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系提供一種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設計,其系在各散熱鰭片底端預設呈相互交錯的彎折部及翼鉤部,以配合澆注或擠壓方式而使散熱鰭片可快速穩(wěn)固的結合于散熱底座溝槽。
背景技術:
習知散熱器,主要系包括底座與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所組成,或亦可在底座嵌入結合一個以上的熱導管,針對底座與散熱鰭片的結合,除了傳統(tǒng)的焊接結合技術以外,亦有如美國第5014776號實用新型專利案,系將散熱鰭片預先插植于底座溝槽,再通過沖壓方式使各散熱鰭片被夾持結合于底座溝槽,以達到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結合目的。上述先前專利技術,主要是于散熱鰭片底端預先形成一水滴形、錐形或圓形的較 大凸部,而底座溝槽的開口是呈上大下小,因此散熱鰭片只能從底座溝槽的側面方向插入,再進行沖壓夾持,以完成結合,此項設計,由于無法采用垂直方向直接插入底座溝槽,因此于組裝施實時將會相當?shù)膹碗s不便?;蛉缑绹?758262號實用新型專利案,雖系采用垂直方向將散熱鰭片直接插入底座溝槽,但只能利用底座溝槽兩側的擠壓變形而達到夾持目的,夾持作用力都集中在溝槽開口兩側的變形位置,僅具有兩個點狀的夾持力,因此,夾持效果不佳,無法發(fā)揮穩(wěn)定結合的作用,各散熱鰭片很容易發(fā)生參差不齊的不等高現(xiàn)象,且會發(fā)生搖動甚至脫落情形。此夕卜,亦有人預先將散熱鰭片的底端形成一反折部,或是形成一 L形彎折部,再插入底座溝槽,以供沖壓結合,但還是無法解決各散熱鰭片于結合后可能發(fā)生側傾偏斜的情形。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之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設計,其系至少包括一底座及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該散熱底座系開設可供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對應插植的溝槽,其特別在各散熱鰭片底端沖壓形成相互交錯的復數(shù)個彎折部,使散熱鰭片的底端可匹配插入散熱底座的溝槽,利用相互交錯方向的彎折部,可于溝槽內(nèi)形成穩(wěn)定站立,故不會發(fā)生側傾偏斜,再通過澆注或擠壓方式,將散熱鰭片的底端埋設結合或緊迫夾持于溝槽內(nèi),利用底端相互交錯的彎折部可包裹埋置或夾持卡止于散熱底座溝槽,以達到穩(wěn)固定位結合,確保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非常平整穩(wěn)定,不會發(fā)生參差不齊的不等高現(xiàn)象,更不會發(fā)生搖動或脫落情形。本實用新型之次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設計,其系可在交錯分布的彎折部之間,再增設相互交錯方向的復數(shù)個翼鉤部,各翼鉤部系呈斜向倒鉤狀,因此于通過澆注或擠壓后,可在散熱底座溝槽內(nèi)形成逆向鉤持的包裹埋置或夾持卡止,以確保其結合更為穩(wěn)固。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系至少包括一底座及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該散熱底座并開設可供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對應插植的溝槽,而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散熱鰭片系于底端沖壓形成相互交錯方向的復數(shù)個彎折部,利用交錯分布的彎折部對應插入溝槽形成穩(wěn)定站立,而通過澆注或擠壓方式,將各散熱鰭片的底端埋設結合或緊迫夾持于溝槽內(nèi)。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各散熱鰭片的彎折部系沿散熱鰭片的底端伸出而分別交錯設置于散熱鰭片的兩側。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該散熱鰭片的彎折部,系實施為一呈L形的彎折部,并具有一伸出段。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該伸出段的底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該散熱鰭片系在交錯分布的彎折部之間,設有相互交錯方向的復數(shù)個翼鉤部。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各翼鉤部系呈斜向倒鉤狀。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該散熱鰭片系在同一高度上開設復數(shù)個沖壓開口,使各翼鉤部系沿著沖壓開口的底端形成斜向往上伸出的翼鉤形狀。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系將液態(tài)鋁金屬充填于散熱底座的溝槽,而于固化后形成包
埋結合。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該底座溝槽的兩側壁系下壓變形而緊迫夾持于散熱鰭片底端。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該底座系緊配結合一個以上的熱導管。
圖I為本實用新型于結合前狀態(tài)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散熱鰭片的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散熱鰭片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散熱鰭片的反面局部放大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于結合前狀態(tài)的局部組合斷面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通過澆注方式而完成埋設結合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通過擠壓方式而完成緊迫夾持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于底座結合熱導管的第一實施例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于底座結合熱導管的第二實施例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于底座結合熱導管的第三實施例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于底座結合熱導管的第四實施例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于底座結合熱導管的第五實施例圖;圖13為本實用新型于底座結合熱導管的第六實施例圖。附圖標號說明底座I散熱鰭片2溝槽11彎折部21伸出段211[0037]翼鉤部22沖壓開口221熱導管3貼底面3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所為一種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設計,其系至少包括一底座I及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2,該散熱底座I并開設可供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2對應插植的溝槽11,所述各散熱鰭片2系于底端沖壓形成相互交錯方向的復數(shù)個彎折部21 (如圖2至圖 4所示),并利用交錯的彎折部21,可對應插入溝槽11而形成穩(wěn)定站立(如圖5),進而通過澆注或擠壓方式,將所述各散熱鰭片2的底端埋設結合(如圖6)或緊迫夾持(如圖7)于溝槽11內(nèi),以達到穩(wěn)固的定位結合,確保散熱鰭片2與散熱底座I的組合非常平整穩(wěn)定,使散熱鰭片2不會發(fā)生側傾偏斜或參差不等高的現(xiàn)象,更不會搖動或脫落。如上述各散熱鰭片2的彎折部21,其系可沿散熱鰭片2的底端伸出而分別交錯設置于散熱鰭片2的兩側,上述散熱鰭片2的彎折部21,系可實施為如圖所示的L形的彎折部21 (但并不以L形為限),并可具有一伸出段211,使各伸出段211的底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由于散熱鰭片2底端兩側均同時具有相互交錯方向的復數(shù)個彎折部21,因此各散熱鰭片2插入底座I的溝槽11時,各散熱鰭片2即可利用兩側交錯的復數(shù)個彎折部21而穩(wěn)定站立于溝槽11內(nèi)。如上述圖I至圖7的實施例顯示,其系可在交錯分布的彎折部21之間,再增設相互交錯方向的復數(shù)個翼鉤部22,而各翼鉤部22系呈斜向倒鉤狀。因此于通過燒注或擠壓后,可進一步在散熱底座溝槽11內(nèi)形成逆向的包裹埋置或夾持卡止,以確保其結合更為穩(wěn)固。上述的散熱鰭片2,其系在同一高度上開設復數(shù)個沖壓開口 221,并使各翼鉤部22系沿著沖壓開口 221的底端形成斜向往上伸出的翼鉤形狀,而于通過澆注或擠壓后,在散熱底座溝槽11內(nèi)形成逆向的包裹埋置或夾持卡止。依上述本實用新型所使用的澆注方式,其系適合使用液態(tài)鋁金屬,并配合相對的成型模具,將液態(tài)鋁金屬倒入成型模具中,使其可充填于散熱底座I的溝槽11,于固化后即可將散熱鰭片2底端的彎折部21及翼鉤部22均包埋結合(如圖6)。而本實用新型所使用的擠壓方式,其系使用沖壓設備的沖壓沖頭,對準散熱鰭片2的插植部位進行沖壓,使溝槽11兩側壁產(chǎn)生下壓變形,進而可緊迫夾持于散熱鰭片2底端的彎折部21及翼鉤部22 (如圖7)。如圖8至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設的底座1,進一步亦可結合一個以上的熱導管3而形成緊配嵌合,用以組成一附有熱導管3的散熱器,其主要系在本實用新型底座I的另一端面開設一個以上可適配嵌入熱導管3的嵌槽,并于緊配嵌合后,使熱導管3外露于底座I底面,且具有平整露出的貼底面31。上述實施例中,所述一個以上的熱導管3,其系可呈平行并列的形態(tài)而緊配嵌合于本實用新型的底座I (如圖8),或所述一個以上的熱導管3,亦可呈S形或其它選定形狀的并列形態(tài)而緊配嵌合于本實用新型的底座I (如圖10至圖13);又,所述一個以上的熱導管3,其并列時亦可實施為具有相離間隙(如圖8、圖10或圖12所示),或是不具有相離間隙的無縫接合構造(如圖9、圖11或圖13所示),其中的第十一圖實施例,主要是指在與發(fā)熱組件(如CPU等)的貼觸部位,使一個以上的熱導管3形成無縫接合構造。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 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系至少包括一底座及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該散熱底座并開設可供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對應插植的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散熱鰭片系于底端沖壓形成相互交錯方向的復數(shù)個彎折部,利用交錯分布的彎折部對應插入溝槽形成穩(wěn)定站立,而通過澆注或擠壓方式,將各散熱鰭片的底端埋設結合或緊迫夾持于溝槽內(nèi)。
2.如權利要求I所述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各散熱鰭片的彎折部系沿散熱鰭片的底端伸出而分別交錯設置于散熱鰭片的兩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散熱鰭片的彎折部,系實施為一呈L形的彎折部,并具有一伸出段。
4.如權利要求3所述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伸出段的底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5.如權利要求I所述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散熱鰭片系在交錯分布的彎折部之間,設有相互交錯方向的復數(shù)個翼鉤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各翼鉤部系呈斜向倒鉤狀。
7.如權利要求6所述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散熱鰭片系在同一高度上開設復數(shù)個沖壓開口,使各翼鉤部系沿著沖壓開口的底端形成斜向往上伸出的翼鉤形狀。
8.如權利要求I所述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系將液態(tài)鋁金屬充填于散熱底座的溝槽,而于固化后形成包埋結合。
9.如權利要求I所述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底座溝槽的兩側壁系下壓變形而緊迫夾持于散熱鰭片底端。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底座系緊配結合一個以上的熱導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鰭片與底座的組合結構設計,包括一底座及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該散熱底座系開設復數(shù)個相鄰的溝槽,以供分別插植散熱鰭片,各散熱鰭片系于底端沖壓形成相互交錯的彎折部及翼鉤部,并使散熱鰭片的底端可匹配插入散熱底座的溝槽,再通過澆注或擠壓方式,使散熱鰭片的底端可埋設結合或緊迫夾持于溝槽內(nèi),而利用底端相互交錯的彎折部及翼鉤部可包裹埋置或夾持卡止于散熱底座溝槽,以達到穩(wěn)固定位結合的效果。
文檔編號F28F7/00GK202562351SQ20122014801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0日
發(fā)明者黃崇賢 申請人:東莞漢旭五金塑膠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