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19814閱讀:44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吹瓶機合模機構,具體涉及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
背景技術
制造薄壁塑料容器機(亦稱“吹瓶機”)的合模機構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其合模速度關系著吹瓶機的生產效率,合模精度關系著吹瓶機的產品質量。吹瓶機在合模時,需要左右分置的側模板和底部的底模板精確合模,并在上述模板間形成一腔體對受熱待加工的瓶還 吹制定形,然后再開模,將吹制好的瓶體取出。隨著吹瓶機工作效率提高,側模板和底模板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精確開合模動作,現有技術中,側模板和底模板的動作一般采用統(tǒng)一驅動或分置驅動的方式實現,當采用分置驅動合模時,由于側模板和底模板通過不同的驅動件實現開合模動作,需要調整各驅動件間的動作統(tǒng)一協(xié)調性,存在調試困難、精度欠佳的問題,在吹瓶機高速運轉時尤為明顯;當采用統(tǒng)一驅動合模時,由于驅動結構復雜、零件較多,吹瓶機在高速運轉時,因各零件間存在傳動配合間隙而易導致動作延遲和偏離,從而影響合模精度,在吹制過程中由于模板貼合的密封性問題而產生大量廢品。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合模精確的底模板抬升機構,進一步解決底模板與側模板間的動作協(xié)調性。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包括底座、安置于底座上且可配合合模的側模板和底模板,側模板和底模板分別抵觸在一聯(lián)動杠桿的兩端工作部上,且側模板底部低于底模板的底部,所述聯(lián)動杠桿中部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聯(lián)動杠桿隨著側模板的動作而擺動并抬升底模板至合模工位。在本方案中,側模板平移合模時,觸動聯(lián)動杠桿的一端,因聯(lián)動杠桿中部受到底座支撐,其另一端擺動并將底模板抬升,使側模板和底模板協(xié)調、統(tǒng)一的聯(lián)動,本方案機械結構簡單,極大降低了因存在零件配合間隙而導致動作延遲和偏離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合模精度。作為優(yōu)選,所述聯(lián)動杠桿搭接底模板一端延伸出一豎向折臂形成工作部的第一端,所述聯(lián)動杠桿抵觸側模板的平直端形成所述工作部的第二端,所述聯(lián)動杠桿通過設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滾輪可滾動地抵觸在側模板和底模板的底部。在本方案中,聯(lián)動杠桿優(yōu)選放置在底模板和側模板的下方,由于聯(lián)動杠桿在中部受到支撐而做旋轉運動,通過設置豎向折臂將底模板托離聯(lián)動杠桿,既有效縮短底模板與指定合模工位的距離,方便抬升合模,又能防止聯(lián)動杠桿在擺動過程中因桿身與底模板邊緣接觸,造成底模板邊緣受力而偏離合模工位;在合模動作時,側模板在水平方向做往復運動,底模板在豎直方向做往復運動,聯(lián)動杠桿以其支撐部為圓心做擺動,由于三者運動軌跡不同,相互作用時,聯(lián)動杠桿第二端與側模板、聯(lián)動杠桿第一端與底模板間的接觸部位置會隨著開合模動作的進行而改變,通過在聯(lián)動杠桿兩端工作部設置滾輪,當上述接觸部位置發(fā)生改變時,通過轉動的滾輪平穩(wěn)過渡,既防止因工件摩擦而導致的損壞和振動,又確保聯(lián)動杠桿工作部與各模板緊密貼合作用,實現平穩(wěn)抬升,提高合模精度。作為優(yōu)選,所述聯(lián)動杠桿第一端的滾輪下方設置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置于折臂的盲孔中,且第一端的滾輪輪軸與折臂連接處留有豎向活動間隙。在本方案中,滾輪在受外力時可做豎向微調,并在外力消失后利用復位彈簧的復位。作為優(yōu)選,所述側模板底部設有一與所述聯(lián)動杠桿第二端抵觸的傳動部,所述傳動部由側模板的底部延伸形成或由一傳動塊固接在側模板的底部形成。在本方案中,所述側模板通過傳動部與所述聯(lián)動杠桿的第二端相互作用,并利用平移的側模板撬動聯(lián)動杠桿,實現抬升底模板。作為優(yōu)選,所述傳動部位于側模板的底部中間,且傳動部底面形成相互銜接的一斜向壁和一水平壁。在本方案中,將傳動部設置在側模板的底部中間,既便于傳動部與聯(lián)動杠桿抵觸,也能保證側模板和底模板受力均勻,移動平穩(wěn);所述傳動部的底面形成相互銜接的一斜向壁和一水平壁,由于第二端滾輪隨著聯(lián)動杠桿的擺動做圓周運動,傳動部隨著側模板做水平移動,當滾輪與所述斜向壁作用時,所述斜向壁靠近底模板一側壁面位置較高, 另一側壁面位置較低,且隨著側模板一起平移,述傳動部通過工作壁與聯(lián)動杠桿的相應工作部搭接,并將側模板的水平移動行程轉化為對聯(lián)動杠桿的下壓行程,實現撬動聯(lián)動杠桿;當滾輪與所述水平壁作用時,水平移動的側模板不能通過傳動部作用于聯(lián)動杠桿的滾輪,使聯(lián)動杠桿一直保持在現有位置狀態(tài)。作為優(yōu)選,所述底座上設有連接聯(lián)動杠桿的支撐座,所述聯(lián)動杠桿通過軸連接于所述支撐座上。在本方案中,通過支撐座形成聯(lián)動杠桿的支點,且支撐座兩側聯(lián)動杠桿的長度符合通過側模板平移將底模板抬升至合模工位的要求,采用軸連接方式既簡單,又利于拆卸維修。作為優(yōu)選,一豎向導桿一端固接在所述底模板下部,另一端依次穿過底座和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過連接桿與底座固接。在本方案中,利用豎向導桿和底座、限位板間的配合對底模板起到限制和導向作用,使底模板在聯(lián)動杠桿的抬升作用下只能作豎向移動,且限位板與底座間通過連接桿連接,有利于豎向導桿平穩(wěn)升降,提高合模精度。 作為優(yōu)選,所述導桿至少為兩根,且均勻分布于底模板的下部。在本方案中,優(yōu)選為四根且分布于底模板四角的導桿對底模板起到限位和導向作用,提高抬升穩(wěn)定性,且四根導桿底部均連接在限位板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平移的側模板通過聯(lián)動杠桿撬動底模板做抬升運動,此結構簡單,有效防止因零件間的傳動配合間隙造成合模動作延遲和偏離的情況,使側模板和底模板間具有較好的動作統(tǒng)一協(xié)調性,便于規(guī)?;a,有效降低成本。

圖I為本實用新型局部透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側模板、底模板聯(lián)動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A-A’截面示意圖;圖4為滾輪處于傳動部斜壁一端時其對應的各模具位置不意圖;圖5為滾輪處于傳動部斜壁中部時其對應的各模具位置示意圖;圖6為滾輪處于傳動部斜壁與水平壁交接處時其對應的各模具位置示意圖;[0019]圖7為滾輪處于傳動部水平壁一端(合模狀態(tài))時其對應的各模具位置示意圖;圖中I、底座,2、側模板,3、底模板,4、聯(lián)動杠桿,5、折臂,6、滾輪,7、傳動部,8、斜向壁,9、支撐座,10、軸,11、導桿,12、限位板,13、復位彈簧,14、豎向間隙,15、水平壁,16、底模具,17、側模具,18、槽環(huán),19、定位環(huán)。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I所示的一種底模板3抬升機構,包括底座I、安置于底座I上且可配合合模的側模板2和底模板3,側模板2和底模板3分別抵觸在一聯(lián)動杠桿4的兩端工作部上,且側模板2底部低于底模板3的底部,所述聯(lián)動杠桿4中部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聯(lián)動杠桿4隨著側模板2的動作而擺動并抬升底模板3至合模工位;所述聯(lián)動杠桿4搭接底模板3 —端延伸出一豎向折臂5形成工作部的第一端,所述聯(lián)動杠桿4抵觸側模板2的 平直端形成所述工作部的第二端,所述聯(lián)動杠桿4通過設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滾輪6可滾動地抵觸在側模板2和底模板3的底部;所述底座I上設有連接聯(lián)動杠桿4的支撐座9,所述聯(lián)動杠桿4通過軸10連接于所述支撐座9上。為了使底模板3能平穩(wěn)地抬升,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式解決至少兩根豎向導桿11 一端固接在所述底模板3下部,另一端依次穿過底座I和一限位板12 (如圖2所述),所述限位板12通過連接桿與底座I固接,利用導桿11限制底模板3的移動方向;所述限位板12通過支架連接在底座I上,使限位板12和底座I間留有一定的間隙,根據兩點確定一線原理,對導桿11的移動進行精確導向,提高底模板3的合模精度。為了實現底模板3和側模板2間的合模,并使聯(lián)動杠桿4不會因吹制瓶體時的高壓氣體作用于底模板2的壓力過大而彎折損壞,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式解決所述聯(lián)動杠桿4第一端的滾輪6下方設置復位彈簧13 (如圖3所述),所述復位彈簧13置于折臂5的盲孔中,且第一端的滾輪6輪軸與折臂5連接處留有豎向活動間隙14 ;所述側模板2底部設有一與所述聯(lián)動杠桿4第二端抵觸的傳動部7,所述傳動部7由側模板2的底部延伸形成或由一傳動塊固接在側模板2的底部形成;所述傳動部7位于側模板2的底部中間,且傳動部7底面形成相互銜接的一斜向壁8和一水平壁15。在實際應用中,位于底模板3上的底模具16側壁上設有一定位環(huán)19,側模具17的工作壁下部設有與所述定位環(huán)19匹配的槽環(huán)18,側模具17與底模具16間、聯(lián)動杠桿4與傳動部7間通過以下步驟實現配合I、合模機構處于開啟狀態(tài),并開始合模,隨著側模具17水平移動,使?jié)L輪6與斜向壁8發(fā)生搭接作用(如圖4所述),并將側模具17的水平移動行程轉化為底模具16的豎向移動行程,底模具16和側模具17均勻速向合模工位靠攏(如圖5所述)。2、滾輪6移動至斜向壁8和水平壁15的交接處(如圖6所述),此時,底模具16移動至合模工位,且其定位環(huán)19恰好與側模具17的槽環(huán)18處于同一水平高度。3、隨著側模具17繼續(xù)水平移動,滾輪6與水平壁15發(fā)生搭接作用(如圖7所述),一方面,由于此時側模具17的水平移動行程不能轉化為底模具16的豎向移動行程,使底模具16保持在前一過程中到達的水平高度,另一方面,側模具17通過水平移動將所述定位環(huán)19卡置于槽環(huán)18中,并移動至合模工位,側模具17與底模具16間形成吹制腔體。[0028]通過上述步驟,實現側模具17和底模具16間的合模動作。當需要開模時,首先,偵權具17向兩側移動,將定位環(huán)19從槽環(huán)18中脫離;之后,底模板3和底模具16依靠其自身重力向下移動,并回復至初始工位。定位環(huán)19和槽環(huán)18相互卡置時存在工藝間隙,既降低加工要求,又方便定位環(huán)19卡置于槽環(huán)18中,當吹瓶機向吹制腔體內灌輸高壓氣體時,由于存在工藝間隙,底模具16會向下移動并與槽環(huán)18底面相抵觸,此時,底模具16向下移動的行程會通過設于滾輪6地下的復位彈簧13吸收,避免聯(lián)動杠桿4因此而受損。在開模時將滾輪6復位至初始工位。在具體操作中,側模板2包括并列設置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左模板和右模板擇一與聯(lián)動杠桿4相應工作部搭接。由于左模板上需要連接驅動裝置,為了合理安排設備空間,優(yōu)選方案為右模板與聯(lián)動杠桿4搭接,并在右模板下方安裝帶工作壁8的傳動部7。當右模板作合模動作并向左側移動時,通過下方的傳動部7與聯(lián)動杠桿4工作部上的滾輪6抵 觸,由于聯(lián)動杠桿4工作部只能作圓弧形擺動,隨著傳動部7向左側靠近,通過高低漸變的工作壁8的作用將滾輪6下壓,并帶動聯(lián)動杠桿4擺動,由于聯(lián)動杠桿4原理,一端下壓則另一端上抬,從而帶動底模板3向上移動,當右模板平移至合模工位時,底模板3也正好抬升至合模工位,完成合模動作。當右模板作開幕動作并向右側移動時,聯(lián)動杠桿4失去傳動部7對其的下壓力,利用底模板3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落至開模工位,完成開模動作并等待下一次合模。本實施例通過右模板與聯(lián)動杠桿4搭接使設備空間充分利用,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更換為左模板與聯(lián)動杠桿4搭接,亦為另一種實施例,兩個實施例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在具體操作中,傳動部7的位置優(yōu)選設于側模板2的下側中部,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而移放至側模板2的任意位置,并可以通過增設適當的延伸件實現側模板2與底模板3聯(lián)動。
權利要求1.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包括底座(I)、安置于底座(I)上且可配合合模的側模板(2)和底模板(3),其特征在于側模板(2)和底模板(3)分別抵觸在一聯(lián)動杠桿(4)的兩端工作部上,且側模板(2)底部低于底模板(3)的底部,所述聯(lián)動杠桿(4)中部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聯(lián)動杠桿(4 )隨著側模板(2 )的動作而擺動并抬升底模板(3 )至合模工位。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聯(lián)動杠桿(4)搭接底模板(3) —端延伸出一豎向折臂(5)形成工作部的第一端,所述聯(lián)動杠桿(4)抵觸側模板(2)的平直端形成所述工作部的第二端,所述聯(lián)動杠桿(4)通過設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滾輪(6 )可滾動地抵觸在側模板(2 )和底模板(3 )的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聯(lián)動杠桿(4)第一端的滾輪(6)下方設置復位彈簧(13),所述復位彈簧(13)置于折臂(5)的盲孔中,且第一端的滾輪(6 )輪軸與折臂(5 )連接處留有豎向活動間隙(14 )。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模板(2)底部設有一與所述聯(lián)動杠桿(4)第二端抵觸的傳動部(7),所述傳動部(7)由側模板(2)的底部延伸形成或由一傳動塊固接在側模板(2)的底部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部(7)位于側模板(2)的底部中間,且傳動部(7)底面形成相互銜接的一斜向壁(8)和一水平壁(15)。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設有連接聯(lián)動杠桿(4)的支撐座(9),所述聯(lián)動杠桿(4)通過軸(10)連接于所述支撐座(9)上。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其特征在于一豎向導桿(11)一端固接在所述底模板(3)下部,另一端依次穿過底座(I)和一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通過連接桿與底座(I)固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桿(11)至少為兩根,且均勻分布于底模板(3)的下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底模板抬升機構?,F有吹瓶機的底模板與側模板合模時存在動作不協(xié)調且側模板驅動機構復雜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底座、安置于底座上且可配合合模的側模板和底模板,側模板和底模板分別抵觸在一聯(lián)動杠桿的兩端工作部上,且側模板底部低于底模板的底部,所述聯(lián)動杠桿中部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底座上,聯(lián)動杠桿隨著側模板的動作而擺動并抬升底模板至合模工位,側模板平移合模時,觸動聯(lián)動杠桿的一端,因聯(lián)動杠桿中部受到底座支撐,其另一端擺動并將底模板抬升,使側模板和底模板協(xié)調、統(tǒng)一的聯(lián)動,本方案機械結構簡單,極大降低了因存在零件配合間隙而導致動作延遲和偏離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合模精度。
文檔編號B29L22/00GK202462860SQ20122008001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6日
發(fā)明者蔡業(yè) 申請人:臺州市黃巖區(qū)機械模具職業(yè)學校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