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總體涉及能夠傾斜的固定殼體的飛行器座椅,并且更具體地涉及用于固定殼體的飛行器座椅的托架傾斜機構,其中座椅靠背隨著座椅底部向前平移和降低到地板而傾斜,提供具有較小間距的較大舒適度,從而減少對腿和腳支托的需要。
背景技術:
固定殼體的飛行器座椅為中間機艙中的優(yōu)質經濟艙乘客提供許多益處。在固定殼體的座椅中,座椅在其固定殼體內傾斜,從而提供具有大量放腳空間的最佳休息位置同時維護每個乘客的私人空間。固定殼體的座椅也可以裝備可以調節(jié)高度的腿支托以及可調節(jié)頭靠。
在固定殼體的座椅中座椅靠背傾斜的程度由座椅間距來限制。具有平移的座椅底部的常規(guī)固定殼體的座椅需要大于1米的座椅間距,從而犧牲就座密度。常規(guī)固定殼體的座椅在沒有托架的情況下也傾斜,從而犧牲舒適度。因此,需要以相同或小于常規(guī)固定殼體的座椅間距來提供較大舒適度的固定殼體的座椅的托架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飛行器乘客座椅,該飛行器乘客座椅具有由傾斜中的座椅板的向前平移和降低所產生的獨特托架運動和允許座椅返回直立并且阻止其加速進入傾斜位置的相關平衡機構。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飛行器座椅,與帶有相同的座椅間距的現有技術座椅相比,該飛行器座椅具有帶有較大舒適度的獨特托架運動。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飛行器乘客座椅,該飛行器乘客座椅具有托架座椅板,當座椅靠背被傾斜以提供較大的生活空間且降低對腿支托和腳踏的需要時,該托架座椅板降低。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座椅機構,該座椅機構允許座椅板從直立位置向前平移到托架位置,座椅間距僅為1米。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飛行器乘客座椅,該飛行器乘客座椅包括鎖緊氣彈簧,以用于當座椅傾斜和返回直立時平衡乘客的重量。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飛行器座椅運動的平衡機構,該平衡機構具有低空間體積和重量。
為了實現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優(yōu)點,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固定殼體的飛行器乘客座椅,該固定殼體的飛行器乘客座椅包括座椅底部;座椅靠背,其被可樞轉地附連到座椅底部;固定殼體,其被定位在座椅靠背后面;左撐擋和右撐擋,隨著座椅底部從直立坐著位置移動到托架傾斜坐著位置,該左撐擋和該右撐擋引導座椅底部向前和降低;連桿臂,其與座椅底部的運動鏈接;以及鎖緊氣彈簧,其被布置在該連桿臂與固定座椅框架構件之間,用于平衡乘客重量以使座椅底部返回到直立坐著位置且阻止座椅底部加速進入托架傾斜坐著位置。
在另一方面,左撐擋和右撐擋中的每個可以限定弧形的輥軌道,隨著座椅底部在直立坐著位置與托架傾斜坐著位置之間移動,在座椅底部的相對側上的豎直取向的輥沿著該弧形的輥軌道行進。
在另一方面,豎直取向的輥可以包括座椅底部附件輥和托輥,所述托輥被定位在弧形的輥軌道中的座椅底部附件輥的前面。
在另一方面,當座椅底部完全直立時,座椅底部附件輥可以被定位在弧形的輥軌道的最后端處,以及當座椅底部完全傾斜時,托輥可以被定位在弧形的輥軌道的最前端處。
在另一方面,座椅底部在直立坐著位置可以是水平的并且在托架傾斜坐著位置在其前端的方向上可以是傾斜的。
在另一方面,座椅可以包括與座椅底部一起移動的弧形導軌和與弧形導軌上的鋸齒嚙合以在運行時保持座椅底部的相對側平行的主動齒輪時間軸。
在另一方面,連桿臂和弧形導軌可以附連在座椅底部附件輥處。
在另一方面,連桿臂可以在一端處被固定用于與座椅底部一起運動且可以接近其相對端可樞轉地附連到固定座椅框架構件,該固定座椅框架構件被定位在座椅底部下方。
在另一方面,鎖緊氣彈簧可以被布置,使得當座椅底部最接近完全傾斜時,最大力被施加在連桿臂上,以及當座椅底部處于所述直立坐著位置時,鎖緊氣彈簧被完全延伸且用最小力來推擠連桿臂。
在另一方面,座椅可以包括豎直取向的向前輥,該豎直取向的向前輥被定位為接近在其內側板上的左撐擋和右撐擋中的每個的前端,該豎直取向的向前輥沿著座椅底部的相對側上的弧形軌道行進。
根據另一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被配置用于托架傾斜運動的固定殼體的飛行器乘客座椅,該固定殼體的飛行器乘客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其被可樞轉地連接到座椅底部,使得座椅底部運動驅動直立坐著位置與傾斜坐著位置之間的座椅靠背運動;固定殼體,其被定位在座椅靠背后面;左撐擋和右撐擋,隨著座椅底部從直立坐著位置移動到傾斜坐著位置,該左撐擋和該右撐擋引導座椅底部向前和降低;連桿臂,其與座椅底部的運動鏈接;以及乘客重量平衡機構,其被布置在座椅底部下方。
在另一方面,隨著座椅靠背在直立坐著位置與傾斜坐著位置之間移動,座椅靠背可以倚靠固定殼體。
在另一方面,乘客重量平衡機構可以是鎖緊氣彈簧,該鎖緊氣彈簧被布置,使得當座椅底部最接近完全傾斜時,鎖緊氣彈簧的最大力被施加在連桿臂上,以及當座椅底部處于直立坐著位置時,鎖緊氣彈簧被完全延伸且用最小力來推擠連桿臂。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包括以上特征和配置中的一個或多個或以上特征和配置的任一組合。
本發(fā)明的附加特征、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以下詳細描述中闡述,并且根據以下描述或通過實踐如本文所述的發(fā)明所識別的,在某種程度上,本發(fā)明的附加特征、方面和優(yōu)點對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是顯而易見的。應當理解,上述一般描述和下述詳細描述兩者呈現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并且意于提供概述或框架以便理解如其所要求的本發(fā)明的性質和特性。附圖被包括以提供對本發(fā)明進一步理解,并且附圖被并入本說明書中且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
附圖說明
當參照附圖閱讀本發(fā)明的下列詳細描述時,將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特征、方面和優(yōu)點,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在直立坐著位置的飛行器乘客座椅的左側視圖;
圖2是圖1的座椅的右側視圖;
圖3是在座椅被示出處于直立的托架和平衡機構的詳細視圖;
圖4是在座椅被示出處于傾斜的托架和平衡機構的詳細視圖;
圖5是示出圖4和圖5的直立坐著位置和傾斜坐著位置的比較圖示說明;
圖6是采用彎曲軸承座的替代座椅實施例的左視圖;以及
圖7是適用于圖6的座椅中的彎曲軸承座的等距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更充分地描述本發(fā)明,在附圖中示出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fā)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體現,并且不應當被解釋為局限于本文所闡述的代表性實施例。示例性實施例被提供,以便本公開全面和完整,并且將充分地向本領域技術人員表達本發(fā)明的范圍,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制造、使用和實踐本發(fā)明。貫穿各種附圖,相同的參考數字指代相同的元件。
參照圖1-圖5,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托架傾斜運動的固定殼體的飛行器座椅通常以參考數字20示出。座椅20是固定殼體的飛行器座椅,意味著座椅靠背在被定位在座椅靠背后面的固定殼體之內且相對于被定位在座椅靠背后面的固定殼體傾斜。在一個實施例中,座椅靠背可以例如通過輥倚靠固定殼體。在飛行器的經濟艙和商務艙就座部分通常發(fā)現固定殼體的飛行器座椅,其中固定殼體保護后排就座乘客的生活空間且用作由后排就座乘客所使用的視頻監(jiān)視器、折疊式餐具和其他便利設施的安裝結構。固定殼體飛行器座椅能夠在其固定殼體內傾斜某一角度,但是通常不能夠充分傾斜以實現水平床。
座椅20通常包括座椅基礎框架22和后固定殼體24。座椅基礎框架22通常包括附連到相應的前橫梁管30和后橫梁管32的前腿26和后腿28,前橫梁管30和后橫梁管32可以共享橫向相鄰座椅。前腿26和后腿28可以使用常規(guī)防震軌道緊固件附連到地板中的座椅軌道。前橫梁管30和后橫梁管32協(xié)同支撐被配置為引導座椅從直立移動到傾斜且再返回的左撐擋34和右撐擋36。左撐擋34和右撐擋36中的每個限定弧形的輥軌道44,該輥軌道44被布置為引導座椅底部38的運動,并且特別地向前平移和降低座椅底部以傾斜座椅靠背40。換句話說,隨著座椅靠背40從直立移動到傾斜,座椅底部38同時向前移動和降低到地板。
座椅底部38被可樞轉地附連到座椅靠背40,使得座椅底部運動驅動座椅靠背運動。在這種布置中,隨著座椅底部38被向前驅動且被降低,座椅底部38于是拉動座椅靠背,引起座椅靠背在其固定殼體24之內且相對于其固定殼體24降低和傾斜。座椅20可以可選地包括腿支托42,該腿支托42可以與座椅底部38的運動一起移動或可以獨立于座椅底部38的運動而移動。如圖所示,腿支托被可樞轉地附連到座椅底部38的前面,使得腿支托隨著座椅底部的向前運動而被向前驅動,然而,該腿支托獨立于座椅底部的運動而延伸。在這種布置中,腿支托42可以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連續(xù)移動,在第一位置中腿支托42沿著座椅的前面被通常豎直地裝載,在第二位置中腿支托通常是水平的。腿支托運動可以由線性致動器來完成和控制,該線性致動器被定位在座椅底部38下方且被附連到腿支托42。
圖1和圖2示出在滑行、起飛和著陸(TTOL)所需的直立坐著位置的座椅20。在直立坐著位置,座椅底部38通常是水平的且最接近后固定殼體24,座椅靠背40相對于地板處于其最陡角(即,最接近豎直),并且腿支托42(當存在時)抵靠座椅的前面被通常豎直地裝載。在完全傾斜的坐著位置,最好如圖4所示,座椅底部38被向前移動且被降低,座椅靠背40被傾斜到與地板成較小的角,并且座椅底部38被輕微傾斜到前面以用托架支撐就座的乘客。
參照圖3-圖5,傾斜運動由托架傾斜機構43控制,該傾斜機構43被定位在座椅底部38的相對側上且在該座椅底部38下方。在特定實施例中,傾斜機構43允許座椅底部38從其直立坐著位置向前平移大約23厘米到托架位置,座椅間距僅為96厘米。座椅靠背40被附連到座椅底部38且樞轉接近座椅底部38上的坐墊參考點。最好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座椅靠背角進一步打開,座椅底部38向前平移。另外,可以看出,隨著底部38向前平移,座椅底部38朝向地板降低例如大約2.5厘米,其中座椅底部38的后部降低甚至更多,例如大約6厘米。這種座椅底部運動提供托架效應,該托架效應改進傾斜的舒適度。此外,因為傾斜座椅被降低到地板,與通常線性平移座椅機構相比,乘客有更有效的生活空間。
座椅底部38接合弧形的輥軌道44且通過鏈節(jié)48的豎直取向的座椅底部附件輥46沿著該弧形的輥軌道44被引導。豎直取向的托輥49指引座椅底部運動。座椅底部的路徑(例如,座椅底部的向前和豎直平移距離)可以通過改變弧形的輥軌道44的形狀和/或長度來定制。在直立坐著位置,輥46被定位在弧形的輥軌道44的最后端。在完全傾斜的坐著位置,托輥49被定位在弧形的輥導軌44的最前端。弧形的輥軌道44的長度可以被定制以控制座椅底部38的行進量,并且因此控制座椅靠背的傾斜量。
弧形的連桿臂50與座椅底部38一起移動?;⌒蔚倪B桿臂50的一端被連接在圍繞座椅板附件和樞軸點52的一端處,在另一端處被可樞轉地連接到固定水平框架構件54,該固定水平框架構件54被定位在處于被提升離開地板的位置的座椅下方。鎖緊氣彈簧56在一端處被連接到弧形的連桿臂50并且在另一端處被連接到固定水平框架構件54。鎖緊氣彈簧56被布置在座椅底部38下方,以便當座椅傾斜且返回直立時平衡乘客的重量。鎖緊氣彈簧56也容納無限可調性。輥和連桿設計允許彈簧具有比常規(guī)座椅平移機構相對更短的行程長度,該具有相對更短的行程長度的彈簧最小化機構空間體積和重量。
鎖緊氣彈簧56被布置,使得當座椅底部38最接近完全傾斜位置時最大力被施加在弧形的連桿臂50上。隨著鎖緊氣彈簧56接近壓縮狀態(tài)(即,完全傾斜位置),鎖緊氣彈簧56推動與行進弧(travel arc)成相切的弧形的連桿臂50,因此最大化鎖緊氣彈簧56相對于直立坐著位置的機械優(yōu)點。當鎖緊氣彈簧被完全延伸(即,直立坐著位置),鎖緊氣彈簧56以例如偏離運動弧的切線51°來推擠弧形的連桿臂50,這減少弧的頂部處的鎖緊氣彈簧56的機械優(yōu)點。在弧的頂部處需要非常小的力,因此這種布置與氣彈簧的高累進性(high progressivity)(300%)最小化在傾斜弧的開始處的力。可以看出,例如,圖5是為了處于直立坐著位置和傾斜坐著位置的鎖緊氣彈簧56的比較目的。
撐擋上可旋轉攜帶的主動齒輪時間軸58或主動齒輪在運行時保持座椅底部38的兩側平行。軸58的端部上的齒輪與弧形的鋸齒側導軌60嚙合,該弧形的鋸齒側導軌60與座椅底部38一起移動。齒輪和導軌可以被提供在座椅底部38的兩側上?;⌒蔚匿忼X側導軌60可以被附連到撐擋的外側板上的輥46、49的端部。左撐擋和右撐擋上的豎直取向的向前輥62有助于輥46、49在整個其運動范圍內支撐座椅底部38。向前輥62沿著在座椅底部38的相對側上所限定的弧形軌道64行進。
參照圖6和圖7,在第二實施例中,座椅20可以利用彎曲軸承座,取代上述集成的撐擋輥組件。這允許消除連桿臂上的弧中心軸和對齒輪時間軸的潛在需要,該齒輪時間軸確保在座椅底部的任一側上的輥軌道的對齊。適用于本發(fā)明的座椅的軸承座和彎曲導軌組件的一個示例以參考數字66示出。
上述描述僅以示例的方式提供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預期其他實施例可以執(zhí)行相似功能和/或實現相似結果。任何和所有這類等同實施例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且意于由隨附權利要求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