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領域,涉及一種自流式灑水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去除熔體的自流式灑水裝置。
背景技術:
高分子材料的生產(chǎn)加工過程中需要進行清模唇作業(yè),在清模唇作業(yè)過程中,熔體往往會流到下方的接料平臺上,需要及時用水將熔體冷卻,待其固化后清理干凈。
傳統(tǒng)的灑水方式是操作人員手持軟管站在接料平臺側(cè)面,將水灑到高溫熔體上。該方式雖然能達到較好的清理效果,但是存在較多的問題:該方式用普通水管灑水,管口較粗,不能有效控制水量,浪費水資源;操作過程中,需要人員手持灑水管在平臺的一端,不能將熔體均勻、全面的冷卻,效率降低;水花容易噴濺到激冷輥表面和地面,導致激冷輥二次清潔,浪費時間、人力,同時地面濕滑人員容易發(fā)生滑跌;操作人員可能碰到高溫熔體,造成人員燙傷;灑水作業(yè)空間狹小,人員過多,妨礙作業(yè);平臺移動,可能會造成人員擠傷。
隨著生產(chǎn)量的不斷增大,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開發(fā)一種新的灑水裝置取代傳統(tǒng)的灑水方式成為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對于提高生產(chǎn)效率,節(jié)約人力和物力,提高生產(chǎn)的安全系數(shù)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一種自流式灑水裝置,其目的是為了代替人工,減少人力消耗,提高效率;控制水量,實現(xiàn)均勻、全面的灑水,保證熔體能夠充分冷卻;同時提高安全系數(shù)。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
一種自流式灑水裝置,主要由進水管、灑水管、水管接頭和接料平臺組成,所述進水管與灑水管通過水管接頭連接,所述進水管內(nèi)通有流動水,所述灑水管固定在接料平臺的水平邊緣;
所述灑水管管面設有孔間距相等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孔心位于同一軸線上,所述軸線平行于灑水管的中心軸線;所述出水孔面向接料平臺內(nèi)部,所述出水孔的孔間距為45~55mm,所述出水孔的孔徑為3~6mm;
所述流動水經(jīng)進水管進入灑水管,同時從出水孔中流出,所述流動水的水流方向與接料平臺平面的夾角為210~240°。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流式灑水裝置,所述水管接頭置于接料平臺水平邊緣的拐角處,所述水管接頭為直角彎管結構,所述水管接頭的管徑為24~28mm。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流式灑水裝置,所述接料平臺為棱柱結構,所述棱柱底面為直角梯形形狀。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流式灑水裝置,所述進水管設于接料平臺外側(cè),所述進水管的管徑為23~27mm,所述進水管與水管接頭的一端過盈配合;所述過盈配合的配合公差為0.01~0.05mm。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流式灑水裝置,所述進水管上裝有送水閥門,所述送水閥門打開時進水管內(nèi)通入脫鹽水。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流式灑水裝置,所述灑水管中心軸線距離接料平臺水平面的高度為75~85mm,所述灑水管的長度為2440~2480mm,管徑為23~27mm,所述灑水管與水管接頭的另一端過盈配合;所述過盈配合的配合公差為0.01~0.05mm。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流式灑水裝置,所述出水孔的孔心距離接料平臺平面的高度為70~80mm。
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與傳統(tǒng)的灑水裝置相比,由人工操作方式改為機械方式,減少了人力消耗,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時間,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2)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灑水裝置固定在接料平臺上,可以隨接料平臺一起移動,當清模唇時,不會妨礙人員作業(yè),有效騰出作業(yè)空間,同時杜絕了碰到熔體將人員燙傷的隱患,提高了安全系數(shù),減少了安全隱患,有效促進了安全生產(chǎn)。
3)本實用新型中的灑水管貫穿整個接料平臺邊緣,當送水閥門打開時,水流覆蓋整個平臺且能有效控制水量,節(jié)約水資源。
4)本實用新型通過合理設計灑水管出水孔的孔徑及間距,保證全面、均勻、平穩(wěn)的灑水,實現(xiàn)熔體的充分冷卻。
5)本實用新型灑水管的出水孔面向平臺,這樣水流不會噴濺到激冷輥表面,避免水漬污染激冷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灑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左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管道連接的示意圖;
其中,1-進水管,2-灑水管,3-出水孔,4-水管接頭,5-接料平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nèi)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一種自流式灑水裝置如圖2-3所示,由進水管1、灑水管2(如圖1所示)、水管接頭4和接料平臺5組成,直角彎管結構的水管接頭4置于接料平臺5水平邊緣的拐角處,管徑為25mm,接料平臺5為底面為直角梯形的棱柱結構;
進水管1設于接料平臺5外側(cè),進水管1的管徑為25mm,進水管1與水管接頭4的一端過盈配合(如圖4所示),配合公差為0.02mm,進水管1上裝有送水閥門,送水閥門打開時進水管1內(nèi)通入脫鹽水;
灑水管2固定在接料平臺5的水平邊緣,灑水管2中心軸線距離接料平臺5水平面的高度為80mm,灑水管2的長度為2460mm,管徑為25mm,灑水管2與水管接頭4的另一端過盈配合(如圖4所示),配合公差為0.03mm;
灑水管2管面設有孔間距相等的出水孔3,出水孔3的孔心位于同一平行于灑水管2的中心軸線的軸線上,出水孔3的孔心距離接料平臺5平面的高度為75mm,出水孔3面向接料平臺5內(nèi)部,出水孔3的孔間距為50mm,出水孔3的孔徑為5mm,使用時,脫鹽水經(jīng)進水管1進入灑水管2,同時從出水孔3中流出,脫鹽水的水流方向與接料平臺5平面的夾角為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