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控制閥、調(diào)節(jié)槳葉槳距的裝置及設有該閥的飛行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液壓控制閥(10),該液壓控制閥設有至少一個本體(11),該至少一個本體具有帶有饋給孔(13)的套筒(12)。該液壓控制閥(10)具有傳輸桿(15),該傳輸桿設有至少一個流體傳輸管道(16)、存在于套筒(12)內(nèi)部的至少一個孔(17)以及設置在套筒(12)外部的第二孔(18)。套筒(12)具有第二腔室(25)和主流體回流腔室(30),所述第二腔室連接于所述饋給孔(13),而所述主流體回流腔室連接于用于排放流體的排放裝置(50),控制裝置(20)固定于所述套筒(12)以使所述套筒(12)相對于所述傳輸桿(15)平移,從而控制流體在所述傳輸桿(15)內(nèi)的流動。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用于調(diào)節(jié)螺旋槳(5)槳葉的槳距的裝置以及飛行器。
【專利說明】液壓控制閥、調(diào)節(jié)槳葉槳距的裝置及設有該閥的飛行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要求2012年6月28日提交的法國專利申請第FR1201829號的優(yōu)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nèi)容以參見的方式納入本文。
[0002]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壓控制閥、用于調(diào)節(jié)槳葉槳距的裝置以及設有此種液壓控制閥的飛行器。
[0003]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旋翼飛行器,該旋翼飛行器以合理的成本組合傳統(tǒng)直升飛機的垂直飛行中的有效性和高行進速度的性能,這可通過使用推進螺旋槳并安裝現(xiàn)代渦軸發(fā)動機來實現(xiàn)。
[0004]本發(fā)明具體屬于液壓控制閥【技術領域】,該液壓控制閥用于饋給用來控制旋翼槳葉槳距的致動器。
【背景技術】
[0005]通常,飛行器具有可由飛行員控制的構件,例如旋翼飛行器的升力旋翼的槳葉或?qū)嶋H上螺旋槳的槳葉。
[0006]因此,飛行器使用飛行控制件來控制這些構件。然而,為了使這些構件運動而需輸送的力有時相當大。因此,將飛行控制件連接于可控構件的連桿可設有有時稱為"伺服控制件〃的液壓系統(tǒng)。
[0007]此種液壓系統(tǒng)具有與液壓控制閥協(xié)配的動力致動器,該液壓控制閥經(jīng)由飛行控制件控制。
[0008]通常,致動器設有至少一個外部本體,控制活塞在該外部本體中平移。控制活塞可設有動力桿。因此,每個控制活塞在每個外部本體內(nèi)部限定了收縮腔室和延伸腔室。
[0009]在各種類型的致動器中,存在單體致動器,該單體致動器具有僅僅一個使活塞在其中平移的本體。
[0010]也存在多體致動器,每個多體致動器設有多個本體,每個本體包含相應的控制活塞。實際上,在航空領域通常使用雙體致動器。
[0011]此外,致動器可稱為〃單作用〃致動器或〃雙作用〃致動器。
[0012]單作用致動器具有由液壓控制閥饋給流體的腔室。單作用致動器還具有諸如回復彈簧之類的機械或機電回復裝置。
[0013]為了使活塞相對于本體沿第一方向運動,液壓控制閥將流體饋送至所示腔室。
[0014]與此相反,為了使活塞相對于本體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運動,液壓控制閥用于排出容納在所述腔室中的流體。然后,回復裝置致使活塞沿第二方向運動。
[0015]與此相反,雙作用致動器提出構成由控制活塞分隔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每個腔室都可由液壓控制閥饋給流體?;钊鄬τ诒倔w的行進方向則取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腔室中每個腔室的流體壓力。
[0016]另一方面,致動器可以是具有固定本體的致動器。致動器本體則固定于基準構件。液壓控制閥則可致使致動器的控制活塞運動。[0017]與此相反,致動器的活塞可固定于基準構件,且液壓控制閥則可致使致動器的本體運動。此種致動器可稱為“運動本體致動器”。
[0018]為了將致動器連接于液壓回路,至少一個液壓管道固定于本體。
[0019]通常在液壓管道中發(fā)現(xiàn)的液壓壓力與管道在運動本體運動過程中的運動的組合會致使液壓管道磨損。
[0020]不管致動器的變型如何,致動器都可與液壓控制閥協(xié)配。
[0021]液壓控制閥用于控制增加至致動器中的每個腔室或從該每個腔室獲取的流體量。
[0022]液壓控制閥包括圍繞可動滑閥的靜止套筒,或?qū)嶋H上包括將液壓控制閥連接于致動器的流體傳輸桿。
[0023]活塞則控制滑閥在套筒中的位置,以例如將套筒的流體饋給孔與所述傳輸桿的管道連通。
[0024]文獻FR2939098示出了此種液壓控制閥,該液壓控制閥具有稱為〃本體23〃的靜止套筒和稱為〃控制滑閥24〃的可動滑閥。
[0025]類似地,文獻FR2927879描述了一種控制系統(tǒng),該控制系統(tǒng)用于改變螺旋槳的槳距并且包括具有滑閥的控制閥。在這些情形下,該文獻提及了具有可在本體中運動的滑閥的控制閥而與上述現(xiàn)有技術相符。
[0026]為了控制飛機螺旋槳的槳葉的槳距,已知一種包括單作用致動器的裝置,該單作用致動器設置在螺旋槳的轂內(nèi)部。該致動器具有與活塞協(xié)配的液壓腔室,該活塞連接于螺旋槳的槳葉。
[0027]由于在轂內(nèi)部可獲得的空間較小,因而致動器由液壓控制閥的傳輸桿控制,液壓控制閥將流體傳送至致動器,以改變相對應螺旋槳的槳葉的槳距。
[0028]傳輸桿具有出孔,該出孔向外通向致動器的液壓腔室中。傳輸桿也固定于活塞。
[0029]在這些情形下,液壓控制閥包括圍繞滑閥的套筒。該滑閥固定于連接于飛行控制件的控制桿上。
[0030]在飛行控制件上的作用致使控制桿運動,因此使相關聯(lián)液壓控制閥的滑閥運動。
[0031]在滑閥運動時,液壓控制閥的滑閥使得流體能經(jīng)由傳輸桿從套筒朝向液壓腔室流動。液壓腔室中壓力的增大由此致使活塞運動并改變槳葉的槳距。然而,活塞的運動還會致使傳輸桿運動。因此,傳輸桿不再與控制閥的滑閥對準,由此可使活塞的運動停止。
[0032]該傳輸桿有時稱為〃中繼〃桿,因為該傳輸桿的位置代表致動器活塞的位置。
[0033]該螺旋槳控制裝置通常位于飛機中。
[0034]然而,應注意的是,液壓控制閥和伺服控制件之間的距離相當大,由此產(chǎn)生不可忽視的熱損失。
[0035]因此,螺旋槳中的槳距變化控制會相對緩慢地發(fā)生。因此,裝置的反應時間、即當飛行員發(fā)出命令時的第一時刻和當轉(zhuǎn)錄該命令時的第二時刻之間的時間相對較長。
[0036]此種緩慢控制對于飛機并非是個問題,因為取決于飛機動力設備的動力來控制螺旋槳的槳距。由于發(fā)動機調(diào)節(jié)緩慢地發(fā)生,因而螺旋槳槳距緩慢變化并不麻煩。
[0037]然而,還存在另一種類型的飛行器,該飛行器具有旋轉(zhuǎn)機翼以及至少一個螺旋槳。該螺旋槳可用于推進,但也用于為飛行器提供偏航控制。
[0038]為了控制飛行器偏航,飛行員例如使用踏板。遺憾的是,為了回應陣風或為了避開障礙物,飛行員可能需要使踏板快速地且較大幅度地運動。
[0039]由于液壓控制閥和致動器組件緩慢地起作用,飛行員的命令產(chǎn)生并不具有任何直接效果的風險。
[0040]此外,此種裝置還會具有其中一個以下缺點。
[0041]傳輸桿的較大長度以及安裝在另一傳輸桿內(nèi)較大數(shù)量的部件會產(chǎn)生較大量的靜態(tài)不確定性。此外,滑閥和傳輸桿必須在較長距離內(nèi)以精確地平行方式平移運動。盡管存在若干尺寸和幾何形狀制造公差,仍保持一定量的靜態(tài)不確定性,結(jié)果是產(chǎn)生較高程度的摩擦。
[0042]此外,彼此接觸的表面的數(shù)量和尺寸以及裝置靜態(tài)不確定性的程度會產(chǎn)生較高控制力。
[0043]此外,所使用的部件數(shù)量會增大遭受事故的可能性并且會增大裝置的重量。
[0044]對裝置潤滑還會需要較大的油液流量。
[0045]文獻FR1260746示出了一種用于船用螺旋槳的液壓控制閥,該液壓控制閥具有稱為"控制滑閥6〃的滑閥,該滑閥在來自控制裝置的驅(qū)動下在傳輸桿上滑動。
[0046]可動滑閥設置在稱為〃殼體〃的靜止本體中。
[0047]該文獻FR1260746并不形成本發(fā)明【技術領域】的一部分,因為該文獻涉及船用螺旋槳,其中船用螺旋槳不會具有與旋翼飛行器相同的限制。
[0048]此外,應注意的是,滑閥沿著流體傳輸桿并且沿著圓柱形桿件滑動,該圓柱形桿件標為"19"并將流體傳送至可動滑閥。因此,該裝置具有靜態(tài)不確定性。此外,該裝置具有存在大量泄漏的風險,從而難以適應飛行器的情形。
[0049]文獻US3812883描述了一種用于防止閥粘結(jié)的機構。溝槽形成在滾筒中,那些溝槽具有小于0.5毫米(mm)的深度。應指出的是,溝槽與開孔不同,開孔由定義來看具有螺紋。
[0050]文獻FR1528300描述了具有帶螺紋臺的閥,用以使滑閥在其孔內(nèi)部流體靜壓地保持就位。該文獻也屬于與本發(fā)明【技術領域】不同的【技術領域】。
【發(fā)明內(nèi)容】
[0051]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液壓控制閥,以試圖避免上述缺點中的至少一個。
[0052]根據(jù)本發(fā)明,液壓控制閥具有至少一個本體,每個本體包括套筒,該套筒設有適合于連接于液壓回路的饋給孔。
[0053]該液壓控制閥具有傳輸桿,該傳輸桿設有至少一個流體傳輸管道、第一孔以及第二孔,該流體傳輸管道將傳輸桿的存在于套筒內(nèi)部的至少一個第一孔連接于傳輸桿的至少一個第二孔,該第一孔設置在套筒內(nèi)部,而該第二孔設置在套筒外部。傳輸桿則執(zhí)行相對于本體的轉(zhuǎn)動。
[0054]液壓控制閥還具有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適合于連接于諸如飛行控制件之類的控制件。
[0055]液壓控制閥的特征具體在于,每個套筒都具有饋給腔室和主流體回流腔室,該饋給腔室用于將流體饋送至所述傳輸桿并且連接于饋送孔,而該主流體回流腔室連接于用于從液壓控制閥排出流體的排放裝置,且控制裝置固定于每個套筒以使套筒相對于傳輸桿平移,從而控制流體在傳輸桿內(nèi)的流量。該流體排放裝置包括固定于每個套筒的流體回收蓄貯槽。
[0056]控制裝置再使該套筒或每個套筒連同其蓄貯槽一起運動,從而致使第一孔與流體饋給腔室、或與主流體回流腔室或?qū)嶋H上與用于防止流體流動的裝置對準,以使系統(tǒng)處于均衡的狀況下。
[0057]在這些情形下,液壓控制閥設有每個本體一個套筒并且設有一個傳輸桿。傳輸桿具體設置在每個套筒的孔中。因此,該孔構成套筒和傳輸桿之間的交界裝置。
[0058]傳輸桿也可連接于致動器的至少一個活塞。傳輸桿則可以是已知類型的傳輸桿。傳輸桿可構成在與套筒相關聯(lián)的靜止參照系和與螺旋槳相關聯(lián)的轉(zhuǎn)動參照系之間提供液壓連接的裝置的一部分,例如以及構成用于重復位置的裝置。
[0059]因此,控制裝置致使每個套筒相對于傳輸桿平移,且每個套筒可例如經(jīng)由傳輸桿至少將流體饋給至致動器的一個腔室。然后,致動器的至少一個活塞運動,由此致使傳輸桿相對于每個套筒平移。
[0060]傳輸桿相對于套筒的相對運動致使系統(tǒng)均衡,且套筒不再將流體饋給至傳輸桿。
[0061]因此,每個套筒相對于傳輸桿平移。
[0062]應注意的是,液壓控制閥并不像現(xiàn)有技術的裝置那樣具有固定的套筒和運動的滑閥,而是具有運動的套筒。因此,液壓控制閥可快速地響應于給定的命令。
[0063]此外,使液壓控制閥運動所需的力變得較小。
[0064]通過使運動部件的數(shù)量最少,本發(fā)明可限制彼此接觸的表面的數(shù)量。這用于使控制力最小。
[0065]該特征是有利的。運載工具的控制系統(tǒng)可包括低權限的致動器,這些致動器快速且具體用于使運載工具穩(wěn)定。使控制力最小可降低快速致動器在一些位置卡住的可能性。
[0066]此外,液壓控制閥相對簡單并且可利用較少數(shù)量的機械部件。
[0067]液壓控制件的重量及其可靠性可因此是較佳的。
[0068]此外,也可優(yōu)化液壓控制閥的潤滑性。具體地說,可利用低壓、例如約40巴下的合理流體流量來潤滑液壓控制閥,以使饋給套筒的撓性管道工程的壽命最長。
[0069]此外,對于每個套筒,流體排放裝置包括一個流體回收蓄貯槽。每個流體回流腔室通向本體的回收蓄貯槽。
[0070]因此,該回收蓄貯槽構成用于收集流體的簡單裝置。此外,套筒并不相對于其相關聯(lián)的回收蓄貯槽運動,由此與使用相對于套管和流體回收蓄貯槽運動的滑閥的裝置相比,可使任何泄漏風險最小化。
[0071]液壓控制閥還可包括一個或多個以下特征。
[0072]借助示例,液壓控制閥設有阻斷裝置,該阻斷裝置位于每個套筒外部以防止每個套筒相對于傳輸桿轉(zhuǎn)動,使得傳輸桿的轉(zhuǎn)動不會致使每個套筒轉(zhuǎn)動。
[0073]傳輸桿能可選地固定于螺旋槳。然后,傳輸桿在每個套筒內(nèi)執(zhí)行轉(zhuǎn)動運動。因此,阻斷裝置用于確保套筒不會被限制而隨著傳輸桿轉(zhuǎn)動。
[0074]使用可動套筒可將阻斷裝置設置在套筒外部。于是,在阻斷裝置和可動套筒之間不會發(fā)生液壓泄漏。[0075]該阻斷裝置可包括至少一個鄰抵件,該鄰抵件固定于套筒的外表面并且固定于位于每個套筒外部并且適合于固定于靜止基準構件的至少一個引導軌道,且鄰抵件能夠相對于引導軌道滑動。
[0076]此外,每個套筒包括孔,傳輸桿在該孔中運動,且該孔在兩個端部之間延伸,每個端部由套筒的動態(tài)唇密封件以氣密的方式封閉。
[0077]流體則較佳地保持在孔中,以避免向外部的任何泄漏。
[0078]至少一個動態(tài)唇密封件可由與套筒協(xié)配的閉合蓋提供。
[0079]由于傳輸桿可在套筒的孔內(nèi)部執(zhí)行轉(zhuǎn)動運動,因而饋給腔室可選地呈環(huán)形。該環(huán)形形狀可獨立于第一孔的角位置而饋給傳輸桿。
[0080]此外,在每個套筒內(nèi),饋給腔室由套筒的分隔環(huán)與主流體回流腔室隔開,且分隔環(huán)相對于傳輸桿具有間隙。此外,分隔環(huán)所具有的縱向分隔尺寸長于第一孔的縱向傳輸尺寸,例如長約百分之幾毫米。如果孔是圓形的,則第一孔的縱向傳輸尺寸可以是孔的直徑。
[0081]在均衡時,分隔環(huán)面向第一孔以防止流體在套筒和傳輸桿之間傳輸。
[0082]應注意到,存在于分隔環(huán)和傳輸桿之間的間隙會在主流體回流腔室和饋給腔室之間產(chǎn)生泄漏流。通過適當?shù)剡x擇與分隔環(huán)對準的孔的內(nèi)直徑、傳輸桿的外直徑以及縱向分隔尺寸來限制該泄漏量。
[0083]縱向分隔尺寸和縱向傳輸尺寸之間的差值是由制造商設定的參數(shù),以確定液壓控制閥的動態(tài)行為。
[0084]此外,每個套筒都可包括第一開孔,該第一開孔形成在圍繞傳輸桿的內(nèi)表面上。第一開孔引至饋給腔室,且第一開孔具有朝向饋給腔室的第一螺紋。
[0085]第一開孔具有以下優(yōu)點中的至少一個。
[0086]借助示例,第一開孔可提供饋送腔室的密封。在傳輸桿轉(zhuǎn)動和第一螺紋方向的作用下,存在于第一開孔中的流體趨于返回到饋給腔室中。
[0087]此外,第一開孔用于潤滑啟動時的液壓控制閥。
[0088]在啟動之前,流體在液壓控制閥內(nèi)部的壓力是零。流體經(jīng)由排放裝置從液壓控制閥中排出。然而,第一開孔趨于將其中一些流體保持在其螺紋和傳輸桿之間。所留下的流體通過產(chǎn)生潤滑膜而在啟動時提供潤滑。
[0089]最后,在操作中,即在傳輸桿執(zhí)行轉(zhuǎn)動運動時,第一開孔構成流體動力軸承。
[0090]此外,在每個套筒內(nèi),液壓控制閥可包括第一輔助流體回流腔室,該第一輔助流體回流腔室與排放裝置連通,且第一開孔從該第一輔助流體回流腔室朝向饋給腔室延伸。
[0091]該第一輔助流體回流腔室收集可能從第一開孔逸出的流體,以將該流體引至回收蓄貯槽。此外,該第一輔助流體回流腔室可避免形成會撞擊動態(tài)密封件的壓力柱。
[0092]此外,每個套筒都可包括第二開孔,該第二開孔設置在圍繞傳輸桿的內(nèi)表面上。該第二開孔引至主流體回流腔室,且第二開孔具有朝向該主流體回流腔室的第二螺紋。
[0093]第二開孔具體是用于在啟動時為液壓控制閥提供潤滑并用作流體動力軸承。
[0094]可選的是,在每個套筒內(nèi),液壓控制閥可包括第二輔助流體回流腔室,該第二輔助流體回流腔室與排放裝置連通,且第二開孔從該第二輔助流體回流腔室朝向主流體回流腔室延伸。
[0095]所述液壓控制閥可具有多個本體,且所述傳輸桿對于每個本體具有一個第一孔。每個本體都包括套筒,該套筒具有連接于饋給孔的流體饋給腔室和連接于流體排放裝置的主流體回流腔室,第一控制裝置固定于每個套筒,以使每個套筒相對于所述傳輸桿平移。
[0096]控制閥則具有較低的可能致使傳輸桿粘結(jié)的故障率。
[0097]除了液壓控制閥以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以一種用于調(diào)節(jié)螺旋槳的槳葉槳距的裝置。
[0098]該槳距調(diào)節(jié)裝置則可包括致動器,該致動器設有至少一個適合于改變所述槳距的活塞。該槳距調(diào)節(jié)裝置包括本發(fā)明的用于向所述致動器饋給流體的液壓控制閥,該液壓控制閥的傳輸桿饋送致動器并且固定于所述活塞。
[0099]除了液壓控制閥以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飛行器,該飛行器具有機身并且包括:
[0100]旋轉(zhuǎn)機翼,該旋轉(zhuǎn)機翼設置在機身上方;以及
[0101]輔助升力表面,該輔助升力表面設有第一和第二半機翼,該第一和第二半機翼在機身的各一側(cè)上延伸,且至少一個半機翼設有螺旋槳。
[0102]每個螺旋槳再由本發(fā)明的液壓控制閥所饋給的致動器控制,且液壓控制閥的傳輸桿與致動器協(xié)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103]從下面參照附圖并以說明方式給出的實施例描述中,將更詳細地呈現(xiàn)本發(fā)明及其優(yōu)點,在附圖中:
[0104]圖1示出混合螺旋槳;
[0105]圖2是液壓控制閥的三維視圖;
[0106]圖3是液壓控制閥的示意平面圖;以及
[0107]圖4是包括液壓控制閥和致動器的組件的剖視圖。
[0108]在一幅以上附圖中出現(xiàn)的元件各自將被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
【具體實施方式】
[0109]圖1示出具有機身2的混合直升飛機1,該機身2在其前部具有駕駛艙7。
[0110]混合直升飛機具有旋轉(zhuǎn)機翼3,該旋轉(zhuǎn)機翼具有由動力設備驅(qū)動轉(zhuǎn)動的槳葉100。
[0111]此外,混合直升飛機I具有高機翼4,該高機翼由設置在機身2的頂部的兩個半機翼4’和4’’構成。
[0112]混合直升飛機I還具有至少一個螺旋槳5。借助示例,該混合直升飛機具有第一和第二螺旋槳5’和5’ ’,該第一和第二螺旋槳由動力設備驅(qū)動并且位于高機翼4的相應外端。
[0113]在機身的后端附近,還可選地設有穩(wěn)定器和控制表面。
[0114]為了控制螺旋槳槳葉P的槳距,混合直升飛機具有飛行控制件(未示出)以及每個螺旋槳一個液壓原動機系統(tǒng)。每個原動機系統(tǒng)都包括槳距調(diào)節(jié)裝置,該槳距調(diào)節(jié)裝置具有將流體饋送至致動器的液壓控制閥。流體通常可以是油液。
[0115]圖2和圖3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液壓控制閥10。
[0116]具體參見圖2,液壓控制閥10包括用于將流體傳輸至螺旋槳的至少一個本體11。在所示的示例中,液壓控制閥10是具有一前一后兩個本體的控制閥。[0117]每個本體11包括套筒12。每個套筒12固定于控制裝置20,該控制裝置經(jīng)由連桿6連接于飛行控制件8??刂蒲b置可包括由傳統(tǒng)裝置固定于套筒12的角形件。
[0118]此外,每個套筒12都具有饋給孔13,該饋給孔連接于液壓回路7以饋送流體。
[0119]液壓控制閥還設有從每個本體的套筒突出的傳輸桿15。在這些情形下,每個套筒具有孔(在圖2中不可見),傳輸桿15穿過該孔。
[0120]在具有一前一后兩個相同本體的控制閥中,傳輸桿從第一本體的孔突出,以穿入到第二本體中。然后,傳輸桿從第二本體的孔穿出以到達待饋給的螺旋槳。
[0121]因此,傳輸桿連同螺旋槳一起執(zhí)行轉(zhuǎn)動運動。
[0122]為了避免將該轉(zhuǎn)動運動傳輸至每個本體的套筒,液壓控制閥可包括阻斷裝置60。
[0123]該阻斷裝置60可具有至少一個固定于每個套筒的鄰抵件62,例如輪。此外,阻斷裝置60設有至少一個引導軌道61,該引導軌道固定于運載工具的靜止基準構件9。
[0124]例如,兩個引導軌道在圖2中設置成防止套筒繞傳輸桿的轉(zhuǎn)動軸線AX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0125]在正常的操作中,傳輸桿可沿其中一個轉(zhuǎn)動方向轉(zhuǎn)動。然而,地面上的維修操作會需要傳輸桿能夠沿兩個轉(zhuǎn)動方向轉(zhuǎn)動。
[0126]因此,阻斷裝置60可具有兩個軌道,以防止套筒繞傳輸桿的轉(zhuǎn)動軸線AX沿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0127]每個鄰抵件62則沿著引導軌道61自由平移,但無法繞轉(zhuǎn)動軸線AX自由轉(zhuǎn)動。
[0128]參見圖4,傳輸桿設有至少一個流體傳輸管道16。
[0129]在所示的示例中,傳輸桿可具有單個管道,用以饋給單作用單體致動器的單個腔室。然而,應理解的是,在不超出本發(fā)明范圍的情形下也可設想其它構造。
[0130]每個管道則至少限定傳輸桿15的第一孔17和傳輸桿15的第二孔18。每個第一孔17設置在套筒12內(nèi)。與此相反,每個第二孔18設置在套筒12外部,例如設置在螺旋槳的轂中。
[0131]在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傳輸桿由此包括兩個第一孔和一個第二孔。應注意到,為了便利起見,圖4僅僅示出一個本體11以便于理解。
[0132]此外,為了避免流體泄漏到液壓控制閥的外部,以氣密的方式將傳輸桿15在其中運動的孔14封閉???4在兩個端部14’和14’’之間延伸,端部14’、14’’中的每個均由動態(tài)唇密封件55以氣密的方式封閉。閉合蓋56可使每個動態(tài)密封件55保持就位。
[0133]每個套筒還具有饋給腔室25。饋給腔室25與套筒的饋給孔13液壓地連通,以朝向傳輸桿的第一孔傳送流體。
[0134]由于傳輸桿在操作中執(zhí)行轉(zhuǎn)動R0T,因而饋給腔室較佳的是環(huán)形的。在這些情形下,饋給腔室可獨立于第一孔的角位置而饋給第一孔。
[0135]每個套筒還具有主流體回流腔室30,用以排出經(jīng)由第二孔18滲透到傳輸桿15中的流體。
[0136]在這些情形下,該主流體回流腔室30連接于流體排放裝置50。
[0137]該排放裝置50可包括固定于每個套筒12的流體回收蓄貯槽51。
[0138]在這些情形下,每個套筒都具有分隔環(huán)65,該分隔環(huán)設置在套筒的饋給腔室25和主流體回流腔室30之間。[0139]該分隔環(huán)65相對于傳輸桿15具有間隙J0。此外,該分隔環(huán)65具有縱向分隔尺寸Dl,該縱向分隔尺寸長于第一孔17的縱向傳輸尺寸D2。
[0140]所示出的套筒12還設有第一開孔70。該第一開孔70制造在圍繞傳輸桿15的套筒的內(nèi)表面14〃’上。
[0141 ] 第一開孔70還引至饋給腔室25,且該第一開孔70具有朝向饋給腔室25的第一螺紋71。
[0142]在這些情形下,液壓控制閥10可包括第一輔助流體回流腔室72,第一開孔70從所述第一輔助腔室72延伸至饋給腔室25。
[0143]然后,第一輔助流體回流腔室72通向排放裝置50。
[0144]類似地,所示出的套筒12具有形成在內(nèi)表面14〃’上的第二開孔75。該第二開孔75引至主流體回流腔室30,且第二開孔75具有朝向該主腔室30的第二螺紋76。
[0145]因此,液壓控制閥10可包括第二輔助流體回流腔室77,該第二開孔75從第二輔助流體回流腔室77延伸至主流體回流腔室30。
[0146]然后,第二輔助流體回流腔室77通向排放裝置50。
[0147]此外,傳輸桿與設置在示意示出的螺旋槳5的轂中的致動器90協(xié)配。
[0148]該致動器包括適合于沿著轉(zhuǎn)動軸線AX運動的活塞92?;钊?2還固定于螺旋槳5的槳葉P、固定于諸如回復彈簧93之類的回復裝置并借助銷91固定于傳輸桿15。
[0149]因此,當飛行控制件4使控制裝置20沿著轉(zhuǎn)動軸線AX沿箭頭Fl的方向運動時,控制裝置20使每個套筒12運動。
[0150]每個饋給腔室則通向第一孔。于是,來自饋給回路7的流體則滲透到每個套筒中且然后滲透到傳輸桿15中。
[0151]然后,傳輸桿15將液壓流體傳送至致動器的腔室96。所述腔室96內(nèi)部的壓力升高以使活塞92平移。
[0152]之后,致使螺旋槳5的槳葉P旋轉(zhuǎn)以改變槳葉的槳距。
[0153]活塞92還經(jīng)由銷91作用以使傳輸桿15運動。傳輸桿15沿著轉(zhuǎn)動軸線AX在第一箭頭Fl的方向上的平移用于改變傳輸桿15相對于套筒12的位置。每個第一孔占據(jù)與分隔環(huán)對準的位置。
[0154]因此,停止向傳輸桿15饋給液壓流體。
[0155]應注意到,套筒的位置則代表活塞的位置92,且由此代表槳葉槳距。因此,螺旋槳槳葉的槳距是液壓控制閥的每個套筒的位置的函數(shù)。
[0156]與此相反,當控制裝置沿著轉(zhuǎn)動軸線AX在箭頭F2的方向上運動時,控制裝置20使每個套筒運動,以將傳輸桿15連接于主腔室30。
[0157]然后,回復彈簧93使活塞92沿著箭頭F2運動。因此,活塞92向致動器90的腔室96施加力。存在于腔室96中的液壓流體排放到傳輸桿15中,然后排放到排放裝置50中。
[0158]活塞的相對運動首先伴隨著螺旋槳5的槳葉P的槳距的改變,其次伴隨著傳輸桿15沿第二方向F2的平移。傳輸桿15相對于每個套筒的位置再次改變,由此使得液壓流體排向待停止的液壓回流回路中。每個第一孔再次定位成與分隔環(huán)對準的位置。
[0159]當然,本發(fā)明在其實施方式方面可有許多變型。盡管上文描述了若干實施例,但是容易理解,窮舉地給出所有可能實施例是不可設想的。當然可設想用等同裝置來替換所述裝置中的任一個而不超出本發(fā)明的范圍。
[0160]例如,所描述的致動器是單作用單體致動器。然而,其它類型的致動器也可與此種液壓控制閥協(xié)配。
[0161]例如,傳輸桿可具有兩個管道,用以饋給單作用雙體致動器的兩個腔室。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壓控制閥(10 ),所述液壓控制閥具有至少一個本體(11),每個本體(11)均包括套筒(12),所述套筒設有適合于連接于液壓回路(7)的饋給孔(13),且所述液壓控制閥(10)具有傳輸桿(15),所述傳輸桿(15)具有至少一個流體傳輸管道(16),所述流體傳輸管道與所述傳輸桿(15)的至少一個第一孔(17)和所述傳輸桿(15)的至少一個第二孔(18)協(xié)配,所述第一孔(17)設置在所述套筒內(nèi)部,而所述第二孔(18)設置在所述套筒(12)外部,且所述傳輸桿(15)執(zhí)行相對于所述本體(11)的轉(zhuǎn)動運動(ROT),所述液壓控制閥(10)包括適合于連接于控制件(8 )的控制裝置(20 ),其中,每個套筒(12 )均具有饋給腔室(25 )和主流體回流腔室(30),所述饋給腔室(25)連接于所述饋給孔(13),而所述主流體回流腔室(30)連接于用于排放所述流體的排放裝置(50),并且所述控制裝置(20)固定于每個所述套筒(12)以使每個所述套筒相對于所述傳輸桿(15)平移,從而控制流體在所述傳輸桿(15)內(nèi)的流量,所述流體排放裝置(50)包括固定于每個所述套筒(12)的流體回收蓄貯槽(5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閥(10)設有阻斷裝置(60),所述阻斷裝置位于每個所述套筒外部以防止每個套筒相對于所述傳輸桿(15)轉(zhuǎn)動,使得所述傳輸桿(15)的轉(zhuǎn)動不會致使每個所述套筒(12)轉(zhuǎn)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斷裝置(60)包括至少一個鄰抵件(62),所述鄰抵件固定于所述套筒(12)的外表面并且固定于位于每個所述套筒外部并且適合于固定于靜止基準構件(9)的至少一個引導軌道(61),且所述鄰抵件(62)能夠相對于所述引導軌道(61)滑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套筒(12)包括孔(14),所述傳輸桿(15)在所述孔(14)中運動,且所述孔(14)在兩個端部(14’、14’ ’)之間延伸,每個端部都由所述套筒(12)的動態(tài)唇密封件(55)以氣密的方式封閉。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饋給腔室(25)呈環(huán)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所述套筒內(nèi),所述饋給腔室(25)由分隔環(huán)(65)與所述主流體回流腔室(30)隔開,所述分隔環(huán)(65)相對于所述傳輸桿(15)具有間隙(J0),且所述分隔環(huán)(65)所具有的縱向分隔尺寸(Dl)長于所述第一孔(17)的縱向傳輸尺寸(D2)。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套筒(12)包括第一開孔(70),所述第一開孔形成在圍繞所述傳輸桿(15)的內(nèi)表面(14’’’)上,且所述第一開孔(70)引至所述饋給腔室(25)并且具有朝向所述饋給腔室(25)的第一螺紋(71)。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所述套筒內(nèi),所述液壓控制閥(10)包括第一輔助流體回流腔室(72),所述第一輔助流體回流腔室與所述排放裝置(50)連通,且所述第一開孔(70)從所述第一輔助流體回流腔室(72 )朝向所述饋給腔室(25)延伸。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套筒(12)包括第二開孔(75),所述第二開孔設置在圍繞所述傳輸桿(15)的內(nèi)表面(14’’’)上,且所述第二開孔(75 )引至所述主流體回流腔室(30 )并且具有朝向所述主腔室(30 )的第二螺紋(76 )。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所述套筒內(nèi),所述液壓控制閥(10)包括第二輔助流體回流腔室(77),所述第二輔助流體回流腔室與所述排放裝置(50)連通,且所述第二開孔(75)從所述第二輔助流體回流腔室(77)朝向所述主流體回流腔室(30)延伸。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閥(10)具有多個本體(11 ),所述傳輸桿(15)對于每個所述本體(11)具有一個第一孔(17),每個所述本體(11)包括套筒(12),所述套筒具有連接于饋給孔(13)的饋給腔室(25)和連接于排放裝置(50)的主流體回流腔室(30),且所述第一控制裝置(20)固定于每個所述套筒(12)以使每個所述套筒(12)相對于所述傳輸桿(15)平移。
12.一種用于調(diào)節(jié)螺旋槳(5)槳葉的槳距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槳距調(diào)節(jié)裝置包括致動器(90),所述致動器具有適合于改變所述槳葉的至少一個活塞(92),且所述槳距調(diào)節(jié)裝置包括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用以向所述致動器饋給流體,其中所述液壓控制閥的傳輸桿向所述致動器饋送并且固定于每個所述活塞。
13.一種飛行器(1),所述飛行器具有機身(2)并包括: 旋轉(zhuǎn)機翼(3 ),所述旋轉(zhuǎn)機翼設置在所述機身(2 )上方;以及 輔助升力表面(4),所述輔助升力表面設有第一和第二半機翼(4’、4’’),所述第一和第二半機翼在所述機身(2)的各一側(cè)上延伸,且至少一個半機翼(4’、4’’)設有螺旋槳(5’、.5,,); 其中,每個螺旋槳由致動器(90)控制,而所述致動器由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10)饋給,所述液壓控制閥(10)的傳輸桿與所述致動器協(xié)配。
【文檔編號】B64C11/38GK103523206SQ201310264338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M·萊克勒克, B·戈馬蒂, P·弗隆, F·瑪爾布勒特 申請人:尤洛考普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