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尤其涉及一種收藏時可以節(jié)省空間的裝置。
背景技術:
參照美國專利號第6338360號"HOSE REEL CARRIER ASSEMBLY"公開了一種移動 式裝置,包含有兩個輪子提供移動的功效與一工作臺。 美國專利的移動式裝置屬于一種不可拆卸或收折的裝置,使用者可以推著移動式 裝置,但礙于不可拆卸與收折的限制,美國專利的移動式裝置體積顯得龐大且笨重,當不使 用時明顯占用空間,并無法獲得使用者的青睞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 讓本發(fā)明收合時具有較小的體積而不占用收藏空間。 本發(fā)明的次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利用簡單操控定位件或定 位裝置即可以折疊收合本體與兩支撐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包含有
—本體,底部設有多個腳; —第一支撐裝置,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撐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本體 的腳,所述第一支撐裝置第二端支撐于地面; —第二支撐裝置,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本體 的腳,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二端支撐于地面;以及 至少兩定位件,其中的一定位件套接所述本體的腳與所述第一支撐裝置第一端, 另一定位件套接所述本體的腳與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一端,所述定位件在第一位置同時套 接所述腳與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一端,所述本體與所述兩支撐裝置相對展開,所述定位件 在第二位置脫離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一端,所述本體與所述兩支撐裝置折疊收合。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包含有
—本體,底部設有多個腳; —第一支撐裝置,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撐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本體 的腳,所述第一支撐裝置第二端支撐于地面; —第二支撐裝置,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本體 的腳,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二端支撐于地面;以及 —定位裝置,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所述定位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第一支撐裝置,
所述定位裝置第二端扣設所述第二支撐裝置,所述本體與所述兩支撐裝置相對展開,所述
定位裝置第二端遠離所述第二支撐裝置,所述本體與所述兩支撐裝置折疊收合。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所述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收合時具有較小的體積而不占用收藏空間,并利用簡單操控定位件或定位裝置即可以折疊收合本體與兩支撐裝置。 其它目的、優(yōu)點和本發(fā)明的新穎特性將從以下詳細的描述與相關的附圖更加顯明。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定位件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由圖3所取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發(fā)明圖4的延續(xù),是定位件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本體與支撐裝置折疊收合的動作圖; 圖7為本發(fā)明本體與支撐裝置折疊收合的動作圖; 圖8為本發(fā)明的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移動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折疊收合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13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附件一 美國專利號第6338360號專利案。 附圖標記說明10-本體;11-腳;111-破槽;112-限制部;113-結合部;12-延 伸件;13-水龍頭;14-工作臺面;20-第一支撐裝置;201_第一端;202-第二端;21-樞接 部;211-卡部;212-缺口 ;22-輪子;23_第一加強件;24_第二加強件;30_第二支撐裝置; 301-第一端;302-第二端;31-樞接部;311-卡部;312-缺口 ;32-拉桿;321-扣部;322-握 持部;33-第一加強件;34-第二加強件;35-夾持部;40-定位件;401_第一端;402-第 二端;50-定位裝置;501-第一端;502-第二端;51_扣部;60-定位裝置;601-第一端; 602-第二端;61-扣部;70-本體;71-腳;72_容置空間。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yōu)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參照圖1與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 圖與立體分解圖。本發(fā)明包含有一本體10、一第一支撐裝置20、一第二支撐裝置30與多個 定位件40。 所述本體10底部設有多個腳ll,本實施例中所述腳11設于所述本體10底部的四 個角落,所述腳11包括一破槽111、兩限制部112與一結合部113,所述破槽111位于所述 腳11的端部,所述破槽111連通所述腳11橫向的兩端。所述限制部112位于所述破槽111 與所述本體IO底部之間,所述限制部112凸起于所述腳11的表面。所述結合部113位于 所述破槽111內(nèi)。 本實施例的本體10設為水槽,所述本體10兩側分別結合有一延伸件12,所述延 伸件12的周緣設有多個吊掛勾,所述延伸件12可供手部伸入提供移動的握持位置,所述本 體10內(nèi)部活動式地接設有一水龍頭13,所述本體10的頂部設有兩工作臺面14,所述兩工作臺面14抵接于所述兩延伸件12,令所述水槽形成開放式,所述兩工作臺面14封閉所述本 體10,提供工作桌的功效。 所述第一支撐裝置20包括第一端201與第二端202,第一端201樞接所述本體10 的腳ll,第二端202支撐于地面,第一端201設有兩樞接部21,第二端202設有兩個輪子 22,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之間還設兩加強件23、24,所述加強件23、24提供所述第一支 撐裝置20具有較佳結構強度,所述第一加強件23鄰近所述樞接部21,所述第二加強件24 鄰近所述輪子22。 所述樞接部21形成扁平狀,所述樞接部21的端部設有一卡部211與一缺口 212, 所述卡部211與所述缺口 212相鄰,所述樞接部21樞接于所述本體10的腳ll,所述腳11 的破槽111收藏所述樞接部21,所述樞接部21的卡部211選擇性卡設于所述腳11的結合 部113,所述缺口 212提供所述樞接部21相對所述腳11樞轉的允許樞轉空間。
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包括第一端301與第二端302,第一端301樞接所述本體10 的腳ll,第二端302支撐于地面,第一端301設有兩樞接部31,所述樞接部31形成扁平狀, 所述樞接部31的端部設有一卡部311與一缺口 312,所述卡部311與所述缺口 312相鄰,所 述樞接部31樞接于所述本體10的腳ll,所述腳11的破槽111收藏所述樞接部31,所述樞 接部31的卡部311選擇性卡設于所述腳11的結合部113,所述缺口 312提供所述樞接部 31相對所述腳11樞轉的允許樞轉空間。 第二端302樞設有一拉桿32,所述拉桿32鄰近第二端302設有兩扣部321,所述 拉桿32遠離第二端302形成一握持部322。第一端301與第二端302之間還設兩加強件 33、34,所述加強件33、34提供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具有較佳結構強度,所述第一加強件33 鄰近所述樞接部31,所述第二加強件34鄰近所述拉桿32,所述拉桿32的扣部321并選擇 性扣接于所述第二加強件34,第二端302更設有兩夾持部35,所述兩夾持部35朝向所述第 一支撐裝置20。 所述定位件40形成中空直筒狀分別套置所述腳11與所述第一支撐裝置20的樞 接部21 ,以及所述腳11與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的樞接部31 ,所述定位件40包括第一端401 與第二端402,所述定位件40中間部位的外徑小于所述定位件40兩端401 、402的外徑,所 述定位件40被限制在所述限制部112與所述第一加強件23、33之間,所述定位件40第一 端401的端部抵接于所述腳11的限制部112,所述定位件40的第二端402的端部抵接于所 述兩支撐裝置20、30的第一加強件23、33,進一步限制所述本體10與所述兩支撐裝置20、 30相對展開。 參照圖3與圖4,為本發(fā)明的定位件40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圖。所述定位件40在第 一位置,所述本體10與所述兩支撐裝置20、30相對展開,至少有兩個定位件40分別設于所 述第一支撐裝置20與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其中的一定位件40套接所述本體10的腳11 與所述第一支撐裝置20第一端201,另一定位件40套接所述本體10的腳11與所述第二支 撐裝置30第一端301,所述定位件40限制所述本體10與所述兩支撐裝置20、30無法自由 轉動,同時所述腳11的限制部112與所述兩支撐裝置20、30的第一加強件23、33限制所述 定位件40不會遠離所述腳11與所述樞接部21 (圖中未見)、31的樞接位置。
參照圖5與圖6,為本發(fā)明的定位件40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圖。所述定位件40在第 二位置,所述本體10與所述兩支撐裝置20、30折疊收合,所述定位件40第一端401遠離所
6述限制部112,所述定位件40第二端402遠離所述第一加強件23、33 (請參照圖2),且所述 定位件40第二端402抵接于所述腳11的限制部112,所述定位件40遠離所述腳11與所述 樞接部21 (圖中未見)、31的樞接位置,所述定位件40脫離所述兩支撐裝置20、30,所述第 一支撐裝置20相對所述腳11收折,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也相對所述腳11收折,所述樞接 部21 (圖中未見)、31在所述破槽111內(nèi)樞轉,所述卡部211、311脫離所述結合部113,所述 缺口 212(圖中未見)、312對應于所述結合部113。 參照圖7,為本發(fā)明的本體10與兩支撐裝置20、30折疊收合的動作圖。所述兩支 撐裝置20、30分別相對所述本體10收折時,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的夾持部35對應所述第 一支撐裝置20的第一加強件23,所述夾持部35夾持著所述第一加強件23限制所述兩支撐 裝置20、30折疊收合時結合在一起不分離。 參照圖8,為本發(fā)明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移動的示意圖。所述本體10與兩支撐 裝置20、30折疊收合,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夾持所述第一支撐裝置20,并令所述兩支撐裝 置20、30不分離,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的拉桿32樞轉,且所述扣部321遠離所述第二加強 件34(圖中未見),所述拉桿32提供拖移本發(fā)明的一種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的握持部位。
參照圖9至圖11,為本發(fā)明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立體 分解圖與示意圖。第二實施例包含有所述本體10、所述兩支撐裝置20、30與一定位裝置 50。所述定位裝置50實施為網(wǎng)狀提供置物空間,所述定位裝置50包括第一端501與第二 端502,所述定位裝置50第一端501樞接在所述第一支撐裝置20第二端202,所述定位裝 置50第二端502形成一扣部51,所述扣部51選擇性扣設于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當所述 扣部51扣設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所述本體10與所述兩支撐裝置20、30相對展開,所述定 位裝置50第二端502的扣部51遠離所述第二支撐裝置30,所述本體10與所述兩支撐裝置 20、30折疊收合。 參照圖12,為本發(fā)明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第三實施例 與第二實施例的差異在于定位裝置60實施為板狀提供置物空間,所述定位裝置60包括有 第一端601與第二端602,且第二端602設有一扣部61。所述定位裝置60與所述兩支撐裝 置20、30的相對關系相同于第二實施例,在此不多作贅述。 參照圖13,為本發(fā)明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第四實施例 包含有一本體70、所述兩支撐裝置20、30、所述多個定位件40與所述定位裝置50。本實施 例的本體70設為置物裝置,所述本體70底部設有多個腳71,所述本體70相反于所述腳71 的一面形成一容置空間72,所述容置空間72提供置放物品的功效。所述腳71的實施方式 相同于第一實施例,在此不多作贅述。第三實施例同時包含有所述定位件40與所述定位裝 置50,令本發(fā)明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的本體70與兩支撐裝置20、30可以更穩(wěn)固地相對展 開,以及更穩(wěn)固的折疊收合。 就以上所述可以歸納出本發(fā)明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 1.本發(fā)明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提供一種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讓本發(fā)明不使用 時具有較小的體積而不占用收藏空間。 2.本發(fā)明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提供一種容易收折的系統(tǒng),利用簡單操控定位件 或定位裝置即可以折疊收合本體與兩支撐裝置。 但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fā)明實施的范圍,
7故舉凡數(shù)值的變更或等效組件的置換,或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 皆應仍屬本發(fā)明專利涵蓋的范疇。
權利要求
一種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本體,底部設有多個腳;一第一支撐裝置,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撐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本體的腳,所述第一支撐裝置第二端支撐于地面;一第二支撐裝置,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本體的腳,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二端支撐于地面;以及至少兩定位件,其中的一定位件套接所述本體的腳與所述第一支撐裝置第一端,另一定位件套接所述本體的腳與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一端,所述定位件在第一位置同時套接所述腳與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一端,所述本體與所述兩支撐裝置相對展開,所述定位件在第二位置脫離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一端,所述本體與所述兩支撐裝置折疊收合。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腳包括一破槽與一結 合部,所述破槽位于所述腳的端部,所述破槽連通所述腳橫向的兩端,所述結合部位于所述 破槽內(nèi),所述兩支撐裝置的第一端分別設有一樞接部,所述樞接部設有一卡部,所述樞接部 樞接于所述本體的腳,所述卡部選擇性卡設于所述結合部。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樞接部還設有一缺口 , 所述卡部與所述缺口相鄰,所述缺口提供所述樞接部相對所述腳樞轉的允許樞轉空間。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腳設有一限制部,所 述限制部位于所述破槽與所述本體底部之間,所述兩支撐裝置第一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加強 件,所述定位件被限制在所述限制部與所述兩支撐裝置的第一加強件之間。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支撐裝置第一端分 別設有一第一加強件,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二端設有一夾持部,所述夾持部朝向所述第一 支撐裝置,所述夾持部選擇性夾持著所述第一加強件,限制所述兩支撐裝置折疊收合時結 合在一起不分離。
6. —種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本體,底部設有多個腳;一第一支撐裝置,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撐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本體的腳, 所述第一支撐裝置第二端支撐于地面;一第二支撐裝置,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本體的腳, 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二端支撐于地面;以及一定位裝置,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所述定位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第一支撐裝置,所述 定位裝置第二端扣設所述第二支撐裝置,所述本體與所述兩支撐裝置相對展開,所述定位 裝置第二端遠離所述第二支撐裝置,所述本體與所述兩支撐裝置折疊收合。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腳包括一破槽與一結 合部,所述破槽位于所述腳的端部,所述破槽連通所述腳橫向的兩端,所述結合部位于所述 破槽內(nèi),所述兩支撐裝置的第一端分別設有一樞接部,所述樞接部設有一卡部,所述樞接部 樞接于所述本體的腳,所述卡部選擇性卡設于所述結合部。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樞接部更設有一缺口 , 所述卡部與所述缺口相鄰,所述缺口提供所述樞接部相對所述腳樞轉的允許樞轉空間。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支撐裝置第一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加強件,所述第二支撐裝置第二端設有一夾持部,所述夾持部朝向所述第一 支撐裝置,所述夾持部選擇性夾持著所述第一加強件,限制所述兩支撐裝置折疊收合時結 合在一起不分離。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裝置第二端形成 一扣部,所述扣部選擇性扣設于所述第二支撐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以折疊收合的系統(tǒng),包含有一本體、兩支撐裝置與兩定位件,所述本體底部設有多個腳,所述兩支撐裝置第一端樞接所述腳,第二端支撐于地面,所述兩定位件分別套接所述本體的腳與所述兩支撐裝置第一端,所述定位件于第一位置,所述本體與所述兩支撐裝置相對展開,所述定位件于第二位置,所述本體與所述兩支撐裝置折疊收合。
文檔編號B65H75/34GK101746648SQ20081018660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10日
發(fā)明者王鄒德玲 申請人:王鄒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