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墊及帶有隔振墊的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部件的隔振,尤其涉及一種應用在發(fā)動機艙或輪罩處的隔振墊及帶有隔振墊的汽車。
【背景技術】
[0002]車身上通常設置有隔振墊,用于減輕振動,為汽車部件提供緩沖。
[0003]現有技術中,隔振墊是通過如下方式固定在車身上的:車身上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設置有螺柱,隔振墊上設置有光孔,光孔與螺柱相配合,再利用一個單獨的卡子卡在螺柱上,以將隔振墊固定。
[0004]上述現有技術中,隔振墊的裝配過程較為繁瑣,需要先將隔振墊與螺柱預安裝,再安裝卡子,因此裝配效率不高。而且,配置卡子也增加了裝配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隔振墊及帶有隔振墊的汽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問題,提高裝配效率,降低裝配成本。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隔振墊,包括本體,其中:所述本體上設置有用于與車身上的螺柱相配合的切槽,所述切槽包括多個條形槽,所述條形槽的一端匯集到一個中心部,所述中心部用于套設在所述螺柱上。
[0007]如上所述的隔振墊,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切槽為十字形、星形或I形。
[0008]如上所述的隔振墊,其中,優(yōu)選的是:在以所述中心部為圓心,半徑為10±lmm的區(qū)域內,所述本體的厚度為小于3_。
[0009]如上所述的隔振墊,其中,優(yōu)選的是:在以所述中心部為圓心,半徑為10±lmm的區(qū)域外,所述本體的厚度為20± 1mm。
[0010]如上所述的隔振墊,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本體的材質為棉氈或熱塑性彈性體。
[001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帶有隔振墊的汽車,所述隔振墊設置在所述汽車的發(fā)動機艙或輪罩上,所述發(fā)動機艙或輪罩的鈑金上設置有螺柱,所述螺柱具有頭部和螺牙,其中:所述隔振墊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隔振墊,所述本體卡在所述螺柱的頭部和螺牙之間。
[0012]如上所述的帶有隔振墊的汽車,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螺柱焊接固定在所述發(fā)動機艙或輪罩的鈑金上。
[00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隔振墊及帶有隔振墊的汽車通過在隔振墊的本體上設置切槽,在切槽的中心形成中心部,用于包裹和壓緊發(fā)動機艙和輪罩的鈑金上的螺柱,以實現隔振墊的自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省去了裝配中的卡子,提高了裝配的效率,降低了裝配成本。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隔振墊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隔振墊與螺柱配合狀態(tài)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隔振墊與螺柱配合的剖視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隔振墊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隔振墊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0020]實施例一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隔振墊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隔振墊與螺柱配合狀態(tài)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隔振墊與螺柱配合的剖視圖。
[002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了一種隔振墊,包括本體1,其中,在本體I上設置有用于與車身上的螺柱2相配合的切槽3,所述切槽3包括多個條形槽31,所述條形槽31的一端匯集到一個中心部32,所述中心部32用于套設在所述螺柱2上。
[0023]該切槽的形式有多種,本實施例中,切槽3的形狀為十字形,條形槽31的數量是四個,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采用水切割的方式形成該切槽3。針對具有四個條形槽31的切槽3,可以在加工過程中將兩個長槽交叉加工形成,在交叉處形成上述中心部32。
[002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還提供了一種帶有隔振墊的汽車,所述隔振墊設置在所述汽車的發(fā)動機艙或輪罩上,所述發(fā)動機艙或輪罩的鈑金4上設置有螺柱2,所述螺柱2具有頭部21和螺牙22,其中:所述隔振墊為本實用新型任意實施例提供的隔振墊,所述本體I卡在所述螺柱2的頭部21和螺牙22之間。
[0025]上述螺柱2可以是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發(fā)動機艙或輪罩的鈑金4上,螺柱2的頭部21和最靠近頭部21的螺牙22之間卡接固定上述隔振墊的本體I。
[0026]其中,將螺柱2穿過上述中心部32,該中心部32是在切槽3的加工過程中直接形成的,所以其孔徑是小于螺柱2的外徑。也就是說,本體I上的切槽3包裹在螺柱2上時,中心部32的邊緣是有微小的形變的,正是這種形變,可以使切槽3緊緊包裹并壓緊在螺柱2上。同時螺柱2的螺牙22壓在隔振墊的本體I上,從而可以將隔振墊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安裝隔振墊的過程中,省略了卡子,提高了裝配效率,降低了裝配的成本。
[0027]優(yōu)選的是,本體I的材質為棉氈或熱塑性彈性體。在本體I上開設切槽3后,由于本體I自身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可以更加緊密的包裹并壓緊上述螺柱2。
[0028]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為了增加隔振墊的本體I與螺柱2配合處的剛性,可以對隔振墊的本體I進行壓薄。在以所述中心部32為圓心,半徑為10±lmm的區(qū)域內,所述本體I的厚度為小于3_。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隔振墊整體的尺寸以及車型的不同進行具體設定。
[0029]進一步地,在以所述中心部32為圓心,半徑為10±lmm的區(qū)域外,設置所述本體I的厚度為20±lmm。在不與螺柱配合的區(qū)域,為了滿足隔振效果,隔振墊的本體I仍然需要具備足夠的厚度。根據不同的車型需要,該沒有被壓薄的區(qū)域的厚度也可以進行具體的設定。
[003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隔振墊及帶有隔振墊的汽車通過在隔振墊的本體上設置切槽,在切槽的中心形成中心部,用于包裹和壓緊發(fā)動機艙和輪罩的鈑金上的螺柱,以實現隔振墊的自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省去了裝配中的卡子,提高了裝配的效率,降低了裝配成本。
[0031]實施例二
[0032]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隔振墊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隔振墊,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是,切槽3的形狀為星形,如圖4所示,該切槽包括三個條形槽33,三個條形槽33的一端匯聚到一個中心部34。
[0033]與實施例一中切槽3的加工方式相同,本實施例中的切槽3也可以是通過水切割的方式加工而成。
[0034]實施例三
[0035]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隔振墊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了一種隔振墊,與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的區(qū)別是,切槽3的形狀為I形,如圖5所示,該切槽包括四個條形槽35,四個條形槽35的一端匯聚到一個中心部36。該中心部36與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中的中心部形狀不同,本實施例中,中心部36為一個窄的條形槽,從而使螺柱2在穿過中心部時,該窄的條形槽也可以包裹并壓緊在螺柱2上,實現隔振墊在鈑金上的固定。
[0036]與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中切槽的加工方式相同,本實施例中的切槽也可以是通過水切割的方式加工而成。
[0037]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隔振墊,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設置有用于與車身上的螺柱相配合的切槽,所述切槽包括多個條形槽,所述條形槽的一端匯集到一個中心部,所述中心部用于套設在所述螺柱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槽為十字形、星形或I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墊,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中心部為圓心,半徑為10 ± Imm的區(qū)域內,所述本體的厚度為小于3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墊,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中心部為圓心,半徑為10 + Imm的區(qū)域外,所述本體的厚度為20± 1mm。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隔振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材質為棉氈或熱塑性彈性體。
6.一種帶有隔振墊的汽車,所述隔振墊設置在所述汽車的發(fā)動機艙或輪罩上,所述發(fā)動機艙或輪罩的鈑金上設置有螺柱,所述螺柱具有頭部和螺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墊為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隔振墊,所述本體卡在所述螺柱的頭部和螺牙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帶有隔振墊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焊接固定在所述發(fā)動機艙或輪罩的鈑金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高了一種隔振墊及帶有隔振墊的汽車,包括本體,其中:所述本體上設置有用于與車身上的螺柱相配合的切槽,所述切槽包括多個條形槽,所述條形槽的一端匯集到一個中心部,所述中心部用于套設在所述螺柱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隔振墊及帶有隔振墊的汽車通過在隔振墊的本體上設置切槽,在切槽的中心形成中心部,用于包裹和壓緊發(fā)動機艙和輪罩的鈑金上的螺柱,以實現隔振墊的自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省去了裝配中的卡子,提高了裝配的效率,降低了裝配成本。
【IPC分類】B62D25-00, B60R13-08
【公開號】CN204567777
【申請?zhí)枴緾N201520141304
【發(fā)明人】夏亮
【申請人】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2日