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也稱為PET)樹脂等樹脂材料制成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例如由塑料容器等樹脂材料制成的中空容器通常通過如下方式獲得:將筒狀的型坯或有底圓筒狀的預成形坯配置于吹塑成形裝置的吹塑模具內,在該吹塑模具內通過高壓的吹塑空氣對預成形坯等進行吹塑成形。此外,近年來,作為樹脂制的中空容器,大多使用延伸吹塑成形而成的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也稱為PET)樹脂制的中空容器。但是,PET樹脂制的中空容器存在耐熱性差的缺點。為了提聞中空容器的耐熱性等,例如提出了這樣的制造方法:通過對預成形坯進行一次吹塑成形而形成比最終成形品大的一次吹塑成形品,并利用加熱裝置對該一次吹塑成形品進行熱處理而使其收縮,然后通過二次吹塑成形來形成最終成形品(參照專利文獻I)。并且,例如還提出了具有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在一次吹塑成形模具內對預成形坯進行吹塑成形而形成一次成形品的一次成形工序;在熱處理模具內對一次成形品進行熱處理的熱處理工序;以及在最終吹塑成形模具內對經過了熱處理工序的中間成形品進行吹塑成形而成形最終成形品的最終成形工序(參照專利文獻2 )。另外,在樹脂制的中空容器的表面形成有各種凹凸圖案。這里所說的凹凸圖案除了形成于中空容器的表層的褶皺圖案或條紋圖案等之外,還包括例如表示商品名、企業(yè)名或型號等的印記。以往,這種凹凸圖案在二次吹塑成形(最終吹塑成形)工序中形成。然而,這樣形成的凹凸圖案不是按照模具,存在缺乏鮮明性的問題。例如為了在設置于瓶體容器(中空容器)的肩部的棱線部形成微細凹凸(凹凸圖案),存在如下方法:預先在預成形坯形成用模具的內表面或一次模具的內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反轉凹凸,由此在中間品形成微細凹凸(凹凸圖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F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3-20512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8-187768號公報 專利文獻3:專利第4111822號公報。然而,上述專利文獻3記載的凹凸圖案的形成方法特別用于在棱線部分形成凹凸圖案,不確定是否能夠在平面部分形成鮮明的凹凸圖案。并且,該方法適合于這樣的情況(相當于專利文獻I的制造方法):使用一次模具對預成形坯進行一次雙軸延伸吹塑成形而形成一次中間成形品,并使從一次模具脫模的一次中間成形品熱收縮而形成二次中間成形品,使用二次模具對二次中間成形品進行二次吹塑來形成容器(中空容器),在后者的方法(專利文獻2)等其他制造方法中未必一定能夠獲得效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鑒于這種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在中空容器上形成鮮明的凹凸圖案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特別地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該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一次吹塑成形模具內對預成形坯進行吹塑成形而形成一次吹塑成形品的工序;在熱處理模具內對一次吹塑成形品進行加熱后使其收縮而形成中間成形品的工序;以及在最終吹塑成形模具內對中間成形品進行吹塑成形而形成中空容器的最終成形工序,其中形成鮮明的凹凸圖案。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解決上述課題的本發(fā)明的第一方式為一種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該中空容器由樹脂材料制成并在表面具有凹凸圖案,其特征在于,該制造方法包括:一次吹塑成形工序,在該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在一次吹塑成形模具內對由樹脂材料制成的預成形坯進行吹塑成形而形成一次吹塑成形品;中間成形工序,在該中間成形工序中,將該一次吹塑成形品在被加熱至預定溫度的熱處理模具內一邊進行吹塑一邊加熱后,使其收縮至預定尺寸而形成中間成形品;以及最終成形工序,在該最終成形工序中,將上述中間成形品在被加熱至預定溫度的最終吹塑成形模具內進行吹塑成形而形成預定形狀的上述中空容器,在上述熱處理模具的內壁面上預先形成與上述凹凸圖案對應的反轉凹凸,并在上述中間成形工序中形成具有上述凹凸圖案的上述中間成形品。本發(fā)明的第二方式為一種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在第一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次吹塑成形模具兼用作上述熱處理模具。本發(fā)明的第三方式為一種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間成形品具有:開口的頸部;筒狀的主體部;密封該主體部的一端的底部;連接上述頸部和上述主體部的肩部;以及連接上述主體部和底部的跟部,在上述中間成形工序中,在上述肩部和上述跟部形成作為上述凹凸圖案的褶皺圖案。本發(fā)明的第四方式為一種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在將上述一次吹塑成形模具保持在室溫或室溫以下的狀態(tài)下,對上述預成形坯進行吹塑成形。本發(fā)明的第五方式為一種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間成形工序中,利用包括形成有上述凹凸圖案的面板部件的熱處理模具,對上述一次吹塑成形品進行加熱。發(fā)明效果
在所述的本發(fā)明中,能夠在中空容器上鮮明地形成褶皺圖案和印記等凹凸圖案。即,能夠在中空容器上形成能夠清楚地區(qū)分凹部和凸部的鮮明的凹凸圖案。并且,在中空容器的表面上形成有例如褶皺圖案等比較微細的凹凸圖案的情況下,能夠改善一次吹塑成形品的脫模性,還能夠實現中空容器的質量提高。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局部剖視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中空容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3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中得到的成形品的概要說明圖。圖4是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注射工序的概要剖視圖。圖5是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一次吹塑成形工序的概要剖視圖。圖6是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熱處理工序的概要剖視圖。圖7是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最終成形工序的概要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
10中空容器;13主體部;14肩部;16跟部;20預成形坯;30 —次吹塑成形品;32主體部;33肩部;34底部;35跟部;40中間成形品;42主體部;43肩部;44底部;45跟部;51印記;52凹部;53褶皺圖案;100注射成形部;110 —次吹塑成形部;120熱處理吹塑成形部;121熱處理模具;121a突出部;121b反轉褶皺圖案;122熱處理用吹塑型芯模具;130最終吹塑成形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局部剖視圖,圖2是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圖1所示的中空容器10是作為礦泉水用重復充裝式瓶使用的大型容器,其由樹脂材料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等熱塑性合成樹脂形成,容量大約為5加侖(約20升)。該中空容器10由以下構成:在上端具有口部11的例如外徑為Φ55πιπι左右的頸部;例如最大徑為270mm左右的筒狀的主體部13 ;連接頸部12和主體部13并從頸部12側逐漸擴展的肩部14 ;密封主體部13的一端的底部15 ;以及連接主體部13和底部15的跟部16。在主體部13形成有由多個環(huán)狀的傾斜部17構成的加強部18。在底部15形成有突出到容器內側的上底部19。利用所述加強部18和上底部19來提高中空容器10的剛性(壓曲強度),在將礦泉水等內容物放入中空容器10內時,防止主體部13或底部15變形。在本實施方式中,中空容器10的肩部14形成為比主體部13的壁厚更厚,這樣也提高了中空容器10的剛性。另外,若加厚肩部14的壁厚,則在制造過程中容易引起PET樹脂的白化,但在本發(fā)明中,如后所述,能夠良好地確保肩部14的透明性。并且,在中空容器10的預定部分形成有凹凸圖案。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中空容器10的主體部13形成有作為凹凸圖案的印記51。該印記51例如表示商品名、企業(yè)名或型號等。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印記51的一例的由“ABC”構成的文字形成于中空容器10的主體部13。另外,例如如圖2 (a)所示,印記51由凹部52A構成,該凹部52A是通過使中空容器10的主體部13變形而朝向容器的內側突出來形成的。由此,中空容器10的主體部13的壁厚包括印記51的部分在內成為大致均勻的厚度.在中空容器10的主體部13的壁厚比較厚的情況下,印記51也可以如圖2 (b)所示由凹部52B構成,該凹部52B是通過將中空容器10的主體部13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削去而形成的。并且,印記51可以是使字符串周圍凹部化而使字符串部分凸部化的印記,也可以是相反地使字符串周圍凸部化而使字符串部分凹部化的印記。中空容器10的肩部14he跟部16的表面為粗糙面,形成有微細的大量凹凸。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中的斜線所示,在中空容器10的肩部14和跟部16的表面形成有作為凹凸圖案的褶皺圖案53。另外,褶皺圖案53和印記51等凹凸圖案可以形成于中空容器10的任何部分。例如也可以在突出地設置于主體部13的中間的加強部18形成褶皺圖案53。下面,對這種本發(fā)明的中空容器10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中空容器10經由預成形坯20、一次吹塑成形品30和中間成形品40而成形。首先,如圖4所示,利用注射成形部100通過注射成形來形成預成形坯20(注射工序)。預成形坯20是由頸部21和有底筒狀的主體部22構成的筒狀體,例如其壁厚形成為6mm 9mm左右??v軸長度LI可以比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的縱軸長度L2長,也可以比縱軸長度L2短。圖3所示的預成形坯20是縱軸長度LI比中空容器10的縱軸長度L2短的例子。另外,中空容器10的縱軸長度L2是中空容器10的中心部的長度,如圖3所示是中空容器10的從口部11到上底部19的長度。成形預成形坯20的注射成形部100例如由以下構成:頸部模具101,其規(guī)定頸部21的外壁面并由能夠沿水平方向開閉的組合模具構成;規(guī)定主體部22的外壁面的注射型腔模具102 ;以及規(guī)定預成形坯20的內壁面的型芯模具103。PET樹脂從注射型腔模具102的中心部下側的澆口 104填充,對預成形坯20進行注射成形。成形后的預成形坯20被輸送至未圖示的加熱部,并被加熱到預定的延伸適當溫度后,如圖5所示,被配置到一次吹塑成形部110內。通過在一次吹塑成形部110內對預成形坯20進行吹塑成形,從而形成尺寸與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大致相同或更大的一次吹塑成形品30 (—次吹塑成形工序)。一次吹塑成形部110例如包括:能夠開閉的一次吹塑成形模具(組合模具)111 ;在內部插入預成形坯20的頸部21的吹塑型芯模具112 ;穿過吹塑型芯模具112并能夠上下移動的延伸桿113 ;以及一次吹塑底模114。并且,一次吹塑成形部110具有沿著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外形形狀的內壁面。在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預成形坯20通過延伸桿113沿縱軸方向延伸,并且通過高壓空氣沿橫軸方向延伸。由此,預成形坯20被一次吹塑成形部110的內壁面按壓,從而成形一次吹塑成形品30。此時,一次吹塑成形部110不會被加熱而是維持在室溫(常溫)或室溫以下,因此,從一次吹塑成形部Iio取出的一次吹塑成形品30成為沿著一次吹塑成形部110的內壁面的形狀。另外,這里通過在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對預成形坯20進行吹塑成形來形成一次吹塑成形品30,但也可以在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之前實施使預成形坯20沿其徑向稍微延伸的所謂的預吹塑工序。由此,能夠將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的預成形坯20的延伸率抑制得較低,因此,能夠更加良好地形成一次吹塑成形品30。這樣成形的一次吹塑成形品30由以下構成:在注射工序中成形的頸部31 (21);筒狀的主體部32 ;連接主體部32和頸部31的肩部33 ;封閉主體部32的一端的底部34 ;以及連接主體部32和底部34的跟部35,所述一次吹塑成形品30具有比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大的尺寸。并且,包括頸部31的縱軸長度L3優(yōu)選比中空容器10的縱軸長度L2長(參照圖3)。另外,在對作為大型容器的中空容器10進行一次吹塑成形時,優(yōu)選適當地調節(jié)預成形坯20的延伸溫度,使得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肩部33的壁厚比主體部32的壁厚更厚。由此,能夠將肩部33的延伸率抑制得較小,能夠進一步可靠地抑制伴隨肩部33處的PET樹脂的延伸結晶化產生的白化。并且,通過確保肩部33的壁厚較厚,還能夠提高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的剛性。接著,如圖6所示,將冷卻到室溫(常溫)的一次吹塑成形品30配置到熱處理吹塑成形部(熱處理模具)120內進行熱處理,然后使一次吹塑成形品30收縮至小于中空容器10的尺寸而形成中間成形品40 (熱處理工序)。另外,也可以在將一次吹塑成形品30冷卻到室溫(常溫)后,立刻對一次吹塑成形品30實施熱處理工序。然而,實際上,通過反復進行上述的注射工序和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來一次制作多個一次吹塑成形品30,然后對這多個一次吹塑成形品30實施熱處理工序。如圖6 Ca)所示,熱處理吹塑成形部120由以下構成:收納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熱處理模具(組合模具)121 ;在內部插入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頸部31的熱處理用吹塑型芯模具122 ;以及與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底部34對應的上底加熱模具123。熱處理模具121的成形空間形成為與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狀。在熱處理模具121的內表面,在與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主體部32對應的部分,與形成于中空容器10的凹凸圖案對應地形成有反轉凹凸圖案。即,在熱處理模具121的內表面的與主體部32對置的部分形成有朝向熱處理模具121的內側突出的由“ABC”的反轉文字構成的突出部121a,并且如圖6 (a)中斜線所示,在與肩部33和跟部35對應的部分形成有與褶皺圖案53凹凸反轉的反轉褶皺圖案121b。另外,反轉凹凸圖案可以直接形成于熱處理模具121上,但也可以形成于固定在熱處理模具121表面上的與熱處理模具121分體的面板上。由此,不必更換熱處理模具121,僅通過更換面板就能夠變更凹凸圖案。因此,維護變得容易,并且成本降低。另外,在熱處理模具121中,在與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主體部32對應的部分設置有多個例如12個棒狀的加熱器124。這些加熱器124以大致均等的間隔內置在熱處理模具121的成形空間的周圍,利用這些加熱器124將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主體部32加熱至
預定溫度。也可以在熱處理模具121中,在與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肩部33對應的部分形成有例如供給路徑125,供給路徑125供給加熱后的油等調溫介質。由此,利用熱處理模具121,能夠將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主體部32和肩部33加熱至不同的溫度。熱處理用吹塑型芯模具122能夠從前端供給和排出空氣。另外,也可以在熱處理吹塑成形部120配備與一次吹塑成形部110的延伸桿113相同的棒狀部件。利用該棒狀部件將底部34保持在上底加熱模具123上的適當位置。由此,能夠防止熱處理工序中的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位置偏移和不期望的形狀變形。熱處理吹塑成形部120被預先加熱為預定溫度。在熱處理工序中,如圖6 (b)所示,將高壓空氣送入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內部,使一次吹塑成形品30與形成有突出部121a和反轉褶皺圖案121b的熱處理模具121內的內壁面接觸預定時間而進行加熱處理(熱定形處理)。由此,在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主體部32形成由“ABC”的文字構成的印記51,并且在肩部33和跟部35的表面形成褶皺圖案53 (參照圖3)。然后,排出一次吹塑成形品30內的氣體,并且將一次吹塑成形品30從熱處理模具121取出,由此形成中間成形品40。即,在排出一次吹塑成形品30內的氣體并從熱處理模具121取出一次吹塑成形品30時,一次吹塑成形品30收縮,從而成為縱軸長度L3比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的縱軸長度L2短的中間成形品40。這樣形成的中間成形品40形成為比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小的尺寸,并由以下構成:頸部41 ;筒狀的主體部42 ;連接主體部42和頸部41的肩部43 ;封閉主體部42的一端的底部44 ;以及連接主體部42和底部44的跟部45。包括頸部41的縱軸長度L4也比中空容器10的縱軸長度L2短(參照圖3)。并且,在這樣經過了熱處理工序的中間成形品40的主體部42形成有由“ABC”的文字構成的印記51,并且在肩部43和跟部45形成有褶皺圖案53 (參照圖3)。而且,通過在熱處理工序中在一次吹塑成形品30 (中間成形品40)上形成這樣的印記51和褶皺圖案53等凹凸圖案,能夠極其鮮明地形成這些印記51和褶皺圖案53。印記51的凹凸的深度和大小優(yōu)選考慮熱處理后的收縮程度和最終成形品的優(yōu)選尺寸等來確定。在熱處理工序中,優(yōu)選以比后述的最終成形工序中的加熱溫度高的溫度,例如大約140°C 180°C對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至少主體部32進行加熱。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加熱器124對熱處理模具121的加熱溫度設定為大約140°C 180°C。該情況下的加熱處理(熱定形)時間優(yōu)選設定在8s 16s之間。由此除去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殘余應力,并提高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的耐熱性。這里,要在一次吹塑成形品30上形成鮮明的凹凸圖案,優(yōu)選熱處理工序中的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加熱溫度高。但是,若加熱溫度過高,則會由于PET樹脂的結晶化而產生白化現象,從而喪失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透明性。因此,熱處理工序中的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加熱溫度如上所述優(yōu)選為140°C 180°C的范圍,特別優(yōu)選為160°C 170°C的范圍。另外,在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肩部33形成為壁厚比主體部32的壁厚更厚的情況(特別是大型容器的情況)下,若在熱處理工序中以與主體部32相同的溫度對肩部33進行加熱,則在冷卻時有可能伴隨PET樹脂的球晶化而產生白化。因此,肩部33優(yōu)選以比主體部32的溫度低的溫度進行加熱。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向熱處理模具121的供給路徑125內供給調溫介質,來調節(jié)肩部33的溫度。由此,能夠抑制壁厚較厚的肩部33處的由PET樹脂的球結晶化引起的白化。另外,由于同樣的原因,優(yōu)選在熱處理工序中,通過調溫介質將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底部34也加熱至比較低的溫度。并且,在熱處理工序中,存在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肩部33和跟部35進而主體部13的中間的加強部18等難以脫模的部分。在如上所述以較高溫度對一次吹塑成形品30進行加熱處理的情況下,脫模性尤其降低。進而,伴隨該脫模性的降低,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所要求的透明性和尺寸精度等質量有可能降低。然而,通過在熱處理工序中在一次吹塑成形品30的肩部33和跟部35等形成褶皺圖案53,使肩部33和跟部35等的脫模性大幅提高。通過脫模性的提高,能夠進行更高溫的熱處理工序。由此,能夠提高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的耐熱性及形狀方面的質量,并且還能夠提聞制造效率。然后,如圖7所示,將中間成形品40配置到被加熱至預定溫度的最終吹塑成形部130。通過在最終吹塑成形部130對中間成形品40進行吹塑成形,能夠得到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 (參照圖3)。此時,形成于中間成形品40的印記51和褶皺圖案53的形狀實質上沒有變化,從而形成包括鮮明的印記51和褶皺圖案53的中空容器10。
最終吹塑成形部130包括:收納中間成形品40且在上下方向上分割為兩部分的最終吹塑模具(組合模具)131 ;在內部插入中間成形品40的頸部41的最終處理用吹塑型芯模具132 ;以及與中間成形品40的底部44對應的上底模133。在最終吹塑模具131的成形空間的周圍,沿著縱軸方向設置有多個供給調溫介質的供給路徑134。利用在這些多個供給路徑134內循環(huán)的調溫介質,將成形空間內的中間成形品40加熱至預定溫度。另外,雖然未圖示,但最終吹塑成形部130也可以與一次吹塑成形部110同樣包括延伸桿。在最終成形工序中,配置于最終吹塑模具131內的中間成形品40通過被供給至其內部的高壓空氣而沿縱軸方向和橫軸方向延伸,并被最終吹塑模具131的內壁面按壓而被熱處理,從而成形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參照圖1)。具體而言,最終吹塑模具131被預先加熱至預定溫度、例如80°C 110°C,并在該溫度下,在預定時間例如15s 30s期間將中間成形品40熱定形,由此形成中空容器10。如以上說明的那樣,在本發(fā)明中,在利用熱處理吹塑成形部120對一次吹塑成形品30進行加熱處理(熱定形)時,同時形成在中空容器10上形成的印記51和褶皺圖案53等凹凸圖案。由此,能夠得到形成有鮮明的印記51和褶皺圖案53等凹凸圖案的中空容器10。并且,通過利用如上所述的方法制造由PET樹脂制成的中空容器10,能夠提高中空容器10的耐熱性和透明性等質量。特別地,通過在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對一次吹塑成形品30進行加熱,能夠促進PET樹脂的結晶化,并且在通過熱處理工序使一次吹塑成形品30收縮而形成中間成形品40時除去了殘余應變,因此能夠提高作為最終成形品的中空容器10的耐熱性。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但只要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主旨的范圍內,本發(fā)明當然能夠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利用熱處理吹塑成形部對由一次吹塑成形部成形后的一次吹塑成形品進行熱處理,但也可以是一次吹塑成形部兼用作熱處理吹塑成形部。即,可以預先在一次吹塑成形模具中設置加熱器等加熱源,并實質上同時進行一次吹塑成形工序和熱處理工序。并且,作為兼具熱處理模具的功能的一次吹塑成形模具,也可以利用注射延伸吹塑成形機(I工位機)的調溫部的預吹塑模具。并且,也可以在熱處理工序中對一次吹塑成形品賦予了凹凸圖案后,進一步在最終成形工序中對中間成形品也賦予凹凸圖案。即,可以在最終成形工序中進一步調整在熱處理工序中賦予的凹凸圖案的形狀。由此,能夠形成利用僅在最終成形工序中賦予凹凸圖案的現有方法無法實現的更鮮明的凹凸圖案。并且能夠制造外觀性提高的耐熱中空容器。并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主要例示了容量為5加侖(大約20升)左右的大型容器作為中空容器而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本發(fā)明還能夠應用于任何大小例如容量大約為0.5 2升的小 中型容器的制造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該中空容器由樹脂材料制成并且在表面具有凹凸圖案,其特征在于, 該制造方法包括: 一次吹塑成形工序,在該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在一次吹塑成形模具內對由樹脂材料制成的預成形坯進行吹塑成形而形成一次吹塑成形品; 中間成形工序,在該中間成形工序中,將該一次吹塑成形品在被加熱至預定溫度的熱處理模具內一邊進行吹塑一邊加熱后,使其收縮至預定尺寸而形成中間成形品;以及 最終成形工序,在該最終成形工序中,將上述中間成形品在被加熱至預定溫度的最終吹塑成形模具內進行吹塑成形而形成預定形狀的上述中空容器, 在上述熱處理模具的內壁面上預先形成與上述凹凸圖案對應的反轉凹凸,在上述中間成形工序中形成具有上述凹凸圖案的上述中間成形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次吹塑成形模具兼用作上述熱處理模具。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間成形品具有:開口的頸部;筒狀的主體部;密封該主體部的一端的底部;連接上述頸部和上述主體部的肩部;以及連接上述主體部和底部的跟部, 在上述中間成形工序中,在上述肩部和上述跟部形成作為上述凹凸圖案的褶皺圖案。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在將上述一次吹塑成形模具保持在室溫或室溫以下的狀態(tài)下,對上述預成形坯進行吹塑成形。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中空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中間成形工序中,利用包括形成有上述凹凸圖案的面板部件的熱處理模具,對上述一次吹塑成形品進行加熱。
全文摘要
包括一次吹塑成形工序,在該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在一次吹塑成形模具內對預成形坯進行吹塑成形而形成一次吹塑成形品;中間成形工序,在該中間成形工序中,將一次吹塑成形品在熱處理模具內一邊進行吹塑一邊加熱后,使其收縮而形成中間成形品;以及最終成形工序,在該最終成形工序中,將中間成形品在被加熱至預定溫度的最終吹塑成形模具內進行吹塑成形而形成中空容器,在熱處理模具的內壁面上預先形成與凹凸圖案對應的反轉凹凸,并在中間成形工序中形成具有凹凸圖案的中間成形品。
文檔編號B29K67/00GK103189179SQ20118005152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25日
發(fā)明者塚本裕之 申請人:日精Asb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