imm至2mm,即對第一銅套尾部120進行2mm至4mm的圓弧過渡處理,這樣當?shù)谝环馍w200套裝在第一銅套尾部120的內(nèi)部時,第一封蓋200與第一銅套尾部120之間存在著Imm至2_的縫隙,這樣后續(xù)進行焊接處理時,焊接產(chǎn)生的焊料可完全融入第一銅套尾部和第一封蓋的縫隙中而不會堆積在表面,這樣不易產(chǎn)生焊接不良,避免了銅套和封蓋的密封部分泄露。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第一銅套尾部120的內(nèi)徑比第一封蓋200的外徑大1mm。
[0045]較佳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封蓋200安裝在所述第一銅套主體110與所述第一銅套尾部120的交界處。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安裝第一封蓋200時將第一封蓋200的折邊頂在第一銅套100的擴口圓弧處,此時第一銅套100與第一封蓋200的安裝處形成一個錘形喇叭狀,這樣設置方便操作。
[0046]較佳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長度為15mm至30mm,優(yōu)選20mm。即對第一銅套100的一端的大約20mm處進行圓弧過渡擴口處理,這樣增加了第一銅套100和第一封蓋200之間的焊接距離,焊接不會產(chǎn)生很大的二次受熱影響,避免焊接點距離過小產(chǎn)生二次焊接受熱泄露。
[0047]實施例二
[0048]在單氟路管束式換熱器中,第一銅套100和第一封蓋200形成第一系統(tǒng);而在雙氟路管束式換熱器中,還包括第二銅套300和第二封蓋400形成的第二系統(tǒng),其中第二銅套300和第二封蓋400的固定方式與第一封蓋100和第一封蓋200的固定方式一致,即所述銅套結構還包括第二銅套300和第二封蓋400 ;所述第二銅套300包括第二銅套主體310和第二銅套尾部320,且所述第二銅套尾部320的內(nèi)徑大于所述第二銅套主體310的內(nèi)徑;所述第二封蓋400套裝在所述第二銅套尾部320的內(nèi)部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銅套主體310和所述第二銅套尾部320 —體成型。同樣的,所述第二銅套尾部320的內(nèi)徑比所述第二封蓋400的外徑大Imm至2_ ;所述第二銅套主體310的外徑等于所述第一銅套主體110的外徑;所述第二封蓋400的外徑等于所述第二銅套主體310的外徑;所述第二封蓋400安裝在所述第二銅套主體310與所述第二銅套尾部320的交界處;所述第二銅套尾部320的長度為7mm至15mm,優(yōu)選第二銅套尾部的長度為10mm。同樣的,本實施例中的第二封蓋400套裝在第二銅套尾部320內(nèi)時第二封蓋和第二銅套尾部的內(nèi)壁會存在Imm至2mm的縫隙,焊接時的焊料可完全融入該縫隙中。加工時,所述第一封蓋200與所述第一銅套100之間采用釬焊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封蓋400和所述第二銅套300之間采用釬焊焊接固定。
[0049]較佳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本實施例中對第一系統(tǒng)和第二系統(tǒng)之間的固定方式也進行了改進,即將所述第二銅套主體310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銅套尾部120的內(nèi)部并焊接固定。由于第一銅套尾部120的長度較長,因此第二銅套200伸入第一銅套100內(nèi)部時不會與第一封蓋200接觸,且在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壁和第二銅套主體的外壁之間存在1_至2_的縫隙,焊接時產(chǎn)生的焊料也可以融入該縫隙中,同樣避免了焊料堆積在表面,并且由于第一銅套和第二銅套不是采用對接焊接,第二銅套插入第一銅套內(nèi)部配合焊接,兩個銅套配合焊接時長度加長,增強了焊接部位的抗震動能力及其受壓強度。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銅套主體320伸入所述第一銅套尾部110的長度為5mm至10mm。
[0050]為了進一步避免焊接產(chǎn)生的焊料堆積,參見圖4,本實用新型在焊接的位置均設置了倒角。所謂的焊接的位置尤其是指第一銅套100和第二銅套300的焊接位置?!揪唧w實施方式】是對所述第一銅套尾部120的端部的內(nèi)壁進行倒角處理,所述第一銅套尾部120的倒角的長度為1.5mm至2.5mm(最好為2mm),角度為25度至35度(角度最好為30度),焊接時倒角能夠起到導流焊料的作用,有效增加了焊接時焊料填充焊縫的飽滿度和熔深尺寸,同時能夠進一步避免焊料堆積在兩個銅套配合的焊縫表面,可有效增加焊接焊料的融入深度。
[0051]較優(yōu)的,參見圖5,由于第一封蓋200和第二封蓋400上均設置有供換熱銅管500通過的通孔,本實施例對通孔也進行倒角處理,在通孔邊緣做出長度為Imm至2_,角度為30度至45度的倒角,通孔的倒角優(yōu)選長度為1.5mm,角度為30度,通孔的倒角向通孔中心傾斜。焊接時倒角能夠起到導流焊料的作用,有效增加了焊接時焊料填充焊縫的飽滿度和熔深尺寸。
[005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管束式套管換熱器,包括以上任一實施例所述的銅套結構。其中單氟路管束式套管換熱器包括實施例一的銅套結構,雙氟路管束式套管換熱器包括實施例二的銅套結構。
[0053]本實用新型將各部件的焊接點的距離加長,減少焊接二次受熱影響;封蓋放進銅套內(nèi)配合焊接,銅套與封蓋配合處形成一個錘型喇叭狀,容易焊接密封;對第一銅套和第二銅套的配合位置上倒角,有效增加了焊接焊料填充焊縫的飽滿度;第二銅套插入第一銅套內(nèi)配合焊接,兩銅套焊接配合長度加長后,可增強其抗震動及受壓強度。
[0054]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銅套結構,包括第一銅套和第一封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銅套包括第一銅套主體和第一銅套尾部,且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徑大于所述第一銅套主體的內(nèi)徑; 所述第一封蓋套裝在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部并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銅套主體和所述第一銅套尾部一體成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徑比所述第一封蓋的外徑大Imm至2mm。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蓋安裝在所述第一銅套主體與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交界處。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長度為15mm至30mmo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蓋上設置有供換熱銅管通過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邊緣進行倒角處理。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倒角的長度為Imm至2mm,角度為30度至45度。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套結構還包括第二銅套和第二封蓋; 所述第二銅套包括第二銅套主體和第二銅套尾部,且所述第二銅套尾部的內(nèi)徑大于所述第二銅套主體的內(nèi)徑; 所述第二銅套主體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內(nèi)部并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封蓋套裝在所述第二銅套尾部的內(nèi)部并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銅套主體和所述第二銅套尾部一體成型。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銅套尾部的內(nèi)徑比所述第二封蓋的外徑大Imm至2mm ; 所述第二銅套主體的外徑等于所述第一銅套主體的外徑;所述第二封蓋的外徑等于所述第二銅套主體的外徑; 所述第二封蓋安裝在所述第二銅套主體與所述第二銅套尾部的交界處; 所述第二銅套尾部的長度為7mm至15_。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銅套主體伸入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長度為5mm至10mm。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蓋與所述第一銅套之間采用釬焊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封蓋和所述第二銅套之間采用釬焊焊接固定。
11.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蓋上設置有供換熱銅管通過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邊緣進行倒角處理; 所述第二通孔的倒角的長度為Imm至2mm,角度為30度至45度。
12.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銅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端部的內(nèi)壁進行倒角處理,所述第一銅套尾部的倒角的長度為1.5mm至2.5mm,角度為25度至35度。
13.—種管束式套管換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項所述的銅套結構。
【文檔編號】F28F9/18GK203744812SQ201320859263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黃有進, 唐愛紅, 鄧智, 方亮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