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模壓機加壓裝置及其加壓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加壓裝置,尤其是一種模壓機的加壓裝置及其加壓方法,其主要用于塑料模壓機的工件加壓。
背景技術:
模壓機的工作過程按所需推力可分為合模(或對模)過程和加壓過程,合模過程的行程大、推力小,其行程占總行程的90%以上,加壓過程則行程小、推力大?,F(xiàn)有的工件加壓裝置僅利用機械傳動機構進行合模和加壓,由于受到空間和機構的限制,難以達到最佳的省力效果,使用起來非常費力。
也有的工件加壓裝置僅利用電動液壓裝置來提供合模和加壓所需的壓力,但由于合模過程的行程較大,因此存在效率低、能耗大的缺點。
圖1為僅利用了機械傳動機構的現(xiàn)有加壓裝置,其主要由橫桿9’、直桿8’、拉桿7’、上連桿4-2’、下連桿4-1’、腳踏桿1’組成,橫桿9’的一端與模具11’相連,其另一端與直桿8’、上連桿4-2’、下連桿4-1’、機架13’依次活動連接,橫桿9’的桿身固定在機架13’上,拉桿7’的一端與直桿8’和上連桿4-2’的連接處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固定在機架13’上,腳踏桿1’的一端也固定在機架13’上,腳踏桿1’的桿身與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的連接處之間通過連桿14’連接在一起。使用時,踩下腳踏板1’,腳踏桿1’即通過連桿14’作用到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上,模具11’下行,完成合模行程;繼續(xù)蹬踩腳踏桿1’,模具11’繼續(xù)下行并施壓到工件12’上,完成加壓行程。由于加壓需要較大壓力,故僅用機械傳動機構進行合模和加壓,存在加工費力、效率低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省力、效果佳、效率高、能耗低的模壓機加壓裝置及其加壓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模壓機加壓裝置包括機架,其結構特點是還設置有可完成模壓機加壓行程的加壓機構和可完成模壓機合模行程并傳遞加壓機構所產生推力的機械傳動機構,且機械傳動機構和加壓機構以串聯(lián)的形式相接。
本發(fā)明所述的機械傳動機構為由滑塊、連桿結構和腳踏桿依次連接組成的肘桿式連桿機構,所述的加壓機構為包括主油缸和副油缸的液壓機構,其中主油缸與機械傳動裝置串聯(lián)在一起。
本發(fā)明所述的機械傳動機構為由滑塊、連桿結構和腳踏桿依次連接組成的肘桿式連桿機構,所述的加壓機構為由螺桿和螺母組成的螺桿機構,其中螺母或螺桿安裝在機架上,螺桿或螺母與機械傳動機構串聯(lián)在一起。
本發(fā)明所述的連桿結構由橫桿、直桿、拉桿、上連桿和下連桿組成,所述的加壓機構還包括有連桿,其中橫桿的一端與滑塊相連,其另一端與直桿、上連桿、下連桿、主油缸依次活動連接,橫桿的桿身安裝在機架上;拉桿的一端與直桿和上連桿的連接處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安裝在機架上,腳踏桿的一端安裝在機架上,腳踏桿的桿身與上連桿和下連桿的連接處之間通過連桿、副油缸缸體和彈簧連接在一起。
本發(fā)明所述的連桿結構由橫桿、直桿、拉桿、連桿、上連桿和下連桿組成,其中橫桿的一端與滑塊相連,其另一端與直桿、上連桿、下連桿、螺桿或螺母依次活動連接,橫桿的桿身安裝在機架上;拉桿的一端與直桿和上連桿的連接處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安裝在機架上,腳踏桿的一端安裝在機架上,腳踏桿的桿身與上連桿和下連桿的連接處之間通過連桿連接在一起。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還有該模壓機加壓裝置的加壓方法是首先將需要加工的工件放置在模具下方,然后通過機械傳動機構完成模壓機合模行程,再通過加壓機構對機械傳動機構施加推力,最后機械傳動機構將加壓機構所產生的推力傳遞到模具上,模具對工件加壓,完成模壓機加壓行程。
本發(fā)明所述加壓方法中的機械傳動機構為連桿傳動機構、偏心傳動機構或凸輪傳動機構。
本發(fā)明所述加壓方法中的加壓機構為液壓機構、螺桿機構或偏心機構。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加壓裝置將機械傳動機構和加壓機構串聯(lián)在一起,利用機械傳動機構推力小的特點,來完成行程大、推力小的合模行程,又利用加壓機構推力大的特點,來完成行程小、推力大的加壓行程,具有結構設計合理、新穎,使用方便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該加壓裝置的加壓方法利用機械傳動機構和加壓機構的上述特點,先由機械傳動機構完成合模行程,再通過機械傳動機構傳遞加壓機構所產生的推力,由加壓機構完成加壓行程,這種方法不僅速度快、效率高,還省力和節(jié)約能耗。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的機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機構運動簡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機構運動簡圖(腳踏桿未踏下時)。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機構運動簡圖(腳踏桿已踏下時)。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機構運動簡圖(腳踏桿未踏下時)。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機構運動簡圖(腳踏桿已踏下時)。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機構運動簡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4的機構運動簡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參見圖2,本實施例包括機架13、機械傳動機構I和加壓機構II,且機械傳動機構I和加壓機構II與模具11串接在一起。
機械傳動機構I為肘桿式連桿機構,其由滑塊10、連桿結構I-1、腳踏桿1連接組成,其中連桿結構I-1包括橫桿9、直桿8、拉桿7、上連桿4-2、下連桿4-1,加壓機構II為液壓機構,由主油缸5、副油缸2、彈簧3、連桿14組成,其中主油缸5固定在機架13上,模具11固定在滑塊10下方,橫桿9的一端與滑塊相連,其另一端與直桿8、上連桿4-2、下連桿4-1、主油缸5依次活動連接,且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構成肘桿式結構,橫桿9的桿身安裝在機架13上并可繞機架13轉動;拉桿7的一端與直桿8和上連桿4-2的連接處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安裝在機架13上并可繞機架13轉動,腳踏桿1的一端安裝在機架13上并可繞機架13轉動,腳踏桿1的桿身與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的連接處之間通過連桿14、副油缸2的缸體和彈簧3連接在一起,且在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的一側設置有止動塊6,副油缸2和主油缸5之間連接有油管23。
使用時,首先將工件12放置在位于模具11下方的機架13上,如圖3所示,踩下腳踏桿1,腳踏桿1即依次通過連桿14、彈簧3、副油缸2的缸體作用到機械傳動機構I的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上,由于合模行程所需的推力極小,因此彈簧3的推力足以推動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所構成的肘桿式結構到如圖4所示的自鎖位置(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伸直到呈180度并由止動塊6限位),滑塊10下行,完成合模行程;然后繼續(xù)蹬踩腳踏桿1,腳踏桿1即克服彈簧3的彈力對副油缸2加壓,主油缸5產生一個較大的推力并依次通過下連桿4-1、上連桿4-2、直桿8、橫桿9傳遞到滑塊10上,最后由滑快10帶動模具11下行,模具11施壓到工件12上,完成加壓行程。
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是副油缸2的位置如圖5所示,即在機械傳動機構I和副油缸2之間增加了連桿15、16;其使用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蹬踩下腳踏桿1后的狀態(tài)如圖6所示,由于增加了連桿15、16,在加壓行程完成時,可減少副油缸2作用于腳踏桿1的反作用力,增加了操作的舒適性。
實施例3參見圖7,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是將主油缸5與油泵22相連,即主油缸5由油泵22供油,且腳踏桿1的桿身直接通過連桿14與下連桿4-1和上連桿4-2的連接處相連,省去了副油缸2和彈簧3;其使用方法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其區(qū)別是在踩踏腳踏桿1后,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伸直至自鎖位置完成合模行程,然后接通油泵22,主油缸5由油泵22供油來產生推力作用于工件12上,完成加壓行程。
本實施例中的主油缸5也可由液壓站等裝置供油。
實施例4參見圖8,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的區(qū)別是加壓機構II為螺桿機構,由螺桿20和螺母21螺紋連接組成,螺母21固定在機架13上,且螺桿20與下連桿4-1相連;其使用方法與實施例3基本相同,其區(qū)別是在合模行程完成后,通過螺母21或螺桿20旋轉,由此來產生推力作用到工件12上,完成加壓行程。
本實施例中也可將螺桿20固定在機架13上,而螺母21與下連桿4-1相連,其產生的效果是相同的。
本實施例的加壓行程與螺母21或螺桿20的旋轉角度有關,因而可以通過控制螺母21或螺桿20的旋轉角度來達到控制加壓行程的目的,便于實現(xiàn)定量控制。
使用該模壓機加壓裝置的加壓方法為首先將需要加工的工件12放置在模具11下方,然后通過機械傳動機構I完成模壓機合模行程,再通過加壓機構II對機械傳動機構I施加推力,最后機械傳動機構I將加壓機構II所產生的推力傳遞到模具11上,模具11對工件12加壓,完成模壓機加壓行程。
本發(fā)明加壓方法的實施例如下參見圖1~圖3,首先將工件12放置在位于模具11下方的機架13上,如圖3所示,踩下腳踏桿1,腳踏桿1即依次通過連桿14、彈簧3、副油缸2的缸體作用到機械傳動機構I的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上,由于合模行程所需的推力極小,因此彈簧3的推力足以推動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所構成的肘桿式結構到如圖4所示的自鎖位置(上連桿4-2和下連桿4-1伸直到呈180度并由止動塊6限位),滑塊10下行,完成合模行程;然后繼續(xù)蹬踩腳踏桿1,腳踏桿1即克服彈簧3的彈力對副油缸2加壓,主油缸5產生一個較大的推力并依次通過下連桿4-1、上連桿4-2、直桿8、橫桿9、滑塊10、模具11施壓到工件12上,完成加壓行程。
以上實施例中,模具11均固定在滑塊10下方,此外也可將模具11放置在工件12上,滑塊10下行到接觸到模具11時,再通過模具11施壓到工件12上。
除以上實施例外,本發(fā)明的機械傳動機構I也可為偏心傳動機構、凸輪傳動機構等機械傳動機構;加壓機構II也可為偏心機構等加壓機構。只要機械傳動機構I能夠完成模壓機合模行程并傳遞加壓機構II所產生的推力,加壓機構II能夠產生足夠的推力并完成模壓機加壓行程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模壓機加壓裝置,包括機架,其特征是還設置有可完成模壓機加壓行程的加壓機構和可完成模壓機合模行程并傳遞加壓機構所產生推力的機械傳動機構,且機械傳動機構和加壓機構以串聯(lián)的形式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壓機加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械傳動機構為由滑塊、連桿結構和腳踏桿依次連接組成的肘桿式連桿機構,所述的加壓機構為包括主油缸和副油缸的液壓機構,其中主油缸與機械傳動裝置串聯(lián)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壓機加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械傳動機構為由滑塊、連桿結構和腳踏桿依次連接組成的肘桿式連桿機構,所述的加壓機構為由螺桿和螺母組成的螺桿機構,其中螺母或螺桿安裝在機架上,螺桿或螺母與機械傳動機構串聯(lián)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壓機加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連桿結構由橫桿、直桿、拉桿、上連桿和下連桿組成,所述的加壓機構還包括有連桿,其中橫桿的一端與滑塊相連,其另一端與直桿、上連桿、下連桿、主油缸依次活動連接,橫桿的桿身安裝在機架上;拉桿的一端與直桿和上連桿的連接處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安裝在機架上,腳踏桿的一端安裝在機架上,腳踏桿的桿身與上連桿和下連桿的連接處之間通過連桿、副油缸缸體和彈簧連接在一起。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模壓機加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連桿結構由橫桿、直桿、拉桿、連桿、上連桿和下連桿組成,其中橫桿的一端與滑塊相連,其另一端與直桿、上連桿、下連桿、螺桿或螺母依次活動連接,橫桿的桿身安裝在機架上;拉桿的一端與直桿和上連桿的連接處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安裝在機架上,腳踏桿的一端安裝在機架上,腳踏桿的桿身與上連桿和下連桿的連接處之間通過連桿連接在一起。
6.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模壓機加壓裝置的加壓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將需要加工的工件放置在模具下方,然后通過機械傳動機構完成模壓機合模行程,再通過加壓機構對機械傳動機構施加推力,最后機械傳動機構將加壓機構所產生的推力傳遞到模具上,模具對工件加壓,完成模壓機加壓行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模壓機加壓裝置的加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械傳動機構為連桿傳動機構、偏心傳動機構或凸輪傳動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模壓機加壓裝置的加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壓機構為液壓機構、螺桿機構或偏心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加壓裝置,尤其是一種模壓機的加壓裝置及其加壓方法,其主要用于塑料模壓機的工件加壓。該模壓機加壓裝置包括機架,其結構特點是還設置有可完成模壓機加壓行程的加壓機構和可完成模壓機合模行程并傳遞加壓機構所產生推力的機械傳動機構,且機械傳動機構和加壓機構以串聯(lián)的形式相接。該模壓機加壓裝置的加壓方法是首先將需要加工的工件放置在模具下方,然后通過機械傳動機構完成模壓機合模行程,再通過加壓機構對機械傳動機構施加推力,最后機械傳動機構將加壓機構所產生的推力傳遞到模具上,模具對工件加壓,完成模壓機加壓行程。本發(fā)明具有省力、效果佳、效率高、能耗低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B29C43/34GK1730264SQ20051006055
公開日2006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8月30日
發(fā)明者余張堅 申請人:余張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