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后拱清灰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工業(yè)鍋爐的結構技術領域,具體為后拱清灰裝置。
背景技術:
導熱油爐后拱積灰問題一直存在,用戶一般采用兩種方法進行清灰一、通過人孔門扒灰,但是這樣操作困難,而且積灰清理不徹底,沒幾天又堵上了 ;二、通過后拱上開孔進行清灰,但是這樣容易形成煙氣短路,影響爐排燃燒。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后拱清灰裝置,其在不影響爐排燃燒的的前提下,確保清灰徹底,且操作簡單。后拱清灰裝置,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包括爐膛、后拱、人孔門、底部出灰口,所述后拱的上方安裝有隔墻,所述隔墻的一側(cè)為煙氣進口,另一側(cè)為煙氣出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拱的斜坡下部設置有一組相互配合安裝的抽拉門,所述抽拉門的下方為底部出灰口,所述抽拉門的一側(cè)安裝有所述人孔門,所述抽拉門的包括兩塊擋板及其對應拉桿,所述兩塊擋板的接觸端面密封連接,所述兩塊擋板位于所述后拱下方的直線導軌安裝槽內(nèi),所述拉桿對應連接所述擋板,所述拉桿外露于所述爐膛。采用本發(fā)明的結構后,定時安排司爐工交替抽拉兩塊擋板所對應的拉桿,從而使得沿著后拱斜面沉降到抽拉門的積灰從打開的擋板內(nèi)落入出灰口,其在不影響爐排燃燒的的前提下,確保清灰徹底,且操作簡單。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的抽拉門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見圖1、圖2,其包括爐膛1、后拱2、人孔門3、底部出灰口 4,后拱2的上方安裝有隔墻5、對流管束,隔墻將對流管束分隔為兩部分對流管束I 6、對流管束II 7,隔墻5的一側(cè)為煙氣進口,另一側(cè)為煙氣出口,后拱2的斜坡下部設置有一組相互配合安裝的抽拉門, 抽拉門的下方為底部出灰口 4,抽拉門的一側(cè)安裝有人孔門3,抽拉門的包括兩塊擋板8、9 及其對應拉桿10,抽拉門關閉時的兩塊擋板8、9的接觸端面密封連接,兩塊擋板8、9位于后拱2下方的直線導軌安裝槽11內(nèi),拉桿10對應連接擋板,拉桿10外露于爐膛。其工作原理如下煙氣依次經(jīng)過煙氣進口、對流管束16后,靠離心分離產(chǎn)生的大量積灰,由后拱3斜面沉降到抽拉門,同時煙氣繼續(xù)上升至對流管束117處,積灰在重力作用下,落至抽拉門處,定時安排司爐工交替抽拉兩塊擋板8、9所對應的拉桿10,從而擋板8、 9上的積灰落入出灰口,若遇到維修時,可打開人孔門3進入后拱2進行檢查維修。
權利要求
1.后拱清灰裝置,其包括爐膛、后拱、人孔門、底部出灰口,所述后拱的上方安裝有隔墻,所述隔墻的一側(cè)為煙氣進口,另一側(cè)為煙氣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拱的斜坡下部設置有一組相互配合安裝的抽拉門,所述抽拉門的下方為底部出灰口,所述抽拉門的一側(cè)安裝有所述人孔門,所述抽拉門的包括兩塊擋板及其對應拉桿,所述兩塊擋板的接觸端面密封連接,所述兩塊擋板位于所述后拱下方的直線導軌安裝槽內(nèi),所述拉桿對應連接所述擋板,所述拉桿外露于所述爐膛。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后拱清灰裝置,其在不影響爐排燃燒的前提下,確保清灰徹底,且操作簡單。其包括爐膛、后拱、人孔門、底部出灰口,所述后拱的上方安裝有隔墻,所述隔墻的一側(cè)為煙氣進口,另一側(cè)為煙氣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拱的斜坡下部設置有一組相互配合安裝的抽拉門,所述抽拉門的下方為底部出灰口,所述抽拉門的一側(cè)安裝有所述人孔門,所述抽拉門的包括兩塊擋板及其對應拉桿,所述兩塊擋板的接觸端面密封連接,所述兩塊擋板位于所述后拱下方的直線導軌安裝槽內(nèi),所述拉桿對應連接所述擋板,所述拉桿外露于所述爐膛。
文檔編號F23J1/00GK102230634SQ201110163749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17日
發(fā)明者張 浩, 潘宇峰, 蘇強, 陳弘 申請人:江蘇太湖鍋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